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杜少中:環保麥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16/100369164_all.html

杜少中卸任了。2012年2月10日,北京市政府公佈的一份人事任免名單上,他名列其中。這位曾入選「全國十大公務人員微博」的網絡紅人,在卸任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一職的同時,也離開了首任環保局新聞發言人的崗位。

  卸任消息正式公佈當天,杜少中發了一條微博,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麥霸八年(指面對麥克風擔任新聞發言人八年——編者注),功過已成昨日,環保無涯努力仍無竟期。」

  在杜少中這八年發言人任期內,北京市的環保答捲成績讓人心中五味雜陳。以空氣污染治理為例,機動車和油品標準從「國一」提升到「國四」,但全市機動車總量也從200萬飆升至500萬輛以上。北京的「藍天」數量越來越多,但公眾對空氣質量的質疑也越來越強烈。

  杜少中自稱經歷過兩個「奧運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年接受1400名外國記者採訪」,那時外國記者最關心PM2.5,也就是空氣中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污染物;最近一段時間,則相當於他的第二個「奧運年」,因為全國上下,或者說自家人也在關注PM2.5。

  杜少中似乎從未打算做一個低調中庸的官員,他的「雷人語錄」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發言人任上,他屢屢語出驚人,「公佈PM2.5意義不大」,「北京的空氣質量壓根就沒達標過」⋯⋯卸任後,他又表示,「2030年北京的空氣要能達標,真的算是奇蹟,那就是中國創造的奇蹟。」

「麥霸局長」前傳

  杜少中的職業生涯始於首都鋼鐵公司的軋鋼車間,從工人到團委書記,他在首鋼工作了11年。之後,他在北京市委工作了19年,2000年進入北京環保局。他戲稱,進環保局之前,自己是「環保盲」,但「也算是瞭解一點環保,畢竟在污染企業工作過嘛」。

  從2003年起,副局長杜少中兼任北京環保局第一任新聞發言人,開始站到麥克風前。發言人任期的前四年,他像那些中規中矩的宣傳官員一樣,開新聞發佈會,接受主流報紙採訪。有所區別的是,他態度更開放,與許多記者關係很好,與民間組織聯繫緊密。

  2006年5月,杜少中聯合八個民間環保組織和京城112個車友會,倡議「每月少開一天車」。活動當天,他從家裡出發,步行六公里上班。

  直到今天,杜少中仍在不停地呼籲少開車,並時常步行上班。「很多人都看不起這個活動,包括一些領導和我們某些市民。」杜少中說,「其實這項措施才是根本措施,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命重要,那就少開車。」

  六年之後,北京市機動車總量飆升至500萬輛。當年「每週少開一天車」的自願性倡議,已經在巨大的交通壓力下,演變成「每週限號一天」的行政強制手段。

  杜少中任職初期,環保在媒體上還算是邊緣話題。他說任職前四年與媒體打交道屬於「買方市場」,因為總是得「追著媒體要求報導」,甚至通過市委宣傳部的朋友請來記者報導污染問題,且接待規格甚高。中午請吃飯,並報銷來回打車費,費盡心思,才在報紙上「發了小小的一塊」。

  不僅媒體不愛理睬,當時北京污染企業也比現在牛氣很多。擔任新聞發言人之前,杜少中主管過機動車污染防治等業務工作。

  2002年的一天,他到一個工地檢查揚塵。「工地負責人說:我怎麼了?我說:你們揚塵。他說:你見過不揚塵的工地嗎?工地不揚塵還叫工地嗎?理直氣壯。你問問,現在就算是你們(媒體記者)去,哪個工地負責人還敢說這話?」

  杜少中說,自己是個倔脾氣。最後,他出了一招下策,把自己的車停在工地門口,像訪民一樣把路堵了,工地大車無法進出,工地負責人犯了難,這才去找領導調解矛盾。

  「我來環保局之前,不就是管信訪的嘛?」杜少中嘿嘿一笑。

走向聚光燈

  杜少中講話有濃重的北京口音,抑揚頓挫,條理清晰,偶爾講個故事岔開話題,活躍氣氛,但最後一句話總能回到最初的問題上。

  他非常在意個人形象。2011年12月,財新《中國改革》雜誌與新浪微博共同主辦「新媒體、新治道」2011政務微博年度高峰論壇,杜少中講得興起,瞪大了眼睛,一手指向前方,這個樣子正好被抓怕下來。

  「流傳廣泛啊!現在說我不好的文章就配上這張圖。」杜少中很無奈,「張牙舞爪的,我有這麼難看嗎?」

  在新聞發佈會上,杜少中總是西裝筆挺。臨近節日,他有時還特意換上傳統的對襟大褂接受外國記者採訪。

  2008年奧運會的前半年,外國記者就北京的空氣質量問題向他提問。在很多新聞圖片上,人高馬大的外國記者圍成一圈站著,所有的話筒、相機、攝像機都對準他。

  「北京完全可保證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良好。」那一年,他接受了上千位外國記者的採訪,這句話也重複了無數次。北京市在七年中投入了1400多億元,奧運期間一半車輛停駛,周圍省市大量工廠停工,加上天公作美,最終換來了半個月清澈的藍天。

  到了2011年,杜少中再次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全民追問PM2.5的大討論中,他通過媒體、微博頻頻發聲;新聞發佈會上,長槍短炮再次集中指向他。

  「PM2.5的事,奧運會之前都是外國人問我,激烈程度和現在一樣,但當時中國人不理我。2008年那時候有個法新社記者,是個老頭,見了我三次,每次都問PM2.5的事,被我私下起了個名,就叫PM2.5。」杜少中說,那時中國記者對PM2.5還很陌生。

  2011年,PM2.5話題在中國被重新引爆。杜少中說,給中國人解釋空氣污染更加困難,因為外國人只在奧運會期間短暫停留,而中國人生活在其中。「和奧運之前說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樣,只不過對象不同,而且講得更深入,因為涉及到我們切身利益的問題。」

  杜少中的一些言論,諸如「公佈PM2.5意義不大」,一度成為各媒體跳躍的大標題。他的說法是:「就好像你發燒了,是需要一個更精確的體溫表,告訴你是39度2或者38度9,還是需要退燒藥?——你會選退燒藥。」

  他在各種場合強調北京環境改善的成績時,會像相聲演員一樣流利吐出一連串數字:

  「1998年,空氣只有100天達標,污染比現在要嚴重得多,一個采暖季134天中,106天二氧化硫超標,空氣中煤煙味非常重。然後我們緊急採取200多項措施,空氣質量逐漸提高。」

  「2009年到2010年,淘汰15.6萬輛黃標車。淘汰一輛黃標車,能進20多輛『國四』的車。2011年,我們又淘汰20多萬輛『國一』『國二』的車」⋯⋯

  杜少中認為,自己「新聞發言人當八年還沒有趴下」,並非因為巧舌如簧,會編瞎話忽悠人。他表示,新聞發言人的根本技巧,要熟悉所說的領域,不能不懂裝懂,更不能忽悠別人,「我說過,我可以不說,可以少說,但從來不說瞎話」。

「狼王」爆紅

  2011年12月,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評出「全國十大公務人員微博」,杜少中榜上有名。在被認證的新浪微博上,他化身「巴松狼王」,關注他的粉絲超過了55萬。

  「巴松狼王」的第一條微博發於 2011年1月5日,那天他和環保局宣傳部門的同事去已經停產的首鋼拍資料,順便見了老朋友。

  起初,杜少中在微博中轉些搞笑段子和自己拍的風景圖片,後來,他開始在網上接受群眾投訴,回答各方質疑,並附上自己寫的文章鏈接做科普之用。

  每到北京空氣質量變差,他便成了眾矢之的。這時杜少中也在微博上為自己辯護。他覺得,從國內民眾開始討論PM2.5以來,微博對於新聞發言人逐漸重要起來,許多被媒體在報導中有意無意刪掉的內容,可以通過微博這種最直接的方式到達受眾。

  杜少中作為微博名人,出席了2012年年初的新浪微博盛典。據他說,著名編劇寧財神見到他,第一句話說,「哦,我認識!你就是那個不承認北京有空氣污染的局長!」

  「媒體幹了一件壞事。」杜少中說,「他們總採用我說空氣質量好的那一段,因為採訪的其他很多人都說不好,為了防止報導一邊倒,他們就把我揪出來說空氣質量好。」

  常年和媒體打交道,他也將胸中怨氣寫成微博:「你不喜歡,也得忍受不做功課的記者採訪,他們寫出的東西往往讓你啼笑皆非;你不願意,也得忍受標題黨的折磨——也好,很多原來神聖的不再神聖,給了自媒體發展的空間!」

  微博時代,杜少中常常告訴要採訪的記者直接去看他的微博。「中央電視台覺得受到了奇恥大辱。」杜少中笑道,「我說,該說的都說了,說的都在微博上,你要是斷章取義,扒錯了,我就告訴你錯了。我覺得,這個對新聞發言人是一種解脫。」

  但前提是,杜少中發一條微博,都以新聞發佈的標準來檢查事實,並保證,「我的微博,一條不刪」。

  他說自己卸任後會繼續寫微博、說環保。再過兩年,從如今的環保局巡視員任上退休了,沒準也組建個NGO。

  杜少中

  北京市環保局巡視員。生於1953年11月。曾任北京市信訪辦公室副處長、處長、助理巡視員;北京市環保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新聞發言人。2011年12月,他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評出的「全國十大公務人員微博」中榜上有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