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進口意外連月下滑 煤炭鐵礦石進口大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52

上月中國外貿進口增長一年來最低,且連續兩個月下滑,令人更擔心,在國內房產市場降溫影響下內需疲弱形勢惡化。中國政府再推寬松政策的猜測升溫。(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8月中國進口同比下降2.4%,與當月增長9.4%的出口形勢形成鮮明反差。進口增長意外地遠遜預期,此前彭博調查的市場預期為增長3%。

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確加大了中國進口增長的壓力,但分析師認為,中國自身的需求也讓人失望。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經濟學家Louis Kuijs認為,進出口數據讓中國政府面臨考驗,

進口增長意外放緩發出了需要增加寬松政策的信號。可同時出口迅猛增長,貿易順差連創新高,這又加大了決策者允許人民幣一定程度上升值的壓力。

有些分析人士指出,進口數據疲弱與其他方面的表現一致。澳新銀行研究主管Mark Pervan就認為:

“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中國人)在短期需求方面更謹慎。我認為那是因為目前房產市場正在下行。”

路透的專欄作家Clyde Russell認為,中國的大宗商品進口數據發出了警告信號。8月原油進口環比增長6%,但8月已經是今年第四個燃料凈進口的月份,這意味著更多的進口原油被加工為精煉油出口國外。

今年前八個月每日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多45萬桶,可是今年前八個月凈燃料每日進口僅有1.7萬桶,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4.6萬桶。

如果凈進口燃料計入原油進口量,今年前八個月每日進口原油應達到604.7萬桶,去年同期為582.6萬桶,兩者之差為22.1萬桶。

Russell認為,這樣計算可能更準確地體現中國的真實燃料需求,但即使如此,也可能高估了進口需求,因為進口燃料中還包括作為戰略儲備的燃料。

這樣的推測意味著,國際能源署(IEA)預計今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長2.9%可能太過樂觀,增幅可能更接近於2%。

除了石油,鐵礦石、銅、煤這類大宗商品也發出了警報。8月未鍛軋銅進口環比持平,鐵礦石進口減少9.3%,煤大減18.1%。

Russell指出,大宗商品生產商擔憂的是,中國的進口需求並未像過去那樣對價格下跌做出反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也未必會刺激中國大量采購。

下表來自中國海關總署。

中國,進口,石油,大宗商品,鐵礦石,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03

日本躍升美國頭號“債主” 中國連月減持美債為哪般?

12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月度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中國連續第6個月減持美債,規模創下2010年7月來新低。日本10月反超中國,成為美國海外的第一大“債主”。

TIC的具體數據顯示,中國10月所持美國國債規模下降413億美元,為連續第六個月下降,至1.1157萬億美元,創下2010年7月以來新低。而日本10月所持美國國債下降45億美元,至1.13萬億美元。

每當TIC公布時,針對中國拋售美債背後可能存在的“陰謀論”都會出現,比如,“中國不再給美國政府借錢”。但事實上,這一邏輯並不屬實,各國美債持有量每個月都有增有減。此次,比利時、新加坡、韓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各國美債持有量都分別下滑,一方面體現了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強美元下,各國可能通過拋出美債、換得美元從而來幹預匯市,穩定本國貨幣。而中國的美債持有量持續下降背後,則可能涵蓋了各種考量。

有賣必有買

近幾個月,中國的美債持有量下降幅度最大。不過萬物此消彼長,這一邏輯同樣也適用美債。

“‘陰謀論’說法不準確。有人賣必然有人買。原來的美債大戶是新興市場國家,其胃口很大,現在可能因為各種因素減持,例如,拋美債換得美元,幹預匯市,緩解貨幣貶值壓力,而主要的買家變成了發達國家,他們的胃口就沒那麽大了。”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這些年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資產的確下降了不少,例如產油國財政收入下降,貨幣貶值壓力較大。但央行要賣美債是很正常的,而且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就說明了始終有更多投資者願意持有。”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經濟分析師劉亞欣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她稱:“歐美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更自由,不一定國別數據分得那麽清楚,如果歐洲投資者持有美國的基金,從而持有美債,那麽TIC報告也會認為這是美國機構持有的。”

接近外管局的人士則對記者表示,TIC公布的海外美債持有數據並不區分國外官方和私人部門,是一個總量,“近年來美債交叉對沖後的收益率(cross-hedged yield)走跌,不少海外資金去追逐收益率更高的資產,而美債則可能由部分美國國內的投資者接盤了。”資金是逐利的,這也是不變的道理,尤其是當前全球低利率環境下。

中國拋美債穩定匯率之辯

就TIC報告的數據本身來看,今年2月以來,中國持有的美債總量的確逐步下降。同時,中國外匯儲備也持續下滑,而美債則是外匯儲備的組成部分。

12月7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1月外匯儲備降至30516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為今年1月份以來最大單月降幅。此前的7~10月,外匯儲備分別下降了41億、159億、188億美元和457億美元。而外匯儲備的巔峰期則是2014年的3.99萬億美元。

去年以來,市場便在討論中國央行拋售美債,並以換得的美元幹預匯市、維穩人民幣匯率。這種討論在去年9月最為集中,當時人民幣貶值壓力也在持續釋放。而今年10月以來,人民幣再度走貶,伴隨著美債持有量下降,類似議論再度興起。

截至北京時間12月16日收盤,美元/人民幣報6.9593。年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近7%,貶值幅度與眾多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仍十分小。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近期表示:“如果按照市場供求原則,人民幣每個交易日貶值的幅度僅會是這麽一點嗎?很顯然不是,如果沒有外匯市場幹預和央行其他各種措施的幹預,人民幣收盤價與開盤中間價的變化不可能這麽穩定。央行強有力地幹預了收盤價的形成,使其變化相對平緩。”

第一財經記者詢問多方觀點後發現,拋美債穩匯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美債這一範圍可能過於局限。

“就證券資產而言,外界普遍認為一定是歐債或美債,而從統計角度來看,其實證券在統計上是一個很寬的概念,除了美債之外,甚至可能還包括票據等。”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稱。

中國央行去年也首次披露了詳細的家底。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2015年),中國官方的儲備資產共計3.77萬億美元,其中證券類資產為3.69萬億美元,占比高達98%。

其實,近幾年來中國始終強調外匯儲備多元化。隨著過去幾年美債收益率走跌,中國投資者也需要尋求收益更好的投資標的。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也需要進一步多元化,不是一味以購買美債為主。例如,“一帶一路”、走出去等重大戰略布局都需要外匯儲備的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