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自力研發模組式外框 國美、大陸工程搶著用 兩位園藝門外漢變身台灣綠牆王

2010-11-01 TWM




台灣綠牆在成立短短一年內,就拿下國美、元利、華固、大陸工程等大型建設公司的工地綠圍籬訂單;包括台北市捷運大安站、信義聯勤的施工綠圍籬,背後施作者都是台灣綠牆,它究竟有何獨到之處?兩位園藝門外漢又如何靠創意闖出一片天?

撰文.梁任瑋

由國泰金控前副董事長蔡鎮宇與全聯社董事長林敏雄買下的信義聯勤土地外圍,最近出現好幾隻蝴蝶。高樓林立的台北市建國南路上,怎會有蝴蝶的蹤跡?原來,這些蝴蝶都是工地綠圍籬上的大型「道具」,在車水馬龍的路上,格外引人注目。

隨著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即將在十一月六日展開,台北市建築工地外牆也掀起一波綠圍籬運動。

台灣目前經營綠圍籬生意的廠商至少有二十家,但其中有一家公司,卻在成立短短一年內,就拿下國美、元利、華固、大陸工程與台北大直宜華酒店的工地綠圍籬訂單,這家公司就是台灣綠牆。

要抵達台灣綠牆位於桃園大園鄉下的農場,得先經由縣道,再轉進彎彎曲曲的產業道路,最後才能在一大片田中央看到大門。入口廣場一盤三十六株的盆栽,靜靜地晒著太陽,等著被運送到工地安裝。

遠遠一位穿短褲、叼著菸、騎著單車的男子迎面而來,他是台灣綠牆總經理馬克旦;旁邊一位忙著從卡車上卸下盆栽的歐吉桑,兩隻手臂還貼著痠痛藥膏的,是台灣綠牆董事長鄧效仁。

傳統花農轉攻植生牆市場

桃園縣大園鄉溪海村,一直是北台灣花卉市場的主力供應地之一,台灣綠牆前身是開春花卉農場,二十年前,如同村內其他農場,本業也是種花,「當時我們最大的客戶是特力屋,賣場裡一千多種景觀花草,幾乎都是我們供應的。」馬克旦說。

二十年前,馬克旦原本是職業軍人,對園藝一竅不通,三十歲那年,從陸軍少校退伍後,幫忙哥哥馬克昂在大園經營花卉農場,邊做邊學的過程中,偶然接到立體綠化的案子,讓他踏入研發植生牆的世界。

「那時向別人介紹『植生牆』,根本沒人聽得懂,最後乾脆舉例淡江大學校門口那片大型景觀牆解釋,因為那是我們第一代的作品。」馬克旦說。

植生牆是把植物從平面變立體化,馬克旦發現,給水一定要「均溼」,因此他捨棄了需要精密控制的滴灌系統,在底部增加一盤成本要二百五十元的吸水材料。

因為水量是用開關定時控制,搭配特殊給水管,每株盆栽都可充分喝到水,而且底部加裝了集水槽,即使在室內使用,澆水後都不會造成髒亂,維護保養也變得簡單。

雖然這套技術,馬克旦在二○○八年就已經研發出來,但因模組式的外框成本較高,單價高達兩萬多元,市場接受度不高;直到○九年,台北市政府推動「建築物施工圍籬綠美化計畫」,成了馬克旦植生牆生意重要的轉捩點。

因全球暖化議題發燒,植生牆的概念從法國吹到台灣,台北市政府為了推動「台北好好看」,要求所有施工中的工地圍籬綠美化,否則無法領到建照,讓綠圍籬霎時炙手可熱。

原本在上市科技公司信錦當副總經理的鄧效仁,此時剛好退休,因為與馬克旦的哥哥是同學,看好這塊新興商機,於是轉行當起農人,與馬克旦等合夥人將花卉農場轉型為台灣綠牆,目前鄧也是台灣綠牆的最大股東。

圍籬綠美化引爆大商機

台灣綠牆協理楊宸欣說,如果沒有國美建設率先大膽在台北市健康路的「新美館」建案使用他們的產品,並得到市政府評選的綠化優等獎,也不會讓元利建設發現台灣綠牆這家公司。

元利建設董事長蔡建生表示,當時看到台灣綠牆的產品概念跳脫傳統,很好維護管理,施工期又短,乾脆把元利旗下四個正在施工中的工地綠圍籬,全都包給台灣綠牆承攬,包括信義聯勤、大直全聯企業總部大樓、板橋水世紀及中和和平世紀案,目前元利建設則是台灣綠牆單一最大客戶。

口碑加持下,儘管台灣綠牆收費較同業高出五成,但靠著建設公司之間相互介紹,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已提早獲利,目前台灣綠牆的訂單,要排到今年十二月初才能完工,不僅董事長忙到手拉傷,連業務員周末都要到農場加班趕工。

鄧效仁說,以前賣盆栽是一株株地算,但現在動輒出貨就是上萬株,他以目前正在趕工的大直宜華酒店的綠圍籬為例,一次就用了兩萬多株,不但銷售量比以前快,單價也大幅提高三倍。

鄧效仁指著角落一堆被淘汰的第一代「單體式盆栽容器」(一個杯子放一個盆栽)說,這些第一代植生牆產品,他們早已停止生產了,其他園藝公司承包台北花博綠牆卻還是在使用。他很擔憂未來花博結束後,這些單體式植生牆,可能將會淪為植物孤兒。

兩位原本對園藝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搭上熱門的綠牆商機列車,靠的除了是對專業的堅持,還有十幾年來不斷追求完美的研發態度,奠定了厚實的基本功,因此只要機會一來,馬上就可以跳上車。

台灣綠牆用真本事證明,即使沒有豐沛的政商人脈,依舊可以打開市場知名度,也讓他們在競爭激烈的綠圍籬市場中快速崛起。

台灣綠牆

成立時間:2009年

董事長:鄧效仁(右二)

資本額:1500萬元

主要業務:植生牆、立體綠化、施工圍籬主要客戶:國美建設、元利建設、華固建設、大陸工程、宜華酒店、彰化基督教醫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1

自力研發空調壓縮機 稱霸兩岸市場

2007-8-27  TWM




漢鐘讓美日大廠只能爭第二十三年 前,漢鐘精機負債創業,沒有人看好他們能製造高技術門檻的螺旋空調壓縮機,甚至拆解別人的壓縮機還遭到日本人嘲笑;十三年後,漢鐘不僅逐退美、日大廠,成 為台海兩岸的商業空調壓縮機龍頭,還在大陸深圳上市,它是如何做到的?

撰文·周啟東

繁忙的大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響悠揚的鐘 聲,八月十七日上午九點半,大型螢幕上跳出漢鐘精機的開盤價一路往上翻升,漢鐘精機終於在深圳A股上市,﹁做了一輩子的壓縮機,第一次有站在巔峰的感覺。 ﹂董事長廖哲男說出心中的興奮,這個鐘聲代表一個新王國正在興起。

這個王國的大陸公司一上市,第一天股價就上漲人民幣二十三.九二元,收盤 價來到人民幣三十三元︵約合新台幣一四五元︶,漲幅達二六三%,本益比高達一一九倍,在大陸受到股民的瘋狂追捧,但是在台灣它卻是一家沒沒無聞的公司。

場 景轉向台灣,七月四日,全球高爾夫球頭龍頭大廠││復盛公司,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的總 部,一群檢調人員從車上跳下來,臉色嚴肅,直奔二樓辦公室,翻遍各角落,蒐尋復盛高層相 關人員涉嫌內線交易資料。

十六天後,復盛創辦人、高齡七十九歲的李後藤請 辭,前一天,經濟部正式同意美國橡樹私募基金以二八二億元代價全部收購復盛公司股權,一 個王國畫上句點。這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王國,卻有同樣的產品影響它們的興衰││壓縮機,影響的原點是在十三年前的台北復盛總部辦公室內,﹁感謝大家的支持,我二十五年的生涯在此畫上句點!﹂當時擔任復盛總經理的廖哲男向復盛員工深深 一鞠躬,黯然離開復盛公司。

廖哲男與李後藤分道揚鑣,是因為對公司未來的 發展有不同的見解,李後藤認為從壓縮機轉向大型商業空調壓縮機,投資大、風險高、成功機會小,決定把資源放在高爾夫球頭上較安全;廖哲男卻認為,台灣一定 可以研發出自己的螺旋式壓縮機,甚至占領全球市場。經理人與老闆有爭議,最後只有離開一途。

出走創業 選擇最艱險的路

﹁我 做了一輩子的壓縮機,復盛的壓縮機團隊十幾個人是台灣最頂尖的,我不甘心就這樣散了!﹂ 失業後思考了二個月,廖哲男決定自行創業,這個決定看似簡單,但所冒的風險及壓力卻是異常的沉重。

以前商業空調壓縮機都是吵到不行、耗電量 大的往復式︵或稱活塞式︶壓縮機主導整個市場。民國七○年代末,美國、日本開始有新式的螺旋式機種研發出來,這種革命性的產品有著噪音低、零件少、更省電 的優勢,全球市場立即展開換機潮,這個大潮也就是廖哲男想要搶著站上的浪潮。

但是這項新產品不僅有專利的保護,美、日、德、義大廠更挾著品 牌快速占領全世界的市場,當然台灣也無法自外於這股風潮,外國知名品牌早已打到家裡來,廖哲男卻才要剛開始整軍、磨刀備戰。募集資金一開始就是沉重的挑 戰,﹁為了籌錢,我回到苗栗老家,把父親的山坡地、稻田都拿到銀行扺押,借了一千多萬元投入。﹂漢鐘大陸總經理余昱暄回憶當時的困境不禁搖起了頭,廖哲 男、台灣總經理曾文章也都是傾家蕩產才籌措到開業所需的一.二億元現金。為了把錢花在刀口上,廖哲男決定在偏僻的桃園縣觀音鄉工業區租一個老舊的工廠,當 最新的精密加工機器設備陸續運達,生產線終於完成時,一億元的資金已經用完了。

一九九四年一整年的時間,漢鐘沒有進帳,錢卻不停的支出,廖 哲男與余昱暄、曾文章等核心團隊整天關在觀音工廠中研究日本三菱、大金︵Daikin︶、美國York的空調壓縮機,甚至去找到日本的零件供應商購買關鍵 的電磁閥,但是日本人很驕傲地拒絕,﹁螺旋式壓縮機只有日本人做得出來,你們台灣人是不可能研發出來的!﹂曾文章至今仍記得日本人不屑的語氣。

﹁ 我們拆國外大廠的壓縮機,不是我們做不出來,而是為了避開它們的專利。﹂廖哲男說出漢鐘拆解別人壓縮機的原因,如果只是做內銷,台灣的市場根本不夠撐起一 家專業空調壓縮機廠。要外銷到全世界,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專利,漢鐘的產品根本沒有辦法走出國門。

為了長遠的發展,漢鐘一開始就挑戰最難的 技術,不僅日本人不看好,台灣的電機大廠∣∣大同、東元、聲寶等也一樣潑冷水,當時這些大廠只做第一代往復式的壓縮機就已經很吃力,聽到漢鐘一創業就要主 攻第二代的螺旋式壓縮機,﹁我們都做不出來了,不相信漢鐘可以做得出來,﹂這些耳語四處傳播。

東元、大同不看好漢鐘是很自然的反應,雖然一 樣是做空調壓縮機,但是要從活塞式壓縮機升級到螺旋式壓縮機,並不是簡單的升級一些機器設備、改變設計就可以達成。因為運作基本原理的不同,從人才、設 計、生產線都要徹底改變,也就是說要設立一個全新工廠才可以。﹁就像一樣生產電視,過去生產傳統電視的生產線無法升級製造液晶電視︵LCD-TV︶,生產 液晶電視就要有全新的技術與生產線是相同的道理。﹂廖哲男每次都要用比喻方式才能說明其中的差別到底有多大。但是,延續過去復盛的研發經驗、加上一群專業的老師傅,漢鐘很快就在一九九五年推出台灣第一台雙轉子式的螺旋壓縮 機,令業界跌破眼鏡。關鍵二微米 決定競爭力

螺旋壓縮機的關鍵零件就是轉子,它是從一塊數十公斤的長方形複合鋼材中,以各種方式加工成一 個螺旋狀的大型3D螺旋齒輪,轉子分成公母二種齒型,互相咬合,借以壓縮冷媒,進行熱交換工作。

走進漢鐘觀音工業區的廠房,各種大型機具不 斷切削、研磨各種鋼材,發出巨大的聲響,如果不注意,可能會將漢鐘認為是一般的機械工廠。漢鐘與一般工廠最大的差別就在衡量的尺度,﹁我們加工的精密度是 二微米︵ m︶,大約是頭髮寬度的三十分之一,這已經是最先進工具機的極限!﹂台灣漢鐘總經理曾文章驕傲的說。

二微米決定漢鐘的核心競爭 力,即使是全世界最精密的電腦心臟││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CPU︶奔騰二代︵Pentium II︶製程也是從○.三五米開始發展,精度只比漢鐘精密六倍,由此可見漢鐘的實力。

但這個驕傲是由一連串的挫折堆砌而成的,雖然第一個三十 噸級的螺旋壓縮機在第二年就研發出來,但並非一個完美的產品,其中單只為找出噪音問題,就花了近四年時間,﹁為了噪音過大,我們畫出所有零件的魚骨圖,在 一大團地圖中以消去法,逐個原因去找!﹂曾文章說,最後才發現,原來是轉子第一次上機台加工時決定圓心中心碓未定期校正導致的。

當精度達到 頭髮寬度的三十分之一,任何的小失誤也會被放大三十倍,更不要提零件間的精度差異,良率一開始只有四成,不斷找出、克服問題後,良率才逐漸提升到九成以 上。一個個的精度追求就像磨利一把鋒利的大刀,當大刀磨成時,也就是漢鐘出門殺敵之時。﹁一開始根本沒人相信台灣可以做出螺旋壓縮機,我們只好四處央求下 游空調廠商在換機時考慮試用我們的產品。﹂曾文章說,除了採取試用模式外,漢鐘也在服務下足工夫,只要別人的空調有問題,立即派人到現場協助維修,相對之 下,國外品牌的壓縮機故障時等待零件寄運就要花上一、二周時間,復工時間拉長,漢鐘的主場優勢逐漸展現。

﹁老實說,一開始我們並不敢用漢鐘 的產品,在他們極力拜託下才開始試用,沒有想到漢鐘的壓縮機效率並不輸日本、美國大廠的產品。﹂力菱空調總經理洪源鴻說,有一次力菱出口到菲律賓宿霧希爾 頓飯店的中央空調機出現噪音,其中採用的就是漢鐘的壓縮機,漢鐘接到消息後,立即空運三個全新壓縮機到菲律賓替換,這個舉動讓洪源鴻非常感動,不僅成為死 忠客戶,還替漢鐘開發日本的客戶。

在服務與價格的優勢下,加上業者的口耳傳播,漢鐘逐漸占領台灣的商業空調市場,現在不論是進出捷運站、到 小巨蛋看演唱會或到五星級飯店用餐,若沒有漢鐘的壓縮機,就不會有舒適宜人的空間。花了六年時間,漢鐘從一個不被看好的本土空調壓縮機公司,靠著百分之百 台灣自己研發的技術,逐退日本、美國、歐洲大廠,成為台灣第一大的商業空調壓縮機製造商。

逐鹿中國 市占率三五%

站穩了台 灣市場,漢鐘開始向全世界進攻,九九年開始在大陸設廠,複製台灣的作戰模式,向日本、美國、歐洲大廠宣戰。靠著快速服務及高品質的壓縮機,漢鐘又逐步將國 際大廠逐退,﹁我們在中國大陸每半徑五百公里設一個服務據點,任何客戶的空調有問題,漢鐘的人員可以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到現場解決問題。﹂漢鐘大陸總經理余 昱暄透露出漢鐘擊退競爭者的策略。

到了○六年,漢鐘已拿下大陸商業空調壓縮機三五%的市場,穩坐市場龍頭寶座。連驕傲的日本人也不得不低 頭,十三年前的場景角色互換,這次換日本人偷偷買了漢鐘的壓縮機回去仔細拆解,研究他們只能在台灣、大陸市場爭第二的原因!

在進攻大陸的同 時,漢鐘也同時攻打歐洲、亞洲及中東市場,靠著專利自有技術,漢鐘採取獨特的﹁老二哲學﹂步步進逼,所謂的老二哲學,就是與當地沒有螺旋轉子技術的第二或 第三名廠商策略聯盟,由漢鐘台灣廠輸出壓縮機供它們與第一大廠競爭。這個策略已逐漸進入收割期,韓國合作廠商打敗與日本合作的龍頭廠商,成為韓國最大的商 業空調壓縮機廠;漢鐘在歐洲的盟軍也開始讓德國知名的Bitzer大廠寢食難安。過去靠著先進技術主導市場,已經是美國、日本大廠的專利,但是漢鐘卻能靠 著自己研發的技術擊敗美、日大廠,為台商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我們是攻堅的企業,台灣若有更多像漢鐘一樣的企業,台灣的經濟就會大不同!﹂廖哲男感嘆 地說。

不論在全球任何市場競爭,廖哲男定下一個漢鐘的鐵則,不打價格戰,用技術及服務決勝負。﹁只要一打價格戰,漢鐘就會開始像其他台商一 樣四處遷移,我不要成為游牧民族!﹂不想流浪,正是漢鐘不斷成長的原動力。

漢鐘精機

創立:1994年

資本 額:5億7000萬元

董事長:廖哲男

成績:台灣、大陸商業空調壓縮機市占率第一,全世界排名第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8

賀鳴珩不靠富爸爸庇蔭 自力開創一片天 十八年磨一劍 台灣期貨教父稱霸傳奇

2012-01-16  TWM




專注做一件事有多難?有人寧捨家族光環,花了整整十八年時間,從無到有,由小而大,成為今日台灣的期貨教父,十八年磨一劍,只為建構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 他是賀鳴珩。

撰文‧劉俞青

星期天早上十點多,新北市烏來山區的加九寮步道上,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步道上疾步而上,定睛一看,正是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

賀鳴珩走這條步道已經有好幾年了,他喜歡這裡原因是,上、下山可以走不同的路,就如同他的「期貨人生」一樣,他自行開疆闢土,走出一條全新的路。

今年四月之後,元大證與寶來證正式合併,如果沒有意外,賀鳴珩將出任合併後、也是國內最大期貨公司董事長。但回首十八年的期貨生涯,就如同上山、下山走不 同的路一樣,賀鳴珩不僅開創新局,自己也幾乎成了台灣期貨業的代名詞。

同業提起賀鳴珩,佩服勝過較勁,「在地下期貨橫行的年代,老賀是在台灣《期交法》還沒有上路之前,就開始奉公守法進行交易的第一人。」一位金融業資歷超過 二十年的資深人士表示。

訂下規矩 讓所有程序透明化賀鳴珩的人生,幾乎就是台灣期貨發展史。十八年前,他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同時也引進了外商的電腦下單系統,當時的羅盛豐只是一家 小期貨商,和同期的大華期貨、泛亞期貨相比,羅盛豐的規模大概只有其三分之一而已。

但賀鳴珩深知,在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規模大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規矩」。尤其在當時地下期貨橫行的那些陋習,例如下空單、捲款潛逃等違規情事頻 傳,但這些絕對不是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更讓期貨市場一開始在台灣萌芽就留下壞印象。因此賀鳴珩從羅盛豐期貨開始做起,把許多舊規制度化、體制化,從下單 到回報都採電腦系統撮合,讓所有程序都更透明清楚。

有趣的是,一開始,羅盛豐期貨就在如今台北市復興北路上大同大樓上的小角落開張做生意,這棟大樓後來也是元大證券馬家的「起家厝」,元大證券就從這裡開 始,一路壯大,成為如今全台灣最大的證券商。而賀鳴珩也曾打趣,說四月合併之後,自己繞了一圈,「竟然又回到這棟大樓裡來。」「聰明、冷靜」是同業形容賀 鳴珩最鮮明的特質,他深知每一個不同的時期,需要的各種「養分加持」。

一開始,他懂得運用外國期貨商成熟的制度,來幫助自己站穩第一步,也樹立起與同業的差異。因此繼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之後,二○○○年底他又進行一次 合併,這次的合作對象,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商集團瑞富集團,合併後瑞富雖然持股過半,但仍由賀鳴珩出任董事長。

促成元大、寶來合併 當上龍頭二○○○年之後,他轉而開始追求規模成長,因此合作對象改為與國內業者合併。他在○三年宣布以小併大,與寶來期貨合併,成為「寶來瑞富」期貨,後 來又與英國曼氏集團合作,成為「寶來曼氏」期貨;囿於期貨的專業與股權實力,他仍然繼續擔任合併後的董事長;然而此時,寶來曼氏早已脫胎換骨,躍為台灣前 二大的期貨商(與元大期貨互為一、二)。

聰明如他,知道一家企業有了專業與規模,下一步,就是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七年,他排除萬難,逐一排解櫃買中心的種種疑慮,終於將寶來曼氏成功推上櫃, 成為台灣第一家上櫃的期貨商,這一著好棋,不僅讓寶來曼氏成為台灣期貨業第一把交椅,也從此奠定自己在期貨業的教父地位。

那一年,賀鳴珩四十六歲,此時外界幾乎已經要忘記,他原是出身廣豐紡織集團的世家公子,他沒靠父蔭,胼手胝足自行開創出的天地,果實甜美。

如今,他再一次跳躍,促成元大與寶來兩大券商合併,他自己也憑藉實力,成為國內最大期貨商董事長,但他不談過去輝煌,永遠只談眼前腳下。打開資料,他暢談 旗下唯一一檔期信基金「寶富多元策略期信基金」,因為能夠多空布局,因此績效亮眼,而在國外,期信基金常是空頭市場下的熱賣商品。他逐一仔細介紹商品性 質,對其中所布局的每一種商品市場的走勢看法,事必躬親的專注態度,也許就是今日成績的最佳答案。

賀鳴珩對台灣期貨業一路成長的貢獻無須多述,而他清晰冷靜的腦袋,一步一腳印,十八年磨一劍的專注與執著,或許正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質。

兩岸期貨系統 溝通無障礙台灣金融業有哪一套系統可以和中國金融業完全銜接?答案是,只有期貨。

事實上,日前才有台灣的期貨業者和中國業者連手,共同舉辦兩岸期貨的實戰交易,中國的期貨商把台灣期貨這一套系統直接搬過去,兩邊溝通完全無障礙。

但期貨業行,可不代表所有金融業都可照辦。根據台灣期貨業者私下透露,雖然同樣名為「即時下單系統」,但股票與期貨的「實質撮合能力」卻差很多。台灣券商 的現貨股票撮合時間,雖然也號稱即時,但實際上每一筆撮合,從下單、撮合、風控到回報,卻要長達十幾秒鐘,業者打趣說,「這系統大概和阿里山的小火車一樣 古老」,而期貨卻是名副其實的「即時撮合」,只要百分之一秒。

也因此,在還沒有開放期貨赴對岸參股投資之前,業者說,如果可以開放「台灣期貨商轉投資的資訊公司」赴對岸投資,倒也是另一種拐彎賺錢的方式。只是問題卡 在,台灣金管會還沒有開放期貨商可以轉投資資訊公司,也讓這條「金流」目前還未能正式開通。

賀鳴珩

出生:1961年

現職: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

經歷:羅盛豐期貨總經理

瑞富羅盛豐期貨董事長

寶來瑞富期貨董事長

期貨交易所董事

學歷:政大銀行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MB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5

自力研發模組式外框 國美、大陸工程搶著用 兩位園藝門外漢變身台灣綠牆王

1 : GS(14)@2010-11-01 23:45:1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89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95

阿叔頭BB身工廠打工自力更生

1 : GS(14)@2017-07-01 10:50:12

印度中央邦一條村落住了一個奇人,他的身高只有29吋(0.7米),遠看像個小孩子,但其實他已經50歲了,還因為身材矮小而深受愛戴。現年50歲的拉爾(Basori Lal)從5歲開始再沒有長高,小時候常常被人欺負,「人們以往會叫我外星人,但那些日子已成過去,我是唯一受盡村民愛戴的人」。現時拉爾與哥哥和嫂子居住,亦在親戚的工廠工作。拉爾的哥哥指,由於家境貧困,拉爾從未因為身高而接受任何治療,至今也不知道不長高的成因,但家中有這位弟弟,家人也感到幸福。他說:「從不同村落來的人來我們家看我的弟弟,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祝福。」拉爾說,雖然自己天生比別人矮小得多,但思想很正面,從來沒有因為身高感到困擾,他的生活與正常人無異,還滿足於目前的生活,他說:「我不想結婚,我希望像現在般工作,希望繼續與哥哥生活。」他活得很自在,每天睡前也會小酌一杯,「我睡前喝一杯威士忌,這是我獨有的慶祝方式」。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1/200752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