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興業策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港股周報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95

【興業策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港股周報

作者:張憶東,翁湉



★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恒指創2008年以來新高
——恒指上周放量大漲7.9%至27272點,日均成交量2422億刷新歷史新高。國企指數和紅籌指數分別上漲10.5%和9.4%。恒生綜合小型股和中型股指數分別上漲14.4%和12.9%,跑贏恒生大型股指數7.7%。
——滬港通呈現“南熱北冷”,南向交易日均使用額度高達83.8%,與北向交易凈賣出形成鮮明對照。恒生AH股溢價繼續收窄5.3%至123.4。
——盡管美元指數周上漲2.7%至99.4,但強勁港匯觸發強方兌換保證7.75,迫使香港金管局連續兩次向市場註資,為2014年8月以來首次。

★  讓子彈飛,資金湧入香港的趨勢有望持續
——電影《讓子彈飛》里有這麽一個場景:鵝城一霸黃四郎被制造已死的假象後,隨著一聲號召,群眾們一窩蜂地湧進碉樓,瘋狂搶奪各種東西。同樣的,在公募、保險投資港股新政的刺激下,引發了港股通乃至整個港股市場的搶籌行為。港股通額度的緊俏以及QDII港股基金申購份額的增加,且多只出現外匯額度售罄而暫停申購的狀態,顯示“有錢、任性”的內地資金對港股的需求旺盛。後續新募及修改契約後的存量基金,有望繼續給港股市場帶來補充彈藥。
——除了內地資金外,全球資產配置也有提升的空間。以所有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為樣本,其中有披露持倉數據的基金(占總樣本85%)中,目前在中國(主要為H股&紅籌)的平均配置比例為14.0%,仍然顯著低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基準18.9%。鑒於匯率強勢和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以及港股市場近期顯示出的賺錢效應,將吸引更多的全球資金進入香港市場來配置中國。

★  投資策略:風口上的港股,搶籌快漲之後或將分化
——投資策略:作為全球估值窪地,恒指相比滬深300和MSCI新興市場仍有較大的估值折價,指數仍有上升空間。但個股方面將產生分化,由於沒有漲跌幅限制,許多股票短期已累計巨大漲幅,存在一定回吐風險。在雞犬升天的行情下,需要警惕看似便宜的“價值陷阱”。同時緊密觀察資金流入(成交量、滬港通、QDII等)的邊際變化。
——投資機會:(1)港股通小盤股標的;(2)兩地掛牌的高折價H;(3)與A股共振的主題投資,精選個股,結合基本面和安全邊際:互聯網+,體育,環保新能源,蘋果產業鏈,生物科技等;(4)市場交易活躍度的提升及港股開戶數的增加,利好港交所以及經營港股業務的券商



來源: XYSTRATEG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86

當前行情酷似2009年 大盤還得“飛一會兒”

11月14日,上證指數站穩3200點以上,大盤成交節節上升,重新逼近8000億元大關,讓投資者對A股又燃起了更多希望。中國供給測改革,讓煤炭等大宗商品全面起飛;美國特朗普當選總統,投資者也期待新一輪大規模基建計劃,這也使得中美兩個市場的基建類股份全面起飛,帶領市場再創新高。

回看歷史,本輪行情酷似2009年的“四萬億”驅動行情,“鐵公基”同樣全面升溫,不過也有不少差別。短期內如果成交並未萎縮,大盤可望繼續“飛一會兒”,疑似“國家隊”對某些領漲股的及時套現,也使得行情短期上漲放緩,行情中期來看變得更健康;不過投資者也要警惕貨幣政策收縮的風險,一旦A股成交多日無法突破需要考慮撤退。

盡管都是大宗商品上升驅動的大盤股行情,當前行情和2009年還是有較多的明顯不同,2009年是中國在2008年底推出“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美國為了擺脫金融危機而在2009年3月推出了全面量化寬松,引發全球需求端的大幅拉升,商品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連續大漲。

而2016年的行情,一方面在於全球央行貨幣濫發,造成商品價格上升,另外則是中國供給測改革的成功推進,使得大宗商品供給大幅減少,因而引發漲價帶來的行情,國內對房地產的嚴格調控措施,也使得資金尋找各類大宗商品等窪地;這跟2009年的需求側全面拉動有著本質不同。

以銅價為例,過往銅價上漲主要來自於中國房地產繁榮,帶來的空調等家電和汽車需求增加。而最近的行情,主要是投機資金推動期貨價格先行,銅價上漲在煤價上漲之後,這也是煤炭相關政策調控之後,資金尋找另外的商品價值窪地炒作;而房地產調控導致資金撤出後,遊資選擇有更多賺錢效應的大宗商品。

不過在享受市場狂歡之時,投資者也需要有風險防備意識,2016年初市場相信了美國在2016年將會加息三次,然而現在看來只有一次;這次市場相信了特朗普主張的美國版本“四萬億”和中國經濟觸底複蘇,然而前者面臨著資金來源的各種問題,而後者則面臨著制造業承受著需求端不足和成本急劇上升的壓力。

特朗普要到明年1月才正式上任,現在大宗商品飆漲,也表明通脹和利率已經先走一步,美聯儲等到大選結果出臺的12月才加息,其實加息時間太晚也是誘發全球通脹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經濟複蘇是建立在超低利率基礎上,美國12月加息已經近乎板上釘釘,最終會對全球經濟造成什麽後果無法預計,最近美元指數飆升,也會對美國制造業出口造成一定壓力。

俗話說,通脹無牛市,一旦中美兩國共同收緊貨幣政策,接下來市場可能回歸震蕩,投資者應當記得,2009年8月隨著市場狂歡的結束,A股經歷了一個月內暴跌800點的慘烈行情,之後主板更是正式進入了四年的震蕩“慢熊”行情,對此投資者或許需要保持一番清醒,如果一旦A股成交連續多日無法突破,那麽就可能是較好的撤退時機;另外,當前港股市場的萎靡,也不排除是A股先行指標,這在2015年中開始的熊市,已經被屢屢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40

共和黨“第一槍”如約射向奧巴馬醫改,子彈還得飛一會兒

特朗普還沒正式就職,共和黨已經在國會打響了“第一槍”。

和很多人預計的一樣,這“第一槍”瞄準的是被特朗普從競選階段開始便頻繁攻擊的奧巴馬醫改法案。但是,對奧巴馬醫改“動刀”之後,共和黨人並沒有給出一套完整的計劃。

所以,這只是漫長而糾結的國會鬥爭的開端。

歷史總是相似,奧巴馬也是甫一上任便向選民做出了控制醫保費用等醫改承諾。到2014年1月,奧巴馬花大力氣推動的《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終於生效。

這份法案的核心在於把全民納入醫保,但也因為此,很多人質疑法案把少部分(約占美國總人口約15%的未參保人群)的利益建立在大部分人之上,法案落地的過程中遭到無數來自共和黨甚至民主黨的非難。

共和黨準備碾壓奧巴馬醫改

此前,共和黨曾至少50次試圖在國會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而現在,在共和黨即將正式全面占領白宮和國會的情況下,共和黨人對該法案的挑戰具備了更大的可操作性。

4日,共和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參議院內以51比48票通過決議,對醫改法案的預算進行辯論,而這直接關乎醫改法案的存續。

當天,候任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在密會了參眾兩院多名共和黨議員後向媒體表示,他和特朗普將采取“雙軌措施”,即通過行政權力和立法來廢除現行的奧巴馬醫改法案。彭斯表示,特朗普將通過一系列行政令來確保有序過渡到一個“基於市場的醫保體系”。

而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奧巴馬則罕見地前往國會山與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單聊,要求後者無論如何不能給共和黨修改醫改法案亮綠燈。在接近2小時的會議前後,奧巴馬並沒有回答媒體的提問。有與會者透露,奧巴馬告訴民主黨議員們,在共和黨全面執掌參眾兩院的狀況之下,當共和黨發難時,民主黨人要“保持強硬”。

不一定徹底推倒重來

有分析認為,共和黨在未來就奧巴馬醫改的國會鬥爭中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很明顯:包括手上握有多數選票,也能得到下任總統的背書。但他們的弱點在於無法拿出一個清晰的替代方案。反觀民主黨的優勢則在於,即便奧巴馬醫改法案存在不少缺陷,但起碼這份法案讓數百萬原本無法被納入醫保範圍的人享受了醫保,使未參保人數比例下降了5%。

參議員少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發出警告稱,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將會給保險市場帶來巨大震動,他還呼應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強大”的競選口號,稱此舉將“讓美國再度衰退”(Make America Sick Again)。

而眾議員發言人、共和黨大佬級人物保羅·瑞恩(Paul Ryan)則表示,共和黨已經“擬定了計劃”,並且“有很多想法”。但盡管如此,對外界來說,幾乎沒有從共和黨這邊聽到任何詳細計劃。

共和黨自己也承認,他們可能需要數月才能給出一套醫改替代方案。強調將通過行政令和立法來廢除現行的奧巴馬醫改法案。由此可見,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將會是新政府的優先要務之一。

對此,一種比較現實的可能性是,共和黨人不會全盤否定該法案,而是對其中部分內容作出修改。而民主黨人也會抓住共和黨沒有給出替代法案這一點大作文章,這樣一來最起碼能拖住共和黨廢除該法案的腳步,盡力保住奧巴馬最重要的一份政治遺產。

這樣的判斷並非毫無根據。此前,特朗普誓言要拿出一套比奧巴馬醫改法案更好、更便宜的醫改方案,但在大選勝出並與奧巴馬會面之後,特朗普改口將保留法案中一些比較受歡迎的部分。

比如,特朗普曾說自己很喜歡法案中關於允許26歲以下年輕人在未獲雇主保險時可以繼續被涵蓋在其家庭保險當中。此外,他也表示將繼續禁止保險公司因投保人既有病史而拒絕承保。實際上,這兩項規定已經是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兩項重要核心內容。

誰在反對奧巴馬醫改

同樣是在4日,奧巴馬政府表示,目前已經有約880萬人通過HealthCare.gov網站登記註冊了2017年由聯邦政府直接運作的保險計劃,這一數字同比增加了20萬。其中有655萬老用戶,220萬新用戶。

從啟動以來,奧巴馬醫改法案作為一項普惠制的措施已經覆蓋了2200萬美國人口。但是,這項改革也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簡單來說,禁止商業保險公司對投保人對過往病史進行篩選,這樣做其實是把政府的壓力分攤到商業保險公司的頭上,商業公司自然不滿。另外,奧巴馬醫改提倡在藥效相同的前提下使用仿制藥,降低用藥成本,那些大醫藥公司對此非常敏感。醫生群體也是反對者之一,因為他們從政府保險中拿到的報銷肯定少於商業保險。

共和黨人認為奧巴馬醫改方案增加了企業負擔。但根據聯邦基金會(The Commonwealth Fund)一項關於平價醫療法案的研究,2015年,57%的65歲以下美國人(約1.54億)從雇主或家庭成員的雇主中獲得醫療保險。這一比例和2010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不過,實施至今的奧巴馬醫改法案也逐漸暴露出缺陷,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由於一些保險公司因為參保人數沒有預想的多而退出了奧巴馬醫改計劃,這導致了保費的上升,加劇了不少參保人的退出。一些中產階級還認為,聯邦醫保的補貼不如商業保險,而不參加聯邦保險的懲罰微乎其微,不足以鼓勵他們參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