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4.7亿港元债务待偿 中新地产欲回购可换股债解“近忧”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19/HTML_IV0EKY50WN50.html


停牌近16个月、饱受资金链紧张传闻困扰、近期又披露有雇员被廉政公署调查的中新地产集团(0563.HK)陷入多事之秋。但中新地产总裁刘义5月14日向记者表示,“我们的资金链没有任何问题,复牌也一直在努力之中。”

此前一天,中新地产以6.3折的价格回购该公司发行的13.4亿零息可换股债券的提议,获得了债券持有人大会的通过。根据之前的协议,这批债券将于2011年到期。

如果中新地产从债权人手中全部回购这部分可换股债券的话,将使中新地产获得5亿多港元的非经常性损益。“这只是赋予了债券持有人这个权力,至于到时 候债券持有人是否行使权力,还不确定。我们有一个行权日前20天的反悔条款。债券持有人也可以等到2011年,我们按照相当于债券面值120.01%的价 格回购债券”。刘义向记者表示。

此前,中新地产曾经提出以4折价格回购这笔可转债,但债券持有人用脚投票,因召集人数不够而最终未能成行。

中新地产向来行事低调,但近期却被推至风口浪尖,甚至屡有“破产”之说传出。“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回款额有28个亿,签约额将近30个亿,今年的目标是冲击100个亿。”刘义回应外界传言。

而另一方面,自从2008年1月23日起停牌以后,中新地产就一直没有复牌,这也令外界疑窦丛生。2009年5月11日,中新地产曾经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一名涉嫌贪污的前雇员为香港廉政公署所调查。

虽然中新地产方面表示,发布此公告与两天之后的债券持有人大会并无关联,但正是在这一悲观气氛的弥漫下,债券持有人不得不忍痛退让。

债务违约风险仍高

根据投票结果,上述可换股债券的持有人,有权力要求中新地产于2009年6月12日,按照6.3折的价格,赎回其发行的债券。

这也意味着,如果债券持有人行使这一权力,每10000港元的债券回购价格为6300港元。而按照债券发行时的约定,中新地产本应以120.01%的价格回购债券,即10000港元债券需支付12010港元。

投 票结果显示,有99.3%的与会债券持有人投出赞成票。这与之前中新地产提出以40%的价格回购债券相比,结果迥异。当时,因为出席人数未达到法定人数, 该议案最终流产。随后中新地产将折扣提高至63%。颇为巧合的是,在第二次投票前两天,中新地产就该公司雇员被调查发布公告。

“债券持有人选择投赞成票,主要还是出于对全球经济和地产行业的不乐观前景的预期。”中新地产总裁刘义向记者解释。中新地产此举,亦是步绿城中国(03900.HK)后尘。此前,绿城中国)以85%的票面价格提前回购了一笔4亿美元高息票据。

但另一方面,刘义表示,根据相关条款,即使是发出认股权通知的债券持有人,也有权力选择不迟于6月12日前20日,将其撤销。

在此之前,中新地产颇有些风声鹤唳。

先是2009年1月23日中新地产4亿美元债券利息的付息日,该公司并没有按期支付1.52亿元的利息。随即标准普尔将中新地产长期外币信用评级由CCC+下调至D,同时将其2014年到期的利率为9.75厘的4亿美元优先债券的发债评级由CCC下调至D。

刘义表示,目前这一利息已经支付,而标准普尔也随即将评级提高。

而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投资5月15日表示,维持中新地产“Caa3”评级。穆迪表示,虽然重整债券安排缓和即时违约的风险,但目前评级反映中新仍有 很高的违约机会。其中包括一笔4亿美元(按7.7511港元/美元计算,相当于31亿港元)债券将于今年7月到期,集团需要安排付款,同时银行短期贷款总 额亦达20亿港元。

此外,中新地产5月4日曾经发布公告称,其与成都中泰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之间的诉讼达成和解。中新地产下属公司中置 (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向成都中泰支付1.2亿元股权转让款,收购成都中泰在公园大道项目中30%的股权。此外,中新地产还需向成都中泰偿还3.26 亿元人民币(按5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0.88073人民币/港元中间价计算,相当于3.7亿港元)的股东贷款。

实际销售回款高于公告数字

中新地产前身是北京新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其董事局主席郦松校系工程建筑专业科班出身,1987-1996年间,分别任职于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物资部。

目前,中新地产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重庆、西安、长沙、成都、沈阳、珠海等地开发了20多个大型房地产项目。2008年,中新地产位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29位。

虽行事低调,中新地产在扩张拿地方面却颇为凶悍。而与此前频出的“地王”不同,中新地产绝大多数土地储备都是通过购买项目的方式取得,在土地拍卖市场鲜有出手。“这样算下来我们的拿地成本要比在交易市场拍卖低得多。”刘义表示。

高速扩张的同时,中新地产承受的资金压力也与日俱增。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4月,中新地产的土地储备只有300万平方米,到2007年底,已高达1500万平方米,20个月内陡增了1200万平方米。

其中饱受质疑的项目之一,就是其31亿元豪赌珠海淇州岛。2007年9月,中新地产收购珠海市裕卓虹基集团有限公司及运德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珠海淇州岛影视城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而入主该项目,交易涉及资金31亿元。

但迄今为止,这一项目仍未开工。刘义表示,未开工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项目设计上需要符合珠海地方政府的总体规划,“目前正在积极沟通”。

2009年1月21日,中新地产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中,中新地产营业额仅为5780万港元,较2007年同期的10.25亿港元大幅减少94.4%。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7.14亿元。

中新地产曾在5月8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09年4月30日止的这一会计年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及盈利“将录得显著下降”。

刘义对中新地产资金紧张一说予以反驳,“我们的销售回款情况很好,因为香港会计准则是财务审计认可的数字,要以业主拿到产权证为准。所以实际回款的数字要高于上市公司公告的数字。”

200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新地产资产净值为84.59亿元,而其非流动性负债方面,银行贷款为24.25亿元,可换股票据、高级票据、衍生财务工具-发行人购回权和延迟税项负债合计为50.2亿元。

据刘义介绍,中新地产正在积极准备复牌,“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给交易所解释清楚。”中新地产停牌之时,香港恒指亦在牛市的末端。而今部分在港上市的地产股股价已经被腰斩,中新地产复牌之后股价的走势估计难言乐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2

李慧勇:二季度經濟數據無近憂有遠慮

15日上午,在國新辦召開的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披露,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增長均為6.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評價上半年經濟增長時認為,經濟增長呈現階段性企穩的態勢。“雖然上半年增長6.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個百分點,但上半年的6.7%所創造的GDP增量如果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的話,反而比去年上半年多增了230億元人民幣,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是在穩定增長的”,盛來運說。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發布報告認為,經濟增長符合預期,但民間投資、實際利率和外需情況等方面仍顯示出經濟動能不足。

李慧勇表示,民間投資仍然不足,房地產投資見高回落;名義利率雖已降至新低,但由於通縮壓力,實際利率處於高位,抑制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積極性;從外需情況看,貿易制裁有加重趨勢。

李慧勇認為,供給側改革是中國經濟能否觸底回升的關鍵,基於上半年經濟增長情況,政策要立足長遠,“根據國際狀況,擇機下調準備金率甚至調息;加大增支減稅財政政策落實力度。”

在貨幣政策方面,李慧勇認為常規手段調節流動性效果不錯。如有證據表明英國脫歐帶來資金外逃、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影響流動性穩定,預期央行會第一時間降準甚至降息來對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72

中國鐵物近憂雖解 央企債務警報未除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8月24日信息,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物”)按時兌付年內到期68億元債券。這意味著,持續4月多月,備受市場關註的中國鐵物債券兌付危機已正式解除。

然而,隨著傳統行業盈利日益艱難,中國鐵物債務問題的長期警報並沒解除,央企債務問題也難言終結。而在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之下,打破債市的剛性兌付與“央企信仰”,也是大勢所趨。

國資委的高度關註

4月11日,中國鐵物公告稱,因業務規模持續萎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公司正在對下一步的改革脫困措施及債務償付安排等重大事項進行論證,申請168億債務融資工具暫停交易。這168億債務融資工具包含了9只債券,其中在2016年內兌付的6只,金額共計68億元。

不過,中國鐵物上述債務已悉數兌付。據披露,兌付的主要資金來源為盤活北京盧溝橋麗澤鐵物大廈項目、成都泰博房地產項目,分別收回資金40億元和27.88億元;清收相關央企回款11.38億元,風險事件處置回款8.49億元,以及誠通集團的支持。

無疑,中國鐵物的債務問題一開始即得到了國資委的重視。中國鐵物是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鐵路物資供應服務業務、大宗商品貿易及生產性服務業務是該公司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受油品銷量下降及價格下跌、剝離子公司及控制風險敞口業務規模等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和毛利潤均大幅下降。

國資委研究中心胡遲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央企債務是市場關註的焦點之一,中國鐵物債務的按期兌付,對穩定整個債券市場有積極意義。昨日國資委的消息顯示,今年下半年債券到期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42家非金融企業中,債務風險最高的7家企業均為地方國企。以山東鋼鐵為例,公司下半年到期債券規模達200億元人民幣。

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央企和地方國企的債券發行被取消,其信用評級也被紛紛下調,市場對償債能力較差的國有企業的違約擔憂明顯增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央企債務風險反映了當前的一種政企關系,承擔著較多的社會責任和盈利之外多元化的目標,比如社會穩定、保障就業等,這導致它很難采取減產、停產等市場化的舉措來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而前些年發生的違約,也存在少數企業在轉型改制、結構調整、兼並破產過程中利用多種方式逃避銀行債務的現象。

胡遲表示,國資委不僅直接提出了防止發生債券違約,還上升到了“維護國家金融市場穩定”的層面,這是因為央企在債券市場的交易行為影響重大。國資委應著眼於風險防控的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央企債務風險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在央企面臨債務違約風險時,應不遺余力地扶助企業。

今年4月份,國資委對央企各類債券進行了全面摸底和風險排查。普查結果顯示,截至3月底,共有82家中央企業發行債券余額4.05萬億元,4家央企違約金額達84億元,占央企整體發行債券規模的0.2%。4家央企分別為1家央企(中鋼)及3家央企所屬子企業(天威、二重和中煤華昱)。

項安波表示,應形成良性互信的政企關系、銀企關系,企業和銀行互信互助。在企業特別困難的時候,金融機構應給企業提供幫助,盡可能采取合作的姿態去解決債務問題,支持企業渡過難關。金融機構自身也要提高風險防控的意識,防範和規避風險,保障權益。地方政府應創造好的環境,提供便利服務和必要的協助,但不應直接介入或有過多的越位。

打破剛兌大勢所趨

在中國鐵物人士看來,近憂雖已緩解,但未來還存在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從企業財務表現來看,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且流動性壓力大,償債嚴重依賴外部支持。近年來,公司資產負債率基本維持在80%以上,2014年末和2015年9月末資產負債率分別達到88.32%和87.81%。

其他應收款在公司流動資產中占比近50%。2014年公司剝離13家資不抵債、風險敞口較大的子公司,劃出風險資產,致使資產規模大幅下降,同時對其往來款形成的其他應收款大幅增加,回收風險很大。目前,中國鐵物還有100億的PPN債務融資工具尚在存續期,最近一個要到2018年12月3日兌付。

去年以來,國內信用債市場違約頻現,央企子公司、地方國企也相繼發生信用違約事件。去年9月15日,二重重裝發布公告稱,由於公司收到債權人的重整申請,其公司債“08二重債”可能無法按期支付本息。不過此後出現轉機,二重債最終找來大股東國機集團接盤。10月20日,中鋼股份確定延期支付本期利息,構成事實上的違約,成為首家發生債券違約的鋼鐵央企。

今年2月24日,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的10億中票11天威MTN1宣告違約,隨後在3月8日和4月21日,10億定向工具13天威PPN001和15億11天威MTN2也先後不能按期兌付。4月6日,央企子公司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的6億短融“15華昱CP001”,成為煤炭行業首例違約,目前已經實現足額償付。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在今年的違約事件中,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國企6家,但是金額卻達164.7億元之多,占違約總金額的66.5%。加上中國鐵物的暫停交易,央企違約的數量、規模以及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大,市場感慨債市的“央企信仰”已經打破。

從已經解決的違約債務來看,大股東或者母公司買單是最主要的方式。如二重債由大股東國機集團接盤,中煤華昱也表示“公司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努力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一位銀行從事債券承銷人士告訴本報,資金來源主要還是母公司。“母公司非常在意這種違約,這關乎它是否可以繼續獲得融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央企和國企的違約債務最終如何處置,依然都在觀望。“對於央企來說,是否能夠償付也不是本身能夠決定,還取決於整個國家的政策制定,以及國家層面對債務處置的政策方向。而地方國企違約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政府的態度。”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監、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稱。

昨日國資委網站的消息稱,將進一步完善債務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對近3個月即將到期的債券進行重點監控,逐筆分析,及時預警,積極應對,防止發生債券違約,自覺維護國家金融市場穩定。

不過,也有券商投行人士稱,打破剛兌是大勢所趨,政策本身如果搖擺不定,供給側改革阻力會很大,不破不立,改革推進也就困難重重。

7月26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6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對於國企債務違約的表態是,“援助但不兜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88

財富|美股上填“特朗普缺口”,全球股市無近憂有遠慮

在地緣政治風險暫時釋放、財報季大利好以及中國降準的溢出效應下,全球股市風向標——美股已經走出頹勢,技術形態已完全填補了“特朗普缺口”,即3月來因美國總統特朗普觸發貿易爭端而引發的市場跳空缺口,亞太市場也隨之大漲。

4月18日淩晨收盤,標普500指數上漲1.1%,至2706.39點;納指上漲1.7%,報7281.10點;道指上漲0.9%,報24786.63點。其實,美股開盤40分鐘後,標普500指數就強勢漲破2700點,隔夜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因中國降準而大漲2%。亞太股市也全面上攻,香港恒生指數收盤升0.7%至30284.25點,日經225指數收漲1.4%,報22158.2點。

此前,全球投資者都增持現金,在風險落地後伺機入場。渣打銀行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近期走訪美國多家大型企業,他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鑒於投資者客戶的現金儲備和企業的股份回購行為,風險資產回升可能近在咫尺。“盡管標普500指數年初至今微跌,波動率曲線已經開始正常化,我們預計這將繼續。此外,雖然標普指數虛弱,但如IT和非必需消費品的周期性行業繼續優於防禦性行業,這表明盡管貿易緊張關系和地緣政治風險在前,股票投資者保持親周期的展望前景。”

值得註意的是,在風險逐步釋放下,新興市場(尤其是亞太)仍可能跑贏歐美。羅伯遜也提及,縱觀新興市場外匯近期表現,除了重災區俄羅斯、巴西,其他亞洲貨幣似乎成了避險區。手持大量現金的眾多企業和機構也反饋,一旦全球風險消退,希望重回新興市場部署資本。

美股填補3月跳空缺口

美股收複3月全部失地

3月22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稱依據“301調查”,準備對多項自中國進口產品施加高額關稅,限制中國在美高科技投資。更早前,特朗普宣布對進口的鋼鐵、鋁征收高關稅。受此影響,3月美股和全球股市都頗為動蕩。

不過,截至目前,美股幾乎收複3月以來的全部失地。在加息周期下,估值擴張已無法支持美股繼續上行,那麽盈利增長就成了唯一的指望。所幸,財報季沒有令市場失望。

部分受益於稅改,領跑財報季的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交出了近年來最好的業績答卷。

周二盤前,高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高盛今年一季度營收100.4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估的87.5億美元,同比增長25%,是三年來最高水平;一季度高盛凈利潤為28.3億美元,同比上升27%;每股收益為6.95美元,是有記錄以來第三高。去年第四季度,高盛凈利潤為-19.28億美元,是華爾街五大投行中唯一虧損的一家。

在低波動率逆轉的情況下,萎靡多時的華爾街“交易之王”也開始發力。此次高盛財務數據良好,主要得益於交易和自營部門的收入增加。其中,機構客戶服務的凈收入為43.9億美元,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85%;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營收為23.1億美元,增長了38%,遠高於分析師預估的18.5億美元。

上周,其他幾家大行也表現優異。例如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35%、13%、5.5%,ROE分別同比上升11%、7.4%、12%,超出分析師預期。

其實從上周開始,美股就開始震蕩上行,標普500和納指分別上漲2%和2.8%。行業板塊中,能源板塊得益於油價上漲而大漲6%,科技板塊也有不錯的表現,半導體、技術硬件和軟件與服務分別反彈6%、4.1%和3%;與此相反,公用事業和房地產板塊分別下跌1.3%和1.2%,媒體、家庭用品等板塊也表現不佳。

此外,美國經濟擴張周期仍在持續,美聯儲3月會議紀要顯示委員們對經濟增長和通脹信心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持續上調美國2018年、2019年增速預期0.2個百分點。

眼下,機構最為看好的美股板塊包括:原材料、能源、工業、信息科技、金融,最看淡的包括:公用事業、必需按消費品、房地產、電信。機構也認為,持續的弱美元將拉動企業海外營收,且弱美元態勢中期難以逆轉。

無近憂、存遠慮

盡管美股又重歸平靜,但實則反彈前的技術圖形已經逼近破位,市場對中長期的擔憂始終存在。例如,因稅改而獲益的一次性業績利好究竟能否持續?一旦加息加速,高估值的美股能否承受?

就稅改這一“利好”而言,分析師表示並不一味看好。“在經濟擴張周期的晚期,如此順周期性的稅改刺激並不見得是好事,其並不會提升生產率,而且加劇了美國財政赤字,這也是為何美元持續下挫的原因。”羅伯遜此前對記者表示。

如果要利好經濟的長期發展,那麽稅改需要刺激企業的資本支出、加強投資和研發。但羅伯遜也表示,許多客戶都反饋,投資者對於資本支出的增加可能過於樂觀。多數客戶都表示資本支出計劃不會改變,他們僅僅因為稅改而將其在外國的留存收益轉回美國。總之,企業或將繼續將現金返還給股東(通過回購)。

此外,近期油價漲勢如虹,這也是一大關鍵變量。之所以前幾年美聯儲遲遲無法加息,多半原因是低油價造成的通脹低迷,而如今布倫特油價已經沖破了70美元/桶,較兩年前低位幾乎漲了三倍,這也開始強化通脹預期。眼下,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已達1.6%,美聯儲預計今年有望恢複的2%的目標值。

2月的美股閃崩正是由於一份就業報告,當時的1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當月薪資增速逼近3%,瞬間引爆了通脹預期,導致市場擔憂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美股頓時閃崩。盡管美聯儲如今預計今年再加息2次,但市場也高度關註是否次數會超出預期。

此外,未來市場仍可能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和其他不確定性的幹擾。美國在11月將進行中期選舉,盡管部分觀點認為共和黨將難保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優勢,但也有相當觀點認為。市場定價可能低估了這一的可能性。

資金或重返亞太市場

早在今年初,第一財經就曾報道,相對美股,多家機構今年計劃超配亞太市場。眼下,機構也預計,在風險釋放後,將伺機再度進入新興市場。

上周,隨著貿易摩擦出現一定緩解跡象,資金回流全球股市。根據EPFR統計,美股市場結束了持續三周的大幅凈流出後轉為小幅凈流入(63.7億美元),新興市場和日本股市(25.9億美元)流入勢頭也依然強勁,但歐洲流出加速。

數據也顯示,全球資金同樣加速流入中國市場(包括A股、H股、紅籌)股票型基金,上周流入11.7億美元,高於前一周的9.1億美元;同時,流入追蹤香港本地市場基金的資金規模也有所擴大,上周為8052萬美元, 而前一周為5797萬美元。

4月17日,中國央行宣布降準1%用以讓銀行償還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消息也部分拉動亞太市場。日經225指數強勁上漲1.42%,時隔約兩個月收複22000點,漲幅為1.42%,上證指數收漲0.8%,恒生指數收漲0.7%。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按照央行的測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由於是過去沒有過的為了置換MLF而進行的降準,整體資金寬松程度有限,並沒有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17000億,甚至沒有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8000億的資金規模,但仍很大程度提振了市場情緒。中國經濟的平穩程度一直以來牽動亞太市場。

此前,由於受到地緣政治幹擾,俄羅斯股市大跌,而俄羅斯實則是年初各大機構最為看好、超配最多的地區之一。4月9日,俄羅斯RTS指數暴跌11.45%,創該指數自1995年9月設立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美國自2011年以來對俄實施數輪制裁,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經濟才剛開始略有改善。

從年初到2月28日,俄羅斯股市回報高達11.1%,而此後到4月10日,回報暴跌至-6%。但高盛提及,如今可能抄底俄羅斯時機未到。相比於2014年,如今俄羅斯股市在暴跌後仍然較2014年的谷底高出50%,盧布則高出20%。鑒於俄羅斯早前是僅次於巴西、印度的最大機構超配地區,對於機構下一步的布局也存在擔憂。

其實,企業、機構如今並不差錢,等的是投資機會。羅伯遜也對記者表示,強勁的盈利勢頭正在涓涓不斷地提供大量自由現金流,許多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都是創紀錄的數量級。他們縮短投資組合的久期,更加保守地投資這些閑置的現金,但這也反映了他們是對利率前景,而不是對商業前景的看法悲觀。但是在國際戰略方面,他們變得更為謹慎。許多人推遲做出戰略決定,靜待不斷變化的貿易緊張局勢清晰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