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973年建築業鉅子梁振邦提出的5點意見

 

1973年2月15日,鑑於當年股市熾熱,且有大量暗箱的情況出現,這位從事建築業的梁振邦先生在香港專科市場演講中,對當時的股市提出5點意見,在此列出其意見如下:

1. 停止拍地,政府負責增建房屋

他 認為推高股價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某部分上市公司成功籌集資金,使得他們資金充裕,所以他們能以高價搶地,甚至有部分人士指出如果某部分人士不和他們合作,就 會故使他們以高價搶得地皮云云,就算降低拍賣價及付款方法也無補於事。他們高價搶得地皮後,股價就上升,導致有人以高價購得股票,導致損失,且建出來的物 業價格就會相應提升,使一般市民負擔不來,導致社會不穩。

故此,他認為政府應停止拍地,把所有屋宇改由政府興建,價格則由成本加上部分利潤而定,如此樓價則會大幅下降,亦安定民生,增加庫房收入。如果政府人士不足,私人公司可以承接該等工程。

2. 政府應多發行公共事業股票

他指出政府應該以高息多發行公共事業股票,計劃愈大愈好,越多越妙,並以資金多興建基建如水塘、跑道、住屋、廠房、天橋、行人隧道等,因為公共股票較少可操縱消息,如此即可避免投資者被愚弄,亦可以改變現時股票需要達百多年才能回本之弊。

3. 明令禁止股票市場人士作出損害公司行為

他在演講中講到,應禁止股票市場人士禁止擔任董事、並禁止內幕交易、甚至關連交易中低賣高買的行為,以達致他們暴利的目的,他認為,如此即像沙蟹中股票看不清底牌一樣,但是管理層可以看到股民的底牌,如此看來,投資者不輸才怪。

4. 上市公司購買資產估值工作應由政府處理

他提出,財政司(即現時的「財政司司長」)委任小組調查重估實際之估值供股民參考,這可杜絕部分因利益關係作出的估值師報告過分提高股值,以欺騙投資者的情況出現,但因為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假如市民仍願以十元購入一隻只值二角錢既舊且壞雞蛋,則無話可說。」

當年他更提及當年股票的情況,「一間虧蝕中而且沒有遠景和實際地權利益的股票,卻以龐大數字號召上市,實使人迷惘感概」。

5. 交易所負責人應對投資者負責

他對此有三個建議,第一為交易所負責人應解釋每日上市公司股價變化之理由,第二為交易所主席應提高透明度,且每年輪選,避免久任主席及權力過份集中。第三為四會應合而為一,使市價更為劃一,股市不會受旁門左道摧殘,且在互相監管下,不容易作弊或貪污受賄。

在看完他的說話後,現在我逐點給予一些評論。

1. 關於他提及的停止拍地,多興建類似居屋公營房屋,這是一項干擾市場的行為,況且上市公司高價購地是私人選擇,公司後來無論高低價售出物業導致獲利或虧損, 只是管理層的眼光的問題,股價上升下降已反映一切,如果以高價投資就是指他們不理性,要禁止投地,已和他第3點指出香港是自由市場,已是互相矛盾。

況且如果高價賣地,庫房收入增加,使政府可增加財源去作更多長遠的計劃,現時犧牲這個機會,把全部地皮改為公營建議,只能低價賣屋,未能盡情釋放土地的價值,會導致庫房流失更多。

何況,如不再推出地皮,導致物業供應斷層,樓價豈不是升幅更大,更多人買不起物業?何況不再拍賣,政府減少了一項收入,且要付出資金為未來物業投建,資金需求更大,政府如何平衡預算?

政府稅基一向狹窄,主要都是在薪俸稅和利得稅,如果增加該兩項稅款,只會使商業經營抑制,商人為減少稅項,導致瞞稅情況出現,收入下降,使得政府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因為政府當年沒有興建出售房屋的經驗,加上他提出可委任私營處理事項,故此在由此在權力集中於政府、配套不相符及沒有廉政公署的情況之下,將會滋生嚴重貪污的情況,將會較當年由私人建屋的情況更壞。

但是,如果任由物業價格上升,將會導致市民耗盡一生積蓄,亦不能購屋,這會導致社會不穩,我是非常認同,但不一定是政府停止拍地可以解決到的,政府在此處應扮演的是輔助的角色,不是主導的角色。

在數年後,他的建議演生成為公共居屋的計劃,以居屋補貼公屋,興建廉租的商場以方便廉租屋住戶低價購物,是一個良好的設計,可以為廉租屋建立資金來源,亦可保護社會上有流動階梯,亦可利用居屋來協調住宅供應,避免房價過高,以導致社會問題出現。

2. 關於他第2點建議,我想請問當年電力及煤氣已由私人經營,只剩下水務由政府經營,他的建議是否把其他業務國有化? 這又違反了第3點自由市場的原則了。

況且要派高息,先要有盈利來源,水務本身不能賺錢,橋樑、隧道、開發大嶼山投資資金龐大,且長時期未能回本,又如何確認高息呢?

況且,公營機構效率降低,且管理人員並不是產權的擁有者,會導致大量利益不相稱的問題出現,如果規模大了,會變成私人王國,造成大量暗箱操作,以自己利益置於公司利益之上的情形出現,導致庫房資金流失。

這和他之前講的「因為公共股票較少可操縱消息,如此即可避免投資者被愚弄,亦可以改變現時股票需要達百多年才能回本之弊」,似乎只是轉變了另一個模式。

如果你想起1和2的建議,又想起他做甚麼,自己覺得他在這兩點上完全是把公司和自己利益置於公眾利益之上,所以幾乎只能部分接納,甚至完全不接納。

3. 其實這些東西一早應該有,因為這能避免管理層耗用公司資財的情況出現。現在上市規則亦已經有相關的關聯交易的細則出現,但仍是不能防止部分大股東出術的行為出現,但我明白他們只是不懂上市公司的原理吧。

如果他們能製造多年的盈利的話,將會較他們賺一時之利更好,如果以當年100倍P/E計算,只要他們持有10%的股權,製造多1元的盈利,將會多10元的財富,豈不是更好?所以節省公司開支,把開支多歸入自己,會有好處的。

但是他們知道這原理,也要這樣做,多數也是自己財務處理失敗導致的問題所致,但是如果是後者,我們為何要購買他們的股票?

4. 我認為到現在這問題仍未能完全杜絕,亦建議政府儘快實行類似的制度,就算財政司司長、證監會不能做,也應該給一個有足夠持股量的股東可以委任自己的估值師,自由為該資產進行估值,如估值過高,股東可召開股東大會,推翻收購。

5. 第一個交易簡直是不能接受,有時升跌哪能有原因呢,只能使上市公司發佈資料要及時讓公眾得悉,就已經是良好的制度。

至於第二及第三個提議,其實絕對不錯的建議,且是可以實行的。但是第二個建議要到1987年股災時,承著主席李福兆被控受賄,才能真正處理交易所是獨立王國的現象。

至於第三項,在1974年7月已經開始,但至1986年才正式合併,詳情可參考維基百科「香港證券及期貨交易史」。

總的來說,這位梁先生所談的東西,雖不乏擲地有聲之言,但是亦可以看見當年一部分人士對市場的不瞭解,亦摻雜了私人利益,不過第4點到現在仍適用,所以仍有一定價值,值得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1

大食代用「食演秀」吊客人胃口 郭明忠 台灣小販變身新加坡餐飲鉅子

2012-4-23  TWM




新加坡麵包物語(BreadTalk)集團主席郭明忠,以五○年代懷舊風格的「大食代」美食街震撼台灣餐飲界。曾是落魄留學生的他,何以靠著在台灣賣龍鬚 糖,搖身一變成為新加坡的餐飲鉅子?

撰文‧林讓均

去年十二月底大遠百相繼在板橋及台中開幕,新一代的樓面風格、動線規畫及獨家櫃位,話題十足,創造高人氣。在各樓層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以「五○年代 台灣」為設計主題、共砸下兩億元裝潢的兩家「大食代」美食廣場。

美食巨擘來台展店

一進到這裡,黃包車、舊郵筒、反共標語與明星花露水等懷舊元素,全在小洋樓與日式建築混雜的舊日街道中重現,而穿著白汗衫、花布衣的店員們,則端著各式小 吃穿梭其間,不時還聽到《滿山春色》之類的台語老歌,彷彿時空錯置,回到了五○年代的台灣。獨特的懷舊美學為裝潢手法,搭配南洋美食、台灣小吃等多國料理 的混搭風格,讓大食代開幕四個多月來,成為時下最夯的美食話題,第一季業績超越目標近三成,粗估今年兩家店能達到年營收新台幣六億元。

挾著這股氣勢,四月十一日「大食代」在板橋大遠百,邀請上百位貴賓隆重辦記者會、宣布進軍台灣,大食代的老闆、新加坡麵包物語(BreadTalk)集團 主席郭明忠,當天以一襲格紋西裝、蝴蝶領結的復古打扮,與美女坐著黃包車風光進場,令人對這位集團上市的新加坡餐飲大亨,更添好奇心。

五十五歲郭明忠的麵包物語集團,旗下擁有烘焙、美食廣場、餐廳三個事業體,共七個品牌,陸續插旗十六個國度,去年營收達到新加坡幣三.六五億元(約合新台 幣九十億元)。其中,專營美食廣場的品牌「大食代」,三十八家店足跡遍及全球七個國家;而二○○○年創立,在全世界共有四百多家分店的烘焙品牌「麵包物 語」,則已在○三年於新加坡風光上市,而店內最招牌的長青款麵包-- 覆上肉鬆的「鬆鬆麵包」,更締造了每十秒賣一個的紀錄,算一算,全球累計至今賣出五千多萬個。

這位為新加坡引進美食街、精品烘焙店等商業模式的美食巨擘,在記者會上感性地說,「十多年來一直想回台灣開店,這讓我有回家的感覺!」郭明忠一語道出他和 台灣密不可分的緣分。他回憶,早在一九八二年、二十四歲那年原本來台灣想攻讀藝專美術科,沒想到,所帶的新加坡幣兩千元(當時約新台幣三萬元)兩個月就花 完,讓他只好暫時借住在星馬朋友的學生宿舍,開始動腦筋籌學費。由於他曾學過「龍鬚糖」功夫,於是向僑生朋友東借西湊,集資買了麥芽糖等材料,自己釘了第 一台攤車,就在百貨公司擺攤、拉起龍鬚糖。

郭明忠這位「美術系留學生」誤打誤撞成了「龍鬚糖小販」,雖然留學之路因而中斷,卻造就他日後的「餐飲人生」。他回憶,每天他的龍鬚糖攤位前都排滿嘗鮮 客,而當時和太太李麗玲(現任麵包物語集團副主席),可說是腰痠手痛,但年輕懷著一股拚勁,一天營收最高可衝到五至六萬元,「年輕嘛,沒在怕的!」李麗玲 笑著說。

短短三年,郭明忠就把龍鬚糖攤位拓展為五個,累積創業的第一桶金,再以此資金創立「聖加南洋小品」,專營南洋料理,一九九九年他離開台灣時,聖加已經在台 拓出二十一家分店。

視覺感官大秀頗受好評

而發跡於台灣的郭明忠因想家而回到故鄉,並把台灣的「美食街」概念在新加坡創立「大食代」,而有別於一般美食街制式化的裝潢,具有美術底子的他擅長營造空 間氛圍,每一個場域都貼切地形塑不同時空的主題風格。其次,他也讓吃變成一場場的視覺感官大秀,「我們在客人面前下廚,炊煙就在你眼前,看著、看著就餓 了!」郭明忠說,他們用「食演秀」吊足客人胃口,因此煮食區一律設計在攤位前方,並把食材陳列出來,例如旗下餐飲品牌「土司工坊」就秀出堆得高高的奶油 塔。而他也把這種食演秀的概念運用到自家其他品牌,大秀透明的烘焙廚房。

除了精於創造噱頭,郭明忠的招商功夫更是獨到。早期還是郭明忠自己招商時,他可以在小吃攤旁一等數小時、寧願被灌醉,就為了等攤商點頭。這種「三顧茅廬」 的招商精神,也打動了台灣美食代表「鼎泰豐」的第二代掌門人楊紀華,○三年新加坡第一家鼎泰豐開幕時,郭明忠還親自擔任三個月的店長,後來如願取得鼎泰豐 在新加坡與泰國的獨家代理權。

惜情的郭明忠,很多台灣故舊至今都還是他的生意夥伴,這次回台開出驚豔業界的美食街,也邀了若干老友進駐,並協助他們轉型。至於他自己,還將以什麼創舉顛 覆台灣餐飲界,消費者也等著看。

郭明忠

年齡:55歲

現職:新加坡麵包物語集團(BreadTalk)主席經歷:龍鬚糖老闆、聖加南洋小品董事長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國際大學商業管理榮譽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9

$太平洋恩利(01174)$ 嚴重低估的亞洲漁業鉅子 田教授

來源: http://xueqiu.com/3261272869/31245965

$太平洋恩利(01174)$
幾句話的買入理由:
1.pb為0.2,而去年pe為4倍,今年按中報算不超過10倍。嚴重低估。
2.大塊頭,小市值。
營業收入130億,員工9700人,
a:在中國青島設有 青島罐頭食品廠有限公司、裕富(青島)食品有限公司、欣興(青島)食品有限公司、太平洋恩利食品有限公司流亭分廠四個全資子公司及多家協作加工廠,員工人數達萬余人,年進出口總量25萬噸。公司冷凍水產品系列是國際水產界公認的優質產品, 在水產界享有很高的聲譽。隨著公司業務量的快速發展,公司投資8億資金在 青島市 城陽區建立了大型現代化的國際食品加工工業園,2009年2月正式投產。在同行業中該工業園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水產品進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員工人數位居全國第一、加工能力位居全國第一。(以上為百度介紹,或者有水分,但大致不差)
b.擁有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秘魯漁場的捕魚權,資源壟斷
c.業務遍及全球,還有歐洲業務。
而市值只有17億港幣。
3.不是老千。
a.公司年年派息,而且股息率不錯;
b.2次2配1供股,大股東都全額參與,大股東沒有減持跡象。大股東持股比例一直在56%左右。
c.2000年-2007年是大牛長牛股,從0.2漲到3元,上漲15倍,能是老千嗎?
2007-2014從3元跌到0.3下跌90%(沒有除權),下跌足夠充分,沒有下跌空間了。
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2次供股,再就是負債高,供股主要是收購秘魯漁場等等業務,現在這一任務完成了。高負債,公司已經公告賣掉一些非核心業務,聚焦核心業務,降低負債。這是一個重大轉折。
最重要的: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在7年90%的下跌中反映了,而且過度反映了。
難道世界漁業巨頭之一的公司能白送人嗎?不能白送的話,是否該有一個合理的價格?
結論:嚴重低估。未來應該價值回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17

兩岸房產鉅子 最想推薦對方的書

2015-03-02  TCW  
 

 

二○一五年伊始,臉書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即在臉書上宣布,今年是與書為伍的「閱讀之年」。

讀書,不是只有自己讀的樂趣而已,跟好友分享好書,更能讓樂趣加分。周俊吉,台灣信義房屋創辦人;馮侖,中國「房產教父」,兩位深交近二十年,除了業務合作,也是愛書的「文藝青年」,兩位都有每天必讀書的習慣。

兩位房產界鉅子接受本刊專訪,介紹自己最想推薦給對方的一本書,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以下為他們的口述內容。

周俊吉推薦:《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一起用感性的腦袋想老人吧!

馮侖讀過的書很多,如果要推薦,我想到作家簡媜的《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簡媜的文筆那麼好,透過幽默、戲謔、感傷的語氣,書寫老年的各種狀況,寫她親身經歷的,寫她看到的、認識的,或她照顧的長輩,也提到需要照顧老人的下一代,我想閱眾應該很廣。

她有一段話寫得滿好的,從小孩一出生,我們就可以看到育嬰百科之類的書,包括我在內,為了養育我家老大,也買很多書來看,可以照書養。其實,從生、養、產前、產後、就學後,都有很多教導小孩的書,但是談老病死的書卻非常少。看到很多她寫的案例或故事,就會覺得:為什麼有人會老得這麼辛苦,這麼沒尊嚴?

作者和馮侖的年齡差距不大(編按:簡媜一九六一年生,馮侖一九五九年生),我想同年齡的人應該會差不多的感覺。

印象比較深的是,簡媜一開始講到,自己在街上的感覺,看到人家怎樣過馬路(編按:簡媜過馬路時,默默計算一個號誌的時間內,馬路上出現多少老人、最老的是誰,以及老人過馬路時令人心驚膽跳的畫面)這種情景幾乎每天都會看到,但,如果是我們在車上看到老人過馬路,又能怎樣?好像也不能怎麼樣,就算你扶他過一小段馬路好了,你又能扶他更長的時間嗎?

這本書會讓人有一種感覺:(老)這種現象好像隨時隨地都在,雖然我每天來上班,看到的都是比我年輕的人,但一離開工作場域,我會產生一種很豐富的感覺:在我們的社會中,(老)這種情況已經非常普遍。我覺得這種感覺很需要被喚醒,要更有系統的發展「老人照護」,像我們造房子,就要把「無障礙設施」列為解決方案。

兩年多前,我們在政大舉辦一個研討會叫「老人住老宅」,後面打上一個問號,台北現在(屋齡)超過三十年的房子比例很高,超過六十歲的老人比例也高,老房子不是不能住,但很多設施不利於老人,如果兩個問題分開看,只是談老人,好像還好,只看老宅的問題,好像也沒那麼嚴重,但若疊在一起,就顯得很尖銳。

老房子通常沒有電梯,面積也沒很大,輪椅也很難進去一般的衛浴空間,所以老人就要被關在那二十坪的地方,一年可能下樓梯不到幾次,因為要等人家背下去,老人大概也不希望要一直麻煩別人,這樣很沒尊嚴。 老人、老宅分開談,是兩個很理性的話題,但結合在一起討論,大家內心感觸都比較深。

以大陸來說,老齡化速度也很快,未來「老人照顧老人」(老兒女照顧更老邁父母)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如果從內心感觸出發,和從利潤、營業額的角度來做養老事業出發,不一樣的動機,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對客戶幫助和意義就會不一樣。

馮侖是思想、觀念很先進的地產商,如果能從這麼感性的一本書,去思考養老事業,出發點不一樣,結果也會不一樣。要不然,我們對養老事業的老人,可能也只是照豬養。

馮侖推薦:《從逆襲到稱王》──顛覆真的比較好?來看這本書吧!

這本關於銀髮生活的書,如果是台灣唯一一本(談老病死的書),我一定會買。不過我現在對(老)這件事情還不是太敏感,因為我每天都在出差、工作。

我比較建議周董看我一位朋友的書《周鴻禕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信出版社出版。(編按:台灣名為《從逆襲到稱王:周鴻禕的互聯網方法論》,大是文化出版)

周鴻禕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奇虎三六○」的董事長,他比較另類,一直和人家打官司,但是很厲害,看問題總是比較不同於常規。其他三家互聯網老闆,也接觸媒體講過(自己的主張),但周鴻禕是大陸第一位出書的互聯網老闆。

雖然很多人在談互聯網,但他講的比較全面,所以我會願意推薦,周董可以看看中國互聯網老闆寫的書,視角有什麼不同,聽聽他的講述,會很有意思。

我認為,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第六章「互聯網方法論」談「微創新」的概念,雖然他講互聯網領域的事情,但從我們這個領域(房地產)來說,這本書也可以糾正一個觀念:一般老闆講創新,喜歡講顛覆性的事情,但他提倡「微創新」的概念,把注意力放在當下,不要迷信顛覆,把產品細節和客戶體驗做得更好,細節上每天都有進步,其實更重要。

他強調這個,對房地產領域也有很大的啟發。房地產是個傳統產業,我們這行業,一般都是自己做個產品,再通過推銷渠道把他賣掉,比較是按照假想的客戶需求去推廣給客戶。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他強調的是客戶體驗,這本書一開始就講到互聯網的核心是「產品體驗」,互聯網上常有產品體驗,對現在的我們(房地產)來說也是,不管是線上、線下的,甚至是「試住」。中國現在有些地產商,先讓你住進去,看看感覺怎麼樣,這就是體驗。

通過體驗,得到口碑,再透過口碑加以傳播,擴大客戶認同,再來做銷售,等於是從C2B(客戶對企業)的角度想問題。以前我們講銷售,只是從B(企業)的角度去想問題,現在要C(客戶)的角度看問題,這是很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萬通台北二○一一」(萬通在台第一案)這個案子,在這本書出來之前,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收尾後,怎麼從體驗的角度,讓客戶提供一些改進的意見,帶動下一波的銷售和出租。

其實現在大陸很多公司在互聯網裡,有很多顛覆性的東西。現在互聯網(對房地產)影響最大的,實際上就是仲介的部分。中國現在租房、買房、二手房、貸款,在網路上都可以做了,我不知道台灣是不是也是這樣?我想這是可以介紹給周董看一下的。

【延伸閱讀】周俊吉加碼推薦》看簡吉,掀開塵封台灣史

除了簡媜的著作外,周俊吉還推薦了另一本傳記給馮侖:《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介紹農民革命運動家簡吉一生的故事。

原為小學老師的簡吉,其子為大眾集團創辦人、「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婿簡明仁。他畢生投入農民運動,對抗日本殖民政府、國民政府,最後慘遭國民黨槍決。他的故事一度被掃入塵封檔案中,直到作者楊渡整理出其歷程,並撰寫此書,才能重見天日。

由於簡吉被視為「台灣共產黨」成員,故國、民兩黨都不喜歡碰觸其歷史,這本書出來之前,這段歷史在台灣幾乎是消失的,「不過影響力絕對長存。」周俊吉說。

無巧不成書,馮侖對於有關台灣的歷史、人文、農業推廣類書籍也情有獨鍾。他以往接觸的台灣史,以荷蘭統治、日據時代居多,少了農民運動進化史這一塊。現在這本簡吉的書彌補了缺口。從這次推薦書單可發現,周俊吉果然深懂好友的心。

(文●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44

王弼﹕科網鉅子掌控全球財富

1 : GS(14)@2017-07-03 22:49:24

【明報專訊】上周五,王弼創辦的香港奧國經濟學院舉辦了兩周年晚會,邀請了7名嘉賓分享對未來的政治經濟投資的展望,適逢香港回歸20年,在這背景下,聽過各個嘉賓的分享,王弼百感交集,覺得我們處身的時代一點也不簡單。股樓雖屢創新高,卻如履薄冰。

最近,跟一名租客商討續租事宜,我承認自己是一個較老派的收租佬,如果是好租客,絕對會以低於市價給他續租,但這兩年樓市大旺,所以我開出的價錢縱是低於市價,仍較兩年前上升。業主加租,租客當然會討價還價,理由不外乎是工作不穩定,收入減少等。坦白說,談判的過程,其實有一點打死狗講價,我若然要強硬起來說,這個價錢,這個質素的單位,若閣下能找到更相宜的單位,隨便搬走吧!也奈我不何。可是,兩者的差價,不過是兩三千元,中間落墨,就是千多元,我實在沒興趣婆婆媽媽再為1000幾百再談判下去。所以,兩年過後,加租不過是7%左右,每年升幅3.5%,隨時跑輸通脹。

最後,我對租客說:「可以的話,我也不想加租,現在百物騰貴,加租一定加重你的負擔,但也不見得新租金對我的生活有什麼改善,因為物價跑贏了我的租金收入。」我記得SARS的時候,有租客經濟困難,要求減租,我一口氣應承了,因為物價的跌幅,比租金的跌幅更大。大家看見嗎?在物價飛漲的年代,租客不開心,業主也不一定開心(縱然情况較租客好),統統都是輸家,究竟誰是贏家?

少數精英掌控社會 其他人全是輸家

我們就是處於這樣一個年代,別以為有物業者一定跟無產階級對立。我們這些早年買下資產的人,也只是想保障辛勤累積的血汗,不想手上的現金被中央銀行印鈔攤薄而已,絕不是想發達耀武揚威,然後到處說自己眼光有多好,恥笑沒買樓的人是傻人。王弼不才,但不至於淪落到要踐踏別人來抬高自己。可是社會上就是有這樣的人,靠僥倖獲得一點甜頭,不懂感恩,還製造階級矛盾,嫌社會的矛盾還不夠多嗎?

虛擬世界助宣泄對現實不滿

這一類庸人,對社會帶來的傷害還不大。更可怕的,是一批受人景仰,已手執所有文明社會大數據私隱的科網鉅子,據統計,這8個人掌握的財富,已多過世界上最窮一半人口的總和。他們建議解決貧窮的方法,不是要人學他們創造價值賺取生活,而是不用工作拿政府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單拿政府基本的生活費,沒有工作的人,他們有何議價能力,生活質素可以高得到哪裏?他們在真實世界得不到滿足,為了壓抑他們的慾望,最好的方法,是帶領他們進到虛擬世界(Virtual Reality,VR),在虛擬世界裏,所有慾望都可以靠感觀獲得滿足,一個VR眼鏡再加其他體積細小的配件已經令這些人神遊物外,難怪樓宇的面積可以進一步納米化,甚至只剩下一個太空倉(Space Capsule),大部分人類最後的結局,就像科幻電影Matrix描繪的一樣!實體世界的所有財產和物質,就由0.001%控制了數據、貨幣供應、生產資料和分析能力的人享用。我們的世界,是否循這一個方向邁進?

受精英愚弄 英美人民試圖反擊

我不知道,如果愈來愈多人了解自己是如何被精英愚弄,他們最後會怎樣反彈。但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上台,似乎是英美人民開始試圖反擊。我不知道,反擊是解決問題的開始,還只是垂死掙扎。我認為這樣的反擊,只是長期抗爭的開始,所以我才有如履薄冰之感觸。上周五嘉賓之一的關焯照博士,告訴我們目前「環球經濟政策不明朗指數」(Global EPU Index)高踞不下,甚至高於「911」時的指數,和我上述的分析是否不謀而合?有樓有股的人,還是不要單單滿足於數字帶給各位的快感。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69&issue=201707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