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黑問專欄】小米是抄襲者還是領航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5/147484.html

i黑馬註:在無法觸及手機本質的狀態下,小米的商業模式依然還有很多看點,至於到底是山寨抄襲還是科技同步,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書樂

===============================================================
10月,對於“米黑”(發布對小米不利言論的人群統稱)來說,是一個節日。來自各界的抄襲指責讓小米的開創者角色蒙上了新的陰影。
 
就在蘋果公布iPad Air 2和iPad mini 3等新產品前夕,其設計主管喬納森·艾維11日出席“名利場峰會”時,在提問環節中有觀眾問到關於“中國蘋果”小米的話題,他很直接地表示:“恕我直言,我不認為這是奉承。當你開創一種東西時,你並不知道它能否成功,你會在上面花費七八年的時間。但之後,它卻被人抄襲了。這太直接了,這是盜竊,是偷懶。我認為這樣不妥。”他同時還表示,這並非針對小米一家廠商,而是針對抄襲設計創意這種現象。
 
來自蘋果的指責,讓小米再一次陷入了“抄襲門”的口水戰之中。

“抄襲”旋渦中的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10月同樣也是“米粉”們(小米粉絲的統稱)的節日。
 
10月16日,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上宣布,目前小米絕大部分產品已保證供應,小米網隨時有貨。
 
這被業界視為小米告別“饑餓營銷”模式的一個信號。而在10月前後,小米已經多次在周二的小米銷售日,對眾多明星產品采用免預約購買的方式向粉絲發售,其中包括小米4。而在早前,要購買這些明星產品,大多需要擁有所謂“F碼”或排隊搶購。這種限量購機的搶購模式,被業界看作是小米獨有的饑餓營銷。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一直被解釋為米粉的購買熱情和小米的產能不足之間的矛盾。
 
雷軍在之前的微博中即透露,截止到9月底,小米手機4的產能將達到100萬臺/月,預計10月份將實現單月出貨150萬臺,並稱“這已是國內旗艦機型爬坡速度最高水平”。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產能的穩定供應已經成為小米取得國內手機市場領軍者的關鍵能力。
 
小米在產銷上的屢登高峰,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逐步成為被熱議的中心,就如蘋果、三星一直承受的那樣。在8月,小米亦曾陷入過一場口水仗。8月4日,在諾基亞宣布裁員後,小米一員工發微博嘲諷。萬達集團董事王思聰在轉發了該微博的同時直接展開攻擊,稱小米“除了抄和炒還會什麽”?
 
但這種沒有提出多少證據的口水仗,很快就消歇了。而10月的抄襲爭論則不同,在喬納森·艾維吐槽後不久,新浪微博認證為聯想手機產品規劃高級總監的楊峻在13日發表微博,對小米抄襲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這條微博上,楊峻用“抄襲技術哪家強”為主題寫道:”最初看到米4,還以為是某人帶錯了產品來發布,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句‘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外觀相似先不說,連系統都類似實在無法認同。總抄人家上一代的產品有啥意思,要抄就抄iPhone6呀,而且還同時發布!有底氣嗎?!僅以個人,向蘋果致敬,不喜抄襲者。”同時用組圖的方式,對iPhone5S和米4進行了外形對比。
 
這一舉動,則讓人們認為一貫低調的聯想,也有意加入口水戰之中。甚至有人據此認為,是聯想發布新款產品的前奏。
 
小米不怕被抄襲?
 
盡管喬納森·艾維在活動現場的語境中,其批評的重點是業界普遍存在的“抄襲”現象。但一貫善於炒作的小米卻沒放棄一次營銷的良機。
 
小米公司總裁林斌回應道:“小米是很開放的公司,不會強迫要求大家只用小米。我們也用很多小米之外的產品。任何個人機構只有認真用過小米產品,才有資格說是不是抄襲別人的。我很願意贈送一部小米手機給他,讓他真正用一下再發表意見。”
 
有趣的是,林斌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被問及“很多中國企業都在抄襲小米的商業模式,你們對此有什麽回應”時,他表示:“我們的商業模式涵蓋了硬件、軟件、網絡服務以及網上營銷四個要素,因此不是那麽容易就能被抄襲的。”
 
小米不易被抄襲的商業模式如何?在10月14日《哈佛商業評論》網站上一篇名為《小米而非蘋果將改變智能手機行業》的文章中的論點或許能夠給予啟示:小米的商業模式極具顛覆性。與蘋果不同,小米的目標並非高端用戶。小米手機售價比蘋果低了至少60%,因此他們的客戶以青少年居多。小米手機的定價只比所有零部件加起來稍微貴一點,並沒有像其他手機廠家那樣定高價並提供最尖端的設備。在兩年間,原部件成本跌幅超過了90%,小米因而在維持低價的同時將差價收入囊中。本質上來講,小米的利潤公式和蘋果完全相反。為了保持高利潤率,蘋果需要不停推出新機型,通過新機型來賺取最高的利潤。
 
有業內人士指出,蘋果的指責和小米的反駁顯然不在一個次元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就撰文指出:蘋果公司談的是知識產權保護,而小米回應強調的是“用戶體驗”。
 
但小米手機在高性價比上的商業模式,似乎也沒有林斌所預見的那樣牢不可破。魅族早前推出了1799元的魅族MX4,同樣也以高性價比,效法小米,進擊反向蘋果模式,並且和阿里巴巴聯合進行深度合作。而被稱為“中華酷聯米”軍團的國產手機大軍,在之後進入更猛烈價格戰的可能性也變得越來越現實。
 
小米的商業模式還能是不敗金身嗎?
 
突破產能未必能突圍創新
 
小米正在謀求改變,至少在產能上和出口上。
 
林斌就指出:“以前我們的手機經常缺貨,但現在我們可以讓大多數產品持續供貨,消費者的需求量依然很高,我們希望明年手機的銷量能提升50%-100%。”
 
在產能上謀求改變,是為了避免性價比不再註意誘惑用戶留下的情況下,用充足的貨源保證米粉們不至於投入到其他手機公司懷抱之中。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這種正面交鋒的應對策略外,小米還會力圖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來尋求迂回突破。
 
這一點在林斌的言論中亦可看見端倪。他透露小米計劃年底在10個國家打開手機市場,且認為:小米的商業模式更容易在符合以下條件的國家取得成功:人口巨大、電子商務剛剛興起和運營商勢力不夠強大。目前小米已經進入印尼和印度市場,下面有可能會進入巴西和俄羅斯。
 
然而,創新依然是小米的隱痛。小米發布會確實徹頭徹尾蘋果範兒,產品展示PPT,經典的“One More Thing”,甚至小米CEO雷軍的穿著也在模仿黑色上衣加藍色牛仔褲的喬布斯;走進小米的線下體驗店,如果不看產品標識,你甚至不知道你走進的是蘋果零售店還是小米的線下體驗店;小米的各種產品,手機、平板、路由器和電視,看著和蘋果的真像⋯⋯諸如此類米黑式的言論在網絡上已經成為嘲弄小米的笑話與談資,而小米似乎在創新上並沒有給用戶帶來特別多的想象。
 
但這也不僅僅是小米一家的問題,包括小米在安卓智能手機領域最大的對手三星,也苦惱不已。從實質上來說,三星在移動業務上,其核心技術和蘋果不同,由於它“寄居”在安卓大旗下,其最大的優勢不在於軟硬件,而在於創新設計,可以說其在智能手機時代,打出一片天地恰恰靠Galaxy這樣在大屏上的率先垂範。這種先發優勢和制定行業標準的創新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推移和集體“山寨”而慢慢消失。而從未在設計上引領過時尚的小米,顯然更容易被詬病。
 
但小米顯然還會走得更遠,就如三星靠大屏快速逆轉了和蘋果的牌局一樣,在無法觸及手機本質的狀態下,小米的商業模式依然還有很多看點,至於到底是山寨抄襲還是科技同步,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僅僅是一些外在的設計思路,目前尚不是手機廠商動用知識產權進行爭鬥的重點,甚至於前些年,蘋果一邊指責三星抄襲,甚至打著官司,可同時還在親密合作那樣。
 
僅僅因為,更個性化、時尚的手機,或更便宜的高性能手機,都有大量的消費者群體,賺錢比約架更迫切。【作者: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904

夢想家佩奇:谷歌的領航員 帝國締造者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4/147718.html

i黑馬:科技大佬多少有點情懷,比如特斯拉馬斯克、亞馬遜貝佐斯都愛火箭,但這些與他們的主營業務無關。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也多少有點,它的主營業務是搜索,而今擴展到各個領域無人飛機、智能家居... ...他也是個夢想家。


 
目前,蘋果把谷歌視作其第一大競爭對手,亞馬遜、Facebook、微軟、雅虎以及許多名頭不太響的科技公司也都把谷歌視為各自的第一大競爭對手。《The Search》一書作者、企業家John Battelle說,“谷歌在科技產業可謂‘前無古人’,這包括多個方面:財務業績、市場覆蓋範圍和遠大抱負。”
 
谷歌在商業上的成功是無可爭辯的。過去3年,谷歌每年增長速度超過20%。谷歌的現金儲備——佩奇出任CEO時為3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73億元),也一直在增長,目前現金儲備以及等價物達到約6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8億元),這使得佩奇能更積極地對核心業務以及新項目進行投資。佩奇說,“我以前曾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有過爭論,他總是說,‘你們涉足的領域太多了’。在專註於1或2個領域方面,喬布斯非常優秀。”他表示,盡管喬布斯的理念對蘋果很奏效,但他給谷歌制定了不同的戰略,“我們希望通過涉足更多領域,對世界產生更大影響”。
 
不到4年時間里,佩奇在他制定的戰略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在佩奇擔任CEO前,谷歌就已經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現在,他與布林一道在推動多個重大項目。過去一年,谷歌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無人飛機方面投入巨資。谷歌還大幅擴大了風險投資業務規模。谷歌斥資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億元)收購Nest,進軍智能家居市場。谷歌對生物技術公司Calico投資數億美元,研究延長人類壽命的技術。此外,谷歌還開始對能檢測血糖水平的隱形眼鏡進行商業化,並繼續大力推動虛擬現實產品谷歌眼鏡的發展。
 
谷歌最初的宗旨——“組織全世界的信息,使之能被所有人訪問並使用”,當初聽起來也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佩奇說,現在來看,這一願景“過於狹隘”了。他希望谷歌能繼續以大多數人認為不可思議的方式改變世界。正是這種意識以及谷歌強勁的財務業績,使得佩奇今年當選為《財富》的年度商人。
 
人們可以把谷歌這些意義深遠的項目視作“白日夢”。谷歌2010年首次披露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時,沒有人當回事。4年後,無人駕駛汽車似乎距離現實越來越近了,汽車產業在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上投入數十億美元,希望迎頭趕上。這是佩奇按照其設想改變世界的一個範例。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高管Ben Horowitz在談到佩奇時說,“他涉獵的範圍之廣令人感到吃驚。他是繼通用電氣的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或惠普的大衛•帕卡德(David Packard)之後最優秀的企業領導人。”
 
佩奇的雄才大略並非得到了所有人認可。谷歌“不作惡”(Don’t be evil)的信條被批為不過是一句公關口號而已。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批評者——其中包括競爭對手、監管機構和消費者,都認為,在涉足新業務領域時,谷歌粗野地利用了其強大的市場優勢。對谷歌的這種批評在歐洲尤其大。谷歌在歐洲遭到反壟斷調查,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罰款。
 
對谷歌的另外一種批評是業務單一,利用從搜索業務獲得的利潤投資“白日夢”項目。盡管谷歌的絕大多數營收仍然來自廣告,但自上任以來,佩奇一直在致力於實現業務多元化。據投資銀行Jefferies估計,YouTube今年將為谷歌貢獻近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9億元)營收。另外,Google Play商店和企業業務也將為谷歌帶來數十億美元營收。盡管Android是免費的,卻幫助谷歌擴大了移動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佩奇目前的許多投資都被認為是明智的,有助於確保公司未來的增長,防止搜索廣告業務減速。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Mark Mahaney說,“對於長期的技術發展趨勢,佩奇押對寶了。如果不涉足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和可穿戴設備領域,谷歌的價值要低許多。”
 
但佩奇對這些批評並不太在意。他說,推動他做出這些決策的原因很簡單: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他還決心避免重蹈之前一些科技巨頭的覆轍:它們只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業務,並最終被淘汰。世界上的頂級科學家和工程師,對在一家墨守成規的公司工作沒有興趣,佩奇希望谷歌能吸引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把公司打造成“百年老店”。他說,“這是推動我不斷努力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