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辰德資本 · 梁寧:我在騰訊學到的兩堂產品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4/160171.shtml

辰德資本 · 梁寧:我在騰訊學到的兩堂產品課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辰德資本 · 梁寧:我在騰訊學到的兩堂產品課

我提供的到底是什麽服務?這個服務是強需求,還是弱需求?我有能力控制一個完整的服務流程,並保證輸出品質嗎?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優秀的創始人,往往都會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而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好琢磨事情,對產品的細節都非常在意。王珂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產品經理型的創始人,作為一名技術宅男,他思考的是用戶每天都在手機上做些什麽,用戶一般在手機上買東西翻到第幾頁就不想往下翻了......或許,正是因為他對業務深度專研的態度,有人評價道,“王珂,是我見過的對移動電商理解最深入的人之一。”

在這里分享王珂先生一篇創業經驗的總結。文中,王珂先生幾近完整呈現了自己創業的路線圖,涉及找需求、做產品、談融資、招兵買馬等創業的關鍵環節。他對這些問題的透徹思考,值得你花時間看一看。

1

「餵飽」用戶的三個方法

最近,我看到有創業者開始為自己的用戶增長緩慢而發愁。

實際上,如果將自己的產品當成精心為用戶烹調的牛排,用戶吃一口就放下了餐具。這是火候的問題嗎?是調料問題嗎?還是擺盤裝飾的問題?......也許都不是,這個時候你更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用戶是否正處於饑餓的狀態

那饑餓狀態的用戶又是什麽樣子呢?

舉兩個例子,空氣凈化器,市場上有數百個品牌,也有一堆媒體搞過一些測評,但只要遇到霧霾時期,所有品牌凈化器全部脫銷,這就是饑餓用戶的樣子;還有,陌陌上線一個月,就有10萬用戶,三年用戶便過億了,這也是饑餓用戶的樣子。

那如何「餵飽」饑餓用戶,迎來用戶的快速爆發呢?我有三個從騰訊公司學到的方法想跟你分享:

第一個方法:一定要做「足」,單點突破

2011年,我第一次見張穎,給他看旅人網旅遊顧問的產品,他第一眼的評價是:“概念是對的,但是做得太「薄」。”的確,試想當你非常餓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是希望別人給你一大碗熱騰騰的牛肉面,還是一小塊精美的糖果。

再比如,之前我看了一個做女性穿搭的項目。當時,感覺概念是不錯的,但是一整套穿搭方案包括了7、8種從衣服到鞋的物品,但這個平臺上只有1、2種有售。我問創始人為何不專註做方案與達人,然後將鏈接導入淘寶。最後,她講了一堆之所以不這樣做的理由。其實,試想一個用戶,根本沒有機會問她與聽她解釋的理由,用戶只是覺得這里「吃不飽」,就需要換個地方。

因此,或許你看到大量其實有需求的產品,卻看不到有明顯的用戶增長,可能正是因為沒有做「足」

第二個方法:「核心動線」要重投入,要快、要流暢

當年騰訊的金牌產品經理顧思斌(Teddy)來北京,入住他以前住過的酒店。晚上我們一起吃飯,他隨口說起,這家酒店一定是換了管理公司。因為從進入房間開始,他「核心動線」上的所有體驗都降低了品質:拖鞋的底薄了一毫米,牙膏換了品牌……作為一個把一切作為產品體驗,並實時記錄自己感受的產品經理,Teddy總結說,在「核心動線」上節省成本,其實是逼走用戶

互聯網產品「核心動線」上需要重點投入的就是打開速度要快。為了這個「快」字,騰訊、優酷們投了多少真金白銀不必問。你看一下,凡是有蔡文勝參與的互聯網產品,不論其品相如何,每個產品的打開速度,幾乎都高於同類網站。「快就是爽」,這是暗戰,也是絕技。

還是這句話,作為饑餓的用戶,沒有機會聽你解釋公司的戰略與苦衷。用戶只是覺得這里要等好久,應該換個地方。更糟糕的是,目前大量創業者都沒有「動線設計」。

你想進餐廳吃碗面,一打開他的應用,感覺進了後廚,滿屏都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這種感覺,用戶都是看一眼,然後默默離開——這里是有很多食材,可是用戶更想吃現成的啊……這些創業者連前廳該擺什麽都沒想好,更別說用戶服務的流程。

第三個方法:重視特性

還是以吃飯比喻,如果你點一份牛排,服務員給你端上來的是一個大白盤子,中間放著一塊幹幹凈凈的牛排。餐廳沒錯,你點了牛排他給你上了一份牛排。但是不是覺得真沒好感,真不舒服。

有的創業者說,我們第一版就是上核心功能。那問題來了,沒那麽「餓」的用戶,為何要接受這麽粗糙的東西。談特性可以寫一大篇,而用戶「餓」與「不餓」是關鍵。如果你能集中資源做足體驗,核心動線清晰且快,還能有些令人愉快的小特性,那就極有可能成為一款爆品

2

顯性特征與隱形特征

騰訊善於做產品,世人皆知。但其實在騰訊內部,很少提「產品」和「功能」,內部主要談「服務」和「特性」,考慮的是我要提供一個服務,這個服務有哪些特性,它的整體服務流程是怎樣的,它的整體服務成本是多少

以一臺ATM機為例,我從三個問題展開產品討論。

第一個問題:ATM機提供什麽服務?

ATM機的核心服務:取現金。

第二個問題:一臺ATM機的設計,有哪些特性?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菜鳥級的產品經理,頓時顯出了原形。

菜鳥級的產品經理會用一副深刻觀察與思考之後的專業態度來回答:ATM機的前端界面,是公司形象,還有操作提醒;而實際上,這當中還有很多小問題需要思考,比如:從第一次操作,到提取鈔票,整個過程需要幾步達成?操作提醒放在哪個環節出現?選擇聲音提醒還是字幕提醒?先取卡,還是先取鈔?……

這些特性,叫顯性特性。

ATM機,還有一個關鍵特性——隱形特性。

比如,一臺ATM機里要放20萬現金,如果一個銀行提供100臺ATM機,那麽他要把2000萬現金放在外面。所以,看似ATM機分流了銀行的營業壓力,提升了品牌曝光,同時也分流了公司的核心資源。

因此,如何統計同步數據,支持決策,讓ATM機發揮戰略價值,同時不讓資金過多閑置,是一臺ATM機設計的隱形特性。

第三個問題:一臺ATM機,服務的全流程是什麽?

作為一個用戶體會到的一臺ATM機的服務是:查卡,輸密碼,輸金額,取鈔,打印憑條,退卡。如果有問題,撥打服務熱線。作為一個ATM機的服務提供者,為了讓用戶持續穩定的獲得上述簡單的服務,日常操作性的服務流程包括:

現金管理:保證ATM機里隨時有錢。包括了數據、現金出庫、運送等複雜流程。

硬件管理:電源工作正常,打印機工作正常,打印機的紙、油墨耗材正常…

客服管理:遇到客戶問題或者投訴的處理全流程。

這時,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戰略問題。

銀行為什麽要提供ATM機的服務?第一是為了分流營業網點的取現壓力;第二是更多的品牌曝光機會。因此,每一臺ATM機,對銀行這個服務提供者來說,必須具備戰略價值。

這就是數據統計的運營意義,不單純是讓管理運營的人知道,某臺機器沒錢了,再不補現金進去,客戶要投訴了,還要讓管理運營的人了解,這個服務點的設置,是否有足夠的客流,是否達到了公司的戰略要求,是該增加服務,還是裁撤這個網點。

因此,我覺得像空氣一樣簡單流暢的ATM機,正常運轉的背後,有7個以上崗位,在保證它的持續穩定服務。如果以每次取款2元收入計,一臺ATM機的總體成本回收期大約是10年。

過分強調顯性特性的人,是不太適合去創業的。過去,我最怕的就是聽誰說,我們要改版了,新版哪天……顯性特性很重要,但是顯性特性救不了你。把核心資源與時間,放在一次次優化顯性特性上,基本上是互聯網初級創業者的狂熱癥

3

服務用戶

有些產品經理型的創業者,往往覺得自己是喬布斯的傳人,會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來設計一個產品該是什麽樣子。而在騰訊內部,大家只談服務,放下自己,研究服務對象。實際上,服務就是要以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滿意度為中心,定義所做的一切

馬化騰說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要做10個用戶調查,關註100個用戶的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此外,馬化騰還強調,產品經理不能為了自尊心而戰。

騰訊系的所有產品經理的視角,基本全部是「用戶的使用視角是這樣的」、「用戶的使用場景是這樣的」、「這個時候,用戶的痛點是.....」。而有一些菜鳥級的產品經理,他們會有這樣的視角「我認為」、「我覺得」,用一個華麗的知識體系來支撐他們閉門造車,對整體服務流程沒概念。

菜鳥級的產品經理,往往認為自己做一個東東,丟到互聯網上,奇跡就會發生。所以,他們對一個產品的終極設想,是版本開發完畢後上線的一瞬間,就如同天真的小白少女,對愛情的終極設想就是穿上婚紗走向王子。

而經過騰訊系統訓練的產品經理,非常清楚,第一個版本丟到互聯網上,等待他們的只是未來無盡的服務,一個循環優化的開始:

數據反饋,優化特性,優化服務;

數據反饋,優化特性,優化服務;

數據反饋,優化特性,優化服務;

……

所以,創業者要自問再自問:

我提供的到底是什麽服務?這個服務是強需求,還是弱需求?

我有能力控制一個完整的服務流程,並保證輸出品質嗎?

我擁有提供這個服務的核心能力,並不斷提升核心能力嗎?

一個完整的服務流程清晰後,才能知道,這個團隊的核心能力是完備的,還是有缺失?還是有重要缺失?相反,有些創業者的核心能力,就是把網站搭起來便以為結束了。

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ATM機提供服務的核心能力是錢,持續有現鈔,才能維持基本面。而那些只是搭個網站的創業團隊,就只是做了個ATM機的空殼子,根本提供不了ATM機的服務。

有些創業者會想,我先將這個架子搭起來,然後等我拿到錢了再不斷優化,引入強大的資源,進而就可以為用戶服務了。面對這樣天真的創業者,我默默想:您這是過著二次童年,憧憬著一個童話故事。實際上,這里是互聯網的成熟時代,是成熟獵人間的廝殺。

產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