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300億陸資來台 緊盯權值股

2010-01-14  TNM





二個月前簽署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本週六(十六日)正式生效,兩岸金融明顯而立即的變化,就是中國投資海外巿場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將分三梯次登台,第一波是基金QDII,接著是銀行QDII,然後是保險QDII。法人估計後續尚有一、二千億元的陸資將流入。

華夏基金 淨值最大

QDII還沒登台,在台股已未演先轟動。外資衝著QDII提前卡位,不但拉高新台幣匯率,今年開春就帶動台股直衝到八千三百七十點。金管會第一階段先開放大陸證監會核准的基金QDII投資台股,規模約三千七百億元,在金管會總量管制下,一般估計QDII規模的一成以下,約三百億元可投資台股。

大陸人認為搶頭香就是嘗鮮,叫「吃第一隻螃蟹」,而搶來吃第一隻台股螃蟹的QDII華夏全球基金,已完成向金管會申請來台投資與開戶手續,最快下週一(十八日)投入台股。截至去年九月三十日止,華夏全球基金淨值約新台幣九百零四億元。

緊接著第二檔是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已在一月五日向證交所提出申請,基金淨值約新台幣七百四十三億元。這二檔QDII初期預計投入台股百億元,短期內還有其他QDII將陸續登台。

操盤人才 向台借將

大多數投資人會以為中國QDII不瞭解台股,是台股新兵。但本刊調查,中國QDII對台股早已做足功課,擔任先鋒部隊的華夏基金與上投摩根基金也向台灣借將,重金禮聘土生土長、長期深耕台股的台灣資深操盤人,對於台股已是「知己知彼」。

擔任華夏全球基金的經理人是楊昌桁與周全,其中,名列首位的楊昌桁兼任華夏基金海外投資總監,曾在台灣摩根富林明投信前身的怡富投信工作過,先後待過元富證、荷銀投信、國票證。

五年前,楊昌桁轉往中國華夏基金公司工作,前二年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為大陸引進國外先進的股票分析與操作概念;二○○七年,中國開放QDII成立後,他正式接手基金經理人的工作,負責海外投資操盤,在龐大中國基金版圖裡,是少數崛起的台灣經理人。

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經理人是楊逸楓、張軍,他們的頂頭上司是來自台灣的侯明甫。侯明甫從一九八九年台股研究員做起,一九九七年展開基金經理人工作,曾負責操盤摩根富林明台灣增長基金,連七年操盤績效打敗同類型基金。

證券金馬 家鄉決勝

侯明甫二○○二年更上層樓,擔任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從事基金公司管理。二○○九年二月,轉赴大陸,獲聘出任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副總經理。

有趣的是,「楊昌桁與侯明甫是怡富投信的同期師兄弟,也是國內不超過五人的台灣證券界的金馬獎—金鑽獎與金彝獎雙料得主,他們都有著理性與冷靜的人格特質,行事作風穩健,如今,二人將在老家的戰場上決勝負。」一位同為二人的金融界老友說。

這位老友說:「大陸股巿漲跌凶猛,巿場激情演出,可以大漲三至四倍,再一次殺下來,台股相對溫和,如何在台股操作達一定績效,交出成績單,吸引大陸投資人對台股心動,相信二人心理壓力都很大。」

不少投資人期待楊、候等人帶領陸資來台,重製港股在二○○三至二○○七年間在香港與中國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中資加持下,大漲近四倍的榮景。不過,這份期待一時可能無法如願。

首要標的 高科技股

侯明甫十一日接受本刊專訪時說:「QDII資金來台,指標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現有政策及環境下,估計初期QDII投資台股的基金大約僅百億元,相對於台股的內資以及外資動能,初期陸資來台的實質效益有限。」侯明甫將在十四日回台發表《MOU生效後的兩岸股巿效應》演講。

但侯明甫也認為:「隨著政策逐步開放,後續想像空間很大,也因此吸引更多資金進場台股卡位,將對台股產生推升的激勵。我想,QDII資金最看好的仍然是以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為主,尤其是高科技上游、市值較大的產業,應該是QDII資金首要選擇的類股。」

一位熟悉中國QDII的業內人士說:「這一波陸資來台投資才三百億元,火力不大,倒不如把眼光放遠,從兩岸關係做基本面的選股,像面板當中的友達,以及中國大陸今年發展的重點產業—太陽能。」今年二月中國的北大方正儀器公司將來訪,他們看重的是台灣的製藥及醫療器材,未來不排除透過資本市場買股票或等ECFA簽定後參股,都值得關注。

國內投信 爭取投資

去年十月,和華夏基金簽下二年獨家顧問約的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說:「據我所知,包括華夏等中國基金業者,可能會用fund of fund的方式投資台灣。」也就是投資國內投信發行的共同基金,「國泰投信將爭取中國基金業者投資國泰的基金。」

金管會證期局長李啟賢直言,大陸QDII投資海外以美國、香港為大宗,尤其投資在美、港上市的大陸企業股票為多;至於大陸操盤人不熟悉的市場,QDII則傾向投資當地的指數型基金(ETF)為主。

目前台股ETF五○價位約五十七元,距離歷史高點七十至八十元,尚有一五至二○%的空間。「是不便宜也不太貴,QDII會先從ETF五○開始買。」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

去年,台股全年大漲三千五九十六點,漲幅達七八.三四%,創下十六年來新高,今年不會瘋狂再漲,目前台股軋空手,現在跳下去買的是三大法人,相互廝殺。劉宗聖認為,小散戶最好選擇基金定期定額投入,長線布局,最好別賭個股。

中證指數 備受重視

此外,投資人也可留意,中證指數公司為 配合陸資QDII登台,將於十八日正式發表的中證兩岸三地五百指數,作為QDII投資配置參考。這檔指數,由滬深三百指數的三百檔樣本股、中證香港一百指 數的一百檔樣本股以及台股市值規模最大的一百檔股票組成,覆蓋兩岸三地市場七五%左右的市值和五三%的成交金額,可全面反應兩岸三地股票市場的整體表現, 對台股影響不小。

被封為「期貨天王」的張松允提醒,台股在農曆年以前,將會進行一波修正,簽署ECFA之後,仍有QDII帶動的資金行情推升,今年大盤指數還有機會再創新高。

新聞辭典 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

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是兩岸合作編纂的指數,共列入500檔成分股,其中300檔是在上海或深圳交易所上市、入選中證滬深300指數的權值股,另100檔是在香港證交所掛牌,入選中證香港100指數的指標股,剩下的100檔,則是台灣股市中市值規模前100大的股票。

估計這500檔股票市值合計近150兆元(人民幣32兆元),占中港台市場總市值的75%,且涵蓋三地市場53%的交易額,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備受市場重視。

這項指數將在18日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未來每半年調整一次。投資者可上中證指數公司網站(http://www.csindex.com.cn),查詢入選的成分股和指數行情等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6

IC通路王 陸資客戶占四六% 靠清楚定位及數字管理搶第一 大聯大深耕中國據點就在客戶旁

2010-05-10  今周刊





黃偉祥打破電子零件通路是低毛利行業的觀念,清楚定位自己的角色與價值,並透過合併模式,將數字管理注入日常經營中,讓大聯大躋身全球電子零件通路第一名 的位置。

撰文‧林宏文

三月二十日,大聯大宣布合併友尚,成為營收規模挑戰一百億美元、直逼全球第一的電子通路集團。一夕之間,投資人似乎才驚覺,原來台灣又多了一個世界第一, 而且還是站在最具長線戰略價值及成長動能的中國及亞太市場。

更值得注意的是,陸資客戶如今已占大聯大營收的四六%,超過台商的四五%,讓大聯大成為不折不扣的中國收成股。難怪外資近一個月內大幅加碼持股至四八%, 股價也大漲至六十九元的歷史新高。

其實,大聯大控股能夠擁有今天的局面,向來低調的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早已默默布局十年。在這十年間,他清楚定位自己在產業鏈的角色,並且用精密的數字管 理,成功布局中國市場。

十年有成

壓低庫存,分工提高產品價值在許多人眼裡,電子零件通路是個毛利、價值都不高的行業。例如大聯大夾在兩強之間,上有聯發科、英特爾這種半導體供應大廠,下 有廣達、仁寶、宏碁、聯想這種製造與品牌大廠,兩邊都很強勢,規模也都大很多,若沒有很好的管理模式,營收做愈大,帳放愈多,可能虧得愈慘。早期大聯大前 身世平興業,就曾遇過類似情況。

很多人訝異大聯大的庫存怎麼這麼低,﹁當然要很低啊!我們淨利只有一、兩趴,庫存若不降到一、兩天,只要一批貨出狀況,我們就會很慘!﹂黃偉祥了解行業特 性,讓大聯大得以在利潤微薄的行業競賽中,逐漸脫穎而出。

十幾年前,黃偉祥就已相當清楚中國市場的潛力及特殊的經營模式。有一次,朋友跟他提到,坐車從深圳到珠海,被﹁外包﹂三次故事,讓黃偉祥深具啟發。朋友 說,他坐上車,給了兩百元,司機載他到高速公路旁停下來,把他交給另一個司機;第一個司機拿走了一百元,第二個司機再把他載到另一個地方,然後再交給第三 個司機,就這樣三個人分了那兩百元,把他送到目的地。

在大陸,這種情況至今仍很常見,很多高速路旁都停了很多車,這些可能原本是各家公司的車及司機,反正車子有空,就出來載客賺錢,大家講好分工合作,各賺一 段。黃偉祥說,像山寨手機之所以會這麼熱,是﹁因為很多跑單幫的人,在深圳批了貨,再順道拿到內地去賣;反正也沒別的成本,利潤只要幾趴就賣了,賺一票就 走人﹂。

﹁大陸很多事情,都採取這種分工外包模式,在這種激烈競爭環境下,任何人都要找到自己清楚的定位。﹂黃偉祥認為,只有掌握分工,把自己角色定位好,才會成 功。

大聯大做的是工業通路,不是消費型通路,黃偉祥很清楚,把企業客戶服務好才是關鍵;因此,大聯大的通路概念不是布局全中國各地城市,而是客戶工廠在哪裡, 據點就跟著設到哪裡。例如,地處偏遠的四川綿陽,大聯大早在十幾年前就去設點,因為中國電視大廠長虹的總部就在那裡。目前大聯大全中國設有十六個據點,大 部分都是設在主力客戶旁邊。

中國市場潛力大,像華為、聯想、長虹這樣的一級大客戶,一年與大聯大往來的營業額,最多也不過五億美元,對照這些集團的營運規模來看,未來成長空間還很 大。至於為數眾多的中小型客戶,則機會更多。目前大聯大經常舉辦網路研討會(web seminar),每次都吸引上千家公司參與,會後也有近兩百家公司來跟大聯大要零件,﹁這些公司登記的地名,很多都是我從沒聽過的。﹂黃偉祥說,這是中 國市場潛力驚人之處。

服務企業

接近客戶,地點不論多偏遠都設點黃偉祥也坦承,中國地方大,永遠有中小型通路公司的生存空間,因為他們更靈活彈性,若大聯大要去打,有一定的困難,就像美 軍去越南,叢林巷戰一定打不過本地人。

若不計友尚,目前大聯大控股旗下管理五個子集團、近七十家子公司。控股公司作為管理中心的精髓,就在於每天精確的數字管理,從營運資金、庫存、應收應付、 現金及貸款,到營運資金回報率︵ROWC︶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等數字,讓集團充分掌握大環境和各項子產業的變化,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八年底的金融海嘯,這種數字管理的效果就明顯發揮出來。﹁當時一看苗頭不對,水龍頭立即一鎖,子集團庫存瞬間下降。﹂黃偉祥說,從○八年第四季至○九年 第一季,當別家公司正陷入資金短缺危機時,大聯大卻立即擠出一百億元現金。

而且,○八年十二月還沒過完,黃偉祥就已看出有復甦的跡象,因為旗下那麼多子集團及產品線,有些跌幅較大,但有些已明顯止跌回升,﹁我們對業績做了八個版 本的預測,從最悲觀到最樂觀,最後結果是八個中最好的第二個,與我的主張很接近。﹂這種快速反應調度的能力,讓大聯大完全不受金融海嘯影響,過去兩年每股 稅後純益︵EPS︶從二.四二元,進一步攀高到三.九四元。﹁我一向不覺得人會有多厲害,也許有的人很有sense,但如果沒有精確的數字來輔佐,是不可 能做出好的決策的。﹂黃偉祥說。

數字管理的效果驚人,也讓五年來大舉購併進來的企業,一年內經營績效立即提升。因為當五個CEO的營運數字一攤開,誰好誰壞就立刻看出來,而且由於同屬一 個集團,資訊及管理都可以彼此分享學習,讓每個公司併入後,快則半年,慢則一年,營運數字都可以快速跟上整體水準。

﹁每次開會,大家的成績單拿出來,只要其中有一個CEO,拍拍那個績效較差的CEO肩膀說,我們就算做得再好,都無法提升集團的獲利時,那你想,那個績效 較差的CEO,回去會不趕緊努力把績效拉起來?﹂參與每一場經營會議的大聯大財務長袁興文,做著拍肩膀的動作說。

用營運資金的回報率來管理,也讓集團過去在大陸的布局快速見到成效。過去,大家都以為陸商的訂單毛利差,大部分人都不想做,但從ROWC的數字來看,陸商 並不會低於台商,主因是陸商願意付現,而且把製造及設計全部外包,自己只專注在品牌與通路,不像很多台商自己還有很強的研發,因此,從ROWC的數字來 看,陸商不見得低於台商。例如做台商生意,做一千億元生意,大約要準備三百億元現金,但做陸商生意,可能只須一百億元,儘管陸商毛利較低,但資金的回報率 並不低於台商,這就是數字管理所能提供的優勢。

重視人才

參訪名校,深入了解文風與特色﹁用數字管理,讓原先認為是沙漠的地方,現在卻變成一片片綠洲。﹂從世平興業就擔任財務長的袁興文認為,﹁當數字告訴我們, 沒穿鞋子的非洲人確實會買鞋子,那麼,集團旗下的專業經理人肯定不會再猶豫,大家一定爭先恐後,趕快跑去賣鞋子!﹂對於中國市場的觀察,黃偉祥最關心的是 人才,他認為中國也在走過去台灣的路,但走的又不太一樣,﹁以前美、日大廠到台灣設廠,培養了台灣很多人才,但由於沒有長期扎根,反而讓台灣本地企業成長 茁壯,現在台灣到大陸投資,一定要更重視人才的培育。﹂經常到大陸出差,黃偉祥都沒空去參觀名勝古蹟,但一定會到各大學拜訪,感受一下當地的人才與文風。 ﹁每個城市的興起,和人才有絕大關聯,像當年矽谷旁邊有史丹佛、柏克萊,竹科有交大、清大。﹂因此,至今黃偉祥還沒去過頤和園及天安門,但各地大學的特色 專長,他都瞭若指掌。

例如最近竄起的重慶,他已去過兩次,每次都到大學城附近參觀,﹁西永微電子園區旁邊,目前集合了重慶十幾所大學,超過十萬名學生,這是未來重慶電子業成長 最重要的驅動力。﹂這就是黃偉祥,有著水瓶座理想性格的他,看的、想的永遠比別人遠一點,也因為這種特質,讓他成功整合原本互相競爭的中小企業,發揮﹁海 納百川﹂的力量,集結起來與國際大廠一較長短。﹁立足中國、放眼全球﹂,這是台灣電子業必然要走的方向,如今大聯大已實踐了,在兩岸三地企業排名中,未來 肯定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黃偉祥

出生:1955年

現職:大聯大控股董事長

台灣電子零組件公會理事長

學歷:成大工程科學系

經歷:半導體經銷商業務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82

亨得利十二億賣樓 現省近二億奢侈稅 台北店面創天價 陸資過水大賺三億元

2011-5-16  TWM




奢侈稅沒能讓台灣豪宅房價開始大幅降價,陸資已提前出場!去年才剛被具有陸資色彩的錶商亨得利集團得標的東區店面,還沒真正開張就已經轉手換人。

撰文‧梁任瑋

去 年十月十一日由錶商亨得利得標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安泰銀行店面,近日傳出以總價十二億元新台幣賣掉了,每坪七百四十五萬元,刷新東區店面成交單價新紀 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筆交易趕在奢侈稅上路前交易,至少省下高達一.八億元的奢侈稅,東區房仲業者聽聞後直呼,「自由行還沒開放,陸資就已經先賺一波 了,真的很會算。」亨得利去年是以九億零五百元,溢價二四%向安泰銀行標下這間一六一坪黃金店面,氣走台灣兩大鐘錶龍頭中美、金生儀,當時市場解讀這是 「陸資插旗台灣房地產」的重要指標。沒想到,才不過六個多月時間,台灣亨得利立刻獲利了結出場,三億元入袋,換算投報率高達三成三。

半年三億元入袋

亨得利省下的奢侈稅,才是這筆交易可以獲利三億元的關鍵所在。由於持有時間不到一年,若是在六月一日以後成交,以成交價十二億元計算,得被台灣政府課徵一五%稅金,也就是高達一.八億元的奢侈稅。因此,據了解,買賣雙方日前已簽約,正在辦理過戶。

據 了解,亨得利去年算是「意外」得標這間店面,主因是得標價超出底價七.二七億元太高,讓公司高層覺得買貴了。因此透過仲介找買方接手,沒想到台灣政府在二 月底突然宣布奢侈稅即將上路,讓亨得利狠下心決定賣掉,否則至少得再等一年半才能脫手,避免高額奢侈稅。因此,才找上去年同場競標另外兩組買家──中美鐘 錶、金生儀及另外一位個人投資客,三組人馬共同以十二億元吃下。

中原地產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余志文分析,在商言商,亨得利提前在奢侈稅上路 前賣樓,與賣方是否為陸資背景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因為目前東區流通的店面奇貨可居,不怕找不到買方,以香港銅鑼灣出現換算新台幣每坪六千萬元店面行情來 看,忠孝東路東區店面每坪在一千萬元以內的成交價,在港資與陸資眼中都算合理。

對於此交易案,中美鐘錶與台灣亨得利都不做任何回應。

台北東區店面成交價屢創新高

成交

時間店面位置成交價

(萬元/每坪)買方

2011.5安泰

銀行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745中美鐘錶、金生儀等2011.1姜太太包子店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651黃姓投資客

單位:萬元/坪

資料來源:房仲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6

台灣券商還在上海苦等 陸資卻開後門登台 中國券商大鱷 悄悄轉進台灣資本市場

2012-8-6  TWM

全球里昂證券將換上新招牌,新老闆正是中國證券業老大中信證券!無論你接不接受,中資券商已經準備拿著鑰匙,直接開門走入台灣資本市場,這場勢不可擋的潮流,台北股市將如何接招?

撰文‧劉俞青

在全球資本快速流動的當下,兩岸之間的金融防火牆形同虛設,一隻來自於對岸的超級巨鱷,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繞過第三地悄悄轉進台灣資本市場。它有何意圖?金管會能夠馴服這隻鱷魚嗎?

七月二十三日一早,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著名商業大樓的香港商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接到媒體的採訪電話,詢問有關中國最大證券商中信證券以十二.五億美元全資購併港商里昂證券的問題時,只能以低調的語氣回覆說:「No comments!(沒有評論)」其實,台灣媒體對這則訊息的掌握慢了好幾天。早在七月二十日港股收盤後,中信證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及東方匯理企業與投資銀行(為里昂母公司法國農業信貸集團Credit Agricole SA的投資銀行部門)即發布重訊,表示收購里昂證券一九.九%的股權交易,並向東方匯理法方授出選擇權,讓中信證券國際收購里昂證券剩餘的八○.一%股權。

然而,這個消息在資本市場並未以正面看待。七月二十三日一早,中信證H股即以大跌近五%開盤,顯示投資人對中信證高額溢價購併里昂證券一事,並不看好。

陸央企背景券商來台 創首例不過,無論市場如何看待這場交易,對所有台灣投資人而言,這將是第一樁具有中國央企背景、也是大陸最大證券公司的中信證券,迂迴踏上台灣市場的揭幕曲。

中信證券的母公司是中國中信集團,這可不是一般的中資企業,而是一家具有高度政治樣板意味的統戰企業。它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的公司,換句話說,也是中國市場從封閉走向開放、對外界招商引資的窗口,第一家允許私人持股的中央企業。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的主導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新路線。

隔年的一月十七日,鄧小平就在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約見了當時上海榮家大家長榮毅仁等五人。這次的會晤,同時也確立了由榮毅仁主導成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即中信集團前身)的想法。

同年七月,中共通過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並向一部分海外華人及香港企業募資,設立這家由榮毅仁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中信公司,一直到榮毅仁於一九九三年三月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之前,他都是這家企業的實質負責人。

後來,中信集團還在香港購併了一家小型地產公司,並更名為中信泰富,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隨即進入這家公司,也開啟了中信泰富在香港呼風喚雨的新頁。

儘管在三年前,榮家因故被迫退出中信集團,但外界始終相信,榮家與中信之間,仍有千絲萬縷難以切割清楚的關係。

除了中信,榮家也是上海銀行的最大股東,上海銀行至今仍是唯一兩岸三地都有據點的銀行,因此,這次中信證券買下里昂,也被擴大解讀為與台灣關係密切的上海榮家,曲折轉進台灣資本市場的終南捷徑。

兩岸中信往來密切 淵源頗深幾乎與榮家同時,前任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震的兒子王軍,也已進入中信集團接班行列,在榮毅仁離開之後,於一九九三年接任總經理,並於一九九五年接任董事長,直到二○○六年六月卸任。

王軍與台灣商界的往來就更密切了,許多關於王軍的傳聞雖然難以證實,但市場資深人士都了解其真實性。包括早在兩岸「戒急用忍」時期,王軍即已好幾次透過管道來台密訪,並與台灣中信辜家多有往來,業界聞名由辜家舉辦的「海峽盃」高爾夫球賽,已經辦了二十多年,而王軍幾乎是每年必到的常客。

一九九七年成立的香港凱基證券,更被市場傳說是兩岸的「中信集團」合資之作,雖然始終未能得到雙方證實,但足可證明與辜家交情之友好。

前幾年,台灣的中信證更名為凱基證券,也不無「讓名」向中信證表示善意的味道。

無論是在榮家執政時期,或是王軍時代,都證明了一件事,就是中信集團與台灣金融市場的淵源之深;也因此,此次中信證購併里昂證券之後,一如之前聯想購併IBM電腦部門就等於取得在台市場一樣,未來中信證券將透過里昂證券的在台機構,直接參與台灣資本市場的各種操盤。

目前,香港商里昂證券在台灣公司登記資本額為二億二千萬元,在台北股市的市占率大約一.一五%,影響力不算大;但未來,一旦招牌換成中信證券,是不是因此吸引許多大陸台商,甚至是有大陸背景的「外資」在此下單,值得觀察。

這一回,無論金管會同不同意,中資券商已經直接拿著鑰匙開門走進台灣資本市場,而且,走進來的,還是一家血統最純正、最具指標意涵的券商;相對台資券商還在對岸苦守寒窯等待破冰的一天,這場兩岸券商的競合大賽,中國已經鳴槍跨出穩健的一步。

中信證券

負責人:王東明

資本額:110.16億元人民幣總資產:1482.8億元人民幣

市場地位:

全中國第一大證券商

資本市場:

2003年6月上海A股掛牌2011年10月香港H股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68

《管不住》「葉底藏花」四招 你的鄰居早就是中國人 陸資砸10億來台購屋 年輕人存一輩子買不起


2014-04-07  TCW  
 

 

根據《今週刊》獨家調查,台灣高房價,已成為七成年輕人最憂心的問題,而房價痛苦指數,更居亞洲第四,隨著逐漸開放的台灣經貿環境,高房價是否會搭上「香港模式」的列車,一路狂飆?

撰文‧楊卓翰、梁任瑋

「他們,早就來買台灣了!」台灣房價那麼高,到底是誰在買?今天,我們有了答案。

國內某知名代書從一年多前,就替「他們」在台買樓。有計畫、有規模,第一期資金規模就砸了新台幣十億元。誰有這等能耐?答案就是陸資。

這名不願具名的代書,一年前就開始替大陸電子業老闆在台買樓。「當時聽到陸資一口氣要拿十億元買辦公室,的確有點嚇到。」這位代書坦言,因為台北市整棟出售商辦不多,所以這位陸資只好先在大安區、信義區買下單層辦公室,現在已經有三間商辦。

陸資買台灣地產,不是有《五四三條款》嗎?(編按:貸款限五成、停留不過四個月、三年不得轉售,並須審核)為了交易方便,這家陸資是以英屬維京群島註冊的境外公司在台分公司名義直接購買、登記。不受限制,政府全被蒙在鼓裡。

雖然根據內政部地政司統計,十一年來開放陸資來台購屋,累計僅一百三十六件,總金額約十七億元,陸資申請的數量與金額相當稀少。但是,這只是我們看得到的統計數據。

由於陸資來台買房限制重重,枱面上交易稀少,枱面下,陸資早已悄悄侵台,在政府看不到、管不到的地方大買特買。他們逼退的,正是台灣的年輕人。

根據《今週刊》調查,有七成台灣年輕人憂慮高房價問題。台灣的痛苦指數(中位數房價每月貸款支出除以中位數家庭月所得,也就是城市貸款負擔率)是六四%,不但是亞洲第四高,也遠高於香港、東京等國際大城市。這個島的年輕人要靠自己的力量住在這裡,早就是負擔不起的奢侈。

而在這個島,就算是人人稱羨的公務員,也不見得買得起房。一名任職中央部會的公務員,現在月薪約八萬五千元,生涯總收入約兩千多萬元(見後附表),待遇較一般老百姓,已經算高。

但是年近天命之年的他,就算要買屋,還是得當靠爸族。台北市區中正區一棟十六年的中古屋,四十一坪總價四千一百萬元。頭髮已經蒼白,這位公務員還是得靠父母資助,才能買下蝸居的殼。公務員已如此悲涼,領22K、沒有父母支援的年輕人,又能怎麼辦?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島被奪走。

這還不是最糟的。隨著ECFA(兩岸經濟協議)開放、未來服貿開放陸企投資、引入高階白領來台,荒謬的台灣高房價,可能更加惡化。這正是民眾最害怕的副作用之一,我們又怎能怪學生走上街頭?

「如果照香港經驗,未來ECFA、服貿一步步開放下,陸資對台灣的房地產需求肯定會增加。」港商中原地產台北董事總經理周永輝打包票。中原地產是香港最大的地產仲介之一,一一年來台設點,被市場稱為來台「卡位等開放」,當陸資來台買房的引路人。

周永輝經歷過香港房市的低潮,從九七年高點到○三年低點深跌了七六%。但是,○三年香港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往後的七、八年,可說是房地產的無限春天。」周永輝說。雖然香港平均薪資在○三年到一三年成長了五○%,但房價中位數則成長了二倍以上。

不過陸資來台買房,很少人會傻傻地透過官方管道申請、等待半年的核準時間。因為,枱面下有四大暗道,已讓陸資行遍台灣。

陸資四招「葉底藏花」 早就是你鄰居第一招「借花獻佛」:台商借名登記,台商以大陸不動產、企業股份質押,幫大陸的合夥人買房,或陸客以台灣親友名義買房,此為最常見的一種管道。

第二招「借道外資」:借第三國企業名義,例如登記在英屬維京群島投資公司來台置產。

第三招「雙重國籍」:大陸人擁有台、陸以外的雙重國籍,利用第三國護照來台置產,包括「宏盛帝寶」、「信義富邦」與「元大栢悅」皆有其身影。

第四招「娶某買房」:大陸人娶台灣老婆,將房產登記在老婆名下,例如與大陸餐飲集團俏江南總裁汪小菲結婚的藝人大S徐熙媛,○九年就已買下松德路的「國美國家藝術館」。

由於這四個主要的私下管道,都是以合法、合規定,且既難查證背後是陸資還是外資,故無法在統計資料上顯現。因此,房地產業者指出,陸資來台買房的數量,絕對不止政府公佈的一百多件而已。

此外,大陸建商在台投資的「萬通台北2011」,開賣以來帶入大量陸客來台購屋。萬通國際開發總經理周東權直言:「我們的客戶不只是台灣人。已售出的八成五房屋裡,就有四○%是中國人購買。」「在《服貿協議》生效之後,相信陸資會前仆後繼而來,加速房地產M型化。」若政府無法有效管制,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甚至預測,一坪三百萬元的房價,很快就會來。

反制一:提高持有稅 擊沉國內投資客不幸的是,政府過去的打房措施,包括央行的貸放限制、國有地停標、奢侈稅等,對房價的打擊有限,都是因為沒有直指炒房核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台灣的房地產持有成本。」莊孟翰說。

在台灣,一戶帝寶每年房屋稅和地價稅合計只要繳不到十六萬元,比帝寶最小坪數要付的三十一萬元管理費還低。也讓台灣出現許多包租公,光收租金就可以抵房貸,炒房零成本。但同樣的炒房策略,在持有稅制健全的國家就行不通。

一名移民美國加州的吳先生,最近想複製台灣的包租公模式,買第二棟屋來出租,但加州當地的高房屋稅,卻差點讓他血本無歸。「因加州每年要繳的房屋稅實在太高了。」吳先生分析:「一棟五十萬美元的房子,每年房屋稅加上特別附加稅(Mello-Roos,物業稅的一種),要繳一.七%的房屋稅。」是由真正的市價來課稅,且每年都會請第三方機構估價,和台灣脫離現實的房屋評定現值與公告地價截然不同。

反制二:提高印花稅 不讓外國人炒房在加州的高持有稅下,攤算下來加上房貸,完全無法用租金打平,最後吳先生只得打消買一房自住、一房出租的念頭。「相較起來,台灣真的很好操作。」吳先生還說,最近他的香港朋友頻頻詢問台北的房屋稅制,「因為他也聽說,台北的稅很低,適合養房。」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對台灣房產有興趣,包括前文提到的中原地產,因香港有近二○%房產由外資交易,為抑制失控的房價,提出了趕跑外資的方式,也就是提高「印花稅」。

這個印花稅,特別針對買香港住宅的非本地人,除了一般印花稅,還要額外繳交交易價格的一五%的重稅。就連本地人,印花稅也在一三年,從四.二五%提高到八.五%,稅足足重了一倍。如此重稅,讓香港從○三年一路飆升的房價在去年慢了下來,顯見重稅已在現階段抑制成交量與房價。

反制三:陸資人頭戶若不杜絕 後患無窮反觀台灣,買屋的契稅和印花稅加起來只有六%。而且台灣房屋高資產中心執行長邱太煊指出,這還是以房屋現值課稅,買屋成本更低。外國人來台買房,繳的稅也一視同仁。隨著星港都用印花稅打擊國外投資人,若以台灣目前的稅制開放,無非鼓勵國外投資客把星港資金移到交易成本低的台灣。

但就算對外國人課以重稅,遇「葉底藏花」的陸資,政府若不能掌握誰是假外資、誰是真陸客,恐怕一毛稅也課不到。面對將開放的兩岸服務、貨品、貿易及投資,內政部及金管會是否有能力和資源追蹤帳戶資金來源,如何管制陸資用台灣自然人名義買下的房子?不只是一般住宅可能染紅,若陸資「無限量」採購商辦,恐怕更進一步扼殺年輕人的創業機會。

其實,早在去年十月,《今週刊》就做過民調,有七成八民眾支持對外國人買房課重稅,未來若開放大陸人來台工作,住宅需求將只增不減,只能期待政府拿出最後的魄力和執行力。

台北房價痛苦指數,亞州第四──亞洲主要各城市貸款負擔率單位:%

城市貸款負擔率

中國 北京

中國 上海

中國 深圳

台灣 台北

香港

台灣 新北市

日本 東京

南韓 首爾

資料來源: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資料時間:2013年Q2台灣須做好3大配套,因應高房價衝擊!

提高房地產持有稅,

杜絕投資客養房、炒房

就算是帝寶,一戶房屋稅和地價稅加起來平均一年不到16萬元,比最小坪數的一戶管理費31萬元還要低!

政府必須嚴加管理外資炒房,杜絕人頭戶如果政府無法查緝、管理外資假借名義買房、炒房,那麼就算印花稅再重也收不到稅,總額限制再嚴也管不到陸資。

針對非本國國民交易房地產,

增加交易稅(印花稅)

外國人在香港買房,需要在一般印花稅之外,繳交15%的印花稅。也就是,買1千萬元的房子,需要額外繳150萬元的稅;在台灣,外國人並無特別課稅。

就算是公務員,也擠不進台北市──中央公務員實際薪資試算今年50歲,23年年資的中央部會公務員,從5職等科員一路做到11職等專門委員,生涯總收入將達2248萬元。他最近剛買下北市中正區一間16年的中古屋,成交價約4千萬元,這是他不吃不喝,一輩子都買不起的價錢。

單位:元

職稱官等職等本俸專業加給年資收入科員 委任第五職等344301891043093720 專員 薦任第七職等390902171065289600 科長 薦任第九職等47080257701111619575 專門委員 簡任第十一職等 530753265022486025

總收入約2248萬

*總收入包含固定2.5個月年終資料來源:現行公務人員給與簡明表

整理:蔡曜蓮、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89

陸資被擋 馬雲、雷軍的101億怎麼發?

2015-06-15 TCW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小米創辦人兼獵豹董事長雷軍,今年初相繼宣布要投資台灣年輕人創業,兩人共祭出新台幣一百零一億元,但迄今申請書卻遲遲沒送到經濟部投審會審核,怎麼回事?

六月五日,馬雲現身台灣,接受台灣師範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這是他半年來,第三次在台公開亮相。

上次來台,他一口氣開出一百億元支票,鼓勵台灣年輕人創業,事隔三個月,他說:「我們現在老老實實在走流程,需要認真跟有關機構進行交流,怎麼樣註冊,合理、合法,再也不能出現原來這些麻煩事。」

他口中的「麻煩事」,指的是今年三月,投審會認定阿里巴巴為陸資,並勒令半年內須撤資在台分公司。阿里巴巴雖已重新交件送審,暫時平息風波,但也讓這筆要給年輕人的一百億,「錢」進台灣,難上加難。

不過,馬雲似乎早有預料。因為,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說,截至目前,尚未收到阿里巴巴一百億投資申請,而未送件的,還包括雷軍開出的一億元支票。

用創業比賽名義,政府難擋

資金不經投審會審查,原來陸企早有其他管道。

「即便你有心有錢,你沒辦法直接投(資),」一位熟知獵豹投資案的知情人士說,既然申請案可能不會過關,乾脆一開始就不走正規管道,藉由舉辦創業比賽,也能接觸台灣創業團隊。

提供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的不參股獎金、赴北京接受業師指導,獵豹繞過直接投資形式,讓年輕人接觸更多投資人。況且,若雙方情投意合,只要這些團隊成立境外公司,仍能投資參股,省去台灣官方的麻煩。

而阿里巴巴做法似乎相同。今年四月,阿里巴巴派副總裁級高階主管來台宣傳創業百川計畫,得獎的五支校園團隊,不僅拿到阿里巴巴實習門票,還能前進杭州參加創投媒合。雖然沒人證實此舉與馬雲的一百億計畫相關,但未嘗不是接觸台灣年輕人的另一個絕佳管道。

台灣創業團隊找不到窗口,求「錢」無門,這次馬雲來台,就有年輕人等在門口,親手遞給馬雲創業企畫書。看來,中國網路公司來台尋才,自有解套之道,而年輕人也懂得如何爭取機會,若雙方皆有心,政府是擋也擋不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17

優先購買權卡關 陸資疑雲難釐清 安泰銀、日盛金求售 各有難題


2015-08-24  TWM

多年前入股台灣金融業的四大私募基金當中,有兩家已分別順利退場,也營造出去年底以來,國內金融業整併的熱鬧氣氛;但接下來的兩家私募基金若要退場,目前看來卻是難上加難。

撰文•林微然

只要肯送件,金管會絕不會拒之門外!」這是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對金融整併案的公開態度。從去年底開發金控併萬泰銀行,到八月十三日元大金控宣布購併大眾銀行,在曾銘宗的催動之下,即使沒有如願完成「公公併」,但民間金融業的整併動作卻是熱鬧非凡。

只不過,當八月十七日國票金控宣布公開收購三信商銀失敗之後,似乎也預言這一輪喜訊頻傳的金融購併熱,恐將進入「撞牆期」;「接下來,每一個醞釀中的大案子,都是懸案,難度都比之前的高出許多。」一位金融業高層表示。

先從這一回國票金娶親失利來看,雖然國票金最終所取得的一六%股權中,將近一○%是由大股東寶佳機構林陳海持有,公開收購顯然獲得大股東的支持,但這也代表,三信商銀內部不論是員工、股東,或是客戶對於維持三信現有的經營,仍有高度的凝聚力,使這次國票金的收購行動注定失敗。

換言之,國票金併三信商銀的破局關鍵很單純,多數股東不支持;相較之下,金管會亟欲處理的兩個懸案,狀況就更加複雜難解。

在二○○七年前後,包括凱雷、新生銀行、隆力集團、SAC等私募基金,先後入主大眾銀行、日盛金控、安泰銀行、萬泰銀等國內金融機構,如今,四家金融機構裡的SAC、凱雷集團已成功退場,現在就剩安泰銀的隆力、日盛金的新生銀兩家待退。如何透過購併讓這兩家私募基金順利退場,就是讓金管會傷透腦筋的兩大懸案。

懸案一:隆力想賣安泰銀

宏泰林家卡位 開發金佇足購併成敗的關鍵,並不是表面上的天時、地利、人和而已,枱面下,恐怕有更多的結構性問題必須突破。論及結構性問題,一位同時接觸過安泰銀、日盛金談判購併的金控高層直言:「日盛金與安泰銀可說非常類似!」所謂的類似,這位金控高層一語道破當中的玄機:「就是『優先購買權』!」在日盛金控部分,○六年入股的新生銀在隔年引進美商建高集團入股經營之後,建高集團即擁有這個權利;而在安泰銀行,隆力集團入股之後,也同樣和宏泰集團林家簽署了這個協議。

一位投行圈人士形容,該協議當初是為了保障原股東權益,但近年來的多場購併談判下來,此協議實際上卻造就了上述兩家金融機構的「釘子戶」。

先以安泰銀行為例,○七年隆力和宏泰簽署的「優先購買權」協議,雙方就約定有朝一日隆力要退場時,若找外面的買方接手,必須先問過宏泰是否同意,倘若同意才能出售;此外,宏泰若有意願,也可用外來買方的出價,買下隆力的全數持股讓隆力退場。

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表示,安泰銀行當年在消金風暴中受傷很重,所以隆力才有介入的機會,其實當年雙方簽下這個協議,就隱含了有朝一日林家希望能重新取回安泰銀行的完整所有權、經營權,現在只是在等機會,希望能以更低的價格,趁勢買下隆力集團手中近六成的持股。

相對隆力集團近兩年來積極尋求退場機會,宏泰集團林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幾乎使隆力「做白工」。據了解,月前開發金及旗下凱基銀行雖已完成安泰銀行的實地查核,算是枱面上最積極的競逐者,但開發金現在已按兵不動,內部人士坦言:「因為不知道林家的想法,實在難以再走下一步!」業界人士指出,安泰銀的「優先購買權」問題,不僅是在這一回讓開發金暫時卻步,一年前,也曾經讓元大金打消求親念頭。據透露,元大馬家兄弟與安泰銀總經理丁予康交情甚篤,去年為了擴張版圖,元大金悄悄進入安泰銀完成實地查核,但也面臨現在開發金所遇到的難題;最後元大金選擇揮別安泰銀,專心進展對大眾銀的購併談判。

懸案二:建高想加碼日盛金陸資傳言 金管會給軟釘子至於日盛金,不僅同樣存在上述問題,而且由於近幾年來建高集團不斷遭到市場影射有「陸資」成分,問題更顯複雜。一位曾對日盛金有購併興趣的金融業高層表示,建高希望能接手新生銀行的股權、加碼日盛金,但金管會這一方,始終給軟釘子碰,原因就在於陸資傳言一直未能釐清。

但由於問題實在太敏感,且僅止於傳言,找不到任何具體有力的證據,因此金管會也一直不敢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當年,包括元大金、開發金、富邦金、國泰金等四大金控,曾一起追求過日盛金,均因為兩大私募基金之間的問題而折返,元大金更進入到最後一回合,最後仍選擇喊停;之後,元大金與開發金各自積極轉換購併對象,日盛金則因為內部問題未解決,未再有積極的買家上門求親。

也因此,金管會接下來若想要把剩下的兩家私募基金「懸案」了結,除了鼓吹潛在買方繼續進場努力之外,如何出手化解上述的結構性問題,恐怕才是癥結。畢竟,「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結構性問題未決,只怕看門道的內行人,久而久之將越來越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4

陸資垂涎台灣電子龍頭的三個誘因 除了紫光併力成 還有下一步?

2015-11-16  TWM

目前台灣電子大廠,本益比約在八至十二倍,且技術也比中國領先一大步,對中資來說,簡直是便宜又大碗。專家認為,DRAM與IC設計,是中國首要購併目標,下一步,可能會瞄準面板業。

兩岸政治還停留在「一中各表」,兩岸企業「一中架構」逐漸成形,這股力量,可能是電子大廠意想不到的買盤。「股價超跌階段,本來就是大股東、長線投資人回補的絕佳時機,以免公司被人購併。」富傳金融資產管理執行長陳冠升說,像日月光購併矽品,及近期陸資頻頻購併台資企業,就是最好例子。

不論是證所稅促使大戶、中實戶資金外移,或長期產業結構失衡,都是大盤交投日益清淡、個股本益比下滑的原因。正因如此,當購併號角陡然吹響,除了一線大廠主動出擊,陸資挾國家資源、挑精揀肥,都可望讓風光不再的大廠,再次成為投資人的焦點。

「中國企業當前只對兩種公司有興趣,一是他們缺的,另一是他們想要的。」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施昶成近一年在中概型基金操作績效居冠,他認為,中國即使砸大錢,半導體國產化還是緩不濟急,因此最缺乏規模夠大、具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他們想要的,則是切入障礙相對低的記憶體廠。

本益比不高 加強購併動機施昶成認為,從挖角DRAM大將高啟全到入股力成,皆顯示陸資購併將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未來最可能的目標,則是IC設計廠。一旦陸資再出手,勢必帶動台股比價效應,有利推升相關個股本益比。如果接下來,北美半導體後段B/B值(設備訂單出貨比)走高,第四季半導體業表現就可能落底回升。「過去三年, 北美B/B值都在四月前後見高點,八、九月落底,若陸資持續購併,加上產業回溫,相關個股將有價值重估行情,」施昶成強調。

陳冠升也認為,紫光以每股七十五元拿下力成二五%股權,本益比約十五倍;相較之下,一線封測廠日月光、矽品,目前本益比約十二至十三倍,顯然被低估。

「簡單講,紫光出價十五倍(本益比)來買力成,對不到這個價位的其他電子龍頭,絕對有激勵作用。」陳冠升表示,細數枱面上電子大廠,從華碩、鴻海、億光、聯發科到手機機殼大廠可成、鴻準,目前本益比多在八至十二倍;相形之下,中國上市的蘋概股歌爾聲學,本益比約三十倍,封測廠長電科技更超過九十倍。無論市值或本益比,大廠股價「物美價廉」,價值重估相當具有想像空間。

重置成本誘人 面板也吸睛以重置成本而言,面板也可能被陸資相中。「例如,面板雙虎股價持續低迷,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偏低,但其負債比不到二成,技術更優於中國廠商,自然有機會成為陸資購併對象。」雖然中國政府早已將面板列為重點扶植產業,積極挖角國際人才,產能大幅擴張,但新建一座八.五代面板廠,成本約十至十五億美元,畢竟不便宜;陳冠升解釋,相形之下,友達(二四○九)、群創(三四八一)各有兩座及一座八.五代廠。「以目前價位,陸資只要花三三○億新台幣,就能拿下友達三成股權,等於直接擁有兩座八.五代廠,不是比自己建更有經濟效益?」此外,陸資有興趣的企業,除價位因素,就是有產業代表性及地位的龍頭等級公司

產業具代表性 宏碁獲青睞「比方說,台灣電腦一哥宏碁(二三五三),股價還不到○.五美元,便宜到不行!LED產業的晶電(二四四八)、億光(二三九三),現在市值都不高,但產量都是全球前幾名,以大陸發展節能產業的需求來看,未來也有機會成為陸資購併的對象。」陳冠升表示,再如電池大廠新普(六一二一)、IC設計龍頭聯發科(二四五四)、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三○三四)等,具產業領先地位、還有長期經營績效可比對的個股,都是獲陸資參股的可能選擇。

「特別是IC設計,以中國整合手機產業的大動作評估,從組裝、DRAM到晶片廠,投資人都可密切追蹤。」總而言之,「紫光效應」宛如照妖鏡,當本益比被低估的電子龍頭股,改放在「國際盤」檢視,股價自然開始向上反映,這也是近期電子股大漲的主因。至於許多股價超漲的紡織、製鞋等傳產股以及生技股,是否在兩岸三地資本市場仍能享有超高本益比,則讓市場充滿疑慮。

由此趨勢出發,本著「買低賣高」的不變原則,投資人尋找價值被低估的個股,勝算將大為提升。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92

學當聰明賣家 別怕中國土豪式收購 台廠因應》 對陸資設關卡 反過頭掌控主導權

2015-12-28  TWM

紫光大舉入股台灣企業,引發反對陸資投資半導體聲浪;然而,陸資真的一無可取?撇開政治因素,若台灣廠商能搭上這波陸資購併熱潮,找到最具效益的合作夥伴,陸資也可能是台廠升級的關鍵助力。

中國紫光集團在短短一個半月內,宣布入股三家台灣重量級封測廠,引發輿論熱議;而原先可能鬆綁陸資來台投資IC設計產業法規,十二月十八日也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攸關敏感技術、產業存續的半導體設計產業,政府現階段不得開放陸資投資。

「該不該開放陸資投資IC設計產業?」「陸資在全球大肆購併,台灣產業該如何看待來自中國的投資資金?」無疑是最近科技業討論度最高的話題。儘管來自民間與學界的反對聲浪不斷,但也不乏業界呼籲「理性討論」的聲音。

什麼是理性討論?簡單說,就是理性分析陸資投資台灣半導體公司,對三個層面的影響,「產值、就業與技術。」一名資深半導體分析師指出,如果陸資投資台廠,台廠拿了資金,能繼續在台灣維持或提高產能,那麼,並不影響台灣的半導體產值或工作機會。

學會保護自己

用股權設計 降低入股風險「事實上,台灣現在很多產業的股權都是外資持有,甚至中國直接買進。」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益鑑說:「但這不重要!」他以法國酒莊為例,很多知名酒莊近年都被中國金主買走,「但它還是法國的酒莊,你不會說它是中國人的酒。」產地仍在法國,對法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就業,就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至於陸資入股台廠,是否造成人才挖角甚至技術流失,「那就要看公司內部管控機制;況且,就算它不投資你,它也可能會偷你的技術。」分析師直言。

對此,負責半導體研究的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兼主任洪春暉表示,台灣企業可以用更好的經營權與股權設計,降低陸資入股的風險,例如讓陸資認特別股的方式,限制陸資行使股東權益。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同樣提出「不具投票權的股權」策略建議,也就是說,中國資金雖然可以換得股權,但不能夠在股東會中投票,也就不能影響企業決策。「很多制度是可以設計的,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林建甫說。

學會釐清目標

若對己有利 合作不是壞事整體來說,中國入股台灣半導體產業,對產值和就業機會的影響有限;技術與人才外流的疑慮,則可用經營權或股權設計的方式加以保護。剩下的問題是,當台灣把價廉物美的半導體公司股權賣給中國業者後,台灣能夠換到什麼?

「我們自己要弄清楚的是,今天讓陸資來投資台廠,我們要的究竟是錢、市場、技術,還是策略合作的關係。」洪春暉以IC設計公司為例,如果透過投資關係,讓台灣廠商拿到標準制定的機會,那就是有價值的。

就以通訊標準來看,過去高通就是因為掌握3G標準,才成為智慧型手機晶片主宰者。中國正積極發展5G標準,一旦確立標準,所有的營運商、通訊設備製造商,都必須採用同樣標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手機大廠華為早已表態,將致力5G標準化制定。作為華為供應商與競爭對手的聯發科,若能透過與中國企業或資金的合作,先知道中國技術發展方向,就能先行布局,擺脫技術受專利牽制的局面。

知道要什麼,就能進一步形成選擇陸資的標準。洪春暉認為,「台灣跟(中國)資金合作也不是壞事。」只是,不見得都要是同一家。

就目前中國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的盛況來看,在全球大肆購併的不只是紫光而已,包括官方組建的大基金、購併美國記憶體公司矽成的武岳峰基金,以及今年買下豪威的清芯華創基金,都摩拳擦掌,欲插旗全球半導體公司。

「這麼多資金要來,台廠其實是有選擇的,比如某些領域選擇有互補的。」洪春暉認為,面對中國資金在全球大舉購併,台灣廠商應該抱持的態度是,「不是全部不要,也不是全部都要,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好的合作對象。」

學會挑對資金

選互補者 可開啟轉型契機「開放陸資投資IC設計產業的問題,不該被政治化,應回歸產業專業。」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以其研究半導體產業超過十年的經驗表示,從現階段的社會氛圍來看,台灣內部近似於陷入一種「紫光情結」,也就是,因為紫光土豪式的收購動作引起社會反感,而一次封閉所有與中國業者合作的空間。

從實際影響層面來看,中國資金或許並非洪水猛獸;相對的,若台灣企業能慎選合作夥伴,搭上這波中國購併潮,進而取得資金,或是有助未來發展的合作夥伴,對台廠而言,又或許是茁壯、升級,甚或轉型的全新契機。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7

台灣旅業寒冬:陸資「一條龍」斷台旅業財路學者:趁陸客減 整頓零團費

1 : GS(14)@2016-10-02 12:49:52

■以往陸客熱門旅遊景點,現在只有零星旅客,旅遊車亦僅得一部。 陳善南攝



【《蘋果》記者黃兆康、陳善南 台灣直擊】「一條龍」和「零團費」這兩個港人熟悉的名字,近幾年也在台灣出現!有旅遊巴業者稱,開放陸客市場八年,只有前四年時間他們是真正有錢賺的,後半陸資一條龍開始插手,市場就被改寫了。有學者指出,台灣現在面對的情況跟香港相像,都在經濟和民生中尋找平衡,他估計,就兩岸目前的關係來看,未來有更多行業會像旅遊業一樣,因兩岸關係受到衝擊,但這次也是整頓「零團費」惡習的契機。

台灣2008年起開放陸客到台旅遊,旅遊業外匯收入從當年不足2,000億元新台幣(約494億港元)暴增至去年的4,500億元新台幣(約1,112億港元)。近月陸客銳減,旅遊巴業界首當其衝。新北遊覽車公會理事長馬景仲表示,台灣有3,000多台旅遊巴是專做陸客團,但有近九成現在都已停運,2,000多名司機放無薪假,之前向銀行借貸購入旅遊巴,現在有兩、三百架已被銀行收回,「銀行收回去也很傷腦筋,市場不活絡,像廢鐵一樣,沒辦法變賣」。


受港啟發 平衡民生經濟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簡博秀稱,前幾年大家看準陸客市場的商機,就連銀行也可能只看到「陸客」二字就批出貸款,「有這樣的利潤,當初也要評估,陸客沒來就是這個情況」。簡博秀也提出,不少台灣人亦跟港人一樣,覺得陸客過多對生活造成困擾,香港旅業是台灣的啟示,「希望他來,又不希望衝擊這麼大」。但是港台仍存在政治現實的不同,「香港必須回歸,是被寫出來的」。而在地理上台灣還是一海之隔,應能相對減少對大陸的依賴。而另一個跟香港相關的旅客問題是零團費和一條龍,馬景仲稱,在開放陸客的頭四年,台灣旅遊業界是真正有利潤,「大陸一條龍插手進來的時候,後半期的時候,是沒有賺錢。(一條龍)買飯店、買餐廳、藝品館、遊覽車,控制價格。」簡博秀指,這樣一來,「過程中的食衣住行,都是一家包辦,所有你逛的店都是我(一條龍)的。」大陸團到台,先由在大陸的旅行社招客組團,它們稱為「組團社」,再由在台灣的「地接社」接待,一條龍企業一般都得到這些陸客配額,「它們有它們的額度,組團社都跟他們配合」。馬景仲稱,一個制式的8天7夜陸客團,每個人的成本為1萬元新台幣(約2,470港元),零團費業者則另闢途徑謀取利潤,「跟藝品店借錢,一個月拼團數,給你兩百團、三百團,還那個金額,每團消費多少錢,造成惡性循環」。這些零團費的結果跟香港一樣,出現強迫購物等事件,同時亦忽略應有安全,「遊覽車出事,都是跑專門陸客」,馬景仲指,在大陸的組團社都是「共產黨國有的旅行社」,認為大陸政府在追究台灣責任的同時,也要檢討「為甚麼放任一條龍拿這麼多的配額」。



■台灣旅遊業者稱就算本土旅客增加,都只旺丁不旺財,生意仍慘淡。 陳善南攝

■當局提倡增加本土及外籍旅客「救亡」。 陳善南攝



倡本土旅遊 吸東南亞客

馬景仲和簡博秀同時提出一個問題,一條龍的收入,並沒有流入台灣,「在大陸交了5,000、6,000人民幣,得到的對待是同樣(零團費)。錢去哪?就要問中國,錢沒有來台灣」。泰國上月也出辣招打擊零團費,扣查2,000多架旅遊巴,並凍結一間涉嫌經營零團費業務的公司過百億元泰銖資金。馬景仲和簡博秀認為,現在對台灣或是一個契機整頓惡習,馬指政府要更嚴格執行,「錢沒有進來,就不要讓他來,這樣才能改善基本,有錢以後服務水準才能提高」。簡博秀指,除了提倡本土旅遊和吸納東南亞旅客,也要趨向把旅遊業做得更精緻,日本是一個學習對象,「日本從來沒說中國大陸客少了,我們就活不下來,日本做到這點,台灣要學習」。■記者黃兆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2/197884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