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茂五年敗部復活的秘密

2013-10-28  TCW
 
 

 

「車位已滿」、「請往前方假日特約停車場」,這是每逢週末,桃園南崁中正路上沿路立起的引導標示牌,城堡造型的台茂購物中心,像塊磁石般,吸引絡繹前來的車流。

但這樣生意興隆的場景,五年前,經營團隊想都不敢想。

二○○八年十月,由亞洲化學前董事長衣治凡成立的台茂購物中心,因投資報酬不佳,出售給同為台茂原始股東之一的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成為極少數在台跨足零售業的全資新加坡企業。

五年來,台茂年營收不但從原本二十二億元規模,衝到今年預估的四十五億元目標,是位在台北東區,同為購物中心京華城的兩倍,成為國內大型零售業罕見敗部復活經營個案。

最特別的是,雖有新東家入主,但經營團隊仍原班人馬,地處郊區的商圈機能亦如昔,經營形態也照舊,業績憑什麼多出整整一倍?

好萊塢式經營大手筆改造硬體,拉攏顧客

「如果用拍電影比喻,新加坡商走的是大資本、大製作的好萊塢模式,」購物中心協會榮譽理事長劉耀東,一語道出新台茂的經營企圖。

說起GIC,來頭不小,它是百分之百隸屬於新加坡政府,由前總理李光耀擔任創始董事長的國際投資機構,在全球超過三十國家持有兩百個以上的地產開發案,資產規模超過百億美元,是世界前十大的地產投資公司。

五年前,GIC以新台幣六十六億元,購入台茂所有股權,又斥資十五億元進行硬體改造,「這樣大手筆投資,是國內百貨賣場經營者做不到的,」劉耀東指出。

原為本地企業經理人,如今轉變為新加坡商員工的台茂總經理苗延梅,感受更是深刻。

她說,一九九九年開幕的台茂,是台灣第一個購物中心,GIC購併台茂後,導入新加坡成熟的購物中心管理經驗,進行全方位改造。以硬體為例,外科手術式的「樓板搬移法」,就讓經營團隊大開眼界。

由於先前硬體設計,過度重視創造樓板面積的坪效,導致購物動線不良,GIC接手後,不但斥資近億元新增電手扶梯十六部,更拆掉大廳夾層,在原本一樓門廳正中央,挖出一個百坪的大洞,穿透到地下二樓,營造通透明亮的空間感受。至於少掉的樓板營業面積,則挪移他處,將原本零碎的賣場空間,修補為平整樓面。

櫃位大換血一線精品進駐,美食也搶進

苗延梅說,新加坡顧問堅持,購物中心一定要空間方正、動線簡單,因此,頭兩年改造,總計搬移六百多坪樓板。如今,從地下二樓直通頂樓的中庭,也才能在耶誕節,放進總長二十三米、總計達十二萬顆LED燈的許願耶誕樹。

不只要讓顧客逛得舒服,空間改造更攸關招商成效。五年前,台茂全館看不到一線精品進駐。現在,Gucci、Swarovski都來了,就連百貨公司主力的化妝品專櫃,各重點品牌業也幾乎全數到齊,帶動的,是商品內容大換血。全館總數近三百個櫃位,近八成都是改裝後才新進的新面孔。

應新加坡顧問要求,美食更是改裝後主打的主題。餐飲空間從原本占賣場面積一五%提高至二○%,爭取洋蔥先生、聚火鍋等連鎖品牌設點。帶來的強大集客效應,更引起國內百貨業效法,Sogo百貨董事長黃晴雯便曾親赴考察規模。

「他們的人(指台茂主管)比百貨公司積極,甚至比我們還在乎生意好壞,」洋蔥先生總經理盧俊賢表示。近十年北桃園人口大幅成長,固然帶來台茂的新客源,但其經營團隊的積極度,一點都不輸搶客源更凶的三大百貨系統。

也就是說,大手筆投資,調整商品定位,固然是台茂在二○一○年改裝後,跳躍式成長的關鍵,但骨子裡的經營思維全面變革,才是持續回春的秘密。

三權分立經營分工專業,連擺放沙包都管

有別於國內多數購物中心,業主自建自營,台茂在新東家入主後,資產「所有權」雖隸屬GIC,但「經營權」卻委給新加坡第二大的商場管理公司佳之地(Guthrie);至於「管理權」,則託付本地台籍經理人團隊。三權分立架構,建立專業經理人向財務表現負起全責的經營模式。

苗延梅表示,新加坡團隊強調專業分工,大改造過程只派出三位佳之地顧問來台駐點,其他,包括整體視覺識別重新設計,及硬體工程施工等,都指定由國際級的專業團隊,如世紀奧美公關顧問、美商栢誠工程專案顧問等主導,總數近十家的外部顧問團隊,更插手內部文件稽核權,甚至賣場的風險管控,「連颱風天沙包怎麼擺,停車管理員的鑰匙該由誰管,顧問公司都有意見。」

人資部經理林娟屏也表示,購併前,台茂員工年終考績最優和最差的,所領的獎金差距僅二至三成,現在則擴大為四到五倍,均是帶動員工願意創新求變,形成新組織文化的關鍵。

台茂敗部復活,印證一位購物中心業者所言,在已趨飽和的零售市場,「沒有能不能做(的問題),只有會不會做!」

【延伸閱讀】星團隊接手5年,台茂營收倍增—台茂近年營運概況

資料來源:台茂購物中心 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