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認列福聚能巨額減損 利空一次出清?榮化要過氣爆風波 還有兩大關卡

2014-08-25  TWM  
 

 

榮化因同步認列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的巨額資產減損,造成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負九.二元,每股淨值也滑落至十六.一八元;但經過一次性打消,福聚能未來可能成為榮化的「有利條件」,接下來,就看銀行團願不願意支持福聚能與榮化了。

撰文‧鄧 寧

李長榮化工(簡稱榮化)公布半年報,受到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簡稱福聚能)在第二季一口氣提列資產減損八十九.四九億元影響,持股六四.九%,且握有控制權的榮化,依會計原則也須同步認列虧損六十六.七億元。

雖說這筆帳沒有現金流出,純粹是帳面上的數字變化,但也造成榮化上半年稅後淨損七十八.四五億元,每股淨損九.二元,幾乎虧掉一個股本,每股淨值掉到十六.一八元,十九日收盤價則為十二.五元。

榮化原本投資福聚能的金額為七十八.三億元,因福聚能持續虧損,截至今年首季,這項投資的帳面價值僅餘三.六億元,如今再認列損失,這項投資變成負五十九.一億元,榮化稱此為「超額認列」,其財務協理魏正誠並強調:「未來如果太陽能產業行情回溫,這筆損失就可望回沖。」

福聚能機器仍可運轉

若景氣回溫 可望回沖

財報知識部落格板主張漢傑指出,依據新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會計師應固定每期對公司進行資產測試,若資產帳面價值低於可回收金額,就必須提列資產減損,通常虧損公司在虧損的第一年不會徹底執行減損,但到虧損第三年後,就不得不嚴格審視。

但張漢傑特別指出,福聚能雖提列固定資產減損,機器設備仍可繼續運轉,只要未來景氣反轉,這筆八十九.四九億元的減損就有機會回沖,反而變成有利條件,屆時損益大幅波動必會影響股價;公司在高雄氣爆發生後做此決定,一次將炸彈炸完,不排除有刻意操作提列虧損的可能性,主管機關應請福聚能與榮化解釋動機,方是較公允的作法。

若從產業角度分析,《台灣經濟新報》研究員李冠皓指出,福聚能的總成本結構以電費和設備折舊攤提為主,去年和前年認列的折舊費用都超過十三億元,「公司選擇一次性提列資產減損,大概是覺得長痛不如短痛,之後福聚能的營運成本將以電費為主。」換句話說,市場認為福聚能繼續運轉會拖垮榮化的假設,現在其實不必太過擔心,因為「虧也不會虧太多」;但在做愈多賠愈多的情況下,市場傳出福聚能已經停工,對此,福聚能總經理吳銜晉鄭重否認,他指出,多晶矽設備一旦完全停工,將會影響未來的使用,即使市況不佳,福聚能仍將維持小量生產。

吳銜晉表示,從今年五月起,多晶矽的月產量已縮小至幾十噸,至多達一百餘噸(滿載年產能為八千噸,換算月產能約六百餘噸),以維繫與下游矽晶圓客戶間的關係。

但若從財報面檢視,因福聚能一筆原訂將於二○一六年底還清的聯貸案,今年上半年遭銀行團要求提前至一五年六月底償還,影響所及,使得榮化的流動負債大增,從去年底的一七六億元遽升至二六二億元,流動比率也從去年的一五五%,驟降至九九%。

雖然財務數字令人擔心,但九九%的流動比率代表公司流動資產尚能勉力應付短期負債。

至於社會大眾關心榮化「賠不賠得起」高雄氣爆,雖說具體賠償金額仍有待法院裁決,但照目前態勢發展,榮化已不是唯一肇事者,況且,榮化淨值還有十六.一八元,業界普遍認為榮化應該可以負擔。

關卡一》可獲銀行團支持?

總而言之,榮化本身並無太大問題,最大的黑洞還是在福聚能身上,由台北富邦銀行主辦的一○七億元聯貸案即將在一年內到期,參貸的第一銀行已針對福聚能四億餘元的授信部位提存九成準備金。

但公股高層也表示,增提呆帳準備不代表要對福聚能抽銀根,一切還得等債權銀行團協商後決議。簡單說,福聚能可否獲得銀行團支持,讓公司在債務到期後再循環借款,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發展。

至於榮化,由於背書保證對象不包括福聚能,簡單地說,榮化並不是福聚能借款的保人,倘若福聚能還不出錢,榮化在法律上無須負連帶賠償責任;但業界人士亦指出,榮化自己也需與銀行往來,若不顧金融道義,坐視福聚能倒帳,也可能影響銀行團之後對於榮化的態度,並非理智選擇。

關卡二》下游爆轉單潮?

拉回榮化的本業經營,魏正誠表示,榮化上半年若不包含海外轉投資,石化本業仍獲利五億餘元,若將虧損的中國惠州橡膠廠、李長榮科技算進來,仍有獲利三億餘元。

而自八月起被高雄市政府勒令停工的大社廠,公司估計一個月營業額損失約十五億元,已占總營收三成以上,看似影響嚴重,但業內人士評估,大社廠並非氣爆的主要原因,重點仍是在管線清查,故工廠在安檢過後應該就可以復工,預料營收下滑僅是短期影響。

但也有業者直言,榮化短期營業額短少事小,長期影響接單事大,「不管是社會觀感,還是公關應變能力,坦白說榮化這次處理得並不好,如果高雄市府不讓大社廠早日復工,下游客戶說不定會另尋其他供應商,也就是轉單。」對這家老牌公司,能不能挺過這次風波,有待觀察。

體檢榮化上半年重要財務數字每股淨值 毛利率 負債比率 淨資產負債率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16.18元 0.66% 77% 335% 99%67% 高於8月19日收盤價12.5元 去年同期為6.02% 去年年底為61% 去年年底為155% 短期償債能力略有隱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3

應收款那點事兒:提前認列銷售收入與財務造假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27

應收款那點事兒:提前認列銷售收入與財務造假
作者:郭荊璞

今兒我來編個小故事來給大家解釋下提前認列銷售收入的那點事兒,分享一下:

假設上市公司武大郎飲食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武大飲食,大股東兼CEO武大郎,持股50%,主要產品為炊餅,每1個炊餅售價1塊,凈賺5毛。
說第一年,上市公司賣掉了10個炊餅,記營業收入10塊,凈利潤5塊,投資者認為行業同質化嚴重只能給10倍市盈率,市值50塊,此時公司凈資產剛好也是50塊,PB=1;

第二年,上市公司又賣掉了10個炊餅,但是公司說,王婆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預訂了10個炊餅,所以記營業收入20塊,其中應收賬款10塊,確認凈利潤10塊。

當年業績YoY同比增長100%,分析師給出50倍市盈率(PEG竟然只有0.5!),由此估算市值500元,認為有10倍空間,股票漲啊漲,不過也有些人出來質疑,說公司現金流情況並沒有明顯的好轉,股票繼續漲啊漲。最後從50塊真的漲到了500塊。

此時武大飲食的經營性凈現金流還是5塊,凈資產增長到了55塊,PB=9X。應收賬款/營業收入=50%,凈利潤/經營性凈現金流=200%。

第三年,公司又賣出了10個炊餅,取得10塊錢的營業收入,業績眼看要同比下滑50%了,調研的分析師和股東單位的研究員著急了,說公司要想想辦法啊,不然我們就要賣股票了。於是武大飲食的大股東兼CEO武大郎,以個人名義向西門慶金融控股集團下面的金瓶銀行抵押了房子,借款40塊,年利率25%,銀行直接扣下第一年的利息之後付款30塊。拿到錢之後,武大郎立刻把30塊無息借給了上市公司,多麽高風亮節的大股東啊!

武大郎請弟弟武松去找大和尚魯智深,成立了六和塔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由上市公司武大飲食向六和塔投資30塊,占49%的股份,但是約定六和塔在未來3年內必須向武大飲食購買不少於30塊的炊餅,六和塔向上市公司付款10塊,上市公司將其他20塊確認為應收賬款,向六和塔交割10個炊餅,付掉了成本,現金流量表上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增長到了10塊錢,與此同時,公司賬面上還多了30塊的長期股權投資。

於是第三年武大飲食確認了10+30=40塊的營業收入,應收賬款為10+20=30塊,凈利潤20元,再次100%的同比增長!武大飲食的市值迅速攀上了1000塊的高峰,這讓質疑公司的人閉上了嘴,股價更讓做空武大飲食的人賠的連他媽都不認識了。

此時武大飲食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增加到了10塊,凈資產增長到了65塊,PB=15X。應收賬款/營業收入=75%,凈利潤/經營性凈現金流=200%。

到了第四年,公司又賣出了10個炊餅,不過公司已經在市值上升到800塊的時候順利地融資了100塊,大股東武大郎的持股比例降到了45%,10塊錢還給大股東(第三年大股東武大郎曾經向上市公司提供了無息貸款30塊),武大郎拿去還了金瓶銀行的利息,然後以股東借款的名義,向六和塔文化支付了90塊,然後六和塔文化向公司訂購了90個炊餅,約定3年交付。公司當年仍然向六和塔交割了10個炊餅,確認了80塊的應收賬款。

第四年的業績如何呢?長期股權投資仍然是30塊,多了長期應收款90塊。應收賬款從30塊增長到了110塊,現金流量表上的經營性凈現金流還是10塊錢,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營業收入上升到了100塊,凈利潤達到了50塊,同比增速甚至上升到了150%!

市值迅速上升到了70倍PE,達到了3500元,看誰還敢質疑?!

此時武大飲食的經營性凈現金流還是10塊,凈資產增長到了175塊,PB=20X。應收賬款/營業收入=110%,凈利潤/經營性凈現金流=500%。
第五年呢?

第五年,西門慶和潘金蓮幹掉了武大郎,家產當中的武大飲食的股票自然歸了西門大官人掌控,看了一眼賬本,西門大官人說,賣啊!減持20%的股票得到了700塊的現金,把剩下的25%股權拿去抵押,價值約900塊的股票抵押得到了300塊。

第五年,王婆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CEO王婆掛了,以前預訂的10個炊餅也沒人吃了,於是撤銷了訂單,公司的應收賬款減計了10塊,沖減了第二年的利潤5塊錢,沒有影響現金流也沒有影響凈資產。

第五年,武松和魯智深搭伴去梁山泊落草,六和塔文化賬面上的100塊現金也被他們帶走了,六和塔文化倒閉之後,只剩下20個從沒賣出去的長黴炊餅,武大飲食確認了30元長期股權投資和90元長期應收款的損失。凈資產損失到了60塊。經營性凈現金流沒有了六和塔文化的支持,回落到了5塊錢。
第五年,經過這些事件的武大飲食,分析師說應該按照凈資產估值,給PB=2,市值從3500塊暴跌到了120塊,西門大官人出主意抵押出去的那部分股權自然是跌的不象樣了,沒關系,上市公司交給你們好了。末了大家還感嘆,分析師真厲害,他們說PB=2,真的就跌到=2啊。

第五年,潘金蓮宣布放棄武大飲食的CEO頭銜,同時前面對上市公司的20塊的股東借款,只索要10塊錢,其余放棄,多麽高風亮節的大股東他遺孀!

第五年,潘金蓮還掉了金瓶銀行50塊的借款(本金40塊+當年利息10塊),這樣四年時間,從第一年末的50塊凈資產中占50%權益,即25塊,到現在減持股票和抵押融資總共1000塊,從上市公司拿回借款10塊,還貸50塊,共計回款960塊,年化收益率149%,這是真正的價值投資啊!

其實從頭到尾,不過是提前確認銷售收入而已。



這個嘛,差不多就是15年前某些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幹的事情,所以納斯達克當年從5000點跌到差不多1000點,也沒什麽奇怪的。

這個公司的股價是這個樣子地……複權價3年內100=>3000=>5,然後10年又漲回到了100塊……



這個公司,是15年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MicroStrategy(MSTR)$ ,目前還在。此君1999年從10美元起步一路上漲,開始遇到財務專家質疑的時候,再融資券商美林證券還挺身而出嚴辭駁斥,一直漲到2000年初的333美元,3月份被《福布斯》質疑財務造假,普華永道內部核查宣布審計報告不真實,公司97-99年俱由虧損虛增至盈利且大幅增長。

公司造假的主要方法,就是提前認列銷售收入,包括我說的通過向關聯方投資,再有關聯方對公司采購的方式。

2002年公司股價從頂峰的333美元跌到0.5美元,經過1:10合股才保住上市地位,也就是圖中的複權價3330跌到了5美元,目前公司股價99美元。


來源:雪球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