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对弈告终:达能彻底退出娃哈哈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9/148955.html


长达两年半的达娃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9月30日,达能集团发布 公告称,其与娃哈哈集团已经在这一天达成友好和解方案。作为和解方案的一部分,达能和娃哈哈将终止其现有的合资关系。达能已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 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在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此次的和解来得出乎意料。据公告称,在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达娃双方为最终解决争端,“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携手再度努力,在近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这一友好和解方案”。有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双方谈判一直断断续续在继续。

不过,对于所谓的“友好和解”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达能为何最终选择退出,股权转让价格如何,双方此次均保持缄默。娃哈哈新闻发言人单启宁向记者证实这一公告的准确性,表示这是为双方共同发布。而宗庆后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一切以新闻稿为准”。

公 告中称,对于这一和解方案,达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克·里布指出:“达能和娃哈哈之间的合作,建立了中国饮料行业中一个强劲的、受尊敬的领先企业。我 们相信,在其未来管理层的领导下,娃哈哈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功。达能自1987年起就进入中国,我们对中国有着长期的承诺。我们将加快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 展,以实现集团‘通过食品,为尽可能多的人带来健康’的使命。”

而宗庆后的官方回应是,“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的民族,中国的企业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发展。”

据悉,该和解方案目前尚须得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1996 年,达能与娃哈哈集团成立5家合资公司,其中外方持股51%。2007年4月,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爆出达能欲以40亿元低价强行并 购娃哈哈的消息。同时,达娃之间诸多矛盾开始浮出水面。达能也开始回击娃哈哈违反合资合同,并表示对于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所建立的庞大的私人财富帝国无 法容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1

达能17.6亿售空汇源股权全身而退 软银赛富入驻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9/141051.html


7月28日晚间,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第二大股东达能通知,达能已将其所持有的股份约3.3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98%,出售给软银赛富(SAIF),交易价格为每股6元,交易成交金额约为20.24亿港元。

   尽管可口可乐并购国内果汁巨头汇源的计划最终落空,但这并不妨碍汇源第二大股东达能的隐退之心。在与娃哈哈、光明、蒙牛等中方合作伙伴先后分道扬镳之 后,达能与中国合作伙伴再度上演“分手事件”。此次转让后,达能在中国将变成独资企业。业内人士分析,撤出合资公司是达能在华实施独资战略的既定计划。

  软银赛富巨资入驻

  据媒体报道,今日,新股东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已获委任汇源果汁非执行董事,以及分别为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和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另外,软银赛富还与汇源果汁签订了一份“员工现金收益计划”,将其购买部分股份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激励汇源管理层和员工。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此次收购交易价格为每股6元,远高于昨日市场5.42港元的价格。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表示,选择此次合作是基于软银赛富对汇源三 重价值的认可,一是对朱新礼及其管理团队的信任,二是对中国果汁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三是看好中国消费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阎焱表示,软银赛富不会直接介 入汇源管理,但是通过巨额激励计划,将自己利益与汇源利益捆绑在一起。

  对于软银赛富的入股,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表示了欢迎。他指出,软银赛富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相信在双方的合作下,能将汇源和中国果蔬产业链越做越大,为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于此次退出汇源果汁,已经请辞汇源果汁集团非执行董事的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解释为“达能在中国的战略调整”。此前据媒体报道,与娃哈哈、光明、蒙牛等 中方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后,达能中国四大核心业务都要以独立发展的姿态实现转型——饮用水、婴儿营养品、医疗营养品、酸奶制品。

  据汇源果汁2009年年报,朱新礼家族仍以42%左右的持股位居第一大股东。

  1亿期权巨奖管理层

  继达能之后,汇源为何选择软银赛富作为合作者?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家战略投资者跟汇源进行了接触,开出的条件无不诱人。但朱新礼最终选择了软银赛富,一方面是基于软银赛富本身的实 力,更重要的是,朱新礼要求新进投资者必须拿出“本钱”激励公司团队,这一要求与赛富不谋而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让公司上下十分认可。“这恰好符合朱新 礼对汇源的发展规划。”该人士说。

  据悉,此次软银赛富与汇源签订的“员工现金收益计划”中规定,在汇源业绩增长高于行业增长的情况下, 将其购买股份的7%-7.5%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激励汇源管理层和员工。如果该计划实施,汇源管理层和员工将会获得1亿期权的巨额激励。在入驻汇源的同 时,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已被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以及分别为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和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

  对此,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 表示,汇源18年来一直专注于中国果蔬汁市场,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关键。软银赛富的入股有利于汇源品牌形象和管理质素的提升,以进一步 完善公司的产业链。“这次软银赛富选择汇源作出策略性长期投资,并推出期权激励计划,显示出其对公司管理层的极大信任。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将会继续努力,为 打造汇源成为国际化领先企业的目标进发。”

  公告还显示,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先生已被汇源果汁集团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以及分别为薪 酬及提名委员会和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阎焱表示,软银赛富不会直接介入汇源管理,但是通过巨额激励计划,将自己利益与汇源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双方共 赢。“我们对朱新礼先生及其管理团队有信心,对汇源的发展有信心,对中国果汁市场的前景有信心。”

 达能退出变身独资企业

  据京华时报报道,根据协议,达能将以每股6.00港元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预计可获得约为2亿欧元的对价。根据汇源公告,达能向赛富进行的股份出售将分两部分完成:178425000股股份于昨天完成;对159072501股股份出售将于9月6日完成。

  达能表示,此次出售符合其集中发展内地瓶装水的策略,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会专注于内地四项核心业务——新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疗营养品。此次转让后,达能在中国将变成独资企业。

  对于此次退出汇源果汁,已经请辞汇源果汁集团非执行董事的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解释为“达能在中国的战略调整”。

  达能早有退意

  早在2008年9月,可口可乐试图收购汇源果汁之时,达能就有意将股份全部转让给可口可乐,且已签订协议。但由于收购最终未获相关部门批准而不了了之。去年,达能在其年度中报里也指出,计划在未来1年时间里卖出持有汇源果汁的22.98%股权,估值约2.29亿欧元。

   达能向软银赛富进行的股份出售将分两步骤完成:对178,425,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约12.15%)的出售于2010年7月28日完 成;对159,072,501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约10.83%)的出售将于2010年9月6日或 Danone 与 SAIF 同意的其他日期完成。

  达能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拥有20个工厂和9000名员工。此前,达能刚刚发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由于原材料成本增长对营业利润造成的压力,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下降10%。

  尽管达能与汇源果汁在2006年至2007年曾上演过争夺股权一幕,但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还是如此评价二者合作:“非常感谢达能,在过去的4年里,我们沟通顺畅,合作愉快,应该说是一起成长和发展的4年。”

  2009年3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以涉嫌垄断给予否决。赚钱无望,同时,达娃之争已让达能重估合资的价值。其时,退意已经萌生。

  目前,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已经请辞汇源果汁集团非执行董事一职,秦鹏解释这是“达能在中国的战略调整。”此前,达能还退出了与娃哈哈、光明、蒙牛等食品巨头的合作。未来,达能中国四大核心业务将全部以独立发展的姿态实现。

  汇源再次被热炒

  自可口可乐与汇源并购案被商务部否决之后,朱新礼就淡出了公众视线,此前惟一一次对并购案被否表态时称:“无怨无悔,好戏在后边。”

  据了解,自可口可乐提出并购被否决后,百仕通、凯雷和德克萨斯太平洋等国际资本纷纷与汇源洽谈合作事宜。分析人士指出,国际资本竞相向汇源伸出橄榄枝,再一次证明了汇源的市场和品牌价值。而软银赛富最终以其与汇源长期共同发展的诚意,在竞争中胜出。

  但是熟悉朱新礼的人则认为,朱新礼所谓的“好戏”绝非仅仅指资本市场。

   一方面,汇源在市场上动作频繁,打造“亮剑”计划,开拓销售渠道。同时,汇源还迅速启动“果汁下乡”的市场战略,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销售空间。另一方 面,汇源推出了果汁加汽饮料新品类——果汁果乐,在竞争激烈的果汁市场脱颖而出,上市仅两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亿元。摩根大通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指 出,2010年汇源计划开拓更多元化的分销网络,在二三级城市有更深的渗透等,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达能投资汇源始末

  2006年7月:达能联合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及香港惠理基金,以超过2亿美元总价,购入汇源果汁35%股份。其中,达能持股比例为22.18%,成为汇源最大外资股东。

  2007年2月:达能在汇源果汁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投资1.223亿美元增持至24.32%。

  2007年3月: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再次额外发行6000万股,使达能所持有汇源股份稀释到21.3%,但仍是仅次于朱新礼家族的第二大股东。(编辑:王子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98

达能中国急寻业务新重心 或押宝鲜乳制品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83052.html

今年6月,达能曾在法国对部分媒体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达能最难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业务的重心。
此前数年达能在中国的品牌形象,有点像一个“投资基金”。出售汇源股权之后的达能,在中国业务拓展回归到以产品为中心,而架构则回归到独资道路。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也表示,此次出售是达能的战略调整举措。

对于中国的独资选择,达能集团联席首席运营官Emmanuel Faber(范易谋)毫不含糊,此前在巴黎总部办公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范易谋强调:“(未来在中国)达能不会收购和寻求合作方。”

其实,达能此前一直在寻找一条更快的在中国的发展之路,那就是合资。从达能进入中国这些年所进行的合资事件也可以看出,入股乐百氏、益力、光明乳业 (600597.SH)、正广和、蒙牛以及汇源果汁来看,基本都符合其四大业务板块内容。达能一再强调,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学营养品四大业 务在中国都有开展。

不过,达能的合资之路却并不顺利。全资控股乐百氏及正广和后,两个饮用水品牌的竞争力明显变得弱了。

2007年10月,达能将其持有的光明乳业20.1%股权转让给光明乳业大股东——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和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并付出了3.3亿元作为光明乳业前期对达能商标和产品推广渠道费用的补偿。

其后不久,达能与蒙牛的合资项目也宣告流产。2006年12月18日,蒙牛宣布将与达能在酸奶领域合作,于内蒙古、北京和马鞍山成立共三家合资公 司,均由蒙牛集团持股51%,达能持股49%。一年后这一合资项目最终流产。达能当时解释,“双方在一些方面的外部合作条件”尚不成熟。有分析人士认为, 与蒙牛合作拆伙之后,达能就已经开始全面调整在中国的合资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达能此次愿意降低预期出让汇源股权的原因,依然是由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调整。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树韦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达能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合资更像是财务投资而非产业投资。而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达 能得到更多的也是类似娃哈哈这样的股权投资回报。公开资料显示,达能在娃哈哈投资14亿元,累计获得的分红已达到35亿元,还不包括宗庆后支付的一笔价值 不菲的分手费。

“达能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并不到位。”陈树韦认为,管理和文化上的冲突并不是无法避免。可口可乐在中国拥有众多合资企业却并未出现类似达能与中方之间 的纠纷,他认为,这主要原因在于可口可乐牢牢把握了对合资企业的采购与销售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权,合资企业仅仅定位为一个工厂而已。

那么,达能未来在中国将怎么办?

“2009年财报中占达能集团营收57%的鲜乳制品业务,在亚洲市场的占有率则为12%。”达能集团企业传讯部副总裁Laurent Sacchi告诉记者。据估算,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则与亚洲市场相当或者更低。

在2009年达能财报中,亚洲市场营收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学营养品各占12%、37%、48%和3%。全球业务比例与亚洲比例形成较大反差,依次分别是57%、20%、17%和6%。这可以看出,达能中国的下一步中,鲜乳制品或将成为新的业务重心。

达能鲜乳制品中外差异的表现从Activia品牌也可以看出一二。这款从1986年研发销售的酸奶,是达能鲜乳制品中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2009年,该品牌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26亿欧元,同比增长29%,占达能全球鲜乳制品86亿欧元收入中的三成左右。

国内消费者即便不知道Activia,但会知道“碧悠”。在上海的任何一家超市,你都可以找到它。问题在于,中国消费者还有其他选择,比如与碧悠功能和外形设计上均非常类似的光明畅优酸奶。

在鲜乳制品上,国内领先者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对于达能的压力还不仅在于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更是在幅员辽阔的二三线市场。

在被达能集团寄予厚望的鲜奶制品业务上,达能现在仍然只能供应上海、北京和广州少数一线市场。达能最早将酸奶业务的独资工厂设在北京,但是最早上市的城市却在广州和上海。

“这一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我们收购了小的工厂用来提高产能,目前还在上海筹建工厂,明年会建成自己的工厂。”范易谋谈到鲜乳制品业务拓展时强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17

达能2亿欧元出售汇源22.98%股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9/1266260.s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昨日(7月28日),法国达能集团宣布,将出售自己持有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22.98%的股份,售价为2亿欧元 (合2.603亿美元),买家是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设在香港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以下简称软银赛富)。此消息得到了汇源方面的确认。业内人 士认为,此举宣告达能结束了在中国以参股、控股渗透的主要形式,开始转变战略。
汇源表示,达能出售这些股份将分为两步骤完成,对占公司12.15%的股份出售于7月28日完成。此外,另外10.83%股份将于今年9月6日或与赛富基金同意的其他日期完成。
软银赛富还与汇源果汁集团签订了一份 “员工现金收益计划”,将其购买部分股份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激励汇源管理层和员工。
7月28日,软银赛富的首席合伙人阎焱已获委任汇源非执行董事,阎焱表示,软银赛富不会直接介入汇源管理,但是通过巨额激励计划,将自己利益与汇源利益捆绑在一起。
业内人士分析,继可口可乐提出收购被否决后,软银赛富此次与汇源合作很可能是一种过渡性选择。“私募基金不可能长期持有汇源,汇源应该是正在寻找下一接盘者。”
达能称,欲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出让所持的上述股份,总价接近2亿欧元。售价为2亿欧元(合2.603亿美元)的这笔买卖,如果计算入资金成本以及其他因素,可以说达能集团在汇源上赚得并不多。
对于此次转让股份,达能方面的解释称,转让自己持有的汇源少数股份符合该公司既定的战略:将水饮料业务部门的经营重点集中于天然矿泉水和泉水饮料领域。
“在‘达娃之争’后,达能改变了投资方式,包括退出光明等。”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达能在中国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过乐百氏、娃哈哈、益力、正广和、光明、蒙牛等众多饮料企业的经营, 但合作总不融洽,尤其是在与娃哈哈的合作最终以失败者姿态退出。
营销专家李志起指出,达能目前在中国战略的是逐步退出其参股的中资企业,纯属无奈之举。“虽然达能看好汇源的发展前景,并且花了多年心血才达到今年地步,但是从目前在中国发展情况看确实并不理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8

达能退出汇源果汁 赛富基金2亿欧元接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9/3MMDAwMDE4OTM3MA.html


达能出售股份前汇源股权结构分布 数据来源:汇源2009年年报

尽管可口可乐并购国内果汁巨头汇源的计划最终落空,但这并不妨碍汇源第二大股东达能的隐退之心。

7月28日晚间,达能发布声明称,将向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SAIF Partners)转让其持有的汇源果汁(01886.HK)22.98%的股份。至此,达能也彻底退出汇源果汁。

对于达能来说,它有一次赚钱的机会。

2008年,喧闹一时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事件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是汇源停牌时的收市价4.14港元的近3倍。

根据此次出售协议,达能将以每股6.00元港币的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这一价格相比7月28日汇源收盘价5.42港币/股,溢价10.7%。达能预计可获得约为2亿欧元的对价。

相比2008年时可口可乐的报价,打了个对折。而达能获得这部分股权的总投入应该在2.6亿美元左右。由此算来,一进一出,达能并无多少“赚头”。

达能此番彻底退出汇源果汁,或是达能在中国的商业路径的矫枉过正。在经历娃哈哈事件之后,达能是否越来越倾向独资之路,还待印证。

退出不容易,但在入主汇源这一事情上,当年达能也并非没有想法。

此前,达能是在经历长达五六年的追逐之后,才得以牵手汇源的。2006年7月,赶在汇源上市之前,达能同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共同以约2.2亿美元的代价,持有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约22.18%。

2007年2月,距达能参股汇源仅半年时间,达能就在汇源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以1.223亿美元的代价,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但随后遭遇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摊薄至21.3%。

不过,达能在汇源果汁的第二大股东身份却一直牢固,外界普遍认为,一旦有机会,达能将会继续增持汇源的股权。

然而,2008年9月3日,汇源突然宣布,可口可乐将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这其中也包括达能所持有的全部股权。

当时达能方面给本报记者的说法是,达能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身份,在可口可乐全面收购后,没有理由再继续持有汇源的股权。同时,可口可乐的身份还是达能的行业竞争方。

2009年3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以涉嫌垄断给予否决。

赚钱无望,同时,达娃之争已让达能重估合资的价值。其时,退意已经萌生。

就 在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同时,达能向日本三得利集团出售其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全资子公司---Frucor饮料公司。达能表示,出售 Frucor饮料业务将有助于其更好地发展核心业务,着重于以天然矿泉水和泉水为主的饮料业务。——这一说法,与达能此次出售汇源股权的解释一致。

有接近达能的人士表示,价格应该并不是此次达能选择接盘方的主要条件,“关键得看朱新礼(汇源董事长)的意思,征得他的同意才行”。

達能經營鐵三角 獲華新焦家、廣達副董青睞 太陽能新兵創二四%高毛利的祕密

2010-7-26 TWM





太陽能族群今年表現亮眼,坐落在桃園觀音海邊的小公司達能,卻打敗市場老將中美晶和綠能,成為同業毛利王!達能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羅弘旭

七月十四日下午,超過一百五十位投顧法人和市場分析師齊聚在遠企達能的法說會上,聚精會神地聆聽去年營業額才十二億元的小公司「達能」簡介。會議之後的問 答時間,所有人團團圍住董事長趙元山,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你們才成立兩年半,公司就能夠獲利賺錢,而且毛利可以高達二四%?」

隱身桃園觀音偏僻之地

卻能創造二十七倍高本益比毛利率二四%,在台灣太陽能產業是個異數。目前太陽能股王茂迪毛利也不過一四%,太陽能股獲利王昱晶,毛利率也僅二三%,和達能同樣生產太陽能矽晶圓的中美晶、綠能,毛利率都只有一○%上下。

這家高毛利的台灣太陽能產業新兵,位處桃園縣觀音鄉的偏僻之地,即使用衛星導航系統︵GPS︶也找不到。達能總經理方震銘說:「第一次來我們公司,而不打 電話來問路的人,很少。」然而,達能在興櫃卻享有二十七倍的高本益比,更吸引華新麗華集團焦家第二代焦佑麒以及廣達副董梁次震等大股東投資,七月二十日公 司上市,股價大漲二三%,成為太陽能族群熱門焦點。

能獲梁次震和焦佑麒青睞,除了看好太陽能電池的長線發展外,更重要的是達能的「鐵三角」經營團隊。董事長趙元山擔任過華邦和世大積體電路的財務副總、副董 事長任昭銘則出身廣達,曾擔任廣達策略及投資總監以及加上在華邦任職二十年,經歷過半導體前段、後段製程,蓋廠、設立生產線,有行銷和業務完整歷練的方震 銘。

憑藉著達能經營團隊「鐵三角」完整的半導體產業歷練以及人脈關係,達能即使投產兩個月後即遭逢金融海嘯,還是獲得梁次震和瀚宇彩晶董事長焦佑麒資金挹注。梁次震以私人資金投資,持有達能四.一%。焦佑麒則以公司名義投資,持有六.九八%股權。

能讓達能成為太陽能產業毛利王的兩大關鍵因素在於:「矽晶圓的轉換效率高人一等」以及「有效降低成本」。關鍵時間是金融風暴的二百四十天。

時間點拉回金融風暴發生前,二○○八年七月,達能第一批矽晶圓量產成功,方震銘回憶當時:「一切都很順利,公司成立半年後就開始量產,矽晶圓的價格也算穩 定,不過,金融海嘯襲來,打亂了達能原有的步驟!」當時達能已經接到某大陸客戶訂單,為了確保料源,達能用現金向上游訂購了兩億元的多晶矽原料,但同樣遭 到金融風暴衝擊的客戶只撂下一句:「單子取消」,就不認帳。方震銘苦笑著說:「那一年公司虧損兩億五千萬元,全都因為這客戶。」景氣不僅急轉直下,達能內 部又有一大堆每天都在跌價的多晶矽原料,讓新創立僅半年多的公司經營者壓力沉重。一度,達能董事長趙元山也悄悄和方震銘私底下討論:「要不要比照其他電子 公司,進行裁員或放無薪假?」金融風暴期間不減薪不裁員

全力衝產品轉換效率

但在快閃記憶體和DRAM經歷過二十幾年景氣波動的方震銘仍然堅持,不裁員、不減薪,連當年一個月的年終獎金都如數發給,除了堅信「困難時候對員工有情有 義,可以乘機提升員工的忠誠度」之外。趙元山與方震銘更認為,正當太陽能產業為金融風暴焦頭爛額之際,反而是達能搶攻客戶的大好良機。

方震銘要求員工不要受到公司一時虧損影響,同時宣示不減薪、不裁員的動作安撫人心,並督促研發部門加緊提升轉換效率以及生產良率。「我們拜託全球最大的電 池廠Q-Cell和台灣最大的茂迪,免費請他們使用達能矽晶圓,再蒐集客戶的反應著手改善產品。」不斷地從客戶處蒐集數據,改善製程,讓達能六個月之內能 源轉換率快速提升達一六%,直追業界轉換率最高的中美晶。

方震銘表示,「○九年七月,達能終於達到單月損益兩平,單月小賺了十三萬元,我內心知道我們要熬出頭了!」方震銘對金融風暴帶來的經營挫折以正面態度去面 對。他補充說:「如果不是金融風暴讓對手放慢腳步,讓我們有機會追上,說不定今年我們反而沒辦法這麼快速成長!」以情義相挺員工,但遇上不相挺的夥伴,方 震銘的態度也是極端強硬。矽晶圓的切片製程需要極為特殊的切削潤滑油,在金融風暴,達能資金最吃緊時候,方震銘曾經要求日系供貨商通融:「能不能不給現 金,改給支票?」但卻得到供應商無情的回應:「不給現金不給貨!」方震銘一臉淡然地說:「我請公司採購向對方說,你給我記住!」於是達能開始和國內廠商合 作研發國產切削油,去年研製成功後,不僅付款期限更彈性,價格也比日系供應商低三成,連帶降低了達能的製造成本。

破片率比照半導體業標準

有效降低成本

但讓達能成功的因素,除了產品的轉換效率之外,「有效降低成本」也是另一個重要利器。 在達能內部,矽晶片的破片率計算單位是PPM,也就是百萬分之一,這種通常只用在計算藥物或溶液計算單位的成本,卻是達能交給客戶的計量單位。

達能矽晶片的破片率約二PPM,也就是每一千萬片,只有二十個破片,方震銘自豪地說:「我們半導體出身的人,如果良率以百分比來計算,會被笑掉大牙。」產 品高良率來自於多方面的細節,即使裝矽晶片的紙箱,方震銘都要求和供應商開發專屬紙箱:「我們破片的計算是以客戶收到為基準,確保運送過程中不出任何破 損,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高轉換率加上產品高良率,達能的矽晶片已經供不應求,目前產能一二○MW︵百萬瓦︶,加上今年二月動土,第四季可以開始供貨 的八○MW,所有的產能都已經被預訂完畢,方震銘說:「電池廠都在搶良率和轉換率高的矽晶圓,客戶需求已經是達能的三到四倍。」為了滿足客戶需求,達能已 經加快擴產速度,今年年底總產能將達到三○○MW,最高還可擴增到五○○MW。即使擴產速度三級跳,但方震銘認為市場仍將是賣方市場。

方震銘分析,目前國內太陽能電池廠開出的總產能五.○三GW計算,台灣的矽晶圓供貨能力只有一.七GW,方震銘說:「矽晶圓的生意,絕對會旺到明年底。」 不過,達能掌握住這一波太陽能矽晶圓缺貨的大好機會,預料今年獲利將大豐收,憑藉著卻是在逆境中保持旺盛鬥志的精神。

達能Q1毛利率表現亮眼!

——太陽能矽晶廠營運比較

產品上半年營收

(億元)Q1毛利率

(%)Q1EPS

(元)

達 能多晶13.4724.00.53 合 晶單晶21.3711.00.34 中美晶多晶、單晶、半導體晶圓84.6610.00.93 綠 能多晶、薄膜70.049.41.25

達能公司

董事長:趙元山

成立時間:2007年11月9日

股本:14.1億元

獲利狀況:

08年09年2010年Q1 營收(億元)1.1912.766.10 毛利率(%)NANA24.00 EPS(元)-3.25-0.970.56




甩卖汇源股权 达能中国式独资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05/142048.html


对汇源来说,达能坚决要出手,如果没有选择好其他合作伙伴,不妨选择赛富这样的投资基金作为过渡平台。汇源最终需要寻找的是‘另一半’,可以帮助汇源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被否后,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沉寂了一年多。

  而日前达能的保本甩卖,新投资方赛富的接盘,把“二次创业”的朱新礼推向台前。江湖早已不是最初步入的那个江湖,但朱新礼必须背负着汇源,踟蹰前行。

  汇源最需要的是“另一半”, 可以帮助汇源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但赛富不能帮助汇源解决根本问题。将来,不排除赛富联合其他实业资本收购汇源的可能性。

  据媒体报道,达能与汇源分手后,达能集团企业传讯部副总裁Laurent Sacchi表示,在26家中国工厂中,99.7%已是达能独资。

  此前数年,达能与娃哈哈、光明、蒙牛等中方合作伙伴先后分道扬镳,与汇源分手后,种种迹象表明,达能未来在中国的目标是独资经营。

  曾经对汇源很有兴趣

  今年7月28日,达能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将所持汇源22.98%的股份卖了,达能预计可获得2亿欧元的对价。

  接盘方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赛富”)将成为汇源的第二大股东。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将此次交易解释为“达能在中国的战略调整”。

  这与当年,达能参股汇源的雄心壮志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件回溯到2006年7月,汇源在北京宣布,达能、华平投资、荷兰发展银行以及香港惠理基金共同投资汇源2亿多美元,持有汇源35%的股份,与汇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达能将持有汇源22.18%的股权,总投资1.41亿美元。

   彼时,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表示,达能对运作国内品牌很有兴趣,汇源是国内果汁领域的第一品牌,达能无意用其品牌替代汇源,双方合作后,达能将致力于汇源 品牌的做大,将在销售渠道、工业基础提升、供应链整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汇源的结构,并希望有助于汇源走出国门,首先在亚洲市场打开局面。

  秦鹏还表态,“控股不控股不重要,重要的是达能和汇源以及各位投资者能够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当然,达能也不会放弃增持的机会。”

  进入汇源短短半年,达能就开始行动,行使优先认购权,在汇源IPO前夕,以1.223亿美元增持汇源股权至24.32%。汇源随即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稀释达能持股,朱新礼家族最终占据了41.53%的控股地位,达能仍处于二股东的位置。

  一位汇源前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说,“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管理等方面,都感觉不到达能的参与。感觉达能对品牌重视程度不高,只要赚钱就好。”

  出售股权成为唯一选择

  2008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每股12.2港元收购汇源,若交易成行,达能将收回4.6亿欧元。达能甚至在交易正式交割之前,便对外界公开表态,将把这笔资金用于发展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主营业务,包括饮用水、婴儿营养品、医疗营养品、乳制品四个板块。

  当时,关于“达能暗设捆绑计,朱新礼无奈出售汇源”,“达能才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幕后操刀者”的消息甚嚣尘上。坊间有消息称,朱新礼在决定是否在可口可乐收购协议上签字痛苦选择的三天中,受到了来自达能以及华平方面的一些压力。

   最终,该项并购案被商务部否决。但达能去意已决。如今,达能以2亿欧元的价格甩卖汇源股权,看似并没有盈利,但秦鹏在媒体见面会上没有评价这项投资的成 败。反而是朱新礼声称汇源没有被贱卖,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也力挺,“我们认为汇源的市场价值是被扭曲的,这个价格对我们来说是合理的,对达能以及对汇源管 理层来说也是合理的。”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汇源与达能的投资理念不符,达能一贯的投资理念是‘投资要 占控股权’,而此项投资理念在汇源却遭到了极大的障碍。同时,达能对果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疑惑,尤其是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后,对汇源盈利能力就更加 怀疑了。”

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冯启的认同。“对达能而言,退出汇源是迟早的事情。”

  但对于“控股权争夺说”,朱新礼予以否认,“在过去的4年里,我们沟通顺畅,合作愉快,应该说是一起成长和发展的4年。达能从来没跟我说过要当大股东。”秦鹏也表示,“我与朱总之间一直都紧密交流。”

  赛富或是过渡平台

   阎焱表示,赛富不会直接介入汇源管理,但通过巨额激励计划,将与汇源利益捆绑在一起。该激励计划规定,在汇源业绩增长高于行业增长的情况下,将赛富购买 股份的7%-7.5%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激励管理层和员工。如果该计划真正实施,管理层员工将获得1亿期权激励。但双方均未披露具体的实施条件。

  国内权威营销专家(查看营销专家博客)、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认为:“对汇源来说,达能坚决要出手,如果没有选择好其他合作伙伴,不妨选择赛富这样的投资基金作为过渡平台。汇源最终需要寻找的是‘另一半’,可以帮助汇源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

   “从饮料行业竞争状况来讲,汇源未来仍有可能选择可口可乐式的并购。这两年,整个行业形势不好,寻找到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不太容易,赛富接手,可以缓解汇 源暂时的压力。赛富过去做了很多与之相关的项目,下一个周期到来的时候选择转让,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溢价空间。”李志起称。

  冯启认为,很少有VC (风险投资者)会选择一家上市公司来投资,赛富作为金融资本,不排除未来联合其他实业资本收购汇源的可能性。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汇源利用股权“倒手”向赛富提了点条件,虽然赛富能解决管理层的积极性问题,但不能解决汇源的根本问题。

   马宇指出,“汇源目前的状况比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后,稍微稳定一点,但是盈利状况还是下降的。饮料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不进则退。整个市场状况不好,加之收 购失败,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缓过来的,企业信心大受打击,短期内再把汇源全盘售出也很难,因此达能售出也很正常。朱新礼当时决定出售汇源,也是看明白了,觉 得售出是个高点,再做下去,对企业、个人、管理团队来说都不乐观。被迫无奈继续做,但精气神就完全不在了。汇源没让可口可乐吃掉,有可能最后会被市场逼 死。”

雷士吳長江遠沒娃哈哈宗慶後幸運,施耐德是猛獸而達能越來越衰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46

文/東方愚

吳長江和宗慶後,分別是中國照明行業龍頭企業雷士和食品飲料行業龍頭企業娃哈哈的創始人。這兩位民營企業家都正在或曾經與外資激情交鋒,且對手都是法國企業。兩場「戰爭」中他們路數的異同與命運值得關注。

最近資本市場上一件熱鬧事,是吳長江突然辭任雷士董事長兼CEO、執行董事等一切職務,從自家企業裡「出局」。接任其董事長一職的是軟銀賽富的閻炎。本應該悶頭賺大錢的風投走到前台是很尷尬的事,閻焱哭笑不得,但又很無奈。

還有人也哭笑不得——雷士的外資股東、法國的施耐德。這是一家被業界形容為「極具侵略性」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這些年在中國瘋狂地跑馬圈地,且毫不諱言自己的戰略:收購、再收購。他曾想拿下中國最大低壓電器生產商之一的正泰集團被拒,轉而將手伸向正泰的同鄉兼勁敵德力西。當在產業鏈上游佈局成功,施耐德把下一個目標盯向雷士。

2011年7月,施耐德從軟銀賽富等雷士的其它股東手裡買來9.2%的股份,成為雷士第三大股東。前兩大股東分別是軟銀賽富(持股18.48%)和吳長江(持股18.41%)。

成為第三大股東是其第一役,隨後主動出擊,迅速在雷士內部進行包括人事、市場等資源上的佈局和滲入;它的第二役則是「以靜制動」:因為吳長江引入投資的代價是退居第二大股東,但他和軟銀賽富所持股份相差無幾,一定有增持意願。如果要實現「短平快」的高效率,八成會通過槓桿式交易,但如果失利,吳長江會很被動。但他每退一步,施耐德就等於前進一步。這樣的事情沒想到果然發生。這便是施耐德現在為什麼要「笑」的主要緣由。

吳長江為增持股票「左右開弓」,「左」是和匯豐銀行進行期權對賭,「右」是在券商那裡開設孖展賬戶,以小博大。沒想到左右都輸了。前者賠個3000多萬港元就了事,但後者事大——本來通過數十次增持雷士,到2012年5月中旬時吳長江持股比例達19.97%,已經超過軟銀賽富成為雷士第一大股東了。但5月25日的突然辭職,導致股價大跌,券商強行平倉,吳長江當天甩出近500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8.45%,重回「老二」位置。

那麼事情的關鍵仍然是:什麼樣的激情交鋒導致吳長江辭掉一切職務,並引發股價大跌,使得「走鋼絲」贏來的第一大股東位置又在頃刻間拱手讓出?最大的一種可能是,施耐德希望從軟銀賽富手裡買更多甚至其所持有全部的雷士股份(兩者所持股份總和超過27.5%),以取代其後者大股東之位。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吳長江雖早有預料,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於是決定撂挑子,實施「破壞性開採」戰略。

這便到了施耐德收起笑容,轉為皺眉甚至想哭的時候了。雷士是一個地道的民企樣本,野蠻生長而來,吳長江和他的供應商及經銷商們,更像江湖兄弟而不是合作夥伴。他此時「歸隱「,勢必引起經銷商們情緒反彈。更重要的是,雷士的36個經銷商運營中心和近3000家專賣店,還沒納入上市公司。要知道在吳氏眼中,渠道才是雷士的命脈和法寶。

2011年12月我在吳長江辦公室和他有過一次長聊。有兩句話給我印象深刻,一是「對創業者來說,比啟動資金多寡重要的,是人脈資源的強弱「,二是「如果雷士照明被超越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我離開了」。

雷士將來會不會被吳長江自己給超越?也就是說他另立門戶,最後打造出一個體量更大的「新雷士」。這種可能性並不是沒有,但是難度要大得多。儘管根據財報,由吳氏家族成員掌控的雷士關聯企業2011年通過雷士渠道的銷售額佔到了其總營收的近兩成,但他們皆是租賃的雷士的商標,且到2013年5月就要到期。

而從吳長江離職後發布但隨即刪除的一條聲稱「我依然會回來的」的微博來看。他應該暫時並無另創立新品牌的打算,且似乎有信心在「下半場」讓自己柳暗花明,重掌雷士帥印。他最近的舉措之一是推薦他弟弟任雷士董事。但施耐德不是省油的燈,更激烈的博弈和交鋒還在後頭。

和吳長江相比,宗慶後當年要幸運的多了。第一,娃哈哈至今都沒上市,達能當年不是參股娃哈哈,而只是和其成立了五家合資公司。當然這一點吳長江沒有後悔藥可吃,雷士在六年前極度缺錢進曾以「地板價」出讓過股權給一些自然人融資,後來有軟銀賽富這樣的「大機構」進來已屬萬幸;後面施耐德進來時,吳長江即使有擔心,也只能自己給自己壯膽了。

第二,宗慶後當年可以大打「民族感情」牌,吳長江卻不能這麼幹。資本角力不講感情,且雷士的體量遠無法和娃哈哈相比,吳長江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的知名度和身上的標籤也遠不能比擬宗慶後,兩者唯一可相提並論的是,對各自的渠道商之「忠誠」有相當把握。事實上我對宗慶後當年不講規則、不守合約的招數是反感的,但它確實湊了效,或者說為他最後的獲勝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惹得中國的商務部「高度關注」。他最終如願以償,用很少的錢買下達能在合資企業所持的全部股份,從此「永絕後患」。

第三,達能恰巧在中國越來越衰,而施耐德正愈戰愈勇。達能這些年在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可謂節節敗退,先是和光明乳業「分手」,後與娃哈哈的爭鬥跑起馬拉松,之後又陸續退出分別和蒙牛、匯源果汗和正廣和的合資公司。這家前身是玻璃製造企業的巨頭企業,現在幾乎只能隔著一扇玻璃窗,來看本土勢力之瘋狂掘金和擴張。軟銀賽富在這個行業的一樁交易,是兩年前從達能手裡受讓了匯源果汁近23%的股份。

當然,每個企業家和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命數。不宜輕易從吳長江事件中得出諸如「民營企業引入風投或外資需謹慎」之類「警示」,因為很難說當初雷士沒有軟銀賽富那一兩個億的救命錢,今天會更好或更壞。但吳長江確實太過自信了些,當初股權被嚴重稀釋,他信誓旦旦說自己很能為投資機構賺錢,以表明自己舉足輕重。當然,吳長江就算未來不能殺個回馬槍,他也應該慶幸,自己至少沒有像因和投行對賭、發行高額可轉債的魏東一樣,導致自己一手創辦、後在港上市的的福記食品被清盤。說白了,做沒做賭徒不重要,怎麼個賭法最關鍵。



達能51.53億港元增持蒙牛乳業 成第二大股東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038

港交所消息,2月12日,蒙牛乳業與法國達能在港聯合宣佈,雙方已簽署認購協議,蒙牛將向達能定向增發相當於其總股本6.6%的股份,交易涉及資金總量約51.53億港元(約6.65億美元)。

達能以每股42.5港元的價格認購上述增發股份,較蒙牛在2014年2月11日的收市價36.85港元溢價15.3%。

配售結束後,中糧仍將是蒙牛的最大股東,達能持有的蒙牛股本將由之前的4.0%增至經擴大後股本的9.9%,成為蒙牛的第二大股東。中糧集團及Arla Foods(愛氏晨曦)將分別擁有蒙牛16.3%及5.3%的股份,三方已同意重組股權,其合計31.5%的股權將由合資公司中糧乳業投資(COFCO Dairy Investments)持有,代表三方股東的共同利益。

蒙牛表示,新建的合資公司不會影響其目前與愛氏晨曦(Arla Foods)的合作關係。

據港交所數據,上述消息公佈後,蒙牛股價一度大漲。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達能是一家國際化企業,在鮮乳製品、飲用水和飲料、嬰兒營養品和臨床營養品較為領先。在世界各地擁有超過190家工廠和10萬餘名員工,旗下擁有「碧悠」(Activia)酸奶和依云(Evian)礦泉水品牌。

而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 成立於1949年,是一家國有糧油食品企業,也是蒙牛的最大股東。達能和蒙牛將把各自的在華酸奶業務合二為一,打造酸奶行業龍頭企業。達能在與蒙牛組建的合資企業中持股20%。

Arla Foods(愛氏晨曦)是一家由來自丹麥、瑞典、英國、德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的12,000戶奶農組成的合作社式的國際乳業公司,是國際乳製品行業的巨頭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有機乳製品生產商。

事實上,中糧、蒙牛與達能此前便曾多次嘗試合作。

財新網報導,1992年,在達能與光明分手後,就曾和蒙牛有過一年的合作,然而最終也不歡而散。

2013年5月,中糧和達能成立合資公司,達能通過該公司持有蒙牛乳業約4%的股份。蒙牛和達能合作的第一步,是共同開發中國的酸奶市場。合資公司成立後在國內經營低溫產品業務,包括在境內生產、推廣、經營及銷售需要冷藏保存的低溫酸奶、低溫酸奶飲品和可勺型乳品甜點。

對於一年內的第二次合作,達能則顯示出更多的信心。

據前述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達能首席執行官弗蘭克•里布(Franck Riboud)表示,此次合作構建了一個「成功的組合」。

花旗分析師羅伯特•狄金森(Robert Dickinson)表示:「達能此次採取的是一個回報雖然偏低但風險更是要低得多的策略。由於風險敞口只有3.25億歐元,潛在不利影響是有限的。但如果此策略奏效,中國市場還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

據瞭解,中國是達能在全球的第四大市場,位居俄羅斯、法國和美國之後。今年第一季度,達能全球營收同比增長4.3%,部分原因在於來自中國的需求十分強勁。中國人對國產食品質量的疑慮令外國品牌受益,達能在華嬰兒食品銷售額大增17%。

儘管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酸奶和牛奶總體需求強勁,但2012年達能在華銷售額仍僅佔集團總銷售額的6.4%,酸奶銷售額則同比持平。

據前述財新網報導,在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達能增持除了出於自身業務考慮,也和當前國內一系列扶持國產乳企有關,再加上去年以來的一系列政策如發改委的價格壟斷調查等對外資乳企的管控,「選擇與蒙牛、中糧合作對達能來說是很好的出路」。

宋亮認為,對於達能來說,通過深化與蒙牛合作,將有利於加快達能中國低溫產品市場開發,去年與蒙牛合作後,達能低溫酸奶銷售情況明顯好轉。另一方面,通過與蒙牛、中糧深化合作,可以為達能奶粉的重新發展贏得機會。而對蒙牛來說,將進一步推動其國際化的發展,實現資本股份多元化,將蒙牛打造成為中外乳業的合作平台。同時,蒙牛達能合作的深化,將有利於打造蒙牛更加專業化的低溫產業。


蒙牛中秋夜意外換帥 達能系入主

中秋之夜本該是平安團圓的時刻,國內乳業巨頭蒙牛乳業(02319.HK)卻意外宣布換帥消息。公告顯示,蒙牛乳業董事會地震,原總裁孫伊萍離職,改由雅士利(01230.HK)總裁盧敏放接任。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換帥,中糧或有意讓“老司機”達能系發揮更大作用。

蒙牛乳業方面表示,經中糧集團推薦、董事會一致通過,自即日起任命盧敏放先生出任蒙牛乳業總裁一職。孫伊萍女士因個人職業發展需要,向公司董事會辭任,董事會接受了她的辭呈。但蒙牛乳業方面並沒有透露孫伊萍離職的具體原因。

2012年,在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的寧高寧的力挺下,孫伊萍由中糧地產空降蒙牛乳業,接任創始人楊文俊成為蒙牛乳業第三任總裁。

上任之後,孫伊萍開始逐步推進國際化戰略,引入世界乳業巨頭法國達能、丹麥的Arla Foods成為其第二和第三大戰略股東。在並購方面,蒙牛乳業增持了國內最大的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並收購了國內嬰兒配方奶粉巨頭雅士利和達能旗下的多美滋中國業務。

蒙牛乳業方面表示:四年多來,孫伊萍帶領蒙牛團隊,持續推進“國際化+數字化”雙軌戰略,重點打造明星品牌,專註提升產品品質,液態奶和酸奶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行業第一。對於孫伊萍任職總裁期間做出的努力與貢獻,董事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感謝。

不過,按照蒙牛乳業的任職模式,高管任職周期一般在3年,而如今2016年才過大半,且選在中秋節深夜公布,讓孫伊萍的離職多少有些突然和意外。與此同時,盧敏放2015年1月才剛剛到雅士利擔任行政總裁。

蒙牛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所以選擇盧敏放擔任總裁,主要是看重其豐富的乳業管理經驗。

公開資料顯示,孫伊萍在空降蒙牛乳業之前,長期負責可口可樂業務,以及地產業務,所積累經驗多為品牌食品營銷、糧油食品加工及地產的管理經驗。

而接任者盧敏放則是國際乳業巨頭達能的老將,公開資料顯示,盧敏放服務達能和多美滋超過10年,曾擔任達能早期生命營養品公司大中華區主席職務。在任職期間展現了“非凡的戰略業務和市場規劃能力”,幫助達能集團在中國的嬰幼兒營養品業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其近25年的職業生涯里,積累了豐富的快消品和乳業管理經驗。在其主政多美滋期間,多美滋曾長期占據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前一、二名。

對於新任總裁一職,盧敏放表示:“非常感謝中糧及各位股東、董事會和蒙牛同仁對我的信任。蒙牛是中國乳業的領軍企業,我期待和強大的蒙牛團隊一起,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進一步強化渠道和營銷體系,成就蒙牛百年營養健康食品公司的夢想。”

不過此次變動或有更深層次的用意。有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年來,蒙牛乳業雖然發展穩健,但在業績上,和第一名的伊利股份(600887.SH)逐漸拉開了差距,中糧或有意讓權“專業人士”達能系上臺,並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1年,蒙牛乳業的收入為373.8億元,當年伊利股份的收入為374.5億元,雙方尚還在同一起跑線上。而2015年,伊利股份收入603億元,已領先蒙牛乳業超過100億元。

而達能和蒙牛的密切關系由來已久。2014年2月,達能成為蒙牛第二大股東,中糧集團、達能及Arla Foods三方重組股權,成立合資公司中糧乳業投資代表三方股東的共同利益。

此後,達能和蒙牛乳業的合作不斷深入,2014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中國酸奶市場,7月,雙方低溫業務正式合並報表。當年10月,達能成為雅士利第二大股東,而此次合作更是突破了資本層面,達能將向雅士利董事會推薦高級管理人員,而盧敏放也正是由達能推薦擔任雅士利總裁。

值得註意的是,除孫伊萍外,此次蒙牛乳業人事調整還有2位中糧系非執行董事辭任,但中糧並未減少對蒙牛乳業的控制力,增補的一位中糧系執行董事吳文婷,其曾任中糧集團旗下中國食品(00506.HK)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在財務管理和審計方面擁有廣泛的經驗。

中糧集團副總裁、蒙牛乳業董事會主席馬建平表示,中糧作為蒙牛乳業的最大股東,將繼續按照市場化治理方式,通過董事會對公司進行管理。中糧和戰略股東達能、Arla Foods一起,全力支持蒙牛的長遠發展。三方對中國乳業市場的增長潛力充滿信心,將共同整合全球資源,支持蒙牛持續創新、聚焦高品質產品,把蒙牛打造成世界級乳品企業。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