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個性化醫療投資機會:“量體裁藥”漸行漸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35

個性化醫療投資機會:“量體裁藥”漸行漸近
作者:杜長春

個性化醫療是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

個性化醫療帶來的是從傳統的“對癥下藥”向“中醫醫欲病”、“上醫醫未病”的轉變,其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個性化醫療是臨床應用的重大趨勢,一直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關註。個性化醫療正努力朝著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小的副作用及最低的醫療費用的方向發展和邁進。我們認為,從個性化醫療的過程來看,可以簡單分為個性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兩個部分。個性化診斷過程主要涉及分子診斷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的應用,通過對單個患者相關樣本的采集檢測,並與數據庫中相關疾病的資料進行比對,可以得出相關診斷結果。在個性化治療階段則可以根據診斷的結果實現“量體裁藥”。​

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個性化醫療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個性化醫療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們認為,從投資角度考慮,個性化醫療的實際應用環節相對更具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短期來看,個性化醫療相關技術和產品對相關公司收入貢獻有限,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可能會對相關公司收入帶來可觀的增量貢獻。我們認為對於目前已經擁有部分適用於商業化的技術或產品的公司值得長期關註和跟蹤。​

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我們推薦長期關註達安基因(分子診斷)、中源協和(幹細胞與基因工程)、千山藥機(控股主營為基因檢測的宏灝基因)、紫鑫藥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中新藥業(參股生物芯片及基因工程相關公司)、榮之聯(涉及基因檢測大數據處理並參股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

1.個性化醫療的定義及意義​
1.1.個性化醫療的定義及發展背景​

個性化醫療又稱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

個性化醫療概念最早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分子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個性化醫療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時期。醫療模式的轉變也是推動個性化醫療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生物醫學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式轉變,強調人的個性屬性、社會屬性和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個體差異決定了診療的個體化和個性化,傳統的“一藥多用”常常導致治療不準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個性化醫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1.2.個性化醫療與傳統醫療的區別​

傳統醫療以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結合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家族疾病史,實驗室和影像學評估等數據確定藥物和使用劑量、劑型。這通常是一個被動的處理方式,即在已經出現的癥狀和體征後開始治療或用藥。“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個性化醫療帶來的是從傳統的“對癥下藥”向“中醫”、“上醫”的轉變,個性化醫療可以通過更精確的診斷,預測潛在疾病的風險,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預防或幹預某種疾病的發生。個性化醫療正努力朝著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小的副作用及最低的醫療費用的方向發展和邁進。​

1.3.個性化醫療的意義​

個性化醫療有著廣泛的社會效益。個性化醫療在使患者的治療更有效、副作用更低的同時,也有利於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診斷,改善醫患關系;有利於制藥企業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研發成本,開發出更有針對性的藥物;有利於保險企業由面向所有患者到有針對性的少數患者的轉變,降低全社會的保險成本。​

2.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及應用領域​
2.1.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

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涉及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等多門學科。基因組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門學問,用於概括涉及基因作圖、測序和整個基因組功能分析的遺傳學分支。而系統生物學則是研究生物系統組成成分的構成與相互關系的結構、動態與發生,以系統論和實驗、計算方法整合研究為特征的生物學。正是由於相關基礎學科的飛速發展,才使得個性化醫療成為可能。​


生物醫學的深入研究表明,人類的各種疾病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與基因有關。人類基因組中至少有1%基因序列存在個性差異,這好幾百萬個基因位點的差異決定了藥物治療需要個性化處理。人類疾病可以分為三類:(1)單基因病,如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癥;(2)多基因病。如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病等,它不但涉及各個基因,還與環境因素(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3)是獲得性基因病。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入侵所致,如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等。從理論上來說,所有的疾病都應該是可以通過基因治療進行治愈的。​

2.2.個性化醫療的應用領域​

個性化醫療是臨床應用的重大趨勢,一直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關註。世界上第一個正式被批準用於基因治療的病例是先天性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癥。1990年9月美國Blaese博士成功將正常人的ADA基因植入ADA缺乏癥病人的淋巴結內,完成了首例基因治療。到現在為止,能夠通過基因治療的遺傳疾病還不足百種,包括腺苷脫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乏癥、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血紅蛋白病、血友病和其它血漿蛋白缺乏癥、笨丙酮尿癥和其它先天性代謝缺陷病等一些隱形遺傳的單基因遺傳病。目前個性化醫療在臨床的實際應用領域涉及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白血病、婦幼健康、部分傳染病等。​



3.個性化醫療的核心:分子診斷+大數據&雲計算+“量體裁藥”​

3.1.個性化醫療的範圍及主要過程​

個性化醫療的範圍主要包括:(1)對無臨床病癥的病人進行篩查;(2)對具有患某種疾病的病人進行篩查;(3)對有臨床癥狀、診斷為患病的病人進行優化治療。我們認為,從個性化醫療的過程來看,可以簡單分為個性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兩個部分。個性化診斷過程主要涉及分子診斷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的應用,通過對單個患者相關樣本的采集檢測,並與數據庫中相關疾病的資料進行比對,可以得出相關診斷結果。在個性化治療階段則可以根據診斷的結果實現“量體裁藥”。​




3.2.分子診斷、大數據&雲計算與“量體裁藥”​

分子診斷主要是指編碼與疾病相關的各種結構蛋白、酶、抗原抗體、免疫活性分子基因的檢測。分子診斷的主要過程包括樣本的收集和制備、遺傳物質的擴增、遺傳物質的檢測、以及數據分析。分子診斷是當代醫學發展的重要前沿領域之一,其核心技術是基因診斷,常規技術包括:(1)聚合酶鏈式反應(PCR);(2)DNA測序(DNAsequencing);(3)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4)DNA印跡技術(DNAblotting);(5)單核苷酸多態性(SNP);(6)連接酶鏈反應(LCR);(7)基因芯片技術(genechip)。​



大數據與雲計算在個性化醫療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個完全測序的人類基因組包含100-1000GB的數據量,造成解讀上很大的困難,因此需要有專門的數據庫進行數據信息的橫向與縱向比對分析。國外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型數據庫並開發相關的軟件進行快速的數據分析,例如Myriadgenetics公司擁有專有數據庫來進行大數據的一體化分析,可用來解釋不確定的遺傳檢測結果,該公司因此擁有了顯著性的戰略優勢。Illumina公司開發出BaseSpace的雲計算與存儲平臺,SevenBridgesGenomics在人類基因組排序和分析中綜合應用了雲計算和NoSQL數據的技術,推出EC2、S3和MongoDB等。國內A股上市公司榮之聯(002642)憑借在高性能計算和大容量存儲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為華大基因設計、建設和維護位於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成功地解決了基因測序形成的海量數據在並行計算和存儲等方面的難題。目前,華大基因具備了每秒運行157萬億次的超級計算能力,數據存儲量達12.6PB,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以基因檢測為基礎,大數據分析為手段所得到的信息即可為個體化藥物設計提供指導,實現“量體裁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深入研究表明,個體對藥物反應的差異性、以及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與個人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目前眾多預測性基因檢測項目中最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的是“藥物基因型檢測”,針對人體發病基因片段設計靶向藥物,並用大數據分析藥物將要產生的反應、藥效、敏感性以及副作用的情況,同時利用患者的信息(遺傳或生物學特征)和檢測方法,篩選出最佳治療方法和個體化的給藥方案。“量體裁藥”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臨床用藥不當,提高療效與降低醫療費用,為未來醫學指明方向。​

4.個性化醫療面臨的主要障礙及發展前景​
4.1.個性化醫療面臨的主要障礙​

雖然個性化醫療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其仍然面臨幾大阻礙:(1)科研方面的挑戰(例如,不了解分子機理或缺乏與某些疾病有關的分子標記);(2)經濟方面的挑戰(基因檢測的高成本以及定制化醫療方案的高成本);(3)現行醫療研發體系、治療體系在某種意義上的沖突(比如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激勵更鼓勵治療而不是預防);(4)社會倫理及法律制度障礙(如某些潛在疾病患者容易收到歧視,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規範)。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個性化醫療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4.2.個性化醫療的發展前景​

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個性化醫療相關的技術會日臻完善和成熟。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和規模化效應,相應的成本也會逐步降低至人們能承受的範圍。就目前來看,相當一部分個性化醫療的技術和成本已經可以被接受並處在被逐步商業化的過程中。以Kras為例,美國每年新增10萬例結直腸癌患者,而治療結直腸癌的藥物愛必妥,對帶有Kras野生型基因的病人較為有效;如果病人攜帶的是Kras突變型基因,藥效就會急劇下降。Kras野生型基因在患者中的比例約為60%,而一個療程的愛必妥價值超過5萬美元。由德國凱傑(QIAGEN)公司研發的一種Kras檢測技術只需300美元,即可判斷患者是否適合使用愛必妥治療。​

同樣,現行的醫療研發體系、治療體系隨著個性化醫療的逐步推進,相信也會逐漸與其相適應和完善。以醫療研發為例,每年全球制藥企業的研發人員耗費精力研究數萬種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對某種疾病盡管有特效,但由於其對應的人群太小,因而不具備商業開發的價值。這類藥物被稱為“墜落天使”(fallenangel)。而透過對基因的閱讀技術,研發人員和醫生可以“篩選”出適合治療的病人,以減少藥物和診療時間上的浪費。​

而對於社會倫理及法律制度障礙,一方面來自於人們意識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今年2月,中國國家食藥監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關於加強臨床使用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通知》,規定所有基因檢測技術、儀器等均需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批註冊,並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技術準入方可應用。這意味著,在相關的準入標準、管理規範出臺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國家食藥監局表示,對於臨床測序技術的臨床使用,國家並不是要“一停了之”,而是現在該項技術的臨床使用面臨不少標準缺失,和有待規範的技術、價格、質量監管、倫理隱私保護等問題,因此監管部門希望通過暫時停止的方式,對行業進行規範。2014年7月2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首次批準註冊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可對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婦進行基因測序,對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13-三體綜合征進行無創產前檢查和輔助診斷。這也意味著基因測序產品的重啟。​

4.3.個性化醫療的市場空間​

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個性化醫療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分子診斷、即時檢驗、生物芯片、基因篩查等領域都迎來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在美國,每年進行基因檢測的有700多萬人次,占人口的比例為1.6%。有機構預測,目前個性化醫療以10%的年複合速率增長,到2015年,美國個體化醫療市場就可達到420億美元。我國如今已經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或者地區開設了基因檢測服務,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中城市的白領人士、老年、婦女、嬰幼兒都是基因檢測的潛在客戶,這些目標群體對基因檢測來說都是數以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價值。​



5.國內A股中個性化醫療相關上市公司​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個性化醫療已經逐步進入到醫療體系之中,並迎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個性化醫療相關的技術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本、人力及時間,我們認為,從投資角度考慮,個性化醫療的實際應用環節相對更具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短期來看,個性化醫療相關技術和產品對相關公司收入貢獻有限,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必然會對相關公司收入帶來可觀的增量貢獻。​

我們認為對於目前已經擁有部分適用於商業化的技術或產品的公司值得長期關註和跟蹤。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我們推薦長期關註達安基因(分子診斷)、中源協和(幹細胞與基因工程)、千山藥機(控股主營為基因檢測的宏灝基因)、紫鑫藥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中新藥業(參股生物芯片及基因工程相關公司)、榮之聯(涉及基因檢測大數據處理並2000萬元參股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

(作者供職於東北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