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放眼观美股: 全球最大GPS制造商Garmin

http://xueqiu.com/4043855103/20609143

GPS 的第一品牌--- Garmin創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主要從事導航和通訊產品的研發、製造及銷售,從製造當初在波斯灣戰爭中被聯軍採用的第一台手持GPS,到 1998年全球首台車用GPS導航儀產品橫空出世,到航空航海產品持續創新……其產品功能及用途已超越傳統GPS接收器,開始為汽車、航海、航空、以及戶 外愛好者提供多樣的導航產品和服務,目前他在航天、航海等專業GPS市場仍佔據較大市場份額。


作為老牌GPS公司,Garmin在該領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其核心技術優勢決定了其產品的專業性,另外,Garmin十分注重產品研發和創新,新產品開發及更新效率極高,因此得以長期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


目 前,Garmin的GPS產品(除航空產品外)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其市場滲透率與Garmin的銷售策略緊密相關。Garmin在世界各地共計擁有 約4000個獨立的經銷商和分發商,在美國市場,其較大的銷售途徑包括百思買(Best Buy)、亞馬遜、沃爾瑪、好市多(Costco)、Halford's、Petra等,此外在歐洲、中東、澳洲、非洲、以及台灣等地,也與當地經銷商建 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Garmin產品分類及營收構成



2011 年第三季度,Garming總營收6.92億美元。其中,車載/手機導航產品貢獻58%的營收;登山、露營、打獵的戶外愛好者必備的戶外及健身手持導航, 貢獻營收約為總收入的24%,該項業務已成為該公司新的增長點;航海導航產品則能夠提供從單純定位導航到結合電子地圖、潮位數據、日出日落等實用信息,該 快業務貢獻營收約7%;航空導航產品可安裝於包括固定翼飛行器,亦或直升機、旋翼機、超輕航機等各飛行器中,能為飛行愛好者,提供具備基本定位導航功能、 Jeppesen數據庫,並結合地面電子地圖便攜式導航產品,配置不同詳細度之Jeppesen數據庫、不同尺寸的液晶屏幕、電子地圖與軟件功能,該業務 貢獻營收11%。


財務狀況:最近兩年收入和利潤下滑



2009 年和2010年,Garmin淨銷售額和利潤都在下降。2010年,Garmin淨銷售同比下滑9%,主要由於車載/手機導航產品銷售額下降(19%)所 致,但戶外及健身產品銷售額同比增19%,航海產品銷售額同比增12%,航空導航產品同比7%。淨利潤同比下降17%至5.84億美元,淨利率也由 2009年的23.8%,下降至2010年的21.7%。




股價走勢


Garmin 於2000年12月8日在納斯達克市場IPO上市,發行價為美股14美元(因上市後曾於2006年8月16日2:1拆股,復權後對應發行價為7美 元);2007年其股價曾觸及120美元高位;2008年遭遇經濟危機重創後,股價又一度跌破20美元;最近一年累計漲幅為20%,當前市值75.7億美 元。




Garmin困局:受智能手機導航衝擊嚴重


前 幾年,GPS導航市場主要由Garmin和TomTom等公司主導,但目前兩家公司面臨的挑戰愈發嚴重。隨著智能手機大範圍普及,人們通過手機下載或者預 裝導航軟件,已能夠完成基礎導航功能,Garmin車載及手機導航產品銷售因此受到衝擊,一方面Garmin潛在用戶流向手機,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加劇其產 品被迫不斷降價,而目前車載/手機導航產品銷售額佔其佔總收入大頭。



上圖是Garmin車載/手機導航產品銷售額佔總營收比重,以及同比變化情況:2007年該項業務銷售額同比大增115%至23億美元,佔營收比重高達73.65%;但2008增速明顯放緩至8%,2009年和2010年則呈現接近20%的負增長,佔營收比重也逐漸下降。



同時,2010年由於車載/手機導航產品平均售價下降11%,導致該項業務貢獻毛利同比下降22%。另一方面其他幾部分業務毛利潤增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車載/手機業務毛利下降的不利影響。


但 無論如何,仍有許多人熱愛精確的GPS產品,Garmin目前在該領域的專業性是智能手機導航功能無法替代的。為了減小車載/手機導航產品銷量及收入流失 的負面影響,Garmin也加大了新產品的研發速度,希望以專業和創新的態度推出更多新產品,Garmin近期在戶外及健身產品取得的進展則體現了這一 點。

 

作者:雪球 @李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6

詳解百勝集團:在中國最成功的連鎖餐飲企業(中金) 放眼觀美股

http://xueqiu.com/4043855103/22258915
摘要:$百勝餐飲(YUM)$(Yum! Brands Inc.) 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鐘等知名餐飲品牌,是全球門店網絡最大的餐飲集團,百勝中國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餐飲集團。2012 年一季度,百勝中國擁有 3819 家肯德基餐廳,801 家必勝客餐廳,29 家東方既白,以及 425 家小肥羊餐廳(於 12 年 2 月收購)。2011 年百勝中國的收入和營業利潤達353 億和 58 億元人民幣,佔上市公司的 44%和 50%。中國區的優異業績和公司在如印度等其他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使公司長期享受估值溢價(當前公司 12 年市盈率20 倍,麥當勞 17 倍)。美國投資者視其為中國消費的替代股,股價表現與中國區同店增長正相關。

百勝中國的關鍵成功因素

►  食品製作、經營流程的高度標準化,完備的供應鏈系統降低食材成本並保證食品安全,以及強大的選址能力保證了新店的快速複製和高成功率。肯德基和必勝客將食品製作流程最大程度的標準化,降低廚師在食品製作中的作用,保證了每家門店食物口味的統一性。同時,每家門店在人事、存貨、促銷等各方面運營管理都有統一的標準化規定,使得新開門店易於經營管理。公司在中國獨立運營供應鏈,獨有的一體化模式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系統效率,質量安全和快速創新。食品原料、紙質包裝、機器設備均由公司集中採購,規模性的採購能夠有效提升產品毛利率。嚴格的原材料採購體系和標準使得公司能夠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另外,百勝在中國擁有千人以上的門店開發團隊和完備的城市數據庫,嚴格決策每一家新店選址,最大程度保證了新店成功率。
►  立足中國,持續產品創新。百勝堅持研發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產品,已形成150多人規模的研發團隊。肯德基每年推出新品 20 多種,必勝客每年有兩次 20%+的菜單調整。此外,新品推出亦是公司調整單價的輔助手段。近年來通過新品公司逐漸降低必勝客均價以適應低層級市場滲透,同時提高肯德基均價以抵禦成本上漲。供應鏈管理人員亦在新產品試制的最初階段介入,確保新品推出的順暢。
►  重視低層級市場的門店發展。08-11年公司年均新開超過500家門店,今年的目標是至少700家。51%的肯德基和 29%的必勝客門店分佈在中國低層級市場,公司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量 3.7 倍於麥當勞,形成了強大的規模優勢和先入優勢。雖然低層級市場的單店銷售低於一、二線城市,但由於承擔較低的工資和租金成本,使得低層級市場上門店利潤率比一二線城市高出約 4 個百分點。百勝中國的近期挑戰
►  中式餐飲的挑戰和整合:公司自有的「東方既白」中式快餐一直發展不佳。近期收購的小肥羊從供應鏈到門店管理仍有很多整合工作要做,亦會面臨中式火鍋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  中國消費整體放緩的影響:今年1-2季度,公司中國區受整體消費疲軟影響,同店增長下滑至14%和10%(2011年同店 19%)。公司預計受去年高基數效應影響,下半年同店將只有 4%-6%左右,客流量同比持平。
►  食品和人工通漲的影響:預計下半年中國區利潤率將因通漲顯著回落而獲得改善,但中長期中國食品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公司利潤率波動的一大風險。全國範圍漲價有一定的壓力,今後將採取不同地區不同幅度的漲價策略,年初至今已在一些地區實現了 3-5%的漲價。百勝對中國餐飲企業的啟示目前中國餐飲業上市公司在核心競爭力(複製成功率、菜式吸引力、渠道下沉)和經營效率核心指標上(平效、利潤率、ROE)還遠落後於百勝,但也意味著巨大的提升空間。通過綜合比較,我們建議投資者:A 股可重點關注湘鄂情、全聚德;港股可持續跟蹤味千的數據、若反轉將是較好介入機會,該公司複製能力和平效在板塊中處於較好水平,但骨湯門事件和近期反日事件的影響尚待消除。相對不太看好唐宮、鄉村基、小南國,這些公司的平效和利潤率水平不高,盈利能力在成本持續上漲的環境下將面臨較大壓力。

百勝集團簡介

► 百勝集團發展歷史簡介:1970 年代,百事可樂公司(PepsiCo)逐步收購了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三大餐飲品牌。1997 年,百事可樂決定將其連鎖餐館業務拆分成為獨立的上市公司,並改名為百勝集團。截止 2011 年,百勝集團在全球已經擁有近 37000 家門店,分佈於全球超過 120 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門店網絡最大的餐飲集團。2011 年公司實現收入 126.3 億美元,淨利潤 13.1 億美元。查看原圖► 公司業務分佈:截止 2011 年,百勝集團 44%的收入來源於中國市場,30%的收入來自美國,其餘部分來自 YRI(Yum Restaurants International)經營的其他國家收入。公司明確提出未來的發展策略是持續提高新興市場的滲透率.同時穩定和擴大成熟市場的市場分額。目前,百勝已完成出售 Long John Silver 和 A&W All American 品牌(這兩個品牌市場份額主要集中於美國),並繼續加大在美國市場門店的加盟比例。同時,公司在新興市場不斷加快開店節奏。2012 年百勝預計在中國開設 700 家新門店(過去幾年每年開設 300-500 家門店)。
查看原圖► 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受益於新興市場收入的快速增長和肯德基和必勝客的領導品牌地位,過去 10 年中百勝的EPS 同比增速始終保持在 13%以上的水平。穩健的業績表現也帶來了良好的股價回報,近 10 年百勝的股價漲了6 倍,近 3 年也上漲超過 120%,顯著超出了同期美股標普 500 的表現。公司長期享受板塊估值溢價(當前公司12年市盈率20倍,麥當勞17倍)。美國投資者視百勝為中國消費的替代股,股價表現與中國區同店增長正相關。查看原圖百勝中國:最成功的連鎖餐飲企業

從 1987 年肯德基進入中國以來,至 2012 年 1 季度,百勝在中國共擁有 3819 家肯德基餐廳,801 家必勝客歡樂餐廳,29 家東方既白,以及 425 家小肥羊餐廳(於 2012 年 2 月收購其股權,使小肥羊在香港市場成功退市)。2011 年百勝中國的收入和營業利潤達 55.7 億和 9.1 億美元(約 353 億和 58 億元人民幣),佔上市公司的 44%和 50%。中國已成為百勝集團最重要的業務區域。

過去 10 年中,百勝每年在中國新開門店 300-500 家,而且新增門店數量穩步提升,開店存量和節奏都遠勝於競爭對手。2011 年,中國區銷售增速(扣除匯率影響)達 29%,同店增速 19%。進入 2012 年,受整體宏觀環境和消費疲軟影響,銷售增速出現下滑,但 2 季度同店增速依然維持在 10%,高於其他餐飲企業。

截止 2012 年上半年,百勝的餐館業務在中國的毛利率為 65.3%,人力成本佔收入比重為 17.6%,餐館層面利潤率 19.1%。受小肥羊業務並表,以及人工租金上漲壓力影響,利潤率較去年同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查看原圖截止 2011 年,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區 79%和 100%的門店是公司自營的,而在美國和國際其他地區的自營比例則非常低。百勝在中國對特許經營模式十分謹慎,對加盟者有著非常嚴格的考核體系,並且基本採用的是 refranchising模式,即將經營已成熟的自營門店轉給特許加盟商,保證其在門店已經成功的基礎上再開始運營。查看原圖相較之西式快餐的主要競爭對手麥當勞,百勝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中遠遠領先於對手。2011 年肯德基中國區門店多出麥當勞 2,233 家,且百勝更早佈局於中國低層級市場。目前,肯德基的低層級市場門店佔比 51%,而麥當勞僅為 34%。受益於先行者優勢和低層級市場強勁的消費增長,近年來百勝中國的同店增長始終高出麥當勞約 3-5 個百分點。查看原圖百勝中國關鍵成功因素及近期挑戰分析經營流程的高度標準化和強大的選址能力保障了新店的快速複製和高成功率

過去 10 年中,百勝集團在中國始終保持了高速的外延擴張節奏,每年在中國新開 300-500 家門店。正是強大的新店選址能力和標準化的經營流程保證了高速的開店節奏和高的門店成功率。

選址是零售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百勝集團在中國擁有 1000 人以上的開發團隊,分佈於中國每一個省份(除了西藏),已形成了 770 個城市數據庫,並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嚴格的新店選址體繫帶來了每家門店的高成功率。

經營流程的高度標準化保證了門店的快速複製能力。此次西安調研中,我們發現必勝客和肯德基門店的廚房面積非常小,但卻能高效快捷的提供標準化食品。在我們拜訪的一家超過 500 平米營業面積的必勝客門店中,其廚房面積僅不到 30 平米,但能高效的提供超過 100 種菜單產品。這體現出連鎖餐飲企業的食品製作過程的高度流程化,最大程度降低了廚師在食品製作中的作用,保證了每家門店的同款食品都具備同種口味。此外,百勝在中國已形成了系統的人才培訓體系。每年從大學中招募大量畢業生,給予統一的培訓和門店實習,通過 3-4 年的學習有機會升任成為一家新店的店長。通過完善的豐富的運營實踐和門店管理手冊,門店經理可以快速上手,系統性的運營管理新店。查看原圖立足中國消費者口味,持續進行產品創新

5 年前,肯德基在中國提出了打造「新快餐」的商業模式,包括「美味安全,高質快捷;均衡營養,健康生活;立足中國,創新無限」。其中,「美味安全,高質快捷」正是傳統的連鎖快餐企業所重視的,集中採購、保證安全,能夠迅速的提供口味一致的食物。而「均衡營養,健康生活」體現了公司側重的文化宣傳理念,通過贊助各項草根體育運動,並提供更多如玉米、蔬菜湯等更加均衡營養的飲食,向消費者宣傳健康、運動的品牌文化形象。

相較之其他西式餐飲企業,百勝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始終堅持創新,堅持研發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產品,90 年代中期就成立了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至今已發展到 150 多人的規模。肯德基平均每年推出新品 20 多種,必勝客每年有兩次 20%以上的菜單調整。在肯德基中,雞肉粥、油條、豆漿、牛肉飯等中式食品都已經成為菜單上的重要產品,為消費者打造更多口味和更多選擇。查看原圖為進一步提高同店增長和增加客流,公司持續增加了早餐、下午茶、24 小時營業、外送等除午餐和晚餐以外的其他時間段服務。至今,這些新增服務在保證一定的利潤率水平的同時,已佔肯德基總銷售額的 36%,必勝客的 20%。截止 2012 年 5 月,肯德基的午餐、下午茶、晚餐及外送/24 小時營業/早餐的收入佔比分別為 32%,20%,32%和 16%。查看原圖
重視低層級市場開發


和中國其他的零售企業相似,百勝也感受到一二線城市人工和租金費用不斷上漲的壓力,並十分重視低層級市場開拓。截止現在,肯德基低層級市場門店佔比已經由 5 年前的 45%上升至現在的 51%,必勝客低層級市場門店佔比由5 年前的 15%上升至 29%。而且,肯德基和必勝客往往能夠成為低層級市場消費者首次接觸正宗西方食品和文化的窗口,為當地顧客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在一二線城市,肯德基的主力消費者往往是上班族和白領,而在低層級市場常會出現一家大小一起吃肯德基的場景。

我們這次調研了二線城市西安的肯德基和必勝客門店,也調研了四線城市寶雞市的肯德基門店。寶雞市的肯德基門店的同類產品價格基本都比西安便宜 0.5 元,但由於溫和的競爭環境和更大的客流驅動,該門店能夠獲得更高的單店銷售收入,再加上更低的租金和人工費用,門店利潤率顯著高於西安的門店,體現了更強的盈利能力。

從公司公佈的新進入城市門店經營數據來看,肯德基單店收入(AUV)約為 880-950 萬元,年均成交次數達 34 萬次,單店利潤率為 20-22%。必勝客門店的單店收入和肯德基一致,雖然其年均成交次數較少,但是平均交易單價約 130元人民幣,餐館單店利潤率達 23-26%。肯德基和必勝客的年單店收入約是投資額的 2.5 倍,具備很高的盈利能力。查看原圖百勝中國的近期挑戰

中式餐飲的挑戰和整合:百勝中國的發展目標並不侷限於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持續增長,而是成為國內各餐飲品類的領軍企業(Build leading brands in China in every significant category)。但公司自有的「東方既白」中式快餐一直發展不佳,截止 2011 年,公司共有 29 家門店,尚未形成規模效應。近期收購的小肥羊雖使公司獲得火鍋品類的市場份額,但從供應鏈到門店管理仍有很多整合工作要做,亦會面臨中式火鍋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預計,在扣除相關整合成本後,本年小肥羊對中國區盈利影響中性。查看原圖中國消費整體放緩的影響:今年一、二季度,公司中國區受整體消費疲軟影響,同店增長下滑至 14%和 10%(2011年同店 19%)。公司預計受去年高基數效應影響,下半年同店將只有 4%-6%左右,客流量與去年持平。

食品和人工通漲的影響: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司中國區利潤率將因通漲顯著回落而獲得改善,但中長期中國食品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公司利潤率波動的一大風險。國內消費價格指數與百勝的收入增長和盈利水平高度相關。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百勝中國區的同店增速和食品 CPI 正相關:物價指數影響了公司同店的價格增長幅度。而由於物價指數和原材料產品的價格高度相關,公司的餐館利潤率變動和食品 CPI 恰好呈反相關關係。中長期來看,中國食品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公司利潤率波動的一大風險.由於全國範圍大幅漲價有一定的壓力(去年,在食品物料通漲 8%,人工通漲 20%的情況下,公司只實現累計漲價 7%),公司在今年以後將採取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幅度的漲價策略,年初至今已在一些地區實現了 3-5%的漲價。查看原圖餐飲行業數據對比

百勝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財務數據方面的體現總結來看,百勝的核心競爭力在數據上的體現是:

1)  高平效收入:2011 年,百勝中國的自營門店平效達約人民幣 24,166 元/平米/年,顯著高於國內其他餐飲企業的平效。正是百勝中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持續的菜品創新帶來了門店的高客流運轉和高平效收入。以百勝旗下的肯德基為例,門店的功能延展比較成功。時間上,在中飯、午飯之外增加早餐並在品種上加以豐富;功能上在向消費者提供快餐的同時,發展為朋友/家人休閒娛樂的 destination;服務上,在堂食之外提供外賣和送餐服務等。
2)  快速開店節奏和持續的收入增長:百勝中國每年新開 500 家以上門店,快速門店擴張也帶來了收入的高速增長,過去 5 年扣除匯率影響收入年均增速 21%。經營流程的高度標準化和強大的選址能力保證了公司的新店快速複製能力和高成功率。
3)  高營業利潤率:百勝集團2011年的營業利潤率達14%(中國區的營業利潤率達16.3%)。公司能夠獲得高盈利能力主要得益於:1)強大的單店複製能力和規模效應。百勝中國擁有 4000+的門店網絡,全國性的集中採購和高度標準化的經營管理為原材料成本和經營費用的有效控制提供強大保證;2)市場層級定位優勢:~50%的肯德基門店和~30%的必勝客門店分佈於中國的三線及以下層級市場,能夠享有較低的租金和人工費用。
4)  高 ROE 水平:2011 年公司淨資產收益率達 73.6%,主要受益於高平效帶來的資產周轉效率較高,以及公司通過較多的債券融資實現較高的權益乘數。查看原圖國內上市餐飲公司經營數據比較目前國內主要的上市餐飲公司主要包括兩種類型:1)單店面積在 100-500 平米左右、客單價小於 100 元的連鎖快餐企業:包括在美股上市的鄉村基(CCSC.US)和港股的味千(538.HK);2)單店面積 1000 平米以上、客單價高於150 元的中高端連鎖正餐企業:港股上市的小南國(3666.HK)、唐宮(1181.HK)、以及 A 股的湘鄂情(002306.CH)和全聚德(002186.CH)。從經營數據比較來看,目前國內這兩種類型的公司在穩健外延擴張、平效表現以及盈利能力等各項數據與百勝中國均存在非常明顯的差距。

1) 平效對比

對於任何業態的零售企業,一般而言若平效低於 1 萬元/年/平米以下則難以生存。對於餐飲行業,我們重點關注綜合平效在 15000 元以上的連鎖企業。從平效水平來看,目前國內餐飲公司中平效較高的是全聚德、湘鄂情(高端餐飲定位)和味千(擁有較高的客戶流轉,在上半年未受骨湯事件影響前平效能夠達到約 19000 元)。相對而言,鄉村基、小南國和唐宮的平效收入較低,在租金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環境下盈利能力將面臨較大壓力。

2) 開店速度

從開店數量上比較,作為快餐運營商的味千開店速度較快,2011 年新開 154 家自營門店。而其他餐飲公司尚缺乏穩健的外延擴張能力,主要原因在於缺乏單店經營流程的標準化以及配合門店增長的相應人才儲備。分業態來看,快餐連鎖企業的複製能力強於中式正餐企業。

3) 直營門店佔比

我們謹慎看待加盟門店未來的發展前景。加盟模式相對於直營模式而言,雖然能夠提高門店擴張速度並節省資本性支出,但是對於加盟門店的品牌、菜品質量、定價的管控能力較弱,長期來看並不利於整體品牌發展和盈利持續提升。百勝中國對於加盟模式非常謹慎,79%的肯德基門店和 100%的百勝門店為公司自營,且加盟方法均採用refranchising model(將已成熟自營門店轉為加盟)。在國內的餐飲公司中,鄉村基、味千、唐宮和小南國的加盟比例較低,而湘鄂情目前擁有 5 家特許經營門店(預計未來每年新增 5 家加盟店),全聚德擁有 55 家加盟店,直營門店佔比分別為 84%和 31%。

4) 盈利能力比較

從毛利率比較來看,2011 年味千、湘鄂情、小南國的毛利率在 67%-68%之間,而鄉村基、唐宮、全聚德的毛利率小於 60%。從淨利潤率來看,味千和小南國的淨利潤率高於 10%,而其他餐飲公司的淨利潤率小於 10%。分業態比較,中高端正餐企業雖然擁有更高的客單價,但是由於較低的平效表現並承受更高的租金水平和裝修費用(因其高端定位主要分佈於高檔的寫字樓和購物中心),平均盈利能力弱於快餐連鎖企業。

5) 資產收益率比較

目前國內上市餐飲公司的 ROE 在-1%-45%之間,與百勝集團的淨資產收益率還存在明顯的差距。比較而言,ROE 相對較高的公司有小南國(財務槓桿較大,2011 年資產負債率達 67%)、全聚德、唐宮(總資產周轉率較高)和味千(淨利潤率較高)。

個股綜合評價

結合經營數據和盈利模式來看,對於目前國內上市餐飲公司,A 股可關注湘鄂情和全聚德;港股可關注味千的反轉機會;相對不太看好唐宮、鄉村基和小南國。

1)  $湘鄂情(SZ002306)$:單店平效較好,立足「湘鄂情」知名品牌定位,新開直營門店逐漸扭虧進入利潤釋放期;通過兼併收購進入快餐和團膳業務領域,向綜合性餐飲企業轉型。未來需關注其加盟門店和新業務的發展情況。

2)  $全聚德(SZ002186)$:自營門店平效收入較高,同時作為首旅集團唯一上市平台,存在整合其他餐飲品牌預期(東來順、聚德華天)。但公司加盟門店較多,未來擴張質量需要關注。

3)  $味千(中國)(00538)$:受骨湯門事件和近期反日事件影響,從 11 年下半年起業績出現明顯下滑,但具備一定的複製能力和單店盈利能力,建議追蹤數據,關注未來可能的業績反轉帶來的投資機會。

4) $唐宮中國(01181)$:門店數量較少同時擴張速度不快,平效和營業利潤率指標均不夠理想。

5) $小南國(03666)$:平效數據較低;今年上半年同店為-2.4%(經濟下滑時商務型餐飲企業業績下滑明顯),未來在門店擴張較快情況下新店經營和菜品質量的管控難度加大。

6)$鄉村基(CCSC)$:公司門店平效過低難以抵禦租金和人工費用上漲風險,2011 年受負面新聞和成本增長過快影響淨虧損約 695 萬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39

放眼觀美股之UniPixel kevin23

http://xueqiu.com/1302676424/23973696
$UNI PIXEL(UNXL)$ 成立於1998年,通過反向併購Realestateforlease.com,2006年在OTC板上市,2010年轉到納斯達克,現有28名員工,位於Woodlands,Texas,市值2.31億美元。

自2012年12月,UniPixel宣佈和一家大型PC生產商簽署協議,將在新款觸摸屏NoteBook上使用公司研發的UniBoss專利技術來代替ITO透明導電材料以來,公司股票受到了投資者廣泛關注,股價一度上漲將近600%。


查看原圖
本文將從ITO材料、公司專利技術、公司背景、競爭對手,屏幕技術發展等方面對公司做系統介紹,主要內容有:

1.ITO主導了現有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的透明電極,尚未出現能夠大規模商業化的可替代材料,但因為ITO自身缺陷阻礙著觸摸屏的進一步發展。

2.公司UniBoss專利技術是使用線寬為5微米的銅網來做透明電極,相對於ITO,成本低,導電性能好,可任意彎曲。公司已經和一家大型PC生產商簽署授權協議,並在2013Q1財報確認了來自這家PC廠商的第一筆500萬美元收入。管理層聲稱使用UniBoss的新款Notebook將在9月上市。

3.公司之前一直沒有商業化的產品和實質性的收入,公司之前主要在研發另一個聲稱革命性技術的TMOS,當時公司表示,TMOS顯示面板比當時傳統的LCD和LED面板畫質更好,生產成本比傳統LCD低一半多。公司曾和三星簽署了合作協議,但以失敗告終。之後公司以225萬美元的價格將TMOS專利賣給了Rambus公司。

4.由於市場空間巨大,很多公司都在研發不同的替代ITO的產品,其中和公司技術相同的Atmel,使用銀網格的富士和Cambrios研發的銀納米線產品,已經開始部分供貨。

5.上游顯示屏和觸摸屏的技術發展趨勢決定著透明導電材料的需求量和產業鏈。

一、ITO

(一)ITO

ITO是Indium Tin Oxides的縮寫,即摻錫氧化銦。是透明導電氧化物TCOs的一種,由於最好的導電性和透明性的組合性能,成為最主要的透明導電材料,主要應用於液晶顯示器,觸摸屏,太陽能薄膜電池,照明用有機EL元件等領域。

氧化銦,只吸收紫外光,不吸收可見光,因此達到「透明」的表現。摻錫,雖然會損失透光度,但可以提高導電能力。因此,透光度和導電性是兩個相互牽制的指標。

ITO原料,ITO粉,稱為ITO靶材。將ITO靶材沉積到PET基板上,就形成ITO導電薄膜;將ITO靶材沉積到玻璃基板上,就形成ITO導電玻璃。

現在發展最成熟,使用最多的ITO沉積工藝是磁控濺射法,即用高能粒子轟擊靶材,使靶材中的原子濺射出來,沉積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的方法。比其他真空蒸發、熱解噴塗、化學氣相沉積、溶膠-凝膠等方法效果都要好。

ITO薄膜的導電性能,不僅與ITO薄膜材料的組成(包括錫含量和氧含量)有關,同時與製備ITO薄膜時的工藝條件(包括沉積時的基片溫度、濺射電壓等)有關。

(二)主要應用

在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領域,由於對顯示效果和傳感響應很高的要求,ITO主導了現有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的透明電極,特別是在觸摸屏領域。隨著液晶顯示器的普及,和最近幾年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發展,對ITO的需求也隨之快速增長。

1.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主要使用ITO導電玻璃。

液晶顯示器之所以能顯示特定的圖形,主要是將導電玻璃上的透明電極蝕刻製成特定形狀的電極,在這些電極上加適當電壓信號後,使具有偶極矩的液晶分子在電場作用下特定的方面排列,進而顯示出與電極波長相對應的圖形。目前液晶顯示器的透明電極以ITO的透光率和導電性能最好,而且容易在酸液中蝕刻出微細圖形。


查看原圖

2.觸摸屏

無論是電阻式觸摸屏還是電容式觸摸屏,工作面都是基於ITO塗層。

電阻式觸摸屏,當表面被觸摸時向下彎曲,並使得下面隔開的兩層ITO塗層能夠相互接觸並在該點連通電路,電阻發生變化,在X和Y兩個方向上產生信號,然後送觸摸屏控制器。

表面電容觸摸屏只採用單層的ITO,當手指觸摸屏表面時,就會有一定量的電荷轉移到人體。為了恢復這些電荷損失,電荷從屏幕的四角補充進來,各方向補充的電荷量和觸摸點的距離成比例,由此推算出觸摸點的位置。

有IPHONE引領的投射電容觸摸屏採用多層ITO層,形成矩陣式分佈,以X軸、Y軸交叉分佈做為電容矩陣,當手指觸碰屏幕時,可通過X、Y軸的掃瞄,檢測到觸碰位置電容的變化,進而計算出手指之所在。基於此種架構,投射電容可以做到多點觸控操作。


查看原圖
(三)ITO的缺陷

1.主要成分銦,價格昂貴。銦是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分佈量比較小,又很分散,主要以微量存在於錫石和閃鋅礦中,而且絕大多數的銦儲量在中國。隨著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產品的普及,銦的價格已經上漲數倍。生產ITO導電材料佔超過70%的銦消費量。由於稀缺性和中國政府對產量的限制,未來銦的價格繼續面臨上漲壓力。

銦過去20年的價格走勢圖:


查看原圖

2.沉積工藝必須在真空環境下,而且需要昂貴的真空沉積設備,並且維護成本高。

3.沉積過程中只有不到30%的ITO靶材被濺射到基板上,剩餘的都被濺射到室壁上,造成原料的極大浪費。

4. ITO相對較高的電阻率,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大,電阻會不斷變大,影響屏幕亮度和傳感器響應性。而且隨著電極數的增加,邊框布線部分的面積也會增大。在較大尺寸觸摸屏上,雖然可以利用在長邊傳感器電極的兩端取出布線電極等方法來應對,但都大大增加了工藝難度和成本。

5.ITO比較脆,尺寸變大後,加工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而且由於缺乏柔韌性, 不易彎曲,不適合應用於柔性觸摸屏。

(四)替代

業界一直在研發可替代ITO的材料,例如其他透明導電氧化物,導電性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金屬網等。

在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由於成本在產品競爭中的重要性,其他兩種透明導電氧化物FTO和和ZNO,雖然導電性能不如ITO,但成本更低。而且由於太陽能薄膜電池對膜層表面並不要求均勻光滑,而是有一定的凹凸,來提高對透射光的散射能力(即霧度),FTO和ZNO比ITO有更好的光散射能力,加上激光刻蝕比ITO更容易,因此逐漸取代ITO在陽能薄膜電池領域的應用。

但在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領域,至今尚未出現能夠規模量產商業化的可替代材料。特別是在觸摸屏領域,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引領的觸摸屏產業快速的發展,大尺寸觸摸屏的製造成本,和柔性觸摸屏的應用,都受到ITO特性的制約。

二、公司新技術

(一)UniBoss

公司的UniBoss技術,是採用銅線網,將銅做到5微米(人的頭髮大約是40-120微米),因為線寬在5微米或以下的話,人肉眼就看不到了,這樣銅網就可以達到所謂的「透明」。

UniBoss使用卷對卷(Roll-to-Roll) 的精密壓印(Embossing)工藝。

卷對卷(Roll-to-Roll)生產工藝,即卷帶式生產方法,近似於印刷報紙,相對於傳統批量單張式生產方式(Sheet-to-Sheet),生產速度更快,流程更少,節省勞動力,因此成本更低。但需要材料比較柔軟,已應用於RFID設備和太陽能薄膜電池等的生產上。康寧的柔性Willow玻璃,也採用卷對卷(Roll-to-Roll)生產工藝。

精密壓印(Embossing),是將滾輪圓周表面上的特徵形狀直接壓印在軟板的表面,由於只印在需要的地方,因此不會造成原料的浪費。

UniBoss技術,就是用卷對卷的生產方式將觸摸電路以5微米線寬的網狀圖案壓印到薄膜上,然後借助特殊的催化墨水將銅沉積到電路薄膜上。技術的難度,一是如何實現製作的工藝,二是如何確保製作過程的成品率,和最終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


查看原圖

UniBoss傳感器演示視頻:
http://www.unipixel.com/uniboss-demo-video-request

UniBoss技術的優勢:

1.銅相對於ITO 易採購、成本低、易加工。

2.銅的化學穩定性更強,所以有更好的耐用性。

3.銅的導電性比ITO好很多,銅網狀圖案方式與ITO薄膜相比,可將電阻值減小一位數以上,因此可以使電池有更長的待機時間。更重要的是,更適合應用在大尺寸觸摸屏上。

4.銅可以任意彎曲,雖然銅網在彎折時,網間隔會隨之有所變大或變小,但電阻值變化不大。這種出色的可彎折性可應用於柔性觸摸面板。

5.公司聲稱UniBoss的卷對卷(Roll-to-Roll)工藝,可以在常溫下操作,而且生產工藝從傳統ITO的41道減少為低於10道工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縮短了供應鏈。

6. 精密壓印(Embossing)方法,不會浪費材料,節約了成本。

7.UniBoss薄膜可以切割成不同尺寸和形式。

商業化進程:

2012年2月,公司和Texas Instruments簽署備忘錄,合作開發整合UniBoss傳感器和Texas Instruments控制器的觸摸模組。Texas Instruments是世界上最大的觸摸控制芯片生產商之一。此外,公司表示,合作的觸摸控制芯片生產商還包括Synaptics等。

2012年11月,和N-trig合作,在 N-trig的DuoSense觸摸筆和其他觸摸輸入技術上使用UniBoss薄膜,公司聲稱已經做出整合UniBoss觸屏薄膜和N-trig的DuoSense控制器的功能原型,表現比使用ITO薄膜在觸摸靈敏度和筆的精度上有顯著提升。

2012年12月,公司和一家大型PC生產商簽署授權協議,公司提供優惠的價格和產量保證,PC廠商提供資金來建設產能,但沒有披露PC廠商的名字和協議細節。公司計劃每月生產100萬平方英呎的UniBoss薄膜給這家廠商。公司已經在2013Q1財報確認了來自這家PC廠商的第一筆500萬美元收入。有傳言這家大型PC廠商是DELL,但未經公司和DELL官方證實。

公司CEO Reed Killion在2013Q1電話會議上表示,已經將50個初級測試樣品寄給合作PC廠商。ODM廠商將生產出50個成品樣品,然後單獨或安裝到NOTEBOOK上進行壽命,環境等的測試。ODM廠商大約需要4-6周的時間生產出樣品,加速壽命測試大約需要20-60天,取決於他們如何測試。使用UniBoss的新款Notebook將在9月上市。

電話會議上,Killion同時表示公司已經和一家「生態系統」的公司簽署了授權協議,同樣沒有披露名字和協議細節,但表示授權費用將用來建造另一條每月100萬平方英呎的生產線。

Reed Killion表示,公司這種商業模式,通過給合作夥伴優惠的價格和約定的產量來換得建造生產設備的資金,不會造成股權稀釋或者產生債務,提升了股東價值。並且可以利用合作廠商的供應鏈,製造和運營的優勢,讓公司能夠較快的提高產量,滿足需求。

2013年4月,公司和柯達簽署了製造以及供應鏈協議,在柯達Rochester總部建造產能。但柯達表示並不是排它協議,這可以讓柯達和其他公司簽署類似的協議。初始投入2400萬美元,包括建2個印刷生產線和15個電鍍生產線。公司表示,預計將在6月完成設備安裝,7或8月完成調試。

2013年4月,公司被邀請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英特爾與合作廠商關於觸摸技術的會議。

Reed Killion在2013Q1電話會議上表示,已經達到每月6萬平方英呎的產能,正在努力在6月底達到每月20萬平方英呎,9月達到每月70萬平方英呎,2014年1月達到每月130萬平方英呎,2014年底達到每月1000萬平方英呎的產能。

Reed Killion表示UniBoss產品的毛利率在50%左右。他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曾表示」公司計劃每月生產一百萬平方英呎給這家廠商,生產一百萬平方英呎大約花費我們1100萬美元」。由此推算UniBoss產品售價每平方英呎大約在20美元左右。

如果UniBoss薄膜以每平方英呎20美元的價格出售,以IPHONE4的尺寸來計算,每部手機大約需要2美元,而根據MDB的研究報告,ITO大約在4.05美元。隨著尺寸的增大,ITO的傳感器成本會不斷增加,因此越大的尺寸,UniBoss的成本優勢越大。

(二)Diamond Guard

Diamond Guard是公司研發的保護薄膜,用來替代觸摸屏和汽車,電燈等領域的保護玻璃。公司聲稱Diamond Guard薄膜達到6H的強度,防劃,防磨,防碎。由於是塑料薄膜,所以比玻璃成本更低,而且更輕,更薄。也使用卷對卷工藝,而且在Diamond Guard薄膜印刷圖案,比玻璃更容易。

Diamond Guard測試視頻:

http://www.unipixel.com/diamond-guard-hammer-test-video-request

Killion曾在2011年Q4電話會議上表示,Diamond Guard有望在2012年商業化量產。2012年2月公司和Carestream簽署協議,由Carestream生產和銷售公司的Diamond Guard保護薄膜。Carestream是一家生產醫用薄膜的廠商。公司曾表示,和Carestream的合作,具備了每年生產1億平方英呎Diamond Guard保護薄膜的能力。但至今還沒有商業化。

最近的電話會議,Killion表示,和Carestream的合作,已經讓我們有量產Diamond Guard保護薄膜的能力,但我們認為UniBoss將是拉動Diamond Guard需求的主要動力,作為觸摸屏整體解決方案,我們最近接到不少來自 OEM和ODM廠商,對於將Diamond Guard和UniBoss整合在一起來生產更薄,成本更低的觸摸屏的興趣。

公司也聲稱,Diamond Guard的毛利率在50%左右。

三、公司背景介紹

(一)財務

公司一直沒有商業化的產品,2007年-2012年總共只有51.5萬美元的收入,但虧損總計接近5千萬美元。2012年收入76154美元,但虧損900萬美元。

公司現有1570萬美元的現金。雖然公司管理層不斷表示,公司這種授予PC廠商優惠價格和約定產量的商業模式,不會導致股權稀釋或者產生債務,提升了股東價值,但在上個月,公司還是以32美元的價格增發了1,374,250股,使總股本達到1200萬股。此外在2012年8月,公司以5.25美元的價格,增發了310萬股。

2013Q1財報,收入為510萬美元,其中500萬美元來自合作PC廠商。銷售管理SG&A費用220萬美元,研發R&D費用190萬美元。

(二)專利及研發投入

根據公司的監管備案,公司用於研發UniBoss和Diamond Guard的費用在2010,2011和2012年分別只有250萬美元,450萬美元和510萬美元。

公司現有3項已經授權的專利,79項正在審批的專利。

2012年12月20日,英國公司CIT在英國向公司發起訴訟,起訴公司侵權,稱公司看了CIT公司的機密文件後,申請了相似的專利。而公司主要競爭對手Atmel公司,推出的同樣採用銅網技術的觸摸傳感器X-Sense 就是採用CIT的技術。

公司在研發TMOS顯示器期間,和CIT公司簽署過保密協議,CIT將自己重要技術的保密文件與公司分享,其中有CIT的機密金屬印刷工藝,並在未來TMOS商業化後,授權公司使用CIT的技術。協議規定公司不得把CIT的機密技術用於TMOS之外的項目。

2013年1月,公司在Texas提出反訴,聲稱自己沒有違反和CIT的保密協議。目前訴訟正在審理中。

根據兩家宣稱的技術來看,在製作網狀圖案時的工藝有所不同,公司使用的是精密壓印(Embossing)方法,而CIT的技術是光刻法(Photolithography)。是否存在侵權行為,目前不得而知。

(三)之前研發的產品

在UniBoss之前,公司主要產品是從2005年開始研發的另一個聲稱革命性技術的TMOS,公司聲稱TMOS顯示面板比當時傳統的LCD和LED面板,亮度更高,畫質更好,生產成本比LCD低60%。TMOS只有6層,而等離子顯示器有15層,LCD有30層。而且TMOS只需12道生產工藝,而LCD則需要128道。

公司和三星簽署了合作協議,但最終雙方終止了合作。2010年5月公司把TMOS專利以225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Rambus公司。關於失敗的原因,Reed Killion聲稱合作夥伴一直沒有交付功能背板,而自己研發估計需要投入2億美元的資金,所以我們決定賣掉TMOS專利,轉向新技術的研發上。而三星發言人聲稱,項目的中止是因為兩家公司明確同意終止合作,自行研發。

與此同時,公司也開發了一款防指紋的薄膜,來保護觸摸屏。Killion在2010年,預測這款薄膜將在這個2.5億美元市場規模的行業中成為主導產品,銷量將在2011年快速增長。現在他表示,「產品的失敗是因為市場方向的轉變,和我們沒有在營銷上投入任何資金。」

(四)管理層

公司董事會主席Bernard Marren,是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第一任主席,現在是Opti的CEO, Opti現在已不生產任何產品,但擁有幾項計算機芯片的專利,向其他公司發起侵權訴訟。公司正在清算,現在股價是70美分,但曾經是7.6美元。之前他是另一家承諾有革命性技術,但已破產的上市公司Western Micro Technologies的CEO, 披露的信息還顯示他曾是Infocus (被很少的錢私有化) 和Mondowave(賣給一個在粉單市場交易的公司,現在的股價是0.01美元)的董事。

公司曾經的CSO(Chief Science Officer) Martin Selbrede,是地心說的支持者,但Killion表示Selbrede在4年前已經離開了公司,和UniBoss沒有多大關係。

主導Uniboss研發的公司CTO Robert Petcavich,之前創立Planet Polymer Technologies公司,開發可生物降解的的塑料。在虧損了數百萬美元後,在2005年被Allergy Control Products反向併購後,摘牌下市。

2011年公司聘用Peter Shin為COO,Peter Shin曾是三星研發部高級副總裁和LCD部門副總裁。

四、競爭對手

(一)金屬網替代方案

1.Atmel

Atmel也推出了利用銅網代替ITO的觸摸傳感器Xsense。Atmel是生產微控制器的廠商,Xsense的銅網技術是使用CIT的Fine Line Technology,CIT正是起訴UniPixel侵權的公司。

Xsense獲得了2013年CES嵌入式技術類的創新獎。公司表示,華碩的部分新款平板電腦將使用Xsense傳感器。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Xsense和UniBoss不同的地方在於,CIT的技術在製作網格圖案時,使用的是光刻法(Photolithography),光刻法是利用曝光和顯影在光刻膠層上刻畫幾何圖形結構,然後通過刻蝕工藝將光掩模上的圖形轉移到所襯底上。而UniBoss使用的是壓印(Embossing)的方法,是直接壓印出圖案。UniPixel管理層表示,Embossing工藝只在需要的地方添加原料,而且需要的工序比光刻法少,因此成本更低。

但由於原料PET價格較便宜,到底成本能低多少,由於ATML沒有公佈售價,所以無法得知。而且光刻法的工藝比較成熟,在半導體器件製造中應用廣泛。答案需要等到產品真正商業化後,來解答。

2.富士

富士研發的觸摸屏也採用金屬網來代替ITO,但富士使用的是銀。在PET薄膜上塗布鹵化銀層,直接曝光後顯影並定影,然後利用銀線製作網狀圖案。鹵化銀(silver halide)是攝影設備的感光材料,所以富士對其很熟悉。富士聲稱可以達到很低的電阻率,和ITO相似的透光率,而且成本很低。富士已經開始部分供貨。

(二)其他ITO可替代方案

1. 其他透明導電氧化物TCOs

由於銦較高的價格,其他TCOs的成本比ITO低,例如FTO和ZNO已應用於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

摻鋁的ZNO是AZO, 摻鎵的ZNO是GZO,具備了近似ITO的特性。但和ITO一樣,電阻率相對較高,比較脆,不易彎曲。而且沉積方法和ITO相同,都不高效。

2.光學技術

光學技術是用LED光去檢測觸摸動作,因此不僅手指,手套,筆等都可以去操作,而且靈敏度較高,已應用於電子閱讀器。但需要在屏幕周圍設置凸起的遮光板來隱藏較厚的LED,因此應用於智能手機等的難度較大,而且目前的技術不能識別超過4個以上的觸摸點。更大的可能是擴展在例如汽車,打印機等領域的應用。

Neonode公司聲稱,他們已經解決了凸起遮光板的問題,並接近實現5點觸控,而且一家中國公司深圳威富集團將使用公司的技術生產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但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此外研發該技術的公司還包括瑞典的Flatfrog,Intel在去年給Flatfrog投資了2500萬美元,研發主要用於教育,醫療,遊戲等大型觸摸屏技術,同時研發用於較小設備的可能。

3.導電性高分子材料

由於是塑料,所以相對於ITO,價格便宜很多,可彎曲,而且容易印刷。目前受關注度最高的是PEDOT:PSS材料,PEDOT:PSS的透光率較好,但電阻率相對較高,化學穩定性相對較差。因此,更有可能應用在低端商品領域,而不是顯示器和觸摸屏。Heraeus和Agfa公司是PEDOT:PSS材料領先的研發者,Heraeus在2012年finetech展會上,展示了和柯達共同製作的使用PEDOT:PSS材料的觸控面板。

4.銀納米線

銀的導電性能比銅還要好,而且可以彎曲,可以使用印刷工藝,比ITO便宜。只是隨著銀納米線密度的提高,即所含銀納米線數量的增加,雖然導電性會提升,但霧度也隨之增加。

LG去年推出的23英吋觸屏一體機V325,已經採用了Cambrios公司研發的ClearOhm銀納米線塗層材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1Mzg2MTI4.html

Cambrios和LG表示,ClearOhm銀納米線塗層材料,相對於ITO,原料更便宜,使用卷對卷工藝,生產成本更低,導電性能更高,可彎曲,能夠使觸屏面板更輕,更薄。

此外主要研發銀納米線的還有Carestream公司。

5. 碳納米管(CNT)

研發CNT的主要公司有Unidym,Eikos和Canatu,Unidym公司曾和三星展開合作,在e-paper和LCD上演示過產品。

碳納米管發現於1991年,隨後引起了物理科學和材料科學界的極大關注,由於身具各種優異性質,例如硬度與金剛石相當,卻擁有良好的柔韌性;強度比同體積鋼的強度高100倍,重量卻只有後者的1/6到1/7;出色的導電性,電導率通常可達銅的1萬倍。

碳納米管最大的問題是難以實現批量的生產,自身性質太豐富,手性角變化一下就是一種不同的碳納米管,而且可以在金屬性和半導體性之間變換。燒一堆樣品出來裡面各種性質的納米管都可能存在,甚至連非管狀碳納米材料都有,所以遲遲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6.石墨烯


查看原圖

石墨烯,2004年才被首次發現。石墨烯即為「單層石墨片」, 就是一層石墨(六角型排列的碳原子),是構成石墨的基本結構單元,而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烯捲曲而成的圓筒結構。碳納米管是碳的一維晶體結構,而石墨烯僅由單碳原子層構成,是真正意義上的二維晶體結構。石墨烯結構比碳納米管簡單許多,而且非常穩定,同時具有比碳納米管更優異的特性。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卻也是最堅硬的納米材料,也是強度最大的材料,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導熱係數高達5300 W/m·K,高於碳納米管和金剛石。常溫下其電子遷移率超過15000 cm2/V·s,又比納米碳管或硅晶體高,而電阻率只約10-6 Ω·cm,比銅或銀更低,為目前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

石墨烯的問題在於,被發現時間不長,還未被完全的理解,還不成熟,而且價格昂貴,真正商業化還需要一段時間,三星已經在研發以石墨烯為材料的觸摸屏。

(三)現有ITO的改進

1.工藝的改進

現有的其他工藝,都達不到濺散方法同樣的效果。但如果未來工藝技術的改善,特別是如果能夠使用印刷工藝大批量生產,將有機會大幅降低成本。ITO墨水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但並未被廣泛使用,而且只有很少數公司在研究這個領域。如果能使用納米粒子墨水印刷ITO,將大大提高ITO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允許濕式鍍膜(Wet Coating),在較低的溫度下完成,無需昂貴的設備。

2.材料的改善:

用其他的材料和ITO混合,

Sigma Technologies研發了一種用導電性高分子粘合劑結合ITO和銀納米片的墨水。聲稱比傳統納米銀有更好的導電性。

摻鋅氧化銦(IZO),大約10年前由日本公司Idemitsu研發出來,聲稱比結晶ITO更容易蝕刻,同時比ITO有更低的電阻率,也可以被沉積在未加熱的基板上。另外2個是摻銻氧化銦(IAO)和摻銻ITO(IATO)。雖然有著很好的透明度和電阻率,但都至少90%成分還是銦。

無論是工藝的改進,還是材料的改善,都繞不開銦。但不排除未來銦提煉工藝的進步和更多含銦礦的發現。

五、市場空間

Reed Killion在最近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根據DisplaySearch的估算,現有觸摸屏市場規模達到了130億美元。但這是整個觸摸屏的市場規模,公司的UniBoss只是替代之中的ITO材料。根據nanomarkets的估算,2012年整個透明導電材料市場大約在39億美元左右,但這不只是在觸摸屏領域。沒有人會懷疑觸摸屏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進一步的普及,WIN8的推出,引領電腦向觸摸屏的發展,觸摸屏在其他領域更廣泛的應用,都推動著觸摸屏產業未來快速的發展。

六、屏幕技術發展趨勢

1.顯示屏

OLED屏幕由於具有自發光的特性,所以只需要一層的透明電極,而傳統的LCD因為需要背光,所以需要兩層透明電極。因此,未來如果OLED逐漸取代甚至完全取代LCD的話,對透明導電材料的需求將下降一半。

2.觸摸屏

傳統觸摸屏有三部分組成,顯示面板,觸控面板和保護玻璃。


查看原圖

為了更輕更薄,以及供應鏈和成本的考慮,目前的發展方向是,由於利益關係,分為以觸控模組廠商推動的GFF/GFx 和OGS;以顯示面板廠商推動的on-cell和in-cell,將觸控面板和顯示面板一體化。

GFF/GFx,是將觸控層中的玻璃用薄膜來取代,但透明度不如玻璃。

OGS,是將觸控層直接製作在保護玻璃上。

on-cell,是將觸控層嵌入到顯示面板的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和偏光板之間。on-cell主要是三星在做,因為三星研發的AMOLED沒有彩色濾光片,所以在封裝RGB三色有機EL的玻璃基板上做觸控層,不會出現製程干擾等問題。

In-cell,是將觸控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是目前最薄和用料最少的方案,但製作工藝難度也最大。In-cell現在主要是良品率的問題,而且觸控和液晶面板共用驅動電路,隨著尺寸的增大,觸摸靈敏度會有所下降,所以蘋果並未在ipad上使用In-cell。但未來隨著工藝的改進,有可能解決上述問題。

如果未來on cell/in cell成為主流,顯示面板製造商可以直接自己採購透明導電材料來製作觸摸屏,將改變整個觸摸屏的供應鏈關係。

3.柔性觸摸屏

最先應用的有可能只是有一定的固定彎曲,做成曲面,現有ITO能夠做到。但未來可以隨意捲曲,摺疊,拉伸的話,ITO是無法做到的,必須需要可替代材料。

七、主要風險

(一)專利技術是否能夠真正商業化

1.公司的專利技術是否能夠實現將5微米線寬的銅網印刷到電子線路薄膜上,並保證製作過程的成品率,和最終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

2.在科技產業,新產品的研發和商用化的失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對自家技術的吹捧也是常有的事,過去的失敗不代表你之後的產品就不能成功。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管理層的誠信風險。

公司現在只是宣佈簽署了一些合作協議,並無實質的供貨合同,而且公佈的協議相關細節非常少,但公司管理層卻不斷的在強調如何增加產能。500萬美元對於大型PC廠商來說不算什麼大數目,很可能只是對一個潛在新技術的風險投資。

3.根據公司的監管備案,公司用於研發UniBoss和Diamond Guard的費用總共不超過1500萬美元,但卻聲稱產品毛利率可以達到50%。

(二)產品商業化後,同樣面臨挑戰

1.同樣研發以銅網作為透明導電材料的CIT公司,正在起訴公司侵權。

2.由於市場空間巨大,很多公司都在研發可替代ITO的產品,其中Atmel,富士和Cambrios已經開始部分供貨。在產品性能和成本上,公司的UniBoss產品是否真正具有優勢,並在觸摸屏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中,一直保持競爭力。

科技產業某程度上就像時尚業,one day you in,next day you out.不管今天你的技術看起來有多領先,明天你都可能成為歷史。這考驗著你對於材料學的專業知識和對未來觸摸屏技術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

i美股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24

搜房向左,樂居往右 放眼觀美股

來源: http://xueqiu.com/4043855103/35887644

搜房向左,樂居往右

        作為中國房地產電商的代表,搜房網(NYSE:SFUN)和樂居網(NYSE:LEJU)共同占據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它們曾因將互聯網元素嫁接到房地產以及輕資產的商業模式,享受了資本市場極高的估值。但是近半年來,投資者對它們的質疑越來越多。
      “時代和世界在不斷變化,如果現在還在做和五年前一模一樣的事,肯定要被淘汰。” 莫天全公開表示,現在是自上市以來公司最為艱難的時期,地產市場的下行以及公司業務的轉型,給他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執掌的搜房,從最初獲得500萬元風險投資,到2010年赴紐交所上市,之後成長為市值數十億美元、人員上萬的全球最大電商地產公司。如今毅然宣布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傳統的媒體平臺進入全新的交易領域,目前正遭遇傳統中介商的抵制,前途未蔔。
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樂居,則選擇繼續做純粹的信息化平臺,並趁著搜房轉型的契機擴大自身的業務版圖、深化市場滲透率,意圖將在北京的成功經驗複制到全國。
樂居CEO賀寅宇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莫天全所做的戰略轉型風險極大,樂居不會冒這種險,線下部分(搜房要做交易平臺不得不涉足線下)非樂居所擅長,樂居樂意將其交給合作夥伴去做。
       樂居要做的是根據開發商和消費者的需求,搭建一個完善的多層次服務平臺,做大入口,把參與者都接入進來。但是,這個市場會不會如莫天全擔心的正在不斷萎縮?
“對於整個地產電商,今年是一個大亂之年。” 賀寅宇說,家家都號稱在做地產電商,但是每家做的都不一樣。這是一件好事,只要市場的接受度增加,總能百花齊放。賀認為,目前中國的地產電商滲透率不超過5個點,只是一個起步市場,電商模式還遠未成熟。
他預計,“2015年是一個決勝年。”

搜房切入交易


       “搜房(SOUFUN)是我和我女兒一起合計出來的名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適應公司的發展需要。”莫天全在2014年12月舉行的“New&Different”房地產互聯網大會上直言。
       1995年成立的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是搜房的前身。1999年,搜房控股成立,並將信息搬到互聯網上,於是誕生了搜房網。而從2014年7月18日起,搜房網正式啟用全新LOGO及新域名(Fang.com)。
       十年來,搜房從“新房+研究院”的舊模式,陸續添加二手房和家居,近年又將遊天下和搜房金融業務一並納入,業務一直在更新換代,但是這次不同,莫天全要做更徹底的轉型。
       莫天全解釋, “搜房”這兩個字是以搜索為導向,符合互聯網1.0時代的特點,已經不能完全涵蓋未來公司的業務範疇。他說,“房天下”將更清晰、更簡單、更靠近用戶,並且要把房地產交易中的買、租、貸、賣等環節融為一體。
        顯然,搜房今天要做的已不是單純的媒體電商。“大家都在研究搜房到底要幹嗎,是不是要自己提供全流程服務?”莫天全說,“我們的回答是NO。” 他堅稱,搜房網的定位還做平臺,包括了房源開放平臺、客源開放平臺、交易平臺和金融平臺。
       這其中,2014年最大的變化無疑是交易平臺,特別是其中的二手房交易平臺將會是最有想象力的一個市場。
       搜房稱,二手房交易平臺是讓有房要賣的房東通過搜房電商平臺發布房源,這個房源同時分發給二手房合作夥伴、經紀公司和經紀人,幫助房東完善各方面信息,了解他想賣的價格。而用戶看到這些二手房房源,就會形成訂單。
       但搜房的解釋不能安撫被動了奶酪的傳統中介商。
        2014年10月24日,鏈家地產向旗下所有經紀人發出通知,稱從11月1日起全面停止與搜房的合作,這給線下毫無布局的搜房帶來重大危機。此後,搜房的管理層不斷在各種場合強調與合作夥伴“和合共生”,以試圖緩和與經紀商之間的緊張關系。
過去幾年,搜房的輕資產模式加上中國房地產業的高速增長,使其一直極受海外投資人追捧。2013年全年收入6.4億美元,凈利潤2.98億美元,增長接近三位數。
但是好景不長,2014年三季度,搜房的電商(E-commerce)的業務被樂居迎頭趕上,而因為市場低迷,主打二手房市場的房源發布業務(listing service)同比下跌高達20.8%。
“莫可能真覺得白銀時代來了。” 一位接近莫天全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稱。
在他看來,莫這次戰略轉型絕不僅是出於電商的考慮,很有可能是在對房地產大勢做出判斷,“起因可能是看重未來的二手房市場”。
他說,一二手房市場的數年背離(新房數量保持大額增長)已告一段落,搜房的廣告模式已經岌岌可危,但在二手房市場又看不到增長空間,於是就面臨選擇,“到底是做媒體平臺還是直接踏上去做交易平臺”?
而一旦做分銷,收費模型就跟原有的媒體電商不一樣,是找開發商去拿傭金的模式,等同於渠道電商。但如果沒有自己的經紀人團隊,做交易絕無可能。
深圳世聯行的CEO陳勁松12月稱,搜房網交易平臺轉型遇到了難題,“他們自己也還沒徹底想清楚怎麽轉型”。
“莫總在股價高位區間增發融資了一筆錢,然後用這筆錢入股了世聯行、合富輝煌等中介代理公司,希望通過建立股權關系做布局,跟線下公司建立好關系。我們還沒看到有成熟的合作模式,雙方都在摸索中,世聯行與搜房的合作很可能會從三四線城市開始。”
樂居堅守平臺
“搜房的嘗試等於引進一種不確定的商業模式。” 樂居CEO賀寅宇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一家市值這麽大,人員這麽多的公司,冒這麽大風險,翻船怎麽辦?樂居不會去做這種事。
早在2008年,紐交所上市以後的易居中國(NYSE:EJ)與新浪合作,將易居旗下房地產信息咨詢業務與新浪房地產網絡業務進行合並,成立合資公司新浪樂居(前身)。到2009年,與克而瑞合並成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代碼:CRIC,2011年退市)。
2014年4月,樂居作為服務於新房、二手房和家居三大領域的房地產O2O整合平臺,在紐交所獨立上市。
2014年三季度,樂居同樣業績不佳,股價大幅下滑。但是與大刀闊斧改革的搜房相反,樂居堅持做純粹的信息化平臺,並聲稱要趁機擴大市場占有率。
“我們的想法是構築一個完善的平臺系統,找各種各樣的人來看房子,享受我的服務體系,並將下遊的所有經紀公司、代理商和開發商接進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賀寅宇表示。
他說,線下業務並非樂居所擅長,一定會引進合作夥伴一起做,例如,樂居幹不了分銷,就與經紀公司合作;在拓客方面,現在也越來越傾向於找外包公司, “從未想過把產業鏈所有環節的利潤都留在樂居”。
“在不擅長的方面,我們真不想賺錢,因為你想賺錢,這個生態鏈就建不好。” 賀寅宇說,“你希望產業鏈所有人成為你的敵人,還是成為你的朋友?”
賀表示,樂居擅長的是線上推廣、暖場和移動服務,用自己的平臺為開發商提供廣告、品牌塑造等服務,舉辦遊戲、抽獎、交易活動以及推送數據庫等,未來仍要在這個生態圈中將自己擅長的部分做到極致,把服務體系做好,把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做大,把入口撐大。
“至於最後成交不成交,跟我沒關系。”賀寅宇強調說,我只要把人帶到案場,我的任務就完成了,這個人進了案場之後,殺客的工作不是我幹的,殺客的工作是代理商幹的,或者他們自己的銷售團隊去幹。最後把這個客戶殺得掉、殺不掉,取決於你的產品價格和質量,不取決於我。
“我要做商場,我不要做商場里面一個櫃臺。” 賀告訴《財經》記者。
而莫天全對房地產一二級市場未來的走勢判斷是否會影響樂居的選擇?
就此,賀對《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因為人力、資金所限,樂居的重心在新房市場。但從2013年開始,樂居在全國擴張二手房市場,在未來兩年到三年,樂居還會堅持做二手房的信息平臺。
他估計,這個市場的盤子大概在20億元,而樂居去年做了1億多元,搜房做了10億元,今年搜房可能下滑到7億元,樂居可能會增長到2億元。
“無論如何,這塊業務毛利很高,我還要再往前努力一步。”他說,“哪一天我也像搜房那樣做到10億元,再思考模式怎麽變。”

移動端成競爭制高點


無論是搜房的豎向切入交易環節,還是樂居的橫向做大平臺份額,這兩家曾經的媒體電商巨頭都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從PC端走向移動端。
“誰都知道PC在走下坡路。” 賀寅宇說,樂居把很多精力放到了移動上,移動能夠帶來遠遠比PC互聯網更大的效果。
樂居的移動端戰略目的在於構築交叉平臺,從而提供新的利潤點。
公司搭建的四大移動平臺,覆蓋了Web(手機樂居)、App(口袋樂居)和兩大社交平臺,微信樂居和微博樂居。四個平臺同步,形成交叉的導入,影響力會成倍擴散。
按照賀寅宇的話說,“可能每一個點都是一顆珍珠,而樂居是希望把這些珍珠串成一個項鏈,而項鏈就圍繞核心去做服務。”
        根據樂居提供給《財經》記者的最新數字,目前該公司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過了PC,有50%的用戶、30%的看房團和大約三成到四成的電話量是來自移動端。其中微信、口袋樂居和手機樂居這三個來源較大,微博相對弱一點。
       移動端的活動現在做的最多,包括紅包類、抽獎類、遊戲類、交易類、分享類、服務類的,每一個活動里面微信紅包、大淘金、翻翻樂、樂透、測運程、雲購、一分錢點鞭炮和滴滴看房,都是有價格的。
       將來可能獲得的收入會有四分之一是從PC搬過去的傳統內容,此外會賣移動傳播,賣訂閱號里的贊助廣告,同時會賣搜索,樂居有微信、微博、百度直達號的三個搜索,目前尚未完成定價。
        搜房在移動端上也進展很快。三年前,公司在北海年會上確定了推動移動平臺建設的戰略,“那時候大家都不清楚這是個什麽東西”,而截至今年,搜房網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追平了PC流量,而PC端取得今天的成績用了15年的時間。
       “這是一個移動時代,這個時代生機勃勃,就是以這樣的速度成長。”搜房控股副總裁徐曉曄在互聯網大會上表示,2014年搜房APP用戶數達到3000萬,置業顧問總數到了13萬,經紀人總數到了276萬,設計師總數3萬。
        與樂居不一樣,搜房的移動化戰略更傾向於達成交易。
        通過移動的大數據計算可以有效獲得用戶。搜房控股副總裁張步鎮發言時稱,“移動時代一人一機,並且24小時隨身攜帶,通過手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這個消費者的地點、時間以及生活狀態,包括他想買什麽樣的房子。”
        同樣的,搜房網每天記錄3000萬次用戶行為,通過行為分析給每個用戶精準畫像,形成潛客,這些潛客會跟賣家的房源建立起一個有效連接,使得需求都能夠有效匹配, 大大地提升房產交易的規模和效率。
       為什麽不是互聯網公司來主導這樣的變革呢?例如,淘寶房產和我愛我家的合作最後成果寥寥,遠洋地產和京東的合作也流於表面。
        “互聯網自己來幹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賀寅宇說,他們這撥人是不願意幹我們的苦活、累活,O2O是需要接地氣、有地面部隊的,每一個城市需要安上一兩百個人紮紮實實去幹的,利潤還不高,互聯網公司願意幹嗎?
在他看來,隨著市場發展,2015年整個地產電商會進一步集約化,服務逐步規範,開發商會強化電商關系管理,小的電商可能退出。
       這意味著慘烈的競爭。賀寅宇認為,這時候大家不得不真金白銀、真刀實槍地上場,今年會是幾個大公司之間的決勝年。$搜房(SFUN)$ $樂居(LEJU)$ 

原載2015年1月26日《財經》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