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獨家追蹤》回收油廠竟生產食用油、大廠油品含致癌物 除了餿水油,還有1.5萬噸廢油流竄全台(132-137)

2014-09-15  TWM
 
 

 

一場餿水油流入市售食品的風暴讓全台人心惶惶。但這樣的黑心事件只是單一個案?

根據《今周刊》一年多來的追蹤調查,發現全台竟有一萬多噸的廢油行蹤可疑,不少證據更指向這些失蹤的廢油,可能製成新油流入市面,政府和廠商都欠全民一個交代!

撰文‧李建興、林麗娟

一位餐廳業者的疑惑,

給了我們追查

台灣失蹤廢油的線索……

一位在台北木柵經營餐廳的黃姓(化名)業者表示,有一名宣稱是「星葉環保」員工,主動前往店裡詢問是否需要幫忙處理廢油,這位員工還說,木柵地區許多餐廳,包括萬興國小的廢油都是由他們回收。看起來頗具規模的公司,黃先生卻發現,印在收油貨車上的公司名稱卻被塗塗抹抹,當下黃先生心生疑慮。

孰料,幾天後,他居然撞見這同一輛貨車停在寧夏夜市,他語氣堅定地說,「這次並不是收廢油,而是把一桶桶沙拉油賣給攤商。」去年六月,他把所見所聞告訴本刊,希望本刊可以一追究竟……。

做菸酒批發的公司,暗地裡收廢油。

本刊查訪一個月後,

公司竟突然解散……

一得知消息,我們上網查詢,發現這家登記在高雄的環保公司,在經濟部揭示的營業項目中,並沒有廢棄物處理相關項目,反而是食品油脂和菸酒批發,我們派員前往登記地址查看,門前果然高掛著紅酒招牌。紅酒批發公司暗地裡收廢油,這難道是一家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還是被人冒用?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多月後,該公司竟然撤銷登記,宣告解散。

本刊轉移陣地,決定到夜市守株待兔,看看能否遇到這輛問題回收車。等了幾天,雖然沒遇到這家環保公司的車輛,但是卻看見不少連公司名稱都沒印上的回收車在夜市收油。我們拍下攤商貼在冰箱上的好幾家回收業者名片,後來竟發現,不同名片上居然出現重複的手機號碼,只是人名和公司卻各不相同,記者打過去,幾乎都是答錄機。

星葉環保公司的線索暫時沒有進展,但一連串疑問開始激起本刊編輯部好奇,決定要一探究竟。我們另闢採訪對象,先試圖聯絡合法的廢油回收業者,說不定可以從業界人士,了解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祕密。

就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項令人驚奇的事情:一家標榜合法的廢油回收業者,居然強調自己是「食用油及廢油一貫作業公司」,更是多家知名大型沙拉油品牌的代銷公司;而另一家國內規模數一數二的飼料大廠,在經濟部登錄的營業項目中則同時載明著,「飼料、食用油批發業、廢棄物清除業」三大業別。

一個是廢棄物回收,另一個是攸關民生食品安全的項目?何以做給人食用的油廠,還能兼營廢油回收?這合理嗎?會不會很容易讓業者越過那條界線,把兩者混在一起呢?

突破業者心防,讓記者坐上回收車一起作業,

看見重重弊端……

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突破一名回收業者心防,他除了願意接受《今周刊》採訪外,更同意讓記者坐上收油車,一窺廢油回收業的真實作業情形。鼎峰環保陳炳杰坦言,這個行業充斥著很多問題和弊端。

首先在價格方面,陳炳杰說,他們向攤販、餐廳、飯店等收購廢油,並沒有公定價,依各店家討價還價而異,且會隨業內景氣、廢油供給量而浮動。近一、兩年來,收購行情大約落在每公斤十七、八元左右,也就是每桶(十八公斤裝)三百元左右;但市面上卻充滿著無牌業者(行內俗稱小蜜蜂),以個體戶的形式,開著自備的小貨車,拉高收購價格,與正牌業者搶貨。

這真是不可思議。原來在一般人眼中棄如敝屣的廢食用油,請人處理居然不用付錢,還能賺錢,而且賺得並不少。以市面上馬口鐵包裝、重量十八公斤的新沙拉油,大約賣七百元上下,用過的油竟還可以收回四、五成?據某業者透露,這還不是最高行情,有的小蜜蜂用每桶五百元高價進行回收,等於廢油行情已經接近新油價格的七成。到底回收廢食用油會有什麼利潤?可以用如此高價來收購廢油?

陳炳杰進一步解釋,依照環保署規定,合法的回收業者收來的油只能賣給生質柴油廠、飼料廠和肥皂廠當作原料,且要與上述廠商簽定合約,還得簽三聯單以備查詢流向。

據經濟部能源局石油及瓦斯組表示,二○一三年生質柴油使用從台灣回收的廢食用油數量為三萬○四一六噸;而飼料廠部分,主管機關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飼料中的油來源複雜,有豬油、大豆油、牛油等,飼料中的廢食用油比例很低,很難取得確切掌握飼料廠一年到底用了多少廢食用油?於是我們再回頭詢問陳炳杰,他目前出貨給飼料廠的數量,大致與生質柴油廠相當。

至於用回收來的食用油做肥皂,牛津大學生化博士、朝陽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耀寬則認為,這數量應該少之又少。他解釋,市售的肥皂、手工皂,大多從東南亞進口棕櫚油作為原料,不但成本低廉,且做出來的顏色偏雪白色,符合大眾需求;不像用廢油製造的肥皂會呈現近似牛皮紙袋的乳黃色,而且會有油耗味,因此廢食用油流入肥皂廠的量十分有限。也就是說,若循正常管道,台灣每年消耗的廢食用油則頂多六萬噸。

除了正常管道回收廢油,其餘流向不明,被重製成食用油可能性高……但問題來了,根據回收業界估計,全台一年回收的廢食用油大約是七萬五千噸。

如此一算,等於全台每年約有一萬至一萬五千噸的廢食用油不知去向;若把小蜜蜂私下回收的廢油算進來,黑市的廢食用油恐怕更多了。從這次郭烈成把餿水油賣給強冠公司的案例來看,回收業和學界就合理懷疑,這些失蹤的廢油,流向不肖食品工廠再製成新油,或被餐飲業者低價買回再使用的可能性極高。

而無法原諒的是,根據環保署的說法,目前所掌握的廢食用油回收量七○九○噸,居然比能源局公布的用量還少,矛盾至極。顯見,政府不但無法掌握廢食用油的回收量,亦無法管制好其去向。

陳炳杰透露,曾有團膳和自助餐業者向他洽詢採購回收油。回收業者將收來的油處理後再以新油的形式出售,陳耀寬認為:「不無可能!」他表示,收來的廢油,只要先經過活性碳除臭,再加入礦物沸石或高嶺土脫臭,然後用濾油粉中和酸價同時濾清脫色,外觀、味道幾乎就與新油無異了。「因此,若不肖業者把動過手腳的回收油,再裝入回收來的沙拉油鐵桶,小小加工,消費者根本看不出來!」對於不肖業者把廢回收油再製成新食用油販售,業者言之鑿鑿,為進一步證實,我們決定抽查食用沙拉油,尤其是在夜市通用的馬口鐵桶裝的沙拉油。本刊詢問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以及目前仍從事毒物化驗的林杰樑醫師遺孀譚敦慈等多位專家,他們表示,若「假新油、真回收油」,理應可驗出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和重金屬等。

吳家誠表示,由於食用油在超過攝氏一二○度的高溫炸過後,就會產生丙烯醯胺,超過一六○度則會有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產生,而使用過的廢油也容易有重金屬殘留;且上述物質不像酸價、顏色和味道可以去除,所以一旦驗出,幾乎可證實是用回收油再製。

送驗知名大廠油品,竟出現不該存在的物質。

是廢油重製?令人起疑……去年八月十五日,《今周刊》委託餐廳業者在台中的建國市場購買餐廳、夜市攤販最常用的幾款十八公斤裝的沙拉油,於八月十六日送往SGS檢驗,而八月二十六日結果出爐。我們赫然發現,某知名廠牌的油同時含有砷和多環芳香烴。

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學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則解析,砷可分為有機砷及無機砷,前者主要來自水產,對人體幾乎沒有毒性。相對而言,無機砷(如砒霜或雄黃)就對人體有相當毒性了,過量攝入,急性嚴重者會產生腎衰竭、血球減少、周邊神經病變,最嚴重者會導致休克及死亡;慢性則會導致烏腳病、血管病變、糖尿病、癌症(皮膚、膀胱及肺臟)。

偏偏在現行檢驗方法中,我們無法區分有機砷或無機砷。換言之,這桶被驗出有砷的沙拉油,究竟是有機砷還是無機砷?我們無從得知。至於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江守山指出,不少多環芳香烴已被界定為致癌物。臨床實驗報告指出,若長期接觸高濃度多環芳香烴的混合物,會引起皮膚癌、肺癌、胃癌及肝癌等疾病。

而砷及多環芳香烴是有國家標準的,這桶含砷及多環芳香烴的知名油廠的油皆在標準值內。吳家誠表示,國家標準比較寬鬆,實際上,食用油根本就不該含有這些物質,尤其不應該有砷。含砷的油幾乎可以斷定要不是曾經炸過海鮮,就是使用過濾油粉,它的危險性令人擔憂。

到底要不要公布這桶油?雖然專家認為根本不應該有這些物質,但政府有一套標準,這桶油在國家標準內。本刊編輯部經過詳細討論後決定,既然有國家標準,就以國家標準為主,因此很遺憾無法對讀者公布。

最終,這份回收油報導並未見刊,但這次餿水油事件已經暴露,台灣廢棄用油的處置存有相當大的問題。我們也會將當時相關資料交給衛福部。

對此,衛福部發言人王哲超表示,民間單位自行抽驗結果,並無法律依據,也無法律效力,衛福部不會就檢驗結果評論、分析或回應;但王哲超表示,歡迎各界將自行送驗結果轉交衛福部、主動提供情資,讓縣市政府的衛生局或環保局據此出擊,進行稽查。我們期待政府可以因小知大,徹底調查真相。

消失的1.5萬噸廢油

都進了你我的肚子?

全台一年回收的廢食用油為7.5萬噸本刊調查 生質柴油廠每年採購的廢食用油約3萬噸飼料廠一年收購廢食用油約3萬噸。

一年有1.5萬噸的廢油

不知去向

可能被不肖業者重製成新品上市而且還有更多、更多無法統計非法收購的廢油,流向更可疑回收油根本不該流入食品用油──廢食用油的正常回收流程

1.餐廳、攤販收集廢油

一般餐廳、攤販用的是馬口鐵裝的18公斤沙拉油,業者用過的廢油則倒入空鐵桶,或回收業者提供的180公升藍色油桶,油收集滿了,即通知回收業者前來回收。

2.回收業者到店家收油

接獲店家通知後,回收業者即前來收油,合法業者會身著制服,貨車並有環保認證字樣;反之則為非法業者,此為廢油進入不法流向的開端。

3.回收業者初步處理

回收業者收集廢油後,在賣給飼料或生質柴油廠前,必須進行初步處理,將酸價降至標準值;而非法業者則會進行濾清,準備賣給食品廠。

4.賣給生質柴油廠、

飼料廠、肥皂廠

廢油初步處理後,回收業者通知下游工廠如生質柴油、飼料廠等派油罐車前來取油;但非法業者極可能直接將廢油運往食品廠使用,甚至再製成新油。

整理:李建興

三步驟 回收油變清油!

要把廢食用油變成清油,沒想像中的難!

專家指出,只要經過脫色、脫臭以及降低酸價三大程序,消費者很難分辨這是廢油還是新油。

知名大廠 也用回收油?

本刊去年送驗的知名品牌沙拉油,就發現含有砷和多環芳香烴,雖並未超出國家標準,但仍不排除為回收油再製,我們已將資料提供給衛生相關單位進一步調查。

防廢油重製

日本靠法律層層把關

日本政府在1970年制定、2008年修訂的《廢棄物清理法》中,明確規範了廢食用油的兩大類:一為來自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產業廢棄油,一為來自家庭或餐廳的一般廢棄油。

產業廢棄油的部分,首先在《廢棄物清理法》中即載明,廢食用油生產企業所委請的委託商,必須領有相關營業執照,並簽訂委託處理協定,嚴格監督廢食用油的搬運過程、流向以及最終處理結果。

其次從事收集廢食用油的單位,必須自各級政府取得「產業廢棄物收集搬運營業執照」,並且法律亦嚴格規定收集搬運單位,必須將廢食用油運至指定加工處理廠,不能擅自更換或販售油品。

此外,收集搬運廢食用油的車輛必須在相關部門備案,車輛的兩側也要標有產業廢棄物收集搬運車輛字樣、單位名稱、營業執照號碼等;搬運過程中也需要全程攜帶營業執照,各個流程填寫管理單,以便追蹤廢食用油回收、搬運、加工流程及加工品的流向。

最後,廢食用油的加工處理廠商需要備有「產業廢棄物處理營業執照」,在符合《食品循環利用法》規定的場所進行處理,並且也有明文規定加工內容,加工處理廠商不可轉包或擅自變更加工用途。加工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二次產業廢棄物也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範處理,一切細節也必須載入管理紀錄單,加工處理廠須以最大限度利用廢食用油,提高資源回收再利用率。

來自家庭或餐廳的一般廢棄油,則由中央政府至地方各級政府設立的環境政策局等相關單位規範,不僅設立許多廢食用油的回收據點,亦印製大量宣傳手冊,教育民眾廢食用油的分類與回收方法。 (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75

食藥監曝9批中藥產品含致癌物 涉及國藥控股子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162.html

食藥監曝9批中藥產品含致癌物 涉及國藥控股子公司

一財網 王悅 2015-10-27 17:35:00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對黃柏、延胡索等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檢,分別從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進行了抽樣,共檢出9批不合格產品含有非食用物質金胺O,上市公司國藥控股下屬廣西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被涉及。

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家屠喲喲將中醫中藥推向了國際舞臺,輿論場風光,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藥產品頻曝安全隱患事件,難過質量大關,也正因此,經過數十年努力,目前國內還尚未有任何一款中藥產品進入國際醫藥主流市場,產品遭遇尷尬境地。

銀杏葉事件之後,中醫藥材又陷質檢安全漩渦。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食藥監”)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對黃柏、延胡索等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檢,分別從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進行了抽樣,共檢出9批不合格產品含有非食用物質金胺O,上市公司國藥控股下屬廣西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被涉及。

抽檢不合格中藥產品信息如下:

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檢驗,發現標示為安國市萬聯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易元堂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滬昆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亳州市長生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亳州市貢藥飲片廠、國藥控股廣西中藥飲片有限公司6家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7批黃柏檢出金胺O;經廣州市藥品檢驗所檢驗,發現標示為安國市輝發中藥飲片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延胡索、運城市風陵渡開發區華昌藥業有限公司售出的1批延胡索檢出金胺O。

據了解,金胺O是一種化學染色劑,曾發現被用於劣質黃柏、蒲黃、延胡索等中藥材、中藥飲片的非法染色,他對人體具有一定毒性作用,長期過量食用易損傷肝腎,國際癌癥研究所(IARC)甚至將其列為人類致癌化合物。

事實上,有毒物質金胺O並不是第一次在我國的中藥產品中被檢測出。

早在2012年9月,國家食藥監就發布通告稱,在中國重要的中藥材產區和主要集散地安徽,有12家涉案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等問題。

中藥產品頻出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成分複雜,導致質量難控。

在業內人士看來,傳統中藥存在兩個“不清楚”:一個是作用物質不清楚,另一個是作用機理不清楚。它們帶來的問題就是盲目,導致質量控制困難。

“如果中藥的質量控制只是依賴人的經驗,就無法保證質量和恒一性。這也是中國中藥發展的大障礙。” 沃特世公司(WAT.NYSE)質譜業務營運副總裁Brian Smith告知記者,在屠喲喲帶火了中藥概念之後,這家美國的上市公司嘗試從中藥的質量把控產業鏈中掘金。

“我們希望可以通過與中國科學家的合作,在中醫藥的質量控制過程中采用更全面的測試方法,包括指紋圖譜分析、多組分定量分析、農藥、重金屬以及微生物汙染檢測等,從而堅定中藥產品是否摻假,並且驗證產品質量。” Brian Smith對記者補充。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73

常州外國語學校致癌物超標近數萬倍 校方堅稱達標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8/998984.html

面對鐵一般的事實,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紀忠回應時,堅稱2012年的環評報告顯示新校址地皮土壤達標,適合建校。內地媒體報道引述北京大學教授劉陽生“打臉”,直斥官方環評報告只檢查了地下水的酸鹼值、鉻及鎳含量,全無檢驗農藥劇毒化學物質含量,亦無建議新校舍應於毒地修複完畢後才建造。

____4_.thumb_head

境外媒體稱,江蘇名校常州外國語學校(簡稱常外)自去年搬入新校址,大批學生疑因鄰近“毒地(受化工汙染的地皮)”修複工程的化學廢料擴散汙染引發不適,學校一度於今年1月起停課,但家長控訴仍未獲正視。內地傳媒最新披露,校內多達493名學生“出事”,個別罹患淋巴癌、血癌,而毒地驗出致癌物、有害物竟最高超標逾9萬倍。

香港《東方日報》4月18日報道稱,據內地媒體披露,常外去年9月遷入新址至今,493名學生分別出現皮膚炎、濕疹、支氣管炎、白血球減少等異常癥狀,個別學生更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俗稱血癌)等危疾。

報道指出,學校100米內為三間化工農藥廠原址的毒地,但當局為將毒地地皮改作商業用途,早前進行毒地修複工程。不過,內地雖規定毒地與學校距離至少有300米,附近亦不應有居住區。但常外選址卻明顯違規,只隔不足100米。家長多番維權,均要求追究官方責任。

據環境影響報告顯示,毒地地皮的三廠原址,地下水出現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機汙染物,最嚴重樣本中,氯苯超標逾9.4萬倍,土壤氯苯亦超標7.8萬倍,汞、鉛、鎘等重金屬亦嚴重超標。

面對鐵一般的事實,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紀忠回應時,堅稱2012年的環評報告顯示新校址地皮土壤達標,適合建校。內地媒體報道引述北京大學教授劉陽生“打臉”,直斥官方環評報告只檢查了地下水的酸鹼值、鉻及鎳含量,全無檢驗農藥劇毒化學物質含量,亦無建議新校舍應於毒地修複完畢後才建造。

報道稱,值得註意的是,環評報告2012年3月才獲批複,但新校早於七個月前已奠基施工,修複工程前年曾因家長反對而停工,但最終政府仍堅持強推。由於施工時所用的地下水水源受嚴重汙染,導致學校課室、宿舍、圖書館等多處,出現丙硐、苯、甲苯、二氯甲烷等有毒化學品含量超標。學生去年9月入學時,毒地土壤仍在開挖修複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以揚塵向外擴散,學生避無可避。

  • 參考消息網
  • 陳星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70

超7000臺俄羅斯進口凈水壺蘇州檢出致癌物超標

近日,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城辦事處檢驗出一批從俄羅斯進口的凈水壺丙烯腈單體嚴重超標,相關企業正在緊急召回,已上架的有毒凈水壺全部撤掉。

這是蘇州口岸發現的首例進口食品接觸產品強烈致癌物超標不合格,也是新規定出臺後蘇州口岸檢測出進口食品接觸產品強烈致癌物超標不合格的第一例。

據揚子晚報報道,蘇州相城區某公司從俄羅斯進口一批3個不同規格共7067臺凈水壺,按照《商檢法》條例向檢驗檢疫部門報檢。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城辦事處接報後,便將該批商品送往有資質的國家食品接觸材料檢測機構進行質量檢測。

據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城辦事處檢驗監管科徐俊科長介紹,他們按照新出臺的規定,對每個規格的商品進行抽檢,然而檢測發現其中一款型號的凈水壺丙烯腈單體嚴重超標。

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城辦事處檢驗監管科徐俊科長表示,這個丙烯腈單體是一種強烈致癌物,輕者會出現頭暈、惡心的癥狀,重者則會直接造成呼吸中樞 的麻醉,出現四肢陣發性強直抽搐、昏迷,對人體具有很大的危害。從目前檢驗情況來看,丙烯腈單體殘留量超標是進口食品接觸材料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據介紹,丙烯腈單體是制備食品接觸產品所需樹脂部件的起始反應物,因這種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具有抗沖擊、耐熱、耐腐蝕性能,在榨汁 機、凈水壺、食物切削器、餐盤制造過程中廣泛使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本身無毒,但其中殘留的丙烯腈單體卻是致畸、致癌、致突變物質。據檢 測技術中心專家介紹,食品接觸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品丙烯腈單體殘留量越高,同等使用條件下進入食品的遷移量越高,對人體的健康危害風險也越 大。

商場里的營業員告訴記者,一般顧客都會選擇價格稍微貴的凈水壺,因為畢竟喝水關乎健康,價格高些質量會更有保障。但是面對眾多品牌,究竟選擇什麽樣的凈水壺才能令人放心。

據蘇州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介紹,首先消費者應該了解凈水壺的材質,品質好的家用凈水壺都采用食品級材料制成,消費者不要盲目崇拜洋品牌,應該選擇經過檢驗合格的品牌凈水壺,這樣在產品質量及服務上可以得到保障。

其次,凈水壺的濾芯要好,濾芯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水中的汙染物、重金屬和雜質,如氯、氟及農藥殘留等。目前市場上的凈水壺產品琳瑯滿目,過濾的效果也參差不齊。

最後,凈化效果要好,這樣自來水過濾後才能直接飲用,另外防塵密封設計也很重要,可以有效防止二次汙染,這樣才能保證凈水品質。

 

(綜合來源:揚子晚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26

香港驗出兩只大閘蟹樣本含致癌物 二惡英含量超標

香港特區食品安全中心9月下旬在市面上抽查5只共12斤的大閘蟹樣本,發現其中兩個樣本的二惡英含量超標,超標樣本來自江蘇省兩個水產養殖場。

據人民網報道,目前,香港食安中心已暫停有關水產養殖公司再進口食品及實時停售,並已通報內地有關當局跟進,中心會繼續追查分銷情況,亦加強抽查樣本。

香港食安中心指,消費者如果攝入過量二惡英,可引致氯痤瘡、皮膚出疹及變色等皮膚病,以及體毛過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把二惡英列為人類的致癌物,長期攝入二惡英會牽涉到免疫系統、生殖功能、內分泌系統及發育中神經系統的損害,一些研究亦發現二惡英與人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心臟病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81

研究稱美國三分一快餐包裝含有可能致癌物PFAS

針對美國快餐包裝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一的快餐包裝含有一種名為PFAS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可能對人體有害,甚至增加患癌的風險。

據中新網報道,PFAS的全稱為“多聚氟烷基與全氟烷基物質”(polyfluoroalkyl and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可用於制造防汙、防水、防粘的包裝材料。在人體與動物身上進行的許多研究發現,這種氟化成分與罹患特定癌癥風險上升、荷爾蒙問題、高膽固醇、過度肥胖癥以及免疫抑制等疾病存在關聯。

麻省牛頓市“寂靜春天研究所”(Silent Spring Institute)2月1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總體數據顯示,在會接觸到快餐食物的包裝紙中,46%對PFAS的檢測呈陽性,其中三文治與漢堡包占38%、面包與甜品占56%、得州-墨西哥食品占57%。

報告主要作者夏德說:“我們發現三文治、漢堡包、曲奇餅或糕點所用的包裝紙或口袋,將近50%含氟化學物,裝薯條或其他煎炸食物的紙盒也有20%含這個成分。”

專家認為,不吃快餐是降低接觸PFAS的方法之一,以蠟質紙取代防油紙包裝食物是另一個解決辦法。

這份報告是以美國27家連鎖快餐店的400多個包裝紙、紙盒或飲料杯為檢測樣本。他們未能就人體與食品包裝上的化學物的接觸頻率進行評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71

世衞:加工肉列一級致癌物食餐肉腸仔等同吸煙

1 : GS(14)@2015-10-27 07:44:48

■港人最愛吃的餐肉、腸仔、火腿及紅腸均有致癌風險。



【本報訊】港人愛吃的香腸、火腿及煙肉會致癌!世界衞生組織宣佈,將加工肉列為最高風險致癌物,即1級致癌物,與煙酒睇齊;紅肉也可能致癌,列為2A級致癌物。世衞解釋,眾多研究證實加工肉會導致大腸癌,並與胃癌有關;紅肉則與大腸癌、胰臟癌及前列腺癌有關連。本港腸胃科專家則指,市民不用過份驚慌兼戒肉,減少進食量及避免高溫煮肉即可保健康。記者:嚴敏慧 梁御和 趙雅婷


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所昨於其網站,以及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腫瘤學》網站發表是次研究結果。研究由全球10個國家共22名專家負責,共分析逾800份過去數十年關於進食肉類及患癌風險的研究報告。








日吃百克紅肉增腸癌風險17%

報告指出,肉類加工方法如固化和煙熏,過程中會形成致癌化學品N-亞硝基化合物(NOC)和多環芳烴(PAH);高溫烹調如燒烤可產生已知或可疑致癌物,包括雜環胺(HAA)等。報告引述其中一份大型研究稱,平均每日進食50克加工肉,即一條多腸仔或兩片煙肉,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18%;而平均每日進食100克紅肉,相等於半份標準牛扒,患大腸癌風險亦增加17%。世衞引述獨立研究組織數據,每年因進食加工肉導致癌症死亡人數有34,000人,因食紅肉致癌症死亡個案更達5萬宗。世衞一直將不同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包括對人類致癌、較可能對人類致癌、可能對人類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根據是次研究結果,專家認為有充份證據證明,加工肉會導致大腸癌,並與胃癌亦有正面關連,故決定將加工肉加入1級致癌物列表;強調吃加工肉品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仍較小,但隨着攝取量增加,風險相應提高。至於紅肉,專家認為與大腸癌、胰臟癌及前列腺癌有正面關連,卻只有有限證據證明令人類致癌,在病症機理證據強烈下,決定將紅肉加入2A級致癌物。




宜減進食及避免高溫燒烤

大腸癌位列本港10大癌症第二位,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胃科專科醫生陳家亮表示,與港人食肉多、飲食西化,令大腸癌新症數字如直升機般上升。他指,紅肉因高蛋白質及高脂肪,進入腸道後需要更多時間,腸道蠕動會減慢,變相接觸腸壁時間增加,令病變機會加大,而加工肉因本身有致癌物質,在腸道病變機會更大。他認為世衞將加工肉及紅肉均列為致癌物,對健康教育有一定幫助;但強調市民不用過份驚慌,即時戒加肉工或紅肉,「我都鍾意食腸仔煎蛋,但一星期最多食一次」,認為只要減少進食量及不要採用高溫燒烤等煮食方法,即可保健康。IARC的致癌物分類,是評定該物質致癌風險,而非評估其風險指數,故不能說吸煙與食加工肉一樣危險。英國《衛報》一篇署名文章則指,若把加工肉等同煙草的禍害是誤導,因在致癌風險上,煙草明顯較加工肉高。以英國癌症數據分析,當地有86%肺癌由吸煙所致,整體所有癌症計也有21%個案與吸煙有關;但加工肉與21%腸癌有關,整體癌症只涉3%;若不吸煙當地每年可減6.4萬宗癌症,不吃加工肉或紅肉只減少8,800宗癌症。食物安全中心則指,密切留意世衞及國際間對加工肉的發展及最新相關研究結果,並採取適當行動,加強對市民在這方面的宣傳教育。中心強調,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推廣健康飲食習慣,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多年前已指出,市民應避免進食加工肉類,因一般含鹽量較高,市民應留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7/193493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09

一級致癌物 甲醛可損腎致死

1 : GS(14)@2016-09-09 05:36:39

【話你知】甲醛是世界衞生組織認定的一級致癌物,本身無色,是帶強烈氣味的刺激性氣體;若溶於水並佔約40%體積的,則通稱為「福爾馬林」。含有甲醛的樹脂常用於各種建築及家具材料,如油漆等;此外也會用於指甲油等化妝品,或被人不當添加於食物作防腐和漂白劑等。


刺激皮膚及黏膜

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長期接觸可引發皮膚過敏,或眼鼻咽喉等位置疼痛發炎。甲醛也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發作,甚至鼻咽癌、淋巴癌等。攝入高濃度甲醛可令人急性中毒,導致嚴重腹痛、嘔吐、腎臟受損,甚或死亡。本港現時有法例禁於食物中添加甲醛,但對裝修材料及家具中的甲醛具體含量並無硬性規管,僅規例限制170種產品的總體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而環保署則有「室內空氣質素檢定」指引,對甲醛有「卓越」和標準較低、代表可保障一般民眾的「良好」兩級別作認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9/197652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17

【膠蓋實測】外賣熱飲超過90度易釋致癌物 用5號杯蓋更耐熱

1 : GS(14)@2016-09-23 08:10:50

記者實試後,發現5號膠杯蓋比6號的硬身,而且較厚,用起來隔熱效果較佳



早前歇腳亭販賣的熱飲,只以塑膠薄膜封頂,加上飲品太熱,導致客人二級燒傷。一般塑膠杯蓋分為5號及6號,根據環保署資料,5號(PP)塑膠足夠耐熱攝氏100至140度,而6號(PS)塑膠則只能耐熱攝氏70至90度。一旦飲品沖調後超過攝氏90度,6號膠杯蓋就好有可能會釋出有害的致癌化學物質苯乙烯,溫度太高甚至熱熔。相比之上,5號膠杯蓋的熔點較高,安全得多。



市面上許多連鎖店都有售賣熱飲,記者隨即去了四間港人常光顧的飲品店,即場實測飲品溫度,看看所用的杯蓋是否合格。1. Pacific Coffee太平洋咖啡飲品溫度:71.5℃杯蓋:6號2. McCafé飲品溫度:80.3℃杯蓋:6號3. Starbucks星巴克飲品溫度:76.6℃杯蓋:6號4.貢茶飲品溫度:73.5℃杯蓋:5號四間飲品店中,只有貢茶一間使用相對安全的5號膠杯蓋。雖然四杯飲品的溫度,都未有超出攝氏90度,使用安全性較低的6號膠杯蓋亦算合格。不過,記者實試過,5號膠杯蓋比6號的硬身,而且較厚,用起來隔熱效果較佳。台北市衛生局早在2013年在市面抽查25件超商和連鎖咖啡店的塑膠杯蓋,進行耐熱度測試,發現有一半遇熱會變形,建議把所有6號杯蓋更換為比較耐熱5號杯蓋。相信若然香港正視這個問題,統一更換為5號杯蓋,大家都會飲得更安心。資料來源:環保署、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台北市衛生局攝影:鄧鴻欣記者:吳業紅、黃凱婷


根據環保署資料,5號(PP)塑膠足夠耐熱攝氏100至140度,而6號(PS)塑膠則只能耐熱攝氏70至90度。

聚苯乙烯製成的6號膠杯蓋若遇熱高於攝氏90度,很有可能會釋出有害的致癌化學物質苯乙烯。

台北市衛生局早在2013年在市面抽查25件超商和連鎖咖啡店的塑膠杯蓋,進行耐熱度測試,發現有一半遇熱會變形,建議把所有6號杯蓋更換為比較耐熱5號杯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23/197795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53

致癌物或空氣中傳播

1 : GS(14)@2016-09-29 08:02:36

【本報訊】廣鋼新城土壤污染問題引起關注,廣州環保局在官網曾公開表示,廣鋼新城地皮有51.75萬立方米受污染土壤需修復,其中北區量最大,污染土壤量近三分之二。


重金屬恐百年難解

內地《搜狐財經》曾引述中科院土壤修復專家意見,指廣鋼地皮的重金屬100年都難解,污染物會緩慢揮發,或者污染物顆粒混合其他污染物形成氣溶膠,在空氣中傳輸,對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有致癌風險。廣州環保局調查是在2013年12月進行,距離2014年2月賣地不足三個月,短時間內完成土壤修復機會極微。要留意,環保局指北區污染土壤達三分之二,而廣鋼新城北區正是率先被拍賣、並建成現時六個大型樓盤的地段,即新盤「中招」機會極高。中海花灣壹號及另一新盤珠江金茂府售樓處職員回應有否土壤污染問題時,均向記者表示,「這是競爭對手在造謠。」珠江金茂府職員更稱,「政府怎會拿市民生命來開玩笑。」對於廣鋼新城新盤有否涉及毒超標風險,本報記者向發展商中海地產查詢,暫未獲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9/197850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5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