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需要鈍感力 一只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uwvu.html
 

    如果沒有朋友的介紹,我不知道還有《鈍感力》這本書,因為我很少涉及與《鈍感力》有關的領域。這本書的作者是渡邊淳一,他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但是他的小說我一本也沒有讀過。可就是這本書,卻讓我興味盎然。

      所謂的「鈍感」,是與敏感相對的;所謂的「鈍感力」,是指遲鈍的能力。渡邊淳一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保持鈍感力要比敏感重要得多。鈍感力可以使自身內心達到一種平衡,從而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相比於激進、張揚和剛強,具有深厚鈍感力的人更容易在競爭激烈、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從而取得成功。因此,鈍感力是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在這本書中,渡邊淳一從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方面的表現鈍感力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並未涉及投資這個話題,當然,他不可能面面俱到。不過其中的道理卻是一致的。現在,讓我從投資這一層面體會鈍感力的重大意義。

      總的來看,大多數人對投資都太過敏感,太過勤勉,基金經理可能更甚。他們以小時為限,調整投資組合,持續不斷地監控所持有的投資組合,並常常以令人吃驚的頻率迅速改變手中持有的股票,對市場先生每一瞬間設定的價格做出快速反應。他們耗費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消耗掉了任何增加的收益。他們完全被劇烈波動的股價所牽制,因樂觀而買進,因悲觀而賣出,虧損5%就可能立馬滾蛋。於是,贏則大喜,輸則大悲,夜夜不能成寐。

      彼得·林奇是我最崇敬的投資家之一,曾經擔任富達公司麥哲倫基金經理職務十三年。在此期間,他創造了投資年回報29%的出色業績。彼得·林奇以勤勉專注、竭盡全力而著稱。那時,他四處奔波,前後研究並買賣過15000只股票。每一兩天就會拜訪一家上市公司,每年超過400家。感覺「很累,壓力大」,連家人也不常見面。46歲退休時滿頭白髮而面容蒼老,退休前只休過兩次長假。有一點很顯然,在投資的馬拉松長跑中,特別是在激烈的基金管理行業裡,像彼得·林奇這樣的勤勉注定是很難長久堅持下去的。

      更有甚者,一些大名鼎鼎的投資家,比如傑西·利維摩爾,他曾經用他的投機方法獲得巨大的成功,最後卻以同樣的方法導致失敗,並因為窮困而自殺。傑西·利維摩爾相當「勤奮」,對投機極端痴迷。傑西·利維摩爾的書我也拜讀過,我曾經十分震撼下面這段話:「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我在床上輾轉反側,反省自己為什麼沒有預見一段行情的到來。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心裡想出一個新點子。我幾乎等不及天亮……」渡邊淳一認為,在眾多的鈍感力中,核心代表是「睡得好」,這是一切活動和健康的基礎。睡眠能力弱的人絕對無望勝過睡眠能力強的人,無論多麼頑強的人,都會因為得不到睡眠而精神瓦解,乃至最終發瘋。所以,傑西·利維摩爾的結局可想而知。

      與之相反,另有一些投資者卻能夠做到內心平靜而「夜夜安枕」。他們一般都很「保守」,保守到似乎很「遲鈍」,但是他們中不少人都健康長壽,是投資界中的常青樹。他們因為自身渾厚的鈍感力在八九十歲甚至百歲時仍然活躍在投資一線。他們的名字可以列出一長串:菲利普·費雪、羅伊·紐伯格、約翰·鄧普頓、沃爾特·施洛斯、歐文·卡恩、菲利普·凱睿、沃爾特·摩根……包括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先生。健康的身體一定充滿了鈍感力,因為它擁有頑強的適應能力。為什麼這些人可以做到「夜夜安枕」?因為他們聚焦於企業的層面;擁有良好的性格,毫不焦躁地持有看好的股票;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做投資;等待好的投資機會出現,一旦出現,傾全力集中投資。同時,他們大都參悟到了人生和財富的終極問題,極度熱愛自己的生活和夢想。他們長於獨立思考、逆向思維和長線投資,始終熱衷於腦力鍛鍊和身體鍛鍊的協調。菲利普·費雪的兒子肯尼斯回憶他的父親,說菲利普·費雪與大多數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相比,從來沒有連續很長時間刻苦或者瘋狂地工作。肯尼斯說,那時,菲利普·費雪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仍然在繼續工作,他「有規律地睡眠,有時在下午,他會趴在辦公桌上睡著」。

      有人說,晚年的生活不適合柔弱的人。其實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投資。人性中的許多弱點,比如過度自信、錨固偏見、虧損厭惡、羊群效應、選擇性記憶等等都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柔弱。柔弱者多敏感,甚至神經質,而敏感又與脆弱緊密相聯。只有鈍感力才顯示出強韌,直至反脆弱。在投資領域,能夠靈活和敏銳固然很好,但是並非只有靈活和敏銳是才能。能夠「夜夜安枕」、不為市場波動而動搖的鈍感力,才是在股票市場生存最重要的才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407

八十後投機客:鈍感超人

1 : GS(14)@2017-05-21 13:13:50

巴群的一場股東會吸引了逾4萬人參加,及無數人在網絡上看直播,當巴菲特的光環再次登上高?之時,不禁令我想起當年巴老在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和在2007年大牛市時12元沽出中石油被人笑指是儍瓜的事迹。無疑巴老的成功極大部份歸功於他過人的眼光和遠見,不論是分析財務報表,識人之才,觀察於微等等外功技巧,巴老都已經達到登?造極的境界,但他更厲害的是內功心法,正如科網、中石油的例子,當世人皆指他錯誤,笑指巴菲特老矣之時,他力排眾議,堅持己見的鈍感能力亦是輔助他登上皇者寶座不可或缺的因素。鈍感力一詞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鈍感和敏感剛好相反,指的是不要反應過快,太敏銳和即時對發生的事情作出情感上的反應,但並不是指思想或思考上的遲鈍。投資上往往充斥着不停改變的消息和身旁人的意見,可能大家都試過當買了某一股份之後,該股份一旦下跌,市場上便不其然充斥着對該股份的利淡評論、消息,結果明明未跌破當初定下的止蝕位,便因被評論、消息所影響而離場,離場之後,卻看着股份重拾升軌絕塵而去。所以當外在的聲音、意見或消息出現時,不要過份敏感,一旦發現沒有影響策略的核心價值時,應堅持己見,不要受外在影響。值得參考的是,巴老的生活節奏和投資策略更是外在地增強鈍感力的方法,他長居奧馬哈為的就是要遠離股市,避免對股市的消息和意見太敏銳,從而專注自己的投資策略,令策略發揮最大效益,而他的投資策略中護城河的概念更是在機會出現時,一忍再忍,不要過於反應過快,再遲鈍」多一會,直到比便宜更便宜才出手。除了巴老,數得出還有不少投資家,創業家如George Soros、Michael Burry、Elon Musk等皆是鈍感超人,能夠忍受到和大眾不同看法的壓力,專注實踐自己的策略,直到最後結果的出現。可見鈍感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只有鈍感力強的人才不會被貪婪和恐懼所控制,做到別人恐慌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1/200277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