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每週銳評(2014.08.10)—簡析港股通和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0738445

$上證指數(SH000001)$ 每周銳評(2014.08.10)—簡析港股通和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



     8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集了約60家券商召開滬港通動員大會,將在8月16日、17日(下周日)和23日、24日進行港股通生產線實盤測試。

     似乎是怕夜長夢多,上交所推動進港股通業務的速度的確快的驚人,那麽今天,我們就來仔細剖析下港股通和投資者直接去香港開戶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在哪里?

(一) 交易標的範圍

     一般在香港直接開戶的投資者可以投資香港市場的所有上市股票、包括香港主板和創業板,合計1000多只股票;也可以交易香港市場的渦輪、牛熊證、恒生指數期貨、國企指數期貨,以及可以購買各種香港金融市場交易的基金,並可以對部分港股市場交易的股票進行賣空交易;同時很多投資者在香港開立的證券賬戶,同時可以投資全球多個國家的股票交易,並且能夠參與海外的期貨交易(包括外匯期貨),還能買、賣滬深B股。

     港股通在試點期間,投資者只能投資恒生大型股指數成分股、恒生中型股指數成分股、同時在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的A+H公司,合計總共264家,雖然只占港股標的總數的18%,但市值卻占港股總市值的80%以上。

     港股通交易標的的範圍,總體上看,都是港股市場大、中市值的成份股,平均PE10倍左右,整體上看大多是業績有保障、流動性相對不錯的藍籌股。看來試點初期,監管層對投資風險這塊比較重視,港股通的標的範圍設置,避開了近些年大部分國內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投資虧錢的兩個主要的大坑:一類是以渦輪和牛熊證為主的港股市場衍生品,另一類是港股市場的低價老千股群。

(二) 交易安排

     相比在香港開戶交易的投資者,港股通投資者每年的交易日要比普通港股投資者少約20天左右。兩地市場在每個年度末開始協商下一個年度的交易日安排,港股通對交易日安排的基本原則是兩地市場均可以進行正常交易和結算的交易日,才被定為港股通的交易日。

     從日內交易安排上,試點期間港股通投資者在9:00—9:15只能采用競價限價盤參與交易,在上午9:30—12:00,下午13:00—16:00均只能參與增強限價盤進行交易,並允許在12:30—13:00撤銷已申報但未成交的訂單。

     港股通投資者不能參與9:15到9:20的對盤前時段和9:20—9:28的對盤時段的交易,並且不能在日內持續交易時段采用競價方式交易。

     從交易安排上,港股通投資者會受到一些限制,尤其是國內的一些長假期間,港股市場大多正常交易,而港股通投資者沒法參與交易,投資者需要註意這其中的股價波動風險。

(三)投資者準入

     一般在香港開戶的投資者,沒有規定投資者準入條件,幾萬港幣以下的小資金也可以參與投資。而港股通業務規定的準入條件必須是為持有滬市A股證券賬戶的機構投資者,及證券和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於50萬人民幣的持有滬市A股賬戶的個人投資者。

     港股通試點期間相對提高了投資者的準入門檻,盡可能的排除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散戶去參與海外市場的投資。

(四) 結算和存管

     港股通投資者通過向自己的A股證券賬戶指定交易的內地券商,經由上交所證券服務公司(上交所為港股通業務設立的SPV公司),下單到香港聯交所進行交易,每日買入和賣出軋差後的凈額度為105億人民幣。

     港股通投資者買賣香港證券市場的股票,雖然是以港幣報價,但內地投資者只需要以人民幣支付,系統會按照當日的結算匯率直接將人民幣換成港幣下單交易。港股通投資者賣出持倉的港股,系統也會按照當日的結算匯率直接將港幣扣去各項費用後換成人民幣,原路返回到投資者A股證券賬戶。

     中國結算(中登公司)獲承認為香港結算的結算機構參與者,匯總港股通所有參與券商的交易數據到中國結算,統一和香港結算、港交所進行數據清算,為港股通提供結算服務,

     港股通投資者的滬市A股指定交易的證券賬戶,同時也是該投資者的港股通存管賬戶。

     這次滬港通方案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套結算和存管方式,相比過去國內投資者投資港股必須偷偷摸摸的把資金慢慢的往海外挪,資金量稍微大點的個人投資者,還要受限於每人每年5萬美金的換匯限制。資金回國內更麻煩,金額稍大點還要面臨外管局的質詢。這次港股通的結算方式無疑解決了高凈值投資者很大的困擾。

(五) 行情信息

     行情信息方面,兩地交易所初步考慮互換一檔行情(最優買賣盤),覆蓋港股通股票範圍,刷新頻率為3秒。考慮到由於港交所是上市公司,香港的普通投資者單獨不付費也拿不到免費的即時行情,一般內地投資人在香港開戶只能拿到交易商次數有限的點擊報價,這個行情信息條件,在試點初期雖說不比A股投資人,但相比苦逼的香港散戶,也算港交所的一個讓步(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以上簡單總結分析的是港股通和普通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的區別,當然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區別,今天不多做贅述,畢竟系統測試都還沒正式開始,很多交易細節都處於待完善中,我們會繼續跟蹤這塊業務的後續發展。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59

每週銳評(2014.08.16)滬港通背景下港股潛力股分析彙總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0878115

$恒生指數(HKHSI)$ 每周銳評(2014.08.16)滬港通背景下港股潛力股分析匯總



     談了幾周滬港通的規則,及對市場的影響,本周我們談點幹貨性質的話題,即在滬港通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場具體有哪些潛力很大的個股。

     首先,繼續堅持我們一貫的觀點,即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趨勢發展,“港股通”標的的擴圍,更多的二、三線中資股為了進入“港股通”範圍,獲得良好的流動性溢價,會進行更多的資本運作,各類遊資也會推波助瀾。因此,相比A股市場估值差異較大的二、三線中資股將會獲得巨大的投資或投機機會。

     其次,未來能解決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局,並能引發新一輪牛市行情的催化因素必然是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局。而港股市場二、三中資股的主體以中、低價國企股(尤其是紅籌股)為主,預計其中不少個股基本面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那些背靠大型大集團,在港股市場上市規模卻不大的窗口型企業,估計會在後面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下面,根據上述我們提到的因素,列舉了18家我們認為比較有潛力的港股,並附上簡評。雖然當中大部分個股短期內都不是港股通標的,但在滬港通的大背景下,我們相信這些個股的投資或投機價值也必然會被市場發掘。

這18家潛力標的如下:

(1)中國光大控股(00165):光大集團控股的子公司,隨著母公司重大重組的推進,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值得長期重點關註,我們前期專門撰文評述過,在此不多贅述。

(2)中化化肥(00297):隸屬央企中化集團,為中國化肥行業首家在香港上市,以分銷服務為導向、產業鏈上下遊一體化經營的綜合型化肥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化肥供應商和分銷服務商。

(3)中國糧油控股(00606):中糧集團子公司,國內最大的植物油及油籽粕生產商,國內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商之一,國內領先的包裝米供貨商及中國最大的大米出口商以及進口商,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小麥加工商之一。

(4)重慶機電(02722):重慶機電控股集團旗下旗艦上市公司,西南地區裝備制造龍頭產業龍頭企業。重慶機電控股集團今年已經和國內技術領先的機器人生產企業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組建了合資企業,未來重慶機電可能會有相關熱門資產的註入預期,值得重點關註。

(5)浪潮國際(00596):國內科技行業巨頭浪潮集團在香港資本市場的旗艦上市公司,浪潮集團管理層持股基本都集中在浪潮國際。國內浪潮系的浪潮信息和浪潮軟件近一年內表現搶眼,浪潮集團未來對浪潮國際的資本運作值得期待。

(6)天津港發展(03382):通過顯創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控股A股上市公司天津港,公司估值較低,前期我們有專門的文章分析,值重點關註。

(7)天津發展(00882):天津市政府控股的公用事業龍頭企業,旗下控股了天津港發展(03382)和王朝酒業(00828)兩家香港上市公司。

(8)上海集優(02345):國內裝備制造業規模最大的機械工業集團上海電氣集團旗下在港上市的機械零部件旗艦企業,幾大主業葉片、軸承、工業刀具、緊固件業務均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前期我們有專門的文章分析,目前估值極低,值得重點關註。

(9)方正控股(00418):北大方正集團在港上市的旗艦企業,目前估值極低,值得關註。

(10)北大青鳥環宇(08095):北大青鳥集團在港上市的旗艦企業,我們前期多次撰文進行過詳細分析,目前估值極低,值得重點關註。

(11)廣南集團(01203):廣東粵海集團旗下在港上市旗艦企業,主要從事制造及銷售馬口鐵及相關產品、工業物業的發展及租賃、鮮活商品代理及食品貿易。是原外經貿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授權經營廣東省供港鮮活商品唯一的代理商,代理的品種有雞、豬、牛等,同時亦從事銷售冰鮮家禽、冰鮮豬肉、凍家禽及大米等食品貿易。目前估值極低,值得重點關註。

(12)銀建國際(00171):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控股公司,早期主營壞賬處理業務,後引入中廣核集團為戰略性第二大股東。在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在港整體上市後,銀建國際未來面臨大的重組預期,目前估值極低,值得重點關註。

(13)南大蘇富特(08045):南京大學背景的科技企業集團,該公司題材比較豐富,旗下優質資產南大藥業擬A股創業板上市,目前總市值極低,值得重點關註。

(14)新華文軒(00811):國內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國有大型文化類企業,業績優良,長期有穩定的分紅派息率,並擬以人民幣14.18元的價格回歸A股主板,目前估值較低,值得關註。

(15)哈爾濱電氣(01133):和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一起被列為國內電力設備三大龍頭企業,也是國內核電設備的主要生產企業之一,估值較低,值得關註。

(16)中材股份(01893):中國中材集團在港上市的旗艦企業,是全球最大的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供貨商、中國非金屬材料行業的領先生產商;是中國非金屬材料行業中惟一以研發、工業設計、裝備制造、工程建設服務、生產一體化業務模式經營的企業。

(17)魏橋紡織(02698):中國最大的棉紡織制造商,隸屬山東最大民企魏橋集團,目前估值較低,值得關註。

(18)錦勝集團(00794):國內綠色環保包裝重點企業,2012年收購騰訊創始員工封林毅的企業TSGL,擁有itools業務權益,我們在前期多次撰文重點分析過,市值極低,值得關註。

      以上是我們初步甄選的18家港股市場在滬港通大背景下股價面臨重大重估機遇的潛力公司,我們將長期跟蹤這些企業後續的表現,也希望大家和我們多多交流,提供相關信息。我們也會定期更新我們的潛力標的池,將更多的港股市場潛力股介紹給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56

每週銳評(2014.10.07)港股市場中資軍工股簡析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2004661

$恒生指數(HKHSI)$ 每周銳評(2014.10.07)港股市場中資軍工股簡析



     近幾日,雖然香港的“占中”鬧劇還在持續,不過國慶節後港股複市出現V型反轉,恒指大幅反彈。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9月以來香港股市持續調整,9月底之後更是受“占中”事件影響大幅震蕩,大部分個股泥沙俱下,但港股市場的內地軍工概念股卻成了本輪跌勢中的一大亮點,股價叠創新高。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盤點一下港股市場的幾個主要的內地軍工類上市公司:

(1)中航科工(02357):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於2003年4月30日在中國北京註冊成立,註冊資本46億元人民幣,2003年10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總股本54.74億股,按照2014年10月7日港股收市價6港元計算,總市值328億港元,為中航工業集團旗下控股型旗艦企業。

     中航科工近幾年整合了中航工業集團下面大部分的飛機類資產,目前控股A股上市公司洪都航空(600316)43.63%股權,持有3.1288億股,按2014年9月30日收市價27.08元計算,持股市值近85億人民幣;控股A股上市公司中航電子(600372)43.22%股權,持有7.6億股,按2014年9月30日收市價26.76元計算,持股市值203億多人民幣;通過全資子公司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控股A股上市公司哈飛股份(600038)28.65%股權,持有1.6885億股,直接持有哈飛股份3802萬股,按照2014年9月30日收市價35.2元計算,持股市值近73億元人民幣;控股中航光電(002179)39.18%股權,持有1.74億股,按照2014年9月30日收市價25.74元計算,持股市值近45億元人民幣。

(2)中航國際控股(00161):原名為深圳中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由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深圳公司發起設立,後重組並入中航工業集團,成為集團旗下非軍工類資產業務控股型平臺公司。公司於1997年9月29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目前總股本11.1億股,按2014年10月7日收市價6.02港元計算,總市值近67億港元。

  中航國際控股目前控股A股上市公司深天馬A(000050)25.92%股份,持有2.6197億股,按2014年9月30日收市價25.17元計算,持股市值66億港元;控股飛亞達A(000026)52.39%股權,持有1.6297億股,按2014年9月30日10.77元收市價計算,持股市值17.5億人民幣;控股中航地產22.35%股權,持有1.49億股,按2014年9月30日9.8元收市價計算,持股市值14.6億人民幣;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中航資源還有鉀肥礦資源,但還未產生利潤;其他還有些酒店、物業、貿易物流相關業務及資產,比較雜一些。

(3)中國航空工業國際(00232):公司前身為香港本地企業遠東鋁業,1999年被中國航空進出口總公司借殼上市,現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公司。公司目前總股本46.19億股,按2014年10月7日0.96港元收市價計算,總市值44億多港元。

     該公司主營收入中,既有開發、制造並銷售EC120直升機這樣能夠盈利的純軍工類業務,也有生產及銷售紡織品等常年虧損的非軍工類業務,主營業務較雜。近期,有消息稱,中航工業集團擬進行分拆,將航空類資產和其他的航天、船舶等資產註入新的發動機公司,作為集團旗下業績較差,主營業務比較雜的純殼公司,中國航空工業國際已經確認將從母公司收購非航空業務,該公司近幾個月來,成為港股軍工股中表現最出色的上市公司,股價從今年5月最低的0.243港元上漲至10月7日的0.96港元,漲幅近300%。

(4)航天控股(00031):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主營空間技術和產品(航天器、運載火箭、衛星等)的開發、研究、生產和商用。公司目前總股本30.85億股,按2014年10月7日1.24港元收市價計算,總市值38億多港元。截止2014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營業額12.58億港元,增長8.9%,錄得純利9793萬元,倒退76%,每股收益0.0285港元,每股凈資產1.514港元,目前為港股中資軍工股中僅有的的PB小於1的上市公司。

      公司主營除了航天軍工配套產品外,還有一大塊為航天服務業,主要為航天科技產業園區的建設和運營,業績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公司在新材料領域有所突破,其控股的深圳瑞華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能產生一定的營業收入,公司已對其引入戰略投資方進行增資擴股,擬將這塊做大做強。此外,物聯網領域,公司投資的航天數聯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尚處於培育期,暫時無法為公司貢獻收入和利潤。

(5)中國航天萬源(01185):原名航天科技通信有限公司,1997年5月6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1997年8月1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05年7月10日,作為中國運載火箭的發祥地、中國最大的運載火箭研制實體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功收購控股了航天通信公司;並在2007年10月24日,將其新能源、新材料應用資產重組了上市公司,將公司主業轉變為符合國家政策鼓勵、支持的新能源、環保、新材料應用領域,成為主要從事風力發電機組研發、總裝測試、關鍵零部件制造和稀土電機研發、制造的專業化上市公司。

      公司目前總股本39.69億股,按照2014年10月7日收市價1.03港元計算,公司總市值近41億港元。公司股價從2012年12月見底0.18港元後,近兩年處於持續上升趨勢,累積漲幅超過400%。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19

每週銳評(2014.11.16)—簡析那些不為國內投資者所熟知的港股通大型企業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3063021

$上證指數(SH000001)$ 每周銳評(2014.11.16)—簡析那些不為國內投資者所熟知的港股通大型企業

        11月17日,萬眾矚目的滬港通將正式開閘交易,雖說此次入選港股通的268支標的券,都是資產達到一定規模的大型或者中型上市公司,但其中大部分標的的情況並不為大部分國內投資者所熟知,今天,我們就來簡析一下其中部分國內不太熟悉的大、中型上市公司。

(1)昆侖能源(00135)

       這家公司的名字,國內投資者大部分可能感覺很陌生,但是說起這家企業的控股股東,卻是鼎鼎大名的中國石油。

       昆侖能源總部位於香港,是中國石油控股的國際性能源公司,公司目前主要業務涵蓋油氣田勘探開發、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等,其中油氣田勘探開發業務分布在中國大陸、哈薩克斯坦、阿曼、秘魯、泰國、阿塞拜疆及印尼等7個國家;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業務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中國石油近幾年一直不斷註入將旗下天然氣相關業務一體化整合後裝入昆侖能源,並有計劃將昆侖能源打造成旗下的天然氣業務上市平臺。

(2)深圳國際(00152)

       控股股東為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為隸屬於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投資控股機構,主要從事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經營,並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業務,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務及物流信息服務。

       公司是深圳地區物流產業龍頭企業,同時通過控股新通產實業開發(深圳)有限公司30.3%的股權,間接A股上市公司深高速(600548)6.54億股,為深高速第一大股東;深圳國際同時也持有深圳航空49%股權,並直接持有A股上市公司南玻科控(000012)5977萬股,通過新通產實業開發(深圳)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南玻科控6205萬股。

(3)中國光大控股(00165)

       這是我前期文章里重點介紹過的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為中國光大集團在港的金融業務旗艦企業,涉及領域包括大中華地區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直接投資、證券及保險等業務。最新總股本16.85億股,2014年中期每股收益0.68港元,每股凈資產16.7港元,按2014年11月14日收市價16.26港元計算,總市值274億港幣。

光大控股的資產構成如下:

       截至2014年9月30日,持有A股上市公司光大銀行15.7273億股,按2014年11月14日3.03元人民幣收市價計算,市值為47.65億元人民幣;持有A股上市公司光大證券11.3925億股,按2014年11月14日收市價12.9元人民幣計算,持股市值為146.96億元人民幣;持有港股上市公司中國飛機租賃(01848)2.139億股,按2014年11月14日10.34港元收市價計算,市值為22.11億港元,飛機租賃行業目前被李嘉誠等眾多知名企業家廣泛看好。

       近5年來,在律師出身的光大控股首席執行官陳爽帶領下,光大控股的資產管理業務做的風生水起。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旗下共有16只基金,包括一級市場的3只私募基金、3只創投基金和5只產業投資基金,以及二級市場的2只債券投資基金和1只對沖基金,還有1只用於進行結構性投融資業務的人民幣夾層基金,和1只剛剛成立的以色列並購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333億港元,過去五年複合增長率達60.8%。

       最值得一提的是,光大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光大控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2012年12月以4億人民幣領投了對華大基因子公司華大基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3.98億的總融資,預計占華大科技10%左右股份;該項融資其它額度被紅杉資本、深創投等知名PE機構瓜分。該項融資的主要目的是以1.176億美元並購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基因測序公司CG;收購完成後,由於CG擁有基因測序的上遊核心技術資源,由於華大基因有完整的基因測序中、下遊資源,兩公司合並後,將成為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領跑者,華大基因也因此被看好成為下一個騰訊級別的高成長企業。據悉,華大基因科技服務公司會在未來半年內在港交所上市,整體估值超過100億港元。

(4)粵海投資(00270)

       粵海投資為粵海控股旗下旗艦上市公司,粵海控股隸屬廣東省國資委。作為廣東省國資的投資試點平臺,粵海投資家底深厚,主要目前業務為投資控股、物業持有及投資、基建及能源項目投資、供水至香港和深圳及東莞之業務、酒店持有及營運、酒店管理及百貨營運。

       粵海投資控股旗下粵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96%股權,粵港供水控股持有99%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權益,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的東深供水項目,主要負責對深圳、香港和東莞的自來水供應,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5)中化化肥(00297)

       這家公司也是我前期文章中重點介紹過的港股通標的,為中化集團旗下海外上市的旗艦企業,是國內最大的化肥供應商和分銷服務商,也是中國化肥行業首家在香港上市,以分銷服務為導向、產業鏈上下遊一體化經營的綜合型化肥公司。

       公司同時也是A股上市公司鹽湖股份(000792)第三大股東,戰略持有的1.419億股股份,並在今年10月13日發布公告,擬收購鹽湖股份第二大股東中化股份持有的2.3874億股。如果收購成功,中化化肥將持有鹽湖股份3.5364億股,占鹽湖股份近24%的股權,成為鹽湖股份第二大股東,按鹽湖股份2014年11月14日19.03元收盤價計算,公司持有的鹽湖股份市值預計將達到67.3億元人民幣。

       而根據過往財務數據,鹽湖股份2013年度總的營業收入不到81億人民幣,僅為中化化肥2013年總營業收入347億人民幣的23.3%。而中化化肥按照2014年11月14日收盤價1.34港元計算,總市值僅為94億港元。

(6)東風集團股份(00489)

       東風集團股份是中央直屬大型國有企業東風汽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04年10月8日,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改革[2004]925號文批準,在原東風汽車工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改制成立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04年10月1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準登記。公司經營範圍:汽車工業投資、汽車、汽車零部件、金屬機械、鑄鍛件、起動電機、粉末冶金、工具和模具的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與公司經營項目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和售後服務。2005年12月,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H股並成功進行了整體上市。

       東風集團股份的上市資產涵蓋了東風集團旗下東風有限、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日產柴、商用車以及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業務,其中中包括東風集團與3個外資夥伴的合資公司,惟有東風悅達起亞排除在外。在2002年東風集團與日產公司全面合資成立國內最大的汽車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後,東風集團又先後與本田汽車成立東風本田汽車公司以及東風本田發動機公司和東風本田零部件公司。東風汽車集團已經形成以東風有限為核心、神龍汽車、東風本田為重要補充的全系列合資體系。

       東風集團整體上市後,目前為中國在海外最大的上市車企,並通過控股東風有限50%股權,間接控股A股上市公司東風汽車(600006)。

(7)中國通信服務(00552)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為信息與媒體運營商的服務商,也是中國最大的電信基建服務集團,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專門電信支撐服務。公司提供電信基建服務(包括設計、建設和項目監理)、業務流程外判服務(包括網絡維護、電信服務及產品分銷和設施管理)及應用、內容及其他服務(包括IT應用、互聯網服務和語音增值等)。 中國所有的電信運營商,即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移動」)及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通」)均為該公司客戶。該公司也為中國電信設備生產商、企業客戶、政府機構及社會公眾客戶提供服務。

       中國通信服務最近傳聞不少,先是,媒體報道稱一個由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持股的“國家基站公司”已經敲定,註冊資金百億左右。國家基站公司在級別上將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平起平坐。報道援引參與國家基站公司籌備的中國電信集團核心人士表述稱,公司成立初期,將把三大運營商的新建基站、鐵塔、管道都承攬下來,今後三大運營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國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維護工作也交給國家基站公司。後期,運營商的存量基站、鐵塔、管道也逐步裝進這個超級基站公司。

       國家基站公司的成立有利於網業分離的實現,有利於推進渠道與基礎網絡的共建共享。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三大運營商之間的平衡,國家基站公司或許將由中國通信服務來承擔運營。

       由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國通信服務也於2013年正式發布由其開發的移動金融服務平臺“掌錢”(Gripay),主要與城市銀行合作,由中通服提供解決方案。另外,移動互聯網急速發展,令實時通訊(OTT)、虛擬網絡供應供商(MVNO)的出現,帶動網絡基建需求;中國通信服務董事長李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正與內地三大科網巨頭BAT洽談合作,洽談範圍包括投資合作及業務合作可能。

(8)中國糧油控股(00606)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成員企業,於2006年11月在香港註冊,2007年3月21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生化能源、油脂加工、大米貿易及加工、啤酒原料以及小麥加工等業務。 目前公司主要的經營、生產設施和營運資產均位於中國,除大米等少量產品外,大部分產品都是通過遍及中國的銷售及分銷網絡在國內巿場出售,為客戶提供食品原料一站式解決方案、生物能源和綠色化工產品。

       公司除了食用油、生化能源、糧食與啤酒原料四大經營領域外,同時也是同為港股通標的股的中國食品(00506)第一大股東,持股20.7億股,占74%股份。中國食品主營飲料及酒類業務,飲料業務主要是透過與可口可樂公司合作成立的合營公司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來經營,其中,中國食品持有65%權益;酒類業務,依靠著其著名品牌長城葡萄酒的優良傳統及市場擁有領導地位。此外,中國食品還生產白蘭地、起泡酒。

       中國食品葡萄酒業務在國內擁有五大酒莊:位於華夏的華夏酒莊、位於沙城的桑幹酒莊、位於煙臺的君頂酒莊、位於寧夏的雲漠酒莊,位於新疆的天露酒莊;國外兩大酒莊:法國雷沃堡、智利聖利亞共同生產、瓶儲及陳釀。

(9)中芯國際(00981)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於2000年4月3日成立,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45/40納米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中芯國際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三座200mm晶圓廠,在北京建有兩座300mm晶圓廠,在天津建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深圳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興建中。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提供客戶服務和設立營銷辦事處,同時在香港設立了代表處。此外,中芯國際代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一座300mm晶圓廠。

       從中芯國際所處的行業看,晶圓制造環節是半導體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制造工藝高低直接決定了半導體產業先進程度。半導體產業鏈上各環節的盈利情況與其他制造行業產業鏈存在巨大的差異。一般的制造行業符合微笑曲線,上遊設計環節盈利能力最高,中遊制造環節次之,下遊組裝環節盈利能力最低。但是IC產業鏈卻並不相同,中遊制造環節盈利能力高於上遊設計環節,是整個產業鏈中最高的一環。

        晶圓制造環節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盈利,主要是得益於晶圓制造廠具有極高的資本壁壘和技術壁壘。在極高的資本壁壘和技術壁壘雙重作用下,現在全球晶圓代工行業早已經形成寡頭壟斷格局。行業龍頭臺積電2013年營收為199億美元,占據晶圓代工行業半壁江山,市占率高達46%。全球其他主要代工廠為GlobalFoundries、聯電、三星半導體、中芯國際,這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占率高達79%。

(10)中國忠旺(01333)

       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工業鋁型材研發制造商,成立於1993年,致力於交通運輸、機械設備及電力工程等領域的輕量化發展。根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相關統計,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三大、亞洲及中國最大的工業鋁型材產品制造商。2009年5月8日,中國忠旺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融資高達近百億港幣,成為當時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融資規模最大的IPO,引起全球金融領域的高度關註。公司目前擁有73條全球領先的生產線,其中125MN油壓雙動鋁擠壓機是目前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擠壓機之一。公司建有全球行業領先的鋁合金傾動熔鑄設備及亞洲規模最大的特種工業鋁型材模具設計及制造中心。

       鋁合金產品以其質輕強度高、耐腐蝕抗氧化、導電導熱、易加工及可循環回收等諸多優異性能而成為中國政府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等戰略目標的優選工業材料,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機電設備、國防、電力工程、能源、建築及室內裝修等多個國民經濟領域,尤其是在國家節能減排和交通運輸輕量化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其他金屬的取代效應亦日漸顯著,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忠旺是國內最早從建築鋁型材的紅海向工業鋁型材藍海轉型的行業龍頭企業,很早就奠定了自己的行業地位,在未來汽車輕量化趨勢中,在原材料供應領域占據了很好的位置。不過,2010年網上知名財務專家夏草對中國忠旺財務的深度質疑文章,導致了中國忠旺當年股價暴跌,並長期處於低迷。雖然中國忠旺近幾年財務數據表現穩定,股價今年以來有一定幅度回升,但不少投資者至今對中國忠旺這家企業存有不小的疑慮。

(11)中國宏橋(01378)

       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液態鋁合金、鋁合金錠及鋁母線的生產和銷售,是中國這一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鋁材市場上第五大鋁產品制造商。中國宏橋位於中國山東省,生產規模龐大,擁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別為鄒平生產基地、魏橋生產基地及濱州生產基地。

        按照2014年11月14日5.8港元收盤價計算,公司動態市盈率不到5倍,是港股通標的中目前估值最低的上市公司之一。根據最新的機構研究報告,中國宏橋的優點是其低成本優勢,這主要是源於公司無論發電及氧化鋁的自給比重皆甚高。截至2014年6月底,公司的電力自給比例為71%,而氧化鋁的自給比例為56%。根據公司現時的發展計劃,在2015年底,電力的自給比重將會進一步提升至77%,而氧化鋁的自給比重則會提升至75%。由於公司在2013年底印度尼西亞禁止出口鋁土礦前買入了大量低價的鋁土礦庫存,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生產氧化鋁所需的成本僅為每噸1,900元人民幣,而期內市場的氧化鋁價格2,300元人民幣至2,500元人民幣。同時間,由於公司擁有自己的火力發電設施,其電力的單位生產成本僅為每千瓦時0.22元人民幣,而期內國內其他鋁廠的購電成本約為每千瓦時0.43元人民幣。由於電力及氧化鋁是生產電解鋁的主要成本來源(兩者占鋁生產成本逾70%),公司在上半年的鋁生產單位成本為每噸8,739元人民幣,而同期行業的平均鋁生產成本為12,000元人民幣水平。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山東魏橋張士平家族,被稱為山東首富,同時還是香港上市公司魏橋紡織(02698)控股股東,行事頗為低調,導致股價估值偏低。

(12)華南城(01668)

       如果不是2014年1月騰訊的一紙入股公告,這家低調的土豪公司真的很難引起投資者的註意。

       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綜合商貿物流企業(股份代碼:1668HK),2002年5月在香港註冊成立,是中國規劃、建設、運營大型綜合商貿物流中心的領航者,致力於開發建設集多個產業門類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商貿物流基地。

       華南城業務遍布中國,迄今開發建設並運營著深圳、南寧、南昌、西安、哈爾濱、鄭州、合肥、重慶等地項目。華南城以專業批發市場為本,業態涵蓋倉儲物流配送、綜合商業、電子商務、會議展覽、生活配套及綜合物業管理。2013年以來,好百年家居的加盟和華諾建築規劃設計院的落成,更加豐富和健全了華南城全鏈條的業務生態系統,既做平臺又做品牌,為華南城集團開疆拓土提供有力支撐。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於2014年1月入股華南城,雙方以各自的資源優勢,開展華南城O2O商業模式的新探索,為商戶提供更高效的一體化商貿服務,共享商貿流通覆蓋全球的規模優勢。傍上了騰訊的華南城,未來的發展空間也被寄予了不同高度的期望,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13)保利協鑫能源(03800)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部設在香港,主要從事多晶矽與矽片的制造並銷售予太陽能行業的營運公司,是中國最大多晶矽制造商,並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矽片供應商。保利協鑫也是中國一流的環保能源供應商,通過熱電聯產、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提供高效環保的電力與熱力。

       保利協鑫致力於開發和運行環保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工程及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提供包括能源市場分析和項目評估、項目開發、項目融資、電力工程設計、技術研發、物流配套、電廠建設、電力設備制造及電廠運營的一站式服務,在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配合下積極參與各地工業區的開發。保利協鑫和摩根士丹利、保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神華集團、國華電力公司、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等眾多國際化企業緊密合作,積極拓展環保能源及再生能源事業領域。

       2013年的國內第一樁企業債11超日債違約事件,最後以保利協鑫作為拯救者入局,化解了這起嚴重的信用債違約事件,也讓國內投資者第一次真實的了解了這家新能源領域大鱷的實力。

(14)玖龍紙業(02689)

       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17日,按產能計算,為亞洲最大的包裝原紙生產商(包括日本在內),也是全球最大的包裝原紙生產商之一。玖龍紙業主要生產卡紙(包括牛卡紙、環保牛卡紙及白面牛卡紙)、高強瓦楞芯紙,以及塗布灰底白板紙。該公司的業務模式有助其成為一站式生產商,生產一系列優質的包裝用紙產品。

       玖龍紙業實際控制人張茵,曾被福布斯評選為中國女首富。玖龍紙業和同為港股通標的的理文造紙(02314)同為國內包裝原紙行業巨頭。

(15)中國電力(02380)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於2004年3月24日在香港註冊成立,中國五大的發電集團之一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旗艦公司。2004年10月15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在中國開發、建設、擁有、經營和管理大型發電廠。

(16)輝山乳業(06863)

        遼寧輝山乳業集團的品牌歷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企業總部坐落於沈陽,占據北緯40°黃金玉米帶及黃金奶源帶地理優勢。

        中國輝山乳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3月31日,是一家中國領先及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乳品公司。公司目前擁有國內最大的上遊資源及第二大的奶牛群,獨特的業務模式覆蓋整個乳品產業鏈,包括苜蓿草與輔料種植及加工、精飼料加工、奶牛養殖以及乳制品的生產及銷售。目前擁有45家子公司,其中以奶牛養殖為主要業務的子公司25 家。牧場分布在遼寧省內,共運營50座牧場,存欄奶牛11萬余頭。

       2013年下半年,輝山乳業赴港IPO上市前夕,國內乳業巨頭伊利股份通過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伊利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斥資5000萬美元(折合3.1億人民幣),戰略入股輝山乳業。2013年9月27日,輝山乳業成功在港上市;而隨著伊利戰略投資輝山乳業,複星入股三元乳業,國內的乳業整合潮,預計也剛剛拉開帷幕。

       11月17日,滬港通將盛大開幕,從總體上看,目前港股通268支標的中大多數上市公司對內地投資者整體上的吸引力不算特別大,考慮估值、稅收及跨境資金流轉便利度等多重因素,更多的國內的投資者會選擇將自己在海外的部分資金通過滬股通投資國內股市,在海外國內的滬股通中的低估值藍籌標的股短期看會受益更多,投資者投資港股通標的需精選個股。而隨著未來滬港通標的股的不斷擴容以及深港通的預期推出,港股市場更多的受內地投資者青睞的低估值二三線低價內資股或將受益。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01

每週銳評(2015.02.01)—股票期權緣何開戶遇冷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6096093

$上證指數(SH000001)$ 每周銳評(2015.02.01)—股票期權緣何開戶遇冷

       1月26日,被市場高度關註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業務正式受理投資者開戶。不過,與媒體火熱的輿論炒作相映襯的是,開戶第一周,來各券商營業部辦理改項業務開戶的投資者寥寥。各大型券商營業部,基本只有少量專業機構投資人前來開戶,鮮有個人投資者開戶辦理相關業務。而少數獲得該業務資格的中型券商,前來開戶的投資者更少,據媒體報道,有個別中型券商全系統前三天甚至只開出一個期權賬戶。

       在股票期權即將新鮮出爐之際,是什麽原因導致這項被市場大眾廣泛關註的重點創新業務受到大多數投資人的冷落呢?

       首先,本次股票期權開戶門檻較高,根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則要求,上交所股票期權的準入門檻如下:

(1)個人投資者:

1.申請開戶時證券賬戶資產(不含融資融券),不低於50萬元,並在該券商指定交易滿6個月。

2.開通融資融券資格或提供6個月以上的金融期貨交易證明。

3.通過股票期權知識的測試,個人投資者基於交易權限對應有一級、二級、三級測試,需要現場錄音錄像。

4.投資者需要在正式開戶前完成各自交易權限對應級別的模擬交易種類:一級投資者備兌開倉、保護性認沽、行權及相應平倉操作;二級投資者在一級基礎上增加買入開倉認購、認沽期權及相應的平倉及行權操作;三級投資者在二級投資者的基礎上增加保證金賣出開倉認購、認沽期權及相對應的平倉操作;其中行權操作只在每月第四個周三可以操作,下周為了加快期權業務推進速度,上交所在2月2日、3日、4日、5日臨時增加了相關品種的行權操作。

5.在符合以上準入門檻外,還要對開戶的個人投資者進行適當性評估:年齡<65歲或學歷>大專;風險承受能力必須為積極型;無不良誠信記錄。

(2)普通機構投資者

1.申請開戶時證券賬戶資產(不含融資融券),不低於100萬元。

2.開戶機構凈資產不低於100萬元(需提供經審計的最新一期財務報告)。

3.經辦人員通過股票期權知識測試,普通機構投資者考試不分級,通過後等同於三級投資者權限,但考題難度要高於個人投資者。

4.經辦人員具有期權模擬交易經歷(通過該機構模擬賬號操作),模擬交易方式同個人投資者三級權限。

(3)專業機構投資者

       包括:商業銀行、期權經營機構、保險機構、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財務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專業機構及其分支機構;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銀行及保險理財產品,以及由上述所列專業機構擔任管理人的其他基金或者委托投資資產。

       以上這些專業機構不設門檻,可以直接獲得股票期權準入資格。

       其次,作為專業度極高的金融衍生品,股票期權的知識測試對國內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來說,難度是相當之高。甚至在很多券商的基層營業部,對相關知識能完全掌握,可以組織營業部客戶進行有質量的培訓工作,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輔導客戶通過快速的學習,輕松通過起碼二級資格以上考試的員工,也不算很多。在不少取得期權業務資格的券商營業部,員工都一大半沒通過期權考試,談何投資者教育?

       就算勉強通過了知識測試,普通投資者在面對股票期權這個陌生的交易品種時,仍然會很茫然。當然,更多的願意積極參與股票期權的投資人,是希望買入低價的認購或認沽期權,期望快速暴富。持這樣想法的,多為投機性極強的中、小散戶;目前上交所在股票期權業務上較高的準入門檻,也把絕大多數持有類似想法的賭徒們拒之門外。

       而更多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看到一個沒有大量散戶參與,缺乏源源不斷的傻錢提供充足流動性的市場,當然也不會馬上急著進入市場。一個看上去,全是狼,沒有羊的市場,暫時也缺乏對專業機構的吸引力。因此,股票期權開戶首周,受到市場冷遇,也不足為奇。

       不過,我不並看淡股票期權業務在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隨著股票期權上市後這個金融衍生品的運作慢慢被大眾所熟悉,部分參與者出現快速暴富且有明顯財富效應產生,以及下半年中金所指數期權的推出,金融期權,未來一定會成為投機資金新的追逐熱點。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35

國際銳評:中美不打貿易戰!兩國民眾獲得感最強

經過兩天緊張艱苦談判,當地時間19日上午,中美經貿華盛頓磋商終於修成正果,雙方以《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了此輪磋商成績單,為早前“此次磋商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富有成果的”劃上句號。這張成績單來之不易,雖沒有滿足雙方的全部訴求,但至少是積極、公平、合理、分階段和有建設性的,對引領中美關系健康發展、推進全球經濟貿易穩定繁榮具有重大意義。

最大贏家

本輪磋商,中美雙方均派出了重量級談判團隊。談判過程很艱苦,源自本月初雙方通過非正式渠道透露的各自談判要價,令彼此壓力山大,既要遵循現實,又要達成共識。找到這個平衡點,就必須超脫簡單的買賣邏輯關系,尋找雙方最大公約數——這就是為誰磋商、為誰服務。對此,中方十分清醒而堅定,這就是遵循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執政理念——“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這也得到了美方高度認可。美國總統特朗普17日在會見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時表示,希望美中的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際利益”。從這個意義看,在這場舉世矚目的中美貿易磋商談判中,最大的贏家就是中美兩國的老百姓。

平等互利、共享發展

中美聯合聲明共六條,並沒有列明雙方的交易清單、金額,文字少的信息反而內涵令人想象,“雙方同意,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雙方就擴大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等等。這意味著,中方將大幅度從美國購買商品和服務,其中包括美國農產品、石油和清潔能源、高科技產品。聯合聲明的內容,反映了中方一直堅持的“平等互利”原則,展現了彼此要確保經貿合作繼續成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的最大誠意。

衣食住行,民眾感受最真切。中國目前已經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人均GDP2020年預期將突破10000美元,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近些年,海淘、代購等消費模式大行其道,反映出中國人對消費品的多樣化需求。比如,美國的橙子、大豆、開心果、紅酒、牛肉等,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也給美國農民帶來了巨大收益。

如果農產品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犧牲品,中國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必然會出現缺口,導致進口和生產成本提高,消費者就得花更多的錢。對美國農民而言,則直接威脅到生計。美國大豆協會主席黑斯多爾夫透露,過去五年,美國農作物價格下跌40%,農民收入減少了50%,如果進口國采取報複性措施,就會進一步傷害農民和鄉村社區。

中美這次就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達成共識,無疑維護了中美兩國民眾的利益。中國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更多優質美國農產品,也必將刺激中國農產品在開放中加快供給側改革。同時,美國農戶也將獲得穩定的出口市場。

能源助力綠色中國

能源被譽為“經濟的血脈”。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近14億人口的能源消費需求,使得中國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6年,中國原油和天然氣年產量分別為2億噸和1383.9億立方米,但年消費量卻高達5.8億噸和2103.4億立方米,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去年底,一場席卷中國許多省份的“氣荒”讓人感受到了天然氣短缺之苦。同時,中國老百姓對改善空氣質量的期待、政府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心與措施,都需要擴大清潔能源的進口。

借助自然資源稟賦和“頁巖氣”革命,美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大國,其價格優勢有著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對中國而言,增加從美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形成多元化的能源進口渠道和能源結構,確保百姓常年無憂地享受綠色低碳的生活,無疑是雙贏的結局。

知識產權備受重視

根據中美聯合聲明,雙方在磋商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承諾將修訂《專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是合乎雙方利益和市場規律的必然選擇。事實上,隨著中國科技實力上升,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否則,本土創新就無法開展。據統計,2017 年,中國企業申請註冊國際專利為 48882 項,升至全球第二位,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 100 萬件,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身份已轉變為技術提供者、知識產權權利人。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擴大開放的四大措施之一,表示將重組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並誓言要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當然,知識產權保護是平等的,美國政府也要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唯有平等保護,才有共贏發展。

令人欣慰的是,中美在高科技產品領域也達成貿易合作,這對平衡中美貿易無疑是個利好。過去,美國一直抱怨中國在貨物貿易方面對美順差太大,但它又常常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這是中美經貿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次雙方就此形成共識,將有利於提升美國在中國進口高技術產品中的占比,有助於平衡中美貿易 。

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在離開華盛頓前,劉鶴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經過近兩個月的交鋒、談判、磋商,中美雙方都從兩國民眾利益出發,達成了符合市場規律、平等互惠的買賣,令中美各界和全球市場大松一口氣。中美貿易的實質,本就是兩國利用各自比較優勢進行生產和交換的市場行為,基於政治的幹預是無法關閉兩國企業與民眾往來的大門的。

未來1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提供更多機遇。當然,中美經貿領域的問題很複雜,要落實雙方聯合聲明中的共識,雙方未來還需要按照市場規則主動作為、主動推進。也許,在具體某一產品、服務等方面,雙方還需要反複磋商,按照最大公約數,最終為兩國民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43

國際銳評:中興與美國終於簽協議了!來之不易,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

在經歷近兩個月的交涉博弈後,中興事件終於有了最新的結果。

路透社5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中國中興通訊公司已與美國簽署一項原則性協議,將取消美國商務部針對該公司向美國供應商采購零部件的禁令,從而使得該公司恢複業務運營。作為條件,協議里也列出了對中興的處罰措施。

如果路透社報道屬實,中興事件在經過中國政府多輪交涉後,終於接近最後的解決階段。這個結果來之不易,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其中,當事方中興公司總算逃過一劫,挽回了生機。當然,從與美方簽署的協議內容來看,巨額罰款,董事會和管理層調整、接受美方的隨時監管……中興所付出的代價可謂相當沈重慘痛。但是,客觀來講,這是一家跨國企業因為違背契約精神而必須買的單,因為對法律法規的輕視而必須承受的後果,值得中國企業乃至所有跨國企業引以為戒。

回過頭來看,從4月美方宣布將對中興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到5月中美北京磋商和華盛頓磋商,再到6月中美北京磋商,中興事件隨之跌宕起伏,背後的博弈交涉更是艱辛複雜、驚心動魄。此次簽署原則性協議,對中美雙方來說都不容易。而這一事件所傳遞的諸多信息,更是發人深省,給人啟示:

首先,中興事件只是一起企業違規的個案,但中國政府出於以民為本的考慮,投入大量資源與美方嚴正交涉,終於換回了中興一條活路。

中興犯錯源於2010年,因為受到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違反美國的法規,受到了商業交易規則與法律法規的懲罰。這一點,在4月16日美方對中興發出禁令的當天,中國商務部就有表態:“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不過,中興企業作為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其生死存亡,關乎該企業8萬職工、2萬家庭的生計,也關乎產業鏈上下遊上千家企業、數十萬職工的前途命運,可以說關系重大。中國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一家公司決策的錯誤不能累及廣大無辜的員工和家庭,正是基於這點,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從北京到華盛頓再到北京,與美方進行了多輪嚴正交涉,終於把中興給救了回來。這也說明:自信強大的政府,是人民最堅實的後盾。

其次,信息技術是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產業鏈全球公布。中興與不少美國企業有密切合作,救中興,其實也維護了美國企業的利益。這是特朗普政府決定放過中興的重要考慮。

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信息技術,美國在某些領域雖然領先世界,但也不可能獨立完成。據統計,全美有將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與中興與美企合作有關。如果美國政府對中興的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像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供應商必然會蒙受損失。事實上,在中興通訊恢複營運後,在美主要供應商都歡天喜地,股票6日不同程度上漲,這是市場用數據表態:放生中興,有利於中美企業的合作,也有利於全球信息技術產業鏈的完善和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第三,國際型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不要當“巨嬰”,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

上面提到中國政府為了民眾考慮,力挽狂瀾,幫中興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企業以後出了事都找政府來扛。國際市場做生意,講究的是契約精神與規則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中國企業這幾年走出國門的越來越多,但出門在外,關鍵要靠自己把國際規則法律吃透弄明白,給自己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國際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走出去就不能當“巨嬰”,祖國再強大,自己的事兒還要自己做、自己扛。

第四,中興事件不代表中國企業的整體面貌,但對中國企業是個鏡鑒。中國企業必須進一步警醒到創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必須盡快把核心技術這個命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在5月28日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肯定了這條路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指出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中興事件的發生,相信每個中國企業和每個中國人對此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體會。

“自強為天下健”。這條立足自力更生、同時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人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集中力量辦大事,盡快突破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整體上看,如果說中興事件危中有機的話,這一點,或許是中國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示與最大轉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