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雄莫迪”:投資印度的對沖基金表現躍升全球第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17

印度
今年投資印度的對沖基金都成為了大贏家,因該國新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被市場及印度民眾寄予厚望,將重振這一亞洲第三大經濟體。

根據新加坡數據供應商Eurekahedge Pte的統計,今年1~7月投資印度的對沖基金帳上回報率達26%,讓投資亞洲(3.5%)、大中華地區(1.9%)、日本(1.2%)、北美(3.8%)以及歐洲(1.1%)的對沖基金相形見拙。

在截至2007年底的3年期間聚焦印度的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成長將近7倍至53億美元,隨後兩年大減、降至23億美元,但截至今年7月底為止已反彈至28億美元。作為對照,投資日本、北美的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達165億美元、1.4萬億美元。

Eurekahedge數據顯示,India Insight Value Fund是今年1~7月表現最好的專註印度的對沖基金、回報率高達78%,名列第二、三名的Mayur避險基金、Malabar India Fund LP也分別有49%、48.6%的亮麗成績。

不過,IPEplus Fund 1基金經理人Anil Ahuja指出,莫迪若無法改革印度經濟體質、將對外資資金的持續流入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莫迪提出的第一份預算並未削減政府補貼,同時也公開反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去年底通過的“貿易便利化”協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08

外資看法 三個觀察點 掌握「印度製造」成敗關鍵 炒熱改革題材之後「莫迪行情」還能跑多久?

2015-03-23  TWM  
 

 

表面看來,莫迪給了印度一個光明未來,但是,印度還能夠持續成長動能嗎?

看外資如何透視政策,用數據來評量莫迪的斤兩。

撰文‧楊卓翰、陳怡芬

印度總理莫迪推出「史上最猛預算案」,登高一呼,如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百座智慧城(100 Smart Cities)、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這些政策,也凝聚了外資對印度的熱情。政策,的確是當前股市的驅動力,外資又要如何分辨這些政策並非只是口號?

觀察點一》

企業投資是否真能發酵?

「印度政府的確在過去一年做了許多實質改革,甚至超越許多投資人的期待。」高盛分析師庫爾(Sunil Koul)在報告中指出,「二月底推出的預算計畫,也把重心放在刺激投資及結構性改革。政府預算鎖定在成長、振興投資,許多結構性改革應會對多數產業帶來正面影響,這對大部分的產業都是好兆頭。」不過,雖然政府極度樂觀,新增的資本和建設指標,卻都還在低檔。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辛格(Bhuvnesh Singh)指出,莫迪的政策中,有幾項執行度都很難,例如,一個推動地方建設的「百座智慧城」,其實就是前任政府的失敗政策復辟。二○○五年,前總理尼赫魯推動全國城市改造計畫(JNNURM),卻因為地方政府擺爛不動,最後宣告失敗。

這次莫迪到底能不能透過魅力十足的「印度製造」,讓企業真的掏錢買單?一個觀察重點,就是企業資本支出(CAPEX)。「現在印度的確站在一個絕佳的時間點,」瑞士信貸分析師巴葛法(Deepali Bhargava)分析:「但是,投資效果要浮出水面,可能有很長的延遲。」舉例來說,企業所得稅從三○%降到二五%,降稅的效果要在一七年才能看得出來,「因此,CAPEX何時能否恢復,才是重點。」

觀察點二》

家庭投資是否進入金融產業?

美好願景推升股市,有人開始擔心是否過熱。現在印度股市的本益比已來到十八倍,從今年一月的十六倍迅速攀高,而且比歷史平均值高出一.一的標準差。

支撐印度股市,除了實體面的改革,資金面的全面啟動,也是外資期待的重點。這正是莫迪的另一項計畫——把家庭儲蓄導入金融體系注入金融活水。

這個政策,是每個銀行理專的春夢:透過行動銀行、推動鄉鎮的小額帳戶,印度的銀行戶頭從去年九月的兩千萬個增加到今年二月的一億個。不到半年內,增加了八千萬個戶頭,莫迪的下一步,就是讓這些戶頭裡的錢「動起來」。

「未來幾個月,國內資金將逐漸成為股市的救星。」高盛的報告指出,本益比雖高,但接下來的表現仍值得期待;印度國內資金的流動將開始轉向,從實體儲蓄轉為金融儲蓄,這對國內資金是一大助力。高盛預估,從現在到一八年,國內投資將挹注二千億美元到股票等金融商品市場。

這波資金行情是否能夠期待?現在仍在低檔、從印度央行網站就能查到的「家庭金融儲蓄」,是最重要的指標。

觀察點三》

通膨是否真的受到控制?

推升股市另一個大期待,就是能夠降低印度投資成本的央行降息。雖然二月的通膨率微升,由五.一九%爬升至五.三七%,但相較於過去,現在印度通膨率明顯獲得控制,仍低於印度央行的目標通膨率六%,因此,高盛預估,四月央行將會降息一碼(二十五個基準點)。

低通膨,的確給印度央行一個很大的降息空間,更決定了未來印度的成長機會。但是,對於未來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瑞士信貸也很謹慎,「我們認為CPI會在明年逼近印度央行的六%上限。經濟如果真的復甦,第一、薪資就會上漲;第二、包括食物在內的核心物價也會上漲。」也就是說,印度的「低利率、低通膨」假期,可能會比想像中更快結束。

無論如何,從基本面、資金面來看,印度都讓人有遐想空間,但是莫迪的政策如何落實,「企業資本支出」、「家庭金融儲蓄」、「通膨率」這三個指標,值得觀察。

三萬點大關前 印股神經緊繃三萬點在即,印度SENSEX指數震盪加劇,每一個經濟數據與政策宣示,都立即牽動外資多空態度。

印度央行維持

政策利率不變

HSBC

PMI指數1月為52.9,去年12月為54.5

2/10 在野的平民黨

在德里市議會選舉大贏

CPI指數

1月上升5.11%

(年增長率)

工業生產指數

去年12月上升1.7%

(年增長率)

1月貿易赤字

占GDP 5%,

去年12月為5.6%

2/15躉售物價指數

於去年12月

上升0.39%

2/25 印度政府計畫

增加政府稅收

自32%至42%

公布新年度

鐵路預算

外匯儲備升至

歷史新高,

達3340億美元

公布新年度

政府預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2

莫迪特色的對華首腦外交 中印關系將走向何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405.html

莫迪特色的對華首腦外交 中印關系將走向何方?

一財網錢克錦 2015-05-15 11:35:00

莫迪是印度近年來少有的強勢總理,不僅在對權力的掌控上如此,而且個性鮮明,作風比較強硬。

印度總理納蘭德拉·莫迪來到中國,再度讓中印兩國關系成為輿論熱點。

當然,中印關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兩國人口之和超過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經濟上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印關系如何 ,不僅影響亞洲未來,也有相當的世界意義——習近平訪印和莫迪訪華,當然都會受到輿論格外關照。

莫迪是印度近年來少有的強勢總理,不僅在對權力的掌控上如此,而且個性鮮明,作風比較強硬。因此有媒體稱,這次莫迪訪華將為中印關系打上“個人色彩”。

說中印關系打上個人色彩,其實不僅指莫迪的強勢和個性,而且指習近平也是中國近年來比較強勢的國家領導人。兩個大國在兩個強勢領導人的主導下,通過峰會,自然會有比較強烈的個人色彩。不過,筆者在此只分析莫迪執政後,印度對華外交會有哪些個人色彩,或者說莫迪特色。

大國之間的關系,比如中美關系或當年的美蘇關系,基本上有個大勢或者說有大的框架,如果首腦不是很強勢,蕭規曹隨,兩國關系在這個框架中運行,也不會有什麽大的問題。但如果遇到強勢領導人,其影響可能會突破原有的框架。

中印之間的關系,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其實比以往幾十年已經有很大變化。雙方高層互訪的頻率越來越密集,到2013年之後,更是每年都有高層互訪,在加上其他國際場合如金磚會議上的會晤,高層溝通已非十幾年前同日而語。在這些互訪中,中印之間在經濟領域合作漸多,在國際議題如氣候與環境問題、國際金融治理等方面,共同語言也漸多,文化交流亦有起色。不過,彼此之間比如邊界問題,中印美日等國之間的微妙關系問題上,兩國都有分歧。這是中印關系大框架。

莫迪作為強勢總理,有什麽個人特色呢?大概以兩點概括:一是民族主義,二是極其重視經濟增長。

因為高調的民族主義,莫迪在國內人氣很旺,但在國際上卻頗受爭議。最受爭議的 是, 2002年古吉拉特邦出現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沖突導致騷亂,莫迪當時是該邦首席部長即一號人物,他的做法和言論引起不少非議,並引發印度最高法院啟動特別調查。多年後《紐約時報》記者問他,回顧當年騷亂他是否覺得遺憾,是否覺得可以做得更好。莫迪的回答是,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更好的應對媒體”。莫迪個性和思維大概可見一斑。

莫迪對經濟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情,而且似乎對中國發展模式很感興趣。他的經濟方面的口碑,始於他長期耕耘之地古吉拉特邦。莫迪從2001年到2014年連續四次競選成功主政古吉拉特邦,。2006年和2007年兩次以首席部長身份訪問中國,主要是考察中國經濟特區的建設。莫迪主政之下,古吉拉特邦經濟發展迅速。但也引起爭議:有的經濟學家認為莫迪措施很好,值得在印度推廣。但也有經濟學家,如大名鼎鼎的阿瑪蒂亞·森,則認為莫迪過分註重GDP,讓城市中產階級得益,但貧窮階層則更加貧窮,而且教育福利等也沒搞好。但不管怎麽說,莫迪已是強勢總理,他要在經濟上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印度民眾似乎也對“強勢總理”有好感。

莫迪的這些特點,在對話外交中有什麽影響?概括地說,因為強勢,因為鮮明的民族主義,莫迪既有可能是實現對華外交時,有效地實行“經濟優先”“求同存異”。

因為莫迪是個民族主義者,所以在中印之間的一些分歧上,如果他覺得可以控制,那麽印度政界就很少有人能指責他“軟弱”——因為他是最強硬的嘛。比如,印度媒體報道,為了這次訪華,莫迪決定取消和原定和日本進行的聯合演習。在其他問題上,也可以此類推。

莫迪強調經濟優先,所以他可能在經貿領域,比如中國對印度投資、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等問題上,投入更多的經歷。而在其他領域著重“求同存異”。

習近平主席在西安會見莫迪時,突出中國和印度應該管控好危機和分歧問題,避免兩國關系大局受到幹擾。可以說,向莫迪提這個建議應該有效,因為在他的個性和影響下,莫迪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41

盤點莫迪新政一周年:改革“水深” “奶酪”難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876.html

盤點莫迪新政一周年:改革“水深” “奶酪”難動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05-14 11:20:00

“我要用10年,讓你們看到‘印度世紀’。”這是印度現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1年前競選時的豪言壯誌。“莫迪新政”的改革力度到底有多大?這場“莫迪旋風”究竟還能刮多久?

“我要用10年,讓你們看到‘印度世紀’。”這是印度現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1年前競選時的豪言壯誌。

當時,印度民眾盼望出現一個雄心勃勃的政府,一位能夠讓印度重新獲得經濟魔力的政治家。由於管理古吉拉特邦的出色履歷,莫迪成為印度百姓眾望所歸的選擇,昔日的茶水攤窮小子在1年前的5月16日一躍成為如今12億人的總理。

圖片來自網絡

就任總理1年來,莫迪以“改革者”的形象力推在制造業、農業、商業等各領域新政,試圖終結印度經濟增速緩慢、腐敗滋生的局面。

的確,印度在“莫迪新政”的影響下悄無聲息地出現新氣象。官員的下午茶時間取消了;出行禁坐頭等艙;開會禁住五星級酒店;經濟增速也從此前5%的低谷有所回升……在國際舞臺,莫迪通過頻繁的外訪,積極推銷“印度制造”計劃,旨在營造一個“親商業”的國際形象。

對於這場雄心勃勃的改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接觸到的印度官員、學者、普通的印度民眾、中國投資者都無不例外地表示,莫迪帶給他們最多的是“希望”。有在上海的印度僑民告訴記者,莫迪與之前印度政客的最大不同是,他能說到做到,“所以我們非常信任他”。

至今,莫迪仍矢誌不渝地推動改革,其競選時的雄心壯誌猶在,那麽,“莫迪新政”的改革力度到底有多大?這場“莫迪旋風”究竟還能刮多久?

盤活非就業人口

1年前,莫迪接手的印度充斥著普通民眾對國大黨執政10年的不滿。印度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財年,印度經濟增長率僅為5%,創10年來最低。2014年4月,也就是莫迪勝選前的1個月,印度當月CPI同比上漲了8.59%,通脹僅次於巴基斯坦,位居彭博監測的18個亞洲經濟體中第二高。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在國大黨執政期間,印度人口有2/3人每天依靠1.50美元維持生活。每10個人當中,就有9個人在從事“非正式”經濟活動。印度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印度男性勞動參與率為56%,女性勞動參與率為23%。其中,印度就業人口中49%從事農業,24%從事第二產業,其余27%從事第三產業。

面對慘淡的經濟數據,有評論甚至形容印度為第一塊“褪色的金磚”。這使得釋放印度國內的“人口紅利”問題迫在眉睫。

提升印度經濟增速是莫迪擔任總理後的首要任務。莫迪一直懷揣“大國夢”。在他看來,這個擁有12億人口,且一半都在25歲以下的國家內需旺盛,再加上穩定的政治體制,擁有無限的經濟潛力。對於莫迪來說,激活經濟潛力的關鍵是創造就業。

莫迪也認識到,不能帶動就業的經濟發展是沒有出路的。他在1年前的勝選演說中強調,“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產品,而是由多數人參與的生產。”因此,盤活印度國內龐大的非就業人口,使2/3普通印度人脫貧,將會為印度經濟增長創造一個強大的引擎。這也成為了“莫迪新政”的根本所在。

制造業成改革核心

與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相比,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年通過大力發展制造業實現近兩位數的飛速增長。細觀印度經濟構成,占印度GDP半壁江山的是包括軟件業、制藥業在內的服務業。而制造業卻在很大程度上拖了印度經濟發展的後腿。

印度中央數據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印度2012~2013年GDP增長5%,制造業產出增長僅為1.1%;2013~2014年GDP增速略有放緩,為4.5%,制造業產出更是下降0.2%。制造業幾乎是2013和2014年度印度經濟各大領域中得“負分”的產業。

究其原因,港口、鐵路和其他基建設施不完善使得運輸成本大大提升:通常,從海路將貨物從孟買運到非洲比在印度全境內運輸價格更為低廉。電力短缺也是弊病。商業合約的執行力低下,法律糾紛往往要花十多年才能解決。朝令夕改的規章制度也常常使得投資者望而卻步。世行曾在《營商環境報告》“辦理建築許可”排名中將印度排在189個國家中的第184位,暗示了印度政府在企業用地審批方面情況堪憂。

為了創造就業,振興制造業逐漸成為“莫迪新政”的重點。今年初,莫迪推出了以鼓勵制造業發展為主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運動。這項高規格的運動旨在說服跨國制造業巨頭將生產和研發中心轉移到印度。其目標促進包括交通、煤礦、電子、化工、食品加工等25個領域的制造業發展。印度政府目前也陸續出臺舉措支持這一運動,比如修訂了電子產業領域的進口關稅政策,對成品征收雙倍費用,但將零部件費用削減至零。很顯然,莫迪政府歡迎企業到印度去加工制造,而不是簡單地把成品帶到印度銷售。

為了配合這一運動,莫迪也開始向一些存在60多年的陳舊政策開刀,比如,出售非國有企業的股份;向外資開放部分領域;廢除印度國家規劃委員會;結束煤炭和天然氣領域的財政補貼,打破壟斷局面,向國際市場接軌,緩解印度國內煤炭等能源供給緊張的局面。同時,莫迪還力促加快銀行業改革,改變國有銀行效率低下的問題。

此外,對於制造業發展急需的用地問題,印度內閣今年年初批準了一項新法令,電力、國防和住房建設等關鍵部門以及停滯在啟動階段、價值數百億盧比的項目將更容易獲得土地。該法令對2013年通過的公平補償權和拆遷重置透明法進行了修正,廢除了(土地征用)同意條款和5個地區的強制性社會影響評估。

對外,莫迪也通過高頻率的外訪,在改善印度國際形象的同時,學習國外的發展經驗,積極為“印度制造”站臺。據本報記者統計,擔任總理僅1年的莫迪就已外訪11次。莫迪最近一次出訪是法國、德國和加拿大。在訪德期間,莫迪親自參觀有“世界工業發展晴雨表”之稱的漢諾威工博會,在推銷“印度制造”的同時,也積極向這個制造業技術雄厚的國家取經。

改革謹小慎微

盡管莫迪有重振印度經濟的雄心,其主導的新政也逐漸步入正規,但有印度學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直言不諱地指出,其實,莫迪改革的步伐“小心翼翼”,比預想得更為謹慎。“為了彌補前政府因腐敗欠下的發展債,莫迪避免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謹小慎微地在邊緣議題上大展手腳。”該學者說道。

“印度制造”就是這位學者所謂的“邊緣議題”之一。在這個以服務業占GDP超過50%的國家,制造業發展所需的電力、高速公路等配套設施遠遠不夠。但是莫迪想把印度拽出以農業、小手工業、體力勞動為主的經濟模式,這就意味著印度經濟需要徹頭徹尾的改革。

圖片來自網絡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趙幹城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認同這一觀點。“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多多啟用女性公務員等,這些措施都有助於提升莫迪的親民公眾形象,”趙幹城說道,“但決定經濟發展的三大要素在於資本、土地和人口。莫迪在這三個領域的動作還有待觀望。”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 Ltd.)的印度經濟學家希蘭·沙阿(Shilan Shah)表示,莫迪在防務、保險、鐵路等領域開放外資,放松管制,但在一些真正需要大刀闊斧改革的領域卻令人印象不深。比如規模更大的金融和零售領域,莫迪政府依舊未對外資開啟大門。去年末,印度向外資開放總計4500億美元零售業的改革法案最終折戟在野黨。一項調查顯示,考慮到外資進入會搶走飯碗,印度80%便利店老板反對外國超市巨頭進駐印度市場。如何在改革的進程中不損害數以萬計的雜貨商、小販和農民的切身利益,莫迪顯然還在衡量中。

在另一個關鍵領域“放松勞動力管制”方面,印度地方和中央層面存在多達200條法規管制。一旦企業需要雇傭超過100名員工就必須得到政府審批,這些條條框框的規定限制了制造業大規模發展,迫使企業在黑市需求交易。“結果,印度的經濟潛力遲遲得不到釋放。”沙阿說道。而莫迪新政尚未涉及如何整合地方和中央政府的繁複法規。

更棘手的是,在今年2月的德里地方選舉中,莫迪領導的執政黨人民黨敗給了打著反腐旗號的“平民黨”。盡管莫迪在印度議會下院(Lok Sabha)享有多數,但這不足以為莫迪新政保駕護航。在上議院(Rajya Sabha)未掌握多數席位,使得他力推的稅收和外商投資相關法案頻頻遇到阻力。而上議院均由各邦議會推選,代表印度的地方利益。因此,人民黨在上議院能否占據多數席位關乎莫迪改革的成敗。

5月初,莫迪在印度接受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被問及就任總理1年的經驗教訓時,莫迪答道:“最大的困難是,我原來對聯邦政府的架構不太熟悉。每個部門各自為戰——好像一個部門就是一個政府似的。我的任務是打破藩籬,讓大家以集體的思維辦事。我把聯邦政府看作是一個有機體,而不是松散的集合體。”

正如不少印度僑民對記者表示,1年時間來評價莫迪的政績太短,“我們願意給他更多時間”。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51

遭反對黨阻撓 印推遲莫迪稅改、征地法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881.html

遭反對黨阻撓 印推遲莫迪稅改、征地法案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5-14 11:33:00

難產的稅改計劃幾乎讓印度市場的投資者一蹶不振。澳新銀行分析師指出,印度議會拖延單一商品和服務稅法案,這樣的舉動著實“令人遺憾”,而且“不合時宜”,但是,拖延將不會意味著法案就此流產。

印度政府12日宣布推遲兩項議會法案,正是莫迪改革的難點——征地以及統一稅制。

路透社指出,政府此前將議案分別提交兩個不同的議會委員會進行評估,但是反對黨為了給莫迪的改革計劃設置障礙,有意拖延法案在議會的通過。由於市場之前的預期較為樂觀,推遲法案的消息一出,印度股市應聲下跌2個百分點。

莫迪所在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30年來一直在下議院擁有多數席位,但是,為了在上議院順利通過法案,人民黨仍然需要得到議會其他黨派的支持。

難產的稅改計劃幾乎讓印度市場的投資者一蹶不振。澳新銀行分析師指出,印度議會拖延單一商品和服務稅法案,這樣的舉動著實“令人遺憾”,而且“不合時宜”,但是,拖延將不會意味著法案就此流產。

“我們認為商品和服務稅隨後將會看到曙光。同時,我們更關心的是土地收購法案的命運,”澳新銀行在分析中稱。

此前的法律規定,征地活動中,征地方必須向農村和城市的土地所有者分別支付最高達土地市價4倍和2倍的收購價格,同時,公私合營項目和私營企業在征地時必須事先分別取得70%和8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

但是,新法案提出,用以工業開發,房地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可以繞過“80%土地擁有者同意”這一環節,反對黨提出,這樣的規定是“反農民”的行為。

商界的聲音指出,對於提振私人投資和實現莫迪建設現代城市的願景來說,這樣的舉措是有必要的。

除了議會之外,這兩個法案還需得到29個邦中半數以上批準,因此,擺在眼前的困難不禁令人懷疑莫迪是否能夠如其所願從明年4月開始全面實行單一稅制。

印度議會將在7月召開下一次議會會議,莫迪政府要求兩個議會小組需在會議的第一周呈交評估報告。

莫迪政府執政即將滿一年,過去的一年內推出的吸引外資,打擊逃稅,出售國有資產,啟動私有化進程等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不斷吸引著世界的關註,其中最複雜也最重要的是將實行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以及征地政策。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65

莫迪訪華或帶動中印互聯網、鐵路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447.html

莫迪訪華或帶動中印互聯網、鐵路合作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05-13 14:46:00

印度總理莫迪終於兌現了他在競選時的承諾,在就任總理1周年之際,到訪印度的重要鄰國中國。據外交部此前公布的信息,14~16日,印度總理將訪問中國。其中,莫迪將分別到訪陜西、北京和上海。

印度總理莫迪終於兌現了他在競選時的承諾,在就任總理1周年之際,到訪印度的重要鄰國中國。

據外交部此前公布的信息,14~16日,印度總理將訪問中國。其中,莫迪將分別到訪陜西、北京和上海。鑒於1年前,習近平到訪印度,莫迪此行也算是對習近平訪印的回訪。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第二大國的領導人,兩人之間的互動勢必牽動世界目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趙幹城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如何扭轉中印經貿間持續已久的赤字問題、緩和邊界問題、如何使亞投行以及金磚開發銀行更好運作、如何將印度國內的發展戰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對接等,都會是習莫會可能涉及的議題。

微博會直播嗎?

就在莫迪訪華前,5日,有“社交媒體達人”之稱的莫迪進駐了新浪微博,成為了繼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以色列總理佩雷斯、英國首相卡梅倫之後,又一位“重量級”用戶。開通至今,莫迪的粉絲數已噌噌地增至4.6萬多。

當中國外交部5日宣布了莫迪此次訪華的時間後,莫迪當天在微博上連續更新了4條內容,均是與此次訪華有關。莫迪在微博中連用3個“期待”展望此次訪華。其中,他期待與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進行富有成效的會談;期待訪問古城西安,找尋印度與中國的歷史淵源;期待在上海與企業家會面,加強中印之間的經貿聯系。

鑒於莫迪一直活躍在各類社交媒體上,在為期3天的訪華進程中,莫迪會不會及時在微博上更新狀態,也成為了諸多網民的關註。面對中國網友五花八門的留言和洶湧而來的評論,莫迪並沒有在微博上予以回應。

不過,在見識了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喧囂後,莫迪終於可以與真實的中國人打交道了。

會簽多少經貿大單?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期對一些從事中印貿易投資者的了解中,他們更關註莫迪此訪會對中印經貿關系有多大改善。趙幹城也提到,如何落實去年兩國領導人商定的目標,即在未來5年中國對印投資200億美元,也是一大看點。

印度駐華大使阿肖克·康特表示,莫迪此次訪華將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對中印關系展開進一步對話並加強合作。兩國有望達成十幾項具體合作項目,將簽署至少20項經貿合作協議。據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介紹,中印雙方企業正在為莫迪此次訪華作準備,一系列務實合作項目正在商談中,如果屆時能夠達成一致,初步估計不會少於100億美元。

據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中印經貿活動的主要議程將放在上海,莫迪屆時在上海將會見一批企業家,其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極有可能是莫迪的“座上賓”。早在今年3月底,馬雲就已赴新德里與莫迪會面。當時雙方進行了約50分鐘的長談,就印度發展互聯網,建立網上信用支付系統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此外,記者了解到,印度國內多家互聯網巨頭CEO,諸如TCS、Infosys、Techmahindra等都將到訪上海,尋找中印互聯網合作契機。

除了互聯網,中印能否在高鐵領域達成合作也是一大看點。目前,印度國內尚無高鐵,中國、日本和法國都力爭從印度手中獲得高鐵項目大單。中方此前參與可行性研究的是連接首都德里至南部欽奈的高鐵項目。該鐵路全長1754公里,預計建造成本將為360億美元,是莫迪主推的印度“鉆石四邊形”高鐵網戰略的一部分,預計建成後將成為全球第二長、印度第一長的高鐵走廊,時速300公里。

在趙幹城看來,中方如果能成為印度國內首條高鐵的承建方,意義重大。

此前,中印雙方還承諾將加速對欽奈至班加羅爾高鐵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莫迪一直希望將印度每日2500萬人次使用的陳舊鐵路系統升級改造,而中國也可借此獲得一部分鐵路訂單。印度鐵道部部長普拉布(SureshPrabhu)上周表示,在莫迪總理造訪中國之際,雙方將敲定在鐵路領域的協議。

簽證手續會簡化嗎?

本報記者此前詢問了多位在印度有投資的中國企業家,他們對莫迪來華最關註的是,中印間的商務簽證政策是否會有改變。在莫迪積極推行“印度制造”的當下,商務簽證是進入印度市場的“敲門磚”。

據在印度做五金生意的小吳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印度政府發放給中國投資者的簽證為6個月多次往返。“對於做生意的我們來說,6個月的期限顯然不夠。”小吳說。

“6個月多次往返”政策影響最大的是在印度承建工程的工程公司。如果整個施工隊在印度作業的話,無論工程進展如何,也必須6個月整隊人馬回來一次,續辦手續。而且,印度政府規定,續辦手續必須向印度內政部申請。如果還沒有完工的話,可能會影響到這些工程的交付日期和今後的進展。而要想短時間內從印度勞工市場補充這些回國續辦簽證的勞動力大軍,不排除要進行一系列的培訓、磨合。有不少中國投資者抱怨,這會無形中增加投資成本。

當然,除了商務簽證,旅遊簽證的手續簡化也是中國遊客特別關心的。目前印度對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入境電子簽,72小時內可辦理完成入境手續。而該政策此前因為種種原因將中國拒之門外。因此,印度媒體表示,不排除此次莫迪訪華對中國這個擁有龐大客源的國家示好。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9

莫迪印度獨立日演說:要像鏟除“白蟻”般除腐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0396.html

莫迪印度獨立日演說:要像鏟除“白蟻”般除腐敗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08-16 11:59:00

此次演講中,莫迪並沒有對刺激印度經濟發展的“莫迪新政”渲染過多,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如何剔除腐敗、使政府更高效。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除了各方對日本首相安倍發表的戰後70周年講話外,印度也迎來了68周年的獨立日。

在8月15日的獨立日慶典中,印度總理莫迪照例於首都德里的地標紅堡發表演說。印度總理辦公室發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資料顯示,莫迪當天的演講持續90分鐘。但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演講中,莫迪並沒有對刺激印度經濟發展的“莫迪新政”渲染過多,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如何剔除腐敗、使政府更高效。

同時,莫迪也在演講中聲討日益頻發的強奸案,還就公共廁所、人口性別平衡等議題發表觀點,呼籲民眾共同努力促進“印度夢”的實現。

不談經濟談腐敗

在當天的演講中,莫迪沒有過多涉及未來發展的宏大方針,而是直言不諱地批評了當前政府的腐敗與低效。在他看來,在當前的官僚體系中,腐敗如白蟻般滋生。

“我想重申,國家會擺脫腐敗,我們必須從頂層入手,”莫迪說,“腐敗如白蟻(Termite-like Graft),擴散慢,卻範圍廣,但如果及時出手應對,腐敗是可以被擊垮的。”因此,莫迪誓言,要像鏟除白蟻般剔除官僚體系中的腐敗。

“什麽樣的政府不希望有宏大的改革?”莫迪說道,“考驗我們的關鍵在於能否落實這些願景。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體系。”

在印度,腐敗並不鮮見。調查顯示,印度每戶城市家庭與農村家庭1年分別得為行賄花上4400盧比與2900盧比,包括貧困階層在內的印度民眾對行賄受賄已習以為常。

印度政府此前委托國家應用經濟研究委員會(NCAER)於2012年9月~至1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城市居民找工作,平均得花1.8萬盧比疏通關系。在農村,農民若希望通過政府的扶貧項目受益,也必須花錢、送禮、托關系。

因此,對腐敗“零容忍”是莫迪上任至今自始自終的表態。莫迪政府也在尋求通過修改法律嚴打腐敗行徑,比如,追討每一分流向海外的黑錢,重啟已停止9年的《反腐敗法案》的修訂等。只是莫迪的這些政策在印度各邦推進時阻力不小。

千日萬村通電計劃

除了印度總理在每年獨立日演講中都要涉及的腐敗話題,莫迪還回應了外界對於其“親商抑農”的質疑。莫迪用其小商販出身的經歷說:“我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我希望窮人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他呼籲印度的年輕人,尤其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加強技術學習,讓“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出口到世界各地。

他還呼籲,印度國內的銀行多給年輕人和外來的移民群體發放貸款,鼓勵他們積極創業,從事小本生意。“印度的發展體系就好比一座金字塔,”莫迪說道,“處於底層的農民和受壓迫、剝削的群體依舊占據多數。如果這些群體能穩定發展,印度‘金字塔’的基石就不會倒。”

此外,莫迪還不忘提及印度最大的“形象工程”——廁所建設。他援引政府要為全印度的公立學校打造40萬座公共廁所的努力表示,政府引進變革的決心不可阻擋。在當天的演講中,莫迪還規劃了新的願景,要在未來1000天中,克服運輸障礙,為1.85萬座村莊實現通電。

至於印度近來頻發的強奸案,莫迪也毫不回避。他說,“每當聽到強奸案發生,我們就像被掛在了恥辱柱上。”他呼籲,父母有責任約束好自己的兒子,要把走入歧途的兒子帶回正道。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56

莫迪棋失一著 尼泊爾“棄印投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381.html

莫迪棋失一著 尼泊爾“棄印投華”

一財網錢克錦 2015-11-06 17:57:00

印度為什麽要反對尼泊爾的憲法?這個說來有點長,但總不離大國欲控制身邊小國的思路。

因為通過新憲法,喜馬拉雅山國尼泊爾得罪了印度;在面臨印度“半禁運”、舉國陷入油氣荒的形勢下,尼泊爾“棄印投華”,轉而與中國簽訂協議輸入油氣;10月31日,尼泊爾接受了首批來自中國援助的汽油。這便是近期“中印暗戰尼泊爾”最簡單的脈絡。

印度為什麽要反對尼泊爾的憲法?這個說來有點長,但總不離大國欲控制身邊小國的思路。尼泊爾這個國家,幾十年來政局起起伏伏,至2006年順應大勢改王國為共和國,國王還政於民,各方政治勢力也展開長期談判,著手制定憲法。由於各方鬥爭激烈,這憲法居然要通過兩屆制憲會議、耗時將近十年,才於2015年9月16日由尼泊爾第二屆制憲會議通過,9月18日,時任總統亞達夫簽署正式生效。10月28日,班達里成功當選為新一屆總統。

印度

新憲法如此來之不易,對於大部分尼泊爾人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大事。不過也並非人人滿意,尤其是位於尼泊爾南部的馬德西人。從血緣上看,馬德西人是印度人後裔,人口約有400萬(尼泊爾總人口約3000萬),居住在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地區,該地區與印度的比哈爾邦為鄰(兩國之間邊境線可以自由往來,即所謂開放邊境)。馬德西人對新憲法不高興的原因是,新憲法要把全國劃成七個邦,而馬德西人想獨立成一個邦。尼泊爾政府認為,尼泊爾民族眾多,如果讓馬德西人單獨成邦,別的民族一旦效仿,恐怕不好收拾。但不能單獨成邦,馬德西人認為自己“沒有被充分代表”,因此舉行抗議,也引發多場騷亂,數十人喪生。

印度的態度是,“非常關註”馬德西人的訴求。印度和其他地方的媒體則直接稱印度支持馬德西人。表達關註也好,公開支持也罷,印度的莫迪政府在這次事件上走得一著棋卻很不高明。

莫迪上臺後,為了應對中國在印度洋和南亞地區的拓展,也提出雄心勃勃的“東進策略”,利用印度和南亞周邊諸國如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的文化聯系和歷史淵源,提倡“睦鄰優先”的策略。尼泊爾自然在優先名單上。

本來印度和尼泊爾的聯系就很密切,兩國大多數民眾都信奉印度教,地理位置緊密相連,尼泊爾多股政壇力量也和印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也毋庸置疑。但是,這並不代表尼泊爾就完全順從這個大塊頭鄰國。實際上,加德滿都一直對印度的強大影響懷有戒心。2001年尼泊爾曾發生震驚世界的王室血案,王儲迪潘德拉酒後開槍打死自己父王比蘭德拉和母親以及多名其他王室成員。後來的調查報告顯示,迪潘德拉之所以弒父,乃是因為父母不同意他與自己相戀十年的女友德芙雅尼結婚,而比蘭德拉國王不同意這門親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德福雅尼有印度血統,家族與印度關系密切,國王夫婦不想未來的往後與印度關系如此密切。從這件導致王室迅速衰落的事件起因之中,也可以看出尼泊爾人對印度的戒心。

王室往也。尼泊爾新政府其實對印度也很小心,一方面保持睦鄰友好經濟合作文化往來,另一方,常有尼泊爾言論稱印度大量移民特萊平原,利用不斷增加的印度裔人口“占領”尼泊爾,還有輿論稱“印度現在自由了,卻想著殖民尼泊爾”。尼泊爾應對之策,自然會想到另一個鄰居中國,也比較嫻熟地利用自己的獨特位置,在中印間找平衡點。

這種背景之下,莫迪政府可以說高度重視尼泊爾。2014年,莫迪親訪尼泊爾,為17年來第一位訪尼的印度總理。擅長言辭的莫迪演說時稱印度尼泊爾的友誼“就如喜馬拉雅山和恒河一樣久遠”。隨後印度對尼泊爾也加強投資,今年尼泊爾“4.25大地震”後,印度也大力救援。

問題是,在馬德西人反對新憲法問題上,印度從莫迪政府到民間輿論,表現都令尼泊爾人深感不滿。莫迪政府在制憲會議通過憲法後,派特使到尼泊爾會見各派,希望尼泊爾推遲實現新憲法——這自然被指責為幹涉內政;《印度快報》更厲害,發了一篇報道,告訴尼泊爾“你們的憲法有七個部分需要修改。而騷亂發生後,印度又稱由於邊境局勢動蕩,運送油氣的車輛不安全,所以停運。這對在能源上一直以來印度的尼泊爾來說,簡直就是禁運,只不過沒有明說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尼泊爾選擇向中國求援,雖然從中國運送物資比從印度要艱苦得多,價格因此也會高一些,但從政治上來說,這可以消除印度的絕對影響,也借此機會打破印度在尼泊爾市場的壟斷。而中國政府,自尼泊爾通過新憲法後,一直都表示支持,並希望尼泊爾從此走上和平與發展的道路。

當然,國際關系中並不是“你所得必是我所失”的零和關系,大國之間利益不一致也未必一定對抗,但中印在這次尼泊爾憲法危機中的不同政策和立場,倒是的確可以看作莫迪政府“睦鄰政策”的一個敗筆。這個敗筆背後,大概和印度從歷史上一直對尼泊爾的強勢心理有關吧。

編輯:王麗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71

莫迪力推印度版“雙創計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90.html

莫迪力推印度版“雙創計劃”

一財網 潘寅茹 2016-01-17 21:00:00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有9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湧入印度的初創企業。而在2016年的前10天,這一數字已達3800萬美元。目前,就初創企業數量而言,印度憑借著4200家初創企業,位列美英之後,居世界第三。

當中國人正努力實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計劃時,印度也推出了帶有印度特色的“雙創計劃”。

當地時間16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啟動“印度創業,印度崛起”計劃(Start Up India, Stand Up India)。這一堪比1年多前莫迪推動的“印度制造”計劃,將從多個方面鼓勵印度民眾創新、創業,推動印度的“企業家精神”。

據印度媒體報道,當天共有40位來自頂級跨國企業的老總、矽谷投資者和初創企業家見證了莫迪執政生涯中又一重要時刻,包括軟銀(Soft Bank)集團總裁、打車軟件Uber的創始人、印度電商Snapdeal的創始人等。

莫迪當天也在自己的社交網站推特上宣布了這一消息,強調這一計劃將挖掘更多印度年輕人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潛力。“我們有數不清的天才少年,但他們需要機會。如果沒有給青年人提供創新和機遇,這個世界就無法發展。”莫迪說道。

“這也是印度歷史上官方政府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了初創企業的重要性,”創業組織(EO)東南亞區負責人沙米特(Shamit Khemka)說道,“與過去的橫加幹預相比,如今莫迪政府承諾對初創企業給予更多的支持。”

全方位鼓勵創業、創新

其實,早在去年印度獨立日(2015年1月26日)時,莫迪在全國講話中就提出要打造一個更自由化的融資體系,建立一些特別的創業孵化器,減少初創企業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桎梏。經過1年左右的籌備,莫迪在今年正式推出了鼓勵印度民眾創業、創新的一系列計劃。目前已知的細節包括,成立政府基金投資初創企業,規模大概為4000億盧比;成立部際小組,簡化公司註冊程序、快捷審批;優化資金獲取渠道;成立3年內減免稅費等。

同時,計劃還將以改革印度全國學會(NITI Aayog)為平臺,推出“阿塔爾創新任務金字塔”(Atal Innovation Mission Pyramid),識別初創企業的短、中、長期發展框架,以刺激創新和創業,在印度國內塑造濃厚的研發氛圍。

對已有企業而言,政府還將要求企業家在所屬企業建立一些特殊的研發、培訓中心,幫助有一技之能的自由從業者。

“毫無疑問,生活將在技術引領的創新下更為便捷。這些計劃將更好地使創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普利亞(Priya Sachdeva)說道。普利亞是印度電子商務平臺RockNShop的創始人。在莫迪宣布“雙創計劃”的當天,普利亞所創造的企業有幸在印度版“雙創計劃”宣傳片中介紹RockNShop如何改變普通印度人的生活。

當然,對於初創企業而言,來自政府的資金援助、減少註冊或審批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也猶如一場“及時雨”。印度財長賈特里表示,政府的作用將越來越淡化,由此來減少初創企業發展中的一些束縛,為後者營造更有利的生存環境。其中,印度誌願基金(India Aspiration Fund)將先期撥付200億盧比,為部分企業家及創始人提供創業種子基金。

“印度的初創企業應該積極地融入印度的經濟發展,將它們的產品商業化,”印度政府的一位消息人士說道,“政府的補助以及創業紅利將很快送到創業者手中。”

2015見證印度的創業熱潮

剛剛過去的2015年見證了印度國內風起雲湧的創新、創業浪潮。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有9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湧入印度的初創企業。而在2016年的前10天,這一數字已達3800萬美元。目前,就初創企業數量而言,印度憑借著4200家初創企業,位列美英之後,居世界第三。因此,沒有理由不相信,今年的印度依舊將延續去年的創業熱潮。

以印度最大電商零售集團Flipkart籌集價值10億美元(估值在50億~70億美元)的資金為標誌,2015年印度創業公司創紀錄的集資行動不斷刷新。諸如印度最大規模的線上打車軟件公司Ola、Snapdeal等公司估值先後都突破了10億美元。2010~2015年期間,印度的初創企業融資達180億美元。

在這波印度創業熱潮中,互聯網公司尤為看漲。2015年,印度國內有超過100家創業公司總共募集到了至少3500億盧比的資金。去年,據印度 IT 行業協會 NASSCOM 發布的最新數據,在印度新創立的企業中,超過一半集中於電子商務、聚合和消費者服務。這些行業初創企業在 2015 年創業公司所獲得的融資中占到了大部分。

當然,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印度初創企業之所以蓬勃發展也離不開跨國企業的功勞。比如,為在印度的創業領域開展可行且盈利的業務,科技巨頭微軟做出了一個長期計劃,即五年內在印度孵化500家初創企業。這些企業的大多數致力於物聯網或獨立軟件供應,有利於印度目前的“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據微軟統計,在印度共有4500家技術型初創企業。

另一大科技巨頭谷歌也承諾通過不定時組織印度國內初創企業的選拔賽,幫助這些創業者實現目標,為印度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氛圍。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Masayoshi Son)也表示,軟銀也相應印度政府號召,對印度初創企業的投資額將達100億美元。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88

推動體制改革,與爭選票的總理莫迪不同調 央行行長拉詹求去 印度經濟將倒退

2016-07-04  TCW

拉詹反對印鈔救經濟,與莫迪救政權的目的悖離,他不續任,將造成第四季兩百億美元流出印度,盧比也貶值。

「拉詹脫印」(Rexit),這是繼「英國脫歐」(Brexit)後最熱門的詞。印度央行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日前宣布不再續任,這是印度經濟改革倒退的訊號,該國未來前景也令人懷疑。

身為芝加哥大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IMF)最年輕的首席經濟學家,拉詹在學術界與金融圈有極高聲望。二○一三年九月印度政府延攬他出任央行行長,就是看上其聲望及改革形象。然而日前拉詹卻宣布,今年九月任期屆滿後不再續任。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印度央行行長從無只做一任就離職的,拉詹任職三年即掛冠求去,他也成為印度近二十五年來,任期最短的央行行長。

拉詹提早去職並非施政不力,自他上任以來,印度吸引外資兩百六十億美元,通貨膨脹率從逾兩位數降至如今五.八%,經常帳赤字由GDP的四.八%降至趨近於零。他在任內清理金融機構壞帳,斬斷國有銀行與企業問的裙帶資本主義,市場因此看好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改革,《經濟學人》就稱拉詹「值得有第二任期」。

拉詹抵制降息

諷追求高成長不如先改革

然而拉詹和莫迪卻漸有矛盾,主因是學者與政客之爭。莫迪的經濟顧問多次鼓吹印鈔救經濟,被拉詹堅決抵制;財政部要求拉詹降息,他反要財政部先平衡預算。他還強調要以模型而非直覺來決定利息升降,並稱貨幣政策有其局限,不能期待它解決所有問題。

在印度政府改變GDP計算方式後,印度超越中國成為成長最快的主要開發中國家經濟體,拉詹卻稱不宜盲目追求高成長,並稱印度高成長是「在盲人世界,獨眼龍就足以稱王」,他認為體制改革應比追求成長更優先。莫迪力推「印度製造」 (Made in India),拉詹卻認為不如推「為印度製造」 (Made for india),擴大印度本土消費市場。

拉詹的主張雖有學理根據,但其「政治不正確」讓他在政壇失去支持。尤其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近年來在地方選舉失利,亟須政績維繫政權。但拉詹卻不肯配合。他堅持設定通膨目標,因此印度未加入各國降息潮,利率維持六.五%高檔,他和莫迪的矛盾因此越來越大。

為化解來自拉詹的阻力,莫迪開始剝奪印度央行的獨立性:去年拉詹就被要求成為IMF的印度代表,隸屬印度財政部長之下。同時還要拉詹加入一個由內閣成員領導的財經小組,該小組還可以對央行行長候選人面試。這除了架空拉詹權力,亦是讓印度央行成為執行政府意志的工具,央行獨立性蕩然無存。

《印度時報》指出,「拉詹脫印」顯示莫迪要的不是獨立思考的專家,而是應聲蟲。印度國會議員史旺米(Subramanian Swamy) 還攻擊拉詹持有美國綠卡,「不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莫迪對此不置一詞,成為壓垮拉詹的最後一根稻草。

莫迪砸自己招牌

從推改革變討好選民政客

拉詹提早去職,莫迪贏得表面勝利,其實卻是在砸自己的改革招牌。當初外資看好印度,就是寄望莫迪能真正帶來結構性改革。不過莫迪上台兩年,改革乏善可陳,他於是推出諸多炒短線政策拉抬聲勢,最明顯例子是今年初印度政府公布的年度預算案。

財經頻道CNBC指出,該預算大幅增加對印度農業的補貼以及社會福利支出。此前莫迪一直承諾要削減補貼,將錢用來改善基礎建設與市場改革,這份新預算出爐後被指為「討好窮人」。拉詹提早去職,不過是莫迪從「推改革」轉向「爭選票」的必然結果。

拉詹的繼任者,目前傳出的可能人選是兩位財政部官員,以及首位央行女副行長。《印度時報》引述不具名的政府官員表示,印度不需要「高調」的央行行長。隨著拉詹離職消息傳出,在國會攻擊他的議員史旺米也建議,印度政府乾脆連通貨膨脹目標一併取消。

印度最大省明年將舉行選舉,二〇一九年將舉行全國大選。為立政績爭選票,莫迪政府很可能開始大手筆花錢,以貨幣政策融通支出,屆時印度雙率(利率及匯率)將因此看跌。Indianivesh證券研究部主管柯尼(Daijeet Kohli)認為,拉詹提早去職,今年第四季會有兩百億美元資金流出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會貶值逾三%。

但更大疑慮來自「拉詹脫印」顯示印度經濟改革前景將更暗淡。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普拉薩(Eswar Prasad)稱,拉詹去職,讓人懷疑印度政府是否會腳踏實地改革?《華爾街日報》質疑:「莫迪還是經濟改革的最大希望嗎?」這將是投資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