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銀行配合護盤 先救了自家大股東

2011-12-19  TCW




距離總統大選只剩下一個月時間, 股市選舉行情非但沒有眉目,兩個多月來甚至四度跌破七千點重要關卡,主管機關急得再出奇招,這回是銀行放寬企業質押股票的斷頭規定,也就是說,包括上市公 司大股東在內,如果股票質押面臨斷頭的價位,客戶可與銀行協商變更授信條件;高質借的金控業大老闆成了最主要受惠者,甚至形成球員兼裁判的怪異現象。

怪象一:時間敏感實施期間與選舉重疊

十二月九日,台股再次跌破七千點,融資和股票質押追繳令萬箭齊發,幾乎同一時間,銀行公會通過「股票質借的暫行措施」,明年元旦起到六月底止,股票質押如 果面臨斷頭,客戶可與銀行協商變更授信條件,以便穩定台股信心及減緩賣壓。尤其是明年元旦起實施的時間與選舉重疊,更被市場解讀為政策性護盤的另一項指 標。

目前這項措施仍須等待銀行公會理事會決議通過,不過,由於案子特殊且急迫,銀行公會媒體發言人私下透露:「連(決議)號次都出來了。」最慢將在十二月二十 二日銀行公會的每月例行理監事會議上就會表決。

基於個人財務操作的需求,不少公司大股東將手上股票質押給銀行,做為擔保品來套取資金。通常使用股票質押借款的是企業大股東,並以金融業者和家族企業居 多,少部分則是中實戶,一般散戶只能透過融資借款買股票。

過去只要股價下跌,導致股票質押的擔保維持率跌破一四○%時,各銀行就會限客戶在三天內,需以現金或其他擔保物補足價額,否則,銀行就會直接將股票斷頭賣 出。

根據金管會截至十月底的最新數據,有多達三十六家金融機構(含未公開發行的券商)的七十三位董監事或大股東,股票質押比率逾五成。其中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 圖、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是股票質押比重最高的金融業大老闆。

去年六月,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透過萬寶開發和霖園投資去質押股票,向銀行借貸約八百億元,買下弟弟蔡鎮宇的持股,截至今年十月底,質押比重分別達九二%、 八三%。至於辜濂松,目前持有中信金超過六十七萬張,約占中信金股權的五.八%,其中就有五十七萬張股票拿去質押,質押比重高達八六%。

怪象二:身分尷尬金融業成了球員兼裁判

如果公司經營者的持股有很高比重質押於金融機構,當股價跌跌不休,導致質押的股票價值縮水時,大老闆將面對增補擔保品數量的窘境。然而,金融業大股東既是 高股票質押比的族群,在股市下跌時,銀行公會卻透過修改股票質借規定,讓大股東們暫時逃過被追繳的壓力,究竟是球員?還是裁判?角色出現混淆。

以國泰金為例,蔡宏圖當時拿股票去質借,國泰金股價約每股五十二元,但今年來股價大跌,一度來到三十元,股價已跌掉逾四○%,雖然日前蔡宏圖被問到質押股 票被追繳,連聲說「沒問題」,但若當初融資成數最高約六成計算,早已面臨追繳擔保品的警戒線。

這項放寬股票質押斷頭規定,是行政院經濟景氣因應會議上,由金管會提議的方案。金管會官員強調,面對股市大跌,銀行以緩衝方式處理股票質押的斷頭賣壓,這 對銀行和企業是雙贏的做法,否則以現在情況來看,立即斷頭處理對銀行不見得最有利。

許多高質押比的股票包括友達、中信金、國泰金、奇美電等,屬於權值股,一旦大股東被追繳,股票被斷頭賣出,將造成加權指數跌勢更重,銀行公會放寬股票質押 斷頭,固然有助於減緩股市賣壓,然而,讓股票質押斷頭規定放寬,可能會損及銀行的資產品質。

萬泰銀行財務長吳素秋指出,「這是政府護盤的做法,就像企業紓困方案一樣,硬要銀行埋單。銀行只能配合辦理,但配合之後,對銀行獲利或債權保障都是有傷害 的。」

結果:雙輸局面銀行財務惡化、散戶吃虧

也有公司透過實施庫藏股拉抬股價,讓質押股票面臨追繳壓力的大股東喘口氣。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可能造成公司財務惡化,損 害小股東的權益。

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楊凱智指出,大股東持股成本很低,加上每年的配股配息,手上股票的成本變得更低。舉例來說,面額十元的股票,經過多年配發股息,持 股成本降至五元,如果質押時股價約二十元,即使大跌四成至十二元,導致被斷頭,賣出的價格還不到持股的成本價,銀行卻放寬質押斷頭,除了圖利大股東,銀行 也會暴露在高風險中。

選舉到了,各種怪象出現並不稀奇,但是在這種遊戲規則可以說改就改,配合造勢的氣氛下,很容易讓賣壓無法真實反映;選舉過後,還是要面對市場的考驗, 「靠」政府的把戲也早晚會露出馬腳。

【延伸閱讀】這些老闆或董監,手上股票逾7成質押

國泰金持有人:蔡宏圖 押張數(張):萬寶開發:173萬;霖園投資:134萬持股質押比重(%):萬寶開發:92.3;霖園投資:83.3

中信金 持有人:辜濂松押張數(張):57萬持股質押比重(%):86.2

萬泰銀持有人:全體董監押張數(張):52萬 持股質押比重(%):100

安泰銀持有人:全體董監押張數(張):86萬持股質押比重(%):97.6

台新金 持有人:全體董監押張數(張):48萬持股質押比重(%):76.9

註:統計至10月底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3

政府三怪招護盤 凍結台股買氣

2011-12-26  TCW




台股變冷凍櫃,成交量萎縮至五百 億至六百億元,政府積極作多,但在金融界眼中,金管會頻出招卻顯得幫倒忙,越護盤、成交量越低。

十二月九日下午,證交所找了國內十多家大型券商到台北一○一「溝通」,只見各券商高階主管坐了一排,聆聽證交所宣示「救市」政策,讓他們帶回去研究、實 施。其中一項政策即鼓勵券商對淨買超量大的客戶適度調降手續費、回饋投資人,目的是提升股市成交量。

要求降手續費本來就打折,誘因不夠看

金管會為了提振股市買氣,祭出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是其中三招護盤救市,在證券業者眼中,卻是台股成交量越護越低的背後原因之一。

護盤第一招,調降交易手續費。證交所透過調降券商繳給證交所的經手費,希望券商轉而調降投資人的交易手續費。

這次證交所調降券商須繳的經手費,從原有的萬分之零點五七二,調降為萬分之零點五二。舉例來說,當投資人買進一百萬元股票,券商可少繳五元的經手費,如果 投資人買進一億元股票,券商可少繳五百元,根本稱不上誘因。

況且,目前手續費僅千分之一.四二五,加上券商早已打到三折至五折,再調降的空間也不大。主管機關鼓勵調降交易手續費,不但難以提高買氣,反而變相帶頭殺 手續費。

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股票只要一根跌停板就賠上七%,就算免手續費,股價跌仍會賠錢,對散戶而言,眼看股票越買越賠,乾脆退場觀望。至於交易量 大、財力雄厚的中實戶,券商本來就會給予相當優渥的手續費退佣,加上行情不好,再降手續費也無法激起他們加碼的誘因。

限制期貨放空不利避險,外資反跑更快

護盤第二招是限制期貨放空。期交所於十二月十二日起調降期貨部位限制,包括限制單一外資法人的期貨部位(多空)不能超過一.二萬口,此舉反把外資嚇跑。

對法人來說,「買現股、空期貨」是一套避險套利策略,如果沒辦法避險,他們就乾脆不買現股,成交量就更加低迷。一旦期貨市場不能提供足夠的避險部位,外資 甚至會直接出脫持股來規避風險,如此一來,限制期貨放空反而造成股市買氣更加低落,並助長市場盤跌的時間。

勸阻投信和自營商賣股股東、投資人虧錢誰負責

護盤第三招是勸阻投信和自營商賣股。金管會指示證交所清查十大自營商持股部位,並登門關切降低部位的自營商,鼓勵他們買進,同時,也請投信投顧公會協調各 家投信,股票型基金盡量不要淨賣超。

一位證券業人士抱怨說,市場最大的賣壓來自外資,主管機關管不住外資,只能指揮銀彈最少的自營商去當炮灰,但自營商是上市櫃的公司,必須向股東和投資人負 責,「政府要搞清楚官民之別,怎麼可能要我們(自營商)來護盤?」

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楊凱智指出,真正的護盤是站在買方,主管機關應透過八大行庫及委外代操基金帶頭進場,而不只是口水護盤。「當股市大跌,有人敢買股 票,確立這裡是低點,民間投資人才會起而效法。」國安基金扮演穩定市場的角色,如果連政府都不敢買,卻期待投信和自營商進場護盤,不但無助於提振市場信 心,反而導致投資人退場觀望,股市成交量更加低迷。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一家券商董事長直指,主管機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一套健全的遊戲規則,並且維持公平、透明的自由交易市場,而這一次,政 府當局帶頭殺手續費且不尊重自由市場機制,非但無法提高台股的成交量,反而可能成為買盤縮手的背後原因。

【延伸閱讀】新股大增,卻一掛牌就急凍

今年台股上市櫃家數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結果許多新股一掛牌就被打入冷凍櫃。今年以來,新上市股票有八三.三%跌破承銷價,上櫃股票也有六六.七%讓投 資人賠錢,雖然可選擇的標的大幅增加,但對台灣投資人根本沒好處。

自二○○九年八月上任以來,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陳樹積極推動上櫃和興櫃業務,新掛牌家數呈倍數成長,今年上櫃新股五十檔、興櫃股票更達七十三檔。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也卯足勁衝業績,今年有四十五家公司(含上櫃轉上市)上市,即使行情不好,十二月十個交易日內,也有八家公司掛牌上市。

未來一年,證交所和櫃買中心宣示力拚上市櫃家數,讓台灣扮演亞太籌資中心的角色。然而,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一味拚業績,包括開發TDR或回台第一上市,卻只 有帶來「量」的增加,缺乏市場買盤進駐,有的新股甚至零成交量,被套牢的投資人想賣也賣不掉。

面對成交量萎縮,證交所和櫃買當務之急,並非交出更好的新掛牌業績,而是增加流動性,吸引更多資金流入,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市場規模。

東京和大阪證交所最近也因為成交量下滑,開始大力吸引海外投資人來衝刺成交量,台股到底要如何跟全球資本市場競爭、吸引更多資金青睞,恐怕才是提升台股成 交量的癥結所在。

【延伸閱讀】今年逾7成新股跌破承銷價

跌破承銷價 家數/總家數上市:30/36上櫃:32/48總計:62/84

跌破承銷價 家數比重(%)上市:83.3上櫃:66.7總計:73.8

新掛牌股票 平均跌幅(%)上市:-22.9上櫃:-2.9總計:-11.5

註:統計至2011/12/13,上市總家數不含上櫃轉上市資料來源:C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7

選舉倒數 破解陳冲護盤三大策略

2012-1-2  TCW




台股啟動「股票換選票」行情了 嗎?

十二月二十日,國安基金宣告啟動,原本跌破十年線的台股,重返七千點大關。讓一路破底的台股行情在選前三週突然氣氛轉趨樂觀,就是行政院副院長 陳冲,透過三大精準有效的策略,成功拉抬股市。

首先是發動四大基金和投信聯手護盤。一位政府基金代操主管指出,雖然主管機關沒有點名四大基金進場,卻呼籲代操的法人共襄盛舉,「一起把績效做起來。」今 年來台股重跌,四大基金委外代操的投信操盤績效相當難看,眼看十二月底須交出操作績效成績單,紛紛趕搭國安基金進場的順風車,讓護盤行動達到加乘效果。

第二項策略是集中火力在特定股票。有別於以往八大行庫各自銜命進場,這次陳冲召集所有部會及行庫,統一護盤步伐,包括安排 三組券商分頭買三種股票,分別是高價股、龍頭股和權值股,避免政府基金各買各的股票,削弱戰力。

連端利多,堵保險業賣壓

第三項策略則是逐步釋放利多。陳冲的護盤策略有特定節奏,首先是著力於跌深的金融股,其次是拉抬高價股和權值股做為護盤指 標,並放送「每日一利多」政策,來維繫市場對台股的信心。

金融股向來是穩盤工具,和政策利多連動最密切,因此政府透過釋放政策利多,讓金融股打先鋒。首先,十二月二十日下午五點,金管會才宣布開放陸銀參股,六點 四十五分,陳冲宣告國安基金啟動,讓市場聞到政府做多的企圖心。

而且,政策利多一波接一波,金管會接著在二十二日通過研議多時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大幅減輕保險公司的避險成本,較早又通過了保險業資本適足率 (RBC)暫行措施,也是一種防堵保險業者在年底拋售台股的「交換條件」。同一天,總統府也召開財經對策小組會議,端出七大政策牛肉。

成交量放大是護盤關鍵,陳冲透過激勵買氣、防堵賣壓雙管齊下,當成交量萎縮,外資開始放耶誕節假期之際,此時國安基金進 場,用的錢最少,達到拉抬股市的最大效果,也提振總統選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4

大摩曾為Facebook護盤?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636

Facebook的IPO應該算作摩根士丹利今年的一個滑鐵盧之戰——在上市前幾天對Facebook盈利預期做出修改,開盤交易時出現技術問題,上市後股價大跌,這些都給這筆IPO打上污點。

雖然距離IPO首日已經過去了五個多月,但關於當天發生了什麼的推測還在持續發酵。今年5月18日,Facebook正式掛牌交易,發行價定為38美元。股價在首日起起落落,最終收盤價有驚無險地落在38.23美元,略高於IPO價格。

近日,紐約聯儲的兩名經濟學家  Thomas Eisenbach 和 David Lucca在博客中撰文推測,針對IPO當日的交易情況,作為承銷商的大摩至少三度出手為Facebook股票護盤,花費了6600萬美元支撐股價。

他們的研究顯示,IPO當天Facebook股票在38美元被大量買入,買家很可能是承銷商;此外,40美元這個價位也曾出現大量買入,這使得一度徘徊在40美元上方的股價在這一價位多停留了15分鐘。

據此,他們推斷:

有證據表明,承銷商以高於發行價的股票來平倉,犧牲了(綠鞋期權的)利潤,而且,用以穩定股價、在40美元價位的買入同樣增加了成本。假設承銷商買入了所有在40美元成交的股票(約3400萬股),也就是說他們花費了6600萬美元支撐股價,這相當於40%的承銷費用。如果這一估計沒錯,承銷商顯然認為本身的信譽和責任比公司的短期利潤更為重要。

IPO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頗值得玩味。首先,紐約聯儲經濟學家的估計準確嗎?在IPO日、即週五晚間,Dealbreaker曾撰文表示,承銷商很有可能買入了超過半數的綠鞋期權(Greenshoe Option相當於總發行量的15%,總共6300萬股),行權價38美元,並於下個週一在34-35美元區間行使期權,借此可獲利1億美元。多家媒體曾引述消息人士稱,承銷商穩定股價獲利1億美元,這與之前的猜測基本一致。

上述推測與 Thomas Eisenbach 和 David Lucca的研究有出入。他們認為,承銷商以38美元(無獲利)將一半的綠鞋期權平倉,另一半則以40美元平倉,因而總共損失了6600萬美元。對於一個承銷費用為1.76億美元的合同而言,這兩個推測的出入有1.66億美元之多。

他們為何作出這樣的推測呢?儘管股價比較均勻地正態分佈在41美元上下,但是在兩個整數價位——38美元和40美元——都出現了大量的出價(bids),這當然相當可疑,很可能來自於承銷商,而非單獨的投資者。由於「數據無法區分個人投資者,因此這只是一個間接推斷」——但邏輯上算是合理。

問題是,如果摩根斯坦利等承銷商的確自掏腰包、花費6600萬美元為Facebook的股價「托底」,那麼為什麼所有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一致向媒體聲稱,承銷商賺取了1億美元,而隻字不提他們為穩定股價所花費的成本?除此以外,大摩還不斷與更多的科技類公司接洽IPO事宜。有猜測認為,「那些為大摩競爭對手工作的人想要給大摩造謠」,可惜這個答案無法令人信服,如果事實並非如此,大摩完全可以對外澄清。

 Thomas Eisenbach 和 David Lucca的研究報告中還有一段相當有趣:

當股價出現下行風險,承銷商在IPO日的多個目標是存在衝突的。出於對客戶的責任以及信譽考慮,他們會支撐股價,避免股價下滑至發行價之下;然而,這一目標與他們短期獲利的目標其實是衝突的。綠鞋期權相當於同時持有股票的空頭和看漲期權,行權價為38美元,承銷商實際上是做多了一個行權價為38美元的看跌期權……當股價跌至38美元以下,期權才有價值,反之,承銷商則不會行使該期權。

上面這段文字中,承銷商「對客戶(比如Facebook)的責任」這一解讀似乎更接近於商業慣例,而不是合同或協議;承銷合同賦予了承銷商綠鞋期權,不過並未清楚指明該如何執行。即便大摩沒做任何護盤的交易,即便他們在34美元的價位行使了所有6300萬股期權並獲利2.5億美元,Facebook也不會因此提出任何索賠的要求。

這意味著大摩至少放棄了1.5億美元利潤,甚至可能向股市額外注入了6600萬美元,因為唯有如此,他們才能繼續獲得IPO承銷合同和綠鞋期權。投資市場盈利虧損都無可避免,然而,對於承銷商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不斷獲得IPO的承銷合同:毫無疑問,綠鞋期權以及穩定股價的機制才是投資者甘願購入IPO的信心來源。而且,這還意味著巨額的費用收入,換言之,擁有一家證券承銷公司,向投資者收取承銷費用和股票交易費,以及其他能夠帶來巨大利潤的業務。

要知道,即使他們真的投入了6600萬美元,這也僅僅是承銷費的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52

才上櫃就護盤 愛情公寓連三失手

2013-08-19  TCW
 
 

 

上櫃兩個月,經營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的尚凡資訊,八月一日起實施庫藏股,由於才剛掛牌上市,就因獲利大衰退祭出庫藏股者實在罕見。尚凡此舉引起投資市場關注,在網友揶揄「公寓變套房」之際,也透露出其中不尋常之處。

六月四日,尚凡資訊以一百六十四元掛牌,盤中最高衝到一百九十八元上下,之後股價一路向下修正,七月底第二季財報公布,稅後淨利僅一千四百七十七萬元,季減超過四成,每股盈餘僅一.二二元,隔天股價打入跌停。

董事會決議實施庫藏股,買回股份總金額上限為一億六千五百萬元,根據公司財報,這筆庫藏股將動用公司手上現金的四成。但宣布以來,跌勢未減,股價進入一百四十元保衛戰。

董事長張家銘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實施庫藏股是為了維護股東權益,加上公司也有現金;不過,他也坦承,買回庫藏股是要註銷,意即縮小股本,以提高每股盈餘(EPS),換言之,就是要護盤而非給員工認股。外界則是從此案例,點出三處不尋常。

改善營運,應優於救股價

不尋常一,上市募資,卻用來救股價。「實施庫藏股救股價很常見,宏達電最近也是,但剛剛上市就實施,社會觀感不妥。」台灣工銀證券承銷協理鄭雅文想不出可循前例,也點出第一處不尋常,即上市是要募資,活絡資本市場,但此做法與上市目的背道而馳。

不尋常二,錢為何不優先用在改善營運?價值投資部落客雷浩斯說,獲利轉差是尚凡股價大跌的原因,但穩健公司應該是有效運用現金,譬如開發新產品或加強行銷來提升獲利,而非實施庫藏股,「而且,這招效用通常不大!」即救股價不代表會救獲利。

不尋常三,則是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的「通病」:上市定價策略出了問題,掛牌承銷價過高。尚凡是從興櫃轉上櫃,「掛牌價通常是興櫃打七折,打了折還跌破是有點丟臉,」鄭雅文說,承銷價制定往往是承銷券商與公司派的拉鋸,承銷價過高,市場就會反應(股價跌)。這個「通病」,卻容易讓「嘗鮮」的投資散戶被套牢。

資本市場無情,明星股尤其要警惕,保股價,唯有獲利一途,別無捷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44

阿里巴巴全力沖刺IPO 高盛被委以“護盤”重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93

140317-alibaba-jack-ma-12p_e0e8800e8db3e5959953ff09082b2273

周三,CNBC援引知情人消息稱,阿里巴巴任命巴克萊為指定IPO做市商,任命高盛為穩定市場代理人。(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巴克萊的主要任務是撮合阿里巴巴股票的買賣雙方,為市場提供流動性。高盛的主要任務是托盤,確保IPO股價不會破發。

《華爾街日報》文章稱,作為穩定市場代理人,意味著高盛必須盡最大努力來確保客戶成功實現IPO,且股價不會跌破發行價。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如果一只股票上市首日的收盤價低於前一夜投資者買入的價格,這樁IPO會被普遍認為是樁失敗的交易。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Facebook曾在上市首日險些破發,承銷商為給該公司托盤,付出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代價。

根據美國證券法規,穩定市場代理人有權決定是否在市場上買進更多股票以支撐股價。它在決定是否行使所謂的增售選擇權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增售選擇權允許承銷商從公司買進更多股票以便支撐最初IPO交易以外的需求。

此外,在IPO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穩定市場代理人或許能夠從客戶身上實現更多的交易傭金,因為它將是被視為對股票交易擁有最大決定權的銀行。

巴克萊是全球最大的做市商之一,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交易大廳場內六家指定做市商之一。該投行曾在去年Twitter IPO之時主導其做市交易。

有趣的是,此前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大股東軟銀曾在收購Sprint公司之時,因巴克萊為競爭對手出謀劃策而令最終收購價擡高了15億美元。此事令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大為光火,要求阿里巴巴停止與巴克萊合作。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阿里巴巴計劃在9月8日當周稍早時候進行IPO,這意味著股票最快或於9月18日或19日開始交易。

阿里巴巴IPO首日募資規模或達200億美元,或將創下史上最大規模的IPO。其中,僅支付給投行的IPO承銷費用就有可能高達4億美元,將創下企業IPO史上第四高。

消息人士指出,阿里巴巴要想在上市後幾日內維持股價上漲,就需要從大型機構投資者那里獲得4倍超額認購,這就需要一些買家願意向阿里巴巴IPO投資10億美元甚至更多,以確保需求。這就對承銷團隊提出了很高要求。

此前,知情人透露,阿里巴巴的上市投行團隊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和德意誌銀行,花旗也將參與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12

人民幣護盤防線策略,央行您準備好了沒?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6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9 12:18 編輯

人民幣護盤防線策略,央行您準備好了沒?
作者:歐陽曉紅 吳海珊 張斌



全球匯率戰火烽起,或已“燒”至中國,觸動中國央行。

不像別國央行的降息策略,此時點的中國邏輯似乎更適合於“降準”。2014年11月的那次降息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收效不大。

2月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讓市場驚呼“中國遭遇199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規模資本外流”,莫非流動性出現了較大的缺口?

翌日,中國央行給出答案:自2月5日起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準措施。

一個是成本寬松,一個是數量寬松。兩次寬松貨幣政策都超出預期。或許,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超出預期?

央行國際司原司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執行董事張之驤告訴經濟觀察報,某些方面的市場氣氛目前是有些緊張,但一切都有序可控。央行此次分層次的降準或是應對“匯率戰”的對策之一。“至少可以緩解資本流出,管理當局更願意看到人民幣匯率走雙行道,而非單向升值。”

一位接近中國決策層人士透露,央行可以容忍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在3%左右。如此,人民幣匯率年內底線將在6.4,上限不超過6.1。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約在6.1~6.4的區間波動幾成市場共識。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對經濟觀察報坦言,人民幣對美元或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中國參與競爭性貨幣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沒有人知道被稱為“央媽”的中國央行為保衛這一區間的匯率要付出多少貨幣籌碼。至少這波人民幣匯率的走貶已攪動市場,裸露的中國流動性缺口愈發顯性了。

中國央行也終於加入了全球多家央行的寬松貨幣隊列。盡管在降準公告中,央行稱仍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但市場還是嗅出趨向寬松的信號。

2月5日當地時間,丹麥央行再次降息,這是該央行自1月19日以來第四次降息至-0.75%。

人民幣何時再度降息也許並不遠。反正,央行不再糾結於“改革和宏觀政策調整”的關系,面臨通縮風險的經濟可能“憋不住”了。

日本瑞穗銀行分析師稱,中國經濟面臨歐洲需求乏力和通脹降低的逆風,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正在加大,如註入流動性、降息或降準。此前準確預測降準的花旗,預計中國2月會降息25個基點。

“貨幣寬松政策客觀上會使人民幣匯率承受更多貶值壓力。”陳世淵說。

接下來的問號可能是:央行可有一套人民幣護盤的防線策略?

裸露的流動性缺口

都等不及慣常的周五宣布,央行2月4日(上周三)18點20分左右就發出降準“口令”,形勢似乎有些緊迫。

這天剛好是中國農歷的立春日。立春降準,蘊意轉折。央行此次降準或昭示2015年一季度經濟開局情況不佳。“從目前EPFR(新興市場基金研究)數據來看,全球範圍內的資本流動仍然是美、歐發達市場相對強勁,新興市場在1月末剛剛結束凈流出,流入還很微弱。”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經濟觀察報說。

“適度寬松可能是不得已的選擇。目前國內一些地方金融形勢不容樂觀。”2月4日下午,一位央行地方分行人士說,“加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面臨通縮風險,資本流出,不排除采取降準措施。”

話音剛落,預期之中,但意料之外的降準靴子落地。幾天前澄清再次降息傳言的央行還是在幾天之後降準了。

而此時此刻的中國——經濟風險苗頭若隱若現。“匯率貶值+資本流出”是當下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其肇因內外皆有;二者疊加的顯性結果恐怕是流動性缺口的加速裸露。

不妨先算一筆賬,看看中國的流動性。

110萬億一般性存款,按照一年10%增速算,按20%的存款準備金率計繳,形成銀行間2.2萬億存款缺口。

根據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的算法,去年外匯占款補充不到8000億,特別是去年四季度外匯占款不增反減少了500億。存款凈缺口高達1.4萬億。以最近匯率狀態看,今年一季度可能不理想,按照2013-2014規律一季度形成的外匯占款約占全年的60%,照此推算,全年外匯占款堪憂,今年銀行間存款缺口壓力較大,降準150個基點,差不多能抹平缺口。

此次降準50個基點,約釋放6000-9000億的流動性。謝亞軒預計2015年外匯占款新增規模僅為0至5000億元,全年基礎貨幣缺口約在2萬億左右,對應著未來還存在二至三次的降準可能性。

而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幹預,美元升值,人民幣走貶,資本流出,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已不是外匯占款。2014年四季度至今外匯占款低增甚至負增長。需要有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降準。這也是回歸原點,當初調高存準的直接原因便是對沖人民幣單向升值背景下的外匯占款之飆升,從而鎖定流動性。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說,目前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在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降準首要目標是在跨境資本外流加劇的背景下穩定流動性,防止基礎貨幣大幅收縮。她估算去年四季度FDI以外的資本流出約1600億美元,為全年流出規模的一半。

顯然,“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和降準是因與果的關系,前兩者是外匯占款下降、流動性收縮的因,降準則是果,釋放流動性。

但不知實體經濟能否因此受惠。一位資深香港外匯投資機構負責人擔心釋放出來的流動性未必能流入實體,可能最終還是會以某種方式流入趨利的資本市場。

那人民幣貶值至少能讓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獲益吧。現在的邏輯似乎也不那麽簡單了。

潘先生是江蘇省某外貿公司負責人。他的“有單不接”邏輯有些奇怪: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外貿出口訂單的價格不大可能下降,尤其對於傳統行業而言。

原來,目前國內人工成本提升後,傳統外貿企業的利潤點很低,4-5個百分點,一旦不能提高出口產品的售價,企業沒有利潤,就有可能出現有單不接的現象。即使人民幣貶值一兩個點,對傳統行業影響有限。

像潘先生那樣的外貿企業負責人還不少。但他們相信中國政府和央行會出臺應對措施,不會讓人民幣貶值太快。可從匯率變動的角度來說,人民幣貶值對出口是利好。大家預期今年人民幣不會升值,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今年外貿生意會好過去年。

回到宏觀層面,中國經濟到底怎麽了?“降準凸顯了防風險的貨幣政策目標。從高頻工業品價格數據以及1月中采PMI一年來首度跌破臨界值,反映國內制造業經營環境持續惡化,新訂單下降,而產成品庫存回升,就業指數也跌至兩年來的最低水平,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顯著下滑,經濟存在較大下行壓力。”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說。

華泰宏觀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甚至認為,春節的錯位使得通縮壓力加劇,1月份CPI可能低於1%,經濟中似乎很難找到好看的指標。

這只是國內因素,國際方面的幹擾因素同樣讓央行鬧心。

據俞平康觀察,從去年11月開始,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有10多個國家的央行加入到貨幣寬松政策的隊伍中來。匯率層面的博弈加劇了,無論是歐元、美元、日元,還是人民幣,都在匯率層面有更多的壓力和爭端。

美元獨樹一幟的“匯率戰”就這樣不由分說地來了。

匯率戰幽靈

無論你怎樣想,強勢美元恰是全球匯率戰上空的那個幽靈。

幾個月之間,市場習慣了十幾年的全球貨幣格局驟然生變。美元趨強,包括歐元在內的非美貨幣趨弱。美元指數上漲16%至94左右;但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超過一半。

陳世淵不認為全球已經出現明顯的匯率戰。原因有二:世界最大的三個主要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歐洲,其政府並不存在使本國貨幣大幅度貶值的主觀意圖;另外,很多國家貨幣貶值是因為美國經濟走強和美聯儲加息預期而導致的資本流出。比如中國。除去被動貶值因素,真正主動貨幣貶值的國家就剩下為數不多的外貿依存度高的中小國家了。

“如果一定要用匯率戰來表述的話,本次匯率戰最大的特點是美元的強勢。”屈宏斌對經濟觀察報說。在他看來,匯率戰的表述並不準確。因為各國央行的政策制定更多是根據本國的經濟基本面狀況來確定的。但這也客觀上表明全球經濟處於低增長低通脹環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各國的貨幣政策首先是對國內經濟負責,主要從國內經濟的角度推進政策;”謝亞軒說,“但客觀上,貨幣政策的調整會帶來部分外溢作用,波及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美日這些大國的匯率政策。”

現實很無奈。另類匯率戰已經打響。

2月5日當地時間,丹麥央行再次降息,這是該央行自1月19日以來第四次降息至-0.75%。

同一天,烏克蘭央行放開匯率管制,允許其自由浮動,烏克蘭格里夫納兌美元暴跌48%。

至此,不到一個月,諸如埃及、秘魯、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的全球央行紛紛布陣,助燃匯率戰火。

在1月15日這一天,四個國家的央行同時宣布降息。像埃及央行宣布意外降息50個基點,基準利率降至8.75%;瑞士央行取消歐元/瑞郎下限1.2,並降息至-0.75%當天瑞郎/歐元上漲接近28%等。

匯率保衛戰已使瑞士央行不堪重負,目前瑞士外匯儲備占GDP比重已經從2011年的30%左右一躍升至如今的70%以上。

但如果央行要護盤人民幣的話,則是拋美元,與瑞士央行反向。

一位香港資深外匯操盤手說,中國還是要衡量好手中的外儲籌碼。他認為真正做空人民幣的並非國際對沖基金,可能是看空中國經濟的國內資本。據其估算,目前海外人民幣存量約1.5萬億,香港有9萬億。做空者即便是放大交易杠桿20倍,資金規模達到十幾萬億,仍不足以與央行抗衡。但仍要小心外匯市場的黑天鵝現象。

“最為關鍵的是,要有一套短、中、長期的匯率防線策略,不能把‘寶’都押在3.84萬億美元的外儲上。畢竟目前還看不到明顯的經濟動能,實體經濟很疲軟——這最令人擔憂。”上述操盤手說。

2015年的外匯市場註定不平凡。中國可以怎樣應對這場另類匯率戰?市場猜測央行的想法是“試探性貶值,加大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幅度”等。

屈宏斌說,從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既定政策導向的角度來看,大幅貶值不在考慮之列。小幅貶值有助於部分緩解出口部門的壓力。從進一步推進改革的角度來看,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加大有助於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有別於去年2-4月的那一輪貶值——是央行主導的為打擊匯率套利盤的一波行情。而本輪人民幣貶值更多反映的是企業及居民部門外幣資產配置需求上升的供求面影響。

“從全球範圍來看,央行貨幣政策的分化與經濟基本走勢的分化是緊密相連的。”屈宏斌稱,經濟增長與就業的複蘇決定了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很強,吸引資金回流美國,支持強勢美元持續。匯豐預計美聯儲在低通脹和增長複蘇之間的權衡會比較困難,可能要到9月才會開始加息。

Easy-forex(易信)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告訴經濟觀察報,美國貨幣政策會議顯示2015年中會有一個加息的動作,同時美國的複蘇,包括失業率、房地產,都是有良好的上升,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資金肯定會流入美國市場,對美元需求更加偏大,美元在未來的1~2年還是會一直往上漲。

為此,朱文灝建議客戶未來1~2年,持有美元,售出歐元。

高盛報告稱,美元上漲遠未結束,美元匯率已告別小幅波動階段,正從低位持續回升,進入大反彈階段,未來三年,美元會累計上漲約20%。而歐元將超出市場預期加速貶值,三年後1歐元只能兌換到0.9美元。

“加拿大央行還可能降息,加元將繼續走低;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近期會繼續下跌,長期將回升到公允價值水平。”高盛預計。

“未來中國貨幣政策仍有空間。年內可能降息一次;在貨幣政策新常態下,央行也會更偏好使用結構性調控政策,定向降準的概率更高;”謝亞軒預計,“2月5日的降準僅僅是一個開始。”

周小川的話外音

不過,經濟形勢波詭雲譎之時,預測未來可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還有一群像潘先生那樣的外貿企業負責人堅信中國政府和央行會出臺應對措施,不會讓人民幣貶值太快。

是這樣嗎?如果“細揣”人民幣先生——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言論,也許可以聽出話外音,比如“中國金融市場日益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中國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定”。

這話是人民幣先生在2015年1月21日說的。其時,匯率戰陰霾漸起。其淡定來自人民幣匯率有3.84萬億美元的中國外儲做後盾。

另外,對中國而言,還有一個人民幣國際化的夢:“若無重大不利事件發生,少則三年,多則五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可成為繼美元和歐元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貨幣。”學者稱。上上周,國際貨幣清算系統“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宣布,人民幣已躋身全球五大支付貨幣之一。

這個國際化的夢不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被做空,就連一般的外貿企業也能猜出人民幣先生的心思。

“如果國際收支出現大的盈余或赤字,就會對中央銀行強調的低通脹目標產生很大的關聯。”2011年7月8日,周小川曾在國際經濟學第16屆金球大會上說。

周小川還說過,某些特定條件下,我們認為,數量型工具的效果與價格型工具近乎等價,如果數量上收緊,必然導致資金價格的利率上長口;反之亦然。但在實際操作中,常遇到這樣的困擾:在試圖使用政策利率引導貨幣擴張時,其效果可能與預先所設想的有所不同。

事實上,“中國經濟仍處於過渡階段,我們不知道這輛車是否會出現問題,因此需要準備一個很大的工具箱,一旦出現問題就能拿出可用的工具進行修理。”周小川說。

現在,央行的工具箱里真有不少“東東”。2月4日下午,央行表示,去年11至12月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向大型商業銀行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累計投放基礎貨幣3750億元人民幣。此外還有PSL(抵押補充貸款)、SLF(常設借貸便利)等。

但這些工具顯然不足以彌補越來越大的流動性缺口,或者說,央行想通了,不再糾結,否則不會有2月5日的降準。此前的顧慮是,現有體制下大量軟約束的市場主體可能“綁架”貨幣政策——令央行頻頻使用資產端的動作,即再貸款、SLF和PSL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負債端調控諸如“降準降息”等則被“雪藏”。

其實,不像別國央行只實行單一目標,中國央行有著諸如:低通脹、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標。小川個人認為,主要側重三個目標:低通脹、經濟與金融穩定、國際收支平衡。

由此不難看出,現實情況下,“經濟與金融穩定”已成為當下人民幣先生的頭號目標。這是周小川的邏輯,可能也是中國邏輯。

“對於今年具體的人民幣匯率政策,當前環境創造了一個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最佳時機。現在內外因素恰好導致人民幣匯率具備較高的波動性和彈性。”陳世淵說。他建議央行順勢而為,進一步減少對匯率的常態幹預:人民幣的雙向波動幅度可以在上半年擇機擴大;同時改革中間價形成機制,使得其更加市場化,更具波動性。

“人民幣的匯率目標不應該被設定為對某種貨幣要達到多少,而應該以市場化程度的提升為首要考量。”陳世淵說。

據一位接近決策層人士透露,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波動幅度設定在3%左右。這可能也是對中國“穩定”貨幣政策取向的另類註解。

汪濤說,不能過於強調人民幣國際化目標而放任人民幣實際匯率不斷升值,還是要基於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現實,否則本末倒置了。人民幣匯率沒有被低估,中國有匯率貶值保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又出現了外匯流出對匯率造成貶值壓力,不妨讓人民幣有序貶值,可以考慮加大貶值幅度,比如5%,甚至更大。也應該讓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有所增加。



來源:《經濟觀察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45

A股巨震:上市公司大面積臨停 保險為國護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39940.html

A股巨震:上市公司大面積臨停 保險為國護盤

一財網 黃思瑜 2015-07-02 12:58:00

月2日的A股市場尚未破解下跌魔咒,但18只個股則較為“明智”,宣告臨時停牌,避免大跌或許成為“擬發布重大事項”背後不可明說的小心思,此外保險資金也開始護盤

7月2日的A股市場尚未破解下跌魔咒,多數個股再遭折戟,似乎在青菜園子里無力回天。但18只個股則較為明智,宣告臨時停牌,避免大跌或許成為“擬發布重大事項”背後不可明說的小心思。

7月1日的晚間,只要存有資本市場因子的地方,就因為證監會深夜突發的三大政策而活躍著。但是“A股交易結算收費標準下調;允許所有證券公司發行與轉讓證券公司短期公司債券;券商自主決定強制平倉線,不再設6個月的強制還款。”這三大政策似乎並沒有未給7月2日上午的股市帶來多大的正能量。

截至早盤收市,上證指數跌1.24%,報4003.54點,盤中最低下探到3911.04點,1800多只個股飄綠。上證指數在6月12日登頂之後,6月15日開啟大跌模式,至本周四早盤收市累計下跌22.51%。

而7月2日起臨停的個股暫時躲過一遭。2日起臨停的個股分別為精藝股份、安控科技、當升科技、康芝藥業、潤和軟件、富臨精工、富春通信、戴維醫療、天壕節能、立思辰、搜於特、泰爾重工、新海宜、章源鎢業、永大集團、廣博股份、利歐股份、安妮股份。

相較上述個股的“自保”,華夏保險則將自身行為上升到衛國行為。該公司今日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時值資本市場動蕩之際,堅定看好中國國經濟增長,堅定看好中國保險行業,堅定看好中國證券市場。為此華夏保險堅決支持金融監管機關新近推出的一系列穩定證券市場的新政策、新舉措,華夏保險已在近期大舉逢低建倉並將持續加倉入市。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A股的大跌,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穩定市場,如取消75%的存貸比考核、降息將準、養老金入市征求意見等,但是市場走勢似乎並不怎麽“領情”。與此同時,各種“人造利好消息”也遍布市場,求漲已經成為市場的剛性需求。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02

險資“護盤”在行動:單一藍籌比例由5%提至10%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862.html

險資“護盤”在行動:單一藍籌比例由5%提至10%

一財網 楊芮 楊倩雯 2015-07-09 00:41:00

在21家券商“輸血”逾1280億元“救市”的同時,保險資金其實也已默默入隊,有保險資管人士曾透露:“此前幾個交易日一直在加倉,標的主要是藍籌股和藍籌ETF。”

A股“救火隊員”隊伍正不斷擴大中,繼券商、基金紛紛發聲表態以實際行動投入到這輪“救市”行動中後,一直低調沈默的保險資金終於在7月8日開盤前傳出官方聲音。

7月8日,A股開盤前40分鐘左右,保監會突然拋出“重磅”消息——《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上限,投資藍籌股的余額上限由上季度末總資產的30%提高到40%,單一藍籌股的比例上限由上季度末總資產的5%提高到10%,以十分罕見的早晨發布新聞的舉動,宣告了保險資金加入“救市”隊列。

在21家券商“輸血”逾1280億元“救市”的同時,保險資金其實也已默默入隊,有保險資管人士曾透露:“此前幾個交易日一直在加倉,標的主要是藍籌股和藍籌ETF。”

藍籌股投資上限提高

藍籌股一直是保險資金的心頭所愛。在個股標的上,金融股是險資最基礎的配置,在保險、銀行、券商、信托等各類金融股中,險資最偏愛的是銀行。數據顯示,2014年底,險資前10大重倉股中有7只都是銀行股。

此次發布的《通知》中將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的監管比例進行了放寬。新規將保險公司投資藍籌股的余額上限由上季度末總資產的30%提高到40%,單一藍籌股的比例上限由上季度末總資產的5%提高到10%。

上周末,從監管層到金融機構透露出來的消息都顯示,藍籌ETF或成為“A股保衛戰”的核心地帶。

其中包括證券業協會公布的信息:21家證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產15%出資,合計不低於1200億元,用於投資藍籌股ETF。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從多個渠道獲悉,近期保險公司也在行動,“自6月26日以來,保險資金已連續多個交易日進場抄底。險資更加偏重絕對收益,在不同的點位可能考慮不同的波段操作。”有保險公司投資部人士稱。

7月8日,有媒體消息稱,本周一中國人壽與中國人保各出資500億元認購藍籌ETF基金,同時加倉凈買入部分權重藍籌股。不過,本報記者就上述消息未獲得中國人壽與中國人保方面確認。

根據保監會近日公布的1至5月保險統計數據來看,保險資金入市規模正在出現明顯的變化,這也是今年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在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5%。

另據招商證券的測算,5月份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為16554億元,僅占2015年一季度末保險業總資產的15%,距離30%的投資上限尚遠。按照新規40%的投資上限,保險業的股票和基金投資規模可達4.3萬億元。

招商證券非銀分析師洪錦屏分析稱:“在滬深股市巨幅震蕩的背景下,保監會的新規可以被解讀為監管層穩定股市、增強投資者信心的舉措。理論上,保險公司可以增持藍籌股的規模達到26927億元。逆周期增持,短期可能承受浮虧,但中期來看,是獲得便宜資產的有利時機。保險公司資金成本低,久期長,將充分受益於逆周期投資。”

底部在眼前?

“在《通知》下發之前,險企就已經在大手筆加倉藍籌了。《通知》更多的是險資‘護盤’的態度。”一位小型保險公司資管人士如是表示。

在多位保險資管人士眼中,信心仍是十足的。“底部就在眼前。”一位中型保險公司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A股市場是由於缺乏流動性造成的“大甩手”,“現在是進場掃貨的好時機,”他對本報記者透露:“目前我們公司權益倉位比較高。”

針對保監會昨日發布的《通知》,上述中型保險公司投資總監表示,是否藍籌股的投資余額比例會突破30%,還要看具體品種,不過當被問及接下來總體上是否會繼續加倉,他的回答很幹脆:“肯定會。”

多家保險機構紛紛透露出對市場的信心,“最黑暗的時點已經過去。”另一名大型險企資管高管也對本報記者表達了對市場的信心。他表示,目前大型資管的權益類資產比例雖然不低,但都遠遠沒有用足30%的監管比例上限,“估計倉位普遍在15%左右。”

盡管如此,上述高管仍然認為《通知》具有積極意義。“為進一步加倉藍籌股留下了空間,一些風格較為激進的公司可能會用足。”

針對是否只會配置藍籌股,一位大型險企人士亦向本報記者透露:“不僅僅是藍籌。”另據一位市場人士分析:“保險資金對個股的青睞必然有作用,今天的盤面能看出有險資進入中小票的痕跡。”

不過,亦有悲觀主義者表示:“保險機構的子彈可能不足,想靠保險公司‘救市’有點杯水車薪的感覺。而保險公司被動加倉可能帶來什麽樣的結果並不可知。”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64

中國暴力護盤背後真相

2015-07-20  TCW


停牌、停止IPO、央行降息、券商自己掏錢買股、上市公司大老闆不准賣股,到最後連公安都出動抓空頭!

中國政府,創下全球搶救股市之最,出的招數一招比一招狠,但市場卻跌得一次比一次重。

令人納悶的是,中國政府為何要如此暴力救市?真相,究竟是什麼?

事實上,這是一場中國式資本主義的造市運動,政府坐莊,人民對賭,卻賭出了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甚至演變成一場可能動搖中國政權的股災。

習近平上台後,推動調結構、打貪等舉動,讓中國經濟面臨保七危機,且房市泡沫嚴重,為了拉抬中國經濟和解決企業與地方政府融資問題,中國打算藉由股市多頭以創造籌資空間和財富效應。這招,靈感來自美國在金融海嘯後快速拉抬股市,經濟恢復動能,以及日本靠貨幣政策拉抬股市,走出通縮的兩大國際樣板。

攻上高點,為何沒人要閃?被國家牛市洗腦,要賭就賭大的

以計畫經濟為特色的中國經濟,開始計畫以中國股市多頭、振興經濟與內需消費的劇本。

二○一四年開始,上海股市從整理了一年的兩千多點緩步上漲,官方就開始一路呵護,除了央行降息放出大量資金外,官方媒體更是不斷喊多,《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不時在一週內以多篇頭版社論,看多股市,助長指數一路上衝。

因此,即便是創業板股票本益比在今年初已經高達一百四十倍,照樣有買盤追價,反倒是許多按照傳統財務分析的外資法人,早在四、五月拚命減碼,《經濟學人》、彭博新聞、《金融時報》等財經媒體,從五月起連續多篇喊出「中國股市已經是瘋狂的賭場」,中國散戶卻依舊充耳不聞。

因為多數股民已經被「國家牛市」不斷重複洗腦,即便經濟數據如消費者、生產者物價指數走弱,車市銷售屢創衰退,但股民篤信,短期內國家不會讓股票下跌,心想趁著政府坐莊,大可把風險意識拋在腦後,開始勇於借錢炒股,甚至高檔也不願離場,深信十月中國國慶前指數會突破六千點者更不在少數,更有分析師推出「黨給我膽、給我力量」的說法來喊進股票!

政府作多,帶動基本面?消費數據下滑,新經濟未實現

但沒想到,國家牛市沒有帶來習近平想要的新中國,例如去年四月至今年六月底,已四度降息、五次降準,但民間資金照樣只炒股不投資實業,連一般消費數據都因資金拿去炒股而下滑。

像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成長率從去年五月的一二.五%降到今年的一○.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連一般被認為最能體現股市財富效應的汽車銷售量,六月份年衰退三.四%,是兩年多來的首次衰退。

但為什麼中國股民賺了錢卻不消費?這個答案,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的得獎理論裡,他提出的「生命週期——永久收入假說」(Life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指出,只有消費者相信收入的增加是永久的時候,才會把增加收入中的大部分消費掉。例如,某人某天撿到了一百塊錢,一定會把其中的大部分存起來慢慢花,只有他相信每天都能多撿到一百塊錢,才會把這筆錢中的大部分當天花掉。

換言之,連中國股民自己都相信,所謂的中國牛市只有短期榮景,沒有長期多頭,為了極大化利益,當然要下最大賭注,求最快回報酬,不可能提前把賺的拿來花。

這個結果,就是占中國股市高達八成的散戶,他們帳面上賺到越多的錢,就越不想拿出來花,而只想借更多的錢買股,來賺政府送的錢。借錢買股的人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他們不把錢拿來消費,這一點從一開始就不在中國政府的「計畫經濟」裡。

人人看好,為何還會崩?官方去槓桿宣示,引爆金主圈賣盤

中國式資本主義,培養出中國散戶在投資行為上的「羊群效應」:方向極度一致性,也就是暴漲跟暴跌。翻開過去中國金融市場的各種投資商品表現,從過去幾年的房市投資和炒作原物料,到如今股市投資也一樣,只看價格不問理由,全是中國政府的威信和高執行力所塑造出來的中國散戶的典型反應。

既然全中國人都看好政府作多,為何陸股卻會在五千點時,如土石流般崩跌,又讓所有人看走眼?

關鍵時間就是六月十二日,因為這一天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創下本波段最高點五千一百七十八點,但就在中國九千多萬股民和全球投資人都大力讚嘆之餘,危機卻悄悄來臨。

同一天,中國證監會重申禁止券商進行場外配資。

所謂場外配資,就是檯面上合法融資外,券商為了增加業績和拉攏客戶,私底下另外給客戶槓桿倍數較高的融資,就像台灣股市所謂的丙種金主提供合法金融機構外的融資管道。

這一層層的資金鏈規模有多大?根據中國券商估計,券商融資餘額約人民幣兩兆元,民間場外配資約人民幣一兆元,槓桿比率四到五倍。

對指數不斷創新高的中國龐大股民來說,這項官方宣示看似平凡無奇,但對於提供中國股市炒作資金的金主群來說,彷彿嗅到中南海大老們的殺氣,開始回收賣股資金了!

金主圈一窩蜂積極賣股變現下,導致六月十五日和十六日連續兩天,上證綜合指數失守五千點,收盤時連四千九百點都站不上,也正式啟動長達三週左右的中國股災。

其實回頭看中國官方的宣示內容,無非就是要避免券商和銀行業者過度放款導致槓桿過多,可能會造成龐大損失。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曾說過:「不是恐懼力量引起股災,而是人性一時衝動導演了這場經濟災難。」中國政府想降低場外融資造成的股市泡沫,卻意外引發了這場中國計畫經濟下的股市多頭的崩盤。

在原本中國政府的眼裡,能夠將股市炒熱,自然也能有效干預市場的走跌,但這次股災發生後,官方力量抵擋不了市場去槓桿的威力,再加上中國股民深信政府會救市,索性不肯停損,反而累積更大虧損賣壓,導致中國股市市值一個月內不到,居然一度蒸發將近三兆九千億美元,燒掉十六個希臘的GDP。

中國保七,目標將破滅?金融體系衝擊大,但GDP沒影響

跌掉三兆九千億美元的市值後,陸股終於出現跌深反彈行情,這會對中國下半年經濟成長率保七的目標帶來衝擊?

答案是:不會。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分析,在中國人民的財富組成結構裡,股票占二○%,而過去一年陸股漲了一五○%,雖然近期下跌三○%,但整體而言中國居民的股票市值增長幅度,仍高過蒸發的部位。而且,若再加上房地產,股票占中國居民金融資產的比率降至一二%至一三%水準。

此外,在過去一年陸股的大幅上漲過程中,中國民間消費數字並沒有明顯成長,股市的財富成長,沒有帶動民間消費,反映到股市的下跌,自然也就不會大幅衝擊到中國民間消費數字的萎縮。

至於金融體系,今年中國GDP成長率七.四%,金融業貢獻○.七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中國GDP成長率七%,金融業拉動了一.三個百分點。如果隨著股市交易量減少、證券業遭受損失,瑞銀預估,中國金融業對中國下半年GDP成長率的推動將減少○.五個百分點,但中國政府可靠著加強基礎建設投資,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不僅是對中國經濟成長率相對保守的瑞銀,維持今年對中國經濟成長率六.八%的預估數字不變,其他華爾街大行,看法也多持平。

暴漲暴跌,還有下一波?中國式泡沫,將是未來新常態

只是,習近平已喊出GDP保七的目標,在這次的陸股泡沫之後,為了加強下半年的成長力道,勢必要創造另一個泡沫來推升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

這次陸股給全球經濟最大啟示,就是中國式計畫經濟塑造出來的羊群效應,將不斷養出一個又一個泡沫,而中國式的泡沫成長,將是未來的新常態。

【延伸閱讀】這波A股大地震,跌出6個史上之最

■16個希臘股市財富蒸發最大!跌16個希臘總市值最高一度蒸發約3.9兆美元,金額超過全球第4大經濟體德國的經濟總量,是希臘GDP的16倍

■1400家停牌企業最多!逾一半暫停交易7/9當天兩市1,400多家企業停牌,A股出現逾半數股票選擇停牌不交易的奇觀

■5倍震盪漲跌震盪最大!金融海嘯來最高上海股市屢屢單日大漲大跌,波動性飆升至標普500的5倍多,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高

■4兆元融資砍最多!短少逾4兆元融資融券金額,不到1個月少了人民幣8,000多億(約合新台幣4兆)

■23年下跌速度最快!創23年紀錄A股創業板和中小板最大跌幅,創1992年以來,23年最大3週跌幅

■5千億救市規模最大!公安首度介入.21家券商承諾,至少向股市投入人民幣1,200億元資金,具中國官方色彩的證金公司至少斥資人民幣4,000億,總救市規模逾5,000億.公安介入查放空,中國建政後首次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跟著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拆解A股心理學

■看中國高喊國家牛市股市與景氣是人與狗關係,不管狗先走了多遠,最終都還是要等人跟上,因為長期基本面還是關鍵,心理面只能影響短期。

■看互聯網、一帶一路題材熱最不好的股票就是概念股,因為這種股票只是反映股票專家歇斯底里的反應罷了。

■看限制投資人放空和逼企業作多這凸顯政府擔心崩盤,反引起市場更恐慌,因為會影響股市的是投資人對重大宣布的反應,而不是重大事件本身了。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去槓桿化,是中國股災元凶—融資融券餘額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7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