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前迅雷看看CEO郝誌中想要搭建的是一個能夠把創業者和業內大咖連接到一起的知識共享平臺。

i黑馬 田牧 3月17日報道

2015年7月把迅雷看看賣給響巢科技後,時任迅雷看看CEO的郝誌中選擇休息一段時間。他用3個月的時間寫了一本書——《用戶力》,把他16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通過書和500頁PPT的形式分享給創業者。

郝誌中是個願意主動分享的人。除了寫書,郝誌中還在研習社和饅頭商學院等創業社區里給創業者做演講。

而“大咖說”作為郝誌中二次創業的項目也在這3個月的著書演講中萌生了出來。

連接創業者和互聯網大咖

打開“大咖說”的APP,去哪兒網COO張強、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等一眾互聯網大佬的分享信息以FEED流的形式出現在手機屏幕上。用戶選擇想要約見的大咖提交申請,預約通過後,以每小時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價格與大咖線下見面,咨詢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郝誌中想要搭建的是一個能夠把創業者和業內大咖連接到一起的知識共享平臺。

郝誌中在自己的分享經歷中發現了如今龐大互聯網創業人群對業內成功創業者所具有的知識和經驗的需求。

為了驗證這種需求是否成立,他先拿自己在朋友圈做了一個實驗。一位天津的女創業者看到郝誌中發的提供創業咨詢的文章後,提前一個星期做了頭發,穿得很正式的來到北京,付費向他咨詢。

做了幾次嘗試後,郝誌中認為這種創業者向大咖付費咨詢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他叫來自己以前的同事朋友,5個合夥人在2015年10月上線了大咖說的第一版應用。

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下,需求端的創業者是充足的。真正需要搞定的是供給端,怎麽讓如郝誌中一樣在互聯網行業有長時間積澱、做出一定成績的知名大咖願意來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咨詢,是郝誌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郝誌中一直推崇滴滴出行的共享經濟模式。他現在很少再開自己的車,而是每天打專車。“專車司機我看了好多,一大半都是業余的,今天拉幾單,明天拉幾單,這就把社會資源重新價值變現了。”郝誌中認為這些互聯網大咖的價值在工作的8小時之外還沒有得到釋放,他想讓這些資源通過大咖說的模式進行重估和釋放。

這時郝誌中積累的資源和人脈派上了用場。如李善友、韓坤、張榮耀等人都是他憑私人關系邀請到大咖說的平臺上來。目前已經有數百位互聯網大咖入駐大咖說平臺,郝誌中對他們采取的都是邀請制,並且設定了“35周歲以上,十年行業從業經驗,公司VP級高管”三項硬性標準來保證這些每小時平均收費2000元的人是真正的互聯網大咖。

業余的專車司機一周接的單量可能比不過全職司機一天的量,有自己事業的大咖們能拿出來的時間也不多。目前大咖說對他們的要求是每周一小時的見面時間,每月一個全程指導的名額。

如此一來,供需兩端是供小於求的。提出約見的人首先會被大咖說進行篩選,通常是創業公司CEO、合夥人才能通過初篩,之後由大咖決定是否見面。

C2C到C2B之變

郝誌中並不是第一個想到把創業者和業內大佬連接到一起的人。

隨著Uber、Airbnb等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掀起共享經濟模式的浪潮,房子、車都被分享之後,知識分享也進入了被共享經濟顛覆的下一個名單。在大咖說創立之前,從科普網站果殼網孵化出來的項目“在行”就率先舉起了知識共享模式的大旗,之後一眾創業團隊開始模仿在行的模式進入知識共享模式的創業軍團中。

在行把提供知識分享的人稱為行家,這些行家並不只限於互聯網業內大佬,營養師、健身教練、手工藝人、英語老師都可以成為行家提供某一方面的知識經驗分享。在行的用戶也需要向行家提交見面申請,行家同意後雙方線下見面,按小時付費。

從模式和提供的服務來看,大咖說也是模仿在行的一員,但郝誌中告訴記者,大咖說和在行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但兩者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在行的知識共享模式用互聯網圈的話來說就是C2C模式,個人對個人的知識需求。郝誌中一開始也把大咖說歸為C2C模式,但運行了一段時間後,他明確了大咖說要走的是C2B的路子。

大咖說相比於在行,目前所提供的咨詢範圍集中在創業公司發展過程所遇到的問題上,沒有涉及在行上諸多類似個人職業規劃、學英語、學健身等個人需求上。通過大咖說咨詢的用戶基本都是公司的創始人、總經理等職業角色。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商業問題,也就是B端的企業服務,而非C端的個人服務。

這種B端、C端的差異體現在服務價格上就是,大咖說每小時咨詢的均價在2000元左右,最低1000元,最高5000元。而在行的每小時咨詢費用少有超過1000元的,大多在500左右的服務費用。同時大咖說的用戶可以簽訂紙質協議,並在付費咨詢之後拿到發票便於公司報銷。

在這之間,大咖說抽取每單服務費用的10%作為傭金。郝誌中把這作為大咖說的一個基本盈利模式,“每月200單就能達到盈利。”

目前,大咖說團隊人員將近20人,為了擴張規模正在尋求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