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跨界視野 前世界網球王阿格西當講師 英特爾為CEO安排的三堂課


2011-11-28  TWM




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投高峰會上,為何前世界網球王阿格西會走上講台,當起這些CEO的老師?其實,來自不同產業的精英,可以帶給CEO不同的視野。到 底阿格西和其他講師教了大家什麼?

撰文、攝影‧賴筱凡

英特爾科技創投高峰會的最後一天,雖然洛杉磯不過下午三點時間,但會場旁邊的海面已經被日落染成鵝黃色一片。這天下午,會場的氣氛格外輕鬆,七十二小時密 集會議的尾聲,英特爾為九百位CEO等級的企業領袖,準備了一堂特別的課程。在滿場聽眾的期待下,走上講台的竟是前世界網球王安卓.阿格西(Andre Agassi)。

很多人可能不解,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投高峰會上,為什麼會出現阿格西這樣特別的講師?再看看今年其他講師的名單,谷歌︵Google︶副總裁瑪麗莎. 梅爾(Marissa Mayer)、華納兄弟董事長巴里.梅耶爾(Barry Meyer)、人脈管理學大師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zzi)、《絕命終結站5》導演史蒂夫.奎爾(Steve Quale),阿格西的出現,或許就不那麼意外。

第一堂課:挑比你聰明的成員曾經參加過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高峰會多年的台灣創投業人士就說,「每年這些來自不同產業的人,能帶給你的視野,可能遠超過你所預期。」所以,英特爾讓啟斯.法拉利擔任 高峰會第一位講師,就是要教九百位CEO如何快速拓展人脈;找來「谷歌最美麗的女副總裁」談創新力;請梅耶爾分享科技與內容創意產業結合的火花;而壓軸的 阿格西要教CEO們,如何成功、如何建立一支堅強團隊。

穿著一身黑的阿格西,說起話來分外幽默,他分享家庭生活、談自己的網球人生,更多時候他要分享給CEO們的是,如何挑到對的團隊成員。

從三歲就開始打網球的阿格西能走到巔峰,他笑了笑,不把所有榮耀歸功於自己,而是來自於背後一支強大團隊的支持。教練、體能訓練師、重量訓練師、防護員 等。他們提供建議、擬定策略,增強體能、重量訓練,阿格西必須要有非常完整的計畫。

阿格西黃金團隊的運作,就像經營一家公司,從創業開始走起;做重量訓練、增強肌力,就像是公司的研發過程;團隊裡的每位成員,就宛如一家公司要創業成功, 得先有對的人。但如何挑到對的團隊成員,又是另一門藝術。

「找比你聰明的人。」阿格西說。他接著解釋,「如果你自認比團隊成員還聰明,很容易會開始自大,但找比你聰明的人,他能給你的更多。」在阿格西的黃金團隊 裡,體能教練吉爾伯特(Brad Gilbert)就是一例。

第二堂課:創意來自四面八方吉爾伯特曾經是世界排名第四的網球選手,但卻教出兩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一位是阿格西,另一位就是年僅二十一歲的明星選手羅 迪克(Andy Roddick)。而阿格西是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遇見了吉爾伯特。他們兩個是風格截然不同的人,阿格西是「好好先生」,但吉爾伯特卻經常管不住嘴巴,情 緒失控地在球場與裁判吵架。

這樣的兩個人碰在一起,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火花,他幫阿格西從世界排名第三十二名,登上球王寶座,八年內抱走六座大滿貫冠軍獎盃。「他有條理,善於簡化事 情,他比我更了解我的球風。」在阿格西眼裡,吉爾伯特就是那位比他聰明的人。

此外,阿格西並不認為他比別人強,他說:「追求成功有很多方法與工具,就像我每天起床都替今天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會因為你昨晚睡不好而延遲停滯, 不會因為你今天心情不好就不努力達到,而是要盡力完成每天為自己設定的目標,然後你會發現準備的力量很大,他做重量訓練、練肌力,「我是準備了我整個人 生,才贏得了我的成功。」阿格西教CEO如何挑到對的成員,而美麗的梅爾則要告訴CEO如何極大化員工的價值。

如外界認知,谷歌雇用聰明的員工,「只要你自認聰明,我就會雇用你。」梅爾講得一派輕鬆,然而關鍵問題才正要來。

挑到對的人,但沒有讓他們發揮最大的價值,一樣徒勞。「所以,重點在於如何激發員工的價值,創新就會像花朵盛開般,源源不絕而來。」梅爾說。

於是,谷歌的作法很簡單:放手讓員工去嘗試。

「就像你們知道的,我們有谷歌實驗室,實驗室裡的人,花二○%的時間去做他們自己的點子。」谷歌有很明確的資源分配法則:七○%資源用在核心業務,二○% 資源開發可能創造利潤的點子,一○%資源則用在短期無法創造營收的想法。

第三堂課:勇於開口

在梅爾口中,資源分配法則沒有標準答案,但重點在於,「你要起步得更早。」因為創意來自四面八方,要放任讓員工嘗試各種點子,要讓使用者有機會體驗,然後 再得到意見回饋。要走完整個創新點子的過程很長,所以起步必須更早。

至於人脈管理大師啟斯.法拉利則要CEO勇於開口,「你必須給旁邊每個人機會。」他建議不要自己一個人吃飯,而是想辦法找到其他人一起吃飯,即使你開口前 根本不認識他。「但他卻可能是你的下一個客戶、下一個合作夥伴。」正所謂站在巨人肩膀上能看得更遠,但英特爾資本全球高峰會每年能帶給CEO們的收穫,遠 超過預期,「他們不只給你魚吃,還希望你來這裡學會釣魚。」說完這話的CEO,他要再準備去認識下一個人,釣下一條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8

國際視野(35):伊拉克的三「角」演義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23139

伊拉克三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85

國際視野(60):加密貨幣的革命(1) :去中心化的經濟發展(i)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7379

去中心化的經濟發展01

自去年底比特幣升至兌1,132美元,比特幣曾經一度引起很多關註和爭議,人們爭論的焦點多落於比特幣能否作為貨幣,經濟學者和證券行的分析從貨幣過去的歷史和貨幣的功能,斷定比特幣作為貨幣並無不可,只在於人們是否信任和使用。

當人們還在質疑比特幣能否成為貨幣,商人已紛紛加入接受比特幣付款,最近期的有戴爾電腦,是至今接受比特幣付款的最大公司,較早前有旅遊網站Expedia,英國維珍集團旗下專營太空飛行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加拿大星巴克,李嘉誠旗下的投資公司Horizon Ventures 投資以比特幣作交易系統的BitPay,BitPay更獲維珍航空創辦人布蘭森及雅虎創辦人楊致遠加碼註資3,000萬美元,蘋果公司於2014年6月終於對虛擬貨幣採取接納態度,容許App開發商開發iPhone、iPad支援虛擬貨幣交易的應用軟件。從商人的接受程度來看,比特幣能否成為貨幣已經不言而喻。

無論各國政府喜歡與否,比特幣的發展是阻不了,而且只會繼續。香港媒體關註的只是比特幣的價值,每當比特幣價格大幅上升或大幅下跌,都引起一輪譁然及關註,但比特幣的發展重點,其實不止於能否成為貨幣和最終的價值,而是它的技術,筆者認為比特幣的技術是無懈可擊的,它的延伸發展將為世界經濟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這才是人們應該關註的重點。

我以「加密貨幣的革命」為題,而非比特幣,原因是我希望焦點放在比特幣的技術,雖然現在的發展以比特幣為主,但比特幣會否是唯一的網上貨幣?那還需時間來驗證。

比特幣的技術中,點對點協議(peer to peer protocol)是其中最大的枝柱,而點對點協議的技術早於BitTorrent協議(BT)分享翻版電影開始應用。BitTorrent協議主要是用戶群對用戶群分享數據量大的檔案,下載檔案者,下載後成為種子,繼續維持上傳的狀態,便可將檔案分享,讓其他人下載,下載同一檔案的人越多,下載速度越快。這種合作分擔上載,可大大減低伺服器的數據流量,發佈的數據檔案可達數百MB以至數十GB,因此BitTorrent最多人應用在分享電影,成為主要侵犯電影版權渠道。數年前香港政府曾經大力打擊BT上載電影活動,2005年綽號古惑天皇的BT上載用戶被控侵犯版權條例,及後成功入罪被判監,此案成為網上熱切爭論,然而BT上載電影從未因此停止。

利用點對點技術的還有盒子類的Android機頂盒*,這些盒子與一部Android手機無異,只是沒有通話功能,盒子裡的內容是透過點對點技術,下載者分擔上載數據,當用家下載劇集內容的時候,盒子亦有標示附近下載人數,當下載者越多,影像數據傳送越快。然而由於內容發放去中心化,因此很難找到內容發放源頭,此令監管出現困難。

點對點協議和BT技術所包含的意義是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早已在互聯網的誕生奠定基礎,我在「真正的自由」一文中指出,互聯網的世界本身就是去中心化,免費娛樂資訊已不是一間免費電視臺可以壟斷,透過互聯網,人人都可以成為娛樂資訊的提供者,人人都可以開網站自家經營網報、網上雜誌,人們不再需要支付昂貴的租金才可經營商舖,自我們有了互聯網,去中心化的經濟發展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滲透於很多生活環節。而去中心化概念在加密貨幣的發展會越加重視。

(未完)

*Reference: ” RapidStream: P2P Streaming on Android” by Philipp M. Eittenberger, Matthias Herbst, Udo R. Krieger,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 Otto-Friedrich University, Bamberg, German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Blog: http://luan-invest.blogspot.hk/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notcomment facebook 専頁 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627 total views, 30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37

國際視野(61):加密貨幣的革命(2):去中心化的技術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8097

p2pool-mining

現在有很多技術的發展都是以點對點協議為基礎,除了BT電影上下載,盒子類Android機頂盒,現在正在試驗中的點對點雲端,用戶將一部份的電腦儲存空間滕出作雲端伺服器,讓其他用戶使用,換取免費使用雲端空間,概念也是下載者同時是上載者,用戶同時是服務提供者,在可見的未來,這類形的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多,然而,這類去中心化的發展,對監管機構是一項挑戰,例如有些人把資料存放在去中心化的雲端伺服器,資料分散化,並且加密,用戶擁有解碼的私人匙 (private key) 才可開啓提取資料,連用戶自己也不知道資料在雲端的位址,基本上其他人如果沒有私人匙或計不出私人匙的密碼,便無法取得所有資料,假設這些是犯罪資料,監管機構便很難找到資料用作舉證,政府或許不喜歡我提出來,但喜歡與否,這些技術發展就如一種浪潮席捲全世界。

比特幣的點對點協議(Peer to Peer protocol) 技術

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運作技術都是以點對點協議(peer-to-peer protocol) 為其中主要的枝柱。上篇文章已經指出過,比特幣的點對點協議是從BT協議技術發展過來,概念是用戶同時也是服務提供者,而在比特幣的點對點協議技術中,用戶同時分擔保護系統及確認交易的角色,在保安方面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簡單而言,比特幣只是一本交易帳簿,比特幣軟件把所有比特幣發行和交易記錄全部記錄在一個又一個方塊串連起來的帳本(blockchain)上,每個曾經使用比特幣的用戶稱為「節點」,都會擁有一個帳本副本。每次進行比特幣交易,在交易確認前,資料都會傳送至所有之前的比特幣用戶,這些節點構成聯網(見下圖),此稱為點對點。

新的交易方塊要得到確認,先要盡快計出最多數學,最快得到最多的節點確認(約6個便會停止) ,交易才能成為一個方塊(block),並且連結在交易方塊帳本的尾部,全部確認及更新程序約需時十分鐘,然後所有節點都會獲得更新資料後的帳本副本。

致於誰來計出這些數學?複雜的數學是由軟件計出的,但計出這些數的是擁有很高運算能力的電腦節點,而這些節點通常是挖礦的礦工,由於挖礦需要計大量的數,挖礦用的電腦都擁有很強的運算能力,礦工在每宗交易中鬥快計出複雜數學,從而獲得0.0001個比特幣作為小費。

礦工加上大量的節點用戶聯網對數及確認,加上復雜的數式,做成一個連手保護牆,令黑客難以同時襲擊非常大量的電腦,這就是為何礦工越多和越去中心化(decentralize) ,比特幣交易越安全和穩定,因此礦工的功能除了是發行者,也是維護系統的人。但由於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設計,也因此令政府難以監察交易,不過這與各種擁有peer to peer技術的東西如BT上載電影、盒子類Android機頂盒、P to P 雲端都是類同,而且難以監察和監管。(待續)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Blog: http://luan-invest.blogspot.hk/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notcomment facebook 専頁 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447 total views, 54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38

視野 xuyk的博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18b.html

   大盤大漲了兩個多月,大約上漲了20%,不少朋友或多或少地早就開始減倉了。今天,有個朋友發來微信,問我是咋弄的。

    “一動沒動。”我回複。

   1、股市漲多了,必要下跌,你減倉,是為了避免下跌的損失,而我不動,是為了獲取以後更大上漲的贏利,你我訴求不同。跌20%,漲50%或100%或更多,股市就這樣。

   2、現在股指漲到了2326點,你可能以為即將受到前期(去年)高點2334點或2444點的壓力而要調整了吧?即便如此,那又怎麽呢?如何調整?調整幅度多深?你絕對有把握抓得住?

   我們不妨把眼光拉寬,回顧一下2007年。當時,股指連漲一年多,上攻到了歷史最高點2245點,這時,市場似乎失去了方向,一片茫然!很多人開始丟盔棄甲,跑的跑,逃的逃!然而,股市根本不理睬他們,只顧自己往上沖,分別漲到3000點及4000點兩處,拐了個彎之後,竟然直沖6124點!這段時期,許許多多“經驗豐富”的人抖抖霍霍地一會兒沖入,一會兒逃出,把這段千載難逢的歷史大牛市做得支離破碎的!事後無不悔恨萬分,捶胸頓足,痛心疾首!如今回頭再看,那會兒的調整只不過是兩朵小浪花而已,實屬小兒科玩意兒!

   盡管我們不知道股市今後如何行走,但能肯定的是空間巨大。

   再看當下,股市只漲了這麽一點兒,不少人怎麽就心慌了?可能跌怕了吧?

   3、目前,許多股票確實漲得很高了,價格相對也較高,但價格較低的或比較合理的也不少吧?再有,用動態眼光來看,自從2008年金融及經濟危機爆發以來,至今宏觀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宜再用過去的靜態指標來衡量現在的市場,比如,你還想等到遍地都是1元股或仙股的時候再入市嗎?猴年馬月能等來?恐怕要寫遺囑了吧?你想,單單持續通脹這一因素就可把股價擡上去不少呢。

   總之,如何應對當前的形勢,取決於你視野有多寬廣。

   當然,如果你能夠預測精準,高拋低吸做得到十拿九穩,那你千萬不要聽我這番傻話。不過,我經常笑說:股市是“傻瓜”賺錢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36

國際視野(61):反恐大棋局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9704

obama-isis-iraq-terror

在911紀念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擴大空襲行動至伊斯蘭國(ISIS)在敘利亞的據點,除增派軍人到伊拉克,還尋求國會撥款5億美元以訓練及武裝敘利亞反對派。此源於兩名美國記者被斬首,片段還上載到網上,事件震撼美國以至全世界,最新民意調查指出71%及65%美國人分別支持對伊拉克及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較之前調查增加四成。

奧巴馬由最初堅持不再踏入伊拉克戰事泥潭,至上月初有限度空襲伊斯蘭國在伊拉克軍事據點,兩名美國記者被斬首片段可算是民意對介入敘利亞戰事的轉捩點,更是打開美國重新長期介入伊拉克戰事的予幕。

小布希年代,美國軍人在伊拉克執行任務時被炸死或誤踩地雷而死的人無數之多,也不及兩名記者被當眾斬首片段上載到youtube震撼,極其之張揚,驚死你睇唔到,或咋睇唔到,擺明扭打,而對象是世界最強的大國美國,美國叛徒斯諾登逃走的飛機,沒有一個國家敢讓他的飛機經過上空,美國勢力之強大,不言而喻,與美國為敵,簡直如同自尋死路! 這就是筆者覺得事件奇怪之處,為何殺人要殺得如此張揚?

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可算是土霸,要地有地、要錢有錢,他們侵佔的土地橫跨敘利亞和伊拉克,估計約與比利時相當,現金加資產估計達20億美元,財富來源主要來自販賣石油、掠奪歷史文物、綁架勒索、控制水電糧食、徵收稅項、收保護費,在中東地區橫行霸道,怎看也犯不著急需要尋死!那是疑點之二。

事件令我想起電影「Iron Man」第一集,那個生意夥伴編制恐佈襲擊,造就售賣武器藉口的橋段。是不是這樣就不得而知,但如此張揚斬首震撼世界,還要是操純英國口音的刀手,事件實際效果是各大國提升反恐警戒級別,個個增加軍費開支買武器備戰,對武器需求增加,帶動整體軍事工業!另方面,美國5億美元泵水武裝敘利亞反對派,武器最終流入誰人的手上?我看很大機會是伊斯蘭國,掠奪也好,偷取也好!那麼,我們是否應該買定一些與軍火有關的股票?呵! 呵!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Blog: http://luan-invest.blogspot.hk/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notcomment facebook 専頁 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459 total views, 21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15

降息對地產行業影響:拐點顯現 讓地產股重回主流視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5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22 07:53 編輯

降息對地產行業影響:拐點顯現 讓地產股重回主流視野
作者:格隆匯 約瑟連

第一,意料之外 預期之中

今晚央行宣布非對稱降息,一年期貸款利率下調40個基點,存款利率下調25個基點,2年以來央行再次啟動貨幣價格調整工具。從管理層歷來的貨幣政策調整思路來看,降息向來是調整工具中的“大殺器”,尤其在當前央行已經具備SLF、SLO等中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的背景下,再次選擇降息也體現了管理層對於經濟前景的憂慮,此前我們也多次在報告中強調土地需求下挫導致房地產投資下行的深遠影響,在沒有外在因素推動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增速下行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並且將下降至個位數,而此次降息將帶來地產行業流動性層面的系統性拐點。



綜合而言,我們認為此次降息對於地產行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1、信貸利率中樞下行。降息將實質性降低購房者購房成本,5年期貸款利率下調至6.15%,相當於94折(目前重點城市首套房貸款利率主流為基準),同時結合930信貸政策,降息將推動信貸成本中樞系統性下行;2、市場預期扭轉。在經歷了10月份的高潮後,11月以來市場成交並不盡如人意,此次降息將扭轉市場供需端預期,從而推動成交改善。值得強調的是,在歷次調整周期,降息往往並不是單獨存在,同時會伴隨降準以及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我們認為未來仍存在部分行業政策調整的機會,因此我們繼續看好未來成交回暖,維持四季度成交逐月回升的觀點。





第二,主流城市將優先受益降息周期

08年以來我國有過兩次降息周期,分別從2008年9月和2012年6月開始,從歷史經驗來看,降息對於地產行業的推動立竿見影,且降息的啟動往往意味著行業價格的底部出現。從節奏來看,市場一般在2個季度內出現反彈,量在價先,08年降息周期啟動2個季度後成交量同比增長達到123%,成交均價則在4個季度後達到25%的同比增速。分結構而言,降息後二線城市的成交彈性要優於一線城市,但一線城市的成交價格回升幅度更大且更持久。








第三,繼續演繹兩極投資的故事

落實到企業上,降息將促進融資成本下行,有利於企業杠桿釋放,我們認為具有較高業績釋放彈性、定位市場主流需求的企業將優先獲利,放在目前的市場上,萬科、招商等具備規模優勢且具備提杠桿空間的企業將充分享受市場改善。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我們詳細梳理了前兩次降息周期下地產股的表現,結論也驗證了資本市場與實體產業的共識,在短期(1月)內,招保萬金以及華僑城等企業的表現在地產股中最為突出,而將時間軸拉長至1個季度的話,中小型及創新型房企則具備更好的彈性,這點其實也和我們今年所強調的 “選擇兩極 拒絕中庸”的配置思路是一致的。






第四、拐點顯現 趨勢明確

此前我們一直強調地產股的機會在於市場下行所帶來的政策博弈預期,此次降息周期的啟動也驗證了地產行業在管理層“穩增長”架構的不可替代性,降息疊加此前930信貸新政,行業信貸拐點已經明確出現,地產股向上趨勢明確,維持行業“買入”評級。具體標的方面,我們強調“選擇兩極 拒絕中庸”的配置思路,優先推薦萬科A、保利、招商、僑城和陽光城,轉型企業推薦關註迪馬股份和西藏城投。(中信建投地產小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58

主管這麼看》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視野高一點,站在上司的角度去想

2015-06-22  TWM

撰文•周品均

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DRAM產業教父級人物,早在三十年前就於半導體產業中嶄露頭角。

他三十初歲就在美國英特爾公司擔任研發經理;三十四歲當上台積電六吋廠廠長;三十六歲時,他與旺宏董事長吳敏求一同創辦旺宏電子,是台灣首家在美國那斯達克店頭市場上市的公司;四十二歲進入南亞科技,五十九歲接下被外界視作「火坑」的華亞科董事長一職,擔下連年虧損壓力,帶領華亞科重生。

高啟全從一名工程師,一路爬上DRAM產業一號人物位置,和他勇於爭取責任更大的工作,以及總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的領袖性格有絕對關係。「我從以前就很願意承擔更大的責任。」高啟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麼說。這也是為什麼當他成了幾千名員工的頂頭上司時,「能夠拋開主觀意識,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以及「勇於承擔更大責任」,成了他評估下屬能力的要件。

他以自己過去的經驗為例:他在建中時就自告奮勇擔任班長,「當時的班長是當年的狀元,他根本不想當班長,但我是真的想為班上做事。」最後,他靠著協助同學訂定讀書進度與成績目標,幫助班級拿下當屆平均成績第一名。

踏入職場後,高啟全的領袖性格並沒有消磨殆盡。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歷後,高啟全順利得到美國半導體公司職位。三十四歲時,他放棄優厚的薪資與穩定的生活,回台進入了薪水少了七到八成的台積電,只因為「能夠證明自己,才最重要」。也正是因為進了台積電,高啟全在三十四歲就開始累積管理晶圓廠的經驗。

他敢挑戰上司,還找張忠謀告狀但他的直接,與主管建立互信關係一名華亞科主管分享他從高啟全「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學到的經驗。高啟全是福委會的資方代表,但因公事忙,無法每次出席福委會會議,該名主管擔任董事長幕僚與福委會總幹事,「我必須站在董事長的立場,思考兼顧公司與員工利益的作法。」也就是既不能干涉員工決定福委會運作,又能讓福委會舉辦的活動項目,符合高啟全希望達到提升員工向心力的目標。

然而,高啟全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涯,其實也有過重大挫折。從不掩飾直率個性的高啟全,當年就因常當眾不給吳敏求面子,導致經營理念不合,終於以退出自己一手創立的旺宏公司收場。

高啟全經歷這次打擊後,開始重新檢視自己,改變過去態度驕傲的缺失,但並沒有改變直率本質,反而更看重與員工的溝通及靠誠實與正直培養出的互信基礎。

他分享自己在台積電時的小故事。當時他與直屬上司、一位德裔總經理在一件事情上意見分歧,高啟全與總經理理論未果,便直接告訴對方:「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要去跟董事長(張忠謀)講。」後來,高啟全果然找上了張忠謀反映這件事,但張忠謀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那麼,高啟全就從此與總經理交惡了嗎?「我後來和他成為很好的朋友。」高啟全公布答案。雖然他很敢挑戰上司,但「我很直接、我很誠實,我做什麼都會先跟你說。」高啟全不諱言,自己所作所為都以誠實與正直為基礎,慢慢地主管就會了解他的個性,並且建立起互信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高啟全這麼看重部屬的誠實和正直,因為唯有在這兩個前提下才能順利建立互信,「如果沒有互信,什麼都要用猜的,那就死了。」他話說得很直。

他公布營運狀況,就算淨值不到十元他以身作則,把誠實作為員工行事典範一位與高啟全共事六年多的華亞科員工透露的例子,可以看出他多重視「誠實正直」。她說,有一陣子公司營運狀況很差,淨值甚至不到十元,有人反映是否要在營運報告中,省去部分表現不佳的財務指標資訊,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當時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公司的狀況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坦誠面對,不該有所隱瞞。」絕對誠實、非常直接,這是高啟全面對職場的態度;而勇於承擔責任、站在主管的立場上想事情,則是他一路從小工程師爬上DRAM產業一號人物的助力,值得參考。

高啟全

出生:1953年

現職: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總經理學歷: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所碩士經歷:南亞科技副總、旺宏創辦人、台積電1廠廠長、英特爾記憶體研發部經理成績:華亞科從連年虧損轉盈,2014年獲利超過500億元

理想部屬3條件

誠實正直,進而建立互信基礎。

願意承擔更大責任。

擁有比本身職務更高的視野,懂得站在上司立場想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88

雙重視野


到底是人行手文之誤,抑或內地媒體過份狂熱,借用半年前舊聞,製造出衝力穿球效應,似乎是一宗無頭公案,撲朔迷離!

舊聞效應底下,唯一值得安慰是今時今日、深港通三隻字仍然值租,足夠踢高成交多數百億,交易所一彈可以就有一成!

人人講十三五,政策在熱份子流於捕捉炒作機會之餘,忽略一點是,十三五確定香港兩件事:
一,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對,是全球。
二,參與國家雙方開放地位。

有線有幸一連三日有李小加專訪,周六足本版,唔係賣花讚花香,李小加深入淺出,勾劃出香港資本市場未來路向,以及香港強項所在。

套用小加形容,香港優勢是具備Dual identity,簡而言之,在內地,我們是半個洋鬼子,有國際經濟及視野、
在海外,我們是Chinese,懂中國,了解國情亦比鬼子佬多。

背後重要其實在於,制度、文化等核心價值其實阿爺相當看重,亦換句說話以此引申的話,近年發生種種事情,實在是有人扮醒目仔,叻唔切!

蘋果到港上市,表面是天方夜談,但對Tim Cook而言,產品銷售最大市場既然在中國,股份以某種形式在中國境內掛牌上市,亦順理成章。

大前題在於現時本港、內地互通機制,成交要比現時多。

細心的話,兩地互通機制表面上是加強資金融通,建立資金進出走廊,但外界少有提及卻是,互聯互通機制,某程度上是予以香港一大角色,為境內股票擔當定價人、一個比內地目前具備質素的定價人。

正當早前內地疑神疑鬼,以為外資搞亂檔之際,上證大跌百分之八當日,滬股通流入額度卻是地上最強、
而正如近日內地無限幻想,政策憧憬無限,以為牛市已再來臨的同時,滬股通連續十二日淨流出,今日金額更是近期最多。

說明一點,境內A股持續出現Pricing Mis-match,換句說話,兩地互通交投仍欠突破,市場對中國問題憂慮之餘,核心關鍵在於內地股票價值有欠吸引!

自九十年代打從青啤上市,香港一早已經擔當超級連繫人,為內地引資,為企業走出走築橋搭路,環境已變,香港身份及角色其實是超級定價人。

先為內地資產厘定合理估值,繼而影響向外發揮,但呢點,包括投資者在內全數持份者,都要付出更大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85

【第一領導力專欄】透過邊緣視野看創新

塞爾維亞的行為藝術家亞伯拉維克(Marina Abramovic)一向以驚世駭俗的創意揚名。她曾在紐約當代藝術館中靜坐736個小時;曾讓觀眾選擇各種材料感觸她的身體,包括上了膛的手槍。亞伯拉維克的教學方法也頗具行為藝術特征。

她會在學生面前放上1000頁空白的紙張,讓學生自由發揮記錄下創意,然後把好的放在桌子一邊,壞的扔到桌子下的廢紙簍里。課後,她首先關註的卻是那些被扔進廢紙簍的創意,因為它們往往是學生敢想卻不敢去做的突變創意。這一教學實驗也表明,被邊緣化的思想經常暗含主流無法企及的新視角和創意思維。

今年在上海參加的一次創新論壇上,一位主題發言人系統展現了一個互聯網能源管理企業的遠景:他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區塊鏈加密技術精準計算出客戶的能源消耗量,可以對分布於世界任何角落的能源系統實施有效管理。他們跨越式進步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為全球各家各戶提供能源管理平臺。

筆者在現場對一位編輯評論說,這位發言人已經被想象的成功摧毀,因為如果真的如他所想,那麽軍事沖突完全可以被能源控制替代,能源效率的邏輯又怎能置於國家安全的邏輯之上?專註於工程奇跡的工程師往往無法透過社會和政治的邊緣視野看到解決方案的荒謬性。

在靜止不晃動的視力檢查表前,專註凝視就可以獲得視力測評的結果。在目標無異議的市場中,專註產品與營銷就容易促成小米過去的奇跡。但在動蕩的環境中,企業必須具備“邊緣視野”(Peripheral Visioning)。

上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布倫瑞克(Egon Brunswik)用眼睛的“透視鏡”原理比喻人們處理信息和選擇決策的過程。人的眼晶體瞳孔具備聚光和捕捉邊緣視線的兩種功能(同時運用桿細胞和錐細胞)。換言之,專註是暫時聚光,利用邊緣視野調整下一個聚光點是持續的活動。布倫瑞克認為,人的心理感知過程也如此。喪失邊緣視野的決策註定容易落入“專註的陷阱”。

蘇默克(Paul Schoemaker)把上述心理學的邊緣視野概念運用到商業策略中,建議商業領袖要有“視差”能力(Parallax),即同時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目標,並看到它們之間的差別和價值。

五年前,對一群專註於降低成本的太陽能板生產商,筆者曾經建議嘗試用工程和生活美學的兩個角度看待太陽能板的未來:“今天,你們擔心因為不便宜,用戶不買。能否想象,未來你們廣告的潛臺詞是‘因為貴,所以我能消費!’如果太陽能板成為一種炫耀消費,它就能跨過現在的成本壕溝。”

10月30日,馬斯克收購的太陽城公司在洛杉磯的環球影城“首映”了豪華版太陽能板,通過此舉或許可以發現,工程解決不了的性價比,透過美學的邊緣視野,可能不再是問題。

再以喪葬業為例,筆者和北歐一家設計公司討論,既然生日可以每年慶祝,離別為何不能?我們還沒有找到每年慶祝離別的方式,但卻通過邊緣視野發現,決定喪葬花費的是一個家庭的年長女性。以她們的眼光看產品和服務,設計公司有了許多新方案。

同樣的“視差能力”也可以運用到國有企業的改革創新中。在上海的一次幹部培訓中,筆者與參會人員討論發現,如果人工智能大發展,工業4.0形成全社會的生產與消費的集成,共享經濟深入人心,那麽就沒有比國有體制更合適的制度來實現“按需分配”。人工智能生產將能夠滿足社會的基本需要,而未來集中的社會矛盾存在於人工智能創造的剩余價值歸屬問題。相比於私營企業,國有企業的性質更適合解決“人工智能的剩余價值歸屬問題”。這樣一來,國有企業存在老問題,透過邊緣視野觀察後將展現出無可替代的新價值。

沒有視差能力的人會怎樣感知世界?一位好事的英國人發現,從深山老林中出來的馬來部落首領第一次參觀現代化的新加坡。首領不為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街道所動,最關心的是街頭香蕉商販用的推車,認為一個推車能運那麽多香蕉,太厲害了。達爾(George Day)和蘇默克用這個實例說明,沒有合適的認知框架,再強烈的反差信號也不能入這位部落首領的法眼。

依據前人的研究,我們得到邊緣視野的運用框架。它可以用“4V”來代表。

如果組織能力低、環境穩定,那麽企業還是安分守己地專註於價值客戶和增值產品(Valuable)。如果能力低、環境動蕩,這樣的企業最脆弱(Vulnerable),最需要投資於開拓邊緣視野。如果能力高、環境穩定,企業可以用自己的“視差能力“把創新轉為組織下意識的習性(Visceral)。假如能力高,環境動蕩,邊緣視野則可以讓企業保持高度警覺而不失重心(Vigilant)。

對於處於動蕩環境中,同時具備較高視差能力的企業,它們需要看到不確定性的價值。“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麽!(unknown unknown)”,這種“奈特不確定性” (knight uncertainty)對低能力的企業是詛咒,對具有高度邊緣視野的組織則是福音。在後者看來,識別問題的能力遠遠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價值。

1929年12月,通用汽車公司的年報上有這樣一段說明:我們投資福科(Fokker)航空的原因在於它是此領域的新秀。目前,沒有人可以預測航空交通的未來。不過,通過該投資,我們能提高識別交通行業未來問題的知識和能力。福科航空就是後來的波音公司,全球航空制造業的主力軍。

英特爾前總裁格羅夫(Andy Grove)認為,全球產業正邁入裂變的拐點。若要實現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不能只關註過去的成功,必須學會通過邊緣視野透視創新的可能性。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他最近致力於研究創新領導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