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話經紀係腫瘤藺常念翻耀才舊賬 李華華

2010-10-13  AD




 

華華噚日講到 「老許」許照中俾耀才「滴」死,提到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話唔減佣無飯食,唔知係咪唔講猶自可,講起把幾火,搞到藺Sir要即刻整個「醫貓」畀華華「數一 數」耀才!

藺Sir封「醫貓」係咁寫嘅:「我想回應富昌只能向前看 面對競爭 回顧前塵往事耀才曾經兩年前登報紙把經紀評為腫瘤但今天耀才上市後計劃開20間分行 還要大量請經紀是否這些經紀需要接受化療醫好腫廇才可當經紀」全程一個標點符號都無,就連上款「蘋果日報財經版」都寫錯成「蘋果日報財經板」,好似一副撩 交打嘅格局!

藺Sir話,其實佢只係想同華華分享耀才往事咋,佢問華華記唔記得喺06年證券行連環爆煲嗰陣,當時耀才唔做散客生意,於是大 賣廣告,話啲經紀係腫瘤,今日耀才上咗市走大眾化路線,就諗住開20間分行兼高薪挖角,所以佢咪覺得去耀才打工嘅經紀,係咪需要接受化療醫好腫瘤先入行 囉!

郭思治:求財不求氣

華華見藺Sir講到咁,惟有即刻撥個輪去耀才搵「股壇大隻佬」郭思治問個究竟喇,大隻郭嘅答案就真係 非常得體,佢話當日耀才都係講錯嘢,但係如果當日佢已經加盟咗耀才,一定唔會發生呢啲事,因為咁樣好唔尊重人,大家同行,要互相照顧,萬事以和為貴,求財 不求氣……咪係,和氣先至生財o架嘛!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83

湯財:藺常念抨擊賣殼上市公司 難道不是在罵他老闆?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1031/19199572.html

 藺常念是其中一個非常敢言的財經評論人,曾經抨擊香港交易所讓已經「賣殼」的上市公司可以重新上市,指出:

  「很明顯地上市公司把同一業務上市后,賣殼再上市,是破壞香港股市聲譽,損害小股東利益。首先是高價賣股票,再低價回收,先賺一大筆。之後再高價賣殼,現時殼價高達6億港元,再賺一大筆,令到上市更加吸引。在這無良循環過程中,散戶是犧牲者,每一次都被人魚肉。令人懷疑到底港交所及證監有沒有盡責,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為什麼這些無良的上市公司可以多次翻炒舊業務,讓他們多次獲得龐大利益。監管機構根本沒有盡責把關,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港交所應該改例,以前私有化過的業務,不可以再申請上市,防止無良資本家不停的把同一業務,不停的上市來賺錢。」

  其實,筆者其中一篇舊文《翻新開張》之前亦提出過這個現象:

  「重新把曾經上市業務包裝再上市,亦是財技學問的一門,但較少人提及這個現象,對於未來財技的走向,亦是重要的一環。

  過往,重新把上市的業務重組,再注入另外一間上市公司的,通常都是上市改組或是債務重組的股票為主,其中主板例子有:

  澳科控股(2300)及詩天控股(1008): 前主要股東之一把其煙草包裝業務在2007年注入后,后在2009年購回該部分業務,在2011年再注入該名股東同年上市的詩天控股(1008),並把它改名為貴聯控股。

  利來控股(221,現貳貳一金融)及佑威國際(627,現福晟國際): 利來控股賣盤后,在2008年原大股東購回服裝銷售業務。在2010年佑威國際業務重組,當中注入的重組業務就是利來控股的服裝銷售業務。

  新高淮控股(690,現聯康生物科技)及英發國際(439,現光啟科學): 新高淮控股前股東於2005年出售上市地位后,在2007年出售新高淮印刷業務,2013年在英發國際重組,新高淮印刷業務亦於當時獲注入,近期亦已出售。

  當中因為作價和當時售出重組價格相差太遠,加上屢以供股作為籌集資金手段,所以部分注資頗受市場非議。自從2013年前建發國際(223,現神州資源)的展覽業務轉手后重組為Mega Expo (1360)上市,並再次出售上市地位后。其後不少已賣出殼股上市地位的的原上市公司業務的持有人都蠢蠢欲動,紛紛都把業務重新上市,雖然有失敗例子,但成功例子更多,如:

  三和建築(3822): 原大股東出售三和集團(2322)之業務后,購回原上市公司機器,重新發展業務再上市。

  粵豐環保電力(1381): 其主要業務來自中國環保電力(290,現時中國富強金融)、中科環保電力(351,現亞洲能源物流)、及中國電力新能源(735)重組而成。

  萬輝化工(1561): 前身業務來自嘉輝化工(582),出售殼業務后,主要金主及原控股股東購回業務,又重組成萬輝化工上市。

  承達集團(1568): 其前業務均來自現時的宏基資本(2288),后把所有建築業務出售予江河幕牆后又重新上市。

  至於創業板亦有不少這些翻新業務上市例子,例如業務三度上市的如泰邦集團(8327),在2000年代炒得慶合合的金力集團(8038),近期上市的創新電子(8346),及近來正在申請的桐成控股等。

  以上的公司其實已有賣盤前科,因為享受過賣盤帶來的重大利益,很明顯極有機會在不久將來再次賣盤,但是港交所對這些情況並無禁止他們上市,反而讓這些業務重新又上市。雖然港交所可以賺完又賺,又使財技份子的造殼工程再次成功,但卻使上市公司的質素漸趨低落,令投資者對香港股市失去信心,這是否香港股市之福?』

  其實因為篇幅所限,這隻是冰山一角,筆者亦可以隨便舉出幾個例子,又例如新福港(1447),2000年出售上市地位后,2007年重新上市失敗,最近把香港業務部門翻新上市。其實連美麗中國控股(706,前稱福達萬國、實達科技、銀創控股)的一項貿易業務翻新成富通科技(465)上市,新創建(659,前稱太平洋港口)在前幾年出售的清潔及機電業務,也可以翻新成寶聯控股(8201)及豐盛機電上市,所以我對藺常念也是有點尊敬的。

  最近藺先生在『值得尊敬永不言敗的工業家』一文,指出他接受彭博訪問,彭博其後撰文『The World』s Best IPO Has Gained 6,000%, But Analysts Say Stay Away』,使國際投資者關注一隻世界最佳IPO聯旺集團(8217)的奇特現象。藺先生指出『有關一些股票上市后,在毫無基本因素支持下,急升幾十倍的神仙股。這些股份絕大部份都是全配售的創業板股,這些驚人表現,都是因為創業板容許上市公司以全配售上市,令到股價集中於少數人手上。街貨幾乎是零,貨緣歸邊,莊家可以任意把股價操上』。

  他稱『聯旺上市驚人的表現及的令人震驚數字吸引到彭博的注意。按彭博的總計,聯旺是過去四年內,全球上市后表現最好的股票,以最高股價計、累積升幅達到72倍。以最近股價計,累積升幅也有64倍。這絕對不是香港引以為榮的股票,反而聯旺火箭式的上升,反映市場監管有漏洞,令到有人可以基本上把股票圍起來,達到完全操控的目標。聯旺的買賣差價高達10元,而且買賣兩邊只有一至兩個牌,完全是一個被人操控的股票。聯旺建立一個極壞榜樣,一間只有8百萬盈利的建築公司可以炒到200億市值,遠遠多過做正常生意。難怪社會資金流向炒股,而沒有人做實業。一些業務只用來啤殼,一上市就炒到一百億元,那會有人做實業。』這些說話確實訴說了很多人心聲,確會有很多人鼓掌,但據筆者認為,他其實在罵他的老闆。

  根據網上資料,藺先生為智易東方證券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亦是該公司持牌代表。雖然智易東方證券有限公司和智易控股(8100、前稱活力世界、聯夢活力世界)的名字非常相近,但並沒有持有智易東方證券有限公司,不過其關係機構智易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及智易顧問有限公司則已在2015年出售予該上市公司。至於智易東方證券方面,根據一份由中國汽車內飾(48)於2016年10月14日的公告,其與中國投融資(1226,前嘉禹國際)宣布分別投資3,000萬及2,000萬,取得該公司42%及28%的股權。至於原唯一持有人李翠玲股權由100%,降至30%。 至於李翠玲何許人也?

  根據智易控股在2015年6月22日發出的通函,指出李翠玲為智易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及智易顧問有限公司賣方梁耀漢之妻子。一個和梁耀漢同名同姓人士,其實也出現在香港教育(1082,前現代教育)出現過。他原本持有一家空殼公司Vision Smart Limited,其後利用此公司和香港教育進行物業投資,梁先生和香港教育佔49%及51%股權,其後在2015年間,梁耀漢先生則把其在Vision Smart Limited剩餘股權亦出售。其實智易控股、中國汽車內飾、中國投融資、香港教育均為本土殼股集團『康健系』之成員,據稱智易控股(8100)的非執行董事之一為『康健系』首腦葉志輝。

  根據聯旺集團的中央結算(CCASS)資料,鼎成證券、六福證券、中國保盛證券、康宏證券、永鋒證券、福財證券、阿仕特朗證券均持有大筆代客戶聯旺之股權,這些證券行其實大部分也是『康健系』的證券行,負責協助舞弄聯旺的股價。可以說的是,『康健系』就是聯旺的莊家。

  一個『康健系』屬下的一個頭領抨擊自己集團的股票,也就是罵他的老闆,這確實是『人到無求品自高』的表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31

指數納「泡沫股」 被轟無王管 藺常念﹕ETF投資者蒙受損失

1 : GS(14)@2016-12-07 07:24:13

【明報專訊】近年市况動盪,收費廉宜,以追蹤各大指數為基礎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隨之而興起,成為不少入門投資者首選。有股評人撰文點名批評,富時及摩根士丹利等指數公司,近年在未有做盡職審查,便納入漢能(0566)等「熱炒股」為指數成分股,間接令大量投資者蒙受損失。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指數公司並非基金公司,無責任對個別股份進行審查,惟直言「ETF只係最懶最平,但從來都無人話ETF一定好穩陣,呢個只係大眾嘅誤解。」

明報記者 溫婉婷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昨日撰文,直斥富時及摩根士丹利等指數公司,只以股票的市值及成交量作為納入指數的標準,卻未有考慮該股是否存在造假及泡沫等問題;即使近期指數公司已修例將股權高度集中股份剔除,但難以彌補對投資者造成的傷害。他又以近年「股王」之一、上周剛宣布將獲納入MSCI中國指數的豐盛控股(0607)為例,指其四出收購其他上市公司,股價於3年內大升30倍;但近日市場上已開始出現針對該股的負面消息或評論,股價急跌14%,市值單日跌100億元,幸而豐盛加入MSCI中國指數未生效,否則投資者或蒙受損失。

指豐盛近日大跌幸未正式納MSCI

藺常念其後接受本報查詢時補充,那些ETF指數基金納入標準存在問題,令「垃圾股」也可成為指數一部分;又指購買ETF的投資者一般不是追求高風險回報,但因指數追蹤性質卻將這類高風險的炒股納入其中,違背了投資者意願。他認為,證監會沒有做好自己本份,首先是要杜絕細價股瘋炒,「膳源(1632)上市幾日升幾倍,之前的聯旺(8217)更瘋狂,應該從源頭着手,有需要時將這些炒股停牌」;此外,他認為除了靠ETF指數基金自行做好在職審查,證監亦要因應情况向這些基金予以重罰。

漢能「爆煲」前納MSCI富時

近年最著名的指數成分股「爆煲」個案首推漢能。市值高峰期逾千億的漢能,接連獲納入MSCI及富時旗下指數,以及恒生指數公司旗下部分小型指數;不過,漢能在2015年5月停牌後,令不少追縱相關指數的ETF及基金受到影響,當時已有基金需全額撇帳,事件甚至影響到遠在美國的太陽能基金Guggenheim Solar ETF,因指數公司以零價值剔除漢能,單日價值急挫近一成,而其他案例亦不在少數(見表)。

市場人士﹕ETF穩陣 屬大眾誤解

不過,有市場人士則認為,ETF屬於被動式管理基金,純粹跟蹤市場較具代表性的旗艦指數表現,毋須基金經理操盤,可節省相關費用;問題只在於投資者是否了解,其所選擇的基金追蹤指數包含哪些成分股,如果其中包括質素欠佳的股份,亦只是反映市場實况,故投資者投資ETF失利不可歸咎於指數公司。他直言,如果指數公司要額外聘請研究分析師作審查,變相與基金公司無異,「但世界上無免費午餐,投資者買ETF慳咗啲基金管理費,就要承受一定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25&issue=2016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