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在這裡遙控55國事業

2007-12-17  TCW




未見到李嘉誠前,我們好奇著,這位在十四歲以前,歷經家道中落、戰亂逃亡、少年失學、父親過世、身染重症,吃過人世間少見的苦,其後卻贏得人世間少見財富的企業巨擘,他的辦公室,是否光華璀璨,與其地位相稱?掌管龐大事業,他的言詞是否犀利、急切、不耐煩?

「你好,我是李嘉誠,請指教。」在我們抵達之前,他已在會客室等候,見我們抵達,立即站起,掏出名片,雙手遞給我們。笑容讓他的雙眼如同彎月。財富並未在他身上留下刻痕,雖擁霸業、卻無霸氣。

沒有獎盃、照片與文件的辦公室 六台電話是最醒目的家具

手 腕上的精工表,市價不到新台幣五千元,使用超過十年,他總習慣將它調快二十分鐘,以提醒自己準時。身上總穿著藍黑色西裝套裝搭配白襯衫,領帶永遠是藍白色 系,「這樣比較簡單,」他說。鼻樑上的黑框眼鏡,年齡超過十歲,最近因為近視增加,換了鏡片卻沒換框。事實上,打從一九七二年長江實業上市記者會開始,他 的眼鏡樣式從沒變過。

想在他辦公室發現什麼驚人特色嗎?沒有。他的辦公室就像他的打扮一樣簡單。沒有任何獎盃、獎座,沒有文件、照片,沒有音響與電視,甚至連一本襯托學識的書籍都沒有。唯一能證明這間辦公室主人確實是李嘉誠的,只有一座小小的「李嘉誠公仔」,那是同事送他的生日禮物。

他似乎刻意讓辦公環境不帶個人感情,假設另一人宣稱這是他的辦公室,似乎也無不妥。簡單到令人懷疑平日究竟有無使用。「我每週來這裡上班五天半啊!我一向桌上不會留紙,今日事、今日畢。」他笑著解釋。

一 個小線索證明他確實高度使用辦公室。右手邊的手提電腦,是他隨身使用、掌握訊息的利器。左手邊的桌上型電腦,桌面顯示長江集團旗下和記黃埔股價,電腦下方 放置一張紙片,以細字列出數十檔他常看的股票名稱。被譽為「亞洲巴菲特」的他,一出手就是上億,被香港股民視為重要指標。「這該是台灣投資人最感興趣的 吧?」我們心想。

除了兩台電腦,李嘉誠辦公室最醒目的「家具」,是六台電話。

座位後方共四台。第一台,只有最親密的朋友與家人,才能連上線;第二台,直通和記黃埔總裁;第三台與第四台,供集團開會使用。左手邊兩台,第一台,直通秘書室;第二台,可撥打長江大廈所有分機。

七人座位、六台電話、兩台電腦,構成他的工作藍圖。長江集團近年重要決策,就在這裡決定。

三幅真跡字畫透露心境 「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奉為座右銘

雖然他的辦公室功能性遠超過抒情性,但牆上三幅真跡字畫,卻悄悄透露他的內心世界。它們都是李嘉誠親自挑選。

第 一幅是張大千畫作,名為「李白詩意」,山林氤氳以綠彩潑墨而成,水氣瀰漫、渾然天成,天光則以白粉揮灑,更顯亮麗清朗。題字來自李白詩作「山中問答」: 「問予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代表心境很寬,」他說。這幅畫在他辦公桌正前方牆面,抬頭可見。

第二幅位於櫥櫃前方,是八大山人的畫作。八大山人是明朝宗室後裔,他歷經明朝滅亡,遭國毀家亡之難,由皇室貴族淪為一介平民,於是裝瘋扮啞,不與人語,後來為避害而出家為僧,被喻為「清初四大畫僧」之首。李嘉誠說,八大山人畫作一般是不開心的,唯有這幅畫是開心、自在的,「光這一點,就值得掛在這裡。」

第三幅是書法,掛在他右手側牆上,離他最近。詩句為清代儒將左宗棠所做,字為名家所寫:「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字句的意境深遠,李嘉誠很有所感。他說:「對句剛開始的四個字,發上等願、擇高處立,連小孩都懂,也是我多年前就做到的,這不稀奇。」

然而,為什麼擇高處立後,要結中等緣?「結中等緣是不一定與同一個階級、社會地位的人來往,這不容易。」至於享下等福,就更不易。富貴後,能過樸素簡食。勤儉兩字,是左宗棠家訓強調的重點,譬如他說,雖大富大貴,亦靠不住,唯勤儉兩字可以長久。這樣的信念,也在李嘉誠的生活中實踐。

說 明對聯意義後,編輯會議開始。他提筆送給讀者一句話:「不疾而速」。相較於廣受中國文人歡迎、規矩穩重的北宋蘇東坡字體,他更偏好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飛揚 勁拔,字體反映他內在性格︱︱「不疾」卻能快速達到目的,這是經商處事的境界。他專注簽字。身後玻璃窗外,湛藍的維多利亞港,船來船往。

《商業週刊》編輯團隊與李嘉誠五個小時談話中,身為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董事會主席的他,沒有任何一通手機、電話響起,沒有任何人急忙闖入,打斷我們的談話,沒有突如其來行程,縮短我們的與會時間。他眼神聚焦,專注傾聽我們的問題,不疾不徐的回答。領著讀者,進入他「不疾而速」的傳奇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11

這裡不只產相機 也產股王



2011-9-12  TCW




人口才十萬人的小鄉鎮,潭子不僅 專門生產數位單眼相機,還專門生產億萬富翁與股王,甚至連在這裡上班的銀行分行經理都高升到總行當一級主管。

她就是八年前奔走台北總行與潭子分行,為台灣佳能員工自救貸款而奔波的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後更名為兆豐商業銀行)潭子分行經理,現任兆豐商銀財富管理處處 長施珠娟。

全台灣的兆豐銀行分行有一百多家,總公司的處長級主管只有十個,單從人數比率看,從分行主管高升到總公司處長只有十分之一的機會,接下來還得看運氣,因為 官股銀行穩定性高,流動率低,經常一待就是到退休,一個位子卡住一個位子,從分行升到總行更難。

「很多人就是當分行經理或副理,一直當到退休,」兆豐銀行公關襄理張豔珊指出施珠娟能更高升的難度。但更難的是潭子分行,只是一個鄉下工業區內的分行,當 時還遇上日商一個個關門走人,整個潭子加工出口區可能只剩管理處的窘境,施珠娟卻讓一攤子死水變成活水。

「光學廠常常是賣一元賺五毛的,一個機台用二十年不會壞,而且折舊很早就攤提完了,他們手上都有很多現金,根本不需要跟銀行借錢,」施珠娟說,現在有一家 光學廠要從頭開始草創,她當然要協助它們。

因此,在台灣佳能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她沒有雨天收傘,反而做了長線布局,積極協助台灣佳能員工取得貸款買到土地與廠房,進而成立佳凌科技。這個協助,讓 佳凌科技董事長李源泉至今難忘,他說,能用標單借到錢,當時怎麼想也不可能。

這筆錢,讓台灣光學聚落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也讓兆豐銀行潭子分行的生意越做越大,因為接下來,台灣佳能或是佳凌科技只要有資本支出,需要投資設備貸款就 找兆豐銀行,要增資也第一個想到兆豐銀,兆豐銀旗下的創投基金也跟著成為佳凌的股東之一。

就連慶祝佳凌科技,擺脫連虧八年開始賺錢,正式要掛上招牌,也第一個想到請施珠娟回來參加掛牌儀式。以佳凌科技資本額從當初六千多萬成長到現在近九億元, 營業額從零做到十幾億元,不難想像兆豐銀行在潭子的業務成長有多少。此外,活期存款也是銀行很大的業務來源;在潭子,還有單一公司的活期存款最高紀錄新台 幣十億元。

過去,至少產出三十位富翁 大立光董事長便是從潭子發跡!

潭子光學聚落就是這種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很受銀行歡迎,金融圈人人都想要這樣的優質客戶,而兆豐銀行潭子分行就是光學業者的主要往來銀行,甚至很多人都提 到施珠娟的功勞,她反而低調的說:「銀行不是跑一百公尺,是要跑一萬公里的馬拉松事業。」

這樣的態度與精神,讓施珠娟的職涯之路不斷的往上,一路從潭子分行北上到竹北分行,接著升上總行的處長。

寫下傳奇的還有——潭子專門生產富豪。走進潭子加工出口區,歷史最悠久的保勝光學與台灣佳能,四十年的老舊建築不僅見證台灣光學產業發展史,也記錄了曾經 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到過這裡,成為台灣光學聚落的種子。

例如三十六年前,大立光集團董事長林耀英以及大立光董事長陳世卿,兩個曾在保勝光學一起當同事(林耀英當時任廠長,陳世卿任經理),才有後來共同創業一起 打拚的大立光傳奇。這兩個人也因為這段歷練,一開始以研磨光學玻璃起家,後來轉投入塑膠光學鏡片的領域,更因此登上台股股王的寶座。

曾經是台股上櫃股王的亞洲光學,從前總經理黃明遠到現任總經理林泰朗的主要團隊,也都是來自台灣佳能或保勝,並且也是以潭子為基地發展成為全球數位相機代 工王國,因此一度登上台股上櫃股王寶座。

未來,富翁傳奇可望延續明日之星佳凌科技將掛牌上市!

算一算,從這塊二十六公頃的加工出口區為圓心,輻射出去的光學廠,過去以來陸陸續續造就超過三十位的億萬富豪,除了大立光與亞光,今國光、先進光、玉晶 光、聯一光學到及成,這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或是高階主管,也多來自潭子這個老工業區。若以單位面積計算,潭子出的億萬富翁與股市股王,可能也是台灣第一。

然而億萬富翁的傳奇預計不會停止,當日本佳能啟動百億投資後,代表著台灣數位單眼相機產業將蓬勃發展,數位單眼相機與交換鏡頭的規模,未來三年將以倍速成 長,新的明星就是昔日由台灣佳能員工獨立出來成立的佳凌科技,現在已經在興櫃掛牌,最快,明年朝著上市櫃目標邁進。

翻開佳凌科技的大股東,除了兆豐銀之外,中部最大汽車經銷商中部汽車,以及福懋興業的謝式銘家族也都是成員之一。

這些傳統產業的大亨在光學產業低迷的時候,大膽投資佳凌科技,終於等到了台灣光學產業重新發光發熱的時候,讓台灣光學產業除了本身的產業故事之外,又多了 慧眼伯樂也能致富的傳奇。

【延伸閱讀】兩大外商,製造多位台灣光學新貴

日商佳能:今國光董事長 陳慶棋(身價十四.七億)大立光董事長 陳世卿(身價七十億)亞光董事 梁金章亞光前總經理 黃明遠先進光學前董事長 賴文玉台灣小原光學董事 何全村台灣小原光學董事 賴慶森聯一光學總經理 蔡春霖及成副總經理 陳如松

德商保勝:大立光集團董事長 林耀英(身價二十五億)大立光董事長 陳世卿亞光前副總 郭信雄亞光總經理 林泰朗

註:身價以股價最高點與持有數計算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證交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7

航運-上個月寫的忘記貼這裡了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0864.html

航運是一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

早在70年代末包玉剛在航運最熱的時候上岸。買入九龍倉。這是非常經典的案例。同期的另外一位船王OOCL的董浩云去買船結果差點倒閉。當然最後是沒有倒閉如果倒閉了也不會有前特首。

今天看到華爾街見聞的文章「幾家全球最大的為航運業提供融資的銀行告訴FT,這甚至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歐洲銀行緊縮信貸—>船舶交易融資困難—>交易價格下降—>船舶抵押品貶值—>銀行催促出售方加速拋售船隻—>交易價格進一步下滑。」

這段讓我有了想寫東西的衝動。
這個所謂的流程讓我的第一反應是完全是模仿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裡的模型。信貸和抵押品那個部分。
只是模仿的不夠漂亮。這應該是某個MBA畢業的學生使用的模型。

以下是我對航運的一些看法。成熟度大約80%-90%包括時間點很多還不夠清晰但是提前寫出來也大致不會有太大偏差。

一週期性行業
世界上只有兩個行業。A.高增長性 B。週期性。
這是我的看法。
這裡只探討週期性
週期性的特徵更多體現在供應和需求的不同步上。而非其他。
週期性的長度和兩個因素關聯最密切
A.信息傳播的速度
B.供應更新的速度。
A.信息傳播速度現在都是接近光速而且也是速度提高的極限。
對於航運行業的分析主要在B。
對於航運也來說,供應取決於兩點
A。新船建設週期。
B。舊船拆解週期。
一個是新增運能的週期算增量 一個是削減目前供應的減量。一增一減就是供應端的變化。外加一個需求端的變化就是整個行業的格局。


二.分解航運的需求

航運需求按照我目前的知識大約分三塊
1.干散貨
2.油輪
3.集裝箱。

1.干散貨的目前的最主要變化是三個。
A.鐵礦石最大供應商力拓自己建設干散貨船隊。從巴西吧狂運到中國。
B.中國的需求疲軟,主要是房地產下滑和鐵路下滑導致鋼材需求減少。最典型的特徵是港口積壓的厲害。C.中遠拖欠船的租金後來是大新華海航旗下的。這都是典型的見底標誌。

2.油輪最大的變化是對雙殼油輪的需求。好像單殼被撞後洩漏會導致環境問題。這也是管制要求。

3.集裝箱最大變化是A380方向就是點對點大船的趨勢明顯。同時馬士基的準點開始了一個航運新時代。對時間的追求超過對價格的追求。這會對行業有深遠影響。

同時作為整體來看可以把航運的需求和全球化和全球的GDP增長劃等號。
符合年增長3-5%是很容易看到的。在未來的10年內。
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什麼歐債什麼中國地方債都是小事。唯一的是美國國債可能有些許影響。

這裡需要指出的週期股不包含光伏。光伏不光是供應過剩的問題。需求消失的問題。不是週期性的供應過剩超越需求的自然增長。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光伏的故事可以參考我寫過的關於補貼行業的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http://slamnow.blog.sohu.com/192775116.html

三。分解航運的供應。

供應簡單一句就是造船週期。按照我的知識範圍理解的情況大約6-8Q是建造週期。外加2-4Q的提前量包含產能安排之類甚至信貸。
也就是決定造船到投放運能大約10Q
從這角度說我們幾乎可以確定航運的週期也就是10Q左右。

造船業的景氣度幾乎就是航運業的先行指標。

這裡有兩個參考閱讀關於造船也的景氣度。
一半船企無船可造:中小船企欲「剩者」突圍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125233207/

這篇篇中的最亮點是:
「受危機影響,打折降價、延後客戶的付款時間、接受訂單生產延遲、甚至修改船型,等等,我都可以為你做到,但是唯一的條件是你不能棄船撤單。」11月28日,大型民營造船廠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向記者表示,在他的這一堅持下,揚子江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沒有一條棄船的船廠。「
熔盛重工半年報數據有誤?
http://space.wolun.com.cn/38713/blog/40453.html
這篇中的亮點是
」也就是說,如果從交付的船隻數推算,有兩隻船是退掉的訂單。從載重噸推算,應該是合理的,因為10只船的載重噸大於8只船交付的載重噸,但是從訂單金額推算,卻不合理,上半年的收入比10只船的訂單總額還高。「2只船是退掉的訂單。結合上篇看或許就是棄船。

從這兩篇文章看。造船業的壞日子才開始。現在是棄船未來是沒有訂單。

那麼推演到航運就是目前還有新的供應。未來2年新的供應會減少到極限。

那麼比較合理的推演就是未來的2Q是航運股最佳的投資點。這就是本文的最核心結論。

同時2Q後的大約8-12Q後是結帳日期。大約收益會在3-5倍。
前提是投資的標的沒有倒閉風險。

用一句話總結本文就是用造船週期推演航運的Boom bust週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8

我不知道我是否還喜歡這裡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有個老友同我講,話佢越黎越有移民既衝動。

老友係我響外國讀書時候既同學。大學畢業,佢第一時間衝番黎香港,對鬼佬地方冇半點留戀。呢位老友,一直係非常酷愛香港。佢居然話考慮移民,對我黎講係一種震撼。

老友從事金融業,有車有樓,生活質素其實很不錯。但係佢喜歡自己既工作嗎?唔喜歡,但係又不能夠放棄呢份工作。因為轉行,會搵少好多。

「做香港人,係唔可以冇錢的。」這是老友既comment。

我跟他一起在外國生活過,我明白他這句話背後既意思。響香港地,有錢同冇錢既生活,差距係不合理地大。

「當一間普通既中產樓,動不動都要過千萬既時候,要響香港生活,點可以冇錢?」

於是,不管你幾討厭你果份金融業既工作,你有條件可以放棄嗎?

響香港,唔發狂努力地搵錢,彷彿係一種罪。這種罪,叫做「唔長進」。問題係,「長進」係咪人生既必須?可唔可以「唔長進」既同時,又同時擁有成功既人生?

*****

響番邦讀書既時候,有一個好朋友,佢爸爸係一個裝修既技工。

我其實好喜歡呢位uncle,佢又幽默又隨和,而且熱愛家庭。佢搵錢也許唔係好多,但佢仍然努力供養佢既子女到讀完書畢業自立。佢有一個快樂既家庭,我覺得佢既人生其實蠻成功的。

有一次我問呢個uncle:「諗唔諗住返香港生活呀?」

「唔啦。」uncle答:「我地呢類技工響香港得唔到人尊重,好唔過癮架。響呢度,當我去人地既屋企,解決咗各式各樣既家居問題,客人都會認真地感激我。呢種感激,扮唔到出黎既。但係以前響香港做,幫你做好左,半句多謝都冇。」

我理解。細細個讀書,總會讀過那個有關「職業無分貴賤」既課文。不過所有香港既成年人都知道,職業既「貴賤」,響香港地其實係特別分得清楚的。

因為職業有分貴賤,而真係「貴」既職業其實又少之又少,於是每個人都push自己去行一條疑似可以通往這些工作既道路。這些工作既位置有限,不論有幾多人嘗試去行果條路,行得到終點既人數其實都係一樣。即是話,越多人選擇行呢一條「正路」,越多人嘗試去跟住同一個樣板去過佢地既人生,到最後失敗既人數就會越多。

倒模出來既人生路,你跟住行,其實有冇運行?

*****

有一位朋友同我吹水,話香港人最喜歡怨。

點解咁喜歡怨呢?怨係要為自既失敗搵借口,為佢地能力既不足搵借口。

講呢番說話既朋友,係一位每年搵好多錢既基金經理。我對香港既金融業有點偏見,總覺得,佢地自以為自己睇通世界,但佢地既世界,有時卻細得難以想像。

怨=搵借口,我唔知呢個邏輯係咪正確。但我卻響度諗,假如呢個邏資係冇錯既話,香港人喜歡怨,到底係因為香港有太多失敗既人,抑或香港人比較不願意接受自己失敗呢?

我傾向相信,任何地方既人,都唔係十分願意接受自己人生其實係失敗既。我不能相信,響美國又或者英國既人會比香港既人,更能擁抱失敗。但係如果你覺得,相比外國人,香港人係「特別」喜歡怨三怨四既話,我既推測係,香港人「自認為」自己係失敗者既比例,比響外國來得高。

響香港地,搵唔到錢=失敗。同一條equation,響外國相對冇咁applicable。

於是,響呢一條equation底下,每個人都嘗試避免失敗,於是每個人都跟住同一條「正路」,入大學,畢業,搵份文職工作(最好係金融業又或者專業人仕),工作、超時工作、再工作,期望升職跳糟加人工,然後再工作、工作、結婚、供樓、工作、生仔、工作,再工作。

響呢條equation裡面,冇一個variable係同快樂有關的。

曾經寫過有關有位朋友,讀飽書之後,選擇左去做廚師。警報響起,一眾peer pressure不斷指罵朋友所行既道路偏離所謂「正常」軌跡。偏離軌跡像一項十惡不赦既罪,這條廚師既路,並不好行,但朋友卻得到快樂。

「正路」既路牌話大學畢業既人要搵工。畢業之後我做過幾份「文職」都唔係好掂,於是決定創業。當年呢個決定,同樣觸動「警報系統」,「偏離正軌」既alarm響起,冷言冷語刻薄說話此起彼落。直至今時今日,我依然係抱住同一個疑問:「點解響香港地,每個人都必定要跟住果條『正軌』去過自己既人生?」

當人人都被逼去行同一條路,香港,有時真係太過悶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9

蘋果、黃金——為何投資者都在這裡翻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293

許多投資者因為蘋果股票和黃金而損失慘重,為什麼他們會持有過多蘋果股票和黃金呢?

今年目前為止美國股票市場上漲了9%,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共同基金今年的表現依然令人失望,那很有可能有如下三個原因:

  1. 你買了蘋果公司股票;
  2. 你買了黃金;
  3. 其他原因。

而在不久前,上述因素很可能是你投資賺錢的原因,而不是賠錢的原因。

以前,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把太多的資金投在蘋果股票或者黃金上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結果。但是以最近的表現來看,過多持有這兩個東西應該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事實上,據Lipper公司統計數據,將近四分之一的股票基金都持有蘋果公司的股票,今年2月,這些基金中,至少10%的基金的蘋果股票持倉佔其投資組合總額的10%以上。

如果去年你有一個普通的標普500股指基金,那麼其中約9%的資金都投在蘋果股票上;即使是今天,蘋果股價從700美元級別暴跌至400美元級別,蘋果的股票也依然很有可能是你的投資組合中很主要的一部分。

比起蘋果股票,似乎避開黃金要更容易一些,但是也有許多股票基金把相當一部分資金分配給貴金屬投資。

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持倉在什麼時候可以被算作是規模過大,以及什麼時候股東們對其中的風險認識不足。

比如Putnam Global Technology這只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將近1/4的資金都投在蘋果股票中,據Morningstar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目前為止科技股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為1.5%,但這只基金卻虧損了5%。

科技股基金如此大規模投資蘋果股票或許不足為奇,但是普通型的股票基金,如Janus Twenty、Turner Large-Cap Growth等等,也將蘋果股票佔投資總額比例設定在兩位數,考慮到這些股票並沒有特別傾向於科技投資,這一點是很令人驚訝的。

對於投資者來講,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會給予基金過去的表現來作出投資決定,他們並不會注意到過去的業績是如何達到的。通常一隻基金的表現能夠排在前幾名都是因為冒了額外的一些風險,而投資者入場的時候通常是這種風險達到了白熱化程度之際,隨後隨著市場的轉向,投資者便會以失望收場。

股票及共同基金研究機構New Construct 的董事長David Trainer表示,「這就像是在玩搶椅子的遊戲,只不過這場遊戲永遠不會結束。如果你不對一隻基金買了什麼等情況多做些功課,那麼就是在把寶全部押在了基金經理的身上。」

而且,基金經理往往願意效仿別人的投資,雖然他們也不願意依靠模仿來競爭,但他們更不願意因為沒有模仿而被同行落在後面。

這就會導致許多投資組合出現部分重疊的現象,這會讓投資者的投資方案沒有他們想像的那樣多元化。

David Trainer表示,「問題並不在於持有黃金或者持有蘋果股票不好,而在於你所有的基金經理都在做同樣的投資方案,你還得為他們的懶惰和錯誤付錢,這一點確實不太好。如果你知道你的基金在投資什麼,你就不會因為結果而感到吃驚,最多只是失望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90

創業過程中難免犯錯誤,試試在這裡能否遇見那些答案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67.html

這是一本重塑三觀的書——如果你還沒有接觸過精益思想的話。

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之中,我想到了無數種譯者序的開頭。比如,「作為中國人,從小長輩就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又比如,「有句名言叫做『不管節約什麼資源,歸根到底都是在節約時間』」,不過,我發現作者已經把這一點講得很清楚了,沒必要狗尾續貂,所以,我決定換一個話題,講一講我當年是怎麼白白浪費自己的有限生命的。

2008年末,我和兩位好友一起決定做一番事業。我們想到了一個絕佳的點子,躊躇滿志,準備給這個世界一點新東西看看。在正式創業之前,我們詳細地討論了整個解決方案以及隨後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也許是由於年輕,我們充滿了激情,常常在打工超過十小時,累得半死之後仍然可以討論好幾個小時,然後睡四五個小時繼續打工。

2009年初,我們正式註冊公司,開始了產品開發。我們最初對產品的定位是一個在線試衣的網站,隨著不斷地討論,這個產品從最初簡單的服務類網站變成了一個全面而龐大的垂直型的社交網站。此時的我們仍然像打了雞血一樣地拚命寫著代碼,做著設計,完全閉門造車,不敢把自己的創意公之於眾。

在網站尚未成型的過程中,我們就嘗試過去找風投,而且還寫過一份非常清晰、完善、正規的商業計劃書。不過,我們的商業計劃書一直沒有機會向別人展示,而且除了一兩家風投禮貌地回絕之外,別人都沒有任何反應。同時,我們還在不斷地增加網站的功能,修改各種想法,牆上的待完成任務貼紙越來越多,我們也越來越累。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一年半,我們的阻力越來越大,信心也消失殆盡。在一年半之後,公司關門大吉,留給我們的,只有一間雜亂的屋子、一個尚未完成的網站和無盡的思考。

為什麼我們會失敗?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方法論上的原因。我們三個人都是胸懷抱負的大學畢業生,繼承了車庫創業的優良傳統;大家都很聰明,三個人分工不同,互為補充;我們的創意很好;我們的「啤酒+音樂」的文化也很好;技術不錯,設計也不錯,我們甚至自己設計了一套拍照系統……怎麼就失敗了呢?

後來,我接觸到了敏捷思想,開始有點懂了,又讀了戴明博士的《走出危機》,似乎明白了一點,最後,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這本書的翻譯,我終於從方法論上弄清楚了當初失敗的原因。

看看我們犯了多少錯吧。

首先,在創意階段,創業者心態讓我們只想著如何改變世界,產生了盲目而強烈的自信。這樣的自信加上年輕人的激情完全矇蔽了我們的理性,讓我們無法客觀地思考,也拒絕對自己的創意做初步的驗證。

其次,我們一直都在討論和改善解決方案,卻從來沒有去思考:客戶是否有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否嚴重?現有解決方案是否夠用?我們甚至沒有和任何一位年輕女性(我們的主要目標客戶)仔細做過訪談,有也只是展示我們的解決方案。

然後,我們沒有從小到大、循環改善的思想,只想著要做完善,要做大做強,在沒有對功能做任何驗證的情況下就盲目地把功能加入產品。這使得我們的待完成任務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龐大和複雜,但是這一切都是基於我們完全沒有經過驗證的假設,隨時都有崩塌的可能。

此外,我們還非常擔心自己的創意被人竊取,所以不敢和任何人討論解決方案。即便是不討論解決方案,我們也從未想過應該找一點潛在客戶來談談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商業計劃書雖然清晰、美好,但是卻完全是基於我們的自信和假設,而且商業計劃書長達十幾頁(我們當時還自以為是地認為它比正常的商業計劃書精簡了很多),難以修改——當然,由於陷入創業者的自戀情緒,我們也不願意相信還有別的可能。

最後,我們在產品完全沒譜(因為沒有正式上線)的情況下,就去找風投,結果當然只能碰一鼻子灰。

總而言之,由於沒有章法,導致盲目自信,又導致不斷產生假設,又導致不斷增加功能,導致產品臃腫,而且在產品過度開發之後就更沒自信去精簡,最後由於資源耗盡而未能找到一個可行的辦法,只好放棄。

我們浪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做了一個沒有人要的產品。不過,吃一塹,長一智,我很高興,能夠有這樣一本書,讓我系統地認識和分析這些錯誤,讓我知道以後應該怎樣來面對這樣的情況。(順帶一提,我們創業的每一個步驟犯的每一個錯誤這本書都提到了,這讓我十分汗顏。)

在和一位擔任精益創業導師的朋友(熊子川,@一隻土賊)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把重心放在解決方案上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在一番討論之後,他說:「原來的價值主張包括,客戶+問題+解決方案,我覺得應該把解決方案從價值主張中剔除。」我深以為然。忘記解決方案吧,關注客戶和他們的問題,創業才有意義,才能成功。

希望我的創業經歷能給創業者們一些警示,也希望所有不想浪費自己有限生命的創業者們都讀一讀這本少講大道理,重點專注實際操作的精益實戰手冊。用精益的方法和思想,在科學方法的武裝之下,逆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11

巨人出路在這裡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548177

本港免費電視發牌風波難平,我們再進一步闡述對本地電視行業的看法。政府發表聲明解釋,顧問報告認為,本港免費電視市場難以支持五家機構持續經營,因可能導致攤薄廣告收入,而令全部或大部分電視台在十二年的牌照期內,沒有足夠收入維持有質素而穩定的節目製作,最終令公眾得不償失。從投資角度來看,上述理由正正是林少陽看淡整個本地電視行業、造淡電視廣播(511)的主因。(請參考轉載文章香港不能容納五個免費電視台

從觀眾角度來看,本港電視節目質素低落,主因在於市場沒有競爭,大家期望引入競爭可以提升質素,讓本地娛樂產業回復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歲月。然而,大家又再一次將複雜事情簡單化;大家都忽略了大量客觀因素在過去二十年已經出現強烈的變化——例如互聯網、手機改變了新一代的娛樂模式。新一代以手機、電玩為主,以不看電視為傲;就算看劇,也只是一口氣地「煲」,不會有耐性每晚追看一集,更沒有耐性捱廣告時段。

更重要的問題來自市場規模——本港流行文化市場太細了。香港人口只700萬,跟2300萬台灣人,以至13億中國同胞比較,注定被忽視。二十年前,內地市場封閉,本港製作有內銷潛力,台灣、內地歌手、藝人來港發展可以度金,今時今日還有需要積極來港嗎?

黃霑十五年前完成的博士論文就預言粵語流行曲的光輝年代已告一段落,因語言限制,國語會取而代之。事實上,誰的市場規模大,自然誰的口味為先!因此,單單針對本港市場,攪幾多大製作都肯定虧本收場;同樣,市場引入幾多競爭者,長遠來說都不能解開質素下滑這死結。只有市場規模夠大,大到投放愈多,潛在獲利空間愈大,製作質素才有提升的契機。

因此,本港電視行業發展,跟粵語流行歌、電影一樣,愁困危城,只有衝出本地市場,才是生機。在後邵Sir年代,電視廣播管理層選擇「睇餸食飯」,簡單以壓低成本來創造利潤,節目質素成為被犧牲的對象。這種以經營本地電視台為主的思維,在新管理層上台後,逐漸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明顯地,新管理層以內容製作商為主軸,配合時代變化,以多平台化來創造新的利潤渠道。

儘管上述的重新定位尚未明顯反映在電視廣播的業績上,但契機已逐漸形成。留意日前一則有關內地家電商蘇寧與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聯合進軍視頻市場,以4.2億美元規模戰略投資PPTV聚力的新聞。事實上,在PPTV聚力被收購後,內地所有大型視頻網站,包括PPS、風行、56網和土豆網,皆已先後被大企業收購,並開始「從良」──刪除盜版視頻!例如PPS今年5月獲百度以3.7億美元收購後,其片庫一下子大幅收縮,當中大批荷里活西片只剩下預告片可以觀看。獲上海文廣(SMG)入股的風行,還有被優酷收購的土豆,都出現類似情況。

同時間,上述視頻網站正跟電視台、電影商和製作公司合作,引入獲得授權的視頻。因為隨着網站愈做愈大,倚賴盜版已非可靠的經營模式,「跟規矩」才是必然的方向。就算YouTube,以盜版視頻起家,最後還是「改邪歸正」才站得住腳。再者,當所有大型網站紛紛從良,若再有小型網站想借助盜版崛起,他們勢必聯手打擊。可以說,內地明目張膽地盜版的時代應已結束,今後將進入授權時代。

儘管作為一個平台,要面對視頻網站挑戰,但對電視廣播來說,這股內容授權的趨勢肯定是利多於弊。電視廣播身為香港最大電視台,以往不論其劇集在內地如何熱播,卻收不到分文,但今年正式向土豆網授權播放,其中《衝上雲霄2》獲得逾5億次觀看,總算是開拓了新的利潤渠道,是意義重大的開始。

事實上,電視廣播近期亦此進行了改變。據媒體報導,電視廣播總經理李寶安近日下令更改經理人制度,減少讓旗下小生花旦北上拍劇,「親生仔女(藝員)所有檔期要留畀公司」,不惜放棄可觀的經理人收入,因為「一個電視台最重要始終是自家製作」。或許,電視廣播是看到了《衝2》在內地授權播放的威力,因而決定重新重視劇集製作。

從電視廣播引伸到香港電視網絡(1137),在政府發聲明進一步交代行政會議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準則及理據後,主席王維基透露於3至6個月內有新計劃;或許,轉型為製作公司,跟內地視頻網站授權合作,會是香港電視網絡的最可行出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82

《燙金地段》彭淮南、施振榮都愛住這裡 人潮、都更、名校加持 各路人馬砸巨資卡位

2014-03-10  TWM  
 

 

梁任瑋

含金量超高的台北市永康街,近年房地產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不僅全台最貴的店王在此成交,連全台最貴的老公寓也隱身於此,一條小小的街道,為何有辦法同時拿下住宅與商店身價雙冠王?

撰文‧梁任瑋

近年來因國外觀光客彙集而聲名遠播的台北市永康街,生活機能方便,又充滿濃厚人文氛圍,雖然躍上媒體版面的消息,大多是店麵價格創新高,其實區域內居住的名人同樣大有來頭,包括央行總裁彭淮南、台北市長擬參選人柯文哲、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藝人蔡琴、胡因夢、媒體人陳鳳馨,以及已故烹飪名師傅培梅與她的女兒程安琪等,皆是當地老住戶。

不同於台北市其他兩大商圈「忠孝東路四段」、「西門町」,永康商圈是典型的住商混合區,但相對於幾年前因住商對立議題而鬧得沸沸揚揚的師大商圈,這裡的住商關係顯得融洽許多,更增添其獨特色彩。

人潮帶錢潮!

鎖定三角窗店面,一坪破千萬不手軟《今週刊》調查,永康街不動產大致被兩種地主掌握,第一種是長期持有的店面投資者,像信義路二段的紅櫻花食品與永康公園內的回留素食餐廳,就是由置產客黃振榮十一年前趁房地產低檔購買,不過,持有最多者,還是台北市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理事長李慶隆,包括在永康街上的髮廊、比利時咖啡廳、麗水街上的晧雅生活館、全聯福利中心與信義路上的一之軒麵包店都是他的,而且全部是「三角窗」。

從李慶隆的置產手法,不難看出他獨鍾「三角窗」的投資偏好,形容「走進永康街就可聞到鈔票味道」的他認為,三角窗兩面臨路,廣告效益大,人潮彙集的能力較強,即使房價相對較高,但只要大趨勢不變,買了就會賺。

李慶隆買店面之前,一定都會先向區域消息集散中心——里長「拜碼頭」,從中瞭解賣家缺不缺錢、急不急著賣,作為日後與屋主談判的參考。尤其他這十五年來深耕永康商圈,對於每家店家的情況瞭若指掌,使他比別人擁有更多店面買賣的訊息。

含金量超高的永康街,年產值將近一五○億元,當地不動產市場也因商家生意暢旺,身價跟著水漲船高。一年前,位於名店「冰館」隔壁一間只有一.六八坪的「無骨夢幻鹹酥雞」店舖,悄悄以總價二七六○萬元轉手,換算每坪高達一六四三萬元,價格之高令人咋舌,堪稱「全台最貴店面王」。

此外,這裡許多知名的店家本身也是地主,例如以芒果冰聞名的前冰館舊址,二○一二年,美而美連鎖餐飲集團董事長賴瑞麟以每坪一千餘萬元向王姓屋主買下這間店面,並以「思慕昔」品牌經營芒果冰;去年底,他又出手買下麗水街前芒果皇帝店面,賴瑞麟企圖搶下永康街芒果冰霸主地位的心態,不言可喻。

都更效應夯!

建商紛紛插旗養地,小面積推案也熱賣除了店面搶手外,永康街住宅背後所隱含的長期價值同樣驚人,因此,永康街第二種地主,則是以土地開發為目的的建商。

「幾年前,還可以透過投標國有地取得土地,但隨著政府禁賣土地後,建商多半是透過一戶戶買下店面等待都市更新。」一位上市建設公司土地開發人員指出,幾乎叫得出名字的建商都曾經在永康街插旗土地,只不過面積都在一百坪以下,需要長時間養地擴大範圍。

房地產業者指出,永康街因為地點夠好,即使是小面積推案,也有塑造百萬房價的條件,光是區域換屋族,就可以有效去化。所以連三重幫宏盛建設早在二○○六年就率先卡位,取得信義路二段與連雲街巷弄的土地,這塊面積總共只有二一四坪的土地,因為插旗早,每坪取得成本僅二五六萬元,雖然至今尚未有開發動靜,但未來推案獲利相當可觀。

去年十二月,泛大同集團的上市公司新美齊,也以每坪六五二萬元,向中工買下信義路二段的土地,換算這七年來,永康商圈土地漲幅高達一五五%;此外,璞園建築團隊旗下的璞石建設,也在信義路二段鼎泰豐旁興建住宅大樓,不動產估價師預估,完工後每坪房價上看二百萬元。

永康商圈一地難求,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永康街十七巷內有一戶四十五年老公寓,每坪已出現一一○萬元的成交行情,可說是台北市最貴老公寓的地段,光是八千萬至一億元以上的住家戶數,就高達六百戶。

「現在永康街的老公寓,一戶至少要四千萬元以上。」永康裡里長黃學貴說,○二年九月到○三年六月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結束之前,是永康街房地產價格最低迷的時候,當時永康街二巷的四樓公寓,只賣八五○萬元,現在有買方開價四千萬元,屋主還不賣。

明星學區多!

雙語教學虎媽最愛,老公寓照樣搶手都更效應之外,明星學區的推波助瀾,也是永康街房價居高不下的主因。台北市最熱門的明星學校新生國小與金華國小,學區的範圍,剛好坐落在永康街商圈內的整個永康裡與福住裡,學區內周邊房價已達到每坪一○七萬元,平均單價甚至比大安區平均每坪九十一.六萬元還高,價差將近一成。

持續成長的人流,讓永康街成為連鎖服務業的一級戰區,永康街與信義路交叉的最精華兩個三角窗,原本被聖瑪莉麵包、Mister Donut甜甜圈佔據,但隨著租金不斷上漲,幾年前Mister Donut退租後,已轉由毛利更高的服飾業者進駐。

永慶房屋東門店店長劉錦峰說,永康街店面釋出量少,許多老店面多半都是子女繼承取得,所有權人分屬四、五人,像永康公園對面的沁園茶莊、小胖花藝,目前是郭氏五兄弟持有,正待價而沽找買主。

「永康街的三角窗,永遠都是市場上最搶手、租金最好的位置。」劉錦峰表示, 台灣房地產景氣不確定性,雖因國際政經因素與政府政策而攀升,但在「人潮等於錢潮、稀少性等於保值」的考量下,看來只會更凸顯永康商圈店面與住宅的價值!

永康街四大店面王,坐擁多處三角窗

賴瑞麟

思慕昔芒果冰

地址:永康街15號

坪數:4坪

前芒果皇帝

地址:麗水街16號

坪數:25坪

黃振榮

紅櫻花食品

地址:信義路二段

坪數:35坪

回留素食餐廳

地址:永康街31巷

坪數:30坪

郭氏五兄弟

沁園

地址:永康街10-1號

坪數:23坪

小胖花藝

地址:永康街10-2號

坪數:24坪

李慶隆

全聯福利中心

地址:永康街7巷

坪數:110坪

Panos Cafe

地址:永康街13巷

坪數:60坪

AVEDA

地址:永康街31-1號

坪數:62坪

晧雅生活館

地址:麗水街8號

坪數:27坪

一之軒食品

地址:信義路二段226號

坪數:34坪

永康街三大租金王出列!

屈臣氏整棟

地址:永康街2號

月租金:120萬元

成交金額:6.8億元

高記整棟

地址:永康街1號

月租金:140萬元

成交金額:5.2億元

LORANZO ROMANZA

服飾整棟

地址:信義路二段188號

月租金:65萬元

成交金額:屋主自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67

這裡,藏有拯救血汗護士的解方


2014-04-21  TCW  
 

 

有一天,你躺在病床上,為你送藥到床前的護士竟是機器人。在位於大阪的松下紀念醫院裡,這種情景,隨處可見。

走進松下紀念醫院地下一樓的藥劑部,五台一百三十八公分高、六十三公分寬,各為粉紅、綠、黃、藍、橘色的圓筒型機器人「Hospi」,正透過頭部螢幕畫面,露出睡眼惺忪的表情,告訴我它們正在充電。

醫護交給專業,跑腿就交給機器人

這些流程讓我們看到,六分鐘,Hospi就能完成一趟送藥工作。

根據院內統計,在導入Hospi後,每天至少省去六個小時的人力勞動時間,和原本使用的氣壓輸送系統相較,不只安裝成本節省約三分之一,保養維修費用也是原本的五分之一。但最重要的是,它正替日本與台灣所面臨的醫護人員缺工問題,找到解方。

護士荒蔓延全球,高齡化嚴重的日本也是受害者。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二○一一年,日本護理師缺額達五萬六千人,全國約有七成醫療院所護理師人手不足。護病比約一:七,即一個護士須照顧七名病患,和美國、德國、丹麥等國的一:四、一:五相較,在先進國家中敬陪末座。

現在,「醫生診斷、開處方,護士照顧病人,藥劑師配藥,這些都是機器人沒辦法取代的,其他『誰來做都可以』的雜務,就讓機器人來幫忙,」松下紀念醫院院長山根哲郎說。

但,在導入時,碰到最大的掙扎是什麼?

松下紀念醫院因隸屬於松下集團(Panasonic),為日本最早導入服務型機器人的醫院,因此他們也比所有人提早發現,「不信任,是最棘手的問題。」

花一年學信任機器人,讓對手變幫手

「『自己來還比較快!』『已經夠忙了,還要熟悉新機器,很麻煩!』是一開始最常聽到的聲音,」Hospi計畫主導者、大阪工業大學教授本田幸夫說,為了提高同事使用意願,他們花上一年反覆驗證機器人帶來的好處,由特定單位帶頭示範,證明Hospi的確比人快,使用率才逐漸提升。

職場文化,也才因此改變。

「值夜班的時候,要麻煩Hospi送藥,明知道它聽不見,但還是會不由自主的說『すいません(不好意思)』,」已經在醫院任職七年的藥劑師三木郁帆說。「和人不同,不管再晚Hospi都不會累、有求必應,有這樣的幫手很安心。」她說,自己可以更專心的做配藥工作。

機器人真的是拿來取代人的嗎?還是如三木郁帆所說的,是個幫手?但,我們該怎麼看待那些被取代掉四七%的位置?我們能接受機器人進入生活到多深的層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走進築波。

【延伸閱讀】只要6分鐘,就能完成送藥工作——機器人Hospi送藥流程1.藥劑師裝配藥物藥劑師以識別證輕觸感應區解鎖,打開Hospi「肚子」,放入裝有藥品的A4大小拖盤。

2.設定配送目的地頁面具各樓層護理站的選項,設定目標後,Hospi發出音效、開始移動,離開藥劑部。

3.不伸手也能搭電梯透過無線網路連線,也同步設定電梯樓層。Hospi進電梯就定位後就能自動關門上樓。

4.由護士開鎖取藥Hospi行走時無聲、遇人自動閃避,抵達護理站後以紅燈提醒護士取藥,不打擾病患。

5.完成任務自動返航循同樣路徑返回藥劑部。隨電力存量顯示想睡、笑臉等表情,夜間行走時腳部發光,避免看不清楚。

資料來源:松下紀念醫院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53

這裡欠缺個股分析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3.html
早前有blog友給了止凡一些意見,可能這也是這裡不少blog友的心聲,就是希望我多寫一點實際操作的東西,例如個股分析之類的分享。blog友亦有其道理,讓我反覆思量,可能不時寫一些實際操作的文章亦能有其可閱性。



匿名(A司)留言:

你好,在下對財務自由一直嚮往,近年亦有具體行動,早前建行跌至$5以下,在下亦吸納了一些。

在下拜讀閣下的文章已久,覺得大家志同道合,亦從中吸收不少養分。

在下有少少意見,望閣下不介意:閣下的文章大多講及宏觀心法,雖然這樣文章的普遍性較高,但缺少了一些具體公司、經濟情況的分析,始終有所不足,須知心法理念亦要依賴實際操作去實現。

在下並不是希望見到像時下財演所講的number、上望幾多幾多、止蝕幾多幾多,而是希望從基礎分析中大家有所得益。畢竟我們大多有自己的主業,若能有一些人分工合作、找出和分析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加快達到財務自由,不亦樂乎?


止凡回應:

關於你的建議,對個股作具體分析,其實多年前的文章我是有這樣做過的,每當持股出業績時都會記錄及分析一番。今天就少做了,最多只是拿一個例子,好像香港電視,談談價值何在,而並非「巴菲特式」的數據分析。

為何我近年都少分享這類文章,因為曾有一次搬blog時,把舊文章都重看一遍,嘗試把沒有存在意義的blog文都刪除,那次發現原來這類個股分析文章在往後回看時意義盡失,可閱性已經不高,因為數據都過時了,例如現在回看2007年的中人壽分析意義都不大,所以我也把這類文章全變回「草稿」,沒有再貼出來。

那次搬blog之後,對自己分享文章的方向更了解,自此希望能寫一些沒有時間性的文章,任何時間回看都有價值,新鮮人到訪此blog時可以把舊文重頭看一遍亦有所得著,可能是這個原因,令你覺得這裡只有宏觀大道理及心法的文章。

不過話說回來,雖說一個決定有得必有失,但這個blog界是多元化的,單單是在我的連結上你已經可以發現巴黎兄及市場先生的blog,blog的內容都有個股分析實例,還有飛鳥兄定期整理的多家內銀業績一覧表,可以話寫出這裡所沒有的。

加上我一直認為的理念,大家來這裡是一個開始,能啟發出正確的財務知識理念,對投資的正面態度,自然有動力多找書本增進知識及建立自己的實踐經驗,再可以走回來分享一下,一起進步。

很感謝你的支持及意見,原來你在這裡看文已久,不妨留下你的大名,日後多點交流吧。


A司留言:

很高興看到你的回應。

我明白閣下希望發表一些有普遍性、不受時間限制的文章。然而,正如我之前所講,財務自由的路除了心法外,招式同樣重要。理念得以落實乃靠具體操作實現,例如如何選股、個別股票的分析、上車落車如何厘定、股票及其他資產的配置等等,這些都與心法同樣重要。

此外,縱使一些關於具體操作的文章有機會會過時,但當中的手法、理念等不見得一定容易過時。例如林森池先生的兩本書,即使現在用倒後鏡評估,其數據資料已過時,其分析結論甚至乎出錯(他推介的中人壽和中移動現在長期潛水),但他所用的方法卻仍甚有價值,即使現在讀來仍可見有不少養分可以吸取。例如PEG這個分析工具,我都是從他書中學習。再者,錯誤的結果亦有它的參考價值,正所謂鑑古知今也。

在下亦有拜讀你提到的blog,不過同類型的blog不嫌多,而且這類blog著實不多。所以在下才留下一點意見讓閣下參考,希望可以在具體操作上互相交流,互補不足。

在下甚少留言,故才省卻小名,不過如今看來似乎不合禮數,望見諒 ------ A司


止凡回應:

感謝A司兄的留言,我會認真考慮一下,可能會在我有大動作時記錄一下分析研究結果,不過要有心理準備,我一年下來可以有很少動作,所以不要太期待。無論如何,多謝你的意見,日後可多留言作交流。


後記:

想來想去,的確無需故意避開不寫一些實際操作的文章,不過寫作時的手法可以改一改,不會太過技術型及太著重數字式的記錄,而是重感覺多一點,好像早前對香港電視的分析相似。就是因為A司兄的建議,我終於花點時間執筆寫了一支內銀股的分析「難得的銀行C」,不知大家是否喜歡這類手法,我覺得這樣「感覺型」的分析,日後的可閱性還在,既能清楚交待我的看法,亦足以引發blog友們思考及分析。

不過正如我留言中所言,不是太多股票是在我能力圈內而又合我心意的,一年下來,我的操作次數都少之又少。感覺上,我偏向像芒格的類型,股神曾取笑過芒格,說芒格的投資取態是極之保守,9成9的股票拿到他面前,他都會說:「垃圾」,要是他不說垃圾而只叫你「不要買」,你便可以買一點,要是他認為可以買一點時,你應該全副身家買進。

可能跟芒格相似,我的否定力較強,要我描述什麼股票是好的,很難找,數目亦不會多,但任何人拿某些股票到我面前,並禪明買入原因,我就偏向看到它的缺點,作出提醒甚至否定,可能這也是一個好的文章方向吧。可能認同了芒格的一句格言:「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什麼地方,要永生很簡單,我永遠不會去這個地方」,他是反向思維的佼佼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