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紅頂中介”該跟政府徹底說拜拜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888.html

“紅頂中介”該跟政府徹底說拜拜了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10-09 14:46:00

國務院審改辦新聞發言人李章澤在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一些從事中介服務的機構與政府部門存在利益關聯等,對沖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效,也加重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擾亂了市場秩序,甚至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

10月9日,國務院審改辦新聞發言人李章澤在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一些從事中介服務的機構與政府部門存在利益關聯等,對沖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效,也加重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擾亂了市場秩序,甚至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

而作為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階段性成果,首批91項擬清理規範的中介服務事項(其中2項需要修改相關法律以後才能公布實施)在9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已經審議通過。

這91項擬清理規範的中介服務事項,主要集中在市場主體投資、建設工程許可、企業和個人資質資格認定等領域,涉及發改委等25個部門的53項行政審批。這些事項清理規範以後,不再作為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受理的必要條件。

李章澤介紹,對這些中介服務清理規範的意見主要分三類:

第一類是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相關評估、論證、鑒定、證明等材料,共37項。比如,有關行業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後仍作為審批要件的資金證明、驗資報告等,今後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

第二類是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相關材料,改為由審批部門根據審批工作需要,由他們自行委托有關機構開展技術性服務,這類共15項。

比如國家重點公路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文件的審查,過去要求申請人自己委托中介機構去進行審查,今後由交通運輸部門委托有關機構進行審查。

第三類是仍需由申請人提供相關材料,但是申請人可以按照要求自己編制,也可委托有關機構編制;同時,保留審批部門現有的技術評審評估,這類共39項。比如社會投資項目申請報告,申請人可按發改委等部門的要求自行編制或者自己委托工程咨詢公司編制,政府部門不得幹預,同時保留發改委現有的委托有關機構對項目申請報告進行評估的程序。

此時,距離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於清理規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通知》整5個月。

在這份《通知》中,針對中介服務環節多、耗時長、收費亂、利益輸送嚴重、壟斷性強等問題,分別提出了減少環節、破除壟斷、切斷利益關聯、實行清單管理規範收費、加強監管等6個方面的清理規範措施。

一位參與了國務院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組的學者就曾向記者表示,今年的調研中,遭企業詬病或者反映比較多的是依附於行政權力的中介問題,而並非政府機構本身。

如何保障已經清理和規範的中介機構不出現變相的繼續和反彈?對此,李章澤表示,《通知》的要求很明確, “六個不得”:

一是要求審批部門所屬的事業單位,主管的社會組織及其舉辦的企業,不能開展與本部門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需要開展的要轉企改制或與主管部門脫鉤。

二是審批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中介機構,對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應該同等對待。

三是對申請人已依托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審批部門不得再委托同一家機構開展技術性審查,也就是說,自己做自己評將不再被允許。

四是行業協會商會類的中介服務機構,一律與審批部門脫鉤,平等參與中介服務的市場競爭。

五是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一律不得在中介機構兼職任職。以前有一些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在中介服務機構任職或者兼職的,現在一律不允許。政府機關離退休人員按規定經過批準在中介機構兼職任職的,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且不能領取報酬。

此外,對現有或者已經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不得轉給中介服務機構去做。

記者獲悉,下一步,國務院審改辦將就其他中介服務事項進一步與有關部門協商溝通,繼續推進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理工作。對經過清理後確需保留為行政審批受理條件的中介服務事項編制清單,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做好規範收費、優化流程、破除壟斷、切斷利益關聯、加強行業監管等工作。

同時,按照任務的分工,發改委、財政部將研究提出規範中介服務收費、健全中介機構監管制度等配套改革措施;民政部則將研究提出強化行業自律等配套改革措施。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92

鐵血CEO該跟管理大師學的三堂課 別搞錯重點 問題在信任!

2016-07-25  TCW

「你們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信任你們的專業,但如果你們的決定錯了,我就喀嚓(拔官、換人)……。」這是台北市府人員向市長柯文哲報告時,經常會聽到的「柯式回應」。

柯P自認在授權,為何市府人員卻說是不挺部屬?

從柯文哲的角度看,這是授權屬下、分層負責。但從下往上看,市府主管、員工、政治幕僚卻不約而同,都在本刊採訪的過程中反映,這是柯市長不挺部屬、不願擔責任、不信任公務員。這個落差,讓柯文哲的「鐵血市政廳」出現以下怪象:

怪象一:市長變科長。下屬機關怕決策出錯、被市長罵,乾脆大小事都往上呈報。例如過去副秘書長層級就可決行的員工敘獎小事,也要送到市長室批。

從他上任到今年七月十五日止,市長室列管事項的編號達到驚人的四千二百零二號,未完成的案子尚有六百零三件。這些案件,來自每天早上七點半由柯文哲主持的晨會,或者他每週與里長座談、與市議員或外界人士開會談話所帶回來的,他要親自盯進度的事務。雖然每週大約可結案六十、七十件,速度很快,但列管事項似乎累積得更快。

這違反了管理學之父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名言,「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決策,他們專注在重要的決定上。」

怪象二:效率變冗事。柯文哲出於效率考量,下令把原本各局處專屬的會議室,透過網路預約登記,統籌使用。但他沒料到人性。許多單位的基層人員,為了訂到王管慣用的會議室,在登記系統上超額預訂,搶不到會議室的人,得花更多時間去跟其他單位「喬」。「變成我們的冗事,」某局處的基層抱怨。

我們在專訪中提出,柯文哲才知道這個新政的真相。「有效的決策,必須包含對執行情況的監督,以便比對實際狀況和預期目標,」杜拉克的話,再次提供啟發。

怪象三:快打變亂打。柯文哲決策習慣速斷(戰)速決,寧可先試辦再改,還說「 just do it(做就對了)」。例如市府大樓全面禁用一次性餐具,但員工抱怨,他們很難幫來開會的外界人士訂便當(提供不鏽鋼便當的業者要求量多才願意外送),政策卻不許變通。再如,今年五月柯文哲上電台節目突然提到要在羅斯福路種杜鵑花,吸引日本觀光客,而事先不知也未經討論的下屬單位,被要求六月就做好規畫、發包種花。

「他一句天馬行空的話,我們底下的人就要疲於奔命,二巾府員工說。

看來柯文哲還需要杜拉克的第三句話,「有效的管理者,重視的並非決策的速度,他們想要做出穩健的決策。」

其實,不同部門受訪公務員也說,他們明白柯文哲的許多管理新政「出發點是好的,」一些新做法也確實增進效率。例如以前預約向市長報告的時間,層層上公文請示約需一週才約得到,「現在有電腦提報系統,只要把議程、資料上傳,兩、三天就搞定跟市長的會議。」

也有年輕公務員認同柯文哲打破傳統。像過去參事、參議的位子常是當不了主管的文官「冷凍庫」,「以前看他們『很涼』,但柯市長上來後覺得有領薪水就要做事,所以會安排他們兼任副組長或主任,給他們事做,」一位工務局人員說。

然而,台北市府內部仍怨聲載道,癥結在哪裡?

「我們都像工廠裡的機器人,只被要求產出、效率,真正的心情不會被他聽到……。」在市府大樓上班的一絲二十歲公務員說,「他少了人味。」

「會把別人當工具,因為他也把自己當工具,從以前就是治病的工具,」曾近身觀察他的一位政治幕僚說,柯文哲對於流程、能用數宇控管的事比較有概念,但牽涉人們生活的事,則難以理解或慼受,因為他本身就是個沒有生活的工作狂。

急於移植台大管理,忽視公務員沒有參與變革的誘因

從待了三十幾年的台大醫院,一個極度專業、任務明確、相對封閉的環境,轉進市政府這個任務複雜、人員參差不齊的大機構。柯文哲想貫徹他在台大時的管理文化和做法,但是,從哈佛大學企管教授柯特(John Kotter)提出企業成功轉型須經的八大步驟來看,柯文哲在第一步「建立危機意識」就碰壁。因為,台北市民想改變、台北市長想改變,但市府公務員卻不一定覺得需要改變。

「與企業追求獲利、非政府組織有熱情不同,公家機關是『鐵飯碗』,沒有組織變革的誘因,」台大工商管理系數授莊璦嘉指出,柯文哲想改造市府,首先要建立新的企業文化,「他很急,但文化需要慢慢來。」

莊璦嘉並分析,領導包括風格和手法,柯文哲展現直白、真實的領導風格,但進入台北市府運作還需要手法,除了「對事」——只管把事情做好,還要「對人」人人心。 「他現在就是手法沒有做好,」壯璦嘉說。

缺信任,讓部下不敢說真話

韓非一句「大智者治人」恰是解方

建立文化需要抓人心,空降的柯文哲要帶起市府團隊,愛看企管書的他,可能也要參考有關團體工作的敦科書。因為現在的市府,正出現一個團體無法建立信任的現象,而團隊領導學大師柯瑞(Marianne Schneider Corey)就指出:缺乏信任,正是團隊失能最關鍵的因素。

信任的建立,重要的包括領導者需有同理心、能夠專注和傾聽,這些正好都是柯文哲的性格弱點。「他(柯文哲)聽我們報告,很快就表現態度,讓人家講不下去,沒人敢跟他說真話,」一位歷經三朝市長的文官激動的說,「所有問題都在於,他是用什 心態在管府裡的人。」

柯文哲在市府的管理危機,根源是信任危機。沒有信任,他不可能在市府建立新的企業文化。中國古代哲學家韓非說,「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柯文哲的成敗,關鍵在此。

沒用她,台北市府「螺絲」恐掉光光

台北市長辦公室主任蔡壁如,是最能夠精準傳達、執行「柯武管理」的靈魂人物。還好柯文哲把曾在台大醫院共事二十年的她找來,否則台北市府這台大機器,「螺絲」恐怕會「掉光光」。

上任以來,柯文哲在北市府內部的會議,蔡壁如幾乎都參加,對市政的學習速度,甚至比需要到府外跑行程的柯文哲還要快。

過去一年,蔡壁如主要心力放在各局處首長的機要和研考人員身上。除了平時在Line群組的溝通,每週五晚上,蔡壁如也會為首長的機要群安排危機管理等課程,請外部專家來授課,包括柯文哲和她都會參加。前陣子為了查洩密,柯文哲要少數幕僚測謊,機要們群情激憤,當時蔡就藉著週五的閉門會,讓柯P坐兩個小時,聽機要們「狂電」,多少也促進了柯與他們的交心。

而蔡壁如親自去盯各局處的案子時,常會找該單位的研考人員陪同,她說,「研考相當於企業的口叩質管控,機要則能傳達文化。」可以說,蔡壁如對於傳遞柯武管理的價值觀,比柯P老練又有層次。

其實,老師就在旁邊!柯文哲若真想要建立文化,應該好好轉頭向身邊的這位特助學習。

(文 田習如)

吃便當拉攏人心

柯文哲(前)自去年6月起,每週和基層主管吃便當,想讓員工近身認識他,但要建立組織新文化’光這樣還不夠。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