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信箱擠台灣50家上市櫃公司 越洋直擊避稅天堂 開曼群島揭祕

2011-5-2  TWM




開曼群島,它是一個避稅天堂,全球企業在此設立了9萬多家毫無營運的境外公司。

台灣上市櫃公司也在此設立了462家公司,以KY(開曼)名義回台上市櫃的公司則有21家。

這個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嚴厲抨擊為「稅務騙局」的島嶼,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今周刊》飛越一萬五千公里,帶您一窺其真實樣貌。

撰文.莊 芳 研究員.辛曉昀 攝影.陳永錚飛越一萬五千公里越洋採訪從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美國加州洛杉磯國際機場→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大開曼島歐文羅伯茨國際機場,總計飛行里程超越1萬5千公里。

攤開地圖,台灣與開曼群島的距離約莫一萬五千公里。我們必須飛行超過二十四小時,轉機三次,繞過半個地球,才能抵達這個位於美國東南方、仿若遺世獨立的美麗海島。

然而,如果能有一張虛擬的地圖,在虛擬的世界裡,開曼和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資本市場,應該是緊緊相依的。

從抵達開曼機場開始,我們就不曾看到任何一張東方臉孔,一位當地居民熱情的和我們閒聊,「哇!住在這裡二十幾年,第一次看到台灣人。」這位居民必然沒有想到,在這島嶼上的虛擬一面,台灣上市櫃公司選擇在這裡設立了超過四百家的子公司、孫公司……。

此外,自從證交所開放海外企業上市以來,在台灣股市話題不斷的TPK宸鴻、KY美食、KY晨星,也是註冊於此。事實上,目前在證交所準備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名單中,幾乎一面倒的,都是開曼公司。

進入首都喬治城(George Town),很快就能發現台灣與開曼的關聯。在市中心的郵政總局外面,有著大大小小的郵政信箱。沿著外牆一直走,才看到郵局旁一棵大樹下有一座亭子,裡面 放置著額外加設的郵政信箱。在整片信箱牆面的左上方,有個十二乘十公分的銀色金屬外殼,除了有個鑰匙孔,上面僅簡單寫著「二八○四」的號碼。

而這個號碼,其實是台灣上市櫃公司設立上百家子公司的「共同」落腳地點。包括鴻海、廣達、台達電、華碩甚至是南紡都在此註冊設立子公司,註明一樣的地址、一樣的「二八○四」信箱。

開曼居民根本沒見過台灣人,台灣的企業主如郭台銘、林百里等人,恐怕也沒有幾人真的走進過自家公司的註冊地點。一步一步,我們揭開了這條存在於資本市場的虛擬鎖鍊,也看到了這個在地理位置上遺世獨立的小島,如何讓自己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當中的一號角色。

走訪的第一站,是位於大開曼島(Grand Cayman)的「註冊總局」(General Registry)。

吸引企業魅力一:

成立公司無須親至 一天可完成註冊畢竟是個小島,從開曼機場出發,不到十分鐘的車程,就能抵達首都喬治城,這裡聚集了主要政府機關,以及提供各種商業、貿易服務的公司行號, 密集的程度,平均只須花上五到十分鐘路程,就可往來穿梭各商業大樓之間。其中,一棟外形顯眼的青綠色建築物,正是提供全球企業註冊服務的「註冊總局」。

註冊局副局長華森(Grace Watson)打開放滿檔案的資料室,「光是這裡,就保存了九萬多份註冊公司的資料,」檔案櫃上每一個資料夾就代表一家公司。她還指著高度頂到天花板的櫃 子,面露微笑地說,「你們台灣的公司也在這其中!」就她表示,這間檔案室僅有外國公司在此登記的資料,本地公司登記資料,只得搬到另一間去存放。

這個地方,過去被許多國家稅務單位視為稅金黑洞,因為註冊在此的公司,資金往來調度無須揭露,讓美國許多上市公司包括可口可樂、甲骨文、英特爾等都在此設立公司,據聞得以合法節稅數十億美元。

所有大小型企業,想在開曼群島設立公司,就得來到這裡註冊,才算大功告成。「當然,他們不必大老遠親自來一趟,我們只接受當地核可的事務所來此送件。」註 冊局局長布爾金(Cindy Jefferson-Bulgin)說,註冊局無須執行實質審查(Due Diligence),不須稽核公司實際營業內容或是所在地點,這些項目必須由獲得授權的事務所負責簽核,確認備齊所有公司註冊該有的文件,才送至註冊局 登記。

基本上,註冊局只確認公司資本額、有限或無限公司以及當地是否確實有服務窗口。「如果確認沒有問題,境外公司大約二十四小時內即可完成登記、發出註冊證 明。」這些屬於「豁免公司」(Exempted Company)類型,在當地並無實體營運,簡單說就是「紙上公司」而已。布爾金表示,假使申請公司類別須在當地有營運、貿易,「那就至少需要五個工作天 審核。」比起在台灣註冊公司,少則十天、半個月,如此的效率已經算是「超速」了。

吸引企業魅力二:

只須繳註冊年費 其餘稅負全免登記完成以後,公司無須提供財務報告,只要每年報告公司盈餘狀況,或是於更換公司名稱、負責人之時,才必須再次提供資料給註冊局建檔。手續簡便的程度,確實無須海外企業主親自走訪,大約只要花上三千美元左右,就能輕易完成登記任務。

走進註冊總局約莫十五坪的大廳,其實除了公司登記作業以外,這裡對於當地人民生活也頗為重要,凡是出生、死亡、結婚的登記程序,都得透過這裡才算正式生 效。「但我可以說,公司登記業務占了整體註冊費收入八成以上。」由於開曼群島不課徵直接稅,只要是在這塊土地上,所有所得稅、遺產稅與贈與稅全免,也因而 和維京群島、百慕達與薩摩亞等地一同被封為「避稅天堂」、「免稅天堂」。過去,當地政府主要收入第一即是關稅,第二則是註冊年費,兩者占政府營收約達六成 以上。換句話說,註冊局的公司登記業務,對開曼群島的經濟成長,可說是極重要的貢獻。

正因是開曼群島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註冊總局不僅得加強處理效率,還得背負龐大的「業績壓力」。像是二○○八年金融海嘯的影響,「我們完全感受到了。」布 爾金表示,過去這一、兩年不只公司登記的數量大減,從每月一千件降成每月六、七百件,營收目標自然也得隨之調降。「基本上,我們要時時觀察美國經濟變化, 他們幾乎成為我們業務量增減的指標。」當美國主要經濟數據一直往下掉、毫無起色時,「大概就知道接下來『業績』可能會清淡好一陣子。」至於每年的「業績」 數字,布爾金說,政府並不會強制要求。「完全由我們自己訂立目標,依每年的經濟情況來決定、修正預期金額後,提報給財政部門。」她表示,從一○年七月至一 一年六月的會計年度目標,必須達到一億開曼元(折合新台幣約三十七億元)。但截至三月底止結算,已經達成八千五百萬開曼元,「我想接下來三個月,要達到剩 下一五%應該沒問題!」布爾金像是鬆了一口氣說。

註冊局的工作,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裡與各種申請文件為伍,扛著營收的目標與壓力,但達成後可沒有太多獎勵。「無論達成目標與否,我們從來沒有獎金或紅利 呀!」華森接著說,尤其過去兩年業務量減少,本來註冊局有五十位部門員工,常要加班處理註冊文件才能應付大量需求,「但過去這段時間很少加班,還有些同事 必須調到其他單位服務。」不過,隨著美國經濟漸漸穩定下來,華森開始恢復了信心,「我們預期下個會計年度可以成長一%至二%。看起來很少嗎?但至少不再是 負成長了!」

事成關鍵在律師事務所

阿格蘭屋被歐巴馬批為「稅務騙局」面對我們這幾位東方臉孔,註冊處的工作人員「自首」表示,「其實這裡沒有一個人懂得中文。」不懂中文,如何審核?答案令 人發噱:「能做的,只是看看文字『長得一不一樣』,什麼文字呢?就是公司的中文名稱而已。」由此可以體會,註冊處雖是台灣業者設立子公司的終點站,但真正 和業者打交道的,是開曼和台灣「虛擬鎖鍊」的審查關鍵──律師事務所以及代辦公司。

阿格蘭屋(Ugland House)是開曼居民無人不知的五樓建築,外觀圍繞著許多高大的棕櫚樹,直接面向海景,不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這是一家度假酒店,但它其實是世界知名的律 師事務所Maples & Calder的所在地。他們不僅在開曼群島、維京群島與倫敦設有辦公室,就連香港也有據點,因此可以橫跨歐亞,提供全球企業註冊與法律諮詢服務。

真正讓Maples & Calder聲名大噪,應該是由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九年一場演講中點名而起。這幢大樓地址登記近兩萬家企業,其中八成左右的營運都在海外,歐巴馬在演講中 是這麼說的,「這棟大樓,若非真有兩萬家企業進駐其中,否則,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稅務騙局。」他鏗鏘有力地指責,這棟五樓建築已讓美國企業逃避了三五%的所 得稅。

在台灣業者中,包括華航、香港上市的台泥國際、統一企業(中國)等指標型企業,也都透過這家事務所設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將公司地址設於其所有的「三○九號郵政信箱」。不過,最受台灣業者青睞的當地事務所,則另有其地。

位在喬治城中心、郵政總局旁有一家加拿大著名的豐業銀行(Scotia Bank),整幢大樓外觀全以黑色玻璃帷幕設計,籠罩著神祕的氛圍,讓人難以從外部看清接待大廳的情形。搭上電梯到達頂層的四樓,則是坎貝爾(Campbells)律師事務所。

坎貝爾事務所是台灣最愛

幫客戶「跑腿」 並擔任聯繫窗口這家律師事務所,或許比不上當地業務量最多的阿格蘭屋來得名氣遠播,但若是進一步仔細研究台灣上市櫃公司財報,就可發現上百家設於開曼群島 的子公司,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約五十家)的註冊地址除了寫有「二八○四信箱」,還標示「4F, Scotia Centre, Grand Cayman」,也就是坎貝爾律師事務所的所在地。

難不成,這些上市公司全都擠在同一層樓的辦公室裡營業?當然並非如此,這些公司所擁有的並不是一間辦公室,而是一張在此登記公司的執照而已。曾經到訪台灣 的坎貝爾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沃夫(John Wolf)直接表示,「其實境外公司成立的地址,只是負責提供服務的事務所。」他們通常正是協助辦理公司登記「跑腿」的業務單位,以及對台灣註冊代辦公司 的聯繫窗口。

從這家事務所的會議室向外望,正好可見開曼群島特有的碧海藍天美景。沃夫指著窗外說,「往這個方向直直走下去,大約七分鐘就可到註冊總局。」他說,從收到 註冊資料、審核到拿到證書只需四天時間,事務所每天都有人往註冊總局跑,「一天固定去四趟吧!但我知道,我們還不是業務量最多的。」

紙上公司無實體營運

多家公司共用一個地址、郵政信箱在事務所擔任企業與商業部門主管的沃夫,手上常有五到十個公司登記案件待處理。除此之外,也協助避險基金在當地註冊。他認為,企業之所以選擇開曼群島作為海外子公司設立地點,主要還是這裡的法治系統完善,又可獲准回台灣上市。

也因此,在開曼群島設立公司的成本,比起法令相對寬鬆的薩摩亞、模里西斯等司法管轄區來得高。「就像是買保險一樣,對個人保障愈大,價格就愈高呀!」平均來看,在開曼群島註冊一家公司的成本約三千美元,但有些地區卻只要一千五百美元。

原本居住英國的沃夫,搬來開曼群島已有十三年,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座小城市。「無論要去哪走走,或開車回家,都只須花上十分鐘左右車程。」他覺得來到這裡以後,一切事情都變得方便、簡單多了。

就連名片上的地址也顯得簡單,完全沒有街道名稱、門牌號碼,主要註明大樓名稱與郵政信箱(P.O. BOX),如此而已。這麼一來,郵差找得到送信地點嗎?其實不必擔心,因為在開曼群島這個地方,根本沒有「郵差」這號人物。當地所有郵件往來,都是憑著嵌 在郵局外牆、各種大小的郵政信箱。

沒有郵差,這大概解釋了台灣投資人在檢視上市櫃公司財報時的心中疑問:「為何設在開曼的子公司,地址都只是郵政信箱?」沃夫表示:「一般來說,你所看到公 司的註冊地址,是指當地提供服務的機構,例如和我們一樣的律師事務所;而上面標示的郵政信箱,就是負責準備各式文件的代辦公司窗口。」而台灣有多家上市櫃 公司地址上同樣註明的二八○四號信箱,正是替許多台灣以及亞洲企業處理註冊代辦業務的OIL公司(Offshore Incorporations Limited)所有。

OIL公司協助備齊註冊所需文件,進行實質審查與簽核,再交由當地律師事務所、送出登記。所以所有設立境外公司的企業,除了一張登記執照以外,還可得到一個共同的郵政信箱以及一個提供服務的地址。不過很顯然地,應該沒有企業會需要寄信到並無實際營運的開曼群島。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上市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子公司,都會在同一地址註冊,甚至擁有同一個郵政信箱。

不僅以公司註冊的業務作為國家收入,事實上,開曼群島還是許多共同基金、銀行的設立據點。根據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Cayman Islands Monetary Authority)資料顯示,截至一○年九月止,光是開曼設立的銀行有二六六家,總計持有高達一兆七千億美元的國際資金,位居全球第五名。目前在開曼群 島證交所掛牌註冊的產品總市值近一千八百億美元(約新台幣五.二兆元)。

開曼證交所僅八員工

五檔股票掛牌 每天只有一筆交易令人想像不到的是,當我們走進開曼證交所,赫然發現,整個交易所竟然只有八名員工,辦公室就和一般中小企業沒有兩樣。事實上,在這間證交 所掛牌上市的股票數量僅有五檔,每日平均只有一筆交易,股價幾無波動。「我想,企業家想要藉著在開曼上市身價飆漲,甚至成為首富,應該是難上加難吧!」開 曼群島證券交易所執行長哈里斯查克(Gerry Halischuk)幽默地說。

他解釋,開曼證交所走的是「利基市場」,「在這裡掛牌的企業或是基金,目的不是為了『次級市場』,不在乎交易量或流動性,他們要的是花費少少的成本,就能 對全世界的投資者說:『你看,我在金融中心開曼群島有掛牌呢!』懂嗎?在這裡掛牌,是讓他們把這些商品賣給世界其他投資人時能更有說服力。」哈里斯查克表 示,在有規範的交易所掛牌,就像為投資人增加保障一樣,可提升自己公司與產品的透明度。「重點是,我們的成本較低,還不收交易手續費。」開曼群島的人均 GDP(國內生產毛額)雖高達四萬三千八百美元,超越台灣一‧五倍,但是政府的收入高度仰賴進口關稅與註冊牌照費用,兩者皆與景氣息息相關,令其難抵擋金 融海嘯來襲。當地重要的觀光產業,○八年之後低迷一段時間,影響關稅收入,政府也必須向銀行舉債,於○九年面臨約一億二千萬開曼元的赤字。

當時英國政府提議要開曼群島開始增加稅收,但遭現任總理麥基瓦‧布希(McKeeva Bush)拒絕。藉由縮減公共支出,又跟隨著景氣逐漸好轉,政府的赤字在一○年九月已經降至二千一百萬開曼元。「政府一開始就沒打算課徵直接稅,」財政部 官員羅斯(Samuel Rose)表示,除了降低支出,政府也積極尋找新的收入來源。

洗刷避稅天堂汙名

開發經濟特區 吸引大廠來設據點一九九三年,當多數人還不認識開曼群島的時候,由知名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金‧哈克曼(Gene Hackman)主演的賣座電影「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帶觀眾初次看到開曼的面貌。羅斯說,拍攝當時大家都很期待,畢竟難得有國際巨星來此拍片,沒想到劇情把開曼群島設計成驚悚、犯罪與洗錢的天堂。

無論當時情況是否真是如此,開曼政府的確想盡辦法,努力擺脫汙名。從二○○○年和列支敦士登、巴拿馬等十五國同被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列為黑名 單以後,一直到○九年總計和加拿大、德國、紐西蘭等十二個國家簽署《稅務資訊交換協定》之後,算是宣告參與反逃稅的行列,才於○九年八月正式進入白名單。

從註冊處、律師事務所,到沒有郵差的郵局,以及登記著數十家企業的小小郵箱,一路走來,我們看到開曼如何讓自己與全球資本市場接軌,這條虛擬的產業鏈為這個小島帶來豐厚收入,卻也讓美麗的海島被世人貼上負面標籤。

「我們的政府真正開始發展經濟不過才四十年,還有很多發揮空間。」羅斯說,今天的開曼,一方面力求符合國際金融中心的規範與標準,近期總理也訪問杜拜簽訂合作備忘錄,為了支持開曼群島開發新的特別經濟區,吸引全球高科技與製造廠商來此設據點。

開曼,一面是度假天堂,另一面卻又是避稅天堂,擁有雙重面貌的它,正為了擺脫「稅務騙局」的指控,努力改頭換面。

一分鐘看開曼

面積: 大開曼(Grand Cayman )、小開曼(Little Cayman) 和開曼布拉克(Cayman Brac)三個島,共264平方公里(略小於台北市)。

地理:位於美國佛州邁阿密南方西加勒比海。

人口:約5萬7000人。

氣候:冬日均溫攝氏26度,夏日均溫攝氏30度。

官方語言:英語。

幣別:開曼元,1開曼元=1.2美元。

產業:主要為金融服務和觀光產業。

公司註冊數:至2010年底註冊超過9萬家,其中7萬家為境外公司。

人均國民所得:2010年43,800美元,世界排名13,為台灣1.53倍。

開曼發展簡史

被殖民期

1503年 哥倫布第四次前往新大陸時發現開曼群島。

1670年 與牙買加成為英國殖民地,歸牙買加總督管轄。

轉型期

1831年 立法機構成立自治政府。1863年英國議會正式讓開曼成為牙買加附屬國。

1962年 牙買加宣布獨立,開曼轉為英國屬地。

1972年 發行貨幣開曼元。

1997年 開曼金融管理局開始運作,成立證券交易所。

起飛期

2002年 給予開曼居民英國公民權。

2009年 政府表態更改稅收制度之意願,即從2000年OECD黑名單中移至灰名單。8月時正式採用國際認可的稅收標準成為白名單。

2010年 累計設立銀行266家、信託公司280家、保險公司962家和共同基金9523家;公司註冊數超越9萬家。

一天可完成20家公司註冊開曼群島註冊境外公司4步驟由當地律師簽核申請文件後,送至「註冊總局」。

收送註冊公司文件的服務櫃台。一般境外公司,於送件後24小時內可完成登記。

註冊局官員一一審核申請文件,核對公司中文名稱與公司設立資本額等資料。

登記完成,發出公司登記執照。之後只須每年繳交年費,即可維持公司設立。

開曼群島躍升全球

第五大金融中心

排名 國 別 當地設立銀行

持有國際資產

(美元)

1 美 國 5.33兆2 英 國 5.10兆3 法 國 1.85兆4 德 國 1.84兆5 開 曼 1.72兆6 荷 蘭 1.25兆

7 愛爾蘭 1.05兆

8 義大利 1.00兆

9 西班牙 0.95兆

10 盧森堡 0.89兆資料來源:國際清算銀行,時間截至2010年9月只有信箱 沒有郵差的開曼群島在開曼群島,完全沒機會看到郵差到家裡送信的景象,因為這裡根本沒有郵差。要在當地收到耶誕卡、水電費或是信用卡帳單,只有藉由大大小 小的郵政信箱才能辦到。洛依德(Lloyd)已在郵局工作24年,隨著國內與國際郵件往來愈漸頻繁,「我們也很希望有郵差服務啊!但是政府一直沒有預 算。」整個大開曼島共有9間郵局,累計約有13,000個郵政信箱,小型信箱一年租金75開曼元(約新台幣2,700元),大型一年250開曼元(約新台 幣9,000元),「有些公司業務繁忙,一口氣就租了2個大信箱。」不過因為各個郵局空間有限,信箱需求量又大。洛依德說,很多家庭甚至租不到信箱,或是 為了省錢,乾脆和鄰居、親朋好友共用一個。

因此若要寫信到開曼群島,無須知道收信人的辦公室或是住家地址,只要寫上郵政信箱號碼和區碼即可搞定。

開曼貨幣印有當地著名景觀開曼元於1972年首次發行,當時用來取代牙買加幣。幣值面額有1元、5元、10元、25元、50元與100元。由於開曼群島是 英國屬地,因此鈔票上印有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肖像,而且在最新發行每種面額鈔票的背面,印有代表開曼群島的不同主題圖像,分別為斷崖(開曼布拉克島著名景觀)、鸚鵡、野生蕉蘭、海龜、魟魚以及 喬治城鳥瞰圖。自1997年起改由開曼金融管理局發行,採與美元固定匯率1:1.2。當地美元通用,但多數店家會以開曼元找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4

他,幫宏達電登上股王;他,讓聯發科跌落寶座 越洋專訪‧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高通執行長 第一名的眼光

2011-8-22  TWM




為了發掘世界第一的祕密,《今周 刊》採訪團隊飛越七千英里,獨家專訪高通執行長保羅.雅各。

看他如何超越父親的成就,帶領高通成為3G手機通訊的龍頭?

他又 如何讓聯發科苦苦追趕不及,更協助宏達電成為台灣新股王?

撰文‧陳正奇 研究員‧楊卓翰六年前,年僅四十二歲的保羅.雅各(Paul Jacob),坐上全世界第一大IC設計公司執行長大位。四十出頭,還未見過太多大風大浪,對於高科技景氣波動也無深切體驗,華爾街投資人都覺得他經驗太 淺。

更令人質疑的是,保羅是這家公司創辦人艾文.雅各(Irwin Jacob)的兒子,因血緣關係方能登上大位的耳語,從他上任那一天開始,在公司內外就沒斷過。畢竟,美國大企業更為重視公司治理,父傳子的個案少之又 少。

艾文創辦高通(Qualcomm)那一年,保羅才二十二歲,剛剛大學畢業,七年後,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那一天,他 的人生面臨新的抉擇,是留在名校任教,當個眾人羨慕的年輕教授?還是進入羽翼未豐的高通,當個辛勞的基層工程師?

他選了後者!於是,不能說 的辛酸,接踵而來。

「因為是執行長的兒子,當然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保羅回憶說,為了讓同儕認同、服氣,他必須付出加倍、再加倍的努力,而 這樣的鬥志,讓保羅成為美國通訊業界眾所周知的技術狂人。他率先開發CDMA(通訊技術之一)的8 kbps變率(Variable Rate)語音編解碼,後來又積極投入CDMA資料與傳真模式開發,這些實驗室內沉悶的研究,讓他先後取得二十五項專利。

員工年產值一五 ○○萬元新台幣「我喜歡看到人們的手機上,正在運作由我親自設計的硬體與軟體!」保羅如今回憶起進入高通的初衷時,臉上依然揚起一抹青澀微笑。包括保羅的 父親艾文在內,高通總計有七位創辦人,個個都是大股東。他們看著保羅從基層慢慢爬上來,保羅慢慢以實力服眾,長輩們也越來越看好他。

事實 上,這位技術狂真的非常了解工程師的辛苦,把他們視同手足。如今保羅已身居高位,出入有私人飛機,但他最重視、最關心的,還是基層工程師。在他口中,每一 位工程師都是高通的寶。艾文在公司裡,就像是循循善誘的老教授,從來不生氣,甚至不曾大聲講過話。這樣的身教,保羅也看在眼裡,從不罵人,成了父子二人管 理上最大的共同點。

「保羅明白自己是坐在駕駛座上,必須要驅動創新!」身為好友的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觀察說。在加州聖地牙哥總部大門口,一 面滿滿掛著上萬種各式通訊專利的「專利牆」,就是在提醒每一位高通人,必須謹記智慧財產就是高通的核心競爭力!高通員工僅二.一萬人,但二○一○年營收達 一○九.九億美元,平均每人產值高達五十一.九萬美元,相當於一五○○萬元新台幣,確實是天文數字,這就是他們靠腦力賺錢的最佳證明。

一九 九五年,年僅三十二歲的保羅,從工程師搖身一變成了管理者,開始擔任CDMA手機製造部門的總經理。短短五、六年,原本毫無大規模手機製造經驗的高通,迅 速贏得各大電信業者青睞。但在高通董事會決定更聚焦在IC設計後,二○○○年決議將手機製造部門賣給日本京瓷。

雖然一下子少了舞台,但○一 年起,保羅從硬體製造走向軟體設計,他與團隊開發出「BREW」(系統平台解決方案,可以同時支援多項通訊規格),也順利贏得全球超過三十家電信業者,以 及微軟、雅虎等巨頭的青睞。簡單地說,BREW的技術橫跨電信、軟體開發、手機三大領域,當時地位就相當於現在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在 3G與智慧型手機大浪襲來前,保羅已為高通建立起擁有堅強夥伴關係的平台。

沒有高通就沒有3G手機

○五年,艾 文決定退休,把保羅推上位,當然,這不是艾文一個人的決定,也是董事會所有人的決定。雖然這六年來,質疑高通會變成世襲制家族企業的聲音不斷,但保羅總能 語帶詼諧地回應說:「高通確實是一個大家庭,屬於每一個家庭成員。」保羅上任執行長才兩個月,就主導了兩件總計達六.五七億美元的大型收購案,準備在3G 手機的多媒體應用功能上一展身手。「因為我是艾文的兒子,我的職業生涯肯定要一直面對這個問題,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必須用行動來回答!」保羅語氣加重了 幾分說,他必須用執行力來證明自己。

○八年,美國《商業周刊》評選保羅為全球通訊行業最佳執行長,算是他的第一張成績單。「他喜歡冒險、喜 歡挑戰傳統智慧、喜歡不屈不撓地說服別人而贏得信眾。」得獎評語中如此評論他的統御能力。

接任執行長四年後,○九年三月,保羅從父親手中, 接下董事長的棒子。從這兩年的表現看來,他已真正走出了父親巨大的身影。保羅剛接任執行長時,高通股價僅三十美元,今年七月初一度衝上五十九美元,是十年 來新高點;尤其高通市值最近一度突破一千億美元(相當二.八九兆元新台幣),不僅與微軟、英特爾並列「千億美元俱樂部」,更是老字號半導體巨擘德州儀器的 二.六倍,也是聯發科市值二八二六億元新台幣的十倍。

截至二○一○財務年度,高通的晶片出貨量累積超過七十億顆,這更是全球最高的數字,每 個人的數位與通訊生活,確實一秒鐘都少不了高通。如果沒有高通的3G手機晶片,你我手中的3G手機都只是一塊廢鐵。

通訊晶片霸主撼動CPU 市場二十五年前,艾文開始研究CDMA技術時,當時史丹福大學的一位教授曾公開說,CDMA是違反物理規律的,甚至有人認為這項技術是一場騙局。如 今,CDMA不但證實可行,且成為所有3G規格的基礎技術,就算你的手機不用高通的晶片,仍須付錢給高通,全球九成的3G無線傳輸都要給過路費。

高 通雖然坐擁大批CDMA專利,年年有大把授權金入帳,但保羅的企圖心不只如此。為了證明自己,他更選擇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刻苦 耕耘;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最重要的心臟都不是「Intel Inside」(內建英特爾晶片),而是高通的「Snapdragon」與另一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的「Tegra」晶片。

從3G 到4G,一向不避諱和英特爾競爭的保羅,○八年推出Snapdragon晶片時,主要把市場鎖定在小筆電上,明顯地是要與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一較高 下。當時的Snapdragon,就有高達一GHz的處理效能,由於低功耗,產生的熱量也小,所以無須加裝散熱片和冷卻風扇,不僅降低了零件成本,更減輕 了移動終端的重量。

難以預期的是,Snapdragon在小筆電市場收穫不大,過了一年多,反倒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大有斬獲。目前 內建Snapdragon晶片的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經上市一二五款,還有超過二五○款正在設計中。

自蘋果iPad上市以來,已有一 八○款平板機種發表,樂觀預計一五年以前,平板電腦成長率高達五至八成。在非蘋果陣營中,宏達電的Flyer、惠普(hp)的Touch Pad、聯想的樂Pad全都採用Snapdragon晶片。

至於智慧型手機,宏達電幾乎一面倒採用高通晶片,宏達電每賣一支手機,就要支付 高通十三美元,沒有高通就沒有台灣股王。

走進高通總部,確實到處都是「宏達電」!博物館裡有第一支Android手機G1,直到每一位高階 主管的簡報內,宏達電的手機無所不在,由此可看出雙方的緊密合作關係。「我們非常了解宏達電!」高通執行副總裁兼CDMA技術集團總裁莫倫科夫微笑著說, 高通與宏達電不只是生意上的夥伴,更是科技研發上的夥伴。

掌握專業研發能力 無人能敵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調查,高通去年在全球智慧型手機CPU市占率達四一%,其中Android平台手機市占率更高達到六一%。Android全球當紅、成 為美國第一大手機作業系統的情形下,高通是幕後的最大贏家。去年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達三億支,預計一五年將會達到十一億支。未來,不論是三星還是宏達電 勝出,或者又有哪些新品牌可能躥起,都無法減少對高通的依賴。

事實上,IC設計公司的硬體實力,還是在系統單晶片(system-on- chip , SoC)的整合能力上。簡單地說,誰能把更多功能,放在一顆晶片裡,誰就會更贏得客戶青睞,因為若想讓手機與平板電腦機體重量更輕、外觀設計更有餘裕,就 須放入更少的東西,壓縮內部空間。

以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博通(Broadcom)的研發實力來說,手機裡的無線調頻(FM Radio)、基頻(Baseband)晶片和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是三顆獨立的晶片。很多晶片設計公司,都能生產這三樣產品,但能將三者整合在一顆晶片裡的,全球只有少數二、三家。

目 前以高通的基頻晶片來說,就能同時支持2G和所有主要3G標準。至於下一波的4G晶片,高通已經能把4G的LTE(長期演進技術)標準,與3G的CDMA 標準整合在一顆晶片上,一支手機就可兼容3G與4G標準。

蘋果也將投入高通懷抱?

Wi-Fi已經是所有移動裝備都支援的功能 之一,而博通是世界最大的Wi-Fi晶片供應商,高通為了與博通競爭,今年一月宣布以三十一億美元購併第二大的創銳訊(Atheros),就是希望能夠順 利整合創銳訊的技術。

「我們的Snapdragon已經將Wi-Fi整合進去了!」高通全球營運總裁汪靜透露說,CPU晶片搭上各種短程通 訊功能,像是Wi-Fi、藍牙、NFC(近場通訊,屬於將手機當作電子錢包,支付金流的新技術),絕對是高通下一波成長動力。

年僅四十五 歲、剛上任的高通技術長葛勃(Matt Grob)強調,在IC設計業界內,有人是CPU專家,有人是GPU(圖形處理器)專家,有人是DSP(數位訊號處理器)專家,有人是Wi-Fi專家,但 惟有高通是「通才」!

整合的思惟,讓晶片尺寸比同業小二○%,成本也少一○至二○%,耗電少了三五%,也更加快上市時間。高通統計,去年總 共有超過七四五款3C產品,採用高通晶片,高通無疑是世界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也擁有世界最多的終端客戶。

目前蘋果還是把IC設計團隊放在 自家內,A5、A6都由蘋果研發團隊自己設計,汪靜神祕地給了一個暗示說,「他們慢慢會發現高通的好!」的確,如果連蘋果都投入高通懷抱,強強聯合的局 面,將使後進者更難趕上。好比台積電可能同時為高通、輝達、蘋果三大強者製造手機CPU晶片,未來高通又能否同時擁抱蘋果與非蘋果陣營?

保 羅:競爭者不會知道我們的眼光有多遠《今周刊》問:金融風暴以來,很多半導體公司失敗了,高通能繼續增長的關鍵是什麼?

保羅.雅各答:高通 同時擁有專利授權和半導體兩大業務,這使得我們有能力比大多數競爭對手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推動新一代技術的發展。

簡單地說,高通始終站在新 技術的最前端,一個關鍵數字是,我們有四成的研發專案在未來三年不會產生收益。競爭對手可以觀察我們已經走到哪裡,但他們不會知道我們的眼光有多遠。

問: 請舉個例子?

答:醫療行業是最好的證明。醫療領域有太多必須結合無線技術的地方,例如醫生聆聽病人的心臟跳動,一定要面對面嗎?透過聽診器 上的無線技術,醫生可以隔著太平洋,在第一時間判斷病徵。即使驗孕,也可以透過一個只有三公分見方的小機器,測試女性的腋下體溫,傳送到電腦上立刻判斷。

雖 然很難預料何時市場會起飛,但高通已經建立了一個無線醫療聯盟,全球有超過16家公司加入,一起開發各種新世代醫療器具。總結來說,展望未來,我們能比其 他人看得更遠,這使得高通避免被「商品化」的壓力推著走!

問:高通確實看得很遠,而你又怎麼制訂短期發展目標?

答:這個問題 很有意思,因為董事會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你每年都有一個具體成長目標嗎?

我總是回答:沒有!因為高通有不同的行事方式。很多公司會說他們 必須在一年內完成某項計畫,否則就是失敗。對我們而言,討論一個計畫是因為這是一個新機遇,但其他某些公司在討論一個計畫時,關注更多的是他們的財務數 字。

當然,每次遇到經濟低迷時期,我們在縮減開支上還是非常謹慎。我會削減營運支出和非研發開支,研發投入是一定要無悔支持下去的。

1 分鐘看高通

全球每3支智慧型手機,就有1支使用高通的通訊晶片全球90%的電信業者都要支付高通授權費宏達電每賣1支手機,須付給高通13 美元高通(Qualcomm)總裁:保羅‧雅各(Paul E. Jacob)市值:2.4兆新台幣 (8/11收盤價)2010營收:3千億元新台幣2010 EPS:51元新台幣主力產品:3G無線網路晶片、授權費江山代有人才出,唯高通永遠領先

—— 行動通訊進化史

4G年代(2012年~)技術規格:超高速無線上網(WiMax、LTE) 新增功能:手機電視、線上電影、網路遊戲領導廠商:高通、博通、Beceem 代表產品:新一代智慧型手機(宏達電的Inspire、三星的Galaxy 4G)、

新一代平板電腦

3G年代(2007年~)

技術規格:寬頻無線上網

(WCDMA、 CDMA2000、TD-CDMA) 新增功能:收發電子郵件、上網、視訊領導廠商:高通、博通、英飛凌代表產品:智慧型手機(宏達電系列、iPhone)、平板電腦(iPad) 2G年代(1991年~)技術規格:數位無線傳輸(GSM、CDMA)

新增功能:發收文字簡訊

領導廠商:高通、博通、德儀、 聯發科

代表產品:一般手機

1G年代(1982~1990年)技術規格:類比無線傳輸(效果差,已淘汰)

基本功 能:語音通話

領導廠商:Bell System (美國)、NEC(日本)

代表產品:黑金剛大哥大

通訊領域無 人能敵 再戰英特爾

高通稱霸之路

2001年

建立3G主流系統WCDMA。

2003 年

推出全球第一片3G晶片。

2005年

第一代創辦人艾文退位,保羅接任執行長。

2007 年

成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手機晶片大廠。

2009年

推出全球第一片4G通訊晶片。

2010

推 出全球第一片雙核心行動CPU。

2011年

市值挑戰英特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9

越洋抗議台灣壹傳媒工會反「黑手」

2012-11-22  NM
 
 

 

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以175億台幣(約47億港元)把台灣《壹傳媒》業務售予以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為首的財團,由於交易期間,台灣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忽然現身,惹來台灣《壹集團》員工不滿,擔心《台壹》被赤化。香港壹傳媒工會在本週二發起員工黑衣行動,高呼「我要蘋果,不要黑手」,四名台灣《蘋果日報》工會成員亦專誠飛到香港響應行動,並要求黎智英及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就隱瞞蔡衍明為買家一事作出道歉。

其實,台灣《壹傳媒》賣與不賣,根本不由員工決定,但台蘋工會理事長蔡日雲表示,《台壹》一直標榜不受政治及經濟壓力報導新聞,擔心親中的蔡衍明入主後會影響新聞自主性,「工會曾經要求張嘉聲先生簽署一份確保日後新聞自主的文件,但他卻說要待明年二月交易完成後再談。」她又憂慮蔡衍明將獨佔台灣媒體市場,擔心台灣日後變成一言堂,「他在台灣將會擁有五份報章、兩本雜誌、三個電視台,市場佔有率將超過46%,我們要站出來捍衞台灣新聞自由的底線。」引起台壹同業「恐慌」的蔡衍明現年五十五歲、台南人,在大陸發跡的他於08年進軍台灣傳媒行業,以個人名義買下中國時報集團(包括中國時報、中國電視公司及中天電視),兩年前,他欲收購擁有百萬有線電視用戶的中嘉網絡,但至今仍未獲當局批准。蔡衍明在今年五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召開的公聽會上,曾主動承認其所擁有的媒體,確實收受中國政府購買新聞版面的資金、並在報導中置入中國政府要求的宣傳內容。事實上,他在入主中時後,已限制轄下報章再批評大陸,而他在今年一月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更講明「兩岸統一是遲早的事」;至於對六四事件,更稱「我知道不是真的那麼多人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18

越洋直擊 德國「師徒制」 教育啟示錄


2013-03-04  TWM  
 

 

《今周刊》採訪團隊,在農曆年期間,飛行九千四百公里,來到整個德國、乃至於全球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地方,為台灣技職教育改革提供一個參考方向。

撰文‧林讓均、賴琬莉 攝影‧吳東岳阿亮高職汽車科畢業後,因爸媽和老師鼓勵他讀大學,於是他和其他同學一樣,繼續升學讀科大機械系;四年畢業後,他拿到大學文憑,但進不了大公司,在家蹲了半年後,才找到一份起薪二十二K(二萬二千元)的工作。

有一天,阿亮在街頭巧遇昔日高職同學,一聊才知道同學在高職畢業後,去汽車修理廠當學徒;四年出師,也存了些錢,自己出來開修車廠,一個月收入十幾萬元。看著已經是老闆的同學,他想都不敢想,自己薪水何時才能領到十萬元。

阿亮自認不是讀書的料,才跑去念高職,但跟著大家一樣混到大學文憑,卻發現工作難找;而大學畢業的他,也不想做修車黑手的工作,看到同學開修車廠,算得上事業有成,他的心底升起一股複雜矛盾情緒,心想,「如果當年我不繼續念書,去學一技之長,或許人生就不一樣……。」

德國現場》

斯圖加特技職教育比率高 成最富工業城台灣許多高職生選擇升學不就業,尤其是汽修科學生占最多數。教育程度提升了,但原本應是產業尖兵的技職生,卻忙著多花幾年念書,逐漸與產業脫節;畢業後才發現,比技術,技不如人,比文憑,又拚不過前段的大學生。

高職生變大學生,卻發現找不到工作,但是製造業又找不到人,造成人力供需嚴重斷鏈。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十五歲到二十四歲的台灣青年失業率一二.六六%,德國卻只有八.一%,為歐盟最低。德國在台協會副代表古茂和表示:「這和德國實施百年的技職教育有關,尤其雙軌師徒制功不可沒。」德國位居全球製造業第二大出口國,在歐元區獨占鼇頭。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德國去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第六;但台灣的全球競爭力卻從二○○四年的第四名,下滑到近三年的第十三名。經濟學者馬凱疾呼,台灣產學斷鏈、培育不出人才,「教育足以亡國」。到底台灣的技職教育要如何改革?支撐德國傲人經濟成長背後的技職教育到底如何做?

《今周刊》採訪團隊,在農曆年期間,飛行九千四百公里,來到整個德國、乃至於全球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地方。位於德國西南方的巴登.符騰堡州(Baden-W郑rttemberg),今年一月的青年失業率只有三.一%。

巴登.符騰堡州的首府「斯圖加特」(Stuttgart),因為賓士、保時捷等知名車廠都在此設總部而蜚聲國際,是德國的第一大工業城。以一○年為例,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達到三萬三千歐元(約新台幣一三○萬元),遠勝全國平均的二萬七千多歐元,可說是德國最富有的城市。

這裡,缺乏天然資源,外地人第一眼看到的是工業城市風貌,到處是工廠與商辦大樓,以及穿著低調、穿梭於街道間的人,這座城市選讀技職教育的比率是全德國最高。

近身觀察》

雙軌制學徒在企業學技術 在校學理論斯圖加特也是一座早起的城市。二月十八日,德國人剛告別長達一星期的宗教節日「狂歡節」,但這天的早上八點,上班車潮已經堵向火車站鄰近的斯圖加特市區。

更多人早已在市郊開始一天的工作。距離斯圖加特市區約一小時車程的貝茲(BETZ)公司,二十一歲的凱文(Kevin Zahner)不畏零下三度的低溫,清晨六點半已經守在CNC車床,產出一件件客製化的機械零件,其中大部分將送往貝茲公司的大客戶、鄰近的保時捷工廠中進行組裝。

與工廠內其他員工一樣,深褐色頭髮與瞳孔的凱文也身穿酒紅色制服,但他還不是領全薪的正式員工,而是所謂的「學徒」。只要在工廠內,凱文就必須跟著「師傅」柯安思(Axel Kaltofen)學習,他是一位有超過二十五年工作經驗的機械技師,三十年前也曾是學徒。

其實,凱文還是一位學生,目前就讀Christian-Schmidt技職專校的二年級。每周一到周四,他必須在工廠內跟著師傅學習每一個工作上的實務細節;而每周五則回到學校上課,搞懂工作中的理論架構。

凱文所參加的體系,正是發源於德國、現在全世界都爭相取經的雙軌技職教育(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簡稱VET)。

在德國技職體系中選讀雙軌制,並不特殊。根據BiBB(德國聯邦職業教育與培訓協會)統計,以二○一一年來說,德國的雙軌制學徒人數大約有一四六萬人,約占整體年輕人的六成。

「在德國讀技職學校的資格要求是什麼?幾乎沒有!只要企業願意給你一紙學徒合約,你就能進入雙軌技職教育!」任職於巴登.符騰堡州的文化部、專管技職教育的顧問麥特斯(Hartmut Mattes)說,德國的雙軌制教育可說是發源自巴登.符騰堡州,十八世紀中期就有專為學徒設立的假日學校。

透視學制》

小四即分流 可彈性選擇升學或技職教育自己曾任教於技職體系二十年的麥特斯說,雙軌制讓學徒有七成的時間在企業中學習、三成的時間回學校上課;這個設計讓學徒能同時學習到實務與理論,盡可能「學用合一」。

這位現已滿頭白髮的官員驕傲地說,在巴登.符騰堡州,大約有六成四的技職學生曾經進入雙軌制、當過學徒;而那些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的人,有一半具有技職教育背景。

德國在小學四年級就實施分流,主要依照成績表現,決定孩子中學階段念的是哪一種學校。中學階段主要有三種學校,包括文理中學、實科中學與職業預校,第一種注重學術養成,培養上大學的專才,而後兩者則屬於技職體系。

麥特斯表示,即使是文理中學這種升大學的系統,也有大約一七%的學生會在上大學之前,選擇先繞道技職體系。

凱文就是一例。從小成績優秀的他,一路念文理中學,十九歲從十三年級畢業之後,七五%的同班同學選擇直升大學,但他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或許我未來會去上大學,但絕不是現在!現在我最想要的,就是透過當學徒,為將來的職涯打下扎實的實務基礎!」他口氣堅定地表示。為了解自己的職涯性向,高中畢業後,凱文陸續到機場、賓士車廠等公司實習過;這種實習生和雙軌制的學徒不一樣,實習生是短期且不支薪,而且並不搭配回校進修。

實習完,凱文服完七個月的義務兵役後,決定自闢學徒之路。他到過五、六家公司應徵當學徒,最後貝茲公司錄取了他,並為他申請了與貝茲有合作關係的Christian-Schmidt技職專校。

「雙軌制的學生,必須先具備學徒資格,否則就沒有入學許可!」Christian-Schmidt技職專校校長哈恩(Karl-Heinz Hahn),指著看似複雜的德國教育結構圖,從升學體系那頭比畫了一個大S,再指回自己學校所屬的技職體系。

這個大S形,也象徵著凱文在人生中轉了一個大彎。為了當學徒,凱文以二十歲「高齡」轉入技職體系,大約比同班同學年長了兩歲。「所以,我必須拚一點,把本來要念三年半的書,盡可能濃縮為兩年半!」凱文笑道。

但哈恩卻誇讚凱文做了聰明的選擇,「在德國,直接攻讀大學的路並不會比較節省時間,因為德國企業喜愛聘用有學徒經驗的員工!」目前,在德國的雙軌教育中,大約有三五○種各領域的專業,例如電工技師、烘焙師,或是屠夫都有專業證書。

「有學徒經驗是就業保證!」把凱文視為「接班人」培養的柯安思說,大部分的學徒通過測驗取得學徒認證,原有的公司會樂於繼續聘用一手栽培出來的學徒。

就業保證》

技職生薪水不輸大學生 甚至高過一倍四十七歲、帶點酷味、凱文的師傅柯安思,則是另一種例子。從小學四年級分流以來,他被分派到職業預校,而後一路讀技職體系。然而,在完成學徒制、工作數年後,他又繼續攻讀應用型的技術大學,取得該項專業的師傅證照(diploma of master craftsperson),而後再回鍋讀職業學校,完成另一項學徒課程,並取得該項師傅證照。

就這樣,柯安思前後共取得包括工具匠師、機械電工與商業行政等三種師傅證照,獲得了訓練學徒的資格;如果他願意,也能夠到職業學校轉任專業類的教師。

「德國雖然分流很早,但我們容許學生隨時轉換軌道,所以,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絕對沒有死胡同!」麥特斯表示,特別在巴登.符騰堡州,每一次的畢業都意味著下一階段學習的開端。

德國教育的彈性從柯安思、凱文這對師徒身上得以具體呈現:一開始念技職教育,不代表與大學無緣;一路念普通高中,也不代表就不能轉到技職體系。

場景轉回貝茲公司,我們到訪的那天,只見柯安思有時在工廠內操作機械、有時則在電腦前作業;他自豪地說,因為有三種師傅證照,所以他同時負責公司內許多業務,光是辦公座位就有兩個,貝茲公司多達四分之一的學徒是他帶出來的。

目前凱文向他學的專業是「機械電工」,這是一種混合機械操作與電工領域的新專業,未來凱文可從事其中任一領域的工作。

柯安思自己的大兒子年紀與凱文相仿,現在也在軟體設計公司當學徒,每周五一樣要回學校進修。「愈來愈多德國父母想要孩子念大學,以為這樣可以坐辦公室、賺更多錢,但這不是事實!因為德國和台灣一樣,也面臨大學生太多的情況。」經我們解釋,柯安思初步知道台灣的教育現況,他以薪水行情證明念大學不一定比較好。

「一樣在機械工程領域,如果你是大學畢業生、卻能力一般,一個月頂多三、四千歐元;但一位學有專精的師傅,一個月薪水可能有五、六千歐元行情!」像他這種領有三種證照的老師傅呢?「比六千歐元(約新台幣二十四萬元)更多!」他揚起一朵微笑。

產學合作》

企業負擔七成訓練費 培養出所需專才職掌教師在職訓練、國際交流計畫的德國教育官員庫爾勒(Matthias Kurrle)說,別以為技職教育只訓練基礎技能,其實很多高階技術專才都是從當學徒開始。

「特別是技職教育中的雙軌制,可以說是德國製造業的發展後盾,因為只有產學緊密結合的雙軌制,才能培養出業界所需的專才!相對的,產業只能在德國找到人才,也降低產業外移的可能,確保了就業機會!」庫爾勒表示,德國的業界、工會和學校會一起擬定教學綱要,而這由聯邦法律加以規範,每一個參與雙軌制的企業和學校都要採用這套標準。

在這個合作架構之下,產業界往往能夠取得發球權,可以依產業發展趨勢提出教學方向,或是增設專業,連教師都得不斷進修;以巴登.符騰堡州來說,一年就有將近一半的教師正在進行新階段的在職訓練。

那麼,以落實「技職雙軌制」聞名的巴登.符騰堡州,每年花多少預算在技職教育?「答案是二.五%,只有這樣,驚訝吧!」麥特斯咧嘴一笑。他解釋,因為企業負擔了七成的教育訓練成本,政府承擔另外三成,其中州政府只須負擔學校的人事費用,所以預算支出比率很低。目前在巴登.符騰堡州,約有六成企業獲得雙軌教育的資格認證(例如要有足夠、領有執照的訓練師傅),參與該體系的企業,其中八成實際運作雙軌制。

在斯圖加特附近的三大車廠,賓士、保時捷與奧迪,每年各自釋出一百個、最多甚至上千個學徒名額,但申請的人卻至少三倍,磁吸人才的顯著效應。但另一方面,以巴登.符騰堡州目前約有近二十萬位學徒來說,小型、冷門企業會找不到學徒。

「許多國家考察德國技職教育,都說要把這一套移植到自己的國家去,但我只能告訴你『真的很難!』畢竟有哪個國家的企業家像德國一樣,願意出七成的教育費呢?」麥特斯說,這些年巴登.符騰堡州的文化部也到各國去,幫當地政府建立技職體系,例如下一周他又要去中國,參與一個有七萬名學生的交流計畫。

企業遠見》

負擔學費不心疼

雇用沒經驗者才是虧大

但政府再積極,雙軌技職教育是否能開花,還在是否具備肥沃的土壤。其中,企業界是否把訓練人才當成自己的責任,更是關鍵!

凱文的老闆貝茲(Tobias Betz),就像大部分的德國企業家,把訓練學徒的費用支出視為必然。

「三十年前,從我父親創立貝茲公司以來,就一直採學徒制,這解決了我們這類中小型企業的人才培訓與銜接需求。」貝茲說,現在公司內的七十名員工,全部都是學徒出身;每年公司會釋出約三個學徒名額,目前有六名在學學徒,包括工廠現場的理工科,與擔任會計人員的商科。

這些學徒,不僅不須交學費,受訓的三年半時間內,每個月還可以拿到六百歐元(約新台幣二萬四千元)的月薪。此時,可能有老闆會問,這不是虧大了嗎?

「你總是要給學徒基本的生活保障,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學習!」雖是企業家第二代,但自己也走過學徒之路的貝茲,除了同理心,當然還得在商言商:「你看,如果我雇用完全沒經驗的新人,必須支付正式員工一千六百歐元的薪水,卻什麼都不會,可能因沒興趣還半路跑走,這才叫虧大!」此外,身兼海爾布隆區的「工具匠師」專業評審委員會主席的貝茲,該區的工具製作一類的學徒,一旦考試認證通過,學徒證書上一定要有貝茲的簽名才算數。他說,因為聯邦政府已經規定各種專業的學習架構,所以不論是在A公司培訓,或在B公司培訓,所得到的受訓品質是一樣的。所以他聘人只認那張學徒證書,「你花錢幫人培訓人才;同樣的,別人也幫你培訓,這很公平!」

工業基石》

不求人人念大學 德國經濟才能向前衝在德國辦教育,州政府有權在《聯邦法》的架構下,決定教育的實際執行面。所以,對於學徒的認證考試也能有自己的方法,例如像巴登.符騰堡州,就採取學校學科考試之外,還得在公司進行術科檢定,如此才算取得職校學位資格。

我們到訪Christian-Schmidt技職專校這天,剛好有公司借學校場地進行汽車修理檢定。校長哈恩領著我們前去參觀,一位瀏海後梳、髮型新潮的學生正俯在引擎蓋前做最後檢修。鈴聲響起,他鬆了一口氣跳起做拉弓手勢、大喊一聲「賓果!」一旁監考的老師羅佩特(Loeprecht)解釋,這位在福特車廠當學徒的巴瑞斯(Baris),在三年半學徒生涯之後,今天闖了六個站,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在每個工作站找出埋藏在汽車機電系統中的錯誤,修好之後,還得向扮演客人的老師解釋維修結果。

那天,巴瑞斯接連通過考驗,眼神中閃著「終於出師!」的興奮,連老師都不禁調侃他可以等著拿到學徒證書,下個月去參加專為學徒舉辦的慶祝舞會。

為畢業的學徒舉辦舞會,是德國當地傳統,二十多年前拿到畜產學徒證書的凱文母親安奈特(Annette)至今回想起來,仍覺甜美。但凱文至少還要再等一年,才能品嘗到這豐收的滋味。坐在鄉村風格的家中受訪、也都是學徒出身的安奈特與丈夫安德烈斯(Andreas),一點都不心疼凱文,「我們家還沒有人念大學,本來想說凱文可以去上大學,但他執意要在技職體系練基本功,我們想一想也有道理!」夫妻倆笑道。

那個周五,凱文回到學校上課。坐在有暖氣的教室中,窗外大雪紛飛,但凱文看來有幾分疲累;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前一天早上五點起床,騎著自己修理好的重型機車,與師傅到一個小時車程外的城市幫人組裝機械,一直到晚上六點半才回家休息。

這班平均二十歲的學生,在台灣,應該是上大學、參加派對的無憂年紀;但這些德國青年,或因選定未來專業,也或許因工作歷練,他們看來成熟篤定。扮演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列車往前疾駛,這些學徒是不可或缺的動力。

斯圖加特的大雪覆蓋大地,技職教育「師徒制」的種子,在雪地裡生命力強韌,等著開花結果。春天到了,台灣的技職教育是否能有一番新風景?

斯圖加特特區(Region Stuttgart)所在地: 巴登.符騰堡州(Baden-W郑rttemberg)面積:3700 平方公里(約占巴登.符騰堡州10%)居民:270萬人(約占巴登.符騰堡州25%) 人均GDP:33,000歐元(2010年)特色產業:汽車、機械製造、電氣工程、創意經濟、IT行業、服務業代表企業:戴姆勒集團、保時捷、博世、惠普、IBM

師徒傳承

參與「雙軌制」的學徒,進入企業的第一天起,就由專屬的師傅一對一傳授實務經驗。

師傅不僅是業師,也是影響學徒一生的導師。

教育分流

德國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分流,選擇進入升學或技職體系;儘管分流甚早,但學生仍可在兩種體系、各類學校之間彈性轉換。

一分鐘看德國雙軌制

學徒總數(2011年): 約146萬人申請方式:學生與企業簽訂學徒契約,再由企業替學生向合作學校申請入學。

實施方式:學徒在企業培訓時間1周3~4天,在校上課時間1周8~12小時。

可選擇之培訓職業數:344種資料來源:德國統計局、德國聯邦職業教育與培訓協會

德國學制圖

幼兒園(3年)

小學(義務教育1~4年級)職業預校(5~10年級) 職業專校(11~12年級) 職業專校(10~12年級)實科中學(5~13年級)職業高中(11~12年級)專科學校(13~14年級)綜合中學(5~13年級)應用科技大學╱高等專業學校(14~17年級)文理中學(5~13年級) 大學(14~18年級)註:白色區塊為技職教育體系、淡黃色區塊為一般教育體系

待遇優渥

德國尊重專業,企業愛用有學徒經驗的人,有一技之長的技職畢業生,待遇甚至比大學畢業生還好。

德國技職體系與大學畢業生起薪比較

職業 平均起薪(歐元)

技職畢業生 理髮師 807

烘焙師 1389

廚 師 1497

餐飲專業人員 1530

零售店商人 1977

化學試劑師 2229

木 工 2250

機械工 2550

大學畢業生 專業大學

(技術學科) 2427

一般大學

(技術學科) 2489

註:歐元兌新台幣匯率為1:38.963(2/26)資料來源:德國聯邦職業教育與培訓協會、奧地利生產與效率中心

經濟龍頭

德國因企業、政府與學校的緊密合作,雙軌制技職教育培養出許多「學用合一」的技職人才,成為經濟列車的最大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20

越洋探訪 紐西蘭奇異果王國總部

2015-05-11  TCW
 

三三%、四三%、九七%,這三個關鍵數字,是紐西蘭奇異果行銷公司Zespri成立十八年來締造的傳奇。

去年度,該公司把超過二十七億顆有身分證的品牌奇異果賣到全世界,全球市占率破三成,等於在全球吃的奇異果(含綠果、金果),每十顆,就有三顆來自它;若只看最挑剔的日本市場,市占率更達九七%。Zespri執行長賈格(Lain Jager)就指出,「我們不把任何國家當競爭對手!」

該公司二○一三年奇異果出口金額近紐幣十三億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一十八億元),約占全紐西蘭每年蔬果外銷的四三%,是該國最大宗的單一蔬果品項,讓人一想到紐西蘭就想到奇異果。

紐西蘭面積是台灣七?四倍大,人口四百二十五萬人,僅有台灣的約五分之一。

有「水果王國」美名的台灣,同期扣除加工、全品項生鮮冷藏與冷凍水果,總出口額約新台幣二十四億元,算一算紐西蘭光奇異果的出口金額,就是台灣的十三倍。很難想像,光一種水果的出口金額就贏過一個王國全部的出口數字。

紐西蘭奇異果,也曾面臨產業崩盤危機,它卻靠著果農打群架,成立單一行銷公司而逆轉勝。在四月下旬奇異果開始出口的旺季,商周團隊飛越一萬公里前往紐西蘭,揭開奇異果競爭力的秘密。

首站:Zespri總部單一平台行銷把競爭變合作

我們來到紐西蘭第六大城、Zespri總部所在的陶朗加(Tauranga)。以此為中心,紐國超過八成奇異果都產自這裡的豐盛灣(Bay of Plenty)地區。

紐西蘭奇異果高競爭力的第一張王牌,便是單一品牌、單一平台行銷制度。在此之前,紐西蘭奇異果曾面臨生產過剩、出口商海外削價競爭,一度造成價格腰斬,及政府取消補貼等導致約兩成果農破產,產業瀕臨崩解危機。

但現在,依據Zespri最新的推估數字,最新年度果農每賣出一箱綠色奇異果,每箱可賺紐幣五?九一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元),較前一年度提高一三%,便是單一平台供銷平衡發揮了功效。

「我們彼此不要在市場上競爭,我們要做的是合作,我們要用單一平台去賣奇異果,」賈格接受商周專訪時指出,紐西蘭奇異果的單一平台制度之所以關鍵,除了紐國政府賦予該公司全球市場獨家出口權,「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因此累積的規模經濟,能讓各環節更容易合作。」

該公司每年提撥營收六%到八%,著力全球行銷,不斷強化口感、健康與品牌知名度。

「單一平台絕對是關鍵,」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觀察,相較Zespri集中資源用單一品牌行銷全世界,台灣一、二十家水果出口商各自打品牌,不容易有品牌效益,只有少數人品質好也沒用,一旦削價競爭,進口商對產品沒信心,衝擊的是整個國家的產品形象。

「數量不是主要目標,品質、口感才是,」奇異果農伯克(Aidan Bourke)家族原先是酪農,三十四年前因看好商機改種奇異果。眼前一公頃種四百二十棵的黃金奇異果樹,推估今年能貢獻他約新台幣二百六十四萬元,這個數字約是台灣芒果果農同面積收入的九倍。

第二站:國立檢驗機構種植到儲藏共200道檢覈關卡

全方位品管,正是伯克在內的二千五百位奇異果果農擁有高競爭力的第二張關鍵王牌。

來到紐西蘭國立農產品檢驗機構AgFirst,紐西蘭一萬二千公頃奇異果果園所有要出口的奇異果,採收前都得在此檢驗品質,一旦沒過關,就不得採收。

現場一袋袋奇異果來自紐西蘭各地,檢查項目有硬度、果籽與果肉顏色、甜度、果肉與水分比例等十一項。AgFirst合夥人里夫(John Reeve)透露,每項都有可允許範圍,如黃金奇異果早期採收顏色重要,必須在色相角(hue angle)綠色一百一十五度和黃色九十五度之間,採收後果肉才能由綠轉金黃,「靠不同顏色管理達到品質要求,運送過程再用二氧化碳、溫度等不同催熟處理微調。」

採收前檢驗過關,採收後,奇異果下一站便會送往各地包裝場分級出貨。

走進豐盛灣西邊、奇異果之都蒂普基(Te Puke)的包裝廠Trevelyan's,只見每小時有逾十萬顆奇異果進入自動化輸送帶,經刷毛清洗,清除附著雜物、灰塵、蟲蛹後,經過人工初步篩選,去除約一成、相當於一萬顆畸形、蟲咬、損傷等不良果;再利用自動秤重分級機,把奇異果依重量分成六個主流規格,才能再包裝出口。

事實上,Zespri是全球唯一通過ISO認證的奇異果行銷公司,從種植、採摘、包裝、運輸與儲藏,共有逾兩百道品質關卡把關。賈格強調,紐西蘭是個小國,沒有內銷市場空間,好的奇異果必須一○○%出口,再考量勞工與土地成本,紐西蘭也不可能是低成本的生產者,「唯一的生存策略是我們把奇異果定位成高品質的特級品。」

第三站:品種研究中心撥兩億研發,想種要拿執照

紐西蘭奇異果第三張關鍵王牌,來自創新品種。在包裝廠Trevelyan's一旁的紐西蘭農作物暨食品研究中心,是Zespri創新的秘密。該公司每年會撥出七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一千萬元)來研發新品種,就在此執行。

在這裡,能吃到紅肉奇異果、金桔大小的迷你奇異果(kiwiBerry)甚至辣味等各種新奇品種奇異果。

該公司創新經理帕克斯(Bryan Parkes)透露,每個新品種都是從中心擁有的四、五千種不同原生植株中,經由果實性別、顏色、風味、大小、營養價值與抗病力等特徵層層篩選,平均約兩萬顆種子才能找出一個有商業化潛力的新品種,「用十年磨一劍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帕克斯說。

黃金奇異果,正是該公司至今研發出最成功的新品種,「我們有黃金奇異果獨家品種權,十年前全世界還沒有黃金奇異果,」賈格指出,任何人都可以種綠色奇異果,但該公司則控管黃金奇異果的執照,隨需求增加,才發出更多執照,「避免供過於求,想種金果的農民必須向我們購買執照(約合新台幣十九萬元)。」

「要維持我們的競爭力,最簡單方式就是在外在競爭發生之前更快做到創新,」賈格解釋,全球消費者購買奇異果主因是口感、其次是健康,研發新產品時也會以此做考量。

二○一三年,Zespri約砸下新台幣二十億元投入全球行銷,光行銷金額就逼近台灣全年水果出口金額,可以想見強勢行銷的力道和企圖心。除了透過市調掌握不同國家消費者對奇異果的需求與喜好,再投其所好行銷。

如日本市場就主打口感較甜的新品種黃金奇異果、台灣則聚焦營養與活力等健康價值,綜合運用口感、新奇與健康訴求建立品牌忠誠度,擴大市場需求。

給台灣的一堂課:聚焦單一品牌競爭更有利

紐西蘭奇異果逆轉勝的三張王牌中,台灣最缺單一平台。

去年,台灣水果貿易逆差達一百六十億元,年增二二%;同期台灣水果出口金額成長約一○%,各業者零散打品牌的競爭力分散問題已漸浮現。

「政府沒決心,也沒選定台灣水果出口的主力產品,」市占約三成的水果外銷大王、盈全國際開發董事長陳盈貴直言,台灣現在水果出口商都小公司,力量分散,不論生產、行銷甚至研發光靠個別公司力量都不夠。以盈全去年水果外銷額約十億元來看,Zespri的規模足足比台灣最大廠商大三十倍。

他建議政府出面號召成立一家行銷公司,由各出口商按意願入股,再開放台糖土地供農民契作,用打群架的單一平台統一管理、集貨;農民生產的水果則以保證收購價為基礎再按品質計價,種越好領越多,最終利潤則按股權比率分配回各出口商。隨公司壯大,零星小公司自然會萎縮,藉此可逐步落實栽種、品管、行銷與研發,打響台灣水果品牌。

「團結就是力量,但整合不易!」蕭柊瓊不諱言,Zespri因為曾經失敗過,才想出整合的方法,反觀台灣水果溫水煮青蛙,業者未必願意整合,「貿易是市場機制,政府不可能逼他們做。」

紐西蘭奇異果靠打群架才從谷底逆轉勝的過程,給台灣水果最大的啟示在於,如何找出獨特的優勢,傾國家的力量打造單一水果品牌。

想到紐西蘭就會想到奇異果,那如果提到台灣,會想到什麼水果呢?

如果還沒有,或是很模糊,那就表示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延伸閱讀】3策略互補,讓紐國奇異果稱霸全球!

● 單一平台制透過立法保障Zespri 獨家出口權,讓2500位果農力量靠單一品牌一致對外行銷,因此做到不互相殺價競爭,確保市場價格

● 全方位品管從奇異果種植、採摘、包裝、運輸與儲藏,共有逾200 道品質關卡,確保挑不到瑕疵與品質一致

● 創新品種每年提撥逾700 萬美元投入新品種研發,擁有黃金奇異果品種權,藉此提供新產品,創造成長曲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99

越洋專訪 英國股神的小紙片淘金法


2015-06-08  TCW

在美國,債券天王葛洛斯能讓市場資金大挪移,英國也有一人能讓投資者隨之起舞。

先機環球投資英國股票團隊主管巴斯頓(Richard Buxton)是英國股市傳奇人物。

在股市超過三十年,他曾幫英國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的英國股票型基金(Schroder UK Alpha Plus,國內未引進)操盤,十一年報酬率達二六三%,以基金規模而言,勇冠同類型基金,登上英國股神之位。

二○一三年巴斯頓決定離開老東家,投身資產規模僅為施羅德七%的小資產公司先機環球(Old Mutual Global Investors),巴斯頓的名氣讓客戶跟他「轉檯」,帶走老東家二十七億美元資產。這一來一往,他一人讓先機環球成為去年英國資產規模成長最快的資產管理公司

跟歐洲股神波頓(Anthony Bolton)相比,巴斯頓的成績單毫不遜色,兩人操盤重疊期間(二○○二至二○○七年)巴斯頓的年化報酬率為一六.六%,勝於波頓的一五.四%(編按:波頓的富達特別時機基金有六成投資英國股市)。

他遇金融海嘯反加碼大撿金融股賺逾一倍漲幅

在先機環球的辦公室,大片玻璃窗能俯視泰晤士運河與千禧橋上熙來攘往的遊客,巴斯頓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他以濃厚的英國腔說,「我的績效不是前四分之一,就是後四分之一,很少在中間。」

這句話,充分展現出他的操盤風格:對於自己挑選的股票有堅定信念,看準了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就重壓,不輕易放棄。

例如,金融海嘯時,他的基金報酬率曾經來到負三六%;歐債風暴後加碼被市場看壞的金融股,但隨後他的基金報酬率反彈達五○%,拉長投資期間來看總創造高報酬。

巴斯頓的客戶Liontrust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哈梭比(John Husselbee)指出,巴斯頓是少數能長年維持投資紀律,以長期投資方式創造高報酬的經理人。

他最成功的一戰是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RBS)等銀行創下史上最大虧損面臨被收歸國有,保險公司所持有債券面臨倒債危機,金融股價應聲倒地,他卻危機入市加碼買進銀行股和保險股,總計重壓二○%的資金在金融股。

他當時的盤算是,英國政府將注資到銀行,損失遲早獲得控制,政府債台高築,更不可能全面將這些銀行收歸國有下市,而體質尚佳的巴克萊銀行則被錯殺,至於保險公司持有的債券就算倒債,以本身擁有的現金流不危及經營。

巴斯頓指出,「市場總是沒耐心等待這些銀行花數年消化壞賬,但是最終(它們)將回歸正軌。」在他眼裡,當時銀行股價淨值比已經低於歷史平均,但是銀行ROE(股東權益報酬)最終會因為打掉壞帳而拉高,股價一定會回升,一年後,這些金融股至少回報他一到三倍的漲幅。

他持股換股都比人少一旦買進最少擺三到七年

比起一般經理人至少五十檔持股,巴斯特僅持股三十五檔,他的理由是:持股檔數少可確保投資的都是最有潛力的企業。

巴斯頓說,「我不是trader(短期買賣者),而是長期投資者,只投確定看得到未來和成長的企業,投資年限長達三到七年。」他會花八個月到一年觀察、研究、拜訪企業,再花一年逐漸買進持股,他隨身攜帶一小張紙片,寫滿精心挑選的投資公司,不時拿出來翻看,確認是否為一時之選。

除非持股企業策略、競爭環境和團隊有變,他鮮少換股。他的基金週轉率約是三%(編按:此數據越低代表轉換股次數少,台股基金為一九四%)。其中有三檔持股他持有十三年。

但是,這也讓他基金短期波動度和風險較同類基金高。基金評等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報告指出,「巴斯頓的基金適合能忍受短期波動的投資者。」

由於集中持股,他甚至有能力成為大企業的前十大股東,讓他有本錢可以見到任何一家英國大企業的執行長,先機環球投資基金經理人馬薩吉(Stephen Message)指出,包含英國快速時尚品牌Next、保險公司英傑華、全球前三大藥廠葛蘭素史克和巴克萊銀行的執行長或財務長,都樂意跟巴斯頓碰面。

他投資前必親訪企業與管理階層開會年逾200場

巴斯頓敢重壓、長期持有,因為他有一項投資鐵則:必須見過企業執行長,否則不投資。

當多數經理人汲汲營營於每季財報數字和利潤率,他卻跟執行長談企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策略方向,跟董事會確認執行長的績效是否跟長期策略綁在一起。

他到先機任職,第一個增加的職位就是「企業治理長」,這個角色專門幫他確認該被投資公司企業治理是否值得長期持有。

假設管理階層策略跟當初所談不同,巴斯頓會毫不猶豫賣出持股,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英國最大零售通路商特易購。

二○一○年五月,巴斯頓認為特易購在美國擴張將失敗,更無力招架國內新興的低價競爭者,即便持股七年,他毫不猶豫出清股票,十九個月後,該公司發布獲利預警,四年來股價跌掉一半。

沒有獨立的辦公室,他跟投資團隊坐在一起,桌上的螢幕比起旁邊同事都要小,比起時時看盤,他更相信出門拜訪企業。一年至少有兩百場跟企業管理階層的會議,一年至少跟手上投資的企業執行長或財務長碰面三次。

現在投資環境跟三十年前巴斯頓入行時早已不同,程式交易和財報估算工具比比皆是,這位英國老紳士卻仍相信最傳統的投資方式,因「成功的投資最根本還是在人與管理。」

五十歲時,他決定從五千多位員工的施羅德,跳槽到只有二百三十多人的先機環球,「我還剩十五年工作時間。」巴斯頓坦言,他思考好幾個月,最後決定挑戰自己的能耐。從一個大公司底下的明星基金經理人,變成一個肩負提升資產管理公司成長的要角,他的老派投資法能否成功,是英國資產管理界最令人關注的話題。

【延伸閱讀】巴斯頓:現在盛傳股債會下滑,就是買進機會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曾經說要忍住出場的衝動,才能創造高報酬,你如何做到?

巴斯頓答(以下簡稱答):我不愛短期買進賣出,是個長期投資者,我不投資題材股,只會投資能看到未來有成長機會的公司,要有耐心,才能搶占市場短暫波動下挫的機會,未來聯準會一定會升息,現在市場風聲不斷,說債券價格會下滑、股市會下滑等,假設市場過度反應,這時就是買進的好機會。

當利率逐漸緩步爬升,我認為是好的,因我們不可能一直處在低利的環境。

問:你怎麼挑選下手買股的時間點?畢竟很難買在最低點。

答:你不能買在最低點,但是你可以逐漸在股價下跌時慢慢買進,我買了家建築公司Taylor Wimpey,金融海嘯市場衰退,我在它四十便士買進,後來在跌到二十五便士,現在一?八○鎊。

它之前用較貴的價格買進的土地已算入折舊,這讓它的淨值在五十便士左右,所以當我用四十便士買進時已是低於淨值了,二十五便士幾乎是淨值的一半,重點是價值,股價永遠可能可以再便宜,但是價值會讓我覺得這是買進的時間點。

問:今年初你認為石油已經到低點了,所以加碼石油股,但是現在你的持股比率下滑了,你是否沒那麼看好石油了?

答:去年底石油開始下滑,我們調整石油持股,也賣掉其中一檔持股,現在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的作為會讓石油在四十至七十元美元間,不會回到百(美)元,會減少shell(荷蘭皇家殼牌)持股,他們現在僅能損益兩平,所以我會減持該產業股。

問:這是多長的預測?

答:五年內我都不覺得油價有太大起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09

蘇浙滬同鄉會 受累馬多夫 反遭越洋追400萬 兩特首為榮譽贊助人

1 : GS(14)@2012-04-04 18:19:2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04/News/ea_eaa1_er.htm


【明報專訊】馬多夫世紀騙案禍延香港,兩任特首董建華、曾蔭權為名譽贊助人,以及城中不少名人為會員的蘇浙滬同鄉會近日突遇無妄之災,該會最近接獲美國法院通知,遭馬多夫(Bernard Madoff)旗下美國對畄基金Fairfield Sentry Ltd的清盤人追討一筆於2008年贖回、近400萬港元資金。有蘇浙滬同鄉會人士昨日承認已接獲法院通知,指基金「買鰦好多年,但一早已經賣晒」,現時事件已交由法律顧問處理。
相關分析

更多   

根據本報近日獲得的一份美國破產法院的起訴書,Fairfield Sentry清盤人於上月15日入稟向蘇浙滬同鄉會追討一筆贖回資金。根據資料,蘇浙滬同鄉會在投資Fairfield Sentry後,曾先後在06年5月透過瑞銀贖回34.1萬美元(約266萬港元),以及08年11月透過星展贖回47.9萬美元(約374萬港元),清盤人認為,蘇浙同鄉會08年的贖回是在基金出現漏洞期間進行,因此要求追討該筆資金。

基金現漏洞時贖回 成追討理據

翻查資料,蘇浙滬同鄉會成立於1939年,前身為旅港蘇浙滬商人協會,成立宗指是「團結鄉僑,服務社會」,曾資助興建多間中小學、安老院及墓園等,現時會員超過3700人,其中兩任特首董建華、曾蔭權均為該會榮譽贊助人,電視廣播(0511)前大股東邵逸夫是永遠名譽會長,贊助人則包括中信泰富(0267)前主席榮智健等,可謂星光熠熠。

副會長:買入多年 已全數出售

本報昨日曾致電蘇浙滬同鄉會副會長曹世植查詢,他確認該會已接獲美國法院通知,並已轉交法律顧問處理。他表示同鄉會已「買鰦(該基金)好多年」,但多年前已全部出售,但他指自己並不涉及太具體操作,故何時買入、投資金額,以至何時沽出均不大清楚。至於蘇浙滬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周伯英則透過秘書表示,暫不願回應有關事件。
2 : GS(14)@2012-04-04 18:20:29

http://kcsrahk.org.hk/main.htm
website
3 : GS(14)@2012-04-04 18:20: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04/News/ea_eaa2_er.htm
【明報專訊】星光熠熠的蘇浙滬同鄉會捲入馬多夫騙案,被清盤人入稟美國法院追索逾400萬港元賠償,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同鄉會可能是以擔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形式註冊,面對索償一般已限制應負擔金額,料對股東財務影響不大。
4 : GS(14)@2012-04-04 18:21: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04/News/ea_eaa3_er.htm


【明報專訊】香港蘇浙滬同鄉會成立於1946年,前身是「蘇浙滬旅港同鄉會」,1993年更名為香港蘇浙滬同鄉會,早期由旅居香港的一批江蘇、浙江、上海工商界人士籌組成立,該會宗旨為「團結鄉僑,服務社會」。

開辦中小學安老院

由於當年本港政商界不乏來自蘇浙滬的名人,因此同鄉會可說是猛人雲集(見表),如前任及現任特首董建華與曾蔭權是該會榮譽贊助人;香港毛紡大王曹光彪為榮譽會長;無線電視創辦人邵逸夫爵士更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

同鄉會主要從事公益事務。教育方面,從1953年起創辦蘇浙小學、蘇浙公學等4間中小學,並設立獎學金與貸款助學金,為香港各大專院校及該會屬校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助學金與獎學金,而蘇浙滬教育基金則支持內地發展教育事業。

同鄉會同時還辦有屯門安老院、荃灣良友安老院、羅湖沙嶺蘇浙公墓、台北花園公墓和蘇浙慈德醫療中心等多間公益福利機構。同鄉會還在中環自設一間會所餐廳「香港蘇浙滬同鄉會餐廳」,專門為同鄉會會員提供蘇浙滬三地菜式。
5 : GS(14)@2012-04-04 18:21: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04/News/ea_eaa4_er.htm以新資金付紅利 層壓式詐騙

「龐氏騙局」是最古老、最常見的詐騙方式之一,此類騙案形容設計者利用子虛烏有的企業、高回報的許諾招攬投資,但實際上僅以新投資者的資金作為盈利付給更早投資者的「層壓式詐騙」。

馬多夫被捕後向法院坦白,自上世紀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時期便開始龐氏欺詐,以自己的名義開設「馬多夫對畄避險基金」,以此為誘餌,前後欺騙數千名投資者,其中不乏大型金融機構,涉案金額達到650億美元。這場歷時久遠的大規模詐騙案未能被證券監管機構及時發現,華爾街在追求收入的過程中的急功近利亦暴露無遺,揭發後輿論一片譁然。2009年6月,高齡71歲的馬多夫被判處150年監禁——美國法律規定的最長刑期,包括匯豐、摩根大通、瑞銀在內的大型銀行因代理銷售涉嫌在案件中扮演輔助角色,後遭到起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17

50年前被棄 混血雕塑家越洋尋母

1 : GS(14)@2014-09-09 10:55:54

■Tim(左圖)沒有母親照片,惟有靠自己兒時黑白照(右圖)尋母。



【記者洪藹婷、馮國良、梁瑞帆報道】「我從來沒有因你拋棄我而憤怒……」混血兒英國雕塑家Tim Adams,50年前中秋節前夕在港出生時有個中文名叫彭子超,母親彭啟純是信基督教的香港少女,卻愛上外籍老師未婚生子,為社會不容,兩人無法結合。Adams遂變孤兒再流落英國定居,一直獨身。50年後,這位早已原諒生母的孤兒,拿着僅有的兩張兒時黑白照片尋根,趁中秋佳節望港人可助他尋回生母,「不用再帶着問號過人生」。


母與洋教師未婚生子


故事回到1964年9月19日中秋節前夕,Tim在佐敦道14號的接生所出生,媽媽彭啟純當時才22歲,出生於小康之家及信基督教的她,是愛看小說、愛聽音樂及操流利英語的活潑少女,愛上個來自歐洲的不知名老師,珠胎暗結誕下子超(Tim)。但據社署文件,當時社會不容許二人結婚,媽媽最終放棄Tim撫養權。
Tim被送到粉嶺孤兒院,1967年即3歲被英國夫婦收養往英國,但卻曾在該家庭被親友侵犯,故15歲便離家獨自生活,如今是英國一雕塑家。50歲的Tim手上只有兩幀孩童時的黑白照片,其一背面寫有他的名字「彭子超」,估計是媽媽筆迹。他對未見過母親一面始終不能釋懷:「帶着問號過人生從來不易……我試過在外國登尋人啟事,六年前也曾返港九天到社署找文件。」但孤兒院早已拆掉,佐敦道14號也早變商舖,尋根線索都斷了,只知彭母若仍健在今年大約72歲。
Tim好友陳小姐同情其遭遇,為Tim拍片放上facebook尋母,陳女稱Tim雖長居英國,但始終覺得香港才是他的家。Tim在自拍短片中眼泛淚光自白:「我從來沒有因你拋棄我而憤怒,我尊重你當時的決定,你一定是因為受壓才如此做。」但他活到50歲,依然不知道媽媽是否仍在生,樣子美不美,甚至沒打過一聲招呼,他說若現時不想盡辦法找媽媽,將來恐怕永遠沒機會再做了。



■Tim的雕塑作品流露強烈孤獨感。受訪者提供圖片

怕再被拋棄一直獨身


這個中秋,Tim希望港人能告知他生母啟純的下落,他坦言一直獨身亦與孤兒身份有關,因他仍害怕被拋棄及怯於承擔感情關係。他希望若成功尋母可助他驅除心魔,若真的找到媽媽,他願意放下英國的一切,返港與生母共同生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909/18860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44

疑火山灰越洋來襲天降「牛奶雨」美西北蒙灰

1 : GS(14)@2015-02-09 08:55:55





■舍維留奇火山上月爆發,火山灰噴上高空。



美國西北部三個州部份地區,最近受一股神秘白灰籠罩,令到天空下「牛奶雨」,汽車蒙上一層白灰。是從俄羅斯、墨西哥以至日本千里吹來的火山灰?是本土的山火灰,還是只是強風吹起灰塵變白灰雨?氣象學家對這異象成因有眾多猜測,但承認白灰來源現時仍是個謎。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的喀斯喀特山脈(Cascade Range)以東地區,以至愛達荷州,上周五起都發現空氣中多了一股白灰,汽車車身窗戶積了一層灰塵,氣象局雨量計收集的雨水不再清澈,而是呈奶白色或淺灰色。



神秘白灰來源未有科學證實

華盛頓州瓦拉瓦拉縣(Walla Walla)緊急事務部,前天率先為收到汽車出現「白色東西」的報告,提出解釋,稱白灰「很有可能」來自超過六千公里外的舍維留奇(Shiveluch)火山,指這座位於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的火山,上月爆發,火山灰噴上六千米高空,「灑落包括華盛頓、俄勒岡兩州廣泛地區」。不過緊急事務部之後隨即修正,指白灰來源未得到科學證實,又指現時有多個火山活躍。有線新聞網絡(CNN)氣象專家范達姆,則指墨西哥的科利馬(Colima)火山上周三爆發,火山灰有可能隨着一股由南向北吹的噴射氣流,吹到美國西北部。另一些專家則猜測白灰可能來自日本櫻島火山,指櫻島火山過去一個月異常活躍,一日噴發六至八次,上周更噴出五公里大的火山灰雲上天。美國國家氣象局俄勒岡州彭德爾頓(Pendleton)分局的氣象學家克蘭普,卻質疑火山灰論,指如果是火山灰雲吹來,受影響地區會大得多,但現在出現白灰和「牛奶雨」報告的地區,集中在哥倫比亞河盆地區域,西雅圖和波特蘭等較近海大城市,近日下大雨未見有「牛奶雨」。



■華盛頓州居民發現汽車蒙上一層白灰,一抹即沾滿手。

■氣象局雨量計收集的雨水,顏色灰灰白白。




有網民歸咎亞洲工廠污染


亦有人指這是鄰近地區的山火灰屑隨雨而下,一個可能是上周加州和內華達州的一場燒毀四十間房屋的山火,另一可能是去年俄勒岡州東南部和愛達荷州西南部山火留下的灰塵。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分局的氣象學家特納,有更簡單的理論,指「牛奶雨」可能只是下大雨前剛巧颳大風,把附近地區的灰塵吹起,混入雨中。網民的猜測則天馬行空得多,有人歸咎於亞洲工廠的空氣污染,有人則一貫用政府陰謀論分析。專家和民眾對白灰來源猜測多多,特納表示現在還未有答案,「我們真的不知道。現階段這仍是個謎。」斯波坎氣象分局表示正分析「牛奶雨」的化學成份,並聯絡其他可能收集了樣本的機構,要求分享測試結果,又會將分析污染源在大氣擴散情況的電腦模型倒轉行,希望得出白灰源頭位置。美國有線電視網絡/美國《俄勒崗人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09/190349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88

疑火山灰越洋來襲天降「牛奶雨」美西北蒙灰

1 : GS(14)@2015-02-10 01:04:49





■舍維留奇火山上月爆發,火山灰噴上高空。



美國西北部三個州部份地區,最近受一股神秘白灰籠罩,令到天空下「牛奶雨」,汽車蒙上一層白灰。是從俄羅斯、墨西哥以至日本千里吹來的火山灰?是本土的山火灰,還是只是強風吹起灰塵變白灰雨?氣象學家對這異象成因有眾多猜測,但承認白灰來源現時仍是個謎。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的喀斯喀特山脈(Cascade Range)以東地區,以至愛達荷州,上周五起都發現空氣中多了一股白灰,汽車車身窗戶積了一層灰塵,氣象局雨量計收集的雨水不再清澈,而是呈奶白色或淺灰色。



神秘白灰來源未有科學證實

華盛頓州瓦拉瓦拉縣(Walla Walla)緊急事務部,前天率先為收到汽車出現「白色東西」的報告,提出解釋,稱白灰「很有可能」來自超過六千公里外的舍維留奇(Shiveluch)火山,指這座位於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的火山,上月爆發,火山灰噴上六千米高空,「灑落包括華盛頓、俄勒岡兩州廣泛地區」。不過緊急事務部之後隨即修正,指白灰來源未得到科學證實,又指現時有多個火山活躍。有線新聞網絡(CNN)氣象專家范達姆,則指墨西哥的科利馬(Colima)火山上周三爆發,火山灰有可能隨着一股由南向北吹的噴射氣流,吹到美國西北部。另一些專家則猜測白灰可能來自日本櫻島火山,指櫻島火山過去一個月異常活躍,一日噴發六至八次,上周更噴出五公里大的火山灰雲上天。美國國家氣象局俄勒岡州彭德爾頓(Pendleton)分局的氣象學家克蘭普,卻質疑火山灰論,指如果是火山灰雲吹來,受影響地區會大得多,但現在出現白灰和「牛奶雨」報告的地區,集中在哥倫比亞河盆地區域,西雅圖和波特蘭等較近海大城市,近日下大雨未見有「牛奶雨」。



■華盛頓州居民發現汽車蒙上一層白灰,一抹即沾滿手。

■氣象局雨量計收集的雨水,顏色灰灰白白。




有網民歸咎亞洲工廠污染


亦有人指這是鄰近地區的山火灰屑隨雨而下,一個可能是上周加州和內華達州的一場燒毀四十間房屋的山火,另一可能是去年俄勒岡州東南部和愛達荷州西南部山火留下的灰塵。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分局的氣象學家特納,有更簡單的理論,指「牛奶雨」可能只是下大雨前剛巧颳大風,把附近地區的灰塵吹起,混入雨中。網民的猜測則天馬行空得多,有人歸咎於亞洲工廠的空氣污染,有人則一貫用政府陰謀論分析。專家和民眾對白灰來源猜測多多,特納表示現在還未有答案,「我們真的不知道。現階段這仍是個謎。」斯波坎氣象分局表示正分析「牛奶雨」的化學成份,並聯絡其他可能收集了樣本的機構,要求分享測試結果,又會將分析污染源在大氣擴散情況的電腦模型倒轉行,希望得出白灰源頭位置。美國有線電視網絡/美國《俄勒崗人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09/190349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