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滿倉加融資買入創業板股能賺嗎? 林子白

http://xueqiu.com/6624941293/25681624
看到有人炫耀自己借錢買創業板股票,幾個月賺了3倍。還有的人滿倉加融資買入創業板股票,期望借此實現財務自由。可以肯定的說,這些人基本都毀了,泡沫破滅之後,虧光本金還要欠一屁股債。

股市裡比的不是誰賺得多,而是誰活得久。幾個月賺3倍,在中國股市歷史上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業績,1992年上海炒作認購證,30元的認購證半年時間炒到1萬元,半年300倍。有一批膽子大的人由此發達,成為千萬大戶。兩三年後,這批股市上第一批主力的結局是有的打回原形,有的進了精神病院,有的被判刑,唯一碩果僅存的楊百萬成了靠賣書開講座忽悠股民賺錢的人。

94年的三大政策行情,95年的5.18行情,96-97年的特大牛市,98年重組股行情,99年5.19行情,03年五朵金花行情,05-07年的特大牛市,中國股市歷史上的這些行情,龍頭股票少則漲3、4倍,96-97年大牛市,蘇物貿(現在叫創元科技)漲了45倍,05-07年大牛市,中國船舶(原滬東重機)漲了75倍。和它們相比,今年的創業板行情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所有的股民都曾經在股市中賺到錢,賺過幾倍、十幾倍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能夠把賺到的錢留住的人寥寥無幾。我本人97年初入股市,上半年賺了7倍,下半年賠了60%,好在那時我還有基本的理智,沒有透支。那時營業部給大戶透支比例是一比二甚至一比三,一比二透支,股票下跌三分之一,就打穿了,一比三,股票下跌四分之一就打穿。很多大戶被請出大戶室,身上還背著營業部的一大筆債。經過開始幾年的大起大落,從03年起,我就不再追求賺快錢了,初入市時我的目標是每年賺2-3倍,至少也要每年翻番,03年起我的目標是每筆最大虧損不超過總資產的3%,在此基礎上爭取每年資產增值20%。05年底開始的大牛市,頭大半年我只做股改行情,在股票股改停牌之前買入,得到十送三的對價,股改方案通過復牌後,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是上漲,至少和停牌前價格相當,參與一次股改,至少賺30%,記得我參與的第一次股改是法爾勝,最後一次是蘭州黃河,每隔一個多月買入股票然後股改停牌一個多月,復牌後馬上拋出,10個月時間參與了6次股改,最少一次賺30%,最多一次賺50%,6次股改賺了6倍。06年底,全國老百姓開始瘋狂入市,12月7日,蘭州黃河復牌,正是這一天,嘉實策略增長基金發行,一天之內申購資金400億,震驚股市,我知道股市最瘋狂的時刻到來了。根據以前的經驗,新股民最愛低價股,我在2.50-2.60之間全倉買入吉林化纖,一直持有到5.30之前,在11元以上拋出。07年4、5月之間,全國人民都瘋了,每週新開戶近百萬,營業部裡人山人海,大街小巷談的都是股市,那首著名的《死了都不賣》就是這時傳唱起來的,股市熱得讓我受不了,所以清倉離場,躲過了5.30。5.30之後,也沒有再回來,而是把資金轉移到了H股,買入江西銅業H股,理由也很簡單,江西銅業H股價格只有12港元,A股價格25元以上。一直持有到30港元。不過即使我如此小心,08年還是載到了鞍鋼股份身上,08年1月鞍鋼H股從39港元跌到了13港元,而當時A股還在20元以上,H股的價格只有10PE,我在14港元買入,最後鞍鋼H股跌到了4港元,3PE。從那以後,我再也不重倉股票了,主要資金放在貨幣基金、國債回購和A份額上。只有兩種情況才以部分倉位買股票,一是股市出現比較確定的中期行情,二是股市暴跌,入場接帶血的籌碼,做短線。看不懂的行情不做,風險高的股票不買,做好風控,及時止損,嚴防資金回撤過大。目標是總資金每年增長20%,只靠低風險套利加階段性持股,我每年都能超額完成任務。

拉拉雜雜寫一堆,就是想給藝高人膽大的新股民提個醒。不要看不起20-30%的盈利,你能做到每年複利30%,堅持40年,你就是巴菲特。想靠在一隻股票上賭運氣,滿倉加透支,一舉脫貧致富,大多數人的結果是快速致貧。同時也給價值投資者提個醒,即使你對上市公司研究的再透徹,總有黑天鵝出現,過於執著的相信自己的研究,有可能像董寶珍一樣裸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51

老人的天空 | 年複合增長率達18% 康複醫療產業真的好賺嗎?

哪怕是在最火熱的醫療資本市場,康複醫療也屬於尚未被投資人深度挖掘的“處女地”,這一點從估值上可以略見一二。

“盡管有資質、配備完善體系的優質標的很少,但相比較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門診,康複醫院的收購價格目前還比較合理,對於大多數機構來說,現在都還處於‘養魚’階段,大家都還在探索怎樣的商業模式才可以盈利。”高特佳投資高級研究員張天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不久,這家機構以千萬級別的代價拿下了一家康複機構的控股權,在醫療服務的並購領域,這屬於很便宜的價格。

不知道怎樣盈利,但也要花錢介入,對於醫療行業的投資者而言“花錢買門票”的這一行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看中老人經濟在中國未來的巨大市場。

根據興業證券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作為老人經濟的其中一環,僅僅在康複醫療領域如果按照基本滿足我國康複需求的水平測算,則市場規模將會在1000億人民幣以上。據預測,至2023年,我國康複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不低於18%。

激增的市場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的統計,2015年,中國有2.2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潛在需求巨大;目前60~70周歲的低齡老人占55%;其中60~65周歲的老年人達7814萬,占35%,他們具有旺盛的養老需求和較強的消費能力;隨著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剛需”群體日益壯大,80歲以上高齡老人達2400萬;此外還有失能老人近4000萬,患慢性病老人近1.5億,都也屬於巨大的“剛需”群體。

“康複醫療目前的服務對象以老年人為主,主要的病種包括骨科康複、腦卒中護理、心臟病護理、老年癡呆等幾類。”張天靜告訴記者。

以常見老年病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為例,這是一種在中年時期出現衰老征象的進行性大腦變性的疾病,臨床上以進行性癡呆為主要特征。

據我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的數據,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里,我國的阿爾茨海默病人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193萬人發展到了2010年569萬人。病人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時也是全球病人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在這其中,僅有21%的病人得到了規範的診斷治療。

“一開始誰也不願意把父母送到康複機構來,親戚朋友都會覺得你很不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一位阿爾茨海默癥的家屬表示:“可如果不送,我們又真的沒有能力去照顧她,就算一個人不上班,天天在家看著都照顧不過來。”據他透露,在家人決定將老人送至康複機構之前,老人已經走失過兩次。

在這家康複機構,老人每個月的看護費用需要1萬多,這是他們全家人走遍北京後找到的最便宜的接受阿爾茨海默病人的康複機構了。

“普通的養老院,不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是不能夠接收阿爾茨海默的病人的。公辦的福利院很難進;至於護理院,按照規定也需要長期臥床的病人才可以收治,這些病人達不到這個標準。”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會長王軍向記者透露,目前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4萬多家養老機構,真正具備養老資質、可以接收這些病人的還不到20%。

價格是最大的問題。

老人一個月的退休金3000元全部交給醫院,大兒子和二兒子每人每個月給6000元,而二兒子自己的月工資才4000多元。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4年底,中國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數量達到了3500萬~4000萬,在這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達到了2400萬,歸屬於低收入人群的數量為2300萬。

一邊是隨著老齡化不斷激增的需求市場,另一邊是受困於盈利,遠遠不能達標的供給市場。根據國家衛計委2012年數據,目前我國僅有322家康複醫院,其中城市206家,農村116家,這意味著全國600多城市中一多半仍未擁有康複專科醫院。

專業人員的缺乏是另一個核心問題。

根據興業證券研究所的統計,目前我國康複醫師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約0.4:10萬,而發達國家該數據則達到5:10萬,兩者相差12.5倍。如果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二、三級醫院共需要康複醫師5.8萬人、治療師11.6萬人、社區綜合康複人員90.2萬人,是現有康複人才的10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背不起的負擔

根據全國老齡委公布的數據,在未來,中國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將高達70%。北京市民政局的統計顯示,目前全市70%的老年人退休金為3000元上下,而一旦癱瘓,這些老人每月的護理、調養費用至少需要7000元,上萬元的消費也很普遍。

比如一種從日本進口的阿爾茨海默治療藥物安利生,在最貴的時候每周7片的支出是518元。王軍告訴記者,這在一線城市尚歸屬於醫保報銷範圍,但在很多二三線城市就只能自掏腰包。

在北京,目前北京全市的養老院床位約為8萬張,這其中,歸屬於公立養老院的幾乎沒有一張空置的床位,但私立康複醫院的空置率卻高達50%。

“民營的康複機構寧願床位空著,也沒有辦法降價,因為收治這樣的失能老人成本價就是一萬多。”一家外資養老護理機構庸柏匯老年護養創始人之一的海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那麽,公立的養老院為何只收四分之一的價格?

除了原本的基建費用、設備設施較民營養老院大幅便宜之外,來自國家、省級、市級甚至區縣的各級補貼成為了這些公立養老院得以維系的重要原因。

盡管如此,對於大多數的養老院來說,現狀依舊是入不敷出的。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已經有包括泰康人壽在內的8家保險機構相繼進軍老年護理產業,總投資額超過300億。但遺憾的是,這些民營的養老康複機構如今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海燕向記者透露,自己已經做好了前幾年不能賺錢的準備。

“樓宇建設、設備投資已經超過了一、二個億,此外,更貴的是人力成本,除非第一家機構做出口碑,開成連鎖的形式,否則成本難以下降,沒有辦法賺錢。”海燕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從醫院、學校里招了很多護士,來進行專門的培訓。目前國內還沒有老齡學科這個專業,一名護理人員我們需要培訓2~3三年,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力的成本比硬件還要高。”海燕表示。

按照國際上的普遍要求,照顧這些失能老人所需要的護理人員比例是2:1,也就是兩個護士照顧一個老人,但目前國內能做到的情況只是1:10,10個老人才分得一個護士。

最難賺錢的“朝陽產業”

據國家社科基金《養老消費與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測算,2015年中國老年市場規模達1.87萬億元,其中養老產業規模達4900億元;到2050年中國老年市場規模將達48.52萬億元,養老產業規模將達21.95萬億元,預計老年市場和養老產業分別將以9.74%和11.48%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

把這一市場劃歸為朝陽產業一點也不過分,以中美人均消費差距為例:截至2013年,美國康複醫療市場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人均80美元),若包括長期護理在內則有2000億美元;而同期,我國國內康複醫療市場規模僅有200億人民幣(人均15元人民幣)。此外,預計至2030年,我國慢性病患病率將高達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複治療。

但大多數的老年人並沒有足夠他們“富裕養老”的保險和存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指出,目前,在我國依靠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退休後拿到退休前60%~70%的工資水平,能確保基本養老,但難以解決老人醫療護理等方面的費用支出。平均養老金達到2200元,但這點養老金不能夠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為進入老年階段後老年人將面臨大筆的醫療費用支出,包括門診費用、自費的醫療費用等。

孫潔認為,如果老年人想維持更好的養老生活質量,更多還要靠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壽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