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劉強東:我為什麽要去哥倫比亞上學?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3/57331.html

2013年就要過去了,i黑馬很懷戀他。2013年對於京東也是值得懷戀的一年,首先他們的營收額達到了歷史性的1000億,並且,創始人劉強東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了四個月。而劉強東為什麽要去美國留學?他自己說有兩個原因:思考、考驗團隊。以下為劉強東口述: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王力宏,大家都知道,就是(在)那所學校(上過幾天課)。大家沒有一個人相信我在那(是)真正上學,很多友商開玩笑說,你在美國幹點什麽重要的事情沒?其實真沒有。(i黑馬註:東哥,王力宏不是哥大的而是伯克利學院的,力宏的老婆是哥大的。)在哥大,我也有很多同學,其中有中國人。我絕對(是)一個純粹的學生,享受最快樂的四個月,我相信這四個月的時光讓任何一個同行知道,他們一定會羨慕得發瘋。在課程方面很簡單,學了英語,我的英語比以前好很多,但我的英語有一個特色,美國人聽不懂。去美國留學,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我需要思考。我覺得去美國上學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麽我不能去上學?享受一下學生平等自由的快樂時光,而且你作為一個創業者,連續15年狂奔,需要時間思考,把事情想透。在國內,我的時間一定會碎片化,助理不斷安排時間,幹這個幹那個,去了美國我把手機號給換了,唯一能找到我的就是郵件。第二,我可以檢驗京東的團隊。我去美國和京東IPO一點關系沒有。很多人覺得京東在我去美國留學四個月的時候,會被打亂,其實沒有打亂。十年了,京東到了檢驗團隊協作,團隊自主性的時候了。如果一個十年的公司,CEO不好的話也是非常危險。檢驗的結果超出我的預期,思考的結果也是超出預期,結論就是做學生真好。但我明年肯定不會再上學了。我覺如果明年再上半年學,京東會發展得很好,但是確確實實對股東不太公平,股東給我發了工資,一年不在,是一個不負責任的CEO。(京東)在美國開年會,我開玩笑說,(我)要(再)學習一年,所有人全跳起來了,第二天都約我見面聊聊。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56

為什麽畢業生寧願忍受每周工作90小時也要去華爾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77

最近,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指出,2008年危機之後,無論是在哈佛、耶魯還是普林斯頓,人才從金融流向科技公司趨勢逐漸加強。這是否意味著華爾街正在失去了昔日的競爭力?事實並非如此。 據BI,華爾街目前的薪水確實比危機前的最高點要低,但平均年薪仍有30萬美元。最近哈佛商學院進入金融業的畢業生僅基本工資就有12.5萬美元。頂尖銀行的入門級工資為7萬至9萬美元,獎金雖然比不上從前,但依然相當豐厚。 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中只有去咨詢業的可能領到比這更高的薪水。雖然矽谷的薪酬也很高並且在不斷上漲,只有技術性崗位的薪水能夠與華爾街的程序員和工程師一較高下。從事這些工作的人顯然不會應聘分析師和交易員。 矽谷的商業管理和金融職位的薪酬依然是趕不上華爾街的。MBA們的在矽谷的薪水也遠低於華爾街。 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MBA和畢業生開始轉向高科技公司,這主要是因為矽谷的工作崗位更多。華爾街的崗位越來越少,但依然像原來一樣受到追捧。 哈佛進入金融領域的本科生比例較危機前有所下降,但目前已經回升至15%。普林斯頓進入金融領域畢業生比例已經從2009年的低點回升至22%。雖然仍低於歷史高點,但已經接近平均水平。 盡管華爾街的工作強度極為可怕,但這並不能阻擋畢業生對這些崗位趨之若鶩。這群人和那些準備去矽谷高科技公司的畢業生是兩個不同的人群。 對此,金融博客Epicurean Dealmaker有一個很好的總結: 1)由於華爾街規模在縮小,我們不再像從前那樣需要很多初級員工; 2)畢業生中,既想成為皮爾龐特摩根,又想成為喬布斯的人數為零; 3)如果將辦公室里有按摩師、臺球桌、面包機和咖啡師作為評價職業滿意度的重要標準,你永遠不會在華爾街待超過15分鐘。 雖然投行工作意味著無數個不眠的夜晚和周末加班,但這就是華爾街的工作節奏。而且白天其實不那麽繁忙,而且可以很晚到辦公室。 同時,在瘋狂工作了幾年之後,你可以選擇離開去讀一個MBA,或者利用經驗在其它領域換個合適的工作,或者在金融行業內繼續攀爬。 當然,華爾街在一個領域里可能不太有競爭力,那就是那些聰明得難以置信的量化工程師。在危機前,華爾街需要大量的量化工程師來設計複雜的衍生品。但隨著危機後監管加強,這些工作開始減少。 所謂工作時間增加,那只是新聞故事的噱頭,絲毫不會影響大家對華爾街的熱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79

首度告白》鴻海四兆帝國第二代的進擊 接班,郭守正只有一個答案 「我自己要去爭取!」(082-084)

2014-10-27  TWM
 
 

 

今年是郭守正從美國回台灣的第十年,十年內,他不僅成為四個孩子的爸爸,如今更以鴻海董事長特助身分歸隊接班;十年來,從未接受媒體專訪的他,這一次,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他的初衷與改變。

撰文‧梁任瑋、劉俞青

「可是我今天的會議滿檔,」十月二十一日上午九點五分,一位背著肩背包、學生模樣的男子下車,快步走入金山北路上、三創生活園區旁的一棟辦公大樓,他不是別人,正是郭守正。

這位外界眼中鴻海四兆帝國最可能出線的接班人,今年三十八歲,就像每天在捷運站裡摩肩接踵而過的尋常路人一樣,長袖襯衫沒打領帶,身上看不到一件名牌,也沒有配戴名錶;他微蹙著眉頭,對於記者的採訪需求,面露難色卻仍謙沖有禮,勉為其難答應受訪。而這也是郭守正多年以來,第一次面對媒體,暢談心境。外界過去看他,總以為他是巨大父親羽翼下長大的花朵,但他站出來,卻是有備而來,他說爸爸用比別人更嚴格的規格在訓練他,他和大家一起競爭。

談爸爸,談工作到家庭,即使面對接班等敏感議題,也毫不閃躲,坦然直率,論述有序,思路清楚;這位接班人也許少了郭董的霸氣,但百分百承襲了郭台銘對工作的全力以赴,他說:「我爭取接班!」坐在金山北路上簡陋的辦公室裡,裡面擺著最簡單的摺疊式桌椅,手上拿的是飯店免費提供的原子筆,桌上的環保杯已用到掉漆,空氣中有著濃濃的「鴻海文化」。他說,「在我心中,我一直在鴻海,從沒離開過。」身為郭台銘的長子,他知道自己終究躲不掉鎂光燈的焦點,卻又享受自己可以自在地搭捷運、逛街的生活;他很在乎爸爸的看法,但更想證明自己。郭守正頂著高度的壓力與期待,只能一路向前,因為他很清楚,他甩不掉「富二代」的稱號,所有人都在等著他端出成績。

以下是他首度接受專訪內容:

談接班〉一直都不是問題

鴻海文化就是最有能力的人來做Q.外界好奇,你會接班嗎?

答:其實我跟父親都有一個很好的默契,認為「接班」一直都不是問題。對於接班,我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我自己要去爭取」!

如果我想要幫他(指父親郭台銘)分擔一些責任,我當然就要自己去爭取,而不是等他給我。在鴻海,我如果表現不好,棒子也不會交給我,不會因為我是某某人的兒子。我覺得鴻海的企業文化就是由最好的人、最有能力的人來做。

我父親常講,不要害怕失敗,兒子qualified(適任)就讓他接,不適任就不要接,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

Q.外界形容你是離開自己創立的文創事業,回鴻海準備接班,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答:在我心中,我從來沒離開過(鴻海),事實上,之前我曾經在深圳的鴻海工廠裡工作過幾年,儘管外界並不清楚,但這不重要,我要說的是,鴻海企業精神的傳承一直都存在。

在鴻海體系底下,一直鼓勵內部創業,我覺得我也是這樣在做。至於從集團的角度來看,無論怎麼「接班」,其實更重要的是,鴻海要怎樣去培養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高階的人才,我覺得那才是真正重要的議題。

「三創生活園區」,是我爸爸取的,意義是「創新、創意、創業」。會接手三創,是爸爸開口詢問我有沒有這個意願?然後我自己去極力爭取過來。我父親一直思考要如何利用鴻海的資源,在三創建立一個平台,讓更多年輕人來這裡創業,包括我自己在內。所以接手三創生活園區是我第二次創業,在鴻海體制內創業。

談文創〉不是我喜歡就做

數位內容是趨勢,所以我才去做Q.為什麼你會喜歡數位內容等文創產業?

答:我要說明,不是我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我會做這些數位內容,是因為我看到例如在蘋果手機上,讓全世界看到雲端的魅力,重點在於上面的ecosystem(生態系統),而不是手機本身,而是手機上面有雲、有內容,我當初就覺得這是有價值、也是趨勢所在,所以我才去做。

不過,事情要做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現在當然不敢談成功,但如果未來有一天,我能被說成這樣(指看對趨勢而成功),我會很開心。

Q.請你描述「三創生活園區」這個案子的最大特色在哪裡?

答:三創其實不只是一個賣場、或園區,它最大的價值,是提供年輕人一個無限學習、全方位體驗,與世界零距離,實現夢想的空間,我不希望讓消費者覺得只有對資訊有興趣的人才會走進來。

我們發現女孩子比較不喜歡來資訊賣場,對許多女性消費者來說,科技產品的重點和男性差異很大,業務員的語言對她們來說可能是火星文。為了更貼近女性消費者,我們一年半前就給自己開出很多的題目,思考什麼樣的產品是她們會有興趣的?要怎麼服務她們?最後規畫出一個女性專區。

我的理想是,年輕的創業者可以在三創的育成中心得到協助與資源,我自己走過很長一段創業過程,很多年輕人常說不創業的理由是「爸媽不准」,我覺得這些都是藉口,重點是要想辦法怎麼去突破,但我要強調,三創不是打造一個溫室來鼓勵大家做夢,而是要做到讓真正想要創業的人沒有阻礙。

我們期待「三創生活園區」是個「有機體」(organic),是隨著周遭環境、市場與生活,不斷在調整、進步的,同時我也叮嚀自己不能自滿,不能認為自己是一百分,即使一百分,下一分鐘也可能變成八十分,必須尋求如何再進步二十分。

談嚴父〉對我要求更嚴格

帶人關鍵是讓大家心服口服Q.在你負責這個業務的過程中,你的父親有嚴格要求你嗎?聽說他曾在人前要你罰站?

答:我爸爸對我的要求應該是比其他同仁還要更嚴格吧!我當然站啊!其實他自己也是站著的,通常他罵人的時候,他自己是站著的。

事實上,我爸爸他能帶那麼多人,最主要關鍵是讓大家心服口服,我不是王子,我其實就是員工,這點外界也許不能理解,但認識我、認識鴻海的人,都知道不用理會外界的這些無謂眼光,在鴻海,就是做事第一。

Q.身為郭台銘的長子,你快樂嗎?

答:我常以「創業家」自許,你問創業家開不開心、快不快樂,快樂的定義是什麼?

每天可以睡飽覺也是一種快樂,但如果更進一步,我能把眼前創業這件事情做好,大家給點掌聲,在掌聲之中,吸引更多的人一起來參與,這樣我會覺得我很快樂。

我把三創視為自己創業,我希望在這個創業裡,能引導更多的人一起來看見新的東西也好,這讓我很快樂,但在這一天發生之前,我很緊張、憂慮,但這樣就算不快樂嗎?

開幕以後有不同的焦慮,創業家永遠都在緊張下一個創業的目標,這是創業家應該要有的部分。

開心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要負責任把它做好。我每天都在檢討,怎麼樣能做得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57

樂視雲也打“免費”和生態 賈躍亭說我們要去樂視化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8/151592.shtml

8月18日,樂視雲宣布要打造視頻雲服務生態系統,並沒有傳聞中的宣布A輪融資數額,樂視雲CEO吳亞洲只是宣布正式啟動,賈躍亭也沒有來站臺,而是通過雲直播進行了對話,他說樂視雲要去樂視擁有化。

之前傳言的所謂“爆炸性”雲產品主要是免費的視頻CDN、免費的行業雲以及生態雲合作夥伴提供不少於35%的收益分成。 

樂視雲是在2014年1月成立的,由樂視網與樂視控股雙方共同投資,定位就是視頻雲平臺。

相對於雲計算領域大家耳熟能詳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及服務),樂視雲打造的概念是VaaS((Video-as-a-Service)模式,用吳亞洲的話來說,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視頻行業的SaaS,主要圍繞內容匯聚、內容發行、衍生服務的視頻雲平臺。

樂視雲服務希望從視頻方向上發掘行業痛點:

第一,內容創意和制作,內容流通環節等相對封閉使得通路和輸出的渠道不夠完善,這些弊端通過互聯網傳播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從而成為雲視頻服務的機會。

第二,由於每位用戶的喜好不同,看的視頻內容也有區別。如果了解用戶歷史習慣,感知用戶需求,將最合適的內容通過輪播、點播等方式進行推送,將把效率最大化。不過這項技術現在並未實現,用戶更多是拍和看。

第三,渠道需要內容,內容需要流通,但並沒有打通缺乏彼此間必要的通道。

在樂視描繪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生態系統中,被賦予平臺位置的樂視雲一直在為其他業務提供技術支撐,比如樂視超級汽車。“造車只是樂視’SEE計劃’其中一環,汽車生態開放是其核心要義,樂視將借此打造覆蓋汽車上下遊產業鏈以及汽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生態圈,雲計算技術將為樂視超級汽車以及汽車全行業搭建平臺,形成生態營銷。”樂視超級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呂征宇如是說。

此外,賈躍亭對樂視雲進行全球化布局已經非常明顯。2014年12月9日,樂視就與微軟宣布展開全球戰略合作,雙方將采用基於微軟技術的Azure公有雲把樂視視頻雲計算服務和Windows Azure的媒體服務結合,打造服務全球的視頻雲平臺。

2015年3月,樂視雲與韓國最大的綜合類內容平臺-TheK的合作算是樂視雲在全球戰略上又一重要事件。他們簽訂了包括高清點播、演唱會直播、國際化通道、廣告視頻服務、電商視頻服務在內的合作協議。

 吳亞洲介紹,樂視雲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在超過60個國家、地區部署了600個CDN節點,擁有10T的出口帶寬,日均運行超過1億個動態加速設備。

在過去幾年中,樂視一直是以消費級市場的“顛覆者”形象出現,其為人們所熟知業務多集中在超級電視、超級手機等產品線。如今,在消費級產品白熱化的競爭與慘烈的價格戰中,產品利潤微薄,除了不斷擴大用戶規模之外,賈躍亭還需要增加更多高價值的業務,樂視雲所打的企業級市場就是賈看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01

天才高中生:被打臉199次 也要去嘗試 15歲發明癌症試紙 18歲做奈米機器人


2015-09-28  TWM

三年前他發明了胰臟癌試紙驚豔世界, 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把他請到白宮盛讚成就; 三年後,他又發表了奈米機器人計畫。 他說,年輕人有一堆超級好點子,但更重要的是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

一頭蓬鬆金髮,不講話的時候,他和美國東岸大街上任何一個青少年沒有什麼不同,然而當他開口談論科學時,一雙眼睛便會瞬間發亮。

他是十八歲的傑克.安卓卡,「他正在做的事,比我在高中時做的事,酷多了!」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傑克的評價;歐巴馬說的不只是現在,而是三年前……。

早在十五歲那年,傑克的科學研究就已驚動全球。他獲得二○一二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的首獎,並受邀到白宮聆聽歐巴馬發表國情咨文,他的故事被 《麥胖報告》導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拍成紀錄片《你不知道的傑克》。他,發明了檢測胰臟癌的試紙。

胰臟癌,被認為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罹病後能夠存活五年的機率只有四%,原因在於這種癌症極難早期察覺,也就是這個原因,傑克的發明被認為具有革命性、是一種「改變世界」等級的成果。

儘管這個出自十五歲高中生之手的發明,面臨不少醫學界的質疑挑戰,但無論如何,美國已有藥廠和他簽約,著手研究商品化的可能,「簽了保密條款,不能說是哪 一家,但他們跟我說正在老鼠測試階段,如果順利,五到十年或許能夠商品化。」隨著記錄自己故事的新書出版,傑克近來再度活躍於媒體,在接受《今周刊》專訪 時,這位十八歲男孩最想傳達的,其實不是科學成就或商業利益,「當然,我也有心理準備,這個試紙最後可能行不通。但重點是,我很努力地嘗試了,我已用盡一 切方法去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他要傳達的,是一種「嘗試的勇氣」。

研究出癌症試紙新點子

寄出兩百封信,想找合作實驗室別以為這位十八歲的小屁孩什麼都不懂,在研究胰臟癌試紙的起點,他就收到了一九九次的拒絕、否定,甚至嘲諷。

三年前,當他寄出兩百封信給美國各大癌症權威教授,試圖分享癌症試紙的新點子,並且希望對方提供實驗室時,卻陸續收到用詞凌厲的拒絕函,一共收到了一百九十九封。

如果話說從頭,他遭遇的挫折又遠遠超過這一九九封拒絕信。

出生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傑克,或許是受到身為麻醉師的母親影響,從小就對科學非常感興趣,最大的願望就是親眼見證一場真正的手術。他和哥哥路克(Luke Andraka)的腦袋充滿著各種稀奇古怪的點子,「我跟哥哥總會隨身攜帶一本『點子書』,隨時把腦中的想法記下來。」傑克回憶,從小,兄弟倆在餐桌上討 論的就不是運動、學校生活,而是他和哥哥進行祕密實驗後的新發現,「地下室是我們的祕密基地啊!我們家甚至有一條規定是這麼說的:你可以在地下室做任何實 驗,但拜託,不能把房子給燒了。」傑克笑說,這樣的家規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們兄弟倆真的曾經把整個社區弄到跳電,並且還曾經因為購買氮氣以及其他有機 化合物,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監督。

然而,家裡的溫暖並無法傳遞到學校的圍牆內。他的科學怪胎形象受到同學側目,特出的競賽表現,也使他成為一個顯眼的目標;升上高中之後,他透過簡訊宣告自 己出櫃,當然,這在部分同學眼中又成為最佳霸凌「著力點」,「嚴重時,我被欺負到只能獨自躲在廁所的馬桶上吃午餐,尋求片刻寧靜。」同時,他親密的忘年之 交泰德叔叔因為胰臟癌而去世,「這是我生命中最沉重的打擊,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消失的恐懼。」傑克回憶,他會動念研究胰臟癌檢測方法,關鍵就是當時「想靠 科學走出憂鬱」,用自己最熟悉熱愛的方式尋求情緒的解脫。

他做過很多實驗,但他根本不懂醫學,「幸好我有兩個好朋友:Google和維基百科。」身為數位原住民(編按:指一九八○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一出生即生長在個人電腦全球流行的年代)的他,決定從Google和維基百科下手,找出有效治療胰臟癌的方式。

第1封信:「自動回覆」

收件者連看都沒看,讓他無言雖然把目標設定在「治療」,顯然太過天馬行空,但他在過程中也意外發現,胰臟癌患者第一年的存活率僅有二○%,原因在於現行技術能夠確診的時間點通常太晚,惟有找出精準的篩檢方式,才能早期治療。

於是他從網路上蒐集各種胰臟癌的案例細節,並透過網路購買期刊文章,比對後,找出一種在胰臟癌患者身上會巨幅增加、並可在血液中測出的異常蛋白質「間皮素」(mesothelin),並結合奈米碳管做成試紙。

「上課是有用的!」傑克回憶,那是在一堂生物課上,老師在台上講著抗體,他則印出一疊奈米碳管的資料,放在桌子底下埋頭苦讀,「靈機一動,老師講到的抗體 結合奈米碳管,或許正可檢測出異常的間皮素。」他將兩者結合,開發出的胰臟癌試紙,號稱可比現行的檢測技術快速一六八倍,成本則只有現行八百美元費用的二 六六六七分之一。

從那一堂生物課到最後的成果,中間就是一九九封拒絕信的過程。「把信寄出的那一刻,我其實是很有信心的,滿心以為會得到一大堆的邀約回覆。」傑克回憶,當 他收到第一封拒絕信時,其實還不以為意,「因為那顯然是一封『自動回覆』信件,收件者其實根本沒有認真看。」第114封信:別浪費大家的時間用詞超傷人, 但他決定堅持到底第二封、第三封……,就算傑克再有自信,也不免開始懷疑自己,「最傷人的是第一一四封,那封信,竟然叫我別再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於 是,他把自己的實驗企畫案交給一向「批評弟弟不遺餘力」的哥哥,「當他說『沒問題』,我就決定堅持到底。」等到正面回覆,是在第一九二封信的時候,來自約 翰.霍普金斯醫院的梅特拉博士,邀他前往一敘。

「就算這樣,我知道,學校的老師跟父母也都不相信我會成功,甚至是我自己,也沒有十足把握。」傑克說,「但至少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如果你不去嘗試,你永遠 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我必須去試。」接著,他像是進入某個高深實驗的情境裡,喃喃地分析著一種關於「勇於嘗試」的心理素質:「對於自己正在做的事,你 不能悲觀,總是要正面看待,這樣,你在實驗失敗時才會從中學習經驗,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宣判死刑。」對於和他同年齡的青少年朋友,傑克也提出他的建 議,「這個世界需要我們的創造力,我們有很多超級好點子,雖然沒錢沒資源,但只要一直勇敢的嘗試,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今年六月,傑克又再做一場更 大的夢了;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創意城市論壇(IdeaCity Conference)上,他分享最新的研究——奈米機器人(nanobots)。在他的想像中,這是一種像是微型炸彈的東西,擁有特殊的形狀,在被注入 體內後,可以篩選造成癌症的DNA(去氧核醣核酸),避免它們複製。

天馬行空嗎?管你的,年輕人就是有做夢的權利,而且,傑克大概很快就會用扎扎實實的實驗,讓這場白日夢愈來愈有成真的可能。

Profile 傑克.安卓卡(Jack Andraka)

出生:1997年

學歷:美國北郡高中,2015年即將入學史丹佛大學就讀生物工程著作:《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

特殊事蹟:

2012年奪下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ISEF)首獎高登摩爾獎2014年國家地理新興探索家

傑佛遜公共服務獎

在TED的演講吸引近400萬人點閱

撰文 / 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08

趨勢達人都在餐廳找情報 人氣店一定要去、「主廚推薦」必點

2016-02-22  TWM

做事三分鐘熱度不一定是壞事,只要善用這個特點,廣泛吸收新知,你也可以成為贏家。

從學生時代起,我每周最少去書店一趟,最多可能去三、四次,每次一小時。因為在書店裡獲取各領域資訊的同時,也能夠得知資訊的「最大公約數」。

如果只買一本雜誌從頭讀到尾,很難找到比較對象,因為我們不會知道雜誌上寫的內容可信度有多少。而且有些雜誌會藉著流行之名,炒作特定話題。若是受到這種資訊操弄,反而會看不到真正的趨勢。若翻閱了五十本雜誌,大概就能知道現在流行什麼。

簡單來說,藉由不同的雜誌來獲取「最大公約數」的資訊,才能掌握趨勢潮流。為了得知最大公約數,我並不偏好某個領域,拿起各領域的雜誌,花一小時認真閱讀,嚴肅看待「蒐集資訊」這件事。這就是我長久以來,唯一堅持做到的一件事。

對追趕趨勢的人來說,最大的致命傷就是與流行脫節。為了當個持續接收最流行訊息的通才,並有效展現特質,絕對不能錯過「餐廳」。只要我們熟知新開張或造成話題的餐廳,不僅能讓人覺得我們是「美食家」,更能塑造「包打聽」的印象。

一家店能夠帶起流行或造成話題,其中必有緣故。有些店可能因為食物好吃,有些店是靠服務創意或內部裝潢,吸引各階層的客群。

實際走一趟 了解趨勢

每個時期的流行話題,都少不了餐廳這項元素。我們可以透過雜誌、網路或口耳相傳,了解這些店家造成流行的原因。但身為掌握流行趨勢的人,應該盡量去各種不同店家拓展經驗,擁有經常光顧的店家口袋名單也是一大重點。鎖定一家「當紅又優質的餐廳」,與店家打好關係之後,再帶朋友一起去。如此一來,有很高的機率可以讓人刮目相看,並且認為我們是「人面很廣的人」。

當他人看到我們可以訂到很難訂位的餐廳,而且和店裡的人十分熟稔,心裡會想:「這個人不是等閒之輩。」這就是提升自我品牌價值的最好表現。這樣的印象,對三分鐘熱度的通才而言,具有極高的加分作用。當我們在展現通才的特質時,如果只是將雜誌上看到的資訊拿出來現學現賣,卻沒有親身體驗,得到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為了維持自己的品牌價值,平日就必須努力不懈。

觀察細節處 培養眼光

前往時下流行的餐廳,並不是去吃過一次就算了,「吃了什麼」也是重點。第一次造訪某家餐廳時,一定要點菜單上的「主廚推薦」,也就是招牌菜色。

一個掌握趨勢的人,應該毫不遲疑地選擇主流商品。因為主流商品當中蘊含著三分鐘熱度者所需求的本質。與主流擦身而過,就無法成為了解時代潮流的人。

裝潢、菜色、服務、員工制服、餐具及背景音樂,這些觀察重點都是必看的基本項目,因為這幾個地方都是培養眼光的日常訓練。既然特地選擇這家店,一定有什麼獨到的理由,因此必須細心觀察這些小細節。

養成徹底觀察細節的習慣,不只是針對餐廳,在蒐集其他資訊時,自然也能養成獨到的眼光,如此一來判斷事物也會越來越精準。

餐飲業是競爭激烈的產業,詳細觀察店家特色,可說是掌握當下潮流、培養精準眼光的最佳教材。

(本文摘自第二章,孫蓉萍整理)

撰文 / 中村貞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40

要去中國化就要去得徹底

  曾經有“藍絲”們在“城市論壇”上質問港獨派的年輕人;既然那麼恥於做中國人,為何不率先燒毀自己的身份證、特區護照、回鄉證?對此,我還想推進一點:既然那麼恥於做中國人,最好就乾脆把身上一切可以讓人聯想到你們中國人身份的特徵通通銷毀!最好連自己的中國姓名也棄掉,連中文也乾脆拒絕再用!如果指斥此為荒謬歪理,則只源於最荒謬的歪理,是你們連政權和國家的意義上差異也分不清罷了!

  還有,既然那麼恥於做中國人,又處處強調香港不從屬於中國,今天的電視台每日在黃昏新聞報道節目前,例必播放一遍國歌,你們為什麼又不去衝擊電視台,批評負責人是在荼毒年輕人,或向中共無恥諂媚屈膝?

  又,灣仔金紫荊廣場上,以至各政府機構大樓上,天天在升起中國五星紅旗,你們為什麼不去加以阻止?

你們曾經在網上號召人們到公共圖書館將所有簡體字的書籍銷毀,然而書局呢?坊間各大書局現在還有大量簡體字書籍出售,你們為什麼不發起一次行動,衝擊全香港各大書局,試圖將它們所庫存的所有簡體字書籍全部銷毀?──當然,那些頂著內地招牌者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新華”等更應放一把火燒乾燒淨方休!尤其是坊間出版發售的地圖集,竟敢那麼罪大惡極將香港歸劃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之內,更應燒個清光!

  所有帶有內地色彩的街道名字,更應爭取一律改名,如什麼北京道、湖北道、成都道、桂林街、廣東道、南京街、南昌街等等。

  此外,市面上但凡任何事物只須出現“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字眼者,均應予以消滅!如“中國銀行”、中國旅行社、甚至一切國貨等等。不僅如此,就連我們已故的功夫巨星李小龍先生,只怕也應起於地下而予以鞭屍者!為什麼?只因為他在好幾部成名代表作電影中,都在刻意強調什麼中國人的民族氣節!試問這還不是對香港年輕一代的毒藥?

  還要一提,是法輪功組織。他們的成員現在不是天天都在本港各大旅遊景點公開擺攤,圖文並茂地向遊客們控訴著大陸政權是怎樣殘酷打壓迫害他們?你們為什麼不先去叫他們滾出香港?告訴他們,我們香港人現在連自己的民主也自顧不暇,你們法輪功受打壓,關我們什麼屁事?

  本地眾多流行歌星如劉德華、張明敏、徐小明、汪明荃、羅文、鄭少秋等都曾唱過一些為中國歌功頌德的愛國民族歌曲──當然不要忘了還有那位以“龍的傳人”一曲最為荼毒人心的台灣侯德健──為何又不見你們拉他們出來一一予以批鬥?當然,也應包括創作這些歌曲的幕後作曲家、填詞人等等。


  有人每每持此理由作辯:為何今天有那麼多年輕人被逼走上支持港獨,或暴力抗爭之途,難道你們作為特區政府、中共政權,不應先好好反省一下麼?這顯然又是過去如學聯等團體,和支持佔中者的一貫邏輯:是你們先逼我們走上這一步的!不過,既然如此,他日假如中共政權,甚或有藍絲激進團體如“愛港力量”等用盡一切粗暴毒辣招數去對付你們的話,能否請你們也同樣體諒他們,只因為他們也同樣是由你們所逼出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10

80歲踩著高跟鞋也要去創業,她說創業需要不安分的基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3/159594.shtml

80歲踩著高跟鞋也要去創業,她說創業需要不安分的基因
黑馬哥 黑馬哥

80歲踩著高跟鞋也要去創業,她說創業需要不安分的基因

創業本身是因人而異的,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真的是需要骨子里有不安分的基因。

她說:創業是需要基因的,即使到了80歲,我也要穿著高跟鞋去創業。

小編說:因為一個美國夢,90年代初她將膜技術引入中國,與央企合作並成功實現技術引進、孵化落地。2001年她創立CNC公司,2006年與西門子合作;2011年吳紅梅再次創業,建立賽諾水務,五年後的今天,賽諾水務與天壕環境並購重組,對接資本平臺。十幾年間三次成功創業並華麗轉身,這在迄今為止的中國水務史上還屬絕無僅有。一位美麗智慧的女人,尤其在最近短短十年間,在一個如此專業的領域兩次成功創業,如此巧合的大手筆是偶然還是必然?如此任性的華麗轉身,如何做到?

640

10月28日,2016環保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環保之都宜興舉行。賽諾水務董事長吳紅梅第二次作為黑馬大賽創業導師出席,並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創業和人生體驗,一起來聽聽環保女神怎麽說。

創業需要不安分的基因

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去看看

做了兩屆環保創業大賽導師,我最大的感受是能感受到一種激情,年輕人都懷著夢想想要成功。中國環保的明天需要各位年輕的創業者去努力。我也從年輕時代走來,而且一直是在路上,我80歲的時候仍然會穿著高跟鞋繼續去創業。大家都在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我看來,創業本身是因人而異的,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真的是需要骨子里有不安分的基因。如果沒有這個不安分的基因,我認為你就不太適合創業。所謂骨子里的不安分基因是什麽?就是你得有一種擔當,你想到一個你從來沒去過的地方,你想去看看。

創業好比蹦極

跳下來的瞬間需要勇氣,卻不會後悔

我想分享一件事情,最近我做了一次旅行。過去20多年,我特別想幹的一件事兒就是要去蹦極,可能這也是很多人想要去幹的事情。就在20多天前,在新西蘭136米高的懸崖上,我的這個願望實現了。我那天跳了兩次,第一次跳的時候很緊張,忽略了很多風景,後來我說我要再跳一次。第二次我一個人站在136米高空,全身被綁著跳下的時候,突然發現,跳下的一瞬間我可以睜開眼睛了,全程可能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我看到的卻是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美到心碎的風景。懸崖底下全部是水,清澈湛藍、深不見底,非常漂亮。後來我又嘗試了一次5000米高空跳傘,從5500到1100米的時候,人是自由落體,眼前的風景也是超乎想象的瞬息萬變的美。

其實,無論是蹦極還是跳傘,跳的一瞬間真的得需要勇氣。然而,一旦跳下來,周圍美到心碎的風景讓你一定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創業也是需要勇氣的,哪怕下面是深淵,我們都得接受。因為這是我們人生的一次旅行,需要我們在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有自己的夢想,然後就朝著夢想去做。我覺得人終究會有彌留之際,一個人只有在彌留之際才會回想自己一生做過什麽。我想我們應該做一些非常有意義,與眾不同的事情,讓自己的今天會比昨天過得更好。

641

創業需要擔當

所有的錢投的是人

我在家里是大姐,對於我來講,一直要鼓勵弟弟妹妹,失敗不要緊,我們還有機會,可以從頭再來。我跟我的創業團隊也說,投資人坐在這里,其實他們沒有看到你的企業財務報告,首先看的是你這個創始人。你帶領的是什麽樣的團隊?你的團隊帶給你的,你傳遞給團隊的是什麽?你準備帶領你的團隊去什麽地方?你把你投資的資金會帶到哪?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賽諾每年都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在成立四年半的時候,賽諾在海外融了三次資,有三輪投資人進入賽諾,一年半又在中國重組。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最核心一條,除了要有一張漂亮的企業財務報告,最核心的是團隊和團隊的創始人。所有的錢投的是人,投資人對你的信任是第一重要。而在你對別人信任,別人對你信任的過程中,如何才能讓大家信任你?這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創始人需要守住底線和風險

作為一個創始人,尤其是董事長,你要守住公司的底線和風險,這是你對所有人負責的態度。在這一過程中,再去判斷你是不是需要錢?需要什麽類型的錢?什麽階段需要錢?什麽階段不需要錢?你的企業應該不應該要錢?做到什麽程度要錢?因為企業和企業是不一樣的,但是我相信經過宜興黑馬大賽的企業,經過了幾輪比賽和交流,腦子里已經有了一個金字塔:我把企業帶到哪?那時候企業應該是什麽架構?反過來今天需要補位的是什麽?是人,還是資金?缺的是首席科學家,還是核心知識產權?還是如何跟政府對接?當你知道你的願景時,你一定能看到現在每一年的變化。

一切剛開始

我們一起在路上

參加2016環保創業創新大賽,只是創業者的一個起點。一切剛剛開始,我跟你們一樣都在路上。希望在這個舞臺上,能見到更多的朋友,我也能成為其中一員,大家一塊攜手前行。我也很開心把我在路上的一些經驗,正在看到和看過的風景,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

創業 創業者 不安分 基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17

重磅 | 梁建章辭去攜程CEO “神童”要去哪兒?

毫無預兆地,11月16日晚間,攜程突然宣布任命孫潔為首席執行官,即日起生效。孫潔將同時加入公司的董事會。攜程董事會主席兼前首席執行官梁建章將擔任執行董事會主席,專註於公司的創新、國際化、技術、投資和戰略聯盟。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孫潔自2012年5月起任攜程首席運營官,並於2015年3月起兼任公司聯合總裁。而被譽為“神童”的梁建章則更是在線旅遊業界的傳奇人物,其數年前回歸攜程CEO職位後,一路並購藝龍、去哪兒,改變市場格局,讓攜程稱為“OTA大家長”,如今其突然卸任攜程CEO,讓外界非常關註其未來的職場發展計劃。

CEO突然履新

據了解,孫潔於2005年加入攜程,並歷任多個管理層職位。其自2012年5月起任公司首席運營官,並於2015年3月起兼任公司聯合總裁;在2005年到2012年間擔任首席財務官。孫潔在在線旅遊的運營和管理、投資購並、以及公司財務運營管理方面有極為豐富的經驗且備受推崇。在她擔任首席財務官期間,她被《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和《首席財務官》(CFO World)分別評為最佳首席財務官(Best CFO)。

在加入攜程之前,孫潔自1997年起供職於美國Applied Materials Inc.,擔任向美國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外部報告的部門負責人。在此之前,她曾在加州的矽谷工作了5年,擔任畢馬威公司的審計經理。她是美國註冊公共會計師協會的註冊會計師,同時也是加利福尼亞州的註冊會計師。孫潔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後就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並以優秀畢業生身份獲得學士學位。

談到孫潔的晉升,梁建章說:“Jane(孫潔)和我在一起工作了11年。她是公司規劃戰略方向、管理業務運營、制定戰略投資決策、建立現行的公司架構、以及培養人才等各方面的關鍵人物。她有獨特的領導風格以及出眾的個人魅力。我對她擔任首席執行官充滿信心。我們將共同努力,和團隊一起把攜程帶上新的臺階。”

“非常感謝董事會對我的肯定和信任。” 孫潔說:“同時,我也非常感謝James(梁建章)為公司所做出的一切。他帶領著攜程戰勝了各種挑戰,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領導者,並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有幸和James在這段時間並肩共事。未來,James和我將繼續共同努力,把攜程帶向新的高度。攜程的前景激動人心,我將與董事會、管理層和公司全體同仁一起,努力把攜程打造為世界上最有創新力且最有價值的在線旅遊企業!

“神童”梁建章會去哪兒?

人稱“神童”的梁建章是攜程的靈魂人物之一,作為當年其與其他創始人沈南鵬、季琦和範敏並稱為“攜程四君子”,多年前,梁建章遠赴海外求學,然後又再度回歸,從範敏手中接過攜程CEO的位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當時是因為投資人對梁建章的看好,希望借助“電腦神童”的力量加強攜程的科技成分,在互聯網時代為攜程加碼,占領更大的旅遊市場份額。

“梁建章看上去非常淡然,說話也不多,但是思路非常清晰,很多事情都在內心運籌帷幄。他回歸攜程後,不但在技術上進行了升級,還改變了在線旅遊產業的市場格局。作為去對手化的策略,攜程一路並購了藝龍、去哪兒,還入股了途牛等同業者,通過‘簡單粗暴’的資本為王模式,一下子擴大市場份額,還減少對手。這也是梁建章為攜程做出的貢獻。”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對於梁建章突然卸任攜程CEO,業界紛紛表示了看法。

螞蜂窩旅行網聯合創始人、CEO陳罡對媒體感嘆道:“未來的旅遊市場里,少了一個偉大的對手。”

“我個人評價梁建章是三句話:攜程對於中國旅遊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梁建章是一個偉大的人,我最敬佩他的跨界能力。”北京旅行社協會副會長鐘暉告訴媒體。

那麽梁建章未來的職場規劃究竟是什麽呢?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旅遊業界的人士對此話題顯得頗為克制。有消息稱,或許“梁建章退休”,目前,攜程官方並未有說法,而更多的業界人士則對媒體表示“消息水落石出了再討論”,或者“目前太敏感”。

梁建章會不會從事投資事業,也是業界的一大猜想。業界指出,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在淡出旅遊圈後,就非常熱衷投資業。

“後梁建章時代”來了?

雖然梁建章本人未來的發展路徑目前並不明確,但攜程CEO履新是不爭的事實,那麽新任CEO會有何策略?攜程的“後梁建章時代”是否到來了呢?

對此,攜程官方並未有回應。

不過,不少業界人士則認為,梁建章在將攜程系推向業績高峰的同時,也因為其一系列的並購和價格戰使得不少中小型在線旅遊企業舉步維艱。

“梁建章曾經非常推崇價格戰,攜程是‘土豪’,一年可以耗10多億元進行營銷,若對手不跟進則流失客源,若對手跟進則損失利潤。你看這幾年很多小型OTA倒閉,其他稍有規模的OTA也面臨長期虧損的窘境。攜程的價格戰同時也一度傷害了自己的利潤。如果攜程進入‘後梁建章時代’,不知是否會一改價格戰格局,而且越來越多的OTA也不贊成粗暴的價格戰。”趙煥焱表示。

而從合作方而言,“後梁建章時代”或許意味著更多合作變化的可能。

“很多合作者對攜程是又愛又恨的,攜程既可以給酒店方帶來更多分銷,可是也以高傭金拿走了太多利益,如今阿里旅行剛剛更名飛豬,其依靠阿里系的實力不容小覷,而新美大的酒店業務發展很快,不少線下酒店等資源方都十分願意與這些新崛起的業界夥伴合作,攜程如果不改變高傭金模式,則未來攜程會面臨挑戰和分流。”勁旅資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

在業界看來,攜程布局了一個上下遊產業鏈的生態圈,但其是否可以各方利益平衡,是個學問。攜程新任CEO如果運用合適的新策略進行平衡,則能夠保持攜程的優勢。不過,未來的一切還是未知,從現在開始,旅遊業界都對“後梁建章時代”拭目以待。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並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哦,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24

馬雲為什麽要去“太空”?只因中國互聯網的天真的變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3/161836.shtml

馬雲為什麽要去“太空”?只因中國互聯網的天真的變了
尹生價值觀 尹生價值觀

馬雲為什麽要去“太空”?只因中國互聯網的天真的變了

阿里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推出面向未來20年技術研發的NASA計劃?背後折射出中國互聯網的天的哪些變化?

本文由尹生價值觀(微信ID: jia-zhi-x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尹生。

摘要:阿里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推出面向未來20年技術研發的NASA計劃?背後折射出中國互聯網的天的哪些變化?

“外星人”馬雲最近啟動了阿里自己的“太空計劃”——NASA——面向未來20年的技術研發計劃。

美國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啟動的NASA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日後美國在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而阿里宣稱自己的NASA是為了“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而不是為了字面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將馬雲送往太空。

尹生(微信公號:尹生價值觀)上一次聽到一個互聯網企業家談到要將公司的研發著眼點提前,大約是在10年前,當時我還在《中國企業家》雜誌,和當時的總編輯牛文文、記者林濤(現已加盟騰訊)在深圳采訪馬化騰,在被問到騰訊是否會考慮做一些更長遠的研發時,他的回答是(據回憶,不完全是原話):

騰訊仍然很小,一直以來都將短期增長放在首位,因此騰訊的研發大多集中在一年以內的產品層面,但騰訊會在未來幾年努力將研發的時間提前度增加到一年以後,在未來爭取能提前到5年。

那後來,騰訊研究院的確曾經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最早的研究院之一而被廣為宣傳,騰訊還在搜索領域投以重金和很高的預期,不過後來隨著研究院早期主要負責人的離職,以及隨後對搜索業務的剝離,騰訊在中長期技術研發領域的聲音也漸漸少了。

據了解,騰訊遊戲業務的成功和占據公司主要營收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騰訊研究院的命運,因為當初騰訊尚處於遊戲業務的早期階段,研究院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被寄托了為騰訊開辟中長期增長機會的使命,不過隨著遊戲業務證明了自己的持續力,並改變了自己在決策中的權重,中長期的焦慮癥被暫時放到一邊,或者在一些人看來,根本已經治愈。

對中國互聯網公司而言,由於面臨著龐大的國內市場,這讓它們只需在某個業務上做到足夠強,就能滿足相當長時間的持續增長,這也是為什麽盡管主要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未能完全國際化,但目前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5位的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公司卻占了6席。

這種局面顯然不利於進行中長期研發,一則當下繁榮的業務會提高投資人對營收和盈利增長的預期,而中長期的投資卻可能成為拖累,再則如前面提到的,企業的決策權重和文化都朝業務導向而非研發導向傾斜。

除非企業的業務碰巧是建立在技術上的,比如百度就是這種情況,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搜索廣告是建立在搜索引擎上的,而搜索引擎是技術驅動型的。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說“過去18年來,阿里巴巴的商業做得太成功,掩蓋了技術的光芒”,雖然表面上是說阿里在技術上也很厲害,但卻也從另一個角度反射出技術在一個業務主導型公司的稍顯尷尬的處境。

而現在情況就不同了,隨著技術應用高速普及帶來的紅利期結束,以及主要的公司都覆蓋到主要的潛在用戶群,或者雖然還有相當部分沒有覆蓋到,但面臨技術和成本的平衡問題,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接下來的幾年,又將進入一個新的焦慮期:尋找持續增長的動力。

雖然這些公司仍然可能通過業務領域的多元化而獲得不錯的增長,但一度被熱炒的互聯網+在過去一年的趨冷表明,做起來並不容易:

互聯網公司要想在已經存在各行各業中扮演一個重要的分利者角色,就必須為這個行業帶來生產率的貢獻,而這些無法通過簡單的流量或資本來解決,因為這些要素的紅利在過去已經被這些行業直接或間接吸納,能夠提供新的功能可能性或成本優勢的技術,可能才是互聯網+的關鍵。

同時,技術相比內容和業務,還較少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更容易國際化,如果能在技術領域建立起全球優勢,阿里巴巴這樣的中國公司就有機會打入全球市場,建立更強的確定性,其通往102年道路上的最大屏障之一才能被移除。

這也幾乎可以預期,幾個主要巨頭圍繞中長期技術研發的投資也將成為接下來競爭的焦點。

NASA 阿里巴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