📖 ZKIZ Archives


如果風險也有黏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1918

近期的一些市場表現仍然值得讓人回顧,為何面臨美國政府違約危機,市場仍然如此淡定?

當然本文並不是要對政治對市場的影響做探討,FT的Dan McCrum認為這反映了一個概念:黏性風險,而這可以解釋許多當前的市場現象

經濟學家對於黏性工資和價格非常熟悉,兩者都用來形容對於市場環境變化的調整緩慢。

而在黏性風險下,對此的評估顯示出一定的黏性:人們不願意改變其對風險的看法,直到出現壓倒性的證據。

這種現象的背後有著堅實的邏輯。在2011年,當歐債危機爆發、美國遭降級給市場帶來三個月的風雨飄搖時,最好的應對就是什麼都不做,等著看一切結束。

就如同下圖碗裡的球,輕微的晃動會使其來回滾動,但中立最終仍然能使球回到平衡點。

而在球滾動時,要試著交易甚至對沖都是很難的。即便你成功的對沖了,那什麼時候你需要變現呢?之後又該怎麼辦?

所以市場被教育了,遲早會有英雄出現來拯救世界的,就像德拉吉、伯南克以及未來的耶倫做的那樣。

在這種模式下,出現恐慌甚至是做空都很危險。看空風險太高,考慮到國債收益率長期且不斷的走低。

McCrum認為這有助於解釋當前廣泛存在卻又沒什麼依據的樂觀情緒。大而化之的說,這種情緒就是只要央行一直維持低利率,那就盡情追求收益率吧。

花旗的Matt King一直有個觀點就是市場要比看起來更脆弱:

突然之間每個人看起來都認同:央行們將支持所有東西;負面的因素如今很難看到;唯一的交易方向就是做多,尤其是那些高Beta品種...

只要央行一直打開水龍頭,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但即便投資者也坦承市場走高是「人為」的,這反映出我們其實都在一條船上。而只要這條船偏一點點,市場就會再度失望。

他認為歐洲金融企業尤其如此,儘管壓力測試和歐洲央行的嚴厲措辭言猶在耳,但今年以來整個行業金融債券的價格都在走高。

如果情緒擺脫了黏性,一旦它開始變化,那將非常迅速。標普500在1月份漲了5%,並在隨後的5個月裡一往無前。每個小心的人都被甩在身後。而當情緒往另一個方向變動時影響更大。

回過頭看GMO Ben Inker二季度的白皮書:

從5月22日到6月24日,標普500下挫了5.6%,MSCI EAFE大跌10.1%,MSCI新興市場指數暴跌15.3%,道瓊斯/瑞銀商品指數跌去了4.5%,美國10年期國債跌了4.4%,巴克萊美國TIPS指數下跌7.1%。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全球指數重挫10.8%,德國10年期國債下跌5.2%,英國10年期國債下跌3/4%,澳洲10年期國債下跌6.5%。

自此以後,股票市場回升很快,標普又創新高,但許多其他資產仍然在谷底。考慮到過去十年裡股票和債券之間基本上呈現負相關,這種全面的下跌看起來很怪。

對於那些受到的教育認為投資者唯一的風險是增長和通脹衝擊的投資者而言,這種現象可能更加奇怪。對於人們而言,這就像是某種尋求認同的時刻,你要麼認為這只是一次性事件,要麼就需要考慮是不是重新考慮風險模型了。

當然,此後市場重歸平靜,但黏性風險的挑戰仍然存在。

這麼想,儘管每個人都認同利率終將走高。但債市已經牛了30年,僅2012年一年就有近萬億美元流入債券基金。

那麼回到球與碗,如果這個碗搖晃的程度更大一些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369

14個月82.8%的用戶留存率,專訪知乎周源詳解社區高黏性的秘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24/149407.html

黑馬說:註冊用戶40倍增長至1700萬, 月UV近1億,全站累計產生橫跨十多萬個話題領域的350萬個問題,曾經的小眾社區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完成了中文互聯網最大知識討論社區的蛻變。

從小眾邁向大眾,用戶迅速增長的同時,知乎做到保持用戶留存度在80%以上,十四個月依舊有82.8%的留存度?知乎的高黏性是怎麽做到的,對此,i黑馬對知乎CEO周源進行了采訪。

 
\口述|周源(知乎創始人、CEO)
整理|余一

 
把用戶當小白而不是傻子
 
知乎能保持80%以上的用戶留存度,甚至隨著註冊時間的拉長,留存度出現逆增長的現象。其實沒有太大秘訣,最大的秘訣就是做好最基礎的東西,端正對用戶的態度。

對於討論社區而言,就是要保證社區的幹凈,做好社區管理這些基礎的要素。提升用戶體驗,不是要加很多東西,反而是找到最基礎的要素後,要把一些東西減掉,因為只有這些要素才真正影響用戶體驗,簡潔是非常重要的事。

社交的需求本質上還是表達、認同和溝通討論。做好最基礎的簡潔幹凈之外,還應該保持克制,做產品的人不能把自己當上帝,老想著讓客戶怎麽樣。要把用戶當小白,而不是傻子。不要讓客戶想太多,讓小白很快地學會怎麽用,於此同此,還要做到不打擾用戶,這是非常重要的。

知乎在話題“領域”上就犯了這個錯誤,一廂情願地開發了一個用戶不用的功能。我當時在想怎麽能更簡單地讓領域更有效,比如說我想看體我就去體育,想看電影就去電影。於是我們就做了一個分領域的改進,產品名就叫領域,互聯網、科技、商業等等。進了首頁以後一點開領域就可以進入,當天很多人使用了一下,隨後很快就沒有人用了。

回過頭來看這件事,其實我們是幹了一件把用戶當傻子的事情,覺得自己要教用戶一個使用習慣,但是用戶根本不買賬。這也是因為對自己的用戶沒有非常深入的分析,知乎用戶本身和別的用戶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他在使用知乎的時候,就是很多樣性的,而且他關註的東西,很難說就是哪一個具體的板塊,很多時候板塊與板塊之間會有交叉關聯性。用戶在關註產品的時候,背後可能是一個創業的想法,或者是其他的興趣。如果把它固定到創業,反而沒有想象力。
 
大眾市場更需要學會測試而不是試驗
 
對於所有的互聯網企業而言,保持產品的升級已經是必備功課。但是如何找到用戶真正需要的功能升級,或者保證功能升級能被大部分用戶所喜歡,比升級更為重要。否則容易造成老用戶的大量流失。

知乎是一個社區應用,社交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如何掌控首頁的信息流對於用戶留存和點擊十分重要。

對於知乎來說,信息流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用戶關註什麽,就可以接觸到什麽。但很快我們發現對話題的關註,信噪比非常低。用戶關註了話題,基本上是關註了一片內容,沒法選擇,但任何人卻可以往里面塞東西。很可能出現搗亂的話題,也很可能弄錯,用戶還需要去處理信息。所以後來我們就把話題的信息流去掉了。

去掉之後,關註話題不在信息流顯示,而是話題的列表里面可看。這個階段信息流的信噪比非常明顯地提升,點擊量也明顯上升。

這是知乎在2012年的一次大轉變,但是就產品本身而言,這樣的方式不是特別妥當。把話題完全關了的是比較魯莽的行為。有點拿用戶做實驗的味道,改的好與不好,都會讓用戶體驗比較糟糕。

知乎在這次變化中吸取了很多經驗,轉變成了目前的低損失的篩選方式。用一些更小的樣本量去測試,但並不是AB測試,因為AB測試還是百分之多少進行測試。我們是用一個非常小的量,去測一個非常小的切片,提醒用戶有新的功能,要不要試一下。用戶在一段時間之內的測試數據,如果非常符合預期,接下來就可以把很小的量,比如說0.1%變成0.5%,變成1%、5%,這樣逐步的擴大,用戶就會非常舒服。

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知乎一直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產品升級,是我們保持用戶粘度的一個小秘訣,也就是做社交產品一定要尊重用戶。
 
推薦優質內容和屏蔽垃圾信息

作為一個知識討論社區,開發註冊,從小眾走到大眾,從只有極客知道,到現在普通人都知道,到1700萬的用戶。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就是垃圾信息失控和優質內容變水,這會導致知乎失去立身之本。

為了讓優質內容更容易被發現,知乎開始了信息流向新的 top story演化的階段。用戶關註一個東西,知乎就對他整個關註的內容,不斷地重新進行計算,以及計算用戶關註的人中有多少是他完全感興趣的。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話題信息流就會出現較大的凈化。

知乎目前用的是一個改進的“牛頓降溫算法”,加入了相關度的因素,這個因素就是你關註的人在目前大部分時間之內,他所關註的東西,有沒有一些東西可能是你關註的。比如說移動互聯網里,出現了一個新的產品叫 box,用戶可能沒有關註,可能錯過了,但根據用戶長期的使用記錄來看,在產品這一級的子話題,用戶的關註非常高,我們可能會提示用戶,這有一個新的話題,你是不是想關註它,用戶有可能把它關掉,也有可能不關掉。

我們的數據顯示,推薦內容的用戶開啟比例是56%,用戶的“千次展示不感興趣數”此前是2(即一千條推薦內容有2條用戶不感興趣),現在是1,降低了一半,對於用戶體驗是很大提升。

在在維護良性空間上,知乎還即將上線一項“友善度積分制度”,鼓勵和引導社區用戶自治,用戶可隨時舉報社區的不友善行為,知乎通過“系統判定輔助+人工審核”進行核實處理,當友善度低於一定闕值後,將被限制社區的部分功能。

今年,我們希望知乎能夠成為討論和個人品牌塑造的路口,這個事情現在並沒有被做的很好。原生廣告也是我們今年的一個重點,能夠給社區用戶提供比較良好的用戶體驗,營銷並不是洪水猛獸,它是一個社區里面的正常存在,但是應該以一個更合理的方式和形態存在在社區中,而不影響用戶其他的用戶體驗。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本文口述周源(知乎創始人、CEO),余一整理,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手環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7/151557.shtml

在智能硬件遍地開花的今天,手環早已不是什麽稀罕物件,但和交通支付聯系起來的手環卻不常見。作為一款能刷地鐵、刷公交的刷刷手環,僅168元的親民價格卻在京東短時間創造了160多萬的眾籌量,這還只是在目前只開通了少量城市的條件下達到的。戴在手上,隨手刷卡,又酷又方便,一般手環的全部功能還不落下,痛點抓得非常之準,黏性絕不會差。試想,刷刷手環照著目前的進度在全國各大城市迅速橫向鋪開,再在支付方式上做更多縱向的整合,這片市場將不可估量,而這背後所衍生的長尾效應也勢必為現有的體制帶來顛覆性的改造。公共交通一直以來自成體系的封閉環,是時候變一變了。

本期i代言《創始人說》邀請北京鳳凰雲科技CEO陳康弘來聊聊刷刷手環背後的故事。有無幹貨,由你來評。

手環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一個神奇想法的誕生

到今天為止,我在支付領域已經做了十年了。最早我是在摩托羅拉,專門做手機支付。支付與各種工具的結合一直都在演變。最早的時候是貼在SIM卡,叫做貼膜卡。可是時間一長,這個東西就非常容易斷。所以我們就想著把這個支付做成一個手機配件,比如手機套。錢包的里的卡片都可以整合到蘋果的手機套里面。對於安卓手機,我們制作了別的一些配件來解決支付問題。之後呢,我們發現用戶多帶一個配件也嫌麻煩。用戶出門本來就需要隨身攜帶上鑰匙、錢包等,還要加上一個配件,用的時候找來找去的,其實也不方便。於是,我們開始設想把支付整合到穿戴里面。反正一直都在身上,付錢的時候不用翻錢包翻卡,就更方便了。

交易型的電子穿戴應該是在2013年整個起來的。但做什麽樣的穿戴,使用什麽樣的支付場景就需要考慮了。

在穿戴中,最能支持方便支付的就是手環了。戴在手上,支付的時候把手一伸,整個交易就完成了,非常酷。所以,我們的硬件工具的出發點就定在手環上了。

而支付呢,是需要搭配特定場景的,微信支付可以發紅包,支持滴滴打車,支付寶有阿里電商。可百度做支付就一直起不來,為什麽,場景不夠強大。當然百度現在也一直在發力糯米團購,打車拼車等,但時機已經過後了。

縱觀整個支付體系,還有哪些是沒有打通的盲點呢?這就是公共出行領域。這個領域因為一直由政府把控,一般的支付插不進來。如果能打通這個領域,再結合方便的支付手段,一定是件很牛的事情。

找到了結合點,就得看可行性了。

首先一個,大家現在都用公交卡,這個東西薄薄一張,是很容易忘帶的,而且容易丟。支付的時候也需要從包里掏出來,支付完成再放回去,很是麻煩。而走過路過,手一伸就刷上了,那簡直是太方便了。這個市場一定是有存在的。

再一個,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不計其數,光北京每天就有一千萬人出行,這是一個大基數外加高頻的使用,市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第三個,我之前一直在支付領域深耕,中間跟公共交通系統的支付部門進行過深入的合作。在我們的技術支持下,他們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因此對我們的技術高度認可。相互之間,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對於進一步打通這個系統有較好的鋪墊。

基於這三個可行性,我們就開始研發這個“刷刷手環”。當時正好是《嘻唰唰》這首歌最火的時候,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把它跟一般的手環區別開,強調這個手環“刷一刷”的應用場景。

與各種坑進行死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正開始做才發現真的是一件太難太難的事情了。

手環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外觀設計再我們看來是非常重視的一部分,這一塊也的確耗費了很長時間。中國的手環,總體看起來都比較醜,像小米手環,除了功能外沒有人是因為外觀佩戴的。國外的shine的設計就很漂亮,整個一金屬時鐘的設計,這也是我們最初靈感的來源,做成圓形。另外,設計成圓形還有功能上的原因,圓形的感應效果,天線的使用面積較方形來看,都是最大的。

戴在手上的東西,所有人都喜歡是亮晶晶的而不是黑乎乎的,當時就找到寶石披花這個工藝。為了讓整個圓盤看起來具有光澤,需要在材質上添加銀粉。但銀粉屬於金屬,會影響到感應器,不放又出不來這個效果。

這樣又引申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怎麽找到取代材料做感應。這個在硬件制作中特別麻煩。你又不知道哪個材料做感應可以不受影響,只能一遍遍地試驗,每一次都要重新開模。大概做了四五十個模才測到了最好的效果,找到了合適的材料。

數據的整合也相當麻煩。一般的手環主要記錄的是運動和健康類數據,而我們做的刷刷手環既有運動數據,還有金融數據。這兩個數據放在一起,稍不註意就容易出錯。曾經一度數據出現了重大錯誤,數據完全是亂碼。將兩種數據整合到一起,真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沈澱,因為它不是將公交卡做成異形卡丟進去,而是從底層從深度做整合,好在這個問題已經被我們解決了。

做這個事情找人也是個難點。你要找到既懂安全支付,又懂硬件的人,是非常費勁的。一般的都是要麽懂支付,要麽懂硬件。

再一個,手環做出來可以,但離商用還有好長的距離。因為這個是要解決民生問題的,不能出一點錯誤。當時經過了6個月的測試,將近10萬個設備全都試過了,都能感應上,這是很難的。

打響營銷戰

京東眾籌算是我們第二次了,成績蠻不錯的。這也是源於一直以來的積累吧。

其實真正考驗營銷實力是在第一次。那次的反響非常好,影響也非常廣。第一次我們是全球第一個敢跟全中國用戶對賭的公司,只要你達到我們的標準,一天走一萬一千步,連續21天,我將購買手環的費用全部退還給用戶。那時候80%的人做到了,我們真的把錢退還給了他。那個時候所有的媒體瘋狂地報道這件事。我們其實把眾籌所有的錢當做廣告費用回饋給消費者。那時候在新浪微博上面將近6000多萬的點擊,在百度上有將近一億多的用戶,我們覺得蠻值的。那時候是在打一個品牌,在玩一個互聯網營銷事件,沒花多少錢,卻上了新浪微博科技板塊第一名,所有的穿戴都不曾在新浪微博科技板塊上拿過第一名。拿第一的基本上都是手機類的,穿戴類根本不可能。可我們在那個時候突破了。

這一次推出新版,我們是在做一個線上運動會。8月份會辦兩場線上的運動會,用戶拿著手環走會做排名,從第一名到一百名都有獎金,最高的可以拿到5000多塊錢的獎金,兩場比賽配合下來的話我們送一臺車子。這是一種玩法,讓用戶不是買一個產品,而是參與到軟件上面的一些刷刷任務的遊戲,讓用戶可以玩起來。走路賺錢也是讓用戶玩起來的一種玩法。

北京每天有一千多萬的人在公交地鐵里面走,以前從來沒有一個電子產品去關心這些地鐵族,所以我們針對這些人群設計,不僅為他們提供便捷的解決方式,還為他們提供關懷,並將關懷融入到日常的回饋中,增強整個產品的粘性。

接下來,我們還會迅速開通更多的城市,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中國的地鐵公交出行都變得很方便很酷。

版權聲明:本文為i代言原創,版權歸i代言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