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粮地产项目怪圈:总是遥遥无期,资金管理5项违规遭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5/168609.html


一个项目拖延达7年之久;而一个园林收尾工作就耗时2年4个月,耗资2.5亿;募 集资金管理5项违规;管理漏洞频出等等。

继上周理 财周报推出《中粮地产被指造 假:3年沦落末流 回报率低如债券》,中粮地产的问题一一浮出水 面。

奇怪的成都项目

2010 年3月10日,中粮地产发布了《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该鉴证报告细数了2007年配股募集资金投向的6大项目的最新进展。值 得注意的是,承诺投资额最大的成都天泉·聚龙国际生态园项目,离回本似乎仍遥遥无期,目前开发进度为32%。

2007年8月中粮地产《配股 说明书》披露,该项目为中粮地产与鹏利国际(四川)置业合作开发,总投资10.8亿,中粮地产后续投资额为3.63亿,该项目分四期建设。

其 时,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并基本销售完毕。二期工程又分为A、B、C、D、E区,其中:B区已竣工;C区已完工,仅剩园林景观工程的收尾工作。

巧 合的是,一期、二期B区、C区工程面积合计恰占总项目约32%,与2009末开发进度基本一样。而在这期间,据其鉴证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已投入2.5亿募集资金,即承诺投资总额的69.37%。这意味着,这2年4个月来,耗资2.5个亿却只做了一个原二期C区外围景观改造、房屋整改工作。

按规划,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64年,按10%基 准收益率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91年。不论如何计算,2010年,该项目理论 上即可回收成本。但截至目前仅贡献利润5788万。

而照 此投资效率,余下的1.1个亿能补上剩下的工程窟窿吗?

遥 遥无期的“生死”一盘

可以称作“生死局”的资本 运作“26亿重金轰下的沙峪项目”更加难堪。

2010 年1月22日,北京市国土局公布了19个2008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但至今仍未开工的项目。中粮地产在顺义后沙峪吉祥庄的C06和C03两幅地块榜上 有名。

北京市国土局公布的信息还显示,中粮地产的C- 03和C-06两幅地块于2008年6月24日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合同约定的开工 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约定竣工时间是2011年6月30日。但截至发布通知之日,两幅地块的工程进展,仍处于“办理规划审批”状态。

而 据其年报披露,该项目一期预计竣工时间是2012年4月。但从中粮地产2009年10月16日提交给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顺义区后沙峪镇吉祥庄 村项目建设方案》[顺义(2009)14号]公告看,称该由中粮地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开发的项目共分三期开发建设,分别在2013年10月、2014 年6月及2015年6月前完工,其最迟竣工时间比其年报披露的时间晚三年两个月,比合同约定竣工时间晚了长达四年之久。

顺义项目究 竟要拖到何时?

这背后隐藏的,仍是一个巨大的资 金问题。据公开信息,该项目总投资将达到73亿之巨。为运作该项 目,中粮地产母公司中粮集团虽多次伸手援助,给予高达约42亿的贷款,但这仍旧杯水车薪。随后中粮地产股东大会通过35亿的配股方案,用以收购及后续开 发,其中9.1亿输血后沙峪项目。

为了募集资金,中粮地 产甚至以后沙峪项目在建开发产品用于抵押,获得20亿元贷款合同。截至年报,该项 目除去项目收购资金外,仅投入1.6亿左右。

而在 2012年4月之前,数十亿的投资没有任何现金可供回收。这对没有商业地产操盘经验的中 粮地产来说,这盘“生死”棋破解之日遥遥无期。

公司 治理重大漏洞

项目运作效率的低能,对中粮 地产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中粮地产2002年在深圳 拍得的澜山项目,因color社区在施工时擅自更改规划,导致延迟交房。一直到 2009年,该项目才最终完成交售,整整耽误了7年之久。

一 位业内分析人士向理财周报指出,中粮地产的资金运用似乎成恶性循环:“项目运作效率低——资金周转慢——项目资金间拆东墙补西墙——需要更大量资 金补漏洞”,上述北京项目即为一个鲜明案例。而中粮地产的现金流实际上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

为此,中粮地产动用了各种融资方法:配 股、反复的资产注入、债券、向母公司借债及上述抵押贷款等。几乎中粮地产开工的每一个重要项目,都伴随着一次融资,而来自于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支持一直非常 无力。

募集资金的管理之混乱更让人难以置信。

2009年3月5日,中粮地产发布的《关于深 圳证监局巡检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称,深圳证监局在2008年10月中旬的巡回检查中发现中粮地产存在五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整改通 知》指出的第一点是:“你公司董事会授权董事长竞拍土地的权限过大,使董事会在重大投资的决策中无法发挥作用,也不利于你公司控制购买土地的风险。”

令 人吃惊的是,据该公告,此前中粮地产董事长孙忠人竟然可以不受金额限制的决定通过市场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获取土地并开发房地产项目。而震惊业界的 上述北京项目的获取,正是在该整改通知发出之前。

而在募 集资金使用与披露中,中粮地产存在更严重问题。深圳证监局指出五大方面:中粮地产 募集资金的存储不符合规定,募集资金专用账户的设立未经批准;募集资金的使用未进行专户管理;未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报告;未明确募集资金使用的分级审 批权限;募集资金实际投入金额计算错误、披露数与实际发生数不符。

其中多处违规均可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而在此之前,中粮地产独立董 事、监事会及审计机构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均认为中粮地产内部控制比较完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01

與「小天鵝」火鍋遙遙相對的「嫩綠」茶吧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4/xONDE4XzQ3NDQxOQ.html

「這是我們自己開發的椰子抹茶奶貝,上面是涼涼的冰淇淋,下面是奶茶。喝到一半的時候攪一攪。會是另外一種味道。」

廖 韋佳的專業不輸於店裡的任何一個「夥伴」。她把嫩綠的服務員都稱為夥伴。廖韋佳是重慶嫩綠茶藝有限公司(下稱「嫩綠」)總經理。她的另一身份是重慶小天鵝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小天鵝」)老闆何永智的女兒。何永智在2008年位列胡潤餐飲富豪榜第八位,被人稱為「火鍋皇后」。

土生土長在中國,又在星巴克發源地西雅圖留學生活數年,這使得廖韋佳在創業時就有了亦中亦洋的因子。2008年由父親設立創業基金資助,廖韋佳和她的日本籍丈夫安吉盛夫妻搭檔,用咖啡機做茶,瞄準都市白領一族,輸出休閒生意。

這個身材高挑卻仍愛穿高跟鞋把身高拔到1米8的知性女子,悄悄偷師「星巴克」。

如今嫩綠在選址、經營等方面都具有中國式星巴克的味道。目前,嫩綠在重慶已經有3家門店,在成都有1家門店。廖韋佳的野心是嫩綠要爭取在未來4年做到150家店,並最終在納斯達克上市。

對於年僅30歲的廖韋佳而言,能否駕馭如此快速的擴張仍是未知數,但類似以巨頭為師的操作已有成功的先例。十幾年前,重慶快餐企業鄉村基以德克士為藍本,此後一舉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募集資金8000萬美元。

「有條件」的自立門戶

嫩綠是小天鵝擴張的產物。

早在2009年,何永智就希望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恰好何永智一個有連鎖企業工作背景的朋友想投資連鎖企業。雙方一拍即合,理了三個投資方向,一是社區麵館,其次是做茶,第三是做港式甜品。

2007年,紅杉資本和海納亞洲創投投資2000萬美金成為小天鵝的投資人和戰略合作夥伴,並對外宣稱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幫助小天鵝擴張,幫助小天鵝實現海外上市。按照與風投的相關約定,小天鵝有盈利和上市壓力。

2008年,留洋11年的廖韋佳帶著華盛頓州立大學經濟和工商管理專業雙學位回國,後在小天鵝集團擔任主管人事、行政的副總裁。

DQ、subway等多個國外知名餐飲品牌陸續進駐小天鵝旗下的洪崖洞;搖滾音樂會、嘉年華會等時尚活動也在古色古香的洪崖洞相繼亮相。

但這並不平坦。有一個例子,廖韋佳曾嘗試在小天鵝集團內部發起合理化建議運動,結果收到的建議還沒整理建議的人的數量多。

廖韋佳希望自立門戶,建立屬於自己的平台。何永智的新投資無疑則給廖韋佳提供了機會。重慶當地媒體曾報導,何永智在2009年計劃在1年到2年內為廖韋佳提供一筆1000萬元的創業基金,讓她擁有自己的公司。

對於具體投資方向,廖韋佳首先想到的是做茶,「我不喜歡麵館的業態,甜品又沒有做過,優勢不大。」

廖韋佳曾在西雅圖留學數年,學校外邊就有一家台灣人開的咖啡館。廖韋佳過去與同學聊天聚會或獨自複習功課、上網都喜歡帶上筆記本泡咖啡店。在西雅圖,還有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這家有12000家門店的巨頭向全球輸出「休閒」。這些都給了廖韋佳靈感。

2010年6月,重慶嫩綠茶藝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註冊資本金100萬,廖韋佳擔任法定代表人,其經營範圍包括銷售工藝美術品;預包裝食品零售;飲品店。廖韋佳的丈夫安吉盛則擔任嫩綠首席執行官。夫妻搭檔,共同創業。

用咖啡機做茶

找到了方向是第一步,更為關鍵的是如何去做。生長與中國,又久居海外,廖韋佳自然而然萌生了糅合傳統與洋派的創意。

「80後、90後和父輩一代不一樣,生活水準提高,但現在能提供類似服務的茶樓並不多,服務產品也沒有達到星巴克等的標準、精緻。重慶正好缺乏這樣的休閒時尚去處。」廖韋佳說。

在星巴克發源地西雅圖留學的經歷為其提供了靈感。

2011 年,廖韋佳在微博中寫道,「今天和Joe去了Seattle周邊很多家咖啡廳考察,為下個嫩綠茶的設計尋找靈感。下午正好到了有名的Pike Place Market, 於是順道在全球第一家星巴克門口照了像。40年前星巴克就是在這裡起家,這也是唯一使用原始Starbucks Logo的店。」

星巴克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其體驗式營銷。廖韋佳說,「我們就是要給消費者不同的、更好的體驗。」

最終,廖韋佳給自己一個定位:打造成類似星巴克,只做直營,最終做成國際化的茶廊連鎖品牌。

嫩綠的主打產品是類似奶茶的新品種。對於茶樓而言,大部分奶茶都是用茶精做,有很多添加劑。嫩綠希望用新鮮的茶做飲品,讓消費者喝到天然的飲品,做原生態的茶。為此,廖韋佳先後考察英國倫敦、日本、法國巴黎。看看茶如何融入當地生活,當地人如何做茶。

廖韋佳說,「我們發現歐洲都很傳統,日本有創新,將茶做成奶茶喝。」

在調研的過程中,安吉盛發現可以通過咖啡機將茶萃取,用咖啡機做茶。現在嫩綠很多飲品都是用咖啡機來做。台灣出了咖茶機,但是味道很淡,達不到需要的口感。

用咖啡機做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做茶的一些困境。

第一,由於是剛剛萃取,每杯都是新鮮的。最為關鍵的是,能保證每杯茶的量是固定的。而傳統的茶樓茶、水都有隨意性,無法固定量,因此每杯茶的口感都不同。廖韋佳說,「這能保證口感都一樣,今天喝,兩個月之後來喝都相同。」

其次,咖啡和茶比,咖啡濃郁,茶比較淡。茶很難達到咖啡的味道。用咖啡機做出來的感覺很濃郁。

第三,傳統的茶水合一,喝茶的時候需要去收拾茶末子。用咖啡機做茶則實現了茶水分離。更為乾淨、簡便,適合白領的消費行為。

「這相當於建立了一個介於茶和咖啡之間的產品。」廖韋佳說。儘管嫩綠也提供傳統茶水,但主要是點類似椰子抹茶奶貝等新茶。

六個月平衡的時間窗口

按照最初的設想,嫩綠是小天鵝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如果只小打小鬧則顯然達不到最初的目標。

重慶快餐連鎖企業鄉村基花了10年時間做標準化,其食品採購、物流和製作都有定量數據。這使其大獲成功,在獲得風投2000萬美元投資後,又成功登陸紐交所IPO。

對此,廖韋佳有一個初步的戰略規劃,嫩綠在經過幾年發展後,就是要實現上市。對於期望上市的連鎖企業,首先需要具有一定規模,其次是改善現金流狀況。

目前,嫩綠在重慶已經有3家門店,在成都有1家門店。

廖韋佳說,要開3家以上的門店才能確定基本的模式,在第一家門店開業後,就決定無論成功與否,都將在半年內開第二家門店。2011年6月,嫩綠第二家門店開業。

「現在在重慶的3家門店都已實現盈利。」廖韋佳介紹,一般而言飲品連鎖門店最慢需要半年時間盈利。嫩綠的門店一般能在4到5個月實現盈虧平衡。「在成熟商圈,如果超過6個月都沒實現盈虧平衡就不正常了。」

今年嫩綠計劃開6家,已經簽約的有4家,成都還將開2家。2013年計劃開20家門店。以後逐漸增加。按照廖韋佳的設想,彼時的嫩綠將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嫩綠的擴張步伐首先會主要放在西部,比如成都、昆明。此後再逐漸進入一線城市。到2018年嫩綠的總門店有望達到150家,總收入能達到4億元到5億元,並實現獨立上市。

事實上,嫩綠門店的開張速度與鄉村基相近。從第一家店到第十家店,鄉村基用了10年;從第50家店到第100家店,鄉村基只用了兩年。

對於連鎖企業而言,迅速擴大門店數量的手段是增加加盟門店。不過,廖韋佳對此並不認同。「我們不會做加盟的,做加盟品質將難以保證。」

不做加盟,嫩綠則選擇了另一種融資方式,即尋找合作夥伴合資,然後合作建店。此模式將主要用於一線城市。因為在一線城市的成熟門店資源相對更稀缺。因此在合作方的選擇上,會首先選擇有資源的機構,並同時選擇兩家分別開店,以實現規模化,降低成本。

「如果運行成功,合作方需要投入60%的資金,持有49%的股份,多支付的11%資金是對品牌的溢價。」

合作模式並不能解決全部資金問題,引進風投成為必然。「這條路肯定要走。我們會在最近兩年內考慮這個事情,這需要考慮嫩綠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最快的話2013年開始去找。」

廖韋佳坦承,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上,現在嫩綠與幾家機構比較「曖昧」,不過現在還不到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時間窗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2

中國金融機構海外發債井噴 遙遙領先新興市場同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05

隨著金融市場進一步國際化,中國金融機構海外發債的數量明顯高於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同行。 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金融機構海外發行的債券已經占到所有新興市場所發海外金融債券總量的近1/4了,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6.1%。 中國金融債飆升部分是由於中資銀行為了應對巴塞爾協議Ⅲ更加嚴格的資本要求。巴克萊銀行預計,從現在到2018年,中資銀行為了保持資本充足率高於該協議要求的9.5%,至多還須發行1萬億人民幣的債券。 對此,法興銀行全球債券市場主管Demetrio Salorio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只是朝著它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應有的份額前進罷了。高峰不會只有這麽一個,中國債券占整個新興市場國家債券的比重會持續擴大的。 據英國《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機構今年已經在國際市場上發行了169億美元的債券,超過了去年全年的92億美元。2008年,這一數據不足10億美元。 另外,2012年,包括巴西、印度和韓國在內的十四個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部門海外發債量都比中國要高。而今年正好相反,中資金融機構海外發債的規模是它們中的任何一個的兩倍以上。 而且,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資銀行債券還受到了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等世界上最大、最保守的貨幣市場基金的青睞。 評級機構惠譽的數據顯示,至4月末,持惠譽評級的貨基所持有的中國金融債占其資產規模已達0.4%。而一年以前,這一數據幾乎為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01

兩融遭監管 展期新政“遙遙無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38

在證監會加大力度監管兩融的背景下,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初會出臺的兩融展期新規恐將延後推出。

16日,證監會通報了2014年四季度券商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並宣布對12家券商的處罰結果。其中,包括被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的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3家公司在內,還有廣發證券、新時代證券、齊魯證券、銀河證券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的問題。

中國證券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按照目前局面來看,這一市場期待已久的新規實施要延期了。”其稱,證券公司將面臨一段時間的整改期,在此之前展期問題都將難以破題,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規則修訂是大勢所趨。

目前的規定要求,融資、融券最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且不得展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一規定顯得不夠靈活,也增加長線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此外,極端情況下合約到期集中也可能對市場造成沖擊。

在2014年底,兩融交易規則修改一事就提上了日程。華爾街見聞曾提到,12月初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及相關業務規則修訂就已經獲監管層內部通過,其中,開戶門檻調整及允許合約展期是融資融券規則修改中的兩大亮點。

開戶門檻方面,融資融券開戶時間擬從現行的在營業部辦理開戶手續6個月以上調整為從事證券交易滿半年即可開戶。

展期方面,根據此前證監會及交易所分別下發的征求意見稿,將維持現行的合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的要求,但允許合約到期後,券商根據客戶的申請辦理展期,但展期次數不得超過2次,且每次展期的期限不超過6個月。這意味著,客戶融資融券的期限將由現在的不超過6個月大幅延長至不超過18個月。

券商此前預期,這一新規可能在今年年初就實施。但在證監會因展期問題對券商開出罰單後,新規何時出臺變成了未知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47

傳遙遙排隊被美團收購,會成為美團的獨立事業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1/148954.html

i黑馬:獨家消息,據消息人士透露,排隊軟件“遙遙排隊”已被美團收購,此次收購據稱采用股票的方式收購,遙遙排隊被收購後,會成為美團的一個獨立事業部,此外,遙遙排隊已並入美團團隊辦公。

“遙遙排隊”創辦於2012年,創始人王哲在讀研二的時候創立了這家公司。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幾乎全都來自清華北大。“遙遙排隊”通過雲端的服務器將餐廳系統和顧客手機打通,餐廳系統主要基於安卓的平板應用和打印機。在客戶端,主要基於微信公眾號的開發。據王哲之前接受采訪時稱,過去一年,遙遙排隊已經在北京鋪了100多家餐廳,在北京市場占有率超過50%。

 

http://mmbiz.qpic.cn/mmbiz/5M8nWS1bzPjDrOfPDfLPLz4P88z10jeeUmKfagloq5znBL3kZuXSScJ0luQHWEk24sld9b7CzXianxbZrujMATQ/640?tp=webp
 

美團為什麽要收遙遙排隊?對於遙遙排隊來說,團隊大部分為清華北大的技術男,地推能力較弱,而排隊行業,為爭取資源需要強大的地推,而美團的地推可以幫其補上短板;對於美團來說,遙遙排隊的團隊可以補其在排隊領域的技術短板。雙方各得其利。

近期以來,排隊行業之間競爭非常激烈,互相之間為爭搶商家競爭激烈,團隊之間互相挖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2014年11月,同為排隊應用的“美味不用等”宣布獲得2000萬美元B輪融資,領投方為經緯中國。在遙遙排隊被美團收購後,“美味不用等”會不會也投入巨頭的懷抱?或許,正在發力餐廳在線訂座的大眾點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4

聯通電信合並: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07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13 15:22 編輯

聯通電信合並: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導讀:一則來源於知名度不高的雜誌的微博傳聞今日在資本市場掀起一場大浪,聯通、移動還有工信部都出來辟謠了,不過,看過了曾經也信誓旦旦否認重組的南北車最後還是在一起了,今日的傳聞會是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平地一聲雷!

臨近年關,投資者都刀槍入庫,市場上不要說帶頭鬧事的人沒有,小偷小摸都少了很多。在市場要死不活都快淡出鳥的時候,平地驚雷,冒出了一個像光大烏龍指一樣的事件:某某微博來源傳聞,聯通電信合並!

絕對超級大動作!要知道這兩個都是4000億級資產規模的超級大個央企。市場也毫不含糊,A股聯通直接漲停,港股中國電信一度上漲超8%。

A股中國聯通(600050)走勢

港股中國聯通(0762)走勢

港股中國電信(0728)走勢

港股中國移動(0941)走勢


很快,相關各方都出來辟謠,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雙雙否認合並傳言:中國聯通表示沒有從政府官方和公司內部聽到上述說法,不予置評;中國移動則表示從未聽過此事,對於成都的廣電網絡營業廳基本改成了“愛家”營業廳,這只是移動與廣電在業務層面的正常合作,各地都有,並不涉及合並。此外,工信部也緊急辟謠:該消息不實,目前沒有電信體制改革的計劃。



事已至此,貌似一個謠言引發的鬧劇就這樣結束了,反正這種事資本市場經常發生,見怪不怪了,但事情真的這麽簡單嗎?就是個謠言而已?
謠言乎?預言也?

在中國做投資,你一定要學會分辨哪些真的是謠言,哪些是遙遙領先的預言。聯通電信合並這事,應該遠不只是一個謠言那麽簡單,個中值得玩味的東西很多。

首先,這謠言信息只是來自一個名為“移動信息”的,市場很少人知道的雜誌的微博,而這個雜誌並不是什麽權威媒體,而是重慶雲錦廣告傳媒旗下的一本以通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大眾性導購刊物。這麽個小信息能第一時間撬動聯動這頭大象,怎麽看怎麽覺得有點匪夷所思。這批資金如果沒什麽底,會如此沖動?這不是健身房推啞鈴玩玩,是推聯通,一個市值(A+H)接近4000億的超級大象。

其次,這事怎麽看怎麽覺得面似曾相識。有沒有一種“似是故人來”的感覺?還記不記得南北車合並信息是怎樣由謠言到最後坐實的?去年9月份市場傳出“南北車”即將合並的消息,兩家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沒有更多信息提供,但是隨後兩家公司均因此事項停牌。還有滬港通開通也是如此,都是起於謠言,最後卻都又落實了。
聯通“起義”——四個代表

筆者之所以說這事不只是謠言那麽簡單,不單是“面熟”而已。最關鍵,聯通這個時候出現,某種程度上符合行業利益,符合公司利益,符合國家利益,更符合證券市場利益——基本四個代表。如果一件事代表了多數人的利益需要,那這事就算從來沒有過,也會順勢而生。

首先,國家行業層面,政府避免內耗,充分整合、利用與合並央企資源的決心和導向是非常清晰的。前有南北車,最近有中電投與中核電。我國電訊行業資源過剩,惡性競爭是不爭的事實,制式的選擇尷尬加重了這種無效競爭與浪費。靠集中幾家聯合做做鐵塔公司,根本無法改變這種行業重複投資,惡性競爭的死結。既然如此,怎麽整合?當然不會讓中移動這個大河馬去收編,“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兩極對峙,這是壟斷和競爭的完美統一啊!

其次,市場層面急需新的催化因素和“起義領袖”。A股指數幾次攻擊3400點未果,退居關前徘徊,市場要死不活,“天下苦秦久矣”,人心思漲,但苦於無陳勝吳廣。前期幾個領頭羊,金融股內功真氣消耗太多,一時半會緩不過勁來。兩桶油一度替代金融股,但基本面根基太差,兼有油價暴跌的硬傷,只能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至於有基本面的機車,鐵路,核電之類,畢竟個頭太小,屬於“中層幹部”而已,號召力與電訊運營商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聯通這個時候冒出了,乃時也,運也,命也。絕不是一個謠言那麽簡單。聯通對指數的影響力也許沒想象那麽大(中國聯通漲停對大盤貢獻也就+1.14個點),但如前所言,由於它具有的廣泛代表性(屬於央企整合概念,屬於大象股,指標股),所以足以以點帶面,一石激活一春水。

合則共贏

最後,我們回歸到投資上。中移動終於熬過了3G的苦逼陰暗日子,開始享受4G的陽光雨露。今年後,移動4G的投入高峰也過去了,現金流,利潤數據都會好起來。移動的甜美日子才剛開始而已。但對於聯通和電信,如果不合並,在4G時代,誰也討不到太多好。聯通這個活寶,那麽好的3G制式,但硬是活生生把移動基本被廢武功的幾年浪費了。電信在4G時代更尷尬:制式向下兼容會讓電信徹底偷大。

好在,可以合並。這事,從兩個公司商業角度來看,肯定都是好事,可以避免重複建設,節約人力資源(但官位少了,動人了,也是問題。中國國企很多時候不能只從商業利益角度考慮問題),然後一起發力4G。

2月5日,在中國電信終端產業鏈年會上,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楊傑宣布2015年發展目標,移動用戶新增1.2億,4G用戶數達1億,天翼銷售終端1億部——相對於電信去年寥寥無幾的4G用戶,新增1億高ARPU值4G用戶,是什麽概念?且不說中國電信在去年下半年才開始發力4G業務,和中移動4G業務比起來明顯滯後,要迅速打開市場、新增1億4G用戶,顯然並不容易。就算是對於2014年向4G全力投入資源和人力的中移動而言,2014年也僅新增9000多萬用戶,而且其中大量用戶是由存量3G用戶轉化。所以,單憑中國電信自身實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似乎不太靠譜,而如果加入中國聯通,一起發力4G,完成目標就相對容易的多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世上需要改革的行業到處都是。難點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平衡各方利益團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15

TPP生效將遙遙無期,奧巴馬任期內通過已徹底沒戲

美國奧巴馬政府周五表示,放棄頒布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簡稱TPP)的所有希望,已暫停在特朗普就職之前向國會爭取批準他的亞洲自由貿易協定。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TPP協定旨在減少貿易壁壘,建立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但特朗普自大選開始,便強力表示一旦當選將退出TPP,且不考慮向日本等其他參加國尋求再度談判。

共和黨國會領導人也已經明確表示,他們不會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考慮TPP。美國眾議院議長Paul Ryan上月明確表示,“TPP缺乏足夠多議員的支持,眾議院今年不會對其進行投票。”

美國貿易代表發言人Matthew McAlvanah周五表示,雖然當局與議員在國會山進行了溝通和努力,但最終的決定權在國會。

而共同社此前報道稱,作為參加國之一,日本眾院10日以執政黨和日本維新會的多數贊成通過了TPP批準案及相關法案。

據悉,TPP項目曾是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計劃上的重要部分。TPP有12個成員國,包括日本和美國,但卻把中國排除在外。該協定被廣泛認為是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不斷增強的經濟主導地位的一項武器。

參與TPP協議的12個參加國若在2018年2月底前全部完成國內程序,協議將正式生效。即使無法在此之前走完程序,只要占參加國總體國內生產總值(GDP)85%的六國以上完成,TPP也將生效。因此經濟大國美國與日本必須批準,對生效而言缺一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59

若上市遙遙無期,創業公司如何安撫忠誠老員工的躁動之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7/161714.shtml

若上市遙遙無期,創業公司如何安撫忠誠老員工的躁動之心?
簡法幫 簡法幫

若上市遙遙無期,創業公司如何安撫忠誠老員工的躁動之心?

拿什麽拯救你,創業公司那失落的期權?!

本文由簡法幫(微信ID: jianfabang)授權i黑馬發布。

員工股權激勵就像擺在前方的一個大蛋糕,看上去很美味,真正享受到這蛋糕卻沒有想象般容易。激勵股權把員工的利益和公司的未來捆綁到了一起,如果公司發展順利能夠及時上市或被(現金)收購,員工就能和創始人一起享受資本的盛宴;但如果公司發展的不理想,員工就只能認栽,承擔激勵股權分文不值的苦果。但更多的情況是,公司發展狀況也還算不錯,但是距離上市或被收購卻遙遙無期,那麽這時,創業公司應該如何安撫那些忠誠老員工的躁動之心呢?

創業公司中進退兩難的持股員工

很多獨角獸的老員工早已經是幾百萬美金身價,至少在紙面上有這麽多財富。但是,由於上市時間表遙遙無期,再加上公司限制激勵股權私下轉讓的政策讓這些員工進退兩難。

雖然達到獨角獸級別的創業公司通常都已經能夠按照市場標準支付可觀的薪酬,但創業公司的核心員工在加入創業公司時領取的薪水通常會比前東家的更少或者更不穩定。不少人冒險加入創業公司的重要理由就是,創業公司往往能夠授予更大份額的員工激勵股權。

是的,激勵股權就是這樣一把雙刃劍,由於它把員工的利益和公司的未來捆綁到了一起,如果公司發展順利能夠及時上市或被(現金)收購,員工就能和創始人一起享受資本的盛宴,就像Snap的員工;但是,如果公司發展的不理想,員工就只能認栽,承擔激勵股權分文不值的苦果。

更多的情況是,公司發展狀況也還算不錯,但是距離上市或被收購卻遙遙無期,拿著激勵股權的員工只能耐心等待。

自從2016年以來,美國證券市場上科技公司的上市進程與以前相比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而且充足的私募資金讓更多創業企業選擇繼續融資獨立發展,而不是選擇被人收購。根據彭博美國創業晴雨表(一家追蹤私募市場的指數)顯示,並購退出比例已從2015年末的高點跌至幾近腰斬。

創業公司員工按照公司節節攀升的最新估值在心里默默估算完手中激勵股權的市值之後,總難免有些躁動和擔憂:公司什麽時候才能上市?什麽時候自己才能套現激勵股權的紙面價值?

譬如出行巨頭Uber,自從2009年成立以來,這家創業公司巨頭已經籌集了超過170億美元,估值近700億美元,但至今還沒有上市計劃。與它幾乎同時成立的Airbnb公司和Pinterest公司也實現了超過100億美元的驚人估值,但同樣仍然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2017年3月, Snap上市的盛宴給大家帶來了希望,但科技公司上市是否能在2017年回暖仍是一個未知數。

創業公司如何安撫忠誠老員工的躁動之心

如果上市還遙遙無期,創業公司又能如何安撫老員工的躁動之心?以下介紹實踐中的兩種常見做法。

1、激勵股權回購機制

舉例來說,國外媒體報道了Uber允許符合條件的員工通過公司回購兌現員工激勵股權的做法。據知情人透露,該公司允許在公司工作至少四年的人可要求公司回購他們手中股份總額最多10%的比例,但公司並不會立即支付全部回購款,而是在回購後一定時間內逐步付清,並且條件是員工在該支付期間內沒有離職。這樣,既能緩解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又能夠盡可能地鼓勵員工更長時間地服務公司。回購不僅有比例限制,還有每個員工不超過1000萬美元的回購金額限制。據報道,Uber當前雇用的大約10,000名員工中目前有200人有資格參與該回購計劃。

這種回購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公司保留人才,還可能讓公司從股權上獲益。譬如說,Uber使用公司的錢回購激勵股權,回購普通股的價格與最近一輪融資中投資人認購優先股的價格相比有25%到35%的折扣。回購完成後,公司可以在後續融資中以更高的價格向投資人出售股份。對於員工來說,手中股票價值已經翻了很多倍,雖然有一定的折扣,能夠套現一部分股權也是不亦樂乎的事情。

創業公司回購股票不僅能夠解決員工及部分早期投資人的資金流動性問題,並提供激勵股權套現的機會,還能夠提振員工士氣,減輕上市進程的壓力,間接緩解公司估值下調的壓力。

譬如:眾多媒體報道了美國中央情報局旗下VC所投資的數據分析公司 Palantir在2016年5月豪擲2.25億美金對員工持股的回購,有分析指出,該公司此舉之目的在於緩解估值下調的壓力。當然這家公司回購員工激勵股權也附有條件,據報道,該公司要求參與回購的員工同意在12個月內不會與公司從事競爭性的業務,也不得在此期間招攬公司任何員工(離職),並且約定了保密義務,禁止公開回購的信息(甚至禁止討論回購事宜),並且要求員工放棄對公司的任何索賠可能。

對於中國的創業公司來說,如果采用的是境外架構且公司有充足的現金流,可以同樣參考上述回購方式幫助激勵對象獲得一定的流動性。對於純境內(架構)的公司來說,公司回購操作起來相當複雜,但可以通過變通的方式以創始人控制的持股平臺來回購一部分老員工手中的激勵股權。如果創始人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持股平臺也可以考慮少量融資來逐步支付激勵股權的回購價款,這同樣能夠讓符合要求的員工套現手中部分激勵股權這一最終效果。

2、員工激勵股權對外轉讓

員工激勵股權的另外一種套現方式是激勵股權的對外轉讓。同樣,通過對外轉讓的方式幫助員工套現手中的激勵股權也可以幫助減輕公司上市的時間壓力。

一般情況下,在創業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中對員工激勵股權對外轉讓會設定一些限制條件,但公司可以豁免限制甚至幫助激勵對象對外轉讓員工激勵股權。據媒體披露,Uber對於誰可以購買公司員工激勵股權設置有更多限制,而Airbnb和Pinterest兩家公司有時就允許甚至幫助公司員工出售股票給感興趣的買家。

2016年9月,Airbnb宣布融資5.555億美元,而很多媒體報道投資人投資金額最終能達到8.5億美元,仔細研究便可以發現,在此次融資的同時進行了另外一項交易,就是公司允許一些員工出售股票給投資人,總計約2億美元。也就是說,公司賣股票融資的同時也幫助一些員工出售手中部分股票套現,前者所得融資款進入公司賬戶,而後者是進入員工腰包的。

當然,在這里存在著一個技術問題是,創始人和員工持有公司的普通股,早期投資人往往會拿公司的優先股,兩者的權利不同,所以價格也可能有所差異,可以參考以下圖示方法: 

進一步分析和實際操作建議可以參見2016年9月5日簡法幫原創文《拿什麽拯救你,創業公司那失落的期權?!》。

境內外架構的中國創業企業都可以參考這種對外轉讓的方式為激勵對象手中得激勵股權實現部分套現。中國未上市的創業公司還可以利用新三板甚至全國各地新四板的價格發現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嘗試解決員工激勵股權的流動性問題,有資金實力的公司也可以考慮給員工自願回購激勵股權的機會。

激勵對象套現面臨的其他障礙

2017年3月3日,媒體報道稱近期麻煩纏身的Uber正在討論放松對員工激勵股權轉讓所做的嚴格限制。其中涉及的問題不僅包括轉讓對象的限制,還有員工離職後期權行權期限的問題(須離職後一個月內行權,而不是創業公司通常規定的三個月)。這其中的行權期限還會涉及到員工期權稅負的問題,詳見簡法幫原創文《拿什麽拯救你,創業公司那失落的期權?!》等文章中的詳細分析。

該公司創始人Kalanick說,公司的董事會已經同意讓管理層討論這個問題,但管理層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他還要求公司人力資源主管和總法律顧問幫助回答員工這方面的問題。

對於中國創業公司來說,幸運的是,中國境內(架構)公司可以根據2016年9月22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公布的支持創業公司股權激勵的稅收優惠政策享受稅收優惠,但境外架構的公司則無法享受該優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2016年10月11日簡法幫原創文《在股權激勵稅收新規下,何為員工期權分配和管理的新姿態?》一文。其中,對境內公司股權激勵文件需要註意的一些問題,簡法幫也有過分析。

最後,簡法幫也需要提醒創業公司的激勵對象,要看清楚期權授予協議或期權計劃中行權時間的限制,如果您持有公司的期權已經成熟,但還沒有計劃離開公司,也不必急於行權,尤其需要註意行權的稅負和創業公司價值波動的風險,簡法幫之前也分享過公司員工行使期權後白幹幾年還虧了錢的案例。即使有離開公司的計劃,也要搞清楚行權的期限以及行權的代價,包括行權價格和可能的稅負,尤其是要核實清楚是否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待遇及享受的條件,並積極了解稅收籌劃的空間。

股權激勵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19

哪些城市汽車多?北京遙遙領先,成都重慶包攬二三名

隨著群眾機動出行需求不斷提高,汽車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汽車擁有量快速增長。大城市超高的汽車擁有量也帶來了交通擁堵等問題。

16日,廣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對《廣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關於非廣州市籍中小客車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並做相關解讀。《通告》提出,作為廣州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的配套措施,擬對未來進入廣州城區的外地車輛按照“開四停四”的原則進行管理.

目前,已有不少人口規模龐大、汽車擁有量大的一二線大城市,實行小汽車限牌、限外等舉措。那麽,各大城市的汽車擁有量如何呢?

53座城市超百萬輛

公安部交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與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2304萬輛,增長11.85%。汽車占機動車的比率持續提高,近五年占比從54.93%提高至70.17%,已成為機動車構成主體。

從分布情況看,全國有53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24個城市超200萬輛,7個城市超300萬輛,分別是北京、成都、重慶、上海、蘇州、深圳、鄭州。

在24個超過200萬輛的城市中,長三角的城市最多,共有5個,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和寧波。珠三角和京津冀各有4個,山東3個。中西部有7個城市入榜,全部都是省會城市。

在24個城市中,北京以564萬輛遙居榜首,領先第二名112萬輛之多。

成都以452萬輛高居第二。成都的GDP總量和城區人口規模都只位列全國第八,為什麽汽車擁有量會這麽高?

在廣州工作、來自成都的朱小姐說,成都的休閑生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成都的汽車消費。“不管是奧迪還是奧拓,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就一定要買一輛車,方便出行遊玩。老家很多同學,一到周末,就開車到周圍吃喝玩樂,生活特別舒適。”

與之相似的還有重慶,去年汽車擁有量達到了371萬輛,高居第三位。

2017年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的城市(來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相比之下,經濟總量最大、城區人口最多的上海,以359萬輛的汽車擁有量排在第四;深圳以322萬輛的汽車擁有量排在第六;廣州只有240萬輛,排名第十五。

其主要原因在於,近年來,這些城市紛紛實行嚴格的限牌政策,汽車增速也明顯放緩。與此同時,一線大城市養車成本日益高昂,也迫使很多人在購車之前“三思而後行”。此外,便利公共交通系統,讓很多人選擇了公交出行。尤其是像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地鐵線路網日益密集,乘坐地鐵往往比開車更快到達目的地。

需要指出的是,汽車擁有量是指在當地登記的車輛。在部分地區,這一數據並不能真實反映當地的汽車數量。以上海為例,上海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實行牌照拍賣政策,此後牌照價格一路走高。另外上海對外地牌照車限制沒有那麽嚴苛,所以上海很多人都是掛外地車牌。

廣州也有大量的外地牌照車。廣州交警表示,此次針對的主要是“本地化外地車”,即長期在廣州地區行駛但掛著非廣州號牌的車輛。目前在廣州市中心,這類車最高峰時可達到49萬輛。

當然也有一些沒有限牌的中心城市,屬於“本地車外地化”。比如在福建泉州鄰近廈門的一些區域,就傾向於上廈門牌照。“因為我們平時跑廈門比較多,所以上廈門牌照也好一些。”泉州安溪縣的陳先生說。

這幾個三線城市也上榜

在24個超200萬輛的城市中,並不都是經濟總量大的一二線城市,也有諸如保定、臨沂、濰坊幾個三線城市。這其中的一大原因在於,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消費也在不斷下沈,人口總量大的一些地級市,汽車消費也十分旺盛。

尤其是,不少三四線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雖然不算大,但下轄了大量的縣和縣級市,這些地方全域人口規模接近或超過了千萬。例如,臨沂總人口達到1044.3萬,位居全國第12位;保定總人口達到1042.5萬,位居第13位,而且保定還是汽車企業長城汽車的總部;濰坊全域人口也達到了935.7萬人,位居第16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當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汽車消費成本比較高,汽車市場日趨飽和,引領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是在三四五線城市。一方面,這些地方城鎮化不斷加快,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尤其是中小城市、農村路網硬化較為完善。另一方面,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用車養護成本比較便宜,加上年輕人更敢於消費,所以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汽車也越來越普及。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誌勇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中國汽車市場發展呈現出一種階梯式遞進的特點:一開始在東部地區、一二線城市增長最快;當東部地區、一二線大城市開始飽和,增長點就轉向三四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

從大的區域來看,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尤其是長江中上遊地區近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汽車消費的潛能也一步步得到釋放。隨著一線城市限牌等政策的推進,以西南車市為代表的二三線區域市場,成為中國車市增速最快的地區。

數據也顯示, 2017年,東部、中部、西部地區機動車保有量分別為15544萬輛、9006萬輛、6436萬輛,分別占全國機動車總量的50.17%、29.06%、20.77%。其中,西部地區近五年汽車保有量增加1963萬輛,年均增幅19.33%,高於東部、中部地區14.61%、16.65%的增幅。

從城市來看,除了前述的成都和重慶外,經濟總量位居第24位的西安,汽車擁有量位居第9位;經濟總量位居第41位的昆明,汽車擁有量位居第21位。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目前銷量占比最大的地區仍集中在東部,相對而言,西部的增長潛力更多是中低端車型,更細分的產品布局才是明智的做法。比如將一些中低端車型放在中西部重點銷售,東部地區主打高端車型或豪車等利潤較高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84

建築業產值哪家強?江浙遙遙領先,中西部增長快

建築業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2017年,全國建築業總產值為213954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略有回升。

對各地來說,建築業與當地的區域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狀況密切相關。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總產值數據顯示,去年有7個省份的建築業產值突破了1萬億大關,河南、貴州等中西部省份建築業產值快速增長。相比之下,東北、華北等地增速較為緩慢,不少地區甚至出現負增長。

江浙遙遙領先

數據顯示,2017年突破產值突破萬億大關的省份達到了7個,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個,分別是廣東、河南和四川。

江蘇和浙江兩省領跑全國建築業,兩省均超過了2.7萬億大關,分別為27956億元和27236億元。兩省之和占據全國的25.8%,連續多年來占比超過25%,江浙一帶產生了南通建工集團、江蘇建工、中天建設集團、浙江建工集團、廣廈建設集團、昆侖建設集團等一大批建築龍頭企業。

江蘇、浙江兩省是全國建築業發展的大省強省,其突出特點是經濟總量大、發展速度快和行業實力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江浙建企從幾千萬元的地方建築工程隊,快速成長為產值上百億的建築企業集團,增速遠超國有大型建企。從以前國有大型建企的勞務分包商成為平起平坐的競爭者,江浙民營建企在中國建築業的發展中已占據重要地位。

其中,南通、紹興則是江浙二省建築業傑出代表,兩地在建築業方面的產值占所在省的四分之一左右。例如,在浙江,從“全國建築業產值第一縣”的東陽,到“特級企業數量最多的縣級市”上虞市,以塊狀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浙江建築經濟,通過區域集聚、產業集聚和企業集聚,不斷發展壯大。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江浙地區素有經商傳統,商品經濟意識濃厚。改革開放之後,當地集體經濟、社隊經濟快速發展,很多社隊集體經濟從事建築工程。到後期,當地政府因勢利導,引導企業不斷轉型升級和產權制度改革,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實現了所有制結構由國有、集體經濟向民營經濟的轉變。

在江浙之後,第三名的是來自中部地區的湖北,總量不到江浙的一半。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2000年,湖北建築業總產值454億元,居全國中下遊。2012年總產值躍升至6865億元。自2014年以來,湖北建築業連續3年總產值破萬億,穩居全國第三。目前,建築業為湖北貢獻了220多萬個就業崗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6.9%。

近年來,湖北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扶持了一批傳統特色產業,培育和打造了中建三局、武漢橋建、大冶古建、黃岡窯爐等具有湖北特色的建築業“10大特色品牌”;統籌協調全省建築業企業“走出去”,共有110多家企業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接業務,承攬了“中巴經濟走廊”等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

表1: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總產值(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廣東僅位列第六

相比之下,廣東建築業產值雖然突破1萬億大關,但僅位列第六,僅為江浙的40%左右。

丁長發說,廣東毗鄰香港,改革開放之後三來一補的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珠三角不少地方通過租金經濟、土地升值等獲益,或者以小個經濟為主,與江浙地區的集體經濟差別很大。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廣東的建築企業也不少,尤其像揭陽、吳川等地從事建築行業的也很多。不過相比江浙地區較高的管理水平,廣東的建築業發展相對滯後,很多還是停留在包工頭、工程隊階段,實力有限。“江浙地區的建築行業發展水平較高,管理水平高,實力雄厚,溢出效應很強,他們很多都走出到外省去,而廣東的建築隊伍都是在本地消化,走出外省的相對較少。很多央企和外地大型企業都進入到廣東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廣東建築業在外完成的產值僅為2196.9億元,僅位列全國第11位,占總產值的比重不到五分之一。

從各省份建築業在省外完成的產值來看,共有13個省份的省外產值超過了2000億元。

其中,浙江和江蘇在全國遙遙領先。浙江以14011.3億的省外產值高居榜首,江蘇省外完成產值達13093.96億元,位居第二。北京、湖北和福建分列3到5位。

從省外占比來看,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占比最高,其中北京高達69.7%,天津和上海也都超過了50%。三大直轄市的一大共同特點是土地面積較小,經濟發達,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因此本地的建築發展空間較小,企業必須外拓才有更大市場。

三大直轄市之外,浙江的這一比例也達到了51.41%,是除直轄市以外唯一一個占比超過50%的省份。江蘇和福建的占比也都超過40%,外溢能力位居前列。

在榜尾端,13個省份的這一比例低於20%,除了廣東和山東這樣的經濟大省以及海南這樣以旅遊經濟為主的省份外,大部分都來自西部地區和東北。其中西藏、海南、新疆、雲南、寧夏、內蒙古的這一比例都低於10%。

表2: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省外完成產值(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3: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省外產值占比情況(產值單位:億元)

增速:中西部增長快 東北等地負增長

從建築業產值增速來看,去年有14個省份的增速超過了10.5%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西藏以32.9%的增速位居第一。貴州、雲南和廣西三個西南省份的增速也都超過了20%,分列2至4位。江西、廣東、福建、陜西、湖南和河南分列4到6位。

從前10名的省份來看,除了廣東和福建這兩個東南沿海發達省份外,其余省份都來自中西部地區。而四川、安徽和湖北的增速也都明顯高於全國水平。大體上看,長江中上遊、西南地區,是去年我國建築業增長最快的地方。

而這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緊密相關。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2017年,西南地區省份的增速繼續領跑全國。統計數據顯示,增速前4名的省份均來自西南地區。其中,貴州去年GDP增速10.2%,增速高於全國3.3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位。自2011年以來,貴州GDP增速已連續7年、28個季度位居全國前3位。此外,位於長江中遊地區的幾個省份表現也很不錯,江西增速達到8.9%,位居全國第5,安徽達8.5%位居第6,湖南也達到了8%。

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全世界發展最好的地區主要都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區,因為江海的水運十分便利,而水運在整體的交通運輸成本中比較便宜。長江經濟帶的水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是近幾年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落腳地。

在沿海產業落地的同時,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增長。丁長發說,隨著沿海土地、房價等各種要素成本的上升和沿海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中西部不少地方的人口明顯回流,就近就業趨勢不斷增強,河南、四川、安徽等人口眾多、城鎮化率較低的地區將本地的人口紅利、人才紅利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產業留人、戶籍留人等舉措,這些地方的城鎮化也快速發展,帶動了建築產業的增長。

例如,湖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隨著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效提升,對就業人員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外出人員持續回流。2017年,全省流動人口為660萬人,其中流入人口為157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流出人口為491萬人,比上年減少6萬人。安徽省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安徽省外出人口1057.5萬人,外出人口回流8.5萬人。

相比之下,建築業增速較低的省份,主要來自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數據顯示,去年共有7個省份的建築業出現負增長,分別是天津、黑龍江、黑蒙古、甘肅、遼寧、吉林和青海。此外像河北增速也只有2.5%。

總體上看,建築業的增速和區域經濟的走勢頗為一致,大體呈現出南快北慢的特征。在本月初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8年會”上,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介紹,2013年以來,我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個百分點擴大到2017年的1.4個百分點,2017年南方GDP占全國總量的61%,是1980年以來占比最高的時期,南北經濟發展呈現出全國經濟增長南快北慢和經濟增長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丁長發說,建築業的發展與區域的固定資產投資緊密相關,東北、華北等地近幾年區域經濟下行比較明顯,經濟增速明顯低於南方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也比較小。另一方面,東北地區如遼寧等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比較早,城鎮化率比較高,再加上人口增長緩慢,對住房的需求比較少,建築業自然也受到影響。

表4: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產值同比增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