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致勝的心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From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68610323/item.html

昨天去ASM業績會,壓倒性優勢的ASM再次做出好成績,遠遠拋離行業表現。很多分析師的問題,都不難回應,唯獨是UBS問的”你擔心的是什麼”,雖是尋常的問題,但用在ASM卻十分有意思。

妙 問自有妙答。CEO李生便說:”我經常對我的同事說,勝利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如果我們認為我們能打敗我們的任何對手,做到任何的事情,我們便可能十分危 險了。要知道偉大公司的落下,很多時不是因為競爭,而是因為公司的勝利,把公司勝利的文化改變了。”這些說話可能好多書都有寫,但可以在分析會議的台上選 擇回答這些,以我的經驗來看,確是罕有。

勝利而敗,或許就是亢龍有悔。勝利一直是奮鬥的目標,但勝利過後,可能會便失去勝利的動力。除了企業,這也是個人值得思考的問題。

投資人不少是已經很有錢的人,但他們還是在積極投資,這已不是致富的心了。投資表現已由手段變化為目標。有人說這是喪心病狂,有人說有這個永久的樂趣,倒是種祝福。

記 得2002年開始投資的時候,那是剛剛進入大學的門檻。在圖書館的書埋中,定下了高度的目標,希望在五年內完成。目標之高,其實當時並沒有任何主意如何可 以做到。那時只相信不斷增加知識,不斷節儉及賺外快,便有機會達到。縱使達不到,在不斷改進及學習的奮鬥過程中,定必可以比我的同輩走得更遠,而這就是我 最好的大學教育。

三年半後,目標完成了。世界很多事情是很難預料的。一年2.3%的破產機會看似很低吧,但10年的破產機會便是1/4,而50年的存活機會便會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相反,如果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以一年2.3%的成功機會,持之而行,倒是成功在望。

大 學畢業後,心態有點改變了。熱血的青年,變得平靜。以前用說話及墨水來思考,現在用耳及心來思考。股市升跌,經濟氣候是投資人常討論的問題,我對後者閒有 研究,但”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論而不議”是永遠的前題,所以都是”看多不做多,看空不做空”,純屬興之所致,一切討論點到即止。升跌變化,是 投資的本質;不確定性,是經濟的本質。與其問”為何”,相反來說如問”為何可以肯定?”。如果眾人可以找到肯定的,那可能就是最好的逆向行動時機了。

畢業後最大的心態改變,便是由本來的思考,以至現在思考思考的語言。

有時,朋友也會用這來考驗下我。”現在什麼是最好的投資,為什麼”,回答後再問”為何可以肯定?”,之後得出的結論是”便宜,但便宜是有其原因 的。”這是十分對的。市場先生不是弱智,只是精神錯亂,會把短期事情放大至永久,導致情緒波動。”便宜有其原因”,甚至”價格有其原因”,是市場化的奧妙 之處。只是那”原因”,因為基金行業的結構以及普遍投資者的應激心理,會傾向”短期”。如果我們是長線投資者,那如果投資因那”短期原因”而便宜,那就各 取所需了!因此,同一”便宜有其原因”,下一句便可有不同的暗示結論。

世界是立體的,事情是多面多元的,善惡黑白是非好壞不能一概而論。 ”為何”的問題,本身有其限制,以至答案也有其限制。這是人類語言的限制。要麼是全面而模糊,要麼就是清楚而缺失。我反思著自己的投資方法,已由原來的系 統式,變成原則式,就像由美式法律變成英式法律一樣。自然而然,不事先決定,但這方法較適應現實了。

動的,還是靜的;思考,還是不思考;清楚還是模糊;系統,還是原則;一切都還是其次,我看的還是”決斷”來得要緊。只有決斷才有意志,只有意志才能有行動,有行動才能有成果。

前排我在思考一些去向問題,令我猶豫不決。船頭怕鬼,船尾怕賊。結果是思考麻痺,那感覺很不爽。令我回想起Rockefeller去找暑期工作,說”給我最低的工作就好,總之請我”,結果他入行了,便由最低的工作,在一個暑假內便升做主管了。這才是”爽”。

正確的的信念產生方向,清晰的方向產生決斷,堅決的決斷產生毅力,強大的毅力便把人帶到理想的目的地。

如果方向是對的,那怕是2.3%的機會,成功就便近在咫尺。當然,相反亦然。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治療大師Milton Erickson年老時說的”Why don't people have more fun?"。辛苦而勝是小勝,輕鬆而勝才是大勝~人生,不只有目標而已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

致勝在乎心理質素 黃國英

2002-3-14  AD




升浪初期要重注,其實與低買高沽的道理一樣是知易行難,作為股評人,筆者絕不鼓勵人家孤注一擲,就算本欄經常推介股票,亦是希望讀者着重選股邏輯,多於迷信貼士。

風 險承受能力人人不同,外人很難替人揸主意,看中當然皆大歡喜,看錯連累人家一沉不起,是很大責任。可能筆者接觸太多不快樂的散戶,又可能多數不快樂的散戶 才會接觸筆者,無論如何,言論傾向保守着重風險比較適宜,不錯很難如別人一樣高速掘到第一桶金,但至少不會輕易將家中最後一桶金也輸掉。

投資致勝,其中一個主要關鍵是心理質素,所以筆者經常強調要以注碼控制風險,降低注碼除了可以將止蝕位放得較遠,適合現時這種風急浪高的股市以外,減低精神壓力亦是十分重要,太過緊張只會降低判斷力。

筆者一位朋友當股票跌幾個巴仙就十分緊張,差不多一定要買完即升才可以安心,現實上如此情況可能性當然極微,結果神經兮兮成績甚差,最後對症下藥,惟有集中買賣公用股,還好總算是學會了低買高沽。

揀股應避重就輕

投資目的是保本增值,筆者經常強調不要沉溺於股價上落的刺激感而過度炒賣,不過投資過程中與市場鬥智,是應該頗有趣味,此所以筆者並不喜歡將陰謀論掛在口邊,看扁自己抬高對手,既不增加分析的能力,又削弱了思考的趣味。

其 實筆者運作主要是避重就輕,太多衍生工具相連的正股可免則免,早前也曾不自量力博中資電訊股,但有政策風險又有衍生工具活動,市上選擇多的是,何必捨易取 難。當然更加不合理的是完全不理基本因素,看幾條平均線就去買一些超貴的三四線,十鋪中一鋪輸,隨時已得不償失,而且如果大戶動態如此簡單可捕捉,也不會 有這麼多不快樂的散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8

林書豪從沒沒無名到頂尖高手的七個致勝法則 我不是傳奇!

2012-02-27  TWM




「史上僅見的火速成功傳奇故 事!」這則標題,是NBA官方網站給予林書豪的最新定義。

2012年2月,轟的一聲,林書豪像是啟動了開關,他在球場上的火力,從紐約城,瞬間爆發至全世界。

但是,成功絕非偶然,在啟動開關之前,林書豪早已做到了每一個關於成功的真理與條件。

拆解林書豪、閱讀林書豪,你會發現,火速成功不是傳奇。

每一次的精采出手,都是信念、毅力與智慧淬煉而成的結晶。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莊 芳、林讓均 研究員‧楊卓翰二月最新一期︽時代雜誌︾(TIME)亞洲版封面,被NBA籃球新星林書豪手捧籃球跳躍空中的身影所占據,斗大的標題寫著 LINSANITY(林來瘋)。

一張圖片,足以顯示林書豪的風潮,早已從美國延燒至亞洲國家。他的名字Jeremy Lin,一夕之間攻占全球各大媒體版面,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林書豪的崛起、關注他的表現、震驚於他的傳奇故事。

同樣受到林書豪傳奇故事感動的,包括在全球各地長期教授「成功學」的權威機構—— 卡內基。「在二月初,林書豪才剛剛躥起的時候,我就意外收到了總裁寄來的信。」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說:「總裁在信中有感而發,林書豪對於信念、信 仰的堅持,令他印象深刻。」在黑幼龍的眼中,林書豪像是一本真實版的「成功學」教科書,「我所教給學員邁向成功應有的正向特質,他全都做到了!」在他看 來,邁向成功的五大推動力量,分別為:自信、溝通、領導、熱忱與團隊合作,「林書豪具備所有成功特質,而且,他不過才二十三歲!」閱讀「林書豪成功學」, 這本書或許並不算厚,畢竟只是二十三歲的小伙子,但是可以發現,所有關於「成功」這件事的必要條件,原來都已成為林書豪十餘年來一路從平凡走向卓越的生命 法則。

林書豪的暴紅不是傳奇,而是把成功真理極致演繹後的一個必然。

法則一

聆聽內心,立定最渴望的明確目標「要成功,首先必須立定目標,然後集中精神向目標邁進。」—— 發明家愛迪生位於加州的帕羅奧圖市(Palo Alto),不只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生前住所,現又多了一位名人—— 風靡籃壇的林書豪。在美國出生的他,五歲起開始接觸籃球,從小就立志打NBA,「我不想當醫生、律師,或是銀行家,因為熱愛籃球,所以追隨夢想。」林書豪 說。

在許多人對於未來還摸不清方向之時,林書豪已經立定志向要走自己的路。哈佛畢業時,他下定決心要先打籃球,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無論結果是好是壞,他都要嘗 試看看。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不以世俗眼光來決定人生方向,而是憑藉對興趣的執著,才能成就人生。」「想做什麼,就去做!」正是林書豪的生活態 度。而去年夏天,林書豪到舊金山舉辦籃球訓練營,也鼓勵在場的朋友:想要做什麼就勇敢地去追求,別在乎旁人否定,凡事就要「Follow your heart !」(跟隨自己的心)。

法則二

接受挫敗,所以不怕失敗「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 籃球大帝麥可喬登對於遭受否定這件事,林書豪的「經驗豐富」。由於身高體型不如其他西方球員,再加上黃色皮膚—— 在NBA籃球場上少見的膚色,使得他的籃球路困難重重。即使充滿鬥志,仍然苦無機會表現。

高中時,幫助學校拿到州冠軍,卻申請不到大學獎學金;大學時,帶領哈佛在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叱咤風雲,卻還是在NBA選秀會時落選;隨後即使陸 續與金州勇士隊、休士頓火箭隊簽約,卻仍是擺脫不了板凳球員、最後釋出的命運。

就和一般人一樣,林書豪也曾感到失望、挫折,對於未來徬徨不安,但他始終沒有讓短暫的失望擴散成喪志、氣餒的負面情緒。根據隊友透露,即使沒有機會上場表 現,林書豪仍在「冷板凳」上仔細研究對方的防守戰術,私底下則勤練球技,才能在隊友缺席、機會來臨時狠狠掌握,創下連續七場勝利,獲得NBA東區單周「最 有價值球員」殊榮。

以籃球創造人生巔峰的知名球星麥可喬登在為NIKE拍攝的一支廣告中說,他曾有九千多次投籃未進,輸掉三百多場籃球賽,還有二十六次被球隊寄以厚望,卻失 手沒有投進!「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失敗經驗人人都有,只是如何堅持到底,將阻力轉為助力,才能成為最終勝者!

法則三

苦練、苦練,還是苦練!

「成功雖然有運氣在其中,主要還是靠勤勞;勤勞苦幹,就有很多機會。」—— 華人首富李嘉誠林書豪就讀帕羅奧圖高中時的籃球教練迪潘布洛克(Peter Diepenbrock),對於他的努力付出給予滿滿的肯定。「他總是願意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練習,期望能有最佳表現。」他認為,林書豪之所以每次比賽都 能全力以赴,是因他事前做好各種準備,每天比別人多訓練三、四小時以上、認真研究好對手戰術,才有充足信心上場應戰。

從高中時就勤練球技的林書豪,直到現在站上NBA的舞台,依舊不改勤奮本性。他的隊友傑佛瑞斯(Jared Jeffries)更表示,即使暴紅以後,「現在的林書豪與第一天來報到的他還是同一人,沒有改變,還是一樣謙虛,一樣努力練球。」NBA台灣區總經理管 光中回憶,有一次,林書豪受邀至上海參加籃球活動,「那是非正式工作的行程,本來,Jeremy可以放鬆心情,當作是一次度假活動,」令管光中意外的是, 林書豪卻主動向當地主辦單位要求,希望能夠安排場地,﹁每天至少要有兩個小時的球場練球時間。」在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中,曾為英國奧運選手的作 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蒐集了高球名將老虎伍茲、網球名將阿格西、足球金童貝克漢等人的故事,得到的重要結論是,「只要是頂尖高手,幾乎沒人可以規避這條路,達到頂 峰之前必須先下十年苦功。」二十三歲的林書豪,亦復如此,他從五歲開始接觸籃球,如今每天平均練球九小時,累積的總練習時數早就超過一萬小時,這也是他邁 向卓越的關鍵。

法則四

承受壓力、管理壓力、克服壓力「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心理勵志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台北時間二月十五日,紐約尼克隊對上多倫多暴龍隊的精采絕殺一幕,只見林書豪在球賽剩下十秒左右,不疾不徐地,先是回 頭告知教練「不必喊暫停」,再用手勢指揮隊友位置,全場近三萬球迷屏息以待,揣測林書豪的起步時機、突破方式與傳球路線。

當計時器的數字剩下三秒時,他沒有突破、沒有傳球,甚至沒有起步,而是選擇外界對他質疑最多的「外線長射」出手。三分球,空心進籃,一舉定下勝負。

對林書豪而言,在這十秒內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壓力──為何不喊暫停?為何不傳球給空檔更大的隊友?為何不選擇自己擅長的突破切入、製造犯規?如果沒有投進 籃框,這些質疑聲浪,勢必全數撲向林書豪。

作為一位控球後衛,林書豪把最後一擊交給任何其他隊友都是合情合理,但他選擇承受壓力。其中,除了自信,必然也包括了他面對壓力的智慧:勇於承受、適度管 理,最終克服壓力。

一路走來,壓力,始終伴隨著林書豪。

成長過程中,因為膚色,他必須承受「一旦犯錯就被放大檢視」的壓力;當不受外界重視時,林書豪必須克服「哈佛畢業生入錯行」的壓力;太受各界關注時,他則 要想辦法擺脫眾人高度期待所帶來的壓力。

尼克隊教練狄安東尼(Mike D'Antoni)也對他最後一擊感到欽佩,面對龐大的壓力、身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他還是對自己充滿信心,把球留到最後一刻出手。」讓對手毫無反擊的機 會。

其實他曾經因為給自己過高壓力,迷失了方向。「以前我為了討好別人而打球,對球賽失去熱情,甚至一度想放棄,有時情願當初沒和勇士隊簽約。」但最後他選擇 沉澱,過濾不必要的雜音,才找回最初單純打球的快樂。「我要求自己,不要為錯誤的理由打球,所以不管有多少人看著我,都沒關係。」林書豪用行動克服心中恐 懼與壓力,重新思考最初的目標,就算面對全球觀眾的注目,也能隨時呈現最佳狀態。

法則五

信心來自信念、信念寄於信仰「當選手心中存有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 職場成功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去年NBA因勞資糾紛而封館,許多球員紛紛尋求其他出路,但他卻一直留在美國,進行每周四天、每日數小時的投籃技巧 訓練。狄安東尼表示,「足見他想留在NBA的堅定信心。」堅定的信心來自堅定的信念,在去年六月,林書豪的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是這 麼說的:「我的上場機會不多,很多關心我的人給我建議,但最終,我是試著讓自己靜下來重新思考,然後我得到最清楚的答案:只要更努力一些,一定能夠站上舞 台。」在《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書中,以運動心理學角度來詮釋「信念」的重要,「運動員常常透過堅信自己終能達成目標,來摒除種種懷疑和不確定性。」當選 手心中抱持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像是曾雅妮藉著持續灌輸「想要贏得冠軍」的信念,降低自己的失誤,最後真的邁向冠軍之路。

馬修施雅德更提到,「宗教是最佳的安慰劑。」「無論心目中的上帝是否存在,只要信仰真誠就好。」在他看來,信仰對於運動員來說,的確有頗大助益。

事實上,所謂信仰可以不只是宗教,它可以是強化自己信念的作法:有些人隨身攜帶關於「相信自己」的著作;或在出席重要場合前,先花十五分鐘做深呼吸。而對 於林書豪來說,他的信仰就是上帝,藉由這份信仰,他得到了相信與肯定自己的力量。每次上場前,他都和同隊好友費爾茲(Landry Fields)模擬手翻︽聖經︾、高指上天的打氣動作,讓他更能心無旁騖,專注地上場打球。

法則六

樂觀,用正面態度面對每一次意外「如果想改變生命中的任何事,就藉由改變你的思想來轉換頻率。」—— 《祕密》朗達拜恩當然,隨時維持樂觀心態,也是林書豪邁向成功的一大重點。迪潘布洛克在高中教導林書豪之時,就發現了他正向思考的特質。「在學習過程中, 這孩子經歷了比任何人都更多的不愉快經驗,令我訝異的是,他總能正面思考,以樂觀態度面對一切。」去年十一月底NBA新的球季開打前夕,林書豪開心地在臉 書上公布,「我又有工作了!」想不到沒隔幾天,確定被勇士隊釋出,後來轉與火箭隊簽約,他又興奮地感謝粉絲支持,正式成為火箭隊隊員。可惜火箭隊還沒給他 正式上場機會,又將他釋出,最後才來到總部位於美國東部的尼克隊。

一個月內換了三份工作,心情起伏變化可想而知,擔心再度失業的他,就連房子也不敢租,選擇暫時借住哥哥家。但他還是正面地回應,「感謝神給我機會成為紐約 尼克的隊員!該把我大學的雪衣從箱子找出來了。」

法則七

謙遜才能無私,無私才有更大成就「才華是上帝給的,要謙虛;名氣是人給的,要感恩;自滿是自己給的,要小心。」—— 傳奇教練約翰伍登林書豪的崛起,讓整個委靡不振的NBA起死回生,重獲全球注目,就像是突然現身拯救社會的標準美式英雄人物,但偏偏他才二十三歲。年紀雖 輕,卻一直保持著謙虛,超乎年齡的沉穩態度。每當眾多媒體湧上詢問他得分創新高、打贏強敵的感想,他總是誠懇地回答:「感謝隊友,如果沒有他們協助,我無 法投進那麼多球。」接著感謝上帝讓他堅持,打出了自己的夢想。

在近期一場賽後記者會中,一段幽默的回答,更能看出林書豪的謙遜和無私。記者問:「那個漂亮的空中接力傳球,你是怎麼辦到的?」林書豪幾乎沒有多想:「在 這個球隊裡,很容易,你只要把球丟到空中,不管它飛到哪裡,總會有隊友能飛起來接到,並且把球投進籃框。」林書豪又補了一句:「是我的隊友,讓我『看起 來』好像很厲害!」除了個人夢想得以實現,他也從不吝於和人分享打球過程的樂趣。二○一○年,他來台參與「姚基金慈善之旅」時,主動表示希望有機會來台舉 辦籃球訓練營,讓喜愛籃球的青少年都有機會學習。後來在國泰人壽贊助下,他於一一年親自回台和一二○位國中、國小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分享他累積多年的球 技。

透過電視螢幕的轉播畫面,都可明顯感受他作為一個控球後衛的熱情,在每次比賽積極得分並助攻。

從一位沒沒無聞的板凳球員,到現在變成全球關注的鎂光燈焦點,林書豪所創造的傳奇,相信仍將一直延續下去。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出生:1988年8月23日,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帕羅奧圖市現職:紐約尼克隊控球後衛學歷:哈佛大學經濟系(副修社會系)

身高:191公分

體重:91公斤

信仰:基督教

婚姻:單身

燒出火熱商機的林來瘋現象● 按照緯來體育台數據,平均每三個台灣人就有一個觀看林書豪的轉播比賽● 前五場比賽,美國地區負責轉播賽事的MSG Network,收視率大幅成長87%● 紐約尼克隊比賽的收視率飆升了66% ●林書豪在中國的新浪微博目前已經超過200萬名粉絲追蹤者● eBay上,林書豪的初中畢業紀念冊以4800美元結標● 過去一周,林書豪的球衣在官網上的銷量增加了30倍● 據《富比世》(Forbes)雜誌估算,林書豪的個人市場價值達1400萬美元,而2012~13賽季,林書豪的市場價值總計可能達到1.5億美元● 經營林書豪所屬球隊的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股價在過去10天內上漲10.23% ● 尼克隊這一季的營收可能增加2000萬美元● 尼克隊主場門票自林書豪砍下25分那天起,價格就上漲了27%

三專家看林書豪的崛起

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正向思考是走向成功的原力「自信、溝通、領導、熱忱、團隊合作」成就了林書豪的成功傳奇,這五種能力,正是成功的五個關鍵推 力,也是好EQ的最佳展現,令人更加認同他。想要擁有林書豪的好EQ,除了家庭的教養、堅定的信念,你得鍛鍊自己面對挫折時的心理韌性,最根本的方法就是 「正向思考」,並且走入群體,創造積極健康的人際互動。

提醒你,不要只把金錢拿來訓練自己的專業能力,應該多關注自己的EQ養成,這才是讓你在職場與人生中,能夠逆轉勝的關鍵能力!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李紹唐:

努力+方法=成功

林書豪在努力的同時還很講究方法,不但有「目標」,而且擬定了前進的「策略」,並在策略之下細分出「行動計畫」。他為了進NBA打球,甚至細部規畫了「進 NBA之前要做的12~15件事」,終於讓自己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林書豪的例子,也提醒我們必須勇敢為自己的決策負責任,惟有如此,才會一肩扛起成敗,努力找方法去實踐夢想。

台大管理學院前院長許士軍:謙虛的人,才能帶領團隊企業管理的目的,除了讓個人成功之外,更高的層次,是帶領一個組織、一個團隊邁向成功。而林書豪,可以 看作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典範。林書豪是控球後衛,他得在現場指揮球隊,這個職位很像是企業裡的CEO,負責執行教練、也就是董事長的命令。林書豪不簡單的地 方是,他不著眼於個人的表現,而是為團隊盡力。

這不是祕密,但為什麼其他人做不到?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領導除了管理,還得靠「倫理」。林書豪的態度謙虛,而且在場上不斷傳球,成就隊友,才能逐漸被隊友 倚重、信賴。領導沒有祕訣,就是要去做!

崛起不是僥倖——努力的人,不怕沒有舞台「我試著靜下來,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打了這麼多年的籃球,我很清楚自己,只要繼續努力,總有一天能夠站上 舞台。」—— 2011年6月,林書豪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的訪談,不久後,他被球團釋出。

輸球不是結局——承認錯誤,但是拒絕失敗「錯都在我,當一位控球者出現9次失誤,比賽難免會走入困境……。我痛恨輸球,但這會讓我冷靜一些,未來我會做得 更好、更有力量!」—— 2012年2月17日出戰黃蜂隊,林書豪擔任先發球員後的第一敗。

贏球只是養分——謙虛以對,看見更高目標「勝利來自每一位隊員的貢獻,我扮演的角色,不過是盡量讓隊友們都能融入比賽……,而當團隊融合,我們就能看到更 高的目標。」—— 2012年2月19日出戰小牛隊,林書豪以14次助攻率隊取勝。

奇幻之旅待續——跟著林書豪,你也可以發光發熱● 在沒人看好的時候,仍要相信自己。

● 機會敲門的時候,奮力抓住它!

● 別離開家人,他們永遠會挺你。

● 了解自己的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場域。

● 別輕忽了團隊裡尚未發光的潛在好手。

● 不要試著成為「某人」的複製品。

● 保持謙虛與平常心,才能長久。

● 讓身邊的人看起來更棒,他們就會永遠愛你。

● 找到一個正面的信仰,並且真心相信它。

● 總而言之,就是全力以赴。

—— 以上出自《富比世》雜誌報導,《林書豪給上班族的十堂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0

三十萬元資金 上班族靠股市「抄底」致勝 集中火力重押低價股 累積八位數財富

2012-6-25  TWM




一位月薪五萬多元,又沒有富爸爸支持的上班族,從三十萬元滾出五百萬元資產,因忽略風險控管幾乎賠光,後再勇敢投入二百萬元,終於累積出千萬身價。

曾經在台股重跌過兩次的他,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十二年來的投資故事與心得。

撰文‧林心怡

初次見到李正(化名),穿著樸實、帶著一把長傘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位公務員;很難想像,他是在股海中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

雖然每月僅領五萬多元的固定薪水,也沒有家裡資金的奧援,他依舊能靠股市投資累積逾千萬元的身價,「投資台股」儼然成為李正最重要的「業外收益」。

「沒辦法!像我這種窮苦人家出身的,當然得靠台股投資多拚一點現金呀!」原來,李正每月的固定薪水,幾乎全都要拿來養活一家人,包括年長的媽媽、叔叔,以及最近才找到工作的弟弟。

「我還記得,去年過年包紅包給母親時,她還囑咐我這兩年年終獎金這麼少,不用包這麼多。」李正卻打趣地回答:「阿母!我如果只靠薪水過活的話,我早就餓死了!」原來,除了正職的薪資所得外,李正絕大部分的財富累積全來自於股票收入。

李正的父親早在他一歲多時就過世了,家裡環境欠佳的他,為了先存下自己的第一桶金,政大經濟系畢業後,就簽了三年半的志願役,其間還兼職當網路工程師,省吃儉用才勉強存了一二○萬元。

薪水不夠養家 初入股海卻遇網路泡沫「當時,我就計畫好用這桶金來作我投資的本,每月工作所得,就拿來作家用。」年紀輕輕身為長子的李正,肩負了養家的重任。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台股初試啼聲的李正,遇到了二○○○年網路泡沫的空頭洗禮,才一年多的時間,他投入在股市的一二○萬元,賠到只剩下三十幾萬元。 「當時很心痛呀!辛辛苦苦當兵三年存的錢,就這麼沒了!但我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沮喪,因為當時滿腦子都想著要怎麼把錢賺回來!」李正認真思索當時股票慘賠的 原因。

「很多人股票套牢就會自我安慰說,不賣就沒賠錢!其實買錯股票就要當機立斷砍掉重練,有時候死抱不放,反而更容易擴大虧損!」李正語重心長地說。

原來,一開始資金有限的李正,透過融資拉大槓桿投資,卻未設好停損,一個不注意,就幾乎賠光了積蓄。歷經慘痛教訓後,讓李正日後的投資更為謹慎,雖然後來 東山再起的初期,仍會透過融資拉大槓桿投資,但對於風險的控管他開始趨於謹慎,也成為他日後在台股投資路上,得以持盈保泰的基石。

痛定思痛後,○三年下半年至○四年的「三一九槍擊案」前,是李正投資台股的首次豐收期,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李正就將原本的三十萬元,滾出了五百萬元的資 產,「當時認為自己很厲害!覺得錢賺得很容易,幾乎是花錢如流水!」那段時間,不是主管職的李正曾經一年出國十七趟,「光是單月的花費就超過二十萬元。」 這段荒唐的歲月,又再度讓李正忘記了風險控管。

得意忘形忽略風險控管 二度賠光資產那時的李正除了股票融資外,期貨、權證樣樣押到滿,沒想到,○四年的「三一九槍擊案」後沒多久,不到一年,李正的五百萬元資產,再度蒸發僅剩 下五十萬元。「在投資的路上,最忌諱的就是得意忘形,卻忽略了後頭隱藏的風險。」經過二次幾乎賠光資產的李正,這回真正覺悟到風險控管的重要。

當時三十一歲、資產再度幾近歸零的李正,幸好有同業主管好友的擔保,得以向銀行借貸一百五十萬元,總共籌措了二百萬元再度投資股市;到了○七年底,扣掉之前一百五十萬元的負債,記取教訓後,這次他不但累積了千萬元的財富,甚至順利地躲過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

原來在○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當市場一片樂觀之際,李正反而全數出脫手上持股,「除了技術指標出現過熱的情況外,當時市場一片看好,也是市場過熱的一大警訊。」這次獲利出場的李正,還懂得將部分獲利轉投外幣定存與保險等防禦性的投資,讓他得以保有獲利戰果。

「其實適度融資、分批布局有題材、有產業前景的低價股,並且積極地波段操作,才能加速資金累積。」回顧過去成功的獲利經驗,李正指出,他一開始集中投資 「價值被低估」的低價股也是受限資金,「因為當我投資本錢剩下三、五十萬時,我就是用這樣積極的投資模式,再度東山再起的。」即使現在投資基金規模變大 了,李正仍鍾情低價股的操作。

綜觀李正近期在台股獲利的代表作,莫過於去年讓他獲利逾五成的正達、穩懋,以及今年初投資三個多月出脫的低價股彩晶、達能與台星科,而光是這三檔股票,讓 他短短三個月就獲利逾五成,淨賺超過三百萬元,幾乎是他年薪的五倍,而他過去累積財富的獲利模式,大多依循這樣的投資邏輯。

這些讓李正得以不斷「錢滾錢」的成功獲利模式,通常有幾項特色,第一種是價值被低估且股價在三十元以下,甚至股價低於十元的低價股,也就是他口中「抄底」的投資概念。

「例如去年底台股指數在七千點附近時,發現當時有很多中小型的電子股,已經跌破海嘯時的價位,成交量也屢創新低,我就開始公司市值與淨變現價值(以企業在 正常營業下,在市場出售相似或相同獲利能力之資產所能獲得的價值)的比值小於或接近一,且股價低,並且還有題材性的個股。」逢低布局超跌股 倍數成長機會高李正分析,通常這樣的股票,代表公司股價已經超跌,若再搭配月KD小於二十,成交量出現窒息量時,通常都是股價的相對低檔,下跌空間有限, 因此只要行情反轉向上,股價都有漲五成的行情可以期待,基本面大幅轉佳者,股價還有倍數成長的機會。

李正指出,通常布局這類股票時,他都會分批進場,並且持股重押,所以當股價反轉向上時,獲利也會扶搖直上,像是他今年初布局的彩晶、達能得以獲利逾五成的戰果,都是符合這樣的投資邏輯。

第二種則是產業趨勢向上、獲利佳、股價低於兩位數的成長股。例如去年投資獲利的正達、穩懋,均先後在六十與三十幾元進場,賺五成出脫,就是屬於此類標的。

至於停損與停利點,他則會看技術線形操作,一旦股價脫離成本區獲利逾三成,只要股價破線,他就會賣出持股、落袋為安;反之,當股價破底、量能放大,就應該當機砍股、絕不戀棧。

在投資的路上,李正的布局看似積極,但金錢觀其實相當保守,雖然年輕時積極在台股上拉大槓桿投資,但當他資產累積逾千萬元後,操作開始轉趨保守,不再做融資操作,並把五成的資產拿來做定存、保險等防禦性的理財。

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道,即使無法像投信法人在第一時間拜訪公司、掌握第一手消息,但投資人從公開資訊觀測站與簡單的技術分析指標,一樣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賺錢標的。

現在的李正總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創造財富之餘,還要記取過往賠錢的慘痛教訓,才是在茫茫股海中順利航行的王道。

李正(化名)

出生:1973年

現職:金融業

學歷:政大經濟系

投資資歷:12年

近期操作績效:去年投資穩懋、正達獲利5成,今年初投資彩晶、達能獲利逾五成;目前為零持股,仍在觀望中。

李正的小額買股3心法

1.挑選基本面佳或股價超跌的低價股,例如公司「市值」與「淨變現價值」小於或接近1,表示股價有被嚴重低估的可能性。

2.價值低估、股價兩位數以下、甚至低於十元的個股,可入場「抄底」。

3.從月KD低於20,且成交量縮,出現窒息量時,找買點;當股價上攻、脫離成本區後,獲利三成後破線轉空後,就先落袋為安;當股價破前波新低時,就要當機立斷,停損出場。

給小額投資人的建議

1.持股最好同時不要超過3到5檔,火力較集中。

2.資金有限時,適時的融資可擴大獲利報酬。

3.不宜過度自大,忽略了風險控管,切記守好停損與停利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3

致勝之道 艾薩 Isaac Sofaer


2012-10-25 NM 




本欄投資組合將有以下變動,買賣 以本週三(24/10)開市價計算。沽出︰150,000股農行和60,000股中石化買入︰500股港交所、4,000股偉易達(303)、 70,000股莎莎(178)、100,000股信德(242)股票市場猶如戰場,只有做足準備的人才能致勝。戰場容不下逃兵,大部分參與者都會「損 手」,勝出的只屬少數!尋覓頂級公司

如果你純粹根據海外發生的事,而改變投資策略,永遠無法打勝仗。留心美國總統大選,看兩位候選人互相 「唱衰」,毫無意義!花旗集團(Citigroup)行政總裁潘迪特離職亦無關痛癢,除非你不幸買了花旗的股票,其股價四年間急挫九成;而只懂盲目追隨投 機炒風,例如兩年前捲起的中國體育用品股熱,亦鮮能獲利。投資重長線,如果你聽取股票經紀的建議,頻頻「換馬」,會輸得很慘!相反,只要你堅持用折讓或合 理的價錢,買入頂級公司的股票,贏面就很大。道理易明,惟頂級公司難求!概括來說,他們業務一流,擁有3A的債務評級和充足的現金,管理層的能力亦獲得肯 定。不過,這些公司大多早已打響名堂,佔市場一大份額,毛利高,成本控制得宜,投資者或許因而感到欠缺「刺激」。千萬不要買入收入波動、派息低兼不務正業 的公司。永遠不要隨便沾手銀行及保險股,他們收入的多寡隨管理層想像空間而決定。事實上,即使連這些公司的核數師亦搞不清事實的全部。由於日常生活欠缺刺 激,人性驅使我們在股票市場找尋快感,埋下輸錢的伏線。一旦讓貪婪衝昏了你的頭腦,不論熊市或牛市,同樣「致命」!

買入莎莎、偉易達、信德

本 倉繼續「換馬」,農行及中石油被「叮走」。中資銀行不斷為無錢賺的基建做融資,又借錢給過度借貸、還款能力成疑的企業,我已失去耐性。中石油擴充太快,造 成無謂的債務負擔,例如意圖收購中國燃氣(384)。再者,布蘭特原油與WTI原油價格差距高達二十二美元一桶,勢必令中石油的下游業務蒙受損失。最近, 其股價回勇,及時為我開了一道逃生門。事實上,我對另一隻石油股中石化亦有少許擔憂。另一方面,我增持了港交所,皆因長遠能受惠市場情緒轉好;我亦買入莎 莎、偉易達及信德,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公司,過去我亦多次提過。前兩間公司的管理十分好,經營模式合理,基本因素穩定;至於信德,公司估值被低估,較賬面值 折讓七成。其香港及澳門的物業項目優良,發展與銷售開始加快。再者,信德透過手上的一成一澳娛權益,間接持有澳博(880)。澳博不久便會派發股息,為信 德提供一筆不錯的收入;澳博手持二百億元現金,我還可以搏其把部分現金派發出來,賺取額外收入!數年前,信德可換股債券持有人要用每股十元的價錢買入信 德,現在只需用三元就能買到同樣的資產,何樂而不為?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07

App兩獲利王 通殺輕重度玩家致勝

2013-04-08  TCW  
 

 

一款遊戲App,可以一天創造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營收,這不是神話,而是正發生在芬蘭與日本,分別榮登蘋果的iOS與Google Android平台獲利王。

App市場淘汰速度快,根據《華爾街日報》調查,二○一二年有六三%的App與前一年不同,其中遊戲類為所有類型最大宗,開發商無不用盡力氣,搶下這塊灘頭堡。

芬蘭的「Clash of Clans」與日本「Puzzle & Dragons」辦到了,究竟這兩款來自東、西方的遊戲App是如何成為業者眼中的金雞母?

「以前的App幾乎都是『輕度遊戲』(casual game),大部分免費下載,但現在該想的是怎樣從玩家身上拿到更多錢,」MoaiCity執行長江誌峰說,雖然免費遊戲容易吸引用戶,但當市場成長趨緩、競爭激烈,如何黏住玩家,再透過有效的「遊戲內付費機制」(in App purchase),創造獲利機會,則是開發商需要考慮的重點。

因此,根據應用程式分析商App Annie統計,從二○一二年開始,App主要收益模式已從過去的免費、付費下載,走向程式內購買,先提供使用者一段免費鑑賞期,再依個人需求選擇付費項目,避免花冤枉錢。

Clash of Clans與Puzzle & Dragons正是掌握了以下三大關鍵,成功讓玩家掏出口袋,從免費到付費。

「他們很聰明抓到了『輕度遊戲』和『重度遊戲』(hardcore game)中的空間,殺出第三條路。」江誌峰分析。

秘訣一:擴大市場一款遊戲能吸引各類玩家

像憤怒鳥、candy crush等輕度遊戲,雖然好上手,玩家卻很容易膩,難延長遊戲生命週期,但像暗黑破壞神等需要長時間經營的重度遊戲,門檻較高,不適合在行動裝置上操作,以往的開發商大多各據一方,鮮少兼顧兩種需求。

讓不同類型玩家都能在一款遊戲中得到樂趣,提升下載量,正是吸金的第一步。例如,讓輕度玩家享受像Diamond Dash等消除遊戲的手感,或者經營城堡、莊園,一開始不須投入太多心力,也不用與他人競爭,但當遊戲持續進行,就得擬訂策略和朋友合作,轉守為攻,才有辦法破關,藉此提升難度,留住重度玩家。

因此Clash of Clans和Puzzle & Dragons累積高人氣,前者目前位居北美iOS下載量第一名,後者自去年推出以來,至今仍是日本iOS下載量冠軍。但接下來,如何將用戶轉換成實際收益,才是挑戰。

秘訣二:激發欲望先送道具,免費使用

辦活動提升回訪次數,或透過競爭刺激比較心理,讓玩家有更多機會付費,則是第二招。

登入Puzzle & Dragons官方論壇,一眼看到的就是「緊急地下城時間表」欄位,從每週不定時舉辦贈獎活動,讓玩家在有限時間內挑戰更難關卡,獲得稀有寶物,藉由限量營造期待感,增加消費欲望。

「有天我跟朋友原本在逛街,時間一到,我們馬上找間麥當勞,坐下來打了一小時,上廁所也免了。」一位已經在Puzzle & Dragons花費近萬元的玩家說。

不靠辦活動黏人,Clash of Clans則是將遊戲與攝影功能結合,被攻擊時,系統會自動將過程截圖,提供玩家參考,App評測網站PunApp評測員黃政枚就說,「看那些照片真的很殘酷,為什麼一樣等級,人家就那麼強。」藉此激發玩家競爭心態,掏錢添購裝備。

此外,先用免費養大玩家胃口,即使看似吃虧,卻讓人由奢入儉難,也為開發商賺進更多桶金,「一開始先送一些高級道具,之後就會想買,以前我們都覺得開發出很棒的產品,玩家一定要花大錢買才回本,但這兩款遊戲顛覆了這個想法。」江誌峰觀察。

秘訣三:品質細膩角色參考皮克斯風格

最後,一款遊戲App得兼具口碑,才能殺出紅海,產品品質更是關鍵。

Puzzle & Dragons製作人山本大介就曾說,遊戲營運就像《伊索寓言》裡的「北風與太陽」,越想要逼玩家付費,越會引起反感,與其為了短期利益、失去人心,倒不如放眼長期經營,讓遊戲更有趣。資策會行動開發學院課程研發經理鐘祥仁也認為,商業模式固然重要,但不可操之過急,提升遊戲娛樂價值才是上策。

對此,Clash of Clans與Puzzle & Dragons團隊都是業界老手,曾有單機版、線上遊戲資歷,更找來插畫家設計角色,Clash of Clans參考皮克斯(Pixar)美術風格,畫面細膩到連城堡裡的小人物都有不同樣貌,連玩家觸控螢幕造成的回饋感,都有針對不同道具做調整,可見其用心。

據美國遊戲網站Playnomics指出,有高達八五%的免費遊戲App在下載一天內,就因為毫無新意、品質低落遭玩家刪除,可見比快、比新的山寨版終究只是曇花一現,如何提供優質服務、永續經營,更考驗開發商的能耐。

【延伸閱讀】這2款App遊戲,每日營收破百萬美元

名稱:Clash of Clans開發商:芬蘭Supercell推出日期:2012年8月成績:每日營收突破百萬美元,北美iOS與iPad平台下載第1名特色:城堡攻守遊戲,前期玩家須建設莊園、練兵,後期才會加入對戰功能

名稱:Puzzle & Dragons開發商:日本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推出日期:2012年2月成績:今年1月營收超過5,300萬美元,日本iOS與iPad平台下載第1名特色:結合消除型與角色養成遊戲,須蒐集不同等級怪獸,才能繼續破關

註:排名統計至4月1日資料來源:AppData、各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80

奇異、3M改革推手夏藍 剖析金權大變局 全球經濟移轉的致勝思惟

2014-01-06  TWM  
 

 

企管大師瑞姆‧夏藍,是多家企業如奇異、3M改革的幕後推手,他以良好的執行力著稱,企管專書全球熱銷200萬冊,新作特別針對全球經濟傾斜危機,提出了企業因應之道。

撰文.辛曉昀

「現金就是企業的活血」

《執行力》一書於二○○二年問世,闡述領導者如何持續精進策略與執行流程,良好的執行力不僅能幫助企業度過艱困期,也會在環境持續變動時,大幅提高企業成功的機會。

此書推出即熱賣,攻下《紐約時報》連續一五○周最佳暢銷書排行榜;戴爾電腦創辦人兼執行長的麥可.戴爾(Michael Dell)一句:「如果你想成為執行長,或者你已是執行長,但是想保住工作,一定要讀《執行力》,並將它提出的作法付諸實踐。」讓許多企業將它視為最時髦的改革動力,已翻譯成十多國語言,全球蔚為風潮。

此書作者之一,瑞姆.夏藍(Ram Charan)就此奠定他企管大師的地位,自一九九八年起開始出版企管相關書籍,至今已達十五本,總銷售達二○○萬冊;同時他也是數百家國際大企業的重要顧問,奇異、美國銀行和3M都是他的客戶。

報告濃縮成一頁重點

夏藍出生於印度北方、以農業為主的城鎮,七歲時曾目睹父親與叔叔所經營的服飾店遭火吞噬,改而經營鞋店。「每天上學前我都會去幫忙開門,下課後顧店直到打烊。」夏藍回憶起幼時幫忙家中的生意,打烊後盤算當日賺了多少,從小便建立他的企業管理思惟:現金是最重要的。

「現金就像是企業的活血,沒有現金,你現在就有問題了!」夏藍說,不管到任何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他們的現金、現金流量。

利用看店的空檔,他將學校所學的東西,每個科目都整理出一頁的重點,這樣的方式沿用至今,和客戶報告事情時,也是簡明扼要地只列出一頁重點。在他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學生中學畢業後,就幫忙家裡做生意,但他卻是個例外。「很謝謝我的中學老師,他來我家,跟我的父母說:『夏藍工程學得非常好,你們一定要讓他讀大學』,才讓家境不是很好的我能有升學機會。」就讀大學的夏藍才十五歲,比其他同學年紀小,周遭環繞著大企業家的小孩,英語不夠流利的他更是奮發,以全班第三名畢業,但對他而言已不容易,給了自己「Incredible Learning(不可置信的學習)」的注解。

畢業後,他被邀請參與一項到澳洲的交換工作,祖母為了幫他買機票而典當珠寶。他記下這筆支出,以及家裡為了他的教育所花的每一分錢,這些款項全都在一年內還清。

如同許多印度的鄉下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於是在填寫護照表格時,他將自己的名字「Ramcharan」一分為二,變成「Ram Charan」。抵達澳洲,花了些時日找到一份繪圖工作,並利用晚上的空檔上課,勤奮地生活引起老闆的注意。

有一天,老闆請他進辦公室,詢問他是否有任何問題,而夏藍對於財務報表確實有疑惑,打從他進公司開始就注意「現金流量」不合理的地方。解釋過後,老闆也同意他的看法,夏藍的商業天賦就此嶄露頭角,工作四年後,在老闆的鼓勵之下,前往美國進入哈佛商學院就讀企業管理碩士。

六○年代的哈佛商學院學生必須每天做三份個案分析,一星期六天都在準備,許多同學都會一起分享他們的筆記,但夏藍卻是一個人夜以繼日地完成他的作業,認為即使被當了也沒關係,只要能學到東西,這就是他的成功,最後不僅順利畢業,還得到哈佛商學院最高學術成就「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的美名。

暑假時他在美國一家名為Hololulu的汽油公司實習,同樣地再次發現財務報表的問題,而這次老闆交由他來解決問題,便在深夜去工廠了解狀況。他觀察到工廠負責生產線的主管,與負責配送的主管有過節,除了利用工程與商學背景來處理財務報表的問題,也擔任協調者的角色;這就是他擔任企管顧問的第一個開端。

從無意義中找出精華

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後,曾在哈佛、西北、波士頓大學擔任教授,十餘年的教職生涯在一九七八年結束,轉而擔任全職的企管顧問。他如同年輕時期,總是全年無休、馬不停蹄飛遍全球,以飯店為家、終日工作,沒有絲毫怠惰的時刻。

《執行力》另一作者包熙迪(Larry Bossidy)曾表示:「大多數的企管顧問會說顧客想聽的話,但夏藍不這樣做,他會用非常正向的態度。他不是個口出豪言、狂歡作樂的人,他為人客觀、誠實。」奇異(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讚揚夏藍擁有傑出的能力,在不重挫你的信心下,從無意義的事情中找出精華,並將它轉化成平緩、有效率的改善方法。

「夏藍從來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會議,」醫療保健公司NDCHealth的董事長霍夫(Walter Hoff)表示,夏藍在業界是出名的準時。

除了工作,他私底下非常低調,沒有結過婚、沒有子嗣,即使美國商業雜誌《Fast Company》記者問及他是否照顧印度的家人,夏藍也不願多談,只表示工作是他的全部,他很幸運,因為他熱愛這份工作。

如今全球經濟、市場、財富的熱流正竄向南方,如何在這樣的趨勢下建立企業與個人的競爭力,正是夏藍今年所推出新作《大移轉(Global Tilt)》倡導的課題,以全新觀點看大局,利用此機會打造你我的優勢,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瑞姆‧夏藍

(Ram Charan)

出生:1939年

現職:夏藍企管顧問公司創辦人經歷:哈佛大學商學院、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學歷:哈佛大學商學院博士、印度貝拿勒斯大學工程學系

家庭:未婚

書摘︾為什麼金錢流向南方?撰文.瑞姆‧夏藍因為北方企業轉移廠房、倉庫、物流鏈和零售店的投資,使得大部分資金流向南方。過去十年間,大部分資金流到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即所謂的金磚四國。近期隨著一些新興國家陸續進入開發中的行列,亦出現新熱門標的,包括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CIVETS)。為防全球性災難再起,今後數十年新國家將陸續加入這個群體。

雖然由北往南已是大勢所趨,但整體局勢並沒有那麼單純。部分資金其實是逆向流動的,因為南方公司也尋求進入北方的巨大市場以及技術訣竅,而南方公司尋購不敵移轉力量的廉價北方公司,也加劇了從南到北的資金流量。

同一產業內,資金甚至可能雙向流動,因為不同策略的參與者可能反而看到另一頭的機會。例如在二○一一年底,美國服飾商GAP宣布,計畫關閉美國五分之一的店面,並把中國分店數擴增到三倍。相反的,其日本競爭對手優衣庫(UNIQLO)正在美國開設分店,因為儘管美國經濟成長相對而言比較緩慢,但規模仍然可觀。

巨大的成長機會

南方公司經常透過國內外多個來源汲取資金。例如在一一年底,印度的信實電力公司(Reliance Power Limited)獲得政府批准向美國與中國銀行借貸二十二億美元,作為一座電廠興建計畫的部分資金。

此外,已全球互通有無的資金供應者也組成了夥伴關係,尋求南方的超大型投資機會。這解釋了印度最大的巴帝電信(Bharti Airtel)為何能拿出一○七億美元買下善恩(ZAIN)公司;看到成長潛力的銀行家們非常樂意提供資金,讓該公司進行全球擴張。

金融資產的跨境投資(境外機構投資,FFI)也正隨著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投資於硬資產上)向南方移轉。證券交易所蓬勃發展、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人前往南方,其中原因很簡單:巨大的成長機會。近年來,資金大量湧入推高本益比,甚至一些大本營在北方的公司會讓在南方的子公司公開上市,從差異中獲益。

這些資金的流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哪些地區和經濟產業將會茁壯發展,哪些又將會貧瘠荒涼。但是金錢的氾濫並不一定是福氣,對成長的渴望很可能造成冒險過度或產能過剩。隨著進入障礙被推平,剩餘資金可能毀掉整個行業的投資報酬率,一如美國、歐洲和印度的航空業的遭遇。

境外機構投資也會影響貨幣的估計價值、收支平衡以及地緣政治的關係。中國巨大的主權財富投資於美國國庫債券,不但維持西方國家的消費胃口,也抑制中國人民幣的價值;危機爆發後,來自中東的主權財富拯救了美國和英國的金融公司。這類關係鏈將相關各國的命運聯繫起來,並改變了權力的互動。

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使得移轉更加陡峭,讓金錢直接流入和北方競爭的南方公司。中國政府擁有不少該國最大企業的多數股權。這些國有企業占中國所有產業資產三○%左右,由遵行中央政府目標與政策的經理人來經營。其他國家也以同樣的目的使用其外匯收入。

在一九七六年創立的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BIC),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就占了七○%的股份。這家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製品生產廠商之一,並積極拓展到全球。它正在收購技術(○七年買下奇異塑料集團GE Plastics),並進軍成長型市場,例如和中國石化公司(SINOPEC)成立合資企業,進軍中國。

南方比北方有耐性

南方還具備獲得資金投資的一項理由:南方公司及其所有權人在獲得投資報酬方面,比北方要來得有耐性。美國機構投資人秉持的信念,是過分注重短期績效的「短期主義」(short-termism),而這些機構又持有絕大部分的美國股票。

華爾街股市執迷於單季利潤,青睞的是基本上放棄自己未來、甚至不惜犧牲企業與本國經濟長期健全的公司。判斷力在此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特有的計量經濟模型(或稱為黑盒子black boxes)導引金錢湧向或撤離某個經濟區塊、產業或特定公司。

在大多數公司,執行長的薪酬激勵辦法主要視短期績效的表現,那些不隨著資金市場起舞的「大師」卻常遭到批評並撤換。只要金融服務業的力量持續控制北方實體經濟,來自南方的競爭者就可能因著眼於未來而茁壯,北方的競爭者則被迫放棄類似的機會。

(本文摘自第二章.辛曉昀整理)

大移轉

作者︰瑞姆‧夏藍(Ram Charan)全球知名重量級企業顧問、作者與講者,曾入圍2009年《時代》雜誌百大人物,《富比世》亦於2009年2月將他列為「商界遠見人士」系列報導的大師之一,《經濟學人》譽之為「時代的導師」;《高速企業》雜誌曾指出:「讓夏藍贏得諸多一級主管美譽的原因,除了他全心投入,最重要的是他見解獨到。」

譯者:侯秀琴

出版:天下文化(2013年12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58

【案例】外婆家:從路邊店成為知名連鎖餐飲的致勝之道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7/59289.html

“外婆家”從一家路邊店成長為擁有眾多連鎖分店的杭州餐飲航母。“排隊候餐”成為外婆家的品牌標誌。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上一兩個小時在外婆家的等位區排隊等候的時候,有不少人困惑不解:“這麽久的等待值不值?”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告訴你在高端餐飲大幅下滑、“四高一低”困擾餐飲界的情況下,外婆家是如何做到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迅速崛起的?性價比:外婆家核心的價值體現究竟什麽原因讓如此多的人心甘情願地等上一兩個小時只為吃頓飯?也許,外婆家掌門人吳國平對外婆家“性價比”的詮釋能夠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在吃的問題上,我們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理性了。你花錢買一張3萬元的意大利沙發放在包廂里,或者用50萬年薪請了釣魚臺國賓館的大廚坐鎮,對理性的消費者來說沒有意義。只有顧客眼中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所以性價比是我們最核心的價值體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吳國平從外婆家第一家開張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而這個定位一直堅持到現在。“取名‘外婆家’,顧名思義,小時候在外婆家吃飯既熱鬧又好吃,一家人格外親切。外婆家從一開始,就把經營目標定位為居家用餐,鎖定了朋友聚會和家庭聚會這個消費人群作為外婆家的顧客。30%的產品+40%的環境+30%的服務,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實現最佳的性價比。”吳國平一再跟我強調:“定位是不能變的。”在他看來,外婆家的定位正好抓住了最“基礎”的消費人群。“越基礎的東西,越有生命力,越能持續。”研究菜單可以發現,“外婆家”吸引食客的招數首推高性價比。別致的就餐環境、品種豐富的菜肴、良好的服務加上相對低廉的價格,讓消費者覺得值。1元一個茶葉蛋、3元一份麻辣豆腐、琥珀桃漿6元、藍莓山藥12元、15元一份蔥花肉、26元一份西湖醋魚……這不是城鄉接合部某個小飯館的價位,而是位於北京金街王府井購物中心六層外婆家的幾道菜品價格。而且,外婆家的華麗吊燈、藤編木椅、磚墻、鳥籠、裝飾畫,頗具小資情調……裝修如此雅致、文藝的餐廳,價位卻與普通餐廳相仿甚至更低,很自然就引發一個問題:外婆家究竟如何贏利?產出比:贏利的要訣如果說,性價比是外婆家提供給顧客的價值感,那麽支撐外婆家贏利的則是產出比,其實,它是對企業而言的“性價比”!我曾提出了座位/小時營業額的業績衡量模式。尤其在餐飲業在當下高房租、高人事成本的困境下,座位/小時營業額,是檢驗一家餐廳規模效能有沒有發揮最重要的參考數據。如果以座位/小時營業額衡量,便不難理解外婆家憑什麽在低價位下仍能獲利了!一天6小時,一個月180小時,既然是固定不變的,那麽經營一家餐廳可以得到多少收益?究竟是能賺錢還是註定會賠錢,只要看一個數據就一目了然。這個數據是:全月營業額÷全部座位數÷l80小時=每個座位每小時可產生的營業額可見,如果餐廳座位的周轉率,也就是俗稱的“翻臺率”較高,就能夠創造比較多的座位/小時營業額。“外婆家”的營業系數通常高達6,也就是說,每桌在正餐時間能相繼接待4群不同的食客,而大部分生意好的餐廳營業系數一般是2。凡到過外婆家就餐的人都會發現,盡管這些餐廳裝修頗有格調,但遠沒有同檔次裝修餐廳那種寬敞、私密感。桌與桌之間挨得很近,往往只能容一人通過。這樣就能充分利用空間擺放盡可能多的餐位。與陌生人過於接近的座位安排,當然不是為了讓大家彼此溝通,而是在暗示顧客不要停留太久,以加快翻臺率。細心的消費者還發現,和咖啡館相比,“外婆家”的椅子不是很舒服,不便久坐聊天,所以吃完了就撤,無形中也提高了營業系數。而且,與別家餐館不同,外婆家的就餐桌是定員的,引入定員服務法,寸土寸金利用空間經營,嚴格細分,按客群數量分區經營,每張桌子都規定了就餐人數。而叫號機的應用在帶來時尚概念的同時,更大意義是實現了餐廳的廣告效應和人為造成排隊的效果。為便於大家理解,以下通過模擬演示作一說明:假設一個店的基本數據為:店面面積40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資為2000元,座位數合計為150個(外婆家的餐位基本上按總面積的每3個平方米產出一個座位),如果按經營毛利率10%,並以2年回收投資計算,則:1、投資額80萬元2、年營業額400萬元,年經營毛利40萬元3、在午市、晚市100%上座率下,人均消費為400萬÷12月÷30天÷150×2=37元4、如果翻臺率為一倍,則人均消費為37÷2=18.5元從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1、由於空間利用率高,在10%經營毛利率下,人均消費37元即可24個月收回投資。2、當翻臺率為一倍時,人均消費18元即可24個月收回投資,而按外婆家全天平均4倍的翻臺率計算,將更為可觀,足見,坪效提高下,人均消費不是盈利的障礙。3、實際上,外婆家的人均消費基本上介於30至40元之間,這意味著,每增加一桌翻臺,隨著坪效、人效就將提高,經營毛利就不是區區的10%了,而至少是40%到50%!可見,“外婆家”把握住大眾餐飲消費市場的潛力,把高性價比作為其核心競爭力,以看似最平常的定位,切得最大一塊“蛋糕”。如果你們都喜歡餐飲,或正在餐飲創業,請加餐飲QQ交流群:68519502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吳堅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50

梁營必須鼓動大圈子成功衝擊小圈子才可能致勝

——小論特首選舉



再次「插」「大時代」系列的「隊」,談談本港政治。

平時很少談政治,不在個人經驗和能力範圍之內,也不自覺有何真知灼見,平時僅跟友朋嘀咕幾句罷了。對來屆特首選舉倒注意了一段時間,今天(11月27日)適逢梁振英正式公布參選,昨天唐英年又正式搶閘舉旗,不禁心癢,擬從一個小市民的角度談點看法,湊湊熱鬧。香港,也隱泛處身於「大時代」的味兒了呢。


本來,疑似競逐來屆特首的候選人有四位,梁振英、唐英年、范徐麗泰和葉劉淑儀。兩位女將中范太已打退堂鼓,葉太仍然奇怪地躍躍欲試,其實就算勉強一博,也是陪跑贈慶,浪費彈藥,不如早點「冚旗」,伺機再拿點政治資本,以利在本港的政治圈長跑。

唐英年很明顯是「最早」被上頭(至少是其中一個上頭)「欽點」的那一位。梁振英顯得「勇者無懼」,極可能是得到了另一個權力核心的默許,但默許是一回事,恐不見得已得到了祝福。但對一般香港小市民來說,也許,表面「有得揀」總比「冇得揀」好吧。

光從面對公眾時展露的識力、魄力、口才來看,雙英中無疑是梁振英佔壓倒性優勢。

唐唐得餘蔭,被視為「好命」、「好運」,其胸內「墨水」、識力、應對傳媒公眾的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明顯遜於梁氏。個人觀感,英哥不愧是當今香港政治圈內,顯示出最有魄力、抱負和膽識的人選;光聽他對香港經濟民生的理解,恐怕一點也不遜於本港學院中的教授和傳媒中的政經評論者,其智力水平也不落後於本港任何一位政治公眾人物。從其表面言談行動看,似乎也更具「公心」,即,顯得對普羅大眾關切的方方面面甚為熟悉也最能應對出某些長遠改善的方法,對本港原有體制有最多最明確的針砭。無疑,他也是過去數月為參選籌備得最周詳仔細的那一位。事實上,也許,成為特首是他過去十幾年一直努力的目標,香港恐怕沒有比他花得更多時間和心力來部署這一步的人了。

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私以為,英哥對本港普眾而言,是最佳的人選了,不過,對某些既得利益者,他的當選也許是噩夢的開始。

董建華是很有公心很純真很想為香港人辦事的不幸的特首。他最受爭議的舉措,是曾推出所謂「八萬五」政策,背後的大力推動者或協助者恐怕少不了英哥。在異國得獎的《地產霸權》一書中,讀者如有留意,書中屢次提到英哥和徵引他的意見,參看諸種事象,確信並非偶然。我們也知道,恒隆系主席陳啟宗是英哥的密友而且肯定對梁氏這一次的參選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陳啟宗一直抱怨本港的地價太貴,欲「撈」無從,整體財力不及另外三數家根基深厚、碩大無比的地產家族,在他心中,自己的聰明才智哪一點比不上人家呢,恐怕早想改變一下生態了吧。在意欲壓低本港的地價房價方面,梁氏和陳氏至少算是同路人。

香港畸高的地價房價問題既複雜又簡單。大發展商和已持有尤其是不止一個單位的業主們絕大部分恐怕都不想香港的地價房價跌。然而平情而論,這種願望是有悖於經濟常識的。地價房價高可以讓發展商賺得更多,可以讓已有業主短線賬面財富增加,然而很明顯這是一種「塘水滾塘魚」的難以持續的畸型格局,地價房價長遠來說無法跟地區的經濟和市民負擔能力脫軌,時機到時,該升就升,該跌就跌,過去數年的房價大躍進,不但得力於國內富豪充裕的購買力、通脹預期和按揭利率的低企,最重要的,是曾蔭權任內有意縮減土地供應而直接導致房屋「供不應求」。

想平抑房價太容易了。預計將有新增的一百萬個需求嗎?在未來陸續及時地推出一百萬個供應不就完了?國內也許有十萬計的富豪想「落地」香港,但會上升至一千萬個足以把香港擠垮嗎?誰限制香港只能用那不足30%的土地建樓房?誰說香港的地價房價就註定了貴絕全球?誰說普遍香港人僅能住數十平方米大的房子是合理的?誰說發達地區一家四口居住在數十平方米的房子內可以得到幸福?

可以推想,若英哥上台,超過90%的概率,他會在這方面做點事。事實上,若秉持公心,想為香港全體市民長遠利益幹點事的話,這是最需要動手解決的議題。不難猜估,英哥的參選不容易得到香港「地產霸權」階級的嘉許和助力。假若我們相信在選舉人中這種階級和關連人士佔大多數的話,英哥再有本事,成功當選之路都是荊棘滿途的。

其實壓低房價地價對整體香港人包括已有的業主來說,並不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壞事,至少,對他們的子孫後代有益,他們將來可以用一樣的錢買到換到更大更舒適的房屋,令普遍香港人逐漸住得更有尊嚴,更富幸福感,然而,人,尤其是香港人,都是把個人短線利益看得很重很重的,這一點,英哥實在不容易輕鬆地「曉以大義」;董建華當年就是不善說不善闡述清晰精確的道理來疏導民怨。

唐唐,很明顯非常不像會成為香港經濟民生狀況的出色改革者——不可能寄望一位既得利益者背逆其所依傍甚至同坐一條船的利益集團。這次參選,撐其面子者,皆為本港的政閥、財金界當時得令的霸權者,還有跟地產利益關係密切者和原有社會生態最佳的受益者,於此已可思過半。

過去個人曾稱讚雷賢達是位有公心有識見的基金界人士,居然也位列英哥助選陣營中,實在有趣!但也不覺奇怪。

上綱上線來看,這次雙英大戰,代表了本港的夾心乃至中低階層中的改良主義精英跟原有利益霸權的一次直接交鋒


香港確乎已失去了夢想。

香港這個所謂活力之都實際是個沉滯的社會;流動的是金錢,滯弱的是理念和夢想。

大多數香港人可悲得一家幾口住那數十平方米的房子連衣服鞋物都沒地方塞,卻已沒有或無力提出更多的索求了。

香港沒有政治,只有小打小鬧的小騷亂,只有權術。

香港只有摸着石頭過河的模糊「前景」,但沒有願景。

地產霸權,在曾蔭權任內,得到進一步鞏固。財富進一步向最富有者、有產者多產者聚積,政府、地產商和多產業主進一步向租用者和新買樓人士進行盤剝,無房者望房興歎,本來不多的金錢在地價房價的躍升中越顯貧乏,年青一眾若無祖蔭,薪水潺薄,不但營生艱難,更覺住好一點的房屋無望,深感命途多艱,怨氣瀰漫,戾氣充斥。在多個界別,越來越有「打工」味,不做不錯,少做少錯。不少既得利益者傻不拉嘰,但受既有制度和流程「保護」,橫也可,竪也可,「你奈得我何咩」的態度。犬儒,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再幹也難衝破,再辛勞工作也在地產霸權的彀中打滾而已。階層由低向高流向之路壅塞不通。

背後沒有具大智慧者在指揮哦

我們看到為政者缺乏「公心」,只有「私念」,只着眼在任和任後的私人利益,並庇顧原有一批利益霸權。我們看不到真正的「領袖」,僅看到自我吹噓自我嘉獎的「打工仔」。那些政閥財閥們,當然樂於保留這種架構、這種制度、這種氛圍、這種方針、這種意識形態、這種「代言人」。

假若英哥的參選果真是得到了中央某部分人的默許,那實在很有趣!原來,想香港進步,想把香港洗得乾淨一些,居然不是本港天天叫得聲嘶力竭的所謂民主派!民主陣營中,我看不到一個真有大公心、真有大智慧、真能看透香港整體社會弊結的人啊!

歷經曾蔭權政府數年無夢想、無改易、無創造的「打工」式施政,香港積壓的政經和社會問題越來越多,時移勢易,深層次矛盾也越趨尖銳,人心思變呀!至少,發萌於有良心公心的知識菁英的腦袋,育成於沒有特權背景的非紈絝子弟的瞭望得更遠前景的族群。然而,小圈子始終是小圈子,遊戲規則已經存在,改不了。唐唐,我相信,估計自己會「笑到最後」。

英哥必敗嗎?看來95%的概率是。私以為,若要扭轉乾坤,成就本港多年來第一個最大的「造夢者」,英哥必須發動群眾,掀起大圈子逼架小圈子的浪濤。若其旗下的能人異士不鋪天蓋地成功向社會宣傳「新香港」的好處,若不能鼓動夾心和中低下階層「群情洶湧」,訴諸如大面積聯署支持、上街遊行等,估計,英哥「沒戲」,唐唐輕鬆地由「豬」變「龍」。

那些所謂民主派,那些甚麼「連」,蠢呀!連政治都看不懂看不通卻來搞政治。在強大的主權操控之下,在無限資源支持下,在無孔不入的統戰行動下,在香港人重實利而輕理念的大氛圍下,中央令香港的民主之花根本沒有健康的生存土壤。真要為港人謀幸福,一席之地,僅存在於民生方面,與其吃力不討好,有走向越來越像小醜之勢,所謂民主派應該聰明地聯合特首參選人中的「欲破局」者,好好地真為香港人辦點事。

英哥能否成功鼓動大圈子包圍和衝擊小圈子,能否分化和扭轉小圈子的既有主要勢力和理念,能否成功給習慣了注目在身邊短線利益和瑣事的普羅市民「開課」,貫輸「改良打造」「新香港」的意識,絕對影響他這次參選的成敗。

香港積淤太深,利益山岳過多過高,社會架構沉滯,政治理念和意識薄弱,連追求幸福的願念都習慣了自我壓縮並或視之為「理所當然」,不容易撬動掀翻呀。


怎說也好,私下投他一張「虛票」,作為祝福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823

長期投資才能致勝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vse3.html

【樂友交流06】
原創 2015-10-26 姚斌 樂聚投資

作者|姚斌(一只花蛤)資深投資人 《樂聚投資》特約作者
來源|樂聚投資(ID:lejutouzi)

長期投資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話題。大概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曾經說過,長期?大家都死了。所以有無數的人似乎在此找到了依據,從而進行著短期的“投資”。因為不受歡迎,所以宣揚長期投資的人要非常小心。

當年,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寫了一本書《普通股長期投資》,曾備受抨擊,原因是這本書發表的時機不對,剛好是在1929年股市大崩潰的前夜。據說它有誘導投資者在股價高位買入並長期持有之嫌。其實,這本書現在看起來可以列入經典之作了。

我們究竟為什麽要長期投資?這是因為財富的成功積累依靠的是複合增長。100萬元只要每年平均增長10%,10年後就是259萬元。這還只是按照股市平均水平來計算的。數學的計算很簡單,但真正的財富積累置於長期的視野下卻很難。

當然,許多人可能認為這樣的財富增值太慢了,只是他們不知道,股市財富積累的鐵律往往是,為了貪求快反而會變得很慢,而那些似乎很慢的卻反而很快。

財富的生成需要著眼於長期的回報,但是卻需要避免受到短期情緒的幹擾。投資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短視損失厭惡”。許多人無法忍受暫時的損失,於是傾向於短期的表現。歷史的教訓教給我們的是,投資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一個投資組合的配置需要時間來實現增長,而投資者更需要經受住市場的折磨和檢驗,才能獲取良好的投資回報。

價值投資的目的在於以合理的價格持有公司的股份。只要公司健康發展,持續盈利,獲得優異的投資回報,他就不會隨意出售股票。所以,短期的股價波動並不會給他帶來損失。波動不構成風險,風險來自於公司的長期價值。總體看,股價與公司價值長期呈正相關關系。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的研究顯示,持股3年,相關性為0.131~0.360;持股5年,相關性為0.374~0.599;持股10年,相關性為0.563~0.695;當持股18年時,相關性為0.688。很顯然,持股時間越長,股價由收益決定的比重越大,受市場因素影響就越小。

所以說,股價波動短期與公司收益無關,但是與長期正相關。對於股價與公司價值的關系,巴菲特指出,從長期看,市場價值與企業價值是同步的,但在某個年度,兩者的關系可能是變幻莫測的。既然股價與公司價值長期正相關,那麽只有公司價值下降,才能使價值投資者的本金發生損失。因此,價值投資者極其關註公司價值的長期發展,而不是股價的短期波動。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還有一個風險就是買價過高的風險。這里的“買價過高”是指相對於公司內在價值而言的。好公司還必須要有好價格,不值得為好公司出價太高。因為支付價格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投資收益率。買入價越低,其潛在的收益率也越高,這是最基本的投資常識。

如果我們準備長期投資,那麽選取什麽樣的投資標的就非常重要了。根據傑里米·西格爾的研究表明,過去100年來,能夠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的是消費類和醫藥類的股票。這些公司往往是長期穩健增長、具有寬闊的經濟護城河的壟斷性企業。

在我自己的投資實踐中,長期投資確實給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以偉星股份為例,今年10月20日,偉星股份觸及歷史最高價位,複權以後是104元。如果有人在它2004年剛上市的時候,以7元的價格買進,一直持有到現在,那麽就是1500%的收益了。即使我在2009年開始買進偉星股份一直持有至今,也有260%以上的投資收益,長期持有的優勢盡顯,7年投資收益複合增長將近22%。

偉星股份為何能給它的投資者帶來那樣的豐厚回報?查看偉星股份自2004年上市以來截止2014年的財務報告,其營業收入從3.56億元增長到18.49億元,複合增長16.15%,其凈利潤從0.24億元增長到2.36億元,複合增長23.09%。強勁的業績增長支持了豐厚的投資回報,這就是投資的邏輯。

偉星股份可能不是一家極其優秀的公司,因為它只從事紐扣拉鏈的簡單業務,但是我們如果能夠進行長期投資,其回報也是十分驚人的,而這是其他短期投資者幾乎難以完成的任務。

長期投資偉星股份以後,我們可以看到,其波動性和關聯性的負面影響已經直線下降到最小,短期波動對偉星股份的回報是無足輕重的。只有長期投資才能致勝,因為複利收益率越高,其後期創造的財富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所以,堅持長期投資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完)

微訪談
姚斌:長期投資的失敗案例就是賣早了


樂聚君看到姚斌(一只花蛤)發來的這篇文章後,感到意猶未盡,又帶著疑問和他進行了如下對話:

樂聚君:偉星實業你買入後就沒賣過?包括這次股災發生後也沒賣出嗎?為什麽這只股現在反倒能觸及歷史新高?
姚斌:我基本上沒有賣出過,現在能創新高大概與公司最近進軍軍工領域有關。

樂聚君:哦,在股災中都能堅守住真不容易。那你還會加倉嗎?
姚斌:已經是重倉股了,就不會加倉了。其實,偉星股份只是我其中的投資實踐之一,類似的例子還有通策醫療、偉星新材、巨星科技等。

樂聚君:看來要想長期投資,買入的品種和點位都很重要。那你有長期投資失敗的案例嗎?
姚斌: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除了像巨星科技那樣,公司高管大規模減持而被我剔除外。要說有什麽失敗的案例,恰恰是我沒有進行長期投資,比如片仔癀,賺了一倍就跑,錯失了其後更大的漲幅。

樂聚君:你的“長期”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吧?
姚斌:只要公司健康發展、管理得當,我就可能長期投資,要有足夠的資本,還要有超長的時間。

樂聚君:那你的選股能力太厲害了,能找到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
姚斌:談不上什麽厲害,比我厲害的人有的是。

樂聚君:因為股票不可能一路上漲,在長期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如果遇上股票回落30%、甚至50%,你也能做到持股不動安如山?
姚斌:2011年時,偉星股份就曾下跌了將近30%。

樂聚君:那你當時有沒有後悔自己為什麽沒有在高點拋出啊?
姚斌:為什麽要後悔?既然看好了這個公司,股價下跌不是提供了更好的買入機會嗎?我就在那個時候又大規模地加倉買進。

樂聚君:能夠在下跌時加倉,真有勇氣!希望今後有機會你能在樂聚投資上分享更多的投資心得,與樂友們更多交流!
姚斌:好的,我很樂於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交流!(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