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緩解融資難和貴 廣東216筆企業全口徑跨境融資簽約備案31.4億美元

“我們公司原本沒有借用外債資格,但受益於外管新政策,最近已經從境外母公司融到低成本資金1億元人民幣,大大減輕了資金周轉壓力。”東莞達藝家私有限公司(下稱“東莞達藝”)財務總監陳先生向第一財經記者說。

他所說的外管新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別於2016年5月3日、6月9日起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等兩項自貿區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拉平了外商投資企業與中資企業從境外融入資金的門檻,使一些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而東莞達藝獲得的這種便利並非個案。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從外匯局廣東省分局了解到,格力電器、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鐵投資”)在內的知名公司,在全口徑跨境宏觀審慎管理政策落地後,分別從境外融資2.2億美元和10億元人民幣。

截至10月底,廣東省(不含深圳)共辦理了216筆企業全口徑跨境融資簽約備案業務,備案金額累計折合31.4億美元;合計辦理外債資金意願結匯30筆,共12.78億美元。

解決融資難問題

東莞達藝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大型高檔酒店及辦公家具的生產企業。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困難較多、形勢較為嚴峻,東莞達藝在生產經營中同樣遇到困境,家具行業企業面臨要素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等低成本因素正在逐漸弱化,傳統比較優勢日益喪失等問題。

2015年,東莞達藝凈利潤大幅下降,而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卻大幅提升,利潤減少和資金回籠不及時使東莞達藝面臨資金周轉壓力。而與此同時,東莞達藝的境外母公司資金相對充足。

在原有的外債管理模式下,東莞達藝由於沒有“投註差”(投資總額減去註冊資本的差額),並不具備舉借外債的資格,沒有辦法融得境外母公司的資金,如需向境外獲得更低成本的融資,必須參照境內中資企業舉借外債的規定辦理一系列審批手續,需要外匯局或發改委相關部門審批,無法便捷及時的從境外融入資金。

而全口徑跨境融資新政策的落地,統一了企業跨境融資額度的管理方式。境內企業均可在跨境融資余額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業務流程也更加簡化,可以自由選擇境內外兩個融資市場,提高了融資效率。東莞達藝就是在新政策下,在企業凈資產為上限的額度內,向境外母公司借入1億元人民幣,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

新政策雖然給企業帶來了很大便利,但是前期推廣卻頗花費氣力。

廣東省是外向型經濟大省,企業跨境融資需求較大,亟需簡政放權、推動跨境融資便利化。據了解,外匯局廣東省分局曾深度參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兩項政策的前期調研,並積極爭取在廣東省內試點。

去年12月,外匯局同意廣東自貿區實施外債資金意願結匯政策。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廣東自貿區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今年4月,自貿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先後有3家企業辦理了全口徑跨境融資簽約備案業務,有4家企業辦理了跨境融資資金意願結匯業務,標誌著兩項改革新政成功落地。2016年5月3日、6月9日起,兩項自貿區試點政策分別推廣至全國,自貿區外的廣東企業也可以享受原自貿區內企業才能享受的政策紅利。

據外匯局廣東省分局介紹,為確保新政策有效落地,截至10月底,該局共舉辦了80多場政策宣講,培訓人數近萬人,從政策出臺背景、意義、內容及業務操作要求等向參訓人員做了詳細的講解,並深入50多家重點企業以及重點銀行開展政策宣講。

截至10月底,廣東省(不含深圳)共辦理了216筆企業全口徑跨境融資簽約備案業務,備案金額累計折合31.4億美元;合計辦理外債資金意願結匯30筆,共12.78億美元。

融資成本低

中鐵投資和格力電器也是全口徑跨境融資新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中鐵投資是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據中鐵投資資金管理部總經理範彬介紹,中鐵投資2014年遷往珠海後,出於業務拓展和企業集團資金運作需要,就一直嘗試通過境外舉債的方式合理降低公司財務成本。2014年,中鐵投資通過轄內銀行積極聯系珠海外匯局,計劃以短債指標申請的方式融入資金支持企業業務發展,在當年全省短期外債指標已經下達的前提下,經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協調和調配,在指標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擠出1500萬美元短債指標分配給中鐵投資,但是該指標遠遠無法滿足中鐵投資的需要,光單一投資項目就要大大超過該金額。2015年,中鐵投資繼續申請短債指標,但受限於廣東省整體短債指標並無較大增長,能夠考慮分配中鐵投資的金額也沒有較大的增加空間,中鐵投資最終放棄短債指標申請。

2016年,全口徑跨境宏觀審慎管理政策落地後,8月30日,中鐵投資從建設銀行香港分行融入10億元人民幣,節省融資成本約6000萬元。

中鐵投資相關人士表示:“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作為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初步踐行政策,對於助推大型央企在內的中資企業海外融資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包括民營企業及中小微企業在內的中資企業試水海外市場,打通境內外資金融通渠道,為企業走出去以及資金引進來提供政策保障。”

格力電器則是通過農業銀行珠海分行經辦了一筆2.2億美元外債。

據農行珠海分行副行長戴琦介紹,8月28日,格力電器向農行提出擬從其境外子公司香港格力電器銷售有限公司借入2.2億美元外債的業務需求,借款成本約1%,借款時間為5年。9月7日,格力電器成功從珠海農行流入該筆外債,為廣東省金融機構單筆金額最大的業務,同時,利用意願結匯政策將美元結匯為人民幣進行生產經營使用。

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廣東一家中等規模的木制品公司,利用全口徑跨境融資政策,於6月向境外銀行借入人民幣5100萬元,境內外融資利率價差約為0.5%,為企業節約成本25.5萬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58

項俊波:將出重拳治理理賠難和銷售誤導

3月12日,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兩會“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要像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保護我們的環境。發達經濟國家通過保險強化對環境保護已經相對成熟,今年李克強總理強調發展綠色金融,保險也是重要部分。目前,保監會已和30個省市區開展重金屬環境責任保護險。去年,保監會已經和環保部在研究推出環境汙染強制責任險,預計這個政策出臺對於環境保護將發揮更大作用。

項俊波表示,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保險監管部門一直以來重視的問題。保險為人民生活提供了一張風險保障的安全網,保監會歷來把保險消費者保護放在首要位置。下一步,一是要求保險公司從產品設計、銷售和理賠等方面必須以人為本,以保險消費者滿不滿意為出發點;二是通過改革讓保險消費者得到實惠,比如去年通過車險改革,使得車均保費降低5.3%,大病保險已覆蓋全國所有的城鄉居民,通過大病保險,大病的報銷率提升了13%。下一步,將繼續強化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中心的工作,出重拳治理保險行業的兩個頑疾,即理賠難和銷售誤導。

項俊波說,去年,保監會開始了銷售誤導“回頭看”,今年還將強化這方面工作。同時,保監會還在金融監管體系中,率先開通12378熱線,去年累計接通投訴3萬起,幫助消費者討回5.6億元,真正實現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38

整治理賠難和銷售誤導 上海保險業在行動

今年兩會期間,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答記者問時表示,在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方面,將繼續重拳整治理賠難、誤導銷售這兩大頑疾。

事實上,針對上述兩大行業頑疾,各地保險行業均采取了各種行動,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了解到,上海保險業也采取了多項措施,維護保險消費者權益。

整治理賠難、銷售誤導

據了解,為進一步減少車險理賠中定損價格爭議、加快理賠時效,上海保險業聯合質檢部門,全國首推“車險理賠服務質量規範”上海市地方標準、推出“車險理賠人員掛牌管理制度”;同時出臺規範車險代索賠自律約定,車險賠款直接付給消費者,一些不良汽修機構通過擴大車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通道被關閉。另外,加強“機動車保險理賠服務中心”管理,優化理賠定損流程,縮短消費者等待時間,中心投訴量下降75%。四是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研發上海特色的交通事故快速處理及保險理賠平臺“快處易賠",處理上萬起車輛事故,平均快撤用時6分38秒,最快保險賠款到賬時間是43分鐘。

而為了防範銷售環節誇大宣傳問題,上海建立了完整的保險銷售人員從業管理系統,從業信息和記錄均可以實時業內查詢;建立了嚴格的從業規範,統一了各家保險機構違紀違規人員的保送標準和流程,違反行業誠信規範的,受到嚴肅處罰甚至終身禁入;推出服務承諾,引導公司為消費者提供風險提示書、建立銷售誤導責任追究機制,落實新單回訪制度、定期發布保險消費風險提示。2015年,行業調解中心投訴量同比下降28%,2016年,投訴量同比下降48%。

與此同時,上海保險業也進一步拓展消費維權途徑,例如改組保險合同糾紛調解委,建成“客戶咨詢投訴人民調解服務系統”信息平臺。據了解,調解委共受理投訴 2萬余件,綜合調解成功率近80%。又如與市公安局交警總隊合作開展“保險業駐點參與道交事故損害賠償”。數據顯示,該駐點調解模式已覆蓋上海市8個區13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點,累計為市民提供調解及理賠咨詢服務近1.6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3.29%;訴調對接受理案件6388件,調解成功率為61%。

打擊第三方理財平臺不正當競爭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同時也出現部分第三方理財公司以不正當競爭手段侵擾保險公司和客戶、對保險業正常經營造成沖擊的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海保監局及上海保險同業公會了解到,為應對上述情況,上海保監局主動協調司法機關、政府部門以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多維度防範打擊業外不正當競爭行為,取得了積極成效。

“僅靠保險行業單一維權效果有限。通過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共同執法,破除監管局限,通過采取繳存風險保證金、監管資金賬戶、取締機構等強制措施,有效彌補了自身監管權限不足的問題,更有力地打擊了業外不正當競爭行為對保險業的侵害。”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具體來說,首先,上海保險業不斷深化與公檢法部門的協調合作,借助司法力量完善基礎工作、優化法治環境。例如與上海市檢察院建立了保險司法案件的定期交換機制,每季度將行業報送的案件數據與市檢察院提起公訴和批準逮捕的涉保案件數據進行交換比對,提高案件數據真實性準確性。

其次,2016年,上海保監局聯手市、區兩級金融辦及公安、工商部門聯合執法,打擊相關機構的非法行為。“針對某資產管理公司假冒與保險公司合作事項的行為,聯合市公安、工商部門現場執法摘牌,取締了該機構。”上述負責人表示。

同時,上海保監局聯合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監局、上海證監局、上海市金融辦開展防範處置非法金融活動和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工作,一行三局同步整頓各自領域風險及跨行業交叉風險。一是在市金融辦的牽頭下先後三次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將五百余家涉嫌非法宣傳、設立資金池、非法眾籌等行為的第三方網貸平臺清除出上海金融市場。二是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尤其是借貸平臺、支付平臺的合作行為,對於整治工作中發現的不符合《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的行為,要求公司采取完善信息披露、進行風險隔離、停止合作等措施。

另外,對於假借保險公司名義虛假宣傳的不法機構,由受到侵害的公司收集證據提交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累積到一定數量後以行業的名義集中向市工商局舉報,加大舉報力度、提高受理率。

數據顯示,在行業的聯手維權之下,2015年以來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人民法院等部門相繼對4家開展不正當競爭的第三方理財機構開出罰單或判處罰款,合計金額35.5萬元,有效打擊了第三方理財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提振了行業的維權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98

破解看病難和繁 杭州智慧醫療節省四千萬小時以上排隊時間

從受精卵到一抔黃土,生命的整個過程都將被記錄在數據軌跡里,它能帶來的,不僅僅是就醫的便捷、自我管理、個性化治療,還將推動生命科研的進步,這樣的一份醫療大數據,在杭州市已經初見雛形。

“智慧醫療破解了‘看病難’、‘看病繁’,至少幫助杭州老百姓節約了4000萬小時的就醫排隊時間,折合解放了至少500個工作日,相當於給所有杭州城區人放了一天假。”杭州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滕建榮在3月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先解決看病繁

“醫療機構流程複雜、現場排長隊、候診時間長、診療秩序混亂”是長期以來人民群眾對醫療行業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幾個小時的排隊掛號到診室換來的可能只有五分鐘的就診時間,然後又是系列的排隊檢查,沒有三四個小時,似乎無法離開醫院,這憑空就增加了“看病難”的感受。

“從破解群眾最迫切要求改變的‘看病繁’、‘看病難”’問題入手實施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創新發展智慧醫療,徹底顛覆傳統的診療流程。率先在國內用信息化技術和精細化的管理,改善了我們的醫改流程。”滕建榮表示。

從2012年就開始,杭州市開啟了構建一體化信息平臺,使用杭州市民“一張卡”,這張市民卡兼備了醫保功能。同時構築“一張網”(杭州市衛生專網),建好“兩大庫”(居民健康檔案庫、電子病歷庫);搭好“兩級平臺”(市級衛生信息平臺、區縣級衛生信息平臺),通過平臺建設,打造了數字化的基層醫療機構和數字化的醫院。

通過這個信息平臺的建設,杭州市民的健康信息都收攏在內,無論去哪個醫院就醫,杭州市各級診療的醫生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查詢患者既往病史和檢查項目以及結果。

“這些年全國在推信息,如果只有信息沒有化,是不行的。只有信息互聯互通互享才能化,才能發揮作用。所以信息化,我個人一直認為,信息只是生產力,信息化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構。我們強調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是需要嶄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再建的。在醫生的診間可以預約,一切讓老百姓便利,這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技術給大家帶來的。”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玲表示。

事實上去年的6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實現國家和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以及全國藥品招標采購業務應用平臺互聯互通,跨部門健康醫療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建立國家醫療衛生信息分級開放應用平臺,依托現有資源建成100個區域臨床醫學數據示範中心,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擁有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完備的健康卡,適應國情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模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體系。

但是打破各個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孤島,一直都是一個難點。但是在杭州,通過頂層設計,這個健康大數據平臺完成了系統的信息化。

“現在看病不用來醫院掛號,直接通過手機app或者社區醫生來約即可,在約號的時候,就已經告知幾點來,根本無不需要排隊,交錢、檢查預約都可以在診療的醫生這里完成,過去看個病怎麽也得2到3個小時,現在也就1個小時就完成了。”一位正在就診的杭州市民表示。

在杭州市所轄的大中小醫療機構,都設置了自助掛號機,居民可以用多種方式預約掛號,網絡、電話、手機APP、自助機、醫生診間、社區轉診等。以“杭州智慧醫療”的APP為例,可以自主選擇醫院、查詢醫院相關信息、預約各院專家、查詢各院報告單等,實現杭州掌上就醫一卡通。

信息化已經顛覆了目前仍存在排長隊掛號的醫療模式。“不論哪種掛號形式,病人掛號時就明確就診序號和哪個時間段來等候,這樣就不用起早排隊領專家號和候診。按照掛號單上時間到醫院後,半小時之內就可看上醫生。所有的專家門診、普通門診、醫技檢查都實行預約就診,分時段預約診療也極大地減少了醫院壓力,使得掛號時間均勻分布。”滕建榮說,

而診間結算除了方便之外,杭州還創新推行市民卡“醫信付”信用結算,提供一千元的免息額,供先診療後還款服務,免去了患者診間結算余額不足的問題。出院時結算也完全可以通過自助機、市民卡護士站結算,95%患者出入院服務在床邊完成,免去了家屬和患者跑上跑下的流程。市民可以在離院前通過院內櫃面、自助機充值還款,或者離院後再通過手機端智慧醫療APP、支付寶服務窗等多個還款渠道進行還款,實現“先診療後還款”。

“截止到2016年,市屬醫院全面運行了2個月,累計發放貸款4586筆,貸款金額29.14萬元,還貸2321筆,還貸本金27.48元,按期還款率達94%,未發生預期不還款的情況。”滕建榮表示。

通過一系列智慧醫療建設,真正破解了“看病難”和“看病繁”。以診間結算為例,由於每個醫生診間都可以直接結算醫療費用,相當於將市級公立醫院原有的119個窗口增加到了2188個,全市開通“智慧結算”的用戶達550萬以上,市級醫院診間結算率達78%,累計已有4000余萬人次受益。

再解決分級診療

分級診療是當前乃至未來,都是中國醫改的一個重點,也是中國醫改之始的初心。但是如何把分級診療落實,在中國很多的省市都在糾結中時,而杭州市先行了一步。

“我們以簽約服務和資源下沈為載體,建立分級診療體系,圍繞‘患者願意去、基層接得住,醫院舍得放’的改革目標,制定醫保、價格和醫護人員激勵分配政策,以醫養護一體化簽約服務和醫療資源‘雙下沈,兩提升’為載體,以智慧醫療和信息化為紐帶,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杭州路徑,初步構建了城區二級(即省市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個層級)、農村三級(即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省市級醫院三個層級)的層次清晰、定位明確的分級診療體系。”滕建榮表示。

而要把患者留在基層,必須基層接得住。這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圍繞“基層接得住”、“大醫院舍得放”,杭州市實施了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公立醫院科學的補償機制,同時,通過強化對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這一指揮棒,提高公立醫院公益性,形成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打通基層全科醫生與大醫院專科醫生的雙向轉診通道,建立基層全科醫生解決基本醫療服務,大醫院以處理重癥病人為主的“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複回社區”的急慢分治模式。

在城區市級綜合醫院聯合周邊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聯合體,實施醫療資源統籌管理、有序開展雙向轉診、慢病治療藥品的統一配送、鞏固和深化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的業務指導培訓。在城鄉之間,實施優質資源下沈,由市級醫院長期下派管理及技術團隊全面參與托管醫院的運行管理;市政府專項補助市級醫院,縣政府根據評估結果增加對縣級醫院的投入,建立了政府擔當、衛生指導、醫院結對、重點發展、全面提升的運行格局。現共有6家市屬三甲醫院托管了18家縣級醫院,2016年實現市對郊縣以及縣對鄉鎮資源下沈的全覆蓋。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吳明認為,杭州市醫改抓住改革的關鍵環節,在解決改革難點問題上有所突破。

“杭州抓住了分級診療這個牛鼻子,現在分級診療的難點在哪里?大醫院不願意放,基層積極性不夠高,不願意接,基層能力也有問題,接不住,所以分級診療目標的實現確實面臨了很大挑戰,杭州在解決這三點問題上路徑非常清楚。”

吳明解讀杭州醫改時表示,首先杭州市通過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五環聯動”,讓大醫院願意放。其次是怎麽讓基層接得住?他們采取了醫聯體的方式,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沈,下沈到基層,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這樣能夠接得住。第三,他們采取了一些改革,比如說基層的醫務人員的薪酬改革,多勞多得,優勞優酬,這樣提高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他們有動力接,願意接,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當然同步地怎麽吸引患者到基層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簽約服務醫保的差別化支付,對於簽約服務的參保人,醫保在很多方面給予優惠等等,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解決了目前一些地區在推進分級診療方面遇到的難點問題。

由於一系列讓“病人願意去”的政策使簽約居民得到了實惠,簽約居民數量逐年增長,主城區簽約數從2015年的52萬上升到2017年的80.8萬,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達39.62%。2016年底前所有區、縣(市)政府都出臺了簽約服務政策,實現簽約服務制度全市城鄉居民全覆蓋。

目前,全市簽約總人數已達173.2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達42.50%。2016年簽約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就診率達到了64.67%,轉診到省市醫療機構就診的比例控制在12.04%,從市醫保數據分析2016年城鎮職工醫保簽約人群社區就診率為63.36%,遠高於不簽約人群48.50%的社區就診率,充分體現了簽約服務在促進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的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