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作變「老作」 超大現真身

2011-5-26  NM




一間公司經悉心粉飾,專人包裝, 成功在香港上市,並不出奇;但一個雞棚搭足十年仍未「冧」,疑幻似真,才最令人嘖嘖稱奇。上市十一年、曾被質疑生產基地面積「報大數」的民企超大現代,最 近發行優先票據,聲稱因市況太差而收回;多個分析員亦質疑其經營模式;加上超大專營的蔬菜今年大跌價,基金界近日已沸沸揚揚,超大正醞釀爆煲。本刊為此到 超大位於福建的總部,及北京、河北的生產基地視察,發現超大連環講大話,「農作」變「老作」;多年未被踢爆,背後又是一場管理層、核數師、以至證監的大合 奏。

○○年在香港上市的超大現代,一直自稱是內地蔬菜種植的領先企業,現生產基地面積超過七十一萬畝,年年增長神速,遍布福建、北京、陝西等十三個省市。除種 植西蘭花、菜心、粟米等蔬菜,另有果園、茶園,甚至畜牧養羊養牛,生產再經他們一條龍加工運輸批發。超大無論營業額、經營溢利及純利每年平均以兩成以上複 式增長。這些數字標青得近乎完美,一切好得難以置信,但記者作實地考察後,發現原來是另一回事。

大話一基地面積報大數

超大位於福建莆田縣鐘山鎮的仙遊基地,一直聲稱有八千畝地,○二年已被傳媒踢爆面積只有一千多畝。記者這次再去超大近年聲稱租用的北京及河北基地,發現其 作大情況十一年來無改善。來到離北京機場約一小時車程、同樣被超大指極有規模的北京平谷基地,年報指該地有五千畝,但一下車在基地外的招牌卻寫上面積三千 畝,基地負責人陳先生更「自我踢爆」現場只有一千畝。他還補充,北京、河北跟天津基地布局就如鐵三角,當中以北京的最大,「我們一千多畝的面積是最大,天 津的最小,只有五百畝。」這與超大年報指,北京基地面積有五千畝、天津有二萬一千畝,差異大得離譜。記者坐四小時車來到另外聲稱有六萬三千五百畝地的河北 基地,負責人李總說:「整個河北只有這一個超大基地,面積幾千畝。(為何與年報不符?)這個我不知道,你不用理我們有多大啦,我們有足夠的西蘭花供貨就沒 有問題,更何況現在還未有定價。」記者現場所見,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被荒廢,散滿垃圾,在河北省張北基地辦公室內的詹先生坦言,基地只在五月到七月底運 作,「這裡太冷了,除了這三個月,其他時間都是休耕期,我們會休息。今季會種西蘭花,要看收成只能在七月底。」這時穿着羽絨的書記李伯伯正走回超大廠房 內,冷得雙手插袋的他表示:「這裡建於○四年,由於天氣關係,又冷又乾,土地閒置費也付得夠多啦,根本賺不到錢,每年都在虧。」就算在福建莆田這較濕熱的 地方,大片農地只種着粗生粗長,每斤只值一元人民幣的大葱,旨在充撐場面。超大上市十一年,已多次配股集資達一百零五億元,部分說要購置農地,但在現場見 農地面積不單誇大,農地亦被閒置,正如麥格理分析員Jake Lynch近日撰寫報告,質疑超大只有兩成四土地有開發種植,但從無解釋另外七成六土地的用途;更指預算未來的開支亦太大:「Where is the extra money going to?(剩下的錢去了哪裡?)」

大話二廠房設施大落後

除了買農地、大棚,超大聲稱部分資金落在增添機器和廠房設備上。記者參觀的仙遊基地,種得最多是現時較值錢,可出口日本的西蘭花,然而場內設備不多,加工 程序亦簡單,只是在室溫下把西蘭花除葉,就把它們放進發泡膠箱內存入冷凍庫。他們使用的工具如鐮刀等亦非常殘舊,其中一名工人更因刀柄甩開要到辦公室更換 才可繼續工作。在農田上的機器亦屬一般平價貨色,記者在福建及河北問農民,場內有何值錢設備,農民拉記者來看放在一旁的數架拖拉機。集團在○三年曾聲稱動 用一億多元,在南京及北京生產基地建立灌溉系統及基建設施,唯北京平谷基地陳先生介紹基地內的先進設備時,就只有兩部拖拉機、三部粟米機、一部大型包裝機 和五個冷凍庫。現場見還只有數個自動灑水器,要靠農民「人肉」移動才可作全面灌溉。

大話三有機「降格」無公害

○三年時,超大年報仍自稱「生產有機及綠色蔬果為主體」,標榜有機農作物。但近年在超大年報上,已不再提「有機」兩字,但又無解釋清楚。記者前往位於福州 市銅盤路的超大集團總部,集團蔬菜部經理黃永說:「超大的確好!在農業行頭是最好最大的。但我要坦白告訴你,我們做的只是無公害菜,不是有機。」據網上資 料,所謂無公害,就是指用低成分化學農藥及化肥,標準較有機蔬菜低;只要物質殘留量經測定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就可稱為無公害蔬菜。在超大農田上,可見一 包包農藥隨處放着,與超大聲稱健康的口號相比相當諷刺。而無公害菜比有機菜,售價明顯平一截,與一般街市蔬菜價無異。

大話四專賣店「無影」

無論在福建還是北京、河北,超市和批發市場都不見超大「菜」影。總部的集團經理黃永解釋,今年多做日本、韓國、歐盟的出口生意,「我們有加工場,可達到不 同國家的入口標準,如你要買我們的菜,可到市中心的永輝超市看看,有我們的菜。」但記者去了多間福建的永輝超市也不見有超大菜出售,只在其中一間有超大的 小黃瓜賣。黃永又解釋說:「我們的菜沒有包裝,只用發泡膠箱裝着,你很難區分。」超大自稱在福建很有名,上市時有八間專賣店,但現在已全數無影無蹤。記者 曾在福州街頭作街訪,大部分人也表示未聽過超大品牌。超大在今年四月擬發行的優先票據中曾介紹,集團每天向國內逾六十個批發市場配送農產品,再由批發市場 售予分銷商。但記者來到福州蔬菜批發市場中的十五號超大的檔口,應當有超大的蔬菜出售,負責人林先生卻指檔內並沒有任何超大蔬菜,「這裡沒有超大基地的貨 賣,基地的全都出口,現在檔中的都是農民自己用車運來,我們作為中介,提供地方代銷,一斤賺他們幾毛左右,賣不出而爛掉的也不關我們事。」

出口成謎

至於聲稱的出口貨,據黃永指,包括經深圳運來香港的貨物。「香港很多公司要我們的貨,百佳、吉之島和大昌行都是我們的客人,我們只做大客,每天要拿至少十 噸菜才接單。我們在香港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也很出名,是第一,一號檔呢!」唯記者到本港多間百佳視察,在調景嶺百佳只有十多袋迷你青瓜賣,而在沙田第一城 百佳,甜椒更是混入其他牌子中一同出售。而售十八元的彩色甜椒招紙上,生產基地為昆明晨農綠色產品有限公司,這並不是超大的基地。問及超大的貨量時,多名 售貨員皆未聞這牌子,更誤以為記者要找的是「超大」條的青瓜。而到了長沙灣批發市場,超大檔亦同樣沒太多超大的貨物出售,員工休閒得脫去上衣捉棋。事實 上,記者在福建、北京及河北生產基地觀察,都只有少數農民在收割少數有收成的農作物,亦未見運輸車運菜到物流中心或港口。究竟超大有幾多菜?而菜又運到哪 裡呢?無從稽考。

大話五報假地址

在香港百佳出售的超大青瓜,貼上的標籤寫上加工企業為深圳市方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加工場,唯記者到標籤上寫上的地址視察,發現該址是一個貨櫃場,有運 輸公司員工表示:「這裡一直都是貨櫃場,我在這裡上班都有五年,這個貨櫃場從來沒有蔬果加工場。」其次,超大自稱一條龍生產達致最低成本,唯費用最昂貴的 出口運輸一環,旗下職員卻踢爆是交予其他公司。至於超大聲稱用以運輸出口、位於北京大興區東馬路的慶元超大運輸公司,所在地是一塊空地;幾街相隔的北京和 平快運公司經理陳立國表示,該物流園半年前拆卸,所有公司已結業。「那邊全都是小公司,可是我從未聽過超大的名字。」

農民少菜價跌

本刊曾就此查詢超大,截稿前未獲回覆。超大連環五大話,近月還要面對兩個困難;缺農民及菜價跌。超大北京基地負責人陳先生說:「唉!一人管十畝地,我們一 千多畝地應有百多個工人,可是現在只有約三十人,若農地同時全種西蘭花,收成要在二十天內收割和加工好,一定不夠人手。」他表示,現在聘請農民很難,沒有 人願意做,「只能從貧窮的廣西、貴州請到工人,一個月工資為一千二百到二千,要包食包住。」而今年菜價大暴跌,亦令生產商損失慘重;超大仙遊農地旁,有一 名已種椰菜及大白菜四年的張農夫,他指超大近年管理不好,很多地唯有分租出去。他向當地農民以每畝三百五十元租用農地,田中有多名農民正搬運椰菜到貨車上 準備到市場出售。但他臉上沒有半點笑容,更多的是愁容,「這一季我虧了二十萬元,好像去年大白菜一斤七毛,我賺了二十萬元,今年一斤只有三毛啦。人家見好 賺,今年跟風種的人實在太多,我的菜現在到了市場即使一毛一斤也沒人要,很慘。」他寧願將田裡的菜「漚爛」,也不想白花運輸成本運出市場。

集資無人吼

內地農民都愛一窩蜂種植,去年椰菜熱賣,農民都爭相種植令收成大增,椰菜大跌價,到西蘭花能出口有高回報,大家又一窩蜂種,結果近期西蘭花價亦大跌,農民 欲哭無淚,超大亦正走着這條「互相殘殺」的軌道。一直以來,超大都如一個神話,盈利幾乎年年遞增,去年營業額六十九億,純利達三十六億,毛利更有六成六, 比同行如中國綠色食品為高。但如此好搵的生意,且公司現金達二十多億,卻幾乎要年年皆配股集資,而在大炒「農業股概念」下,亦有人肯要;可是主席郭浩一直 減持,由最初近六成減至現時的一成九。今年三月,野村證券一份分析報告便公開批評,以超大現時的生產量,與公司大量投資在農具及農地基建上並不吻合,認為 超大開支過度,報告更直指超大的管理層毫無進步。據市場消息,上月超大欲發售二億五千萬美元票據,息口高達八釐半,但一樣因反應差而告吹。超大背後的靈魂 人物郭浩,原名郭建軍,今年五十六歲,父親是南下的老幹部,從小在軍中長大,後來從事電子貿易及電視機生產賺了第一桶金,後遷居香港並改名郭浩。九四年他 開始搞有機農業,○○年將超大上市,股價一直忽上忽落。而郭浩在公司上市這十一年間,亦身家暴漲,現報住市值三億的舂磡角獨立屋。

民企連環爆

超大總會令人聯想起○二年爆煲的民企,與超大屬半個行家的歐亞農業。專種蘭花及出口幼苗的歐亞農業,○一年中上市,翌年的營業額已上升六成四,有十一億元 人民幣,純利更爆升一點七倍,賺錢能力驚為天人。但威風了一年,歐亞於○二年九月被證監會勒令停牌。原來歐亞上市前及上市期間虛報營業額達廿一億元人民 幣,實際上不足一億元。其後民企排隊爆煲的現象出現,除歐亞、另有生產冷卻劑的格林柯爾、生產中西成藥的正中藥業等,大部分都因被會計師揭賬目問題而「冚 旗」。超大上市十年都未爆,不過,超大盤數早已嚇走不少會計師行,有會計師不敢為超大核數,首間和超大決裂的是大行羅兵咸永道。○二年,一直由羅兵咸永道 核數的超大,在未獲對方審核年報的情況下,自行公布業績,被證監要求停牌。雖然最後羅兵咸永道都無保留意見通過該年業績,但於○三年中「以核數費用有分 歧」為由辭掉核數師一職。超大其後換上陳葉馮會計師行,直至○七年又轉由均富會計師行任核數師。兩家會計師行是非多多。陳葉馮去年被會計師公會指,處理一 家上市公司賬目時違反專業守則,被指摘及罰款四萬元。而均富的前合夥人司徒嘉去年被玩具貿易商入稟控告均富訛騙其投資款項,司徒嘉則於○九年突然失蹤,其 後又被不少債主入稟,並遭申請破產。香港會計師公會前會長周光暉指,當年超大出現未經審核便公布業績的情況,證監會及聯交所上市科就應該要進行調查。而現 時所有已獲核數師批核的年報,理論上代表公司賬目無問題。「核數師簽名係最後把關,所以有簽名嘅年報,證監都信間公司係無問題,唔會主動調查。」對於超大 已換過兩次核數師,周光暉說:「成日換核數師梗係有問題啦。核數師辭職一定係啲唔好嘅事,不過通常都解釋話傾唔啱收費所以唔做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0

醜農作當飼料 花田喜彘意外養出胡蘿蔔豬 接手家業》科技新貴出手 把養豬當品牌經營

2016-01-04  TWM

創辦人張勝哲曾是年薪破百萬的科技新貴,七年前返鄉接下養豬牧場, 他將賣相差的農產品拿來養豬,還立志讓「花田豬」名號響遍國際。他表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偉大,我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養豬。」未來這裡可以放酒、 這裡做豬肉燒烤區,客人來這裡我就烤我們家的豬肉給他吃,我要把這裡變成花田喜彘的展場……。」花田喜彘(音同:秩)創辦人張勝哲,同時也是「永隆」牧場 的第三代主人,來到了從小成長,如今卻杳無人跡的老家;他一邊訴說童年故事,一邊勾勒對未來事業的想像。彷彿豬肉界的「微熱山丘」,即將在宛如廢墟的三合 院中誕生。

花田喜彘創辦人張勝哲,曾經是年薪破百萬元的科技新貴,七年前,他頂著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及中興大學應用數學資訊組碩士雙學位光環,重返家鄉「彰化田 尾」,一肩扛下爺爺傳承下來的六十年牧場。脫去西裝、挽起袖子,餵豬、趕豬、洗豬……,樣樣自己來。五千頭豬的永隆牧場,連他總計只有四名員工,平均每個 人起碼要負責飼養一千多頭豬,難怪他苦笑地說:「剛回來接班三個月,我就瘦了八公斤!」

環保創雙贏

豬吃農產淘汰品 肉質更軟嫩三年前,專銷紅蘿蔔到日本的雲林縣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王文星一句:「你的豬如果吃了我的胡蘿蔔,肉也許會很好吃喔!」對談之中,張勝哲 發現,其實農市裡,許多農產品因為賣相不好,被摒除在市場外,成為無利用價值的格外品(編按:指農作賣相不佳而成廢棄物),相當可惜。不過轉個念,他心 想:「豬的食量很大,不如讓豬來消化這些在消費者眼中品相不好看、營養卻一點也沒少的不良品,這樣不但能避免浪費,也能取代一般飼料。

於是張勝哲主動找上中興大學進行肉質檢測,驗證食用胡蘿蔔之後,豬肉中含有對人體有益處的β胡蘿蔔素,肉質也會變得軟嫩可口。

紅蘿蔔創造出效果以後,去年胡蘿蔔產量過剩,有朋友直接送給他二十噸,因為「送人都沒有人要。」對張勝哲來說,讓豬隻吃胡蘿蔔是「雙贏」,除了可解決格外品問題,還可以養出有台灣味的豬。此後,他的格外農產品又加入地瓜、金針菇、紫錐花等。

「你知道全台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就是彰化田尾嗎?我們的牧場就在田尾,所以我將品牌開頭取名為『花田』,才有在地性;我希望大家吃到我養的豬時,能夠抱著愉 悅快樂的心情,這就是取名為『喜彘』的原因。」張勝哲解釋品牌名稱的由來。他說:「我是科技業出身的,科技產品講究的是全球化,但農產品卻講究在地化!」 他看到西班牙以伊比利豬聞名全球,也期望自家生產的「花田豬」,也能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推農業品牌化

靠網路行銷 「牧場到餐桌」理念「我要做品牌,才能打出知名度,有了消費者的支持,才能掌控價格。」張勝哲透露,豬價與一般原料產品一樣,隨著市場波動,因此豬農的生計也只能「看天吃飯」。

這兩年,豬價一公斤在六十八到七十元之間,算是好的價格,一年可以帶來近四二○萬元獲利;但前幾年也曾低到一公斤五十元,牧場立刻面臨數百萬元的虧損。

所以,張勝哲強打品牌,靠著吃格外品的胡蘿蔔豬,利用募資Flying V平台,宣揚「牧場到餐桌」的銷售理念,沒想到一舉擦亮自家招牌。此外,他也努力找尋B2B(按編:企業對企業)商業模式,目前在名店中西融合料理樂埔 町、北歐料理MUME都吃得到,未來自家網購平台也會上線。

好點子獲青睞

成功在募資平台 籌到百萬資金他富有創意的商業模式,讓他在參加今年農委會的農業好點子募資競賽時,成功在Flying V上,募到一○二萬元資金,一舉得到評審團青睞,獲得第一名。

「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偉大了。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養豬。」張勝哲坦承,目前吃格外品農作物的豬隻,只占牧場的部分產量,畢竟飼料成本偏高;但隨著自家豬肉產品品牌化,有更多消費者支持,未來將會有更好的成果。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70

抗洪賑災 隆平高科捐贈1000萬元農作物種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16/1022617.html

7月9日淩晨,首批18萬公斤“隆平206”從安徽阜陽加工中心裝運至巢湖捐贈指定地點,隨後陸續發往受災地區;10-11日,第二批共計可播種3000畝的辣椒種子“湘研802”和黃瓜種子“博美4號”、“博美41號”,分別從長沙和天津發運;14日起,共計18萬公斤的第三批賑災種子“中嘉早17”水稻種子也陸續發車送往災區。

Qq__20160716181126.thumb_head

長江中下遊地區持續的暴雨襲擊,已造成大量農田被淹,部分地區農作物甚至面臨絕收困境。為盡量減少損失,幫助農戶災後複產,種業龍頭企業隆平高科緊急啟動賑災行動,面向安徽、湖北和湖南等長江中下遊受災嚴重的地區,捐贈水稻、玉米和蔬菜種子超過36萬公斤,價值近1000萬元,預計可播種面積約16萬畝。

賑災行動啟動後,隆平高科成立了由公司總裁牽頭指揮的賑災工作小組,緊密與各省種子管理機構保持聯系,在統計各區縣受災情況基礎上,捐贈種子分水稻、玉米和蔬菜三線並舉,分批發送。

隆平高科總裁廖翠猛表示:“為爭分奪秒抗災,確保救災物資充分發揮效用,我們采取了三大措施,包括種子籌集、精準發放和栽種技術指導。”

7月9日淩晨,首批18萬公斤“隆平206”從安徽阜陽加工中心裝運至巢湖捐贈指定地點,隨後陸續發往受災地區;10-11日,第二批共計可播種3000畝的辣椒種子“湘研802”和黃瓜種子“博美4號”、“博美41號”,分別從長沙和天津發運;14日起,共計18萬公斤的第三批賑災種子“中嘉早17”水稻種子也陸續發車送往災區。

為確保賑災種子能“專種專地專用”,隆平高科提前與各省種子管理部門提前做好了銜接,確保種子精準發放。為更好地指導農戶精確播種,公司準備了栽培種植手冊隨種子一起發放,同時還聯合農業管理部門緊急制作了《農業科技抗災救災技術生產指導手冊》,供災區農民參考使用。

目前,隆平高科捐贈的種子已陸續發放到農戶手中,複產搶種時間緊迫,一批蔬菜種子在發放當天就已開始育苗。在湖北麻城市宋埠鎮,接到辣椒種子的村民說:“我們已經整好了育苗床,鋪好了育苗土,就等種子播種,這批種子來得非常及時。”

廖翠猛表示:“作為農業企業,隆平高科對受災農民的沈重心情感同身受,捐助只是一種手段,最終讓農民渡過難關有個好收成才是我們的目的。”

  • 李語涵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34

【飲食籽】泥耙+自拍神器 救救農作物

1 : GS(14)@2015-03-26 01:15:35





為幫媽媽心機菜尋的新出路,May(右)不拿泥耙拿神器,將蔬菜動人一刻擺上面書。



【飲食籽:清恬淡食】只為正菜尋出路。眼前的番茄,明明光溜溜紅彤彤的散發着誘人香氣,還要是有機耕種,如果放到農墟,應該賣到不錯價錢。可惜番茄的目的地是蔬菜統營處,外表醜陋固然一早被「彈鐘」;外貌端好的卻可能因為供應過多,照樣被退回來。就這樣,好好一箱番茄無路可走,下場要不送進堆填區,要不就回歸土地化作肥料。很浪費吧!但這就是現實,也是香港農夫面對最大困難。看着當農夫的媽媽心血付諸流水,女兒拿不起泥耙,卻手持自拍神器將農場裏果實纍纍的相片放上面書,讓有心人來親身買走。既然政府不能為本土農產品找出路,為了繼續農夫夢,也惟有自求出路了!


這次農夫主角是珍姐(洪愛珍),五十八歲,在粉嶺坪輋耕田逾四十年。早在十多年前,珍姐已轉為有機耕種,算是香港首批有機農夫。在香港做農夫,所謂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幾十年都捱得過去,對珍姐來說,跟八十多歲丈夫陳伯(陳德浩)撐起這四畝多地,辛苦早已經習以為常。問題是,努力了幾個月的農作物,原來不因風吹雨打受了傷,都一樣很大可能付諸流水,血本無歸,令生活無所依靠,「我的菜呀番茄呀,主要是交貨給菜統處或菜聯署,不過他們有很多規則的,樣醜的不收,同期同一種類太多亦會退回來。」珍姐盡了力的心機菜,原來一句:「太多!」就彈回頭,賣不去的就無路可走,投入的時間、勞力和金錢頃刻間煙消雲散。



去不成天光墟 有機菜乏人問津

本來,從前珍姐和丈夫會一大清早開車到粉嶺聯和墟的天光墟賣菜,每次都能賣清光,也就是靠這養大了四個孩子。轉做有機農夫後,不但成本增加,生意亦銳減,珍姐:「幫襯天光墟的人都要便宜貨,有機菜乏人問津。」到最後甚至不可以往天光墟賣菜,因為丈夫年紀大,連車牌都因為過不了身體檢查而被運輸處收回,因此想去亦無能為力。結果,既無力發展網上有機菜店,又沒人手幫忙送菜,連農墟都去不成,他們的有機農作物只能依靠菜統處。「近年菜統處經常退回送去的農作物,幾箱加起來可能過百斤,自己怎可能全部吃光?」珍姐說再浪費也好,也只能將退回的擱置在田裏,做肥料總比送去堆填區好。明知不能長期將完好無缺的農作物化作春泥,但是,很多老農夫都只能坐以待斃。眼白白看着母親的心血只能走上化作肥料一條死路,女兒May(陳美儀)實在心有不甘,「我有自己家庭,不能全身投入耕田,但總希望可以做少少事幫媽媽。」於是她趁假期回來從小長大的農田,用相機和手機拍下每種已接近收成的農作物,並在面書成立專頁,不定時放上這些照片,吸引注意健康的人親身來農場買新界有機菜。那為甚麼不索性設立網上商店賣媽媽的心機菜?「她哪有時間?」珍姐搶着為女兒解釋。事實上送貨真的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沒有人手,沒有資金,沒有時間,May自言能力範圍內,真的只能靠面書讓多些人知道有「珍記農場」已經好好了。「有些住在粉嶺上水的熟客,我都會親身送,但只限一、兩個,而且也只限放假時候。」農夫要望天打卦也不特止,還要為農作物找出路,May說政府十幾年前推動有機耕種,但結果是首個退貨,你叫農夫如何適從呢?



撥不走的東北發展陰霾

為辛辛苦苦的收成找出路已不容易,農業問題在香港卻「鑊鑊新鮮鑊鑊甘」,因為珍姐農場所在地在東北新發展區範圍內。雖然,最近事件像降了溫,但眼前的一片青草地卻正在一步步消失,珍姐一生都在農田裏過活,要放棄這耕了四十多年的土地,不但不捨,就連想也不敢想,「我與丈夫花了很多時間才能轉營成百分百的有機農場,抽地下水做灌溉要得到檢驗合格證明,土質有否受污染亦要花長時間去化驗和適應,放棄?談何容易呀。」珍姐的全農生活是過得一天得一天,但農民彷彿都有樂天知命的天性,所以,她依舊在剛剛翻好的泥土裏,慢慢插上從漁農處管理、專提供有機作耕示範的大龍農場培植好的粟米苗,因為春耕早已開始了,播種時候到了,但下一回的收成出路將如何?天知曉,只知道,菜統處可能比天氣更難捉摸!珍姐大概和其他有機農夫一樣,只能自求多福!



時令菜有台灣白粟米,極清甜,生食有爆汁口感。

大番茄,煲湯又或煮蛋都好,很多汁。

珍姐每天吃自己種的菜,就已經很滿足了。



兩公婆都真心愛耕田,只要有氣有力,就會堅持下田。

陳伯八十多歲了,仍堅持下田,當做運動。

春耕季節早已開始,但珍姐得一對手,直到最近才開始插苗,比別的農夫遲起步。



站在粟米田裏的珍姐,渺小卻笑得滿足開懷。

辛苦種出的成果,卻經常面對「彈鐘」問題,心機被抹煞,血本更是無歸。

靠耕田養活一家六口,縱使兒女不做全職農夫,但也希望讓父母的農夫夢能延續下去,拿泥耙拿神器,將蔬菜動人一刻擺上面書。



有機菜去哪兒?

大部份農夫,特別是生產型農場(即大量種植的農場)的農夫,一般都會把蔬菜交到蔬菜統營處旗下的合作社秤菜,之後會交到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以拍賣方式售予酒樓食肆及零售市場等,中間「樣衰」的不收,供應過多的退貨,而且批發價格真的很低很低。




大熱日本農夫劇《限界集落株式會社》

「摘下來也進不了人的嘴巴裏。」因為在市場裏無人願意收購,客人只想買便宜又漂亮的農作物,有機蔬菜有蟲蛀、外表醜陋是正常不過的事,卻因為無路可出,農夫被迫鏟掉還能吃的農作物,田越大損失也越大……這是日劇《限界集落株式會社》中,描寫到有關有機農產品的出路寫照。很寫實吧!這套由反町隆史主演的五集日劇,本來我是為反町而看,卻最終被劇情吸引。我們都知道有機菜健康,可以很放心地吃,貴一點,就是貴在好吃,只是在市場裏找一棵經驗證的有機菜實在很難,與其將農產品退回農夫,菜統處就不能在各個街市設立「本港有機菜站」,讓重視健康的市民以對農夫合理的價格,買新界有機菜嗎?



記者:李 莉攝影:劉永發、伍慶泉編輯:陳漢榮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323/190837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