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匯豐雜憶 (出口轉內銷)


From

http://www.sentfun.hk/wang_ya_yuan_showtopic_12_7876&action=jumpPage&jumpPage=2



一萬點是必破,但是何時破確卻不知道。
匯豐的下跌已經成為信心問題,最後的出路就是一係被政府注資,一係供股,以加強資本市場的大投資者的信心。不然那些人會一直唱衰,當然,前者技術性是較強,所以最後結果多會是供股,股價仍有空間。
美國的經濟的確是差,但是印錢這種東西是無敵的,所以也不容看得太差,政府必然會印錢擔保需要擔保的東西,全球也必為此付出代價。


From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_21.html


該位澳洲人是韋理,你寫稿份報紙寫過: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25018&p=547801
公 司 醫 生 韋 理 狙 擊 生 涯 告 終


唔 係 猛 龍 唔 過 江 , 呢 句 說 話 對 有 公 司 醫 生 之 稱 韋 理 ( BillWyllie ) 真 係 好 , 雖 然 後生 一 輩 對 佢 唔 係 好 認 識 , 但 行 內 前 輩 就 肯 定 好 熟 悉 呢 個 名 , 對 佢 香 港 同 城 中 富 豪 交手 事 , 津 津 樂 道 。
自 澳 洲 韋 理 , 六 四 年 出 任 夏 巴 汽 車 董 事 總 經 理 , 展 開 在 香港 二 十 幾 年 的 工 作 生 涯 , 七 二 年 星 資 森 那 美 收 購 夏 巴 汽 車 , 佢 手 上 股 權 為 佢 帶 第 一桶 金 。 七 五 年 獲 豐 邀 請 加 入 和 記 董 事 局 , 大 刀 闊 斧 精 簡 人 手 , 結 束 虧 損 業 務 , 兩 年間 令 和 記 起 死 回 生 , 仲 將 和 記 洋 行 同 黃 埔 船 塢 合 併 為 和 記 黃 埔 , 後 尾 豐 將 和 黃 賣 畀長 實 李 嘉 誠 。
八 一 年 佢 離 開 和 黃 , 之 後 佢 同 百 利 保 聯 手 狙 擊 中 巴 , 但 未 能 如願 。 八 四 年 向 鷹 君 羅 鷹 石 家 族 收 購 鷹 君 手 上 富 豪 酒 店 逾 三 成 股 權 , 跟 手 就 由 羅 家 中人 羅 旭 瑞 買 番 , 搞 到 羅 家 中 人 要 同 羅 旭 瑞 劃 清 界 線 , 最 後 羅 旭 瑞 經 營 成 功 , 同 家 人和 好 如 初 。



八 七 年 韋 理 收 購 本 港 上 市 公 司 伊 人 置 業, 改 名 亞 洲 證 券 , 成 為 上 市 公 司 fit 人 。 另 外 , 韋 理 同 有 狙 擊 手 之 稱 愛 美 高 劉 鑾 雄爭 奪 華 置 控 制 權 , 結 果 落 敗 , 只 能 成 為 第 二 大 股 東 , 仲 因 為 華 置 係 咁 供 股 , 佢 終 於沽 晒 華 置 股 票 離 場 。

韋 理 五 十 七 歲 突 然 宣 布 退 休 , 原 因 係 想 有 多 時 間 陪 老 婆, 後 尾 佢 返 回 澳 洲 。 臨 走 前 , 佢 將 石 澳 道 二 十 號 大 班 屋 賣 畀 老 牌 廠 家 呂 亞 芳 家 族 ,但 受 石 澳 發 展 有 限 公 司 反 對 而 告 吹 , 其 後 搵 信 和 黃 志 祥 買 , 但 因 黃 志 祥 已 擁 有 十 六號 屋 而 賣 唔 成 , 最 後 以 三 千 七 百 五 十 萬 賣 畀 善 美 國 際 主 席 丁 謂 。 九 一 年 , 韋 理 返 澳洲 接 掌 家 族 生 意 。 昨 日 傳 來 消 息 , 呢 位 公 司 醫 生 , 最 棘 手 公 司 都 醫 得 番 , 自 己 癌 病就 醫 唔 好 , 終 年 七 十 三 歲 。

P.S. 他賣出的上市公司亞洲證券,曾經吃掉趙世曾的華光地產,賣給聯合集團的李明治後,李明治又賣給力寶,之後小甜甜和力寶都爭過 ,最後力寶賣給中資的丹楓集團,現時仍在香港上市,名丹楓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

雜憶(謝王小姐或/及其支持者)-多金控股(628)、輝影國際(630),補遺


(1)王小姐


次日補記:

事情已解決。


在我發文的30分鐘內,有一位匿名的adam 小姐/先生,是王小姐本人/友好/支持者,給了我這網。我會誠懇的替她再賣一次廣告,大家多多看,我也會多多發光發熱,為該blog的問題出力的。


網址是
http://wangyayuan.blog.cnstock.com/


看她的東西,又學到一些東西。

我有個朋友和她都是上海來香港的人。他性格總有點喜歡短炒的,他告訴我很多股市的東西,亦告訴我的操盤技術太差。

這兩個人在我的股票生涯上給我指導,謝謝。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0/LTN20090310405_C.pdf


換人、賣樓


公司以1,000萬港元賣出香港一物業,此外又委任兩位董事。


此外又委任一執董、一非執董。


執董的履歷如下:


梁先生現年39 歲,從事公司秘書、會計及財務管理工作逾十年。彼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彼於二零零七年四月加入本公司擔任公司秘書兼財務總監。梁先生亦自二零零七年七月起擔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創業板上市公司采藝多媒體控股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非執董履歷如下:


李先生現年40 歲,從事核數及會計工作逾十六年。彼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於二零零五年十二月至二零零七年九月期間,李先生曾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創業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環球工程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並由二零零八年十一月起擔任創業板上市公司寶利福控股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


不明不緊要,之前寫過一篇連環供股、收購的文章,主角就是..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484


看來這家公司已經走上不歸路,大家小心。


(3)缺水賣肥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0/LTN20090310463_C.pdf


上市第十三年的輝影國際宣佈,基金認購公司主要業務、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可換股債共1.77億港元,可換股債利率方面按期12厘,逾期則14厘,若完全兌換,可按EBITDA的達成率換得不少於30%、不多於49%的子公司股權。

故事要由2003年講起:


今次故事的主角,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應在多年前有多於5%,但少於10%的股份,但在2003年4月1日開始,披露界線由10%,降至5%,所以要披露他持有的6.01%股份,後經數度增持及股本的調整,持股量增至7%左右。

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 Limited 110(L)
2,448,000(L)
  21,540,000(L)
6.01(L)
22/07/2003
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 Limited 110(L)
18,792,000(L)
  19,092,000(L)
5.33(L)
01/04/200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2/LTN20070622009_C.pdf


在2007年,公司向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發行7,800萬的債券,年息10%,年期3年。若過期,利息則增至12%,同時以上述提及該子公司的資產作擔保,另外向他們以零代價發行3,120萬的認股權,每股認購價0.554元,完成行使後該主角股權增至11.7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115_C.pdf


在2009年1月,公司已為這次發行債券出諒解備忘錄,詳情如上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1/LTN20090211339_C.pdf


2009年2月初,公司以盡力配售基準(不是全面包銷基準)配售8,000萬新股,每股0.3元,扣除佣金後集資約2,300萬。


到昨天就發出上述的公告。

這家公司未到期就已經要把可換股債的面額增加1億元,利息又增加了,可見這張債券是PIK性質,以債養債,但好像在服毒藥。另外又要集資2,300萬,加上包銷商不肯上身,可見包銷商對他們的信心如何。


由此可見,他們的財政問題可能不少,為了可有更多流動現金,連這樣苛刻的條件也接受,這1億還不夠,又要多集資2,300萬,真的可能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情況會出現。

現時,大股東持股約25%。我覺得以子救母、金蟬脫殼也是一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08

雜憶


這篇文的思緒真的很亂。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2685


呢份報紙抄我D Blog文,又唔認,哼!

仲有錢賺算它執到,雖然現在報紙質素有些改善,但是較四五年前退步了許多許多。

人地外國報紙都報晒國際財經新聞,你又報,放棄自己長處,原本香港那些上市新聞又寫得無咁深入。

看番八九年前那些,真是覺得學到好多東西,但是現在那些是好表面地去寫一單上市公司新聞,背景資料搜集都沒有。

唯一可讚的是地產版近兩個月厚了,頁數多了。

另外港聞又薄,但是副刊雖然cut了幾個專欄,但是都仲是幾好看。工貿版併入Excutive 版又打回原型,投資理財變番普通新聞紙。

i-money又成日吹老外點勁點勁,D基金經理點Pro 點Pro,太過主流,但是整體上質素最高,優點幾有娛樂性,不過對股票分析力是非常主流,無C字頭那本好看。

他那些課程及報價服務無點用過,所以不太知道。

以價值投資來說,新聞行業是黯淡的,但是公司是財政幾穩健的,可以買少少看門口,但是不是一隻最好的股票。


但是看過左丁山先生這篇文章的其中一段,我心中有點共鳴。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871

一位 專欄作者選擇定位,係佢自己 之事,亦係編輯之編務方針,兩者互動,作家唔鍾意嘅話,大可不寫。


但選擇咗走合乎自己性格與興趣嘅專欄定位之後,卻又批評他人專欄俗套、失落、缺乏文化, 講唔通啩?日後民俗史家研究香港二十一世紀初之商場生活與政商野史,可能覺得呢啲專欄有參考價值o忝。批評他人寫得好唔好有其道理,但批評他人所寫之題 材,就多餘得很。

看完後,心中細想上面這篇文是否不太正確,所以我再反思一下,這篇文是否寫得太意氣呢,結果醞釀了一天把它寫出來。


有時的語氣真的不由你控制,上面這些句子,文章確實語氣較重。


其後又重閱了該這一星期的報紙,該報紙是樣樣都有,但是是找不出重心。星期六一份十六頁的財經新聞,有五頁廣告,剩下十一頁,有三頁講外國經濟,六頁講香港,剩下一些就講中國,但是就缺乏公司專訪,可能都是因為廣告較少,不能支撐多頁面及移至其屬下財經雜誌所致。

港聞剩下八頁,扣除廣告及論壇文章後,剩下三頁多四頁。

副刊及財經仍然維持一貫水準。地產就放在雜誌上,沒多。

這兩天的廣州和香港城市融合專題寫得不錯,終於回到了過往水平。

有時愈專業愈沒人看,確是對的,做人物、娛樂性確是正路。但是看這份報紙,頁數太少,要表達的資訊太多,真的不由你覺得做報紙「巧婦難為無米炊」的困難。

至於該公司財務是絕對無問題,獲利方面其實只受報紙及雜誌方面的波動影響,其實不外乎是銷量、廣告數量、紙價、成本控制的影響,至於網絡及教育業務仍需要持續發展,未能成為收入的主要動能。



在未來計劃方面,開拓中國市場,需要的資金太大,加上需要的關節及其他問題應該很多,暫時應沒甚麼可能。

派息方面,由於股東送了些股票給大學、加上股權分散、又有基金股東,加上有獲利及現金充裕,亦無大資金需求,高派息應沒有甚麼困難。

至於投資此股的策略方面,因為甚無增長性,故在週期低位購入,等待股市高位沽出,中間還可以收下息,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昨天在想,如果我兩年前不寫老千股研究的文章後,專寫小股票價值投資的話,自己的博客會否這樣成功。

又如果一年不開始寫龐先生、徐先生及一眾小股的歷史,這個博客仍會不會有足夠的題材,延續到現在。

既然本博客集中於這些股聞祕史,筆者絕對是想為後世研究的立下一些關於小股票的紀錄,為香港股票市場的歷史增加一點顏色。

我仍然希望繼續寫下去,但是聽過了本網網主Abby的意見後,可能多一點個人的特色,大家同意嗎?

另外,這個博客兩三個月前在平日瀏覽量400人徘徊,近兩個月每周的增長達到20%,至今平日瀏覽量已過900人,停Blog也沒有甚麼影響,我希望明天可以闖過1,000的瀏覽量,一嘗我建Blog初期的宏願。


但是擴張後又有如何目標要達到呢,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等我稍後再想想,才告訴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72

存稿系列(5): 海港城雜憶

    以前順叔都在記憶所及很多次海港城,但是我常常因為省錢乘船然後轉地鐵,都會入這商場享受冷氣,之後順便入去方便下,再去三樓附近的屈人寺那部機用八達通「拍」番兩蚊,咁過海可以平到六七蚊,比直接過海平一半,雖然時間多花一些,但是我覺得行多些會身體健康,所以都會次次做,咁我發表下意見都好正常。

    海港城大家都知是九龍倉(4) 的核心產業,在2011年的商場及寫字樓估值是935.5億,2012年再增值207.5億,至1,143億,計埋酒店,估計是香港最貴的商場。2011年租金收入66億幾,2012年上半年有超過30億,佔公司資產及收入大約三分一及四分一,現時租金每年增長約15%至20%,可說是皇冠上的明珠,成為九龍倉及母公司會德豐(20)重要的收入來源。

    這個商場是內地自遊行居民購物的熱點,不說不知,這個商場原來上年做了271億生意,2012年上半年又達到141.5億,即是每呎2,348蚊。就算是行銷中國的旺旺(151),2011年營業額都是大約230億,2012年上半年是大約118億,所以可以見到強國人民的消費力在這個佔整個廣東道商場面積75%的商場是多麼強勁。

    就我所見,整個商場無論說不說得出口都有,而且普通話的人較廣東話的人多,有好多疊碼仔同經紀會在這兒等生意。我都有幾次去到這商場,強國人會問我某地如何去,有時懷疑自己是否去了內地。有幾次我仲見到他們蹲著圍在一起「打邊爐」,講緊鄉下話。不過就算強國人在衛生上的習慣和香港有點相差,根據網上情報,有些強國人都會歡迎他們的小朋友在商場的地方舒暢身心,真是幾核突。但經我的隨機抽樣檢查,洗手間卻是非常整潔,管理值得一讚。

   但是我認為,這個商場近幾年開始變得不如何友善了。為了增加收入,提升商場檔次,前幾年把平民化惠康超級市場都關掉了,改作優衣庫(Uniqlo),所以很多人迫著要幫襯價錢很貴、老闆又有股份的Citisuper,不過近來Uniqlo 又搬左,去到一個離商場中心地區較遠的地方,可能Uniqlo 有品牌效應,吸引到人流,不過賣的物品屬整個商場較便宜的,不能支持這樣高的租金,所以就有這奇怪的決定。我相信在角落的大家樂,雖然好多人幫襯,但賣幾十蚊飯盒又如何能支持超貴並且一定會次次加的租金? 如果因為加租賺唔到錢,我認為會是下一個撤退對象,到時廣東道剩下的兩間大家樂相信會人口大爆炸。

   今年,海港城又在近中港城的出口增建了部分商鋪,但又把近中港城路邊的出口封了,改用一個較遠的出口,變相使人走遠了路,配合一些內部的工程,提升了寫字樓的形象外,又用個舊位對街的位置,搞開左間鋪,現Giorgio Arnami已租用,很快就開幕,配合番近年海港城把廣東道街鋪擴大租予名店,增加收入的模式,並把廣東道變成香港的「香榭麗舍大道」。雖然從公司盈利角度看是一件好事,但對我這等平民卻是難以親近,但從這兒的變遷來看,卻未嘗不是強國經濟的縮影。

   其實,在財務角度來看,我認為海港城是有一個特別的功能的。因為近年九龍倉積極發展內地房地產業務,資金需求不少,在2011年,這項承擔約989億,對現時實際盈利約60億的九龍倉是一個很大的負擔。由於現在物業是靠估值師重估來釐定價值,如海港城的物業估值大幅增加,這就能製造大量盈利,使資產價值增加,變相使負債率下降,自然融資就會較為容易,可支援他們在國內較為激進的發展計劃,如大舉興建投資及住宅物業及入股綠城(3900)。徜日後國內的帶來源源不絕的回報,造血能力提高,就會使他們實力更為堅強了。

   岔開一筆,入股綠城交易,事實上在財技上是正面的。這除可帶來重估利益及利息的收入外,亦因為負債不併表,降低了負債率,這樣可使其可以繼續運用這樣漂亮的財務報表來繼續融資動作,也可運用這些較低息的融資,繼續以債券形式入股內地房地產公司,套取香港和內地的息差,增強潛在盈利的能力。從以上各點看來,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高明的財技手段。但是這種方法的破綻之處,就在於海港城能否持續生金蛋和融資市場對他們的信心,提供源源不斷的融資給他們。

   這一兩年,就我這一陣子所感,海港城的人流不如以往,相信是內地遊客因為中國內地銀根短絀,企業經營情況不佳,自己收入減少,又何以來香港一擲千金呢? 自遊行是海港城未來租金能否維持上升的原動力,如果沒有了,盈利增長及物業重估能否維持,並創造融資能力以支援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呢?

    不過慶幸的是,現時九倉中國內地物業銷售開始逐步走入良性軌道,首8月已達全年目標,回款超過100億人民幣,投資物業於下年起會逐步落成,雖然租金回報在未來2至3年不是這樣明顯,但在2015年相信會逐步帶來良好回報,並在未來幾年快速增長。據之前順叔所講,吳生又花很多心機和地方官員打交道,相信對未來內地發展有利,加上起財技上的配合,相信九龍倉及母公司前景在過了前期投資大幅期,會倒吃甘蔗,愈吃愈甜吧。

延伸閱讀:
1. 順叔寫過的九龍倉文章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search?updated-max=2012-06-23T15:51:00%2B08:00&max-results=3#uds-search-results


2. 九龍倉2011年年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426/LTN20120426621_C.pdf


3. 九龍倉2012年中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20/LTN20120920151_C.pdf


4. 中國旺旺 2011年年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1/LTN20120321142_C.pdf


5. 中國旺旺 2012年中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12/LTN20120912175_C.PDF


6. 綠城獲九龍倉入股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50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82

過年雜憶




童年時過農曆新年是一年中最歡樂的日子, 開心事可謂一籮籮; 先從準備過年談起, 還未到尾禡, 市面已洋溢著濃濃的過年氣氛.  舖頭兩旁擺滿年花,街上有很多寫揮春的人在開檔為人寫揮春,而老媽則不斷催促我們去理髮,因為越近年尾,理髮費便會越貴,到年三十晚更可能會加三加四, 以老媽如此精打細算的性格,當然不會讓我們花這些冤枉錢.  年廿七至廿八是大掃除的日子,那天我們會全家總動員打掃,家中每個角落都必須以碌柚葉水抹得乾乾淨淨.  我們平日做家務容或會馬虎塞責一點,但年末的大掃除卻一點也不敢偷懶,一年一度嗎,認真一點是應該的,何況新正頭會有人來拜年, 企企理理是理所當然.




 年廿八,九是老媽開油鑊,炸角仔的大日子,她對這個工夫十分重視,一般都不容許我們在廚房裏轉,一則怕我們攪亂檔,二是怕我們小朋友不懂事,說了不吉利的話壞了意頭,但我仍很喜歡在旁邊看,只見她那雙巧手在粉團和豆沙餡間穿梭,不一回一個個炸至金黃的豆沙角便上台, 我喜歡乘她不備偷吃一兩來吃. 豆沙角有個特性,最美味是剛炸好 ,脆卜卜,熱騰騰的時候,待擺放幾日後,角身便會變得輭糯,需要翻熱來吃,那口感跟新鮮炸起的相距不啻十萬八千里了.




年三十晚是全年最忙的日子,童年時團年飯一定要在年三十晚才吃 (成長後我們各自成家立室,年尾各有各忙,團年飯因為要遷就大家的時間,便不一定會年三十晚吃了).   團年飯菜式既要豐富,又要講求意頭,雞,魚,大蝦,燒肉,髮菜蠔豉,生菜墊車輪牌鮑魚,臘味等是必然的菜色,飯後還來碗湯圓, 喻意一家從年頭到年尾都團團圓圓,吃得人人窩心暖意.




飯後老爸便出門去買花,那年頭西環隨處都有人賣年花,但他喜歡去科士街露天花市 (即今天科士街地鐵站)買花,興許是喜歡幫襯熟人吧.  老爸去買花,老媽則開始佈置新年擺設,先貼揮春,然後端出全盒,鋪上各式各樣的糖果,瓜子,糖蓮子和糖冬瓜等, 並聲稱不準偷吃 (我們小孩子當然不會如此聽話).   到了晚上十一點她便開始拜神儀式,原因是晚上十一點已是子時,按曆法計算已是踏入新年, 拜完神後便把一封利是放進我們的枕頭底當壓歲錢,然後每人派一套新睡衣,新年穿新睡衣是那年頭的習俗,至於其他新衣則一早已準備好.



年初一清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要斟茶向父母拜年,然後領取唯一可以自由使用的利是 (從其他親戚朋友處得回來的利是則必須涓滴歸公).   至於午飯則十分簡單; 不知道什麼緣故,年初一的第一頓飯必須是素宴,主菜是南乳炆齋, 外加 粟米羹.  清淡是清淡了一點,但新年間一般都吃得很肥膩,吃一頓素菜輕鬆一下腸胃是個不錯的另類選擇,吃過飯後便出發往親戚朋友處拜年,遠一點的便要再過三四天才能去.  以後幾天親戚朋友們亦會絡繹不絕的上門拜年,這時候我們小朋友便樂壞了,因為是農曆新年, 父母的面口會寬容些, 限制也自然少一點,於是我們便可放題般吃油炸食物和全盒裏面的糖果.  另外農曆新年間我們也不用怎樣申請出街證,只要跟老媽說一聲便可呼朋引類的逛街,看戲,加上口袋裏有錢 (老爸老媽的利是),玩起來也特別恣意順心,這個奢侈在平日著實不可思議.




年初二是開年日,除了例牌的雞, 魚和豬手外, 老媽會以雞煲翅奉客,這味雞煲翅可謂是她的招牌菜,用料充足,火候亦十足, 魚翅的份量佔整個煲足足三分之一有多,佐以金華火腿和新鮮雞隻,再以文火燜上起碼兩天才算大功告成.  湯是奶白色的濃湯,外加火腿和雞的清香以及彈牙的魚翅,每次開年都讓我們吃得淋漓盡致,甚為盡興, 今天回想起來仍覺嘴角生津。



而今過農曆年的氣氛比以往冷清得多了,我想這種冷清見諸心態多於實際的環境.  是的,香港人現在過農曆新年仍會穿新衣,吃團年飯, 拜年,但給我的感覺只是人做我做,行禮如儀而已.  年輕的一代對農曆新年的感情,比起我們那一代那股濃烈的期盼和盛情,真不可同日而語.  近年興起在酒樓吃團年飯,年三十晚即外遊避年,甚至網上拜年等, 凡此種種意味着農曆新年正逐漸趨向沒落,唏噓之餘也暗自慶幸, 自己曾在最好的年紀歡渡過最溫馨的農曆新年.  至今我仍依稀記得老媽過年時炆冬菇和蒸雞的香味,以及拜神的煙熏味.  農曆新年是中國人對新的一年的期許,對未來美好生活祝願, 這願景,追求,不應隨着時代進步而被淹沒.



後記: 



(1) 我記得童年是有"賣懶"的習俗,小朋友吃過團年飯後,便拿張紅紙,逐家逐戶叫道: "賣懶, 賣懶, 賣到年三十晚",以期將懶散賣出, 明年即會勤力讀書,未知網友們可有印象?



(2) 1967年以前, 香港在農歷年間是可以燒爆竹的.  我還記得打從年三十晚開始,爆竹聲便不絕於耳,響徹通宵.  有兩年我曾跟大哥往西環邨平台燒爆竹,感覺很是刺激.  但凡事有都有正反兩面, 容許隨處燒爆竹其實非常危險(尤其燒爆竹的大多數是小孩子, 不懂節制),其後遺症是輕則燒穿衣服,重則受傷,所以出街都要格外小心,我便試過拜年時在巴土站等車期間被擲過來的爆竹炸傷眼睛,67年暴動後政府禁止燒爆竹,年三十晚沒有爆竹聲吵耳, 耳根是清靜了, 新年氣氛卻一下子減淡了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778

舊酒樓雜憶




我算是半個老餅,每星期總有三幾天挾份報紙上茶樓嘆.  去飲茶我是名副其實的喝茶,點心的質素都是其次,我最着重的是有個舒適的環境讓我輕輕鬆鬆的刨完這幾個份報紙.  最近看到一份報道,說現在的年青人都不看紙媒的了,以其不夠實時, 亦不及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新聞般互動( 有片可看,亦可鋪上自己的評語).   但個人認為,傳統報紙的深度分析新聞和雋永副刊,是免費報紙和電子新聞所不及,這也是我捨電子新聞而取傳統報紙的原因, 看來我可算是落伍了.   老餅歸老餅,上茶樓一盅兩件,慢慢呷着濃普洱,把幾份報紙從頭到尾看完,嗅着那有點刺鼻的油墨味,是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以今日的潮語來說, 端的是小確幸了.




我們這一輩喜歡上茶樓飲茶,主要是受着父母輩的影響,童年時跟父母上茶樓飲茶,是件讓人很愉悅的事情.  其實小朋友對飲茶興趣不大,既不喜歡那既濃且澀的普洱, 六安,點心不是叉燒包,糯米卷,便是牛肉,鳳爪,既無新意,味道亦千篇一律,那及得去茶餐廳來個紅豆冰加西多士般稱心滿意.  然而我們不是大富人家,加上那年頭一般人都很慳家,平常難得上茶樓喝茶吃點心,有機會出街食飯,已算是很不錯的額外美事了.  隨着時光流逝, 年紀漸長,習慣下來, 開始懂得欣賞茶樓那股熱哄哄,暖洋洋的人情味;  甫坐下還未開口,夥計便會自動泡上一壺你喝慣的茶,然後推點心車的阿姐經過時亦會停下來跟你寒暄幾句, 遇上相熟的茶客搭嗲,那熱鬧的情況便彷如18樓C座;老式茶樓獨有的情味你在別處是可能感受到的.  畢業後到社會工作,有段時間很不喜歡往茶樓飲茶,以其既嘈且亂,假期尋且又要枯等座位,凡此種種使我聞上茶樓而色變.  直至近這十年八年,工作沒那末繁忙,竟然重拾茶樓癮,甚至學父輩般上茶樓嘆報紙,這可能是潛伏在體內某處的DNA適時爆發所致(一笑).  我在想, 我們這一代曾因跟父輩上茶樓上得多,所以種下對舊式茶樓的情意結,當今年輕的一代,他們的父母都不喜歡上茶樓 (加上現今的舊式茶樓買少見少, 已不復當年面貌),何來培養下一代的飲茶DNA? 在內外因素夾攻下,恐怕再過十年八載,香港只剩下連鎖酒樓,或者fusion式的新派中菜,如最近好Hit的 "Yam Cha",而舊式酒樓只能在香港老照片中尋找了.  以下是我對舊式茶樓酒樓的聽聞和記憶, 同輩老友老友仲可有共鳴?




余生也晚, 無緣得見樓座茶價七釐,地廳的茶價是三釐六,二釐館的茶價二釐的茶居.  五十年代, 茶樓的茶價已加至地廳每位一毫, 樓上雅座每位毫半, 一個「 斗零」 便將茶客分出「 樓上」 與「 地下 」 的身份, 當然這個茶價今天來說可謂匪議所思了.



嚴格來説飲茶的地方可細緻分爲有茶樓, 茶室, 茶居, 茶廳以至酒樓及酒家等, 種類驟眼看來甚爲繁複, 其實大畧可歸納爲茶居和茶樓兩類,前者只得一層,而茶樓則大多是樓高幾層的獨立建築物,例如上環高陞茶樓, 西營盤的多男等。  一般來説規模較細的是茶居, 規模較大的是茶樓, 如此類推. 小時候除了酒樓、舊式茶居茶樓外,還有一種露天飲茶的茶居,這種露天茶居多設於徙置區, 比一般茶居更地踎, 其顧客主要是勞動階層.  露天茶居現在當然已經不復存在,其風貌只能從照片中窺見了.  



香港最早的茶樓是於1846年開業, 位於威靈頓街與鴨巴甸街交界處的杏花樓, 同街的茶樓還有雲來,萬國以及現今仍在營業的老牌酒樓蓮香樓.  中環可說是酒樓的集中地, 威靈頓街對下的皇后大道中早期酒樓雲集, 較著名的有富香,德雲,高陞,三多等,再往下走的永樂街有添男,平香,清華閣, 德輔道中則有第一樓,珠江,往西一點是金龍, 銀龍以及新光等酒樓.




不喜歡在中環飲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