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8000人的新聞艦隊BBC :從「帝國廣播」到互聯網思維的艱難轉型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7/144749.html

不同於時代華納、新聞集團、迪士尼那種多業態的巨型傳媒集團,BBC 只是一個相對單一的媒體機構。即便如此,BBC 在世界新聞界的地位也能讓其它任何媒體都難以撼動。在中國,這家「公共廣播機構」更是一度被當作「國家廣播機構」,成為中國媒體界在談及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國際一流媒體時的被不斷提及參考最多的對象。

BBC 成立於 1922 年 10 月,在 1955 年 ITV 成立之前,它是英國唯一的電視台。而它的廣播業務在英國的「壟斷」則持續到 1973 年英國首家商業電台成立。在過去的 90 多年時間裡,電視執照費是它的主要收入來源。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與生俱來就流淌著傳統英式保守血液的老牌的廣播電視機構,是怎樣在痛苦的轉型中,張開雙臂,接受來自異體的互聯網思維?

用平台化思維重新操盤「新聞艦隊」

在那個距離現在已經非常遙遠的「帝國」時代,BBC 用它的「帝國廣播」和大英帝國的米字旗一起,飄蕩在世界各地,BBC 的「新聞艦隊」如同英國的軍艦一般在世界許多大洋中穿梭、游弋。那時,帝國廣播的「新聞艦隊」所承載的不僅是 BBC 的新聞資訊,更是一個無比宏大的全球使命和文化野心。

現在,即便世事變遷,但 BBC 的「新聞艦隊」依然龐大,依舊存在著。BBC 新聞艦隊的規模有驚人呢?

目前,BBC 的核心業務歸屬在八個中心旗下,分別是負責全平台新聞節目製作的新聞中心、負責所有視頻內容製作的視覺中心、負責所有廣播頻道和音樂節目製作的音頻與音樂中心、負責體育、兒童節目製作的北部中心、負責市場與受眾調查的市場與受眾中心、負責政策、戰略、法律、資產管理的運營中心、負責節目經營的金融與商務中心以及負責新媒體與技術研發和技術保障的未來媒體與技術中心。而經過前兩年的大規模裁員,現在 BBC 的員工數量大約在 2 萬人,而新聞中心,作為「八個花瓣」中的一個花瓣,就佔據了 8000 人!讓我們再做一個橫向的比較:CNN 該算是全球新聞界的「大牛」了吧?但是 CNN 在去全球的總僱員,所有的員工總數也只有 4000 人。

對於這麼龐大的新聞隊伍,統一的協調和管理顯得格外重要,BBC 是怎樣用互聯網思維去架構呢?

平台化的編輯思維

早在 2006 年,BBC 就判斷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以內容數據庫為中心,向多元媒體渠道、融合媒體終端的分發,並提出了「馬提尼媒體」(雞尾酒媒體)的理念。核心意思是「在一個數字世界中,BBC 要超越傳統的廣播電視機構的定位,使受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可上網的設備來消費 BBC 的內容」。在當時,智能終端遠不像現在這樣發達,ipad 還沒有誕生的時候,這個理念被一個超級傳統的電視媒體機構提出來是非常超前的。

與「馬提尼媒體」的理念相適應,BBC 還提出了另一個概念:「360 度」。所謂「360 度」,是說 BBC 的人員無論是在內容策劃,還是在節目製作中,都必須做到「360 度」,即同時考慮到廣播、電視和網站各個平台的需求,以及固定設備和移動設備的需要。

基於這樣的理念,在 2007 年,BBC 就在倫敦 white city 的電視中心大樓創建了多媒體編輯部(Multimedia Newsroom),將自己分佈於多個辦公地點的新聞人員聚集到一起,以促進新聞團隊內部的資源共享。這個有將近 2000 人的大編輯部,集合了 BBC 電視、廣播和網站各節目組(或報導組)以及新聞採集部的人員。其中,BBC 新聞網站的人員還是首次與廣播和電視新聞團隊在同一個地點辦公。

2012 年,多媒體編輯部集體搬遷到 BBC 的新廣播大廈,並將 BBC 國際台的 1700 多人吸納進來,一共 3000 人放在同一個屋簷下辦公。這些人當中,除了少量的後勤保障人員,絕大部分都由記者、攝像和製作人構成,他們都為 BBC 所有的新聞平台服務。任一一條新聞、素材都被匯聚到內容庫,供 BBC 所有渠道的製作人採用、加工,在新廣播大廈,各新聞播出窗口的資源共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要知道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BBC 新聞團隊的內部,有一種互相保密、互相競爭的文化,BBC 各新聞窗口進行重複勞動的現象也非常常見,比如數名 BBC 記者同時去報導一個新聞發佈會,資源嚴重浪費。現在,這一現象已經得到明顯改觀。

制度管理上的編輯負責制

在責任制度管理方面,BBC 的新聞也全面摒棄了垂直式的層級管理,採用更加互聯網化編輯負責制。

按照新聞的內容屬性進行劃分,BBC 的新聞團隊劃分為全球新聞部(Global News)、英國新聞部、英格蘭地方新聞部、新聞採集部、市政新聞部五個部門。並且在部門劃分的基礎上,BBC 還實行了「編輯負責制」來分散權力,提高編輯效率,避開了垂直式的高層指揮,也保證了內容的質量和多樣性。

編輯負責制是指的是 BBC 每一個電視、廣播欄目或每一個網站報導組,都設有一位負總責的欄目編輯(Program editor)。除了「欄目編輯」,BBC 還按照不同的報導領域,設有10個左右的某領域編輯的職位,比如政治問題編輯、中東問題編輯、歐洲問題編輯、商業報導編輯、科技報導編輯、社交媒體編輯等。

空間實施上的「全面開放」

位於倫敦市中心波特蘭大街的 BBC 廣播大廈,建於 1932 年,是世界上首座專門用於廣播的建築,當年曾被譽為「倫敦新塔」,這座建築見證了 BBC 早期的輝煌。但隨著業務的拓展,後來許多部門都陸續搬出了這棟大樓。

2012 年,在歷時十年的改造和擴建後,新的廣播大廈以更加現代、時尚和開放的嶄新面目,再次成為 BBC 最重要的總部和內容生產地。BBC 的廣播大廈新大樓共設有 36 個電台直播間、6 個電視演播室和 60 個編輯間,涵蓋 BBC 的 9 個廣播網、3 個 24 小時電視新聞頻道、26 種語言服務的業務,最多時要容納 6000 人同時辦公。位於底層的開放式編輯部(The News Hub),是整座樓的信息樞紐,位於大樓中軸透明天井低端,無柱的空間,日光從 8 層的玻璃屋頂照射下來。這個中心有 460 個工位,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場新聞編輯部。

對於新廣播大廈,BBC 在設計時的目標是,使其成為與自身在數字時代角色相適應的靈活的、技術先進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媒體廣播中心。其設計理念包含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開放、有彈性、先進和富有創意等。

那麼通過筆者在考察,也充分體會到這一點。比如整座大樓所有的辦公空間、所有的部門全部都是打通的、開放的,幾乎看不到什麼隔斷。沒有部門辦公室,沒有嚴格的技術分區,每層分工作去和休息區兩大片,編輯部內部有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的三個工作環境,換言之是一個完全融合化的環境。一個編輯,既撰寫網站文稿,也可以在同層的音頻視頻工作室進行實時的播放。

李文介紹說:「新的大樓有一個重要原則——全面開放,fully open。」這種全面開放極端到什麼程度呢?BBC 所有領導,包括總裁都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拎包走到哪就能坐到哪兒,每個人都是一個小桌子,一切透明、平等。另外,這種平等和開放不僅僅體現在台內員工彼此之間,還體現在 BBC 與公眾之間,新的大廈也是英國公眾新的公共空間,公共和 BBC 的工作人員可以混合運行。2013 年 4 月大廈一層的咖啡廳就將全面面向公眾開放,「這意味著公眾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監視我們,我們 BBC 是公共媒體,70-80% 的收入來自於執照費,公眾就是我們最大的老闆。」BBC 英語教學部中國組網絡副總編楊莉介紹到。

操作層面上的開放式編輯系統

\

思維理念上的互聯網化、管理制度上的互聯網化以及硬件空間上的互聯網化最終要落到實際操作層面還需要開放式的數字媒體系統支撐。尤其是對於全面移動化、開放式辦公的新廣播大廈來說,更是對整個後台的視、音頻製作系統、編輯系統的嚴峻考驗。

從 2008 年起,BBC 便啟動了名為 DMI(Digital Media Initiative)的數字媒體工程。這項最終耗資 1.3 億英鎊的技術工程,是 BBC 面向數字時代的主要戰略項目之一。這項工程使 BBC 的工作人員都可以通過桌面電腦而不是過去那種專門的編輯間來完成內容的創建、編輯、發佈和共享。

目前,BBC 所有的視頻、音頻播出設備都實現了徹底的數字化,並且它的整個編輯、製作系統都隨著新大樓的搬遷升級換代。

在節目系統方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BBC 在新廣播大廈裡啟用的節目編輯製作系統 Fabric 就是基於 DMI 的理念來構建的。新大樓之所以能夠做到全面開放,移動辦公,就是因為通過 fabric 這套系統,BBC 的員工可以用個人電腦來完成相關工作,比如直接將新拍攝的視頻素材提交到數據庫,調用數據庫的素材編輯加工,或者直接利用數據庫中的內容來生成新的節目。

而在新聞系統方面,BBC 還有一套名為「新聞門戶」(Journalism Portal)的編輯系統。根據 BBC 關於「新聞門戶」系統的《白皮書》中介紹:該系統與全球大多數新聞機構目前正在使用的內部編輯系統的最大區別是,這是一個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編輯系統,不僅具有傳統的新聞編輯系統的所有功能,而且同時兼具基於互聯網的所有特徵,比如可以將社交媒體的功能完全融合進來。比如,「新聞門戶」系統中存在各種「論壇」,其中不僅集合了相關問題的各種資源,同時也可方便該領域的報導者們對事態的最新進展進行交流。可見,這是一個用互聯網思維架構的編輯系統,通過這個統一的編輯系統,BBC 的新聞人員能夠進行更加互動化的、充分的溝通,將互聯網的開放、融合吸納到電視、廣播的新聞內容中。

打開用戶互動的渠道

所有人面向所有人傳播的新媒體顛覆了經典的廣播受眾時代。面對新的觀眾,新的用戶,BBC 推出了 BBC Red Button、BBC Online、BBC iPlayer 這三個新媒體渠道去接觸他們,與他們展開了互動。同時 BBC 還開闢了用戶 UGC 內容的入口,鼓勵用戶參與內容製作。

  UGC 內容入口:「聽你說」

\

我們說新媒體是「所有人向所有人的傳播」,那麼互聯網環境賦予了用戶參與內容生產的可能,UGC 成為最能體現互聯網思維的內容特點。

現在,「用戶原創內容」已經成為 BBC 新聞採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 BBC 新聞網站首頁的導航欄,有一個名為「Have Your Say」(聽你說)的入口,這個欄目與 CNN 的「iReport」(我來報導)欄目相類似,是 BBC 吸收來自用戶自制媒體內容的窗口。點擊這個「Have Your Say」進入之後,用戶可以看到 BBC 的聯繫電話、郵箱和 Twitter 名字等,以及可以直接上傳、提交自己拍攝的視頻或者圖片。這裡 BBC 留下了一段鼓勵用戶參與的話:「你的參與,對我們的新聞非常重要。無論是突發性新聞,還是特寫性報導,你的參與,會讓它與眾不同……」充分顯現了 BBC 面向用戶開放的姿態。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受眾已經不再只是新聞的接受者,而逐漸變成製作者和散播者。」BBC 中文總監李文說。受眾提供的內容已經越來越成為 BBC 新聞製作的重要一環。2005 年倫敦地鐵爆炸事件,BBC 收到了受眾提供的 1000 張圖片、4000 個短信、2 萬個郵件和 20 個錄像。「在突發事件的報導中,我們的確要依賴受眾。」李文說。

但是這個端口的打開,並不意味著內容的個人化而導致質量的下降。早在 2006 年,BBC 就建有一個「用戶原創內容中心」(UGC Hub),專門負責處理用戶發來的通過手機等設備自行拍攝的圖片和視頻內容。由於這些內容在可信度上存在天然的不足,用戶原創內容中心就負責對此類內容的真偽進行甄別。比如,該部門的人員會利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來查驗圖片和視頻拍攝的地點;或者是通過查看當地的天氣預報,來驗證圖片或視頻拍攝的時間能否對應上。在驗證視頻時,有時還會一幀一幀地進行內容分析,比如汽車儀表盤上顯示的時間。對於無法甄別真偽的內容,會標記出來,在正式使用播出的時候,會加上一句「本照片(本視頻)的真實性尚未得到證實」之類的話。

「但是受眾提供的信息難以確保其真實性和準確性。BBC 新聞網站也是其中一個受害者。曾經一個讀者給 BBC 新聞網站投稿稱是在敘利亞所拍攝的圖片,發表圖片後不久一個意大利的攝影師向 BBC 投訴稱照片是其幾年前在伊拉克所拍攝的。我們上當受騙了,這對 BBC 的聲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如何提高辨別能力十分重要。」李文說。

利用社交媒體互動

在 BBC 的新聞報導中,社交媒體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來源之一。近年來一些重大事件的新聞直播中,BBC 的記者會通過 twitter 隨時更新消息,受眾也可以通過 BBc 網站、各種社交媒體或者電話來參與直播。比如在 2013 年,BBC 和 Facebook 旗下的圖片分享應用 Instagram 合作,推出了一項名為「Instafax」的功能,BBC 和 Instagram 在全球的 1.5 億用戶,就可以用 Instagram 來分享一段(最多)15 秒的新聞視頻。不可否認,短視頻與新聞的契合度非常高,富媒體顯然成為讓新聞更生動、更真實的第一選擇,新聞類短視頻的加入也可以帶動整個短視頻平台的熱度。

「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所帶來的技術壓力。因為現在做媒體,我們不要光想我們把內容做好就行。的確內容為王,但是我們也相信一點渠道為後,光有國王,沒有王后的話,我相信你的新聞到達不了你的受眾,因為你的受眾可能已經改變了不同的接受信息的渠道。比如說如果大家都是依靠微博來接收信息的話,你在微博上沒有平台,那可能你的信息到達你的受眾這個過程就會慢的多。」李文這樣認為。

「幾年前 BBC 曾經做過一個民調。突然發現在 YouTube 上收看 BBC 視頻內容的用戶與在 BBC 網站上收看的人數相同。開始的時候 BBC 很費解,不知道為什麼觀眾怎麼都不到我們 BBC 的 iPlayer 觀看。後來 BBC 還是主動與 YouTube 合作了,開闢了 BBC 視頻內容專區,頗受用戶歡迎。」

現在,除了英語之外,包括 BBC 中文部也在 YouTube 也有視頻內容的專區,BBC 分別以英文網和中文網的名義開專區,這樣用戶的視頻內容除了讓網友在他的網站上可以看到之外,也可以通過這些平台有更多的人看到。蘋果兩年前首次推出 ipad 的時候,BBC 也成為提供預裝新聞應用軟件 App 的內容商。目前 BBC 也與各大電視機製造商合作,共同開發互聯網電視機。

2014 年 1 月,BBC 推出了一個名為 iWonder 的品牌,這個橫跨三屏的數字內容品牌由原創視頻和音頻組成、圖片、文字組成,可以運行在智能機、平板和電腦三類終端,並針對每一個主題,都配有多個交互指南,供用戶深度互動。BBC 官網的宣稱是「好讓用戶以一種新的、交互的方式來訪問內容,從而開發用戶對 BBC 所有內容的深度學習潛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31

中國艦隊開進波斯灣,史上首度與伊朗聯合軍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73

china-warship-e1411231528937-635x357
旅洋Ⅱ級驅逐艦

本周六中國的軍艦史上首次停靠在伊朗海灣,同時中伊兩國正準備開展一系列聯合海上軍事演習。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中國海軍第17批護航編隊本周六已經抵達伊朗在波斯灣上的阿巴斯港。開始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這是中國海軍艦艇首次訪問伊朗。

伊朗將軍Hossein Azad指出:“我們將討論和研究海上救助行動、對意外或不幸事件做出反應的可能性。我們還將檢驗自己的技術準備情況。”

Azad將軍還補充道,雙方準備為“和平、穩定和平靜提供保障,同時,還將發展雙邊合作。”

據悉,中伊聯合軍演將於近日舉行。

就在本周三,伊朗海軍在亞丁灣救起了一艘遭到海盜攻擊的中國集裝箱船。

今天中國超過歐盟成為伊朗第一大貿易夥伴。

中伊經濟關系密切,尤其是能源合作。伊朗雖然擁有世界第四大石油儲量,還是OPEC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煉油能力,伊朗還需要中國幫助建設煉油廠等基本冶煉設施。

此外伊朗還因受到西方國家制裁,能源出口受到限制,中國握有大量伊朗石油訂單。據《外交官》雜誌報道,2014上半年,中國日均從伊朗進口63萬桶石油,較前一年增加48%。伊朗已經成為中國第三大原油供應地,占中國所有進口量的1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41

联想控股IPO:“企业教父”柳传志投资舰队再起航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664

作者:黄格选

6月下旬,又一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中国企业——联想集团(992)母公司联想控股,即将招股上市。据报道,联想控股已经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将于下周一(615日)在香港开启投资者路演及国际配售,公司预计将于616日公开招股,29日挂牌,募集金额约20亿美元(约156亿港元)。 

此次IPO, 对多数资本市场投资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不仅仅是因为联想的品牌路人皆知,更重要的是联想舰队的掌舵者、企业教父级人物柳传志正式带领他的“教父”级舰 队出现在公众视野。那么,这一次,这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企业家、创业精神领袖又将为我们带来什么?他的航母级正式编队实力又如何呢?今天借格隆汇平 台聊聊的我的看法,欢迎拍砖! 

“企业教父”柳传志 

在分析联想控股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其掌门人柳传志在中国尤其是商界的强大影响力。 

柳传志,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一批走出体制,将科技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创业者,他是一个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当然,柳传志最为成功的,还包括他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规律,以及带出的一系列的“领军人物”。 

百度一下“企业教父”这个关键词,可以搜到54万 个结果,一部分是一种企业教练方法,另一部分就和“柳传志”的名字紧密相连了。有人撰文说:“柳传志的传奇,不仅在于他是一个伟大企业的缔造者,更重要的 他是中国知识型创业者的典范、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者,他是激励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的‘精神领袖’。他和联想为中国企业确立了一种高度、一个标杆。” 

的确,在当今中国企业家的圈子里,能够被公认尊称为“教父”的,非柳传志莫属。这是为什么呢?“教父”的成功,首先源自于他能够成就别人,帮助别人成功。在现代中国企业30余 年的发展历程中,柳传志就是一位不断探索、善于总结而又不吝分享自己成功经验的企业家,“柳氏特色”的联想管理影响、成就了一大批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杨 元庆、孙宏斌等都是其中范例。因此,在中国商界,提起柳传志,没有人不怀有一丝敬意和感激的,这就是“企业教父”的强大影响力。 

接下来,进入正题——分析联想控股。想要发现联想控股的价值,首先,我们必须对其股权、历史、业务、盈利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联想控股的股权

可以看到,此次联想控股IPO将发行15%H股,扩大股本后,中科院国科控股将占股29.10%,泛海控股占股17%,而柳传志等管理团队占股其实并不多(格隆汇曾经分析的跟着大佬布局系列,其中就提到联想控股上市给0715中泛控股带来的可能影响)。

联想控股的历史
联想控股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变迁史。可以发现,联想控股每一次投资都是紧跟时代、政策、风口,从最早的IT到地产、风投、私募,到现在的个人消费、现代服务。目前在IT领域,联想集团(HK00992)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C品 牌厂商和全球排名第三的手机品牌厂商。而在其他领域,联想控股有着一样的雄心,其投资控股的神州租车、拉卡拉、正奇金融、拜博口腔、佳沃集团等企业均已经 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有些已经在国内占据了领先地位。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么一个庞大航母群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 程,也得益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战略眼光。 

1984年成立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联想将几乎所有的资源都聚焦在IT领域,依靠专业化的经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IT巨头。2001年,联想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此时,饱经IT行业风云变幻的柳传志已经意识到,仅仅聚焦在IT领 域风险太大。他开始组建联想投资(后来的君联资本)、弘毅投资等投资管理公司,开始进军战略投资、财务投资领域。自此,联想控股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如今,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之星、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已经分别成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领域的领军企业,并且为联想控股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投资链。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联想控股在财务投资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才使得联想集团在2005年“蛇吞象”收购IBM PC并遇到空前困难的时候,阵脚并没有乱,最后得以涉险过关。不过,在“产业报国”情结浓厚的柳传志看来,联想控股不仅仅需要在投资领域崭露头角,还要在实业领域一展身手。他曾经说过,联想控股不仅仅只有一个搞IT的联想集团,还要再造很多个联想集团。

2009年,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业务开始加速,先后在金融服务、现代服务、农业与食品、化工与能源材料等领域做大手笔的投资。在金融服务领域,联想控股除了早期布局苏州信托、汉口银行、联合保险之外,2010年下半年还将投资重心转向了新兴金融业,先后将互联网金融及社区电商拉卡拉、区域性类金融服务平台正奇金融、农资P2P平台翼龙贷等公司纳入核心资产运营,逐步壮大了金融版图。在现代服务领域,2010年联想控股便投入12亿元注资神州租车,帮助其做大做强。如今,神州租车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租车公司,其拥有的车辆数量要比第二名到第九点的总和还要多。今年,神州租车(HK00699)成功在香港上市。同样是在2010年,联想控股通过旗下的佳沃集团进军现代农业,先后收购了国内和南美的多家农场和农业生产集团,去年又战略投资网上农资销售平台“云农场”,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农业产业生态圈”。 

联想控股的业务

如今的联想控股是一家高度多元化的投资控股企业,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形态已经呼之欲出。其业务范围涵盖IT(联想集团)、金融服务(正奇、汉口银行、联保、拉卡拉、苏州信托)、现代服务(拜博口腔、增益物流、安信颐和养老、神州租车)、农业与食品(佳沃、丰联白酒)、房地产(融科)、化工与能源材料(联泓、星恒电源)、财务投资(联想之星、君联资本、弘毅投资)等。 

各业务投资比例


收入结构——仍然高度依赖IT产业
收入来源

从业务板块上看,联想控股当前仍高度依赖IT产业。在2012-2014年,每一年主营IT业务的LENOVO联想集团贡献的收入都占据联想控股总收入的93%以上;相应的,来自LENOVO的利润也是联想控股主要利润来源。如果LENOVO业务或财务出现状况,对联想控股的影响将是重大的。

2014年,IT业务收入贡献率为94.2%,金融服务0.3%,现代服务0.3%,农业与食品0.5%,房地产4.0%,化工与能源材料0.7%。为了实现柳传志提及的联想控股上市后每年增长30%以上的计划,联想近年加大了对现代服务、金融服务、化工板块的投入。但从报表上看,来自联想集团的IT收入仍旧为联想控股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金融服务、房地产也贡献良多,但农业、白酒、化工板块尚在亏损。联想控股旗下农业与食品业务连续三年收入分别为9.74亿元、16.85亿元、15.3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7340万元、2.01亿元、9.48亿元。其中2014年白酒业务产生6.21亿元的减值亏损。联想控股对白酒的投资,受到白酒行业发展周期影响,旗下丰联酒业正使用各种方式促销产品,以试图提升销售额和利润率。而化工与能源材料业务最近3年的净亏损分别为7400万元、2.28亿元、7.69亿元。
虽然各项业务发展并不均衡,但总体来说,联想控股保持了一个不错的盈利态势,12-14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13.1%,净利润增速则为32.4% 

风险点和看点 

不过,虽然联想控股盈利质量不错,但想要保持并不容易,原因在于高度依赖IT收入的风险已越来越大。事实上,招股说明书对这一部分潜在风险予以披露:

LENOVO联想集团处于激烈竞争的行业,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提供的服务,都是技术更迭迅速的行业,且价格竞争激烈;同时也面临着全球PC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另外其业务已经遍布众多国家,大部分收入已经是来自于中国以外地区,在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竞争亦不容忽视。因此,联想控股想要继续保持甚至超越现今的增长速度,必须在其他业务领域寻求高速增长。 

但这个风险点,换个角度看就是亮点:当前的联想控股,貌似还只是一个依赖联想集团(992)业务和利润的准IT企业,但如果我们稍微看看联想控股在投资领域的布局,就知道它未来会有多少堪称爆炸性的投资成果出炉——如果把联想控股当一家IT公司,而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的投资公司,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会出现天壤之别! 

中国目前走这种投资公司之路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复星国际(656HK),另一家就是联想控股。复星国际(656HK)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像模像样,有声有色,但论背景,论人脉,论实力,论底蕴,论积累,论未来空间,复星国际(656HK)明显都逊色联想控股一筹!

在有了以上对联想控股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后,那么,接下来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1、联想控股的优势在哪?2、联想控股的价值究竟在哪里?3、为什么它做投资大概率能比别的公司出色? 

联想控股竞争优势在我看来,联想控股的投资逻辑有以下几点:

1、联想品牌的背书 俗话说,有一个好的干爹办起事来就容易多了,特别是当这个干爹又是有文化、有素质、有逼格的时候。 联想控股就是这样一个“干爹”。关于“干爹”的作用,我们从联想控股投资后的神州租车、佳沃、拜博迅速成长为细分市场龙头地位可见一斑。

相比其他投资公司,联想控股的的优势在于实业背景,这使其积累了丰富的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面对的不同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联想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在其所选择的领域的价值。

比 如在农业、现代服务等领域,行业相对分散,联想的品牌背书有助于其提升市场份额。当联想控股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去与其他公司竞争项目时,由于它可以提供相应 的增值服务,以及相关企业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股权投资,还包括贷款担保,典当融资,分销渠道,政府关系,管理咨询与培训等等,这就能让它处于 有利的竞争地位,其旗下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已经成为本土最顶尖的机构,就证明了这点。 

通过这种模式,联想控股就能获得较低的投入成本,并能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价值,同时降低项目风险。而从整体和长期来看,由于其资产覆盖了各个阶段的公司,以及不同的持有期限,又可以将通常投资公司盈利所具有的剧烈波动性进行平滑处理,这等于降低了整个公司的风险。

2、联想在过去31年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联想品牌的强大决定了其所投资的公司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但联想授予人的不只是“鱼”,还有更重要的“渔”——捕鱼的技巧和方法,这一点依靠的是联想31年来积累下来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它们不仅已经成为联想控股旗下所有企业共同的纽带,也成为旗下企业的经营利器,这是其他投资公司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 于柳传志的管理方法论,比如他的“管理三要素”以及“复盘方法论”,流传甚广,应用普遍,这里无需赘述。记得网上对复盘曾经有过一段论述,笔者深表认同: “为什么其他的管理方法都失效了而复盘还有用呢?因为啊,其他的方法都是想用机械学的方法凭空搭建一个稳定的系统,而复盘是用生物学的方法逐步长出一个有 机体,任何稳定的系统都很难面对一个日益膨大的复杂的环境了……”。公共知识分子刘胜军说:“老柳之道,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家学习和借鉴。与任正非的神秘主义、张瑞敏的“道法自然”、王石的登山修行相比,老柳之道似乎更为可复制、可转移”是的,企业教父柳传志的“三招两式”,说起来很简单,真正用好了,那才是不简单,这也是联想控股想要做百年老店的法宝利器。 

3、联想控股上市后的战略 
柳传志曾经表示,联想控股上市后的业务发展方向是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投资+实业”双轮驱动。第二是集中,在某些行业里边,要通过投资形成领先的核心企业。第三要密切注视未来引领的行业,免得错过机会。

这个战略其实非常符合联想控股的发展步骤,没有“互联网+”的泡沫与浮躁,联想控股投资+实业并举,从细分市场做起,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也许业绩不会有爆发式增长,但这样的模式经得起经济起伏、牛熊更替,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所在。值得一提的是,柳传志说过:上市后和上市前不同,上市后我们的资金会更加充分,另外我们的经验会更加丰富,所以就不要再错过合适的机会。比如像金融行业中的保险业,我们是一定要做的 

柳传志这个说法,是在中国本土完全复制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节奏:但联想控股面对的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投资机会远比伯克希尔哈撒韦要多! 

估值 

最后,谈谈估值,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分析,我就直接引用了价值线《联想控股值多少钱?100~180亿美元》作者尹生的观点。

总体上,比照预期的风险与回报水平,可以在类似汇丰控股这样的纯金融服务公司,和复星国际、和记黄埔这样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之间,对其进行比较估值。

按市盈率:复星国际核心业务包括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产,保险,投资等,过去两年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7.6;和记黄埔核心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和电讯,过去两年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9.85倍;汇丰控股过去两年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3.6倍。据此给予联想控股15~18倍的市盈率,估值624~749亿元 

按市净率:汇丰控股的市净率为0.97,和记黄埔的市净率为1.05,复星国际为2.46,给予联想控股1.5~2倍的市净率,估值为793~1057亿元 

按分部法估值1125亿元,具体如下: 联想集团持股市值为326亿元,神州租车持股市值为83亿元,联保持股根据最近一次转让估值8.3亿元,拉卡拉根据最近一笔转让估值为11亿元;金融服务业务中的正奇金融给予20PE估值76亿元,汉口银行给予10PE对持股估值147亿元,苏州信托给予15PE对持股估值74亿元;现代服务业务中的拜博口腔比照同类公司对持股估值55亿元,增益物流估值20亿元,安信颐和估值10亿元;此外,对佳沃集团给予100亿元估值,白酒估值44亿元,融科估值150亿元,化工与能源材料估值40亿元。比照KKR等同类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给予联想控股财务投资业务200亿元的估值。合计1344亿元,但同时,根据招股书,隶属于总部的一般及总务开支,财务成本净额等为14.8亿元,占当期经营利润的16.3%,因此需在合计估值中扣除这个比例,得出1125亿元的最终估值。 

综上所述,联想控股整体的估值应介于624亿元~1125亿元,合100~180亿美元,如果在上轨附近估值,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联想集团,目前联想集团的市值约为170亿美元。只不过,其尚需要证明在投资核心业务上也能再造一个联想集团。 

此外,网络上的报道,联想控股料将于615日接受认购,上市定价区间为39.80~43港元。而目前,公司20亿股本,那么按此招股区间,对应市值为636.8亿元~688亿元,如此看来,这样的价格还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企业教父”级舰队再起航 

还记得2014年底备受瞩目的“万达商业”香港IPO吗?截至612日收盘价,万达商业地产已从发行价48元上涨到74元左右,短短半年投资者的浮盈已达到54%。而今,又一重量级舰队——联想控股,已经整装完毕,并将再次起航,那么,未来它将驶向何处? 我们拭目以待。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持有上述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81

台大不想花錢的冷門研究 他創業做到賺錢 蘇怡寧跳脫健保框架 打造最強的產科艦隊


2015-06-08  TWM

台大婦產科前醫師蘇怡寧,3年前毅然自立門戶,跳脫健保體制,引領自費醫療選擇,推行團隊接生,吸引眾多婦產科好手加入,共同對抗台灣瀕臨崩壞的醫療制度。

撰文•鄧麗萍

「現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彌漫著失敗主義,大環境不佳確實讓大家心灰意冷,但戰士不應該離開戰場,不應該選擇逃避。我們決定用另一種態度來回應,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台大婦產科前主治醫師蘇怡寧,選擇正面對決當前的醫療崩壞。

這位擁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二○一二年,就在教授升等前夕,毅然放棄近二十年的努力,從台大醫院出走,引領婦產科自費選項、團隊接生等新規則,並投入他喜愛的基因醫學研究。

重視研究吸取新知

﹁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就像武林高手自創門派,吸引江湖好手紛紛加入,蘇怡寧的夥伴也日眾。目前禾馨婦產科有三十位專任醫師,都是從台大、榮總、 北醫等頂尖婦產科和小兒科慕名而來。短短三年,禾馨婦產科名聲就迅速傳開來,在台北已有兩個據點,第三個據點預計在下半年開幕。

「在台大的日子,一輩子都沒想過有一天會離開。」回想起當時,蘇怡寧仍有些激動。離開,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痛苦決定。

他在台大醫院婦產科,一待就將近二十個年頭,每個月接生五、六十個嬰兒,看高危險妊娠、二十四小時無止境的接生開刀,加上門診、研究教學、演講邀約等,「真的是極限了。」他說。

但是,累不是他離開的主因,真正讓他灰心的是僵化的體制。原以為台大醫院身為教學醫院龍頭,以學風自由、鼓勵研究為宗旨,但在健保制度擠壓下,醫院連要追 求前進的動力都不見了。健保資源有限,醫院必須削減費用,首當其衝的就是研究經費。「但研究才是台大醫院的根基!」「對我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事。」蘇怡 寧直斥荒謬,做研究、買儀器很重要,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尤其是發展快速的基因醫學,儀器動輒一、兩千萬元,但醫院已不足以支應這些東西,往往申請 送出去就要等上兩三年,等到儀器到手時已落伍。

一再退步,是台灣醫療最大的危機。「我們喜歡做研究、教學生,全台灣最聰明的人會來當你的學生,我們樂於發展新東西、演講、出國開會、吸取新知,那是很快樂的日子。」但,體制已讓創新變成不可能。

蘇怡寧講話飛快,精準而俐落。「在惡性循環中,我們從一流變二流,二流變三流,跟外面沒什麼差別,那我待在台大就沒有任何意義。」蘇怡寧掙扎許久,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一二年,他和兩位志同道合的學弟妹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立禾馨婦產科診所,一度引發不小的震撼。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一種改變。」戰士無法選擇戰場,他在現有的健保制度下,另闢戰局。他的目標就是把看診的價值和尊嚴找回來。

引領自費醫療

不讓健保牽著走,讓產婦自選檢測項目在健保「低給付」下,醫院只能賣「陽春麵」,蘇怡寧不想再讓健保牽著走,「因為很顯然,那是不足的。」除了賣「陽春麵」,禾馨在遵循法理的範圍內,也賣「牛肉麵」、「牛排」,增設許多自費的服務,讓病人有所選擇。

禾馨雖是診所,卻是醫院規格。五百萬元一台的產科超音波機器,台大醫院只有一台,禾馨一口氣買五台。

「我的作法是把國際上現在該有的、最update(先進)的產前診斷給你選擇。你要什麼都有,但我不會硬要推銷。」蘇怡寧感嘆,健保二十年沒進步,產科給 付項目早在二十年前就定下,未曾改變過。以唐氏症篩檢為例,健保沒有給付,但在國外是常規。「我們不是為了自費而自費,而是讓產婦自己選擇。」除了大手筆 添購儀器,跟上國際水準的產前檢查外,禾馨的另一項創舉,就是推行「團隊接生」。蘇怡寧說,這並非新觀念,「只是沒什麼人有勇氣在台灣推廣,醫院推過都失 敗。」以前在台大,他常常門診看一半,就跑去接生,心裡又懸念著門診久候的孕婦,心理壓力很大。而且半夜接生,腦袋可能不清楚,風險也相對高。

成立禾馨之後,他決心重塑規則,讓看門診和接生的醫師分工,一次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事實上,在美國早就如此做。」當年和蘇怡寧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業 的林思宏醫師表示,團隊接生能讓醫師可以排班,專心看診及較充分的休息,對產婦而言,臨盆時永遠有醫師在,「不會讓妳在產房用力時,醫師還在趕來的路上闖 紅燈。此外,即使產程進度慢,也不會被抓去開刀。」經過一年多驗證,禾馨接生嬰兒不比台大少,現在每月接生達一百八十個新生兒。

禾馨從一開始只有三名醫師,如今擴展三十名專任醫師,「光產科,就有十五位,台大醫院產科醫師都沒有這麼多。」診所設有專任麻醉科醫師,也是禾馨的創舉。

另一間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將於七月開幕,屆時將有更多武林高手投奔他的陣營。「要把這些雄踞一方的醫師聚集起來,談何容易,這些人可不是用高薪就可以全部請得來的。」一名資深婦產科醫師表示。

蘇怡寧發動的醫療革命,讓同業願意與他共同奮戰。

「要打仗,診所是第一線,但也要後勤補給,所以我建了一個實驗室。」基因遺傳醫學研究,在台灣是沙漠,卻是蘇怡寧做了二十年的心血。

創建基因檢測實驗室

五人小團隊變百人企業,明年準備掛牌當初,他一手創建台大基因醫學部的分子遺傳實驗室,還自掏腰包請助理,想辦法寫計畫找錢,從草創時期的五人實驗室,十年後壯大成為三十人的醫療團隊。

離開台大醫院後,在家族支持下,籌到一億元資本,自行成立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目前員工一百多人。跟隨蘇怡寧十三年,從實驗室助理當到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總經理的洪加政形容,蘇怡寧是「很敢衝的人」,只要是對的事,他就會去做。

慧智是亞洲唯一可以真正做到臨床的基因檢測實驗室,目前營運已具規模,去年營業額達三億三千多萬元、每股純益五元,預計今年營業額可望成長二四%至四億一千多萬元,明年第一季登錄興櫃。

「自建實驗室,等於是幫台灣基因產業留個命脈,否則這樣下去,鐵定完蛋的。」隔著黑框眼鏡,仍能折射出他對基因醫學的熱忱眼神。採訪前一天,蘇怡寧看診到看凌晨一點。妻子陳君蕙形容,他現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比起在台大醫院時,工作時間更長、更累,但卻更快樂。

離開台大醫院、自立門戶,蘇怡寧就像封印被解除了的巨人,積壓已久的能量,終於找到出口,迸發耀目光芒。

「我們不是要打破規則,只是想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規則,試圖找回本該屬於我們的尊嚴與夢想。」如今,蘇怡寧心中夢想的藍圖一個個被實現,禾馨婦產科以一年開一家的速度拓展版圖,更建立起婦產科醫療新規則。

醫療體系或許崩壞了,但人都在。「我要建立制度。」蘇怡寧道出堅定的心志。面對險象環生的醫療現況,只要憑藉無所畏懼的勇氣,即使在絕望中,也會長出希望。

蘇怡寧

出生:1966年

現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醫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3

霧の艦隊逆襲環球估市


2016年1月15日,盜指大跌390.97點收15,988.08點,CCC公司信貸息差升至1,735點子高位,當晚VIX高見30.95點,收27.02點。
繼被和楽器バンド的東洋妖歌姬鈴華優子勾了魂後,近日筆者又狂追『蒼き鋼のアルペジオ』(Arpeggio of Blue Steel)。大抵是什麼西曆2039年神秘的『霧の艦隊』借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還魂,打敗各國海軍封鎖全球海洋觸發環球衰退。有趣的是霧の艦隊的各艘戰艦均有以美少女化身的心智模型,她們雖然打遍天下無敵手,但當見到美少年艦長千早群像和「伊401」的心智模型伊歐娜「交合後」戰鬥力大增,均好似盛女急急「瘟仔」!
由國指對數圖可見,8,000點接上上次08個底。一破便直去5,000點,好友的「反撃の刃」何時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67

俄軍北方艦隊上百艘艦船搞演習 動用1000多件裝備

外媒稱,俄羅斯北方艦隊新聞處代處長安德烈·盧濟克中校說,包括水面戰艦、核潛艇、常規潛艇及保障船在內的100多艘北方艦隊艦船,日前駛入巴倫支海和北海,進行了艦隊首長司令部演習。

據俄新社7月23日報道稱,盧濟克說:“陸軍和岸防部隊集群也進行了緊急動員。海軍陸戰隊旅和摩托化步兵旅官兵乘戰車開赴集結地點。演習中動用了1000多件軍事裝備。”

他指出,北方艦隊負責空襲和防空的第45軍也參加了演習,30多架各型飛機升空執行了空中任務並實施了向備用機場的轉場。

此外,駐紮科拉島的多個防空導彈營分散到各指定區域,確保艦隊軍力部署並防範來自假想敵的空中打擊。

盧濟克說,北方艦隊在一天之內完成了軍力部署演習,傍晚時分大部分戰艦、潛艇、保障船、陸軍岸防部隊和防空部隊返回了常駐地。值得一提的是,北方艦隊司令尼古拉·葉夫梅諾夫中將親自乘直升機巡視檢查了艦隊的海上力量部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905

海軍三大艦隊在東海舉行實兵實彈對抗演習

海軍8月1日在東海某海域組織複雜電磁環境下實兵實彈對抗演習,最大限度檢驗體系作戰能力、戰法訓法、武器裝備效能,共實射各型導彈、魚雷數十枚。

海上信息化戰爭突發性、殘酷性、速戰速決的特征明顯,平戰轉換節奏快、戰爭準備時間短、戰場打擊效率高。為此,海軍按照“猛打、準打、穩打、快打”的戰術原則籌劃演習、設計演習、準備演習,組織航空兵、潛艇、水面艦艇、岸防部隊不同性能導彈快節奏、多方向對各類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指導演習。演習參演兵力以東海艦隊為主,北海、南海艦隊部分兵力參加,分為紅藍雙方在預定海空域進行了“背靠背”攻防演練。

演習開始。紅方潛艇率先發起攻擊,潛伏大洋深處的潛艇對藍方艦艇實施致命一擊。與此同時,紅方數架戰機低空掠海飛行,數枚導彈呼嘯而出,對藍方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頓時,波濤洶湧的大海上,狼煙突起。而在看不見的空間里,電磁迷霧波詭雲譎,紅藍雙方從陸地到海上,從天上到水下,各顯身手,鬥智鬥勇。

緊接著,藍方迅速組織反擊,數枚導彈直撲重要目標。紅方海上指揮所警報聲驟然響起,指揮員命令戰機進行截擊。4架戰機組成編隊,從雲端直沖而下,對“敵”來襲導彈進行攔截。“發現目標!”“開始攻擊!”幾枚空對空導彈吐著長長的火舌飛向來襲導彈。

粉碎藍方反擊,紅方兵力對藍方海上編隊展開空潛艦立體突擊。在鄭州艦作戰指揮室,記者看到,信息化指揮平臺實時顯示各個方向的信息,尺寸熒屏可一覽波濤萬里的海空戰場,與此同時,隨著鍵盤敲擊聲,一道道作戰指令迅速傳遞到各作戰單元。

以快打快,短短幾個小時的對抗中,紅藍雙方攻防數度轉換,藍方轉守為攻,組織導彈快艇、飛機對紅方前出艦艇編隊進行猛烈攻擊,並派出潛艇伺機尋殲紅方艦艇。

“戰鬥警報!準備抗擊來襲導彈!”鄭州艦實習艦長陳曦果斷下達作戰指令。頓時,鄭州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基本指揮所的大屏幕上,數枚導彈前後間隔X秒,從不同方向貼著海面朝紅方艦艇編隊飛來。紅方迅速分配打擊單元,多艘艦艇合力抗擊,只見一枚枚對空導彈直沖雲霄,劃出數道曲線,大海上空閃現出一團團火球,來襲導彈被成功攔截。

演習專家組組長、海軍導彈業務長陳勝琪告訴記者,此次演練,水面艦艇同時應對空中、水下、水面威脅,全面檢驗了水面艦艇編隊同時處置多方向威脅的能力,更加貼近實戰。

緊接著,紅藍雙方又接連上演了艦機協同對潛艇攻擊、海上艦艇編隊快速反擊作戰等精彩環節,數枚魚雷直入海中,朝著水下藍方目標迅速攻擊。

海軍黨委常委、軍委訓練管理部領導、東部戰區主要領導上戰艦、下潛艇,分赴主要指揮部位跟訓參訓、現場指導。

硝煙散盡,紅藍雙方艦艇編隊高速撤離。東海艦隊領導告訴記者,此次演習對實際作戰流程、作戰體系構建、主戰武器裝備性能進行了高強度的檢驗,提高了參演部隊遂行任務和諸兵種體系作戰的能力,充分展示了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25

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東海舉行大規模實彈對抗演習

8月1日,建軍節。海軍在東海某海域組織複雜電磁環境下實兵實彈對抗演習,最大限度檢驗體系作戰能力、戰法訓法和武器裝備效能,共實射各型導彈、魚雷數十枚。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海軍政委苗華指導演習,東部戰區司令員劉粵軍,政委鄭衛平參加。

這一仗,是海軍連續第11年圍繞複雜電磁條件和水聲環境組織實兵實彈對抗演習。海軍參謀部訓練局領導介紹,此次演練突出複雜電磁環境條件下作戰體系運用、偵察預警、遠程精確打擊、綜合防空反導等課題研練,是海軍年度例行性訓練活動。

演習分作紅方潛艇、藍方艦艇兩方。紅方潛艇在演習開始時率先發起攻擊,潛伏大洋深處的潛艇對藍方艦艇實施致命一擊。與此同時,紅方數架戰機低空掠海飛行,數枚導彈呼嘯而出,對藍方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緊接著,藍方迅速組織反擊,數枚導彈直撲重要目標。紅方海上指揮所警報聲驟然響起,指揮員命令戰機進行截擊。4架戰機組成編隊,從雲端直沖而下,對“敵”來襲導彈進行攔截。“發現目標!”“開始攻擊!”幾枚空對空導彈吐著長長的火舌飛向來襲導彈。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圖片來源:微博@軍報記者)

粉碎藍方反擊,紅方兵力對藍方海上編隊展開空潛艦立體突擊。在鄭州艦作戰指揮室,記者看到,信息化指揮平臺實時顯示各個方向的信息,尺寸熒屏可一覽波濤萬里的海空戰場,與此同時,隨著鍵盤敲擊聲,一道道作戰指令迅速傳遞到各作戰單元。

“發射!”紅方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按照時間節點依次攻擊,各型導彈同時臨空,藍方編隊遭受重創。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圖片來源:微博@軍報記者)

茫茫大海硝煙彌漫,紅藍雙方數個兵力群在空中、水面、水下激烈交鋒。

某新型導彈快艇被譽為“無影利劍”,演習中,紅方某導彈快艇單艇連射4枚導彈,一擊重創藍方艦艇。

岸艦導彈部隊被稱作“海岸霹靂”,演習中,數個岸導突擊群依托一體化指揮平臺,與航空兵密切協同,對藍方艦艇、碼頭等多個目標進行有效打擊。

“猛打、準打、穩打、快打,體現了未來信息化戰爭突發性強、平戰轉換節奏快、戰爭準備時間短的鮮明特征,必須速戰速決,提高戰場打擊效率。”東海艦隊訓練處處長沈煜介紹說,此次演練,充分檢驗了不同性能導彈快節奏、多方向對各類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作戰效果。

以快打快,短短幾個小時的對抗中,紅藍雙方攻防數度轉換,藍方轉守為攻,組織導彈快艇、飛機對紅方前出艦艇編隊進行猛烈攻擊,並派出潛艇伺機尋殲紅方艦艇。

“戰鬥警報!準備抗擊來襲導彈!”鄭州艦實習艦長陳曦果斷下達作戰指令。頓時,鄭州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基本指揮所的大屏幕上,數枚導彈前後間隔X秒,從不同方向貼著海面朝紅方艦艇編隊飛來。紅方迅速分配打擊單元,多艘艦艇合力抗擊,只見一枚枚對空導彈直沖雲霄,劃出數道曲線,大海上空閃現出一團團火球,來襲導彈被成功攔截。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圖片來源:微博@軍報記者)

演習專家組組長、海軍導彈業務長陳勝琪告訴記者,此次演練,水面艦艇同時應對空中、水下、水面威脅,全面檢驗了水面艦艇編隊同時處置多方向威脅的能力,更加貼近實戰。

海軍黨委常委、軍委訓練管理部領導、東部戰區主要領導上戰艦、下潛艇,分赴主要指揮部位跟訓參訓、現場指導。

之後紅藍雙方又接連上演了艦機協同對潛艇攻擊、海上艦艇編隊快速反擊作戰等精彩環節,數枚魚雷直入海中,朝著水下藍方目標迅速攻擊。

硝煙散盡,紅藍雙方艦艇編隊高速撤離。東海艦隊領導告訴記者,此次演習對實際作戰流程、作戰體系構建、主戰武器裝備性能進行了高強度的檢驗,提高了參演部隊遂行任務和諸兵種體系作戰的能力,充分展示了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綜合自中國海軍網、新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29

日稱中國三大艦隊東海演習為牽制日本 必要時將動武

境外媒體稱,在地區海上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國海軍在東中國海舉行演習,實射導彈和魚雷,凸顯北京在必要時以武力維護主權主張的決心。

據美聯社8月2日報道,此次實彈演習於8月1日舉行,在此之前,中國拒絕了海牙仲裁庭7月作出的裁決,中國還在南中國海舉行了實彈演習,並在該地區開始常態化空中巡邏。

中國國防部說,此次演習旨在提高軍隊的“猛打、準打、穩打、快打”能力。國防部網站說:“猛打、準打、穩打、快打,體現了未來信息化戰爭突發性強、平戰轉換節奏快、戰爭準備時間短的鮮明特征,必須速戰速決,提高戰場打擊效率。”

中國海軍在東海演習

報道稱,參加此次演習的包括水面艦艇、潛艇、戰機和岸防部隊,表明中國對實戰條件下一體化訓練的日益重視。中國海軍一直在努力縮小在艦船數量和技術上與美國海軍的差距,包括研發先進反艦導彈與核潛艇,以及部署該國第一艘航母。

據日本《讀賣新聞》8月2日援引新華社報道,8月1日,中國海軍在東海舉行了大規模實彈演習。演習由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指導,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的百余艘艦艇、數十架戰機開展了10余個課目的演練。盡管演習的具體海域並未公布,但演習目的也在於牽制日本。

7月31日,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招待會上,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強調,中國軍隊“堅定不移捍衛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

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1日報道,演習專家組組長陳勝琪稱,此次演練,水面艦艇同時應對空中、水下、水面威脅,全面檢驗了水面艦艇編隊同時處置多方向威脅的能力。軍方還稱,此次演練突出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體系運用、偵察預警、遠程精確打擊、綜合防空反導等課題演練。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日報道,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國防部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招待會。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在致辭時表示,解放軍堅定不移捍衛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並且反對分裂國家活動。

中國海軍在東海演習

近日南海爭議未平。據國防部網站報道,常萬全在致辭時強調,中國軍隊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不移捍衛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

他表示:“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安全威脅和挑釁行徑,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堅決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此外,常萬全還稱,建設同中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

另據德國《新德意誌報》8月1日報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慶祝建軍89周年之際,中國陷入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並致力於軍隊現代化。

目前中國制造的一個事實是,它已經在那里的島礁上修建了港口、飛機跑道和軍事設施,現在,中國軍隊得到保衛這片廣袤領土部分區域的任務。

報道稱,擁有230萬現役兵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被強力推進。中國此前對軍隊進行了重組,改組後的解放軍五大戰區將進行更嚴格的領導和管理。人民解放軍還將裁員30萬人,但其技術質量將顯著提升。

(綜合自新華網、國防部網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94

加碼存儲系統 紫光趙偉國稱要打造中國“太平洋艦隊”

“紫光要成就中國信息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太平洋艦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憑借一系列大手筆收購,紫光集團在IT產業鏈和A股市場動作頻頻,當問及長遠而言,究竟想要帶領紫光成為一個什麽樣的公司時,趙偉國如此回應第一財經記者。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截至目前,趙偉國一手主導的股權投資交易超過13起,涉及資金約700億元。紫光的瘋狂擴張讓業內人看不懂,資本炒作的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

“紫光這幾年的發展確實用了一些資本的手段,但資本並購是手段,資本並購為用,科技事業為本。”對於資本在公司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趙偉國認為紫光並非像並購基金那樣主要為了轉數據倒賣,“我們所投資並購的企業,目前來看是長期持有。”

補缺存儲系統

以17.8億美元、9.07億美元收購芯片公司展訊、銳迪科;在雲端,紫光和世紀互聯集團成立紫光互聯,部署雲計算;25億美元從惠普手中買入華三51%的股權,這些強化了紫光在服務器和網絡系統解決方案方面的力量。在“芯”到“雲”產業鏈的拓展中,存儲成為繞不開的一環。

新近於南京落地的紫光西部數據有限公司正是為了補足這一環,該公司由紫光股份持股51%,西部數據持股49%共同成立。“拿農業來比喻,從種地、收獲,到把它做成面粉、面包,打造一種新的科技產業生態。”趙偉國表示。

出手存儲系統一直在趙偉國的計劃之中,一度計劃以240億元高價收購美國西部數據,但由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介入審查,該計劃流產。如今成立合資公司,也多少有些曲線強化紫光存儲業務之意。

“紫光擁有除存儲系統以外的全產業鏈布局,我們希望對任何一個大型的IT客戶而言,我們可以提供全部的硬件、平臺軟件、咨詢設計、實施工程服務、售後培訓,紫光西部數據最大的支持體現在協同效應上。”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齊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存儲本地化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硬件等產業的興起,讓存儲系統市場迎來新的機遇,面對中國這塊大市場,全球最大的硬盤供應商西部數據自然不會錯過。“軟件還是需要搭載硬件才能跑起來,在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這意味著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60%-80%都是要取決於存儲的。”西部數據公司首席執行長Steve Milligan表示。

根據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324億美元,全球大數據技術及服務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7%,其中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是數據存儲領域,約占53.4%。

在年先後收購環球存儲(HGST)和閃迪(SanDisk)之後,西部數據擁有了存儲系統和閃存技術支撐,全球存儲產業已經高度集中,新力量進入並不容易。這也是紫光出手的重要原因:借助“自主創新+國際合作”兩條腿,加速存儲的本土化。

在紫光西部數據首席執行官繆剛看來,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在存儲核心技術上還沒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術,無法為政府、電信等敏感行業提供本土化解決方案。“中國大數據需要的儲存芯片缺乏關鍵技術,幾乎90%以上的芯片都要依賴國外進口,因此中國發展存儲器領域已是不言而喻。”

這也是紫光收購投資背後的邏輯之一,踏準產業政策。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已經頒布了面相未來十年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打造安全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帶動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是重要內容。

變局期

伴隨數據規模的擴大和數據屬性的變化,對於數據存儲的處理能力、交付能力和交付速度都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在繆剛看來,存儲產業正處於技術架構的變局期,“存儲系統的體系架構也會隨之發生變革,傳統的數據中心需要向雲規模數據中心遷移。”

美國西部數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系統事業部總經理Dave Tang判斷,未來的雲規模數據中心存儲則有三種構建模式——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整合成套提供,而第三種將成為主流。

原因在於第一種可按需定制但成本高,第二種集成複雜度高於想象。而整合成套交付系統無開發成本可方便調用,不過更為考驗廠商垂直整合優化的能力、生態能力以及與應用場景的對接能力。

可以預見,目前國內外巨頭包括微軟、亞馬遜、Dropbox、IBM、阿里也都在角逐雲存儲服務,每一家的生態能力和垂直整合優化能力都不在話下。在今年6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趙偉國曾表示,紫光希望在運營商領域成為華為的平衡者和思科的替代者,在存儲芯片領域成為三星的平衡者。

能否在軟件和工程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在國際合作的平臺下強化自主創新,這是紫光在變局期勝出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