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青心直說:寫在瘟疫蔓延時 胡孟青


2009-05-04  AppleDaily





 

欄 目叫得做青心直說,就係真人唔講假話,正如身邊友儕間際遇及投資市場中耳聞目睹怪現象之感想啟發,統統係題材。好似打麻雀咁,食頭糊跟住衰收尾,幾唔老 利,投資亦言,寧願一出鞘就損手爛腳輸到瞓低,當頭棒喝反而會幫助新手吸取教訓反思己過,幾多人變成病態賭徒都係因為初初埋去賭枱一出手就贏大錢,以為自 己擁有特異功能,當心作法自斃,有無聽過「牙斬斬死得慘」。

股神至愛嘅吉列刀片,其創辦人King C. Gillette從小就被鼓勵甚麼事都自己動手親力親為,從而更容易掌握及弄清楚事物運行軌迹,根基打得好係成功嘅一半;現代社會流行即食文化造成慣性依 賴,唔係話力有不逮時仍勉強死撐,事事假手於人或將投資前途押注於他人身上,就算你想搵方法為自己嘅投資負責,市場上大部份可供手到拿來的投資法則、甚麼 市場效率、股票內在值凡此種種,經歷一場金融海嘯,均飽受冲擊,幾許金科玉律已被視為導人升仙甚至令投資這回事變得更高深莫測的把戲,或者淪為課堂上理 論,揭開面紗,原來都是中間人搵錢工具。

整色整水反彈屆水尾

都係全球一體化惹的禍,金融海嘯避唔切,都應該小心保重身體免再 中招,越墮落越快樂,唔等於自己要跟風去淪落,荷媽金句「耳聽三分假、眼看未為真」,上上之策係每朝早啲起身刨報紙,齊炒作對象玩即市,順便睇清楚呢個 「人造牛市」點收科。當食晏時再次出現隔籬張枱講股票,原來近期好多股民有賭未為輸再次落叠,呢次將會有好多人走唔甩,因為連本來走甩嘅都按捺不住再自投 羅網。雖然股民懶用腦,睇見周圍鄰近地區爆大鑊,你估自己又會好安樂咩,香港係一塊福地,小心健康,多多保重!五窮六絕七翻身,應該唔難過渡,咁樣睇已經 算係好樂觀。情緒主導的股票市場,自亂陣腳章法大亂比比皆是,有些時候打亂章都可以盲拳打死老師傅,周圍充斥一知半解嘅羊群又如何,勝者為王呀!長假期前 大家就不約而同打起台灣牌,群情洶湧追捧當炒題材和概念係近期現象。總之啲產業如果係掂嘅就唔需要官方出手振興,個市曉得自動波就唔使整色整水搞題材啦! 反彈已屆水尾喇!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4

SEC核查名单隐现 中国概念股“壳恐慌”蔓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wOMDAwMDIxMjIwOQ.html

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开始意识到,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存在普遍的造假问题,并已经从会计师事务所入手调查。

12月21日,SEC对一家加州的审计公司进行了处罚,该公司涉嫌为一家中国能源企业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SEC将打击面定位于通过反向收购方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公司,以及为这些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审计事务所。

“一般的反向收购理论上是募集不到资金的,这些公司在支付上市费用后,能获得的也就是一个在美上市的名号而已。”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之后,一些中小企业从股价操纵中获利,进而造就了大量问题企业。要实现这一目的,业绩粉饰和审计造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SEC公司财务部总会计师Wayne Carnall表示:“这些上市公司100%的业务都来自于中国,而给它们做审计的事务所可能都不会说普通话或者广东话。”

SEC上市公司审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计长Martin Baumann也指出:“一些审计公司签发了很多财务报告,但他们只做了很少审计工作。”大量审计业务被怀疑外包或者造假。

被SEC点名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曾经为大量中国赴美上市企业做过财务顾问或者审计业务,上百家在美上市公司也因此遭遇诚信危机。

多家企业卷入

来 自彭博社的信息称,在众多问题公司中,Frazer & Torbet(飞腾)、Kabani & Company Inc.(柯邦宁)、Goldman Parks Kurland Mohidin(GPKM)和GHP Horwath是SEC的重点调查对象。

飞 腾和柯邦宁早已是问题缠身。本报记者了解到,飞腾的前身为马施云飞腾公司,2004年度,马施云为中国节能技术公司(CESV)出具了无异议的审计函,但 2006年,该公司就因报表存在重大问题被SEC暂停了股票交易。今年下半年,飞腾所服务的西安西蓝天然气公司(CHNG)也承认,其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表 中漏登了一笔银行贷款。而柯邦宁审计的陕西杨凌博迪森公司(BBCZ))则是最早一批破产的在美上市公司。

但这几家事务所的业务却异常繁 荣。根据美国Audit Analytics网站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GPKM、飞腾、柯邦宁拥有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客户数分别为11家、11家和10家,位列所有外资事务所中 的7-9位。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排名最末的安永也仅拥有14个客户。进行反向收购的中国企业大量聘用这些小型事务所,如新奥混凝土、中国生物制品、 中国阀门、天星生物、艾格菲、维康科技等。

反向收购类似于借壳上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美国实行注册制,IPO资格并不是很难获得,但公司业绩不佳的话,能否发出股票并募集到资金就是个大问题。而反向收购可以避免这种尴尬。虽然一般不能募资,但同样实现了上市的目的。”

这些企业在中国大多不为人所知或存在夸大宣传。如中国生物制品(CBPO),其宣传材料称“血液制品生产总量位列国内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但根据中生所今年的批签发数据显示,华兰生物仍是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国生物制品的实体山东泰邦仅列次席。

聘用这些小事务所的也不乏部分知名企业,如凯雷系投资的盈丰科技(CREG)、海虹控股旗下China Healthcare Acquisition等。

而 且,在“粉单”市场上,几家事务所也多有参与。粉单市场是一些不符合上市资格的公司的临时避难所,当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OTCBB等主要交易所挂牌公 司没有按时申报审计财务报告而被下市或除牌时,就将被挂到粉单市场交易。上述四家事务所手里均有多家上市公司被列入粉单市场。

PCAOB今年7月12日指出,有4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为中国企业出具审计确认函,这些事务所的合伙人数量都在五人以下。

借壳或存猫腻

华 尔街日报曾撰文指出,经过上述这些事务所审计之后,罗仕证券、罗德曼投资银行(Rodman & Renshaw)等公司开始介入进行推荐,这些投资银行在推高上述公司股价后全身而退,失去外包装的劣质公司很快就会现出原形。上市公司、事务所和投资机 构构成了完整利益链条。

艾格菲的财务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作为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农牧公司,艾格菲三年之内坐了一回过山车。

2006 年10月31日,南昌百世腾和上海百世腾同时和壳公司wallace mountain resources Corp签订换股收购协议,收购完成后,百世腾牧业集团又注入江西汇杰,实现集团通过反向收购方式登陆OTCBB。2007年7月,三家公司又向纳斯达克 提交升板请求,并于8月22日获批进入纳斯达克主板,上市首日股价为8.3美元。

升板之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稳定保持在50万-100万美元左右。进入纳斯达克之后的2008年,公司大举投入养猪领域,当年利润等 各项财务指标也随之大幅提高,一度吸引了高盛等知名机构参与其中,“高盛来华养猪”也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艾格菲股价一度飙升至20美元以上,

但艾格菲当年的募集资金几乎全部用于投资扩张,两年过后,养猪风潮不再,公司股价也跌至2.42美元,仅为最高点的十分之一。GPKM正是其审计机构。

已 经退至粉单市场的废水处理企业绿诺科技问题则更为明显,被指出“40%的客户合约都有问题”,导致其股价在今年11月累计下跌80%。但审计公司飞腾并未 在以往的审计中指出这些瑕疵。11月22日,绿诺科技承认审计舞弊,并接受退市。12月13日,天星生物宣布由Crowe Horwath代替飞腾出任公司的独立审计,更早之前的12月8日,西蓝天然气也换掉了声誉不佳的飞腾。

目前,通过反向收购但不能升板的企业约有300家,大量企业成为财务顾问和投资机构获利的工具。而美国并未对这些机构采取实质性的严厉惩罚措施,中国节能科技退市案中,飞腾公司及一名合伙人仅被罚12.95万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5

違約在蔓延?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5212&time=2011-07-02&cl=115&page=all

平台貸款轉移騰挪之風漸起,波及城投債信用風險遭遇考驗,平台公司風險化解之路充滿新的風險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張宇哲 田林

 

  「總說狼來了,這次狼真的來了。」一位債券市場投資人士如是感慨云南公路平台違約風波對市場的震撼(參見本刊2011年第25期封面報導「違約開始了?」)。該案如同捅破一層窗戶紙,政府信用以及平台公司的償債能力受到業內高度關注:接下來,還會有多少?

川高速劃轉資產如果不是涉及上市公司,債券發行人自己不披露,投資人都無從發覺。鐘敏/CFP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地方融資平台中可能為最優質的一塊業務——城投債開始出現明顯傾向:轉移優質資產。

  根據央行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在10萬億元左右。而城投債的總額則因口徑難以統一而沒有準確數據,「頂多幾千億。」 一位債市人士認為,城投債本來屬於地方融資平台債務中最透明、還債能力較有保障的一塊,因為發債的融資平台債務規模不能超過其淨資產的40%的嚴格限制。 但正因如此,當發債融資平台額度用盡,開始出現核心資產被挪走,注入地方政府的新平台,以供貸款和發新債之用。

  川高速就是有此類行徑、未盡公告事宜的典型(參見本刊2011年第17期「川高速城投債杯中風暴」)。5月31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對川高速處警告和註銷其剩餘10億元發債額度的處罰,並且處罰其半年不得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申請發行債券融資工具,同時對主承銷商浦發銀行停止其承銷資格三週。這是該協會成立三年來,對會員開出的最為嚴厲的懲罰。

  但此類做法已然在市場上蔓延。來自債市多位人士的消息稱,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醞釀此類行動。而2010年底暴露的「10廣州建投 債」的核心資產劃出事件,以及2010年注入資產遲遲未過戶的「10華靖債」事件等,至今,作為審批部門的發改委仍未對兩家發行企業及主承銷商有任何處罰 措施。

   「城投債也開始出現違約苗頭了,雖然還沒有引發拋售,但近期新發的城投債機構購買的意願降低,大家在繼續觀望局勢是否會進一步惡化。」前述債市投資人士表示。

  「當前城投債每年付一兩億元的利息問題不大,地方政府從當地的國企還能借出來,地方平台貸款在今年底將迎第一波還款高峰,那是債市和銀行風險最大的時候。」一位市場人士表示,屆時腹背受壓,解決平台問題的希望還能寄託何處?

上海驚弓

  面對各種重組遊戲,機構投資者已如驚弓之鳥。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申虹公司)貸款重組的消息甫出,債市的市場人士紛紛梳理自己投資的上海城投債,叫苦不迭。

  很難想像,這是在公認的地方財政情況最好的上海。

  上海一家城投公司負責銀行融資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新近上海幾家平台公司部分貸款出現逾期,要求展期或轉為固定資產貸款,於是銀行找到銀監會求助。「現在緩解問題的方法是移出,即與政府、銀監會簽署三方協議,將原本的平台貸款轉移成一般性公司貸款。」

  6月29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陳啟偉稱上海市各級政府性債務水平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各級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總體情況良好,運行正常,銀行貸款 還本付息情況正常。對於香港《信報》最先報導有關公司將流動資金貸款轉為固定資產貸款,他稱這屬於正常的業務調整。《信報》29日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上 海市政府轄下一家從事地產及公路建設的城市投資公司,從本月開始無法償還銀行流動貸款,並要求銀行延期及轉為固定資產貸款,變相拖債。

  這家公司就是負責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申虹公司,被曝將大量的流動資金貸款用於項目建設,存在短貸長投的期限錯配問題。據《21世紀經濟 報導》報導,6月28日,在銀監局協調下,上海主要的銀行針對申虹公司組建了期限更長的銀團貸款。在從舊貸款到期、銀團貸款尚未發放的期間,導致了部分貸 款逾期。

  前述城投公司人士表示,將流動貸款轉為固定資產貸款是應急之策,將平台貸款轉移成一般性公司貸款,突破監管障礙,即「移出」,才是銀行和平台公司希望做到的。

  但「移出」有條件。一家國有大行廣東分行放款審核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6月中銀監會下文,在6月末前簽訂貸款合同的符合集體「移出」 的平台公司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全覆蓋,二是定性一致,三是政府、銀監會、銀行簽署三方協議。且由牽頭行發起,所有貸款行共同參與,並遵循屬地原則。而 對於6月末後再簽署貸款合同的公司,可以逐一退出。對於條件不符合銀監會要求的平台公司,實際上還有其他變通方式獲得貸款,比如,幾大行將風險共攤。

  該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舉例稱,近日遇到難題,廣東省有一融資平台公司,不能滿足銀監會的移出條件,但省政府卻召開了會議,要求廣東省的幾大銀行支持該公司予以貸款支持。於是,該行風險管理部批覆,放款條件「必須以其他行放款為前提」。

  一家股份制銀行副行長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該行剛剛把2009年在內蒙古貸出的50億元平台貸款改成一般公司貸款。

  云南方面的知情人士透露,政府還在想方設法,讓貸款千億的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實現「項目自身現金流可完全覆蓋本息還款」,將融資平台貸款轉為一般公司貸款,以獲銀行持續的資金支持。

  但轉成一般性公司貸款的依據何在?省內平台間核心資產的騰挪就是技巧之一。

核心資產騰挪

  一位債市資深人士稱,平台貸款的重組遊戲遲早會影響到城投債,發行城投債的公司資產騰挪,即意味著核心資產的轉移。

  債市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眼下,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云投集團)正在醞釀一系列資產重組,初步方案將以子公司云南省電力投 資有限公司(下稱云電投)為主體把云南省所有電力資產整合起來,包括把云投集團旗下的電力資產劃入云電投,進而組建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

  云投集團是目前云南省內最大的投融資集團,也是惟一的省屬綜合性投資公司。截至2009年底,已獲得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國開行等13家國有或股份制商業銀行共計269.84億元的授信。

  電力產業是云投集團的主要投資領域,佔其總資產規模的三分之一以上,未來盈利能力較強。「這可以說是云南最好的資產。」一位市場人士表示。

  云南電力網信息顯示,云南省政府為組建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公司,前期籌備的組建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已於5月召開。即將組建的能源投資集團公司主要是以云電投現有治理結構為基礎,以增資擴股、整體變更及調整等方式進行組建。云電投也已在5月中旬召開了員工動員大會。

  云投集團和云電投此前都分別發過共計35億元的二期企業債(08云投債、10云投債)和27億元的二期短期融資券(10云電投CP、11云電 投),均為無擔保信用債。云投集團還曾為其子公司11云鐵債、08云煤化債和關聯企業08昆建債提供擔保,這將涉及債項評級調整。資產重組一旦發生,將意 味著云投集團的核心資產劃出,涉及前述數隻債券投資人以及相關銀行貸款的債權人利益都將發生重大調整。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員徐小慶已連續發佈了兩份債券信用報告,提示債券持有人關注發行人資產變更風險。在當前政府財力不足、信貸緊縮、信息披露監督制度和懲罰機制不到位情況下,城投債的信用風險正在遭遇考驗。

  「云投集團資產規模比較大、債務比較複雜,未來債務和還本付息應該有一個妥善解決辦法,按照程序應該召開債務程序大會,還在商討階段,現在云南方面還沒有一個具體承諾,我們會督促他們的。」云投債主承銷商云南紅塔證券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這無異為川高速事件的重演。2010年2月和3月,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川高速)連續發行了兩期無擔保的中期票據,即「10川高速 MTN1」和「10川高速MTN2」。這兩期中票核心資產是川高速持有的成渝高速31.88%的股權。4月16日,成渝高速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川高速持 有其股權將被劃轉給川交投。

  而在企業債中也頻頻發生此類事件。

  2011年1月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聯合資信)把廣州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建投)列入評級觀察名單。聯合資信2010年7月 對「10廣州建投債」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 2010年6月底,公司涉水項目資產已經劃出,環衛工程項目準備辦理資產劃出手續,年票制項目資產劃出時間尚不明確,但年票制項目產生的收入已於2009 年一季度後轉出。直到2010年底,廣州建投才發公告表示,已將所屬年票制項目相關資產無償劃轉,合計296億元,其中所有者權益約119億元,負債 177億元,自2010年12月起不再計入本公司報表。而接受城投無償轉出年票資產的是廣州市城市年票項目建設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城建資產運營公 司。而年票制路橋費為公司收入的主要構成之一,2009年底佔廣州建投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89.56%。

  今年5月,經發改委審批的企業債「10華靖債」,發行人江蘇省泰州市下轄縣級市的城投企業江蘇華靖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公告其2010年年報的補充 說明,將公益性資產置換為經營性資產,但由於注入的資產尚未過戶,導致其公司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較發債時公告的2009年年報大幅下降了50%和41%。

債市整肅信披

  6月21日,有大量賣單拋出09鐵嶺債(2009年鐵嶺公共資產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發行),導致當日此債價格暴跌。據一位市場人士表示,有傳聞該平台公司更換了董事長,原董事長袁有亮兼任鐵嶺常務副市長,市場由此擔心政府換屆風險,鐵嶺方面「還不了錢」。

  其主承銷商海通證券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袁有亮近期確有工作調動,現由該公司總經理主持工作,但至今未信息披露的原因是,「正在做工商變動登記」。

  「還是信息透明度不高引發的市場擔憂,地方政府缺乏信息披露意識,債券市場的信息披露監督和懲罰制度相對比較薄弱,高管變動、重大資產劃轉等重 要信息披露滯後甚至不披露,這樣的例子不少見。」多位債券市場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在當前環境下,業內對平台公司的任何信息都高度敏感。

  如前述云投集團一系列資產重組方案,在此重大資產重組發生之前,通常按照程序應先召開債券持有人大會進行投票,但迄今為止,云投集團和云電投尚未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或者交易所債市作任何公開信息披露,「還沒有看到任何跡象」。一位投資云投債的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

  「在發改委下令各地可以建設投資保障房的新平台後,現在市場普遍擔心,地方政府會把已發債平台資產劃撥給這些新平台。加上信息披露不規範,投資者利益得不到保護。」一位券商的固定收益部人士稱,「只有信息披露到位了,投資者才能根據這些信息來對其信用風險作出判斷。」

  前述川高速劃轉資產事件,並未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任何形式的公告和提示。交易商協會4月16日得知後,分別向川高速和其主承銷商浦發銀行發送了業務提示函,提示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遲至2011年4月26日,川高速才發佈股權劃轉公告。

   「從川高速開始,此類事件要無條件處罰,今年是整頓年,對於信息披露不規範情節嚴重的一律上報『一行三會』。市場管理如不嚴格,以後的可持續發展就會成問 題。」交易商協會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強調。他透露,在2009年、2010年間,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行人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同市場信息披露不一致 和不同步、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未及時披露的現象時有發生,涉及的主承銷機構也有十幾家,包括中行、工行、農行、交行、華夏銀行、中信證券等。比如,2009 年末,由中行主承銷的湖南有色與五礦之間的重大資產劃轉事項未及時披露;由農行主承銷的山東博潤,其關聯企業境外上市披露的財務數據與此前銀行間債券市場 所披露信息不一致,後來企業申請撤銷此前披露的財務數據。「這反映了企業市場責任感不強,企業和主承銷商包括地方政府都缺乏信用意識。」

  2010年,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有十幾家國企發行人以各種理由推諉搪塞信息披露職責,比如,以主管財務部門或者國資委正在審閱為由,不希望信息 披露。山東齊魯銀行偽造金融票證案浮出水面之後,涉案企業中國重汽申請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時信息披露不及時,其理由就是齊魯銀行事件還未結案,地方政府不允 許信息公開。

  一位農行投行部人士認為,發行人當下對規則本身缺乏瞭解,自身信息披露意識不強,公司結構也越來越複雜,關聯企業一旦發生資產變動,主承銷商很 難很快發現,特別對未上市公司而言。「川高速劃轉資產如果不是涉及上市公司,債券發行人自己不披露,投資人都無從發覺。」宏源證券分析師蔡笑表示。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劉威表示,應讓企業為自己的錯誤承擔更多責任。「交易商協會原來的懲罰制度相對模糊,比如未規定重大資產劃撥不披露如何處罰 等,目前正在細化中。」前述交易商協會人士透露。目前交易商協會對發行人信息披露不規範的處罰措施已向證監會看齊,後者的懲罰措施亦包括發行人申請資料退 回、監管談話、停止保薦人資格、掛網公開曝光等。

企業債監管空白

  相較於交易商協會信息披露的監督和懲罰措施,市場人士普遍反映,發改委負責審批的企業債的相關信息披露制度更為薄弱。如2010年底暴露的 「10廣州建投債」的核心資產劃出事件,以及2010年注入資產遲遲未過戶的「10華靖債」事件,至今,作為其審批部門的發改委仍未對兩家發行企業及主承 銷商有任何處罰措施。

  「雖然廣州建投在資產劃轉之後最終披露了這一重要信息,但是並未遵循程序在此之前召開債券持有人大會投票,投資者只能被動的接收其資產轉移方案。」一位該債券持有者憤憤不平的表示。

  「我們也是第一次發債,有些程序不清楚,也許有出現疏漏的地方。」廣州建投財務部門有關人士如此答覆財新《新世紀》記者。而其主承銷商廣發證券相關人士則表示不作回覆。

  這兩隻企業債均不涉及上市公司,由發改委審批、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市同時發行交易,而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只對各自審核發行的短期融資 券、中期票據和公司債負有後續的監管責任,這意味著由發改委審核的企業債的後續信息披露制度和監管存在空白。目前,企業債沒有細化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在 1993年國務院頒佈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中,只要求證券經營機構承銷企業債券,應當對發行債券的企業的發行章程和其他有關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 性進行核查。償債保障措施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負責承銷企業債的券商在企業發生重大事項時,也缺乏後續督導的制度要求。

  「發行人和主承銷商、託管人、各中介機構職責都不到位,什麼叫重大事項、何時應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哪些信息必須披露,這些制度保障都沒有,像很多企業債的年報這種基本信息的披露都做不到。」多位人士表示。

  相較下,由證監會和交易商協會審批或備案的債務融資工具,其年報、季報的信息披露、何時觸發債券持有人大會,都有明確要求。

  「發改委只對項目可行性做一次性審批,監管力度不嚴、跟蹤不到位是主要原因,託管人均由承銷商擔任不合理,因為屬於相關利益者,也無法做到獨立 性。」一位市場人士稱,「地方融資平台本來就存在操作漏洞,加之後續監管不力、信息披露不及時沒有約束機制,如果僅僅依靠這些利益相關的中介機構進行跟蹤 和監控,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財新《新世紀》記者鄭斐、李慎,見習記者朱以師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7

App野火帝國十倍速蔓延

2011-7-25  TCW




野火,是憤怒鳥(Angry Birds)創辦公司洛菲歐(Rovio)的芬蘭文解釋。

事實上,一場屬於App(編按:Applications,簡稱App,指為某種目的撰寫的應用軟體)產業的全球野火革命,也正在全球燃燒蔓延。

App,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過去,我們在桌上型電腦上,用微軟Office的Excel系統統計數據,用Adobe的PDF軟體編輯文件,用 Photoshop編輯剛拍好的相片。但是,○八年,蘋果推出App Store(線上市集)後,加上如手機等智慧型行動裝置,上網下載便利,讓App產業忽然間大為蓬勃。

「這個活躍的新應用經濟,正替創業家創造新財富,並且改變商業模式的規則。」《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在「Inside the App economy」封面故事直指:「它(App)將決定,科技業下一個大的贏家。」

它,打破過往遊戲規則 三年就顛覆人類逾十年習慣

新贏家的力量,具有顛覆性。數據會說話: 一、十倍的成長。根據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預估,全球在行動裝置上的App營收,單今年就預估創造出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規模,比二○一○年的五十 二億美元,成長近一九○%。未來四年,成長態勢仍將驚人。二○一四年,行動裝置的App產值就比二○一○年成長十倍。

二、千億次的下載量。兩年半來,蘋果線上市集的累計下載次數已達一百五十億次,更驚人的是,今年起,消費者每月在蘋果線上市集的下載次數就有十億次。根據 顧能預估,若再把Google所推出的線上商店Android Market、RIM的App World跟微軟的Marketplace和三星的Apps商店一起計算,估計到二○一四年,下載次數將會達到一千八百五十億次。

三、三年改變歷史。根據國外知名網站Flurry一項美國調查顯示,二○一○年六月,人們一天瀏覽網頁平均分鐘數為六十四分鐘,其中,使用應用程式只占了 四十三分鐘;但事隔一年,App每日使用分鐘數已突破八十分鐘,超越網頁瀏覽的七十四分鐘。如果從○八年蘋果推出線上市集起計算,行動App產業只花三 年,就顛覆人類建立超過十年的使用習慣。

但數據,只是變化的冰山一角。

七月十五日,我們拜訪了基隆路上的之初創投(Appworks Venture)辦公室。

它,點燃一波野火經濟 成本更低、更易賺錢,卻難持續

走進之初創投大門。我差點以為自己走進大型的校園社團辦公室,十幾張大桌子坐滿了年輕人,大家手上拿的不是iPhone,就是平板電腦。

這裡,約有六十個年輕人,但卻是由二十四個創業團隊組成,很多團隊,只有兩個人的組合。而且,「他們,有一半的人都是非科技背景,有三分之一不是台北人,都是為了創業才上來(北部)的。」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林之晨對我說。

神學院畢業的郭曜郎創業,選擇做股市量圖App應用,因為他覺得這樣可以造福很多投資人,讓大家可以看一眼量圖,就懂得股市變化。新手爸爸雍承書開發 Mamibuy嬰兒用品推薦服務,是為了解決自己當初在寶貝出生時,還要比較奶嘴跟用品的困擾;還有電影行銷背景的兩人創業團隊,做的卻是交友的應用程 式;英特爾出身的IC工程師Charlie希望開發二手回收電子產品的服務,只因為,他很想做一門,可以幫助社會但又能獲利的事業。

很多「小野火」,搭著這波App經濟的列車,打算成就自己的小夢想。這波App經濟,讓台灣至少出現上千家App創業團隊。激勵他們的,不僅是App市場的龐大規模,還有點燃App經濟的野火特質: 一、一人也能創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App經濟最好的寫照。

「網路真的成為窮人的原子彈!」米斯特六公司創辦人,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說。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說,跟二○○○年的網路創業潮相比,「這 次,做夢不要花太多錢,想花錢也沒地方花。」因為從Google到蘋果,都有提供平台,創業者不用再花錢買設備做行銷,只要你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想法,就 算不懂技術,只有一個人,也能創業。

太多小兵立大功的成功案例在眼前。洛菲歐當年開發出《憤怒鳥》時,只是一個十二人的小團隊。另一個例子是,讓你把檔案儲存到遠端伺服器,可以用不同裝置隨時隨地下載存在遠方檔案的同步軟體(Dropbox),現在有二千五百萬個用戶,但員工也只有五十人。

工研院資通所App計畫主持人劉智遠說,在線上市集裡,不管員工多少、資本額大小,你所能占的空間大小都是一樣,「小企業比以前更容易賺到錢。」

跟二○○○年的網路創業潮相比,「這次本益比是一萬倍的差距。」林之晨說,二○○○年時,台灣電子商務市場只有三十億元規模,但現在是三千五百億元,市場 有一百多倍的差距,但同時間,當年網路創業需要上千萬元買設備,但現在,只要十萬元,成本等於也是縮小成百分之一。

二、任何想法都可能賺錢。只要滿足一個小需求,就可能跨國通吃。單在蘋果的線上市集內,就有四十多萬的應用程式,這不是贏者通吃的競爭環境,只要你滿足一個小需求,你就可能成為贏家。

不知道等下要吃什麼?只要搖一下iPhone裡的《UrbanSpoon》軟體,手機就會立刻隨機選出,在你附近的好餐廳。上述服務,每天就有一百萬人靠 它挑餐廳;嫌iPhone拍照太慢?《Camera+》軟體讓你輕鬆連拍照片,這套應用軟體上架後兩天內便銷售超過五十萬套,為《Camera+》不到二 十人的團隊,創造出一百八十萬美元的營收。一個結合音樂節拍創意的小遊戲,則讓名為《Tap Tap Revenge》的遊戲創造三千五百萬次的下載量,最後還被迪士尼收購。

不僅是各種應用都可能賺錢。App經濟因為正在起飛,不同形態的廠商也能在整個生態鏈(Ecosystem)(見一百三十六圖)裡分到一杯羹。比如,伴隨 App經濟而生的行動廣告商有的放矢廣告公司(Vpon),,剛獲得國際創投投下七百萬美元,它提供的是行動廣告平台服務(見一百四十三頁)。此外,結合 經紀與行銷角色的發行商如《憤怒鳥》幕後推手Chillingo(見一百四十八頁),也因為善於挑選並炒作當紅遊戲的功力,而被美商藝電購併。

但,野火的第三個特性,也是這波App經濟最現實的點:它,易燃但也難持續。

「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還有其他產業像我們一樣競爭?」這是洛菲歐執行長麥可.海德(Mikael Hed)接受本刊專訪時,令記者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句話。全球四十多萬個團隊一起點燃野火的結果是,如果你的特色不夠突出,一開始就可能被淹沒,就算成功 了,也很容易被抄襲,難以長遠的維持。

最簡單的例子,若拿今年初,蘋果公布的iPhone前十大熱門軟體名單,與七月十七日的數據做比對。唯一留在榜上的,只有《憤怒鳥》,其他九個軟體,竟然全都被擠出榜外。

暴起暴落,成為這個野火帝國的特色。麥可.海德對我說,即便今日,洛菲歐已經創造了成功傳奇。但他永遠會做好心理準備,讓洛菲歐不會淪入公司生存,只靠一 款遊戲決定的命運。「知道如何開發遊戲、以及如何維繫生意的能力,都是一樣重要,」濃厚的危機意識,是讓洛菲歐去發展《憤怒鳥》延伸商品,與電影行業的關 鍵因素。

從芬蘭到台灣。我發現,這場野火革命,燃燒的廣度與深度,都超乎我想像。

它,延燒廣度超乎想像 從手機、軟體到創投業,整個洗牌

燃燒的中心,先從新創業家開始,然後,第二圈是手機與軟體相關業者,「大家都沒想到這麼快,整個就洗牌!」在板橋,台灣最大手機加值服務(提供如手機鈴聲 下載)廠商奧爾資訊辦公室裡,總經理李熾榮對我說,兩年前,傳統手機服務研發資源還占奧爾約九成比重,但現在開發的遊戲有三分之一屬於智慧型手機上的 App。他們必須轉型,因為,App應用崛起,讓消費者開始轉向智慧型手機,他們不僅要轉做智慧型手機App應用,還要懂得全球的消費者。過去,他們只需 對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或遠傳等做生意。

「這趨勢,逼大家入侵我以前沒去過的地方。」李熾榮說。現在,奧爾研發、行銷人員,每天都要盯著線上市集的消費者回饋訊息看。因為這些訊息,是其他人決定 是否要下載你商品的關鍵。「例如一款麻將遊戲,贏的機率雖是一半一半,但可能有人剛好都拿到壞牌,」這時,研發人員就要思考,在下一版更新軟體時,透過設 計降低玩家不舒服感。

在新竹的蒙恬科技會議室裡,董事長蔡義泰對我說:「就像過河卒子,你就只能勇往直前。」蒙恬在○八年,蘋果推出線上市集同時,也推出Worldcard名 片辨識App服務。一推出,在商業類別的消費金額排名中,名片王在台灣排第二、日本排第三、美國排第六。用戶還遠及奈及利亞,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用戶是台 灣市場。

一瞬間,蒙恬在二○○○年起積極走向全世界的夢想,立刻成真。但蒙恬要付出的代價是:過去只要半年甚至一年更新一次軟體系統,但現在,每一、兩個月就需要 更新。而且,過去在PC時代花新台幣三、四千元買名片辨識機的用戶,因為手機加上Worldcard的應用,一套台灣售價只有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 元),而且更便利,可能會放棄使用也是蒙恬開發的實體名片辨識機,間接影響營收。

怎麼辦?「就像是過河卒子!要更往前!」蔡義泰又說了一次。現在,蒙恬一面試圖透過Worldcard,建立起全球品牌知名度,一面繼續把辨識技術的強項 發揚光大,一款名為Worlddictionary的軟體,可以讓消費者到國外時,把手機鏡頭一對向看不懂的菜單,就能立刻獲得翻譯。

第三圈的資金市場業者,也面臨衝擊。

全球創投業都看到App的大趨勢,但是因為App產業需要的資金太少,所以創業家對創投進入的迫切感低,「以前是創投高高在上,但這個時候整個天平是倒了 過來。」林之晨說。「我們要去求優秀的團隊讓我們投資,他們不需要你的錢,他們需要的是你其他的幫助(如商業模式的諮詢建議)。」

然後,人才市場的供需也出現了變化。台灣最早帶入iPhone/iPad平台研發課程的台大資工系助理教授陳彥仰,一堂教導如何做App的課程,只收八十 個學生,但有超過三百五十個學生報名,所有學生還沒結束課程,就成為廠商招募對象,每個學生手上一疊大廠人資主管的名片,他下學期的課程,已經被宏達電獨 家贊助。

「現在(人才)市場出現非常嚴重的供不應求。」劉威麟說。

不過,不只科技圈受到這波App野火震撼,在一些你沒想到的地方,一樣受到重大影響。最顯見的例子,你家附近的唱片行跟書店開始變少,因為大家都透過App商店買服務。目前,蘋果已銷售超過一百五十億首正版歌曲,還被下載超過一億三千萬冊電子書。

它,撼動你我價值定位 誰先抓住新需求,就是野火贏家

我們所有人,都不能置身於App經濟之外。因為,台灣整體競爭力正因App經濟受到很大威脅。你沒看錯,App經濟,為台灣帶來的,不僅是機會,更多是挑戰。

「全世界(受到)威脅最大的就是台灣。」簡立峰說。理由很簡單,App經濟的崛起,讓戰場重心變成了軟體服務,未來,所有硬體都變成簡單的上網工具而已,在沒有差異化下,專攻硬體代工的台灣業者,毛利自然還會被壓縮。

人在加州的簡立峰,透過視訊對我迫切的說,台灣還是有機會,但要更快一點、更主動一點。比如說,廠商可以在生產的硬體裝置裡,內建一些服務,如手機搭配卡 拉OK的功能,然後去找電信商談合作,接觸終端市場。這對純做代工的台商是很大的轉變,但,「既然台灣廠商可以在那個地方(如中國)設工廠,為何不能把那 邊當市場?」

App經濟帶來的風暴,席捲速度太快。我們每個人都會與App經濟掛鉤,這是個全台灣都需要認真面對的議題。

在這次許多的採訪中,有一個問題記者都會詢問每個受訪者:

「App經濟等於打亂了過去的遊戲規則,你們該怎麼辦?」

蒙恬董事長蔡義泰回答:「任何公司,一個時代的改變,有好有不好的,只能想辦法去強化好的,用其他方式去backup(支援)不好的。好的地方,就做到更好。」

軟體代工業者Symbio首席技術長劉俊賢則說:「危機就是轉機,就是趁這時候去重新想自己的定位。」

的確,這一場野火,能燒出機會,也能燒出危機,它將會讓大家重新對自我價值展開盤點。好消息是,只要提供全世界需要的價值,一個人也能在這波趨勢當中當贏家。

【延伸閱讀】人人都有機會淘金--App經濟新生態鏈1.伺服器採購量大_雲端設備商2.討論App應用兼賺廣告錢_網路論壇3. 有助智慧型手機銷售_手機業者 4.下載越多消費越多_電信業者 5.與開發商拆帳_平台供應商 6.開發商_全球估有逾40萬個開發商7.軟體代工商_幫創意發想者寫程式8.行動廣告商_廣告置入App,與開發商拆帳9.發行商_幫你把App創意行 銷全球10.創意發想者_一人即可創業

【延伸閱讀】平均單價1.67美元-台灣前300款最受歡迎App平均單價1.67美元,高於美國的1.48美元免費程式81%-今年App免費程式下載 次數,占總行動應用程式下載次數高達81%手機平均下載App數75個-全球單一行動裝置平均下載軟體數量為75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5

減薪裁員蔓延 券商弱市調戰線

http://www.eeo.com.cn/2012/0827/232539.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旭 「這個成交量再幹半年,全行業估計都回家了。」東方證券研究所的一位人士告訴本報。

走過了大盤跌逾2成、證券行業近三分之一虧損的2011年,2012年以來的券商們仍舊艱難度日。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7月底,2012 年日均股票交易額為1431 億元,市場交易活躍度處於近3 年較低水平。今年上半年,112家券商累計利潤僅有226.59億元,89家券商實現盈利,佔比79%。

依靠資本市場活躍度獲利的券商們,「瘦身」還在蔓延。

2011年,銀河證券挖角一流分析師的價碼是500萬元年薪,而僅僅過了一年,市場上已經無此行情。不僅如此,許多大型券商的前台部門開始了減薪裁員。

在證券行業的「壞時光」中,券商們一邊在傳統業務上成本控制、收縮戰線,一邊又在行業變化的大機遇中力求擴張。

「瘦身」蔓延

2011年,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酈彬被宏源證券高薪挖角,並任命為首席策略分析師。如今,在酈彬加盟中信證券後,他在中金的原同事,有不少為了尋覓工作而赴宏源證券面試。

繼今年年初投行部門裁員約30人後,本報從中金內部人士處獲悉,或許還有一些前台崗位將裁員。「以前中金的人打死也不會到小券商找工作吧。」宏源證券一位員工告訴本報。

券商的裁員潮相對於外圍市場來說,並未到來。但是,減薪潮確實已經讓業內人士感覺到了寒冬臨近。始自去年底的這次裁員減薪風波,涉及的券商已經由平安、中投等中小券商,逐步向申銀萬國、中金公司這樣的大型券商擴散。

記者獲悉,包括招商證券、國金證券等券商都已經開始了變相減薪。

國金證券2011年報淨利潤2.32億元,今年1-7月的數據,國金證券的淨利潤已經達到了2.19億元。即便在此情況下,國金證券的一些員工發現,他們的獎金變少了。「公司沒有明確提出減薪,但是因為行情不好,大家的獎金都少了。」國金證券的一位員工稱。

2011年初,很多券商提出了將會把自己研究所的人員規模擴大一倍,一年過去了,市場上再也沒有了這種聲音。

不僅研究所擴張停步,而且在券商設立輕型營業部的趨勢下,未來經紀業務對人員數量的需求也會減少。在一份《宏源證券西部地區聯合調研會議紀要》中顯示,西部證券方面表示,「監管層推進輕型營業部是希望券商能加大行業影響力,基本會成為複合型的網點。會在現在基礎上人員基本減半,行業成熟度已經夠了,將會降低券商的成本……」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06.28億元,同比下滑5.96%;累計實現淨利潤226.59億元,同比下滑13.03%。虧損家數佔行業總數的比例由2011年中期的14%上升到今年中期的21%。

從目前已經披露2012年半年報的10家上市券商業績來看,除了東北、長江、興業等券商業績實現增長外,其餘大多出現業績下滑。其中,西部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55%、36%和26%。

戰線的收與擴

情況遠不如2003年糟糕,當年國元證券研究所被撤掉,震撼市場。而現在,許多券商的裁員減薪,被解讀為控制成本之舉。目前,除了華泰證券、東方證券等國資背景的券商尚未開始減薪外,大多數的券商已經開始了嚴格的成本控制。

海通證券一位高層曾經向記者預言,10年內國內最多剩下20家賣方研究所,因為留給前10名以外的賣方研究蛋糕已經越來越小。

在股票市場處於長熊市況中,券商賴以生存的傳統業務越來越失去以往的吸引力。以往帶來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的研究所和投行部門,都成為這一輪減薪裁員的集中地。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經紀業務淨收入同比下滑33.33%,投行業務淨收入同比下滑32.9%,資管和自營業務的淨收入同比上升。

勒緊「褲腰帶」的同時,券商們也在創新業務領域增加籌碼。

在券商創新大會之後,監管層的政策導向作用開始顯現。8月22日,證監會就修改《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及配套實施細則徵求意見。該辦法主要內容為取消限額特定資產管理計劃和定向資產管理雙10%的限制,豁免指數化集合計劃的雙10%及3%關聯交易投資限制,明確被動超標調整機制;允許對集合計劃份額根據風險收益特徵進行分級;適當允許集合計劃份額在投資者之間有條件轉讓;調整自有資金參與或退出集合計劃的規定;取消「集合計劃資產中的證券,不得用於回購」的限制;調整「關聯證券」的範圍,明確資產託管機構及其關聯方發行的證券,不屬於關聯證券。

而最為各方關注的則是報批制改備案制,在券業鬆綁後,券商們已經悄悄轉換了發力點。2011年,來自基金的分倉佣金費用較2010年的62億元減少了21%,對比依賴交易通道-機構佣金模式建立的前台體系,已經受到了來自創新業務的挑戰。例如,在債券市場可能大發展的情況下,中信建投證券等券商都開始在該領域招兵買馬。

雖然已經開始減薪,但招商證券對下屬的招商期貨增資並未猶豫。招商證券8月14日公告,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對招商期貨有限公司增資1億元的議案。而兩年來,上市券商對旗下期貨公司的增資就超過了20億元,為了備戰相關的資產管理業務和境外期貨代理業務,控制成本的各家券商都沒有吝嗇。

在同業券商都在討論轉型的時候,一些上市券商的優勢開始顯現。近日,興業證券推出其再融資計劃,募集50億元人民幣擬投入資管、場外市場及融資融券業務。

業內普遍認為,對於轉融通開閘後的做空氛圍,許多券商仍然沒有準備好。德邦證券公司近期就轉融通開放後,進行了各部門的模擬,以尋找其中可能的獲利方式。而另一些券商,則已經開始探討僱傭可以寫出「空方」的報告的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68

網路「海賊團」搶攻五七○○億元大祕寶 寂寞商機大爆發 愛情公寓勢力蔓延

2013-05-27  TWM
 
 

 

全台單身人口即將逼近千萬大關,網路婚戀、交友成為最搶手的新興商機,推估至少高達五七○○億元。堪稱台灣網路交友聯誼網站始祖的「愛情公寓」,也搭上這股寂寞商機,如今修成正果即將公開發行。究竟,愛情公寓施了什麼浪漫魔法?

撰文‧顏雅娟

隨著未婚人口持續飆升,「不婚族」、「黃金剩女」、「敗犬」等新名詞成為媒體最新流行用語,坊間更陸續出現「女朋友外套」、「單身保單」、「獨享Pizza」等新類型商品。

你知道「寂寞商機」有多龐大嗎?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近四年來,十五歲以上的單身人口暴增五十萬人,加總全台未婚、離婚或喪偶的單身人口總數已逼近千萬大關。若以全台單身人口每人每年平均支出六萬新台幣推估,全台灣寂寞商機至少高達五七○○億元。

龐大商機除吸引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次子林宇輝、寶來創辦人白文正之子白介宇搶進,就連興富發建設等多家建商也都力推奢華小豪宅,「一個人經濟」儼然是最搶手的熱門生意。

搭上這股寂寞商機順風車,尚凡資訊經營的交友社群網站──愛情公寓,號稱台灣交友網站始祖,從二○○三年成立以來,註冊會員數至今已超過四二八萬人,站穩華人交友網站龍頭地位,成了PChome創辦人詹宏志口中「具有台灣特色的Facebook」。

緊抓超熟男女商機

appWorks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點出,相較於其他網路交友服務公司,愛情公寓會員網站營收有高達九五%來自於會員收費,現金流健康;同時,尚凡資訊在二○一二年推出智慧型手機適用的App,在既有網路交友服務之外,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愛情公寓得以成功抓住單身商機趨勢。

儘管愛情公寓穩居全台最大交友網站寶座,但面臨Match.com、世紀佳緣、Be2等國際交友網站的強力競爭,愛情公寓積極擴大會員數;除了新增簡體中文版、英文版,藉以廣納海外華人會員用戶外,還透過各種管道強力拉攏中老年會員。

尚凡資訊總經理林志銘指出,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普及,很多以前不用電腦的中老年人,也學會申請Facebook帳號、或用Line來傳訊息。

這群多金的潛在客群,成為尚凡資訊亟欲開發的市場處女地。尚凡資訊董事長張家銘指出:「雖然目前五、六十歲以上的會員占比還不到五%,但可以發現他們付費的比率都非常驚人,而且忠誠度極高!」舉例來說,愛情公寓裡住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退休醫生,會費一次就付一年。張家銘笑說:「這要感謝Facebook的普及,讓很多四、五十歲的熟男、熟女熟悉網路介面,開始願意嘗試透過網路社交。」除此之外,龐大的會員資料庫與不斷修正的演算機制,更是愛情公寓最大資產。據資策會統計,加入愛情公寓會員並從中找到結婚對象的比率約四.七%,以二○一二年愛情公寓約達三五○萬會員推估,約十六.四五萬會員透過愛情公寓找到另一半,並推估已有超過十一萬名愛情寶寶誕生。

五月四日,第一輛由愛情公寓會員所組成的台版「戀愛巴士」首次上路,創下交友網站與旅遊業者異業結盟的首例。

過去愛情公寓曾自行舉辦多達五十多次聯誼活動,但因資源有限,常常自己員工要下海當領隊、帶活動,一直以來,都有想找旅行社合作的念頭。

直到去年十月底,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舉辦第一次會員大會,全台灣網路產業大頭齊聚一堂。當時,張家銘偶遇雄獅旅遊董事長王文傑,立刻一個箭步向前,拉著對方拋出異業合作的想法。

「虛實整合」 戀愛巴士環台張家銘說:「我們大概只聊了十幾分鐘,可以說是一拍即合!」由於雄獅近年也積極主打「虛實整合」的通路策略,與愛情公寓合作,反而幫他們解決了最頭痛的客源招攬問題。

當愛情公寓遇上雄獅旅遊,會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張家銘直接以結果論來證明活動成果。

「去程遊覽車上,本來是男、女各坐一邊,但經過一整天的活動下來,回程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對都是混著坐了!」甚至,活動結束後,不少會員還在愛情公寓留言板上大喊:「台中、高雄也要辦!」由張家銘、林志銘、林東慶、舒雨凡等四位師大附中同窗創立的尚凡資訊,常被戲稱為網路界「五月天」。或許是同窗培養出的默契與無窮創造力,讓成立十年的愛情公寓,一點也沒有年久失修的老態。

回想前幾年師大附中六十周年校慶時,這群年過三十的創辦人還一起回母校唱校歌。校慶前一天,人在上海出差的張家銘,還特別託林志銘趕緊幫他買一件大號的校服,為了在新校服繡上學號,林志銘還騎著摩托車四處尋找繡學號店家。

講起這段往事,張家銘、林志銘臉上掛滿了笑容,似乎還能看見當年在校園打鬧的那分無憂。林志銘感性地說:「我們就像漫畫︽航海王︾中的主角草帽海賊團,雖然不知道出發尋找的大祕寶是什麼,但在過程中,與夥伴共同打拚的情誼,才是最重要的!」繼尚凡資訊修成正果即將首次公開發行(IPO)之外,後續愛評網、GOMAJI團購網、KKBOX也都有IPO的計畫,標誌著台灣網路產業聚落逐漸成形。接下來,就讓我們期待下一個網路新星的出現吧!

尚凡資訊

成立時間:2002年10月

負責人:張家銘

資本額:1.2億元

主要業務:網路交友服務

近三年營收:(億元)

201020112012 1.252.992.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3

當豪宅退燒、投資客開始抽手? 四大跡象 房市觀望氣氛正在蔓延


2013-07-22 TCW
 
 

 

房市「多頭總司令」顏炳立公開看衰房價後市,走了十年多頭的台灣房地產市場,是否就此進入轉折點;一般認為,與房市榮枯高度相關的利率環境短期之內不致出現劇烈變化,但不可否認的,買方追價的風險意識,已經明顯升高……。

撰文‧楊卓翰、梁任瑋

如果你最近要買房子,可能要先「停看聽」。六月房市買氣直直落,過去堅若磐石的房價,是否開始出現鬆動訊號?「今年下半年,實在是沒有樂觀的理由。」過去被稱為「多頭總司令」的戴德梁行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竟也帶頭喊跌,指出豪宅市場下半年將沒有好日子過,而中古屋市場也會受到影響。

跡象一:買氣衰退

利空訊號多 下半年不樂觀其實,不只顏炳立看壞,從氣氛面到基本面,房價已經出現四個鬆動跡象,值得購屋人及投資人留意。

邱小姐近日出售一戶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公寓,卻遇到賣不出去的情況。先前有一位買家一看就很喜歡,第一天訂金就付了九十萬元;但是之後卻因為沒有銀行貸款,無法交屋。

「事後了解,原來買家是有三、四戶房產的投資客。前後找了五家銀行來估價,卻都因為貸款成數太少而沒談成。」邱小姐說。眼見交屋日逼近,這位買家甚至寧可讓邱小姐沒收九十萬元訂金也不交屋。

邱小姐遇到的並不是個案,隨著貸款利率緩步調高,加上房貸緊縮,投資客已經開始悄悄從市場上抽手。雖然五月台北市買賣移轉棟數寫下奢侈稅後新高,不過六月的移轉棟數僅剩下三三六八棟,比起上個月減少了一五%。

房地產市況不佳,身為台灣最大的外商估價機構總經理,顏炳立感受最深。「去年第一季我們成交量做到爆,現在我們做那麼少,我就感受不到這個市場還有什麼買家。」他甚至指出,今年第一件成交的商辦大樓標案,僅有一家投標。「整個標案的情況,進來詢問的,比去年掉了一半,真正投標的又掉一半。」他說。

不但如此,顏炳立也針對房市買氣下滑提出警訊,指出未來蛋黃區(市中心)房價將會下跌五%。他指出,過去多頭市場是靠「驚嘆號」堆砌出來;但當愈來愈多空頭訊息出現,會變成負面的驚嘆號,「下半年沒有那麼樂觀」。

近期利空消息包括全球景氣渾沌不明、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可能退場,過去兩年預售的豪宅開始實價登錄,大幅干擾市場交易,甚至造成買方觀望,交易量萎縮的態勢。

跡象二:豪宅退燒

壓縮一般住宅向上空間

「實價登錄效應已經發揮了,就是老百姓有所本,買東西前知道價格。」而近日勤美璞真「膨風」事件,也讓市場討論熱烈。位於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指標豪宅勤美璞真,原本喊價每坪二三○萬元,但實際登錄價格卻僅有一七八萬元,相差超過兩成。

不過,台北市房價在第二季再創新高又是為什麼?房價是否真的「下不來」?顏炳立直指,現在的房價其實「都不合理」。「現在賣家開的價錢都不合理,我們建議的合理價,他們都不願意賣。」顏炳立說。

不只如此,實價登錄也讓消費者處在觀望姿態,讓大家認為兩百萬元的房子,一百多萬元就能買到,因此不肯進場,有房仲業者就表示,最近雖然房價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六月實際看屋人則少了一至兩成。

豪宅市場價格鬆動,顏炳立認為勢必影響到次級產品(中古屋)市場。「假設好的東西都不被追逐,那現在次級產品的熱度,會是短暫性的。」再加上QE退場,造成市場信心問題,顏炳立直說,下半年並不那麼樂觀。

信義房屋研究員曾敬德則指出,市中心區的買方對於景氣變動較為敏感,尤其是六月下旬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鬆口,表示經濟好轉後,考慮縮減量化寬鬆政策規模,更讓市場信心蒙上陰影。

「QE退場」宣示與房地產之間的直接關聯,其一是推升房價的資金行情可能退燒;其二,是營造房價上漲的低利率環境可能轉變。雖然柏南克在七月九日又對外強調「就算就業情況改善也不急著升息」,但無論如何,房市買方的風險意識必然已較柏南克發言之前有所提升,也將影響買方向上追價的手筆與意願。

房價遲遲不跌,但另一個房市指標──租金報酬率卻跌得很慘。

跡象三:租金報酬低

豪宅租金直落 無法抵房貸台北市專營高價豪宅租賃市場的松信住宅經理吳懿倫就說,豪宅租賃客群主要來自外商公司主管或駐台外交官,但這幾年來台設立的外商公司急劇減少,豪宅租金行情不漲反降;但房價不斷飆升,導致租金報酬率直直落,目前「坪數愈大,租金報酬率愈低」。

據了解,壹傳媒主席黎智英位於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頂高麗景」,交屋已一年多,原本每月對外招租三十五萬元,但現在已降價至二十五萬元還是乏人問津,換算租金報酬率也只有二%。

而目前豪宅租金開價最高的,是北市中正區的「元大一品苑」,與富邦金控蔡萬才家族在帝寶對面蓋的自用豪宅「仁愛大樓」,一戶每月租金都要五十萬元以上,雖然租金高得驚人,但租金報酬率卻低得可憐。

用知名豪宅房價換算租金報酬率,指名度(註:租屋者最多人指名想租)最高的「帝寶」,若以房價每坪兩百萬元計算,儘管以每月五十萬元的天價出租,租金報酬率也只有一.一%;信義計畫區的「寶徠花園廣場」,每月租金行情約二十萬元,租金報酬率也低於一%,租金完全無法抵房貸。

不過,吳懿倫說,這些富豪對名下豪宅的處理態度,類似保險公司買商用不動產,皆抱持只租不售、長期持有的模式;甚至有些客戶當初購買不是為了出租,而是為賺三至五年後翻一倍的價差,只要將來房子可用好價錢賣掉,租金低落對這些買家一點影響都沒有。

雖然富豪出手買房時不在乎租金報酬率,但是對口袋不深的投資客,這樣低的報酬率,已經是叫苦連天。瑞普國際董事長曾東茂就指出,台灣過低的租金報酬率,已經埋下房市鬆動的隱憂。「現在不論商辦或住宅,租金報酬率實在太低。」他拿出台北市的租金報酬率,從二○○一年開始,租金報酬率就從五%一路衰退到目前一.五七%的水準。

現在,「租金」和「貸款利率」這個恐怖平衡,即將被打破!為了進一步抑制房價,公股銀行從第二季開始實施限貸,拉動新承作房屋貸款利率來到一.九八六%,創下四年四個月來的新高。

當房貸利率超過租金報酬率,正是地產業者所謂的「死亡交叉」,因為這代表投資客已經無法單靠房租負擔房貸,而必須掏錢養房。

事實上,在二○○八年間,國內房市也曾一度出現房貸利率超過租金報酬率的狀況,不過在利率隨金融海嘯爆發而快速壓低後,租金報酬率又再度超越房貸利率;這一回,「死亡交叉」仍是曇花一現?或者會「愈演愈烈」呢?

跡象四:利率反轉

與租金報酬率呈現死亡交叉由於美國QE退場預期,不少人擔心市場利率將自此一路上漲,不過,在柏南克七月九日高調向市場「消毒」、強調利率將長時間維持低檔之後,或許利率向上的時間表還可再往後延。此外,觀察國內央行長期作風,調升利率往往又會比美國來得速度更慢、幅度更緩、動作更謹慎,因此,現階段應還不必對「升息重創房市」過度擔憂。

然而,即使不必過度擔憂,但小小的隱憂還是會對房市造成一定的壓力,原因在於,台灣房地產市場對於升息的抗壓性相對較低;或者說,一旦升息,國內房價反應會更敏感,「因為台灣房地產市場基本面並不算好。」投資名家劉俊杰說。

「房地產要上漲,首先人口要不斷增加,第二所得要不斷提高。」但是,劉俊杰指出,台灣人口老化、實質薪資負成長,「年輕人若無一點老本,不可能在新北市、台北市買房子。」劉俊杰更認為,台灣房地產比中國還脆弱,因為中國所得還在增加,但台灣所得原地踏步,而且台灣老年化嚴重,這兩個基本面,將會讓台灣的房地產,「成為高價泡沫最後的那隻老鼠。」因此,在他眼裡,台北市過高的房價崩盤,利率將是關鍵。「如果利率真的往上升,這件事絕對會發生。」劉俊杰最後提醒,股票漲到一個階段,績優股都不會動,「剩下阿貓、阿狗股在漲。」「所以你看最近台北市以外、桃園以南都在漲。這與股市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認為房市進入盤整下修,不會太遠。」從多頭總司令顏炳立,到投資名家劉俊杰,從不同角度,他們眼中看到同一件事:房市可能下修。從氣氛面來看,市場買氣衰退、基本面租金與利率出現死亡交叉,外加國際局勢的干擾,投資人須特別小心;台灣房市從金融海嘯後再起,到現在已第三年,拉長時間來看,房地產已漲了十年;反轉的時間點雖然難測,但在準備購屋之前,對於報酬空間的預期,已不宜過度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3

銀行暫停房貸蔓延至二三線城市:開始防樓市風險

http://www.ce.cn/cysc/fdc/fc/201309/11/t20130911_1465897.shtml
今年以來,有關各地銀行暫停房貸的消息層出不窮。8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就曾以《部分額度已用完廣州多家銀行暫停房貸》為題,對廣州的房貸情況進行調查和報導。進入9月,這一現象已經開始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9月10日,《中國房地產報》報導稱深圳4家銀行公開宣佈暫停房貸。而據《重慶商報》9月9日消息,由於銀行信貸額度吃緊,重慶部分銀行暫停受理二手房貸款;同一天,《中安在線》報導,合肥最近有4家銀行暫停了二手房貸款,其中農行、交行、工行等國有大行也加入停貸大軍。

  對於大面積收緊房貸的原因,銀行方面普遍的說法是額度緊張。但也有銀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真實原因也許沒這麼簡單。

  銀行收緊房貸愈演愈烈

  據瞭解,今年以來,不少地方陸續傳出銀行暫停房貸的消息。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合肥等城市相續出現暫停房貸的情況,尤其是最近幾天,似乎有蔓延的趨勢。

  而這種趨勢不僅表現在地域上,也表現在較小銀行開始向國有大行蔓延。此前,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暫停房貸的以股份行和城商行居多,國有五大行有審核從嚴、放款延長的現象,但並沒有停貸。但據9月9日《中安在線》的消息,合肥最近暫停二手房貸款的4家銀行中,3家是國有大行。由此可見,國有大行的此前的「淡定」態度似乎正被打破。

  某知名地產中介公司廣州地區經紀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來,房貸一直在收緊,現在根本不會有折扣,而且有幾家銀行在最近兩個星期也加入了暫停房貸的大軍,至於是哪幾家銀行,該地產經紀人沒有透露。

  種種跡象表明,銀行收緊房貸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二手房貸款則首當其衝,是停貸重災區。據《中安在線》報導,沒有暫停二手房貸款業務的銀行,利率也出現較大幅度上浮。以合肥地區光大銀行為例,雖然沒有暫停二手房貸款,但首套房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浮10%,二套房上浮20%,而且還需要等待放款。

  就連此前相對寬鬆的公積金貸款,如今也受到影響。據媒體報導稱,偉嘉安捷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北京市公積金貸款的交易量環比上月下降30%左右,國管公積金貸款受額度緊張影響,辦理人數下降明顯,而公積金貸款整體消費人群比例也由30%縮減為20%。

  銀行警惕房貸風險

  對於房貸收緊的原因,銀行方面普遍的說法是額度緊張,但某銀行人士王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真實的原因也許要複雜得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行對房貸風險比以往更加警惕。

  據王先生介紹,在六月「錢荒」之後,許多銀行心有餘悸,對風險的控制更加嚴格。

  今年的上市銀行中報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4400億元,相比2012年末增加了近400億元。

  「但這種影響是廣泛的,不針對房屋貸款,但上半年部分銀行房屋貸款過度放貸的問題也確實存在,下半年只能相對收緊,這個原因不可否認。另一方面,銀行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恐怕是銀行收緊房貸更重要的原因。」前述王先生表示,上述說法只是他的個人猜測。他還認為,房屋貸款作為一種銀行爭相追捧的優質資產的時代也許在逐漸遠去。

  王先生向記者指出,市場上有關房產稅的傳言,也提高了銀行對房貸風險的警惕。

  盛富資本總裁黃立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房產稅的推出是大趨勢,只是時間問題。至於推出的具體時間,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可能會有定論。

  黃立沖認為,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比較嚴重,「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徵收房產稅,所以房屋作為投資品的吸引力很低,持有兩套房以上的人是極少的。人們購房的目的就是為了住,因為空房子也要徵稅。但中國的情況很不一樣,許多人持有幾套或多套,因為持有成本太低。所以現在中國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許多房子是空置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這些空置房就形成了房產泡沫,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案就是徵收房產稅,這個大方向不會變。」

  「房產稅一旦推出(當然這個過程是漸進的),那房屋作為投資品的持有成本就大幅增加,從而失去作為投資品的吸引力,房屋需求自然就下降。」黃立沖表示,這種預期正是銀行收緊房貸的一個重要原因。

  黃立沖同時認為,另外一個原因,是房貸越來越顯現出一個特點:高風險低利潤,而且回收週期非常長。此外,房屋貸款一旦出現違約,對銀行而言,風險和收益也不匹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36

重組炒作歪風蔓延

2013-11-18  NCW
 
 

 

有意無意地製造重組故事,做高殼公司市值,其間是否存在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需要監管部門嚴查◎ 本刊記者 張冰 鄭斐 文zhangbing.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昌九生化成了近期市場上的“黑天鵝” 。

在連續七個跌停板後,11 月13日晚間,昌九生化(600228.SH)發佈公告,鑒於公司股票波動較大,自2013年11月14日起停牌,公司將在前期自查基礎上進一步自查,初步預計在投資者說明會後複牌。該公司董事長于11月15日下午在上海交易所 e 互動平台“上證 e 訪談”欄目召開投資者說明會,與投資者進行溝通。

此前投資者對昌九生化重組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下稱贛州稀土)資產 抱有強烈期待,股價一路上漲,但這一趨勢在11月4日威華股份(002240.SZ)宣佈與贛州稀土達成重組意向後急轉直下,昌九生化股票跳水。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昌九生化自9月16日被納入融資融券標的之後,融資買入金額一路飆升,10 月底開始停留在每天3億元以上的水平。

至停牌前日,融資餘額為2.92億元。

巨額融資買入以及連續跌停,使得昌九生化成為“兩融”業務開展以來觸發的首例流動性風險個案。多位券商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昌九生化持續下跌後,公司正忙於處理融資買入昌九生化的客戶因股票大跌引發的問題。

近期證券市場炒作假重組的現象愈演愈烈,演者有意,信者“天真” ,交易所敷衍,監管滯後,共同製造了太多虛假重組的鬧劇。

真假重組

昌九生化的瘋狂源於與贛州稀土重組的消息。

2012年12月28日,昌九生化公告稱公司接到大股東贛州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贛州工投) 《關於要求明確稀土資產注入問題的請示》和贛州市國資委《關於稀土資產注入問題的復函》 ,稱鑒於昌九生化近期股價漲幅較大,贛州工投特向贛州市國資委請示,要求明確贛州稀土資產注入問題,贛州市國資委在復函中表示:鑒於組建國家級南方稀土大型企業集團的方向、途徑、方式等尚未確定,稀土產業整合工作尚未到位,市屬國有稀土企業的產業結構、資產質量等方面還不具備整合上市的條件,因此,沒有將市屬國有稀土資源、資產注入昌九生化的考慮。

在投資者眼裡,這份措辭模糊的公告暗示了稀土資產將借殼昌九生化。理由是稀土資產準備上市,只是現在不具備條件,而昌九生化股權剛剛從江西省國資委劃撥給贛州工投,而贛州稀土資產屬於贛州國資委旗下資產。

贛州工投和贛州稀土同屬於贛州市國資委,嚴格意義上,贛州稀土借殼,當然不一定要借殼昌九生化,但兩者聯姻又順理成章。

引發市場想象的贛州稀土成立于2005年1月,是贛州市的國有企業、南方稀土行業的龍頭企業,賬面資產總額近31億元,淨資產近13億元。

贛州稀土擁有44本采礦權證,擁有年配額生產量9000噸,掌握全國60% 以上的離子型稀土配額生產量和稀土氧化物供應量,位居南方稀土第一位,資源控制力強、市場影響力大 , 是南方稀土第一大資源平台。

贛州稀土屬於資本市場上借殼老 手, 從2011年 開 始, 與 西 南 藥業(600666.SH) 、 昌 九 生 化、 桐 君閣(000591.SZ) 、太極實業(600667.

SH) 、中鋼天源(002057.SZ)等十余家上市公司都有過借殼的傳聞。這些公司股價或多或少都有一輪爆炒。

一位券商並購部向財新記者表示,一家上市公司也曾希望由他們擔任贛州稀土借殼的顧問,但這家券商最終沒有接手,原因就是借殼的誠意真假難辨。

投資者相信贛州稀土會花落昌九生化,源於一系列當時看來很有力的細節。

2013年2月到6月間,各大證券交易軟件的股票板塊分類中,昌九生化被列入“稀土永磁”板塊; 4月9日昌九生化發佈公告稱“未來三個月內不重組” ,並未像其他公司那樣徹底否認重組事宜; 4月23日,贛州市國資委2013年後三季度工作要點被掛在官網上,稱 “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率,推進稀土礦業公司、水務集團、昌九生化的上市重組工作” 。稀土礦業公司和昌九生化並列出現在上市重組措辭下,引發了一輪炒作。

4月16日,威華股份公告籌劃重大事項,贛州稀土借殼威華股份基本確定。

不過昌九生化的股價完全不理會基本面信息,股價由4月16日的24.70元經14個交易日沖到40.60元。

9月6日,江西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互動,對於稀土資產注入的問題,昌九生化董事長姚偉彪回應稱公司已經在2012 年12月28日發過公告,沒有考慮注入,要投資者仔細閱讀此項公告。

姚偉彪還稱,當初贛州工投的這個公告是根據市場傳言和股價波動,向贛州市國資委請示後,作為信息披露義務人利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平台披露贛州市國資委的相關回複。對於姚偉彪的這種說法,投資者的解讀是2012年12月28日公告仍然有效,贛州稀土有可能注入上市公司,只是條件不成熟。

11月3日晚間,威華股份發佈公告顯示,贛州稀土借殼威華股份,昌九生化預期落空。從11月4日開始,昌九生化股價連續無量跌停。

套牢融資客

2013年9月16日開始,昌九生化被交易所列入融資融券標的。當天融資餘額達3800萬元,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中,融資餘額一直處於直線上升狀態,到2013 年11月1日,融資餘額達到3.5億元。

由於贛州稀土借殼威華股份,昌九生化“一字”跌停。這使得融資客完全被套牢,券商強制平倉都賣不掉股份。

根據融資買入業務的實際操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情況。第一類是以現金作為擔保品,融資買入昌九生化股票,第二類是以未大跌前的昌九生化股票作為擔保品,融資買入昌九生化的股票,第三類是以未大跌前的昌九生化股票作為擔保品,融資買入其他股票。這些融資買入操作因股價大跌將引發強制平倉風險。

2012年末,昌九生化的股價開始上揚,5月曾于盤中摸高至40.60元 / 股,大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11月1日)的收盤價29.02元 /股。11月13日,昌九生化連續第七個跌停, 報13.89元/股。 “部分客戶的賬戶已經達到平倉標準。 ”上述大客戶經理表示。

根據券商大客戶經理的計算,如果以100萬元現金作為擔保融資買入昌九生化的股票,一般券商的杠杆率是1.5 倍,也就是說投資者可以買入價值150 萬元的昌九生化股票,總市值為250萬元。如果股價跌去50%,那麼購入股票市值跌至75萬元,總市值為175萬元。

根據一般的情況,如果賬戶總市值(擔保現金 + 股票市值)低於融資買入股票價值的130%,即引發強制平倉。根據上述情況150萬元融資買入價值計算,50%的下跌已經達到強制平倉標準。

而以未大跌前的昌九生化股票融資買入昌九生化,情況也不容樂觀。 “價值100萬元的昌九生化股票可以換算為70萬元的融資融券標準券,根據1.5倍的杠杆,投資者可購入價值105萬元昌九生化股票。 ”有券商人士表示。

如此計算,總價值205萬元的昌九生化股票在大跌40% 之後僅存123萬元,與105萬融入價值的130% 相比,已經觸及平倉線。 “但事實上無法進行平倉操作。 ”有券商融資融券業務人員稱。

他指出,由於昌九生化連續跌停,根本不具備出售股票換得現金的條件,“而且平倉效應會加劇股價下挫,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

對於券商而言,用未大跌前的昌九生化股票擔保融資買入其他股票則可以進行平倉操作。這一計算會更加複雜,以價值100萬元的昌九生化股票作為擔保,可以折算成價值70萬元的標準券,利用1.5倍的杠杆可以買入105萬元其他股票。假設其他股票沒有發生大的市值波動,折算率也保持不變,100萬元的昌九生化股票以折算標準券計算,即70 萬元,跌去50% 後剩餘價值為35萬元。總的股票價值為140萬元,與融資買入價值105萬元的130% 相比,尚有6萬元的微弱優勢。

“如果繼續下跌,這種融資買入也會引發平倉條款。這種情況下的平倉,是終止融資買入條款,即機構賣出其他股票以換取現金平倉,客戶仍持有昌九生化股票。 ”前述業內人士稱。

內幕交易隱憂

昌九生化公司在得知與贛州稀土重組無望後,為何從不正面發佈公告,而只是反複強調“不需要信息披露的信息”?

是否存在內幕交易?

7月6日,昌九生化股權拍賣,自然人梁少群、梁耀光及東海投資分別以18.9元 / 股、21.4元 / 股、21.1元 / 股的價格競得1200萬股、400萬股和200萬股,這個價格較當時市場價折讓接近10 元,昌九集團因此獲得3.546億元。

到昌九生化公佈三季報時,這三位自然人雖然持股數量遠大於持股59萬的第十大股東,但並未進入前十大股東名單,說明三人立即實施了拋股套現。

在威華股份與贛州稀土的重組上,也存在很多疑點。

一位接近贛州工投的投行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昌九生化當時的市值最高已達80億元,而威華股份只有25億元左右的市值,借殼威華股份成本明顯小。

數據顯示,中海信托 - 浦江之星12 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浦江12號)入股威華股份始於今年一季度,截至3月末其以252萬股的持股數突然躥至公司第四大股東,隨後威華股份于4月16 日停牌籌劃重組,而浦江12號至6月末持股數已進一步增至500萬股。這意味著,該私募產品在停牌前九個交易日內又急速“吃進”248萬股。自然人姚偉龍為該私募產品投資經理。這和昌九生化的董事長姚偉彪只差一字。姚偉龍公開履歷顯示,2006年其任職招商證券證投部副總經理,而此次威華股份重大資產重組的財務顧問恰為招商證券。11月9日,姚偉彪通過昌九生化公開撇清和姚偉龍之間的關係,稱二人不認識。

重組做局

實際上,在借殼老手的手法中,借殼失敗有很多種理由,但事後看來做局的意味都很明顯。

2013年7月13日, 在 經 過 數 次 延期之後,山西天然氣重組 *ST 聯華(600617.SH)的預案終於發佈,圍繞 *ST 聯華、ST 宏盛(600817.SH) 、山西天然氣三家公司的糾葛,隨著重組方案的出台而暫告段落。然而,由於相關方面存在證券市場失信行為,此次重組能否順利獲批尚存不確定性。

2012年12月27日,ST 宏盛宣佈擬與山西天然氣進行重組。2013年2月,股價連續漲停。但到2013年5月22日,ST 宏盛公告終止重組。隨後,該股迎來了11個跌停。6月18日,ST 宏盛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說明會在上交所舉行,山西天然氣董事長李曉斌透露,ST 宏盛要求在簽署協議前先解決殼費問 題;並要求將增發後增加的共計1100萬股轉贈給指定第三方,而這在原有重組預案和框架協議之外。因此放棄了重組。

類似的玩家還有陳隆基家族。他曾入主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三木集團(000632.SZ) ,多倫股份(600696.SH)和正和股份(600759.SH) 。巧合的是,陳隆基入主期間,這些公司基本面平平,卻通過“涉礦” “重組”等概念,刺激股價無一例外地掀起驚濤駭浪。而抽身之時,陳隆基賺得盆滿缽滿。

資料顯示,陳隆基2007年開始染指正和股份。正和股份的前身 S*ST 華僑以“重大資產出售與購買、重大債務重組”的形式完成資產置換與股權分置改革,S*ST 華僑以每股1.92元的價格,向陳隆基旗下的廣西正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增發股份7.3億股,作價約14億元購買後者的相應資產。

2011年11月24日,正和股份公告,擬用旗下商業地產與北京天研時代持有的敖漢旗克力代礦業32.78% 股權和敖漢旗鑫浩礦業100% 股權進行置換。資料顯示,上述資產均為金銀礦,正是當時的熱點。股價在前一個月已啓動,期間公司股價漲幅達到34%, 由最低的6.22 元最高漲至11月16日的9.06元。在此背景之下,陳隆基開始減持。2011年11月22日至24日期間減持1158.93萬股,減持平均價格為8.44元 ;2012年3月13日,減持4941.7萬股,減持平均價格為7.00 元。然而,涉礦故事僅僅是一張“空頭支票” 。2012年12月初, 在正和股份“玩礦”一年後,公司就將前一年購得的礦業股權悉數奉還礦廠原有股東。

目前,陳隆基仍持有正和股份30多億元市值的股票,但正準備將公司股份轉手他人。從14億元成本入手正和股份,到大筆套現,到做高市值,陳隆基的手法很精明。但每次陳甩手後,上市公司總是一地雞毛。

此前,在為多倫股份編織了美麗的重組故事後,陳隆基也是高位套現。其控制的多倫投資從2011年4月至11月24 日減持多倫股份8000余萬股,套現高達7.7億元,並在當年12月將多倫投資以3.6億元轉與他人。但多倫股份信披、管理混亂,已多次受到監管部門譴責。

有業內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解決爆炒重組股的核心在於解決退市制度。

國內不論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多差,只要有重組預期,其股價就能夠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甚至超過本行業的龍頭企業,大大抬高了收購方的收購成本。

一個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就值五六億元甚至更高,地方政府還經常將上市公司殼資源的數量視為政績的一部分,極力保護殼資源不流失。

退市機制的長期失靈導致了國內證 券市場的概念炒作之風經久不衰,一個朦朧的投資概念就可以將股價翻番。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了追求二級市場超額減持收益,不惜讓上市公司花費大量資金投資于一些讓市場興奮的熱點題材,做高市值,隨後減持走人。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監管部門能夠儘快採取措施強化退市制度威懾力、遏制垃圾股炒作氛圍,則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將顯著加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53

愛在瀏覽面書瘟疫蔓延時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27.html
曾有一名反共義士如此跟筆者說:「活在共匪統治下的人民非常悲慘,因為他們沒有機會上面書!」筆者對於這句評語委實難以評論,但肯定在上班時被發現上面書或在面書洩露了一些唔出得街資料,其後果肯定會更為悲慘!
根據Facebook (FB:US)所披露自2007年至2012年營運數據所示,基本上以廣告為主收入由美金1.53億元上升至美金50.80億元,複合増長101.48%。每股盈利由虧損0.16美元上升至2011年高峯0.52美元後,由於研發開支在2012年急升260.57%至美金13.99億元,令每股盈利急跌至0.02美元。這亦是Facebook (FB:US)股價由首天上市收市價的38.23美元跌至2012年9月4日的低位17.72美元的原因。
Monthly Active Users (MAUs)是Facebook (FB:US)最主要營運指標,自2007年至2012年MAU由0.58億人上升至10.60億人,複合増長79.47%。此外Daily Active Users (DAUs)則是量度MAU中活躍用戶的比率,自2010年的3.27億人上升至2012年的6.18億人,同期DAU/MAU比率53.78%由上升至58.30%。值得留意的是2012年使用移動裝置(如手機或iPad)瀏覽的Mobile MAU人數6.80億人,佔整體MAU的62.96%,是推動MAU或DAU的動力(因為方便一眾上班族在返工時上面書)。量度廣告效益的指標是人均APRU,2012年底整體APRU為1.54美元,按年上升22.22%;其中北美APRU為4.08美元,按年上升47.29%;歐洲APRU為1.71美元,按年上升36.80%;亞洲區APRU為0.69美元,按年上升50%;其他地區APRU為0.56美元,按年上升69.70%。
根據Facebook (FB:US)2012年首9個月數據,收入美金52.86億元,同比上升50.87%。淨收入美金9.77億元,每股盈利反彈至0.39美元。期內MAU為11.90億人,同比上升18.00%;DAU為7.28億人,同比上升25.00%;Mobile MAU為8.74億人,同比上升45.00%;DAU/MAU比率上升至61.76%。
展望未來,MAU高增長時代已過,Facebook (FB:US)神話能否延續視乎能否因愈來愈多人用移動裝置(如手機或iPad)瀏覽推高Mobile MAU和DAU,令APRU能夠上升。值得留意是美國以外APRU仍大幅低水,倘若未來美國境外MAU、DAU或ARPU能保持高增長,則Facebook (FB:US)再創新高的神話也許能延續一段日子。
據說五枝火柴家族能夠叱咤風雲於十九世紀的歐洲政商界別是因為他們擁有當年歐洲最發達的私人郵遞網絡和若干關鍵的航道運輸事業,因此他們每每能快人一步在金融市場奪得先機。同樣是以猶太人Mark Elliot Zuckerberg為首所創建的Facebook (FB:US)亦有傳言是米帝和猶太人想控制世界的陰謀。對於這些傳聞筆者不能求證,但全世執法機關在互聯網絡搜證和網絡巡邏(Cyber Patrol)已非新聞。但筆者相信Facebook (FB:US)最大的賣點是擁有全世界以十億人次計的背景和活動現況,是一個潛力無限以開拓針對性推廣的商業平台。因此除了投資於Facebook (FB:US)股票上,研究如何在面書上開拓商機亦非常值得認真研究的。

I have positions in Facebook (FB:U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I have n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any company which stock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are always reminded that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you should do your own proper due diligence on any nam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seeking advice from a broker or financial adviser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Any material in this article should be considered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not considered on as a formal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0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