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瑞士法郎被迫與歐元“脫鉤”概率急劇上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18

20140903_eurchf

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首席經濟學家Steen Jakobsen近日撰文指出,歐元/瑞郎匯價跌破1.20的可能性大增,投資者應謹慎考慮做多歐元/瑞郎的交易。

Jakobsen指出,因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地緣政治風險及瑞士央行的政策選擇受限,歐元/瑞郎匯價下破1.20重要關口的可能性由10%增加到25%~30%。這意味著做多歐元/瑞郎不再是一個安全選項,盡管該匯率下限仍有70%的機會得以維持,但投資者需要關註尾部風險的上升。

瑞士央行於2011年9月時引入1.20的利率下限,因貨幣升值導致本國出口受到嚴重影響。自此歐元/瑞郎一直在2-3%上下窄幅盤整。雖然自2012年末以後瑞士央行還從未出過手,但今年6月份時該行仍重申了捍衛利率下限的決心。

2011年底時歐元/瑞郎曾挑戰1.20關口但並未能成功突破。Jakobsen表示,當時歐元/瑞郎是一路從1.50跌至1.00,瑞士面臨嚴重通縮與經濟問題,瑞士央行才下定決心幹預。但如今瑞士經常賬戶有10%的盈余達到4530億瑞士法郎,銀行系統的超額流動性達到3170億瑞士法郎。

因歐央行采取了負利率政策,西歐國家銀行正在將資金轉移至瑞士的銀行,起碼瑞士還是正利率。瑞士國內流動性過剩催生了巨大的資產泡沫,物價及房價高企。同時,歐洲央行還暗示將采取全面的量化寬松政策,將導致歐元進一步貶值。

更糟糕的是,瑞士央行把自己逼近了墻角,瑞士央行很難同時追求自由的資本流動、掛鉤匯率以及在同一時間運行一個獨立的貨幣政策。只要看看曾經采用固定匯率制的國家,比如英國和中國,就能知道要同時滿足這三點這是不可能的。

Jakobsen提出了瑞士央行可能的三種選擇:

1.放棄匯率下限

2.如果資本繼續流入瑞郎資產,瑞郎繼續升值,則緩慢降息

3.接受泡沫繼續膨脹的事實,比如房市和股市

當然,直接毫無抵抗就放棄匯率下限是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因為瑞士央行今年剛承諾過要捍衛這一下限。

但從歷史上來看,很少有固定匯率制度能維系長久的。因為當你將經濟系統中的任何一部分做出了固定化的限制,這必然也將減少經濟政策的空間。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瑞士法郎升至的壓力也逐漸積累,不過Jakobsen預計在歐元區銀行資產審查(AQR)結束之前將不會出現重大轉折,因瑞士央行擔心最後的結果,特別是德國銀行系統,這將更加推動強勢瑞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5

一張圖看懂瑞郎為何與歐元脫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88

瑞士央行突然宣布放棄歐元/瑞郎1.20的匯率下線,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認為,金融項目轉負是瑞士央行取消綁定歐元的本質原因。

金融項目反映的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投資與借貸的增減變化,由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和儲備資產等四部分構成。

正如經常項目是對外國人銷售商品和服務與向外國人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差額,金融項目是對外國人銷售的資產與向外國購買的資產的差額。

興業證券王涵認為,瑞郎急速升值導致經常項目失衡,是瑞士央行當年與歐元綁定的原因。2011年在歐債危機與(當時的)美債危機升溫的情況下,全球避險情緒大幅上升,全球追逐稀缺的安全資產,使得瑞士法郎持續維持強勢。這對於出口仍是重要部門的瑞士來講形成較大壓力,因而瑞士央行當年提出與歐元綁定,以央行購買歐元的方式緩解瑞士法郎升值對經常項目造成的拖累。

而金融項目出現逆差,是本次取消綁定的原因。過去一年,歐元大幅貶值背後是對歐央行貨幣放松的預期,而美聯儲收緊預期上升,導致瑞士出現資本外流的壓力。2014年3季度瑞士金融項目轉為凈流出。全球弱需求的格局下,弱貨幣對出口部門的拉動作用也下降,所以瑞士整體國際收支大幅走弱。這是本次瑞士央行取消綁定歐元最本質的原因。

王涵認為,2015年全球仍然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但相對的經濟增長差異會導致貨幣政策出現分化。現在來看,除了“競相貶值搶需求”之外,資本大幅跨境流動導致“貨幣戰搶資金”的情況也開始出現。在基本面缺乏彈性的情況下,寬松的流動性將加大各種資產的波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62

瑞郎脫鉤歐元 “有錢任性”還是“迫不得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68

20150117swissshock

本文作者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昨日(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放棄保衛瑞郎對歐元1.20的匯率下限,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部分評論稱這是瑞士央行“錢多任性”的結果,並把這一事件定性為黑天鵝事件。實際上,在筆者眼中,此次事件定義為灰天鵝事件似乎更為貼切——即相比於事件發生前幾乎難以想象的黑天鵝事件,灰天鵝事件發生的概率更大,影響卻不容小覷。

實際上,早在去年12月,筆者在瑞士蘇黎世、日內瓦拜訪客戶之時,諸多資深的瑞士投資者均向筆者提及,當前瑞士經濟不錯,避險風險導致資金大量湧入瑞士,到處是房地產開工的“欣欣向榮”景象,反映了房地產泡沫嚴重的局面,可以預見瑞郎盯住歐元1.2的態勢是無法持續的。沒想到瑞士央行快刀斬亂麻,出手如此之快,估計不少投資者都沒有及時做多瑞郎,錯過了一次絕好的投資機會。

是“任性”還是另有苦衷?回歸事件本身,不難看出,其實事出有因。早在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時,受歐洲債務國家金融市場動蕩影響,作為避險天堂的瑞士大受歡迎,瑞郎出現了大幅升值的局面。這導致當時瑞士的旅遊和出口商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當時瑞士經濟不振,所以央行主動貶值,並於2011年9月設定歐元兌瑞郎的匯率下限在1.2:1。一旦跌破(瑞郎升值),央行則入場幹預,買入“熱錢”。

2011-2013年,瑞士經濟還算不錯,三年分別達到1.8%、1.1%和1.92%,相比於歐元區疲軟的經濟,瑞士經濟相對樂觀。但同時,可以看到,伴隨著資金的大量流入,瑞士房價指數卻直線上漲,單戶住宅指數在今年9月達到438.7,比2011年9月上漲了10%以上;股票市場表現突出,12月瑞士市場指數達到8983.4點,比2011年9月上漲了62%。由於歐央行加大量寬導致歐元貶值的預期仍在增強,維持1.2比重已經讓瑞士央行不堪重負。目前瑞士外匯儲備占GDP比重已經從2011的30%左右一躍升至如今的70%以上。如此看來,瑞士央行此舉是權衡之後的結果,即資金大量流入導致泡沫風險加大,瑞郎明顯低估,央行只有通過迫不得已的突然襲擊,才能走出困境。

如此說來,瑞士央行事件是今年發生首個灰天鵝事件。而在筆者看來,鑒於今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充滿變數,瑞郎事件或只是今年全球匯率大動蕩之下的冰山一角,伴隨著未來主要貨幣美元走強、歐元貶值、日元波動,其它的避險貨幣是全球投資者關註的對象。人民幣走勢如何,中國央行如何應對?此外,瑞郎脫鉤歐元背後也顯示了整個歐洲前景的不確定性,歐元區是否會面臨希臘退出?歐債危機也是否會在通縮壓力之下卷土重來?同樣是需要重點關註的灰天鵝事件。

匯率市場方面,瑞郎的升值壓力凸顯了全球貨幣體系困境,即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主要貨幣競相貶值,投資者不得不尋找更多的安全貨幣,瑞郎成為除美元以外的重要選擇。具體來看,早前美國已經退出了連續三輪的量化放松,直到去年,美國經濟走強,量寬才逐步退出,美元才出現反彈態勢,但與之相對,歐洲、日本經濟層面則面臨困境,為擺脫通縮,日本開啟了新一輪大規模量化放松,而22日的歐央行會議也將履行進一步量寬承諾,對此投資者不斷的尋找避風港灣,資金源源湧入瑞士,導致當地房地產與股市連連上漲便是反映。

按此邏輯,今年外匯市場無疑將更加動蕩,而這對人民幣的影響同樣不容小覷。實際上,近一段時間的人民幣大幅貶值便已經反映了這一現象。2014年人民幣表現與以往有異,年內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貶值221基點,實現匯改以來首次對美元單邊貶值。但與此同時,人民幣對除美元以外的國家卻呈現升值態勢,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由年初的139.67點上漲至年末的146.96,上漲幅度為5.1%,不利於維持出口競爭力。

在此背景下,筆者預計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對非美元匯率升值的局面將持續,更加浮動的匯率無疑將給決策層帶來更多考驗。當然,從基本面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好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出口競爭力仍然較強、資本項目尚未全面開放以及貿易結構有別於能源出口國家,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仍然較小。但即便如此,對非美元貨幣升值也是越來越不能承受,建議在全球匯率動蕩之際,考慮人民幣與美元徹底脫鉤,實現真正的浮動匯率。

此外,瑞士央行此舉也體現了本月22日歐央行會議啟動量化放松,歐元繼續貶值的預期有所增強。可以看到,當前歐元區正面臨通縮考驗,已有步入“日本化”趨勢。不僅通脹與經濟指標疲軟,制度性因素也在困擾歐洲,如歐洲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市場體制僵化問題、高福利制度改革問題以及勞動生產效率降低等等,短期來看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更為嚴峻的是,相比於日本,歐元區經濟體受制於區內政治體制、決策環境、財政及貨幣政策的靈活性有限等因素,政策空間似乎更小,盡管QE勢在必行,但效果恐難如意。實際上,去年年底筆者在歐洲多國路演並拜訪歐洲四家主要中央銀行的官員(英格蘭央行、歐洲中央銀行、德國央行和法國央行)之時,便驚訝的發現,雖然同處於歐盟之中,但由於各國經濟增長、就業水平、資產價格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四家中央銀行在經濟及貨幣政策的態度方面已漸行漸遠。按照這一邏輯,即便歐央行如期推出量化,效果也存有疑問。

與此同時,本月25日的希臘大選同樣是歐元區面臨的重大考驗,一旦希臘極左政黨代表Syriza當選,希臘對援助項目條款重新談判,將導致德國方面的極大反感,甚至存在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

可見,今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面臨的灰天鵝事件仍然較多,特別是歐洲方面,雖然現在就斷言歐盟或歐元區最終將分崩離析尚為時過早,但歐元區成立以來一直沒有經歷過真正危機的考驗也是不爭的事實。毫無疑問,在歐債危機和經濟蕭條的持續沖擊下,歐洲從貨幣一體化進一步實現財政乃至政治一體化的進程非但不會一帆風順,而且還存在著可能逆轉的風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37

瑞郎“海嘯”之後:丹麥克朗會與歐元脫鉤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7

ido.i96V0a_o

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銀行們正幫助丹麥政府,試圖說服海外投資者相信丹麥不會像瑞士那樣放棄與歐元掛鉤。

隨著瑞士央行於1月15日意外取消了施行三年之久的歐元兌瑞士法郎匯率下限後,北歐地區最大的外匯交易商——瑞典SEB銀行(北歐斯安銀行)稱,對沖基金接連致電詢問丹麥是否會是下一個不再釘住歐元的國家。

此前為了平息市場疑慮,丹麥經濟部長Morten Oestergaard於16日表示,丹麥克朗與歐元掛鉤的機制很穩定。

彭博,SEB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Carl Hammer稱,自己一直向來電者表示丹麥改變匯率機制的“可能性極低”。

由於外界猜測丹麥可能效仿瑞士央行,斯堪的那維亞地區的銀行不得不向海外投資者解釋丹麥貨幣政策,告訴他們丹麥的匯率制度已經實施30多年,並有歐洲央行支持,這與瑞士央行此前實施的掛鉤機制完全不同。

“顯然,我們認為(丹麥取消匯率掛鉤機制)完全不現實,”Nordea Markets分析師Jan Stoerup Nielsen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稱。”但這似乎還無法平息外界的猜測。”

分析師們認為,歐洲央行最近將推出大規模量化寬松,這導致大量歐元流入瑞士法郎,考慮到流入規模之大,維護匯率下限成本過高,瑞士央行最終棄守了匯率下限。

瑞士央行的“意外之舉”已引發歐洲其他國家央行的擔心。丹麥央行很可能是最易受到歐洲央行量化寬松沖擊的央行,因為丹麥克朗與歐元掛鉤。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後,丹麥貨幣當局於1972年決定,丹麥克朗掛靠歐洲貨幣蛇形浮動體系。從1979年歐洲貨幣體系建立起,克朗就加入這個體系。

在歐元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丹麥央行必須調整該行的政策以維持丹麥克朗匯率的穩定,並兌現該行確保該國出口穩定性和將通脹率維持在低位的承諾。但如果丹麥克朗出現大幅升值這些承諾將很難實現。

Hammer此前已預測瑞典央行將於2月份把主要利率從零下調至-0.1%,而瑞士央行的最新舉措增大了這一可能性。

此外,捷克央行也對歐元/捷克克朗設置下限,但目前並未實行負利率政策或量化寬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14

32年首見!港幣匯率恐脫鉤美元


2015-09-07  TCW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歷史甚少重複,但旋律總是似曾相識。」受到人民幣八月劇貶影響,全球新興市場貨幣全面走跌,而向來穩如泰山的港幣,現在也遭到匯市空頭布局打壓,甚至傳出將重演一九九八年八月,香港崩盤戲碼。

新興市場放棄固定匯率美升息,將打趴香港經濟

為什麼突然港幣被點名?

導火線是數個新興市場央行放棄固定匯率,像是越南政府央行在八月十九日率先將官方參考匯率下調一個百分點,並允許其貨幣漲跌幅擴大到三%,導致越南盾大貶,而越南股市隨後幾天也創八個月來新低,單日跌幅更創十五個半月來最大。

接下來中亞國家哈薩克也在八月二十日突然宣布取消匯率波動管制,該國貨幣隨即兌美元暴貶超過兩成,創一九九四年來最低,整個劇情猶如重演一九九七年泰銖遭投機客空襲後,泰國放棄捍衛匯率情景。

而當年的香港,是繼東南亞之後,另一個遭到索羅斯(George Soros)等國際金融大鱷襲擊的經濟體,這次也可能不例外。近來,在外資撤出衝擊下,港幣一個月期的隱含波動率(編按:市場對指數未來波動程度的看法, 數值越大,表示波動越大)刷下十年來新高,港幣一年期遠期匯率近期出現暴跌行情,創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以來最大跌幅。空方看準的就是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以下簡稱聯匯制)將失效。

所謂聯匯制,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港幣以一美元兌七?八元進行掛鉤,並以七?七五到七?八五元之間做為漲跌範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形容,聯匯制是香 港經濟的「定海神針」。不過,這說法在這波市場恐慌中沒獲得理性支持,因為連號稱全球最安全的央行瑞士銀行(SNB),都已被市場打敗。

今年一月十五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實行三年多的一歐元兌一?二瑞郎的固定匯率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當初瑞士央行也是為了維持競爭力,刻意用固定匯率兌換,但當歐元快速貶值到一?一兌一美元附近時,等於直接推升了瑞郎,嚴重打擊瑞士的經濟。

同樣的,由於香港實施緊釘美元的聯匯制,因此港幣整體走向與美元是保持一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相當於香港貨幣政策緊跟著美國聯準會動向,即使兩地經濟情況不同步也是如此。

但當與香港經濟貿易十分緊密的中國經濟大幅放緩,使得香港零售和觀光業大受衝擊之際,如果美國在第四季進行近十年來首次升息,一旦港幣聯匯不脫鉤,那麼等於香港間接跟著美國升息,將把香港經濟更打趴到地上。

維持聯匯制受質疑外資建議:或改釘人民幣

更嚴格來說,在經濟失速的困境中,如果中國人行不提前貶值的話,將讓人民幣跟美元有極高黏著性,當美國升息,中國也等於無形中被迫縮緊貨幣政策,如此一來,中國人行今年以來數次降準、降息等於失去功效,因此中國人行才下調中間價,但此舉卻直接傷到香港。

不少外資都是持此看法,法國巴黎銀行對此表示,香港在中國經濟放緩與美國升息的雙重打擊之下,聯匯制存在的必要性該被檢討,美國券商布朗兄弟哈裡曼 (Brown Brothers Harriman)駐倫敦的新興市場外匯策略師索拉特(Ilan Solot)認為,港幣與美元脫鉤只是遲早的事。

知名投資人「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更表示,若人民幣持續走跌,與美元掛鉤的港幣將深受其害。

換言之,此刻香港正遭到中美經濟夾擊,如同處在冰火五重天(美國加熱、中國漸冷)中,從基本面看,中國對香港經濟變成向下拉力,若從金融利差看,現行聯匯制遇到美國升息時,反倒讓香港資金成本加重,對獲利衰退企業再打一巴掌。

香港股市表現似乎端倪已現,今年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股價平均跌兩成八,為全球主要股市中的最大跌幅。但最壞的日子還沒結束,外資花旗認為,港幣是否脫 鉤美元的關鍵,在於中國政府是否願意改變這已實行三十二年之久的匯率政策,更殘酷的經濟現實是,中國和香港金管高層可能得再思考,為了香港經濟長期發展, 是否該將聯匯制改成釘住人民幣,否則一個趨貶的人民幣面對一個相對強勢的港幣,在沒有強勁基本面支撐下,將導致香港虛有其表,只會吸引更多避險基金進場放 空套利。

一九九八年當時,國際投機客的策略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攻擊港幣,暗地裡放空恒生指數期貨,利用港府以高利率保衛港幣時,造成股價下跌以獲取放空利潤。

最教人擔心的是,若港府自恃外匯存底等官方資金足以對抗國際套利大軍,試圖將戰線拉長,時間越久對香港越不利,萬一新興市場因為美國升息,明年起腳步加快,資金外流潮擴大,港幣、港股後市恐凶多吉少。

港幣空頭最大信心就是連中國人行都已經讓步,下調人民幣中間價,並且允許改參考市場每日成交價,那麼香港有什麼理由死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92

震央解讀》除了台灣,多國和美元脫鉤 全球2016將調整一年 拚跟上美國升息

2015-12-28  TCW

美國利率走高,勢必導致全球多數市場貨幣趨貶,甚至通縮,質疑聯準會的聲浪沒停過,但其實,大環境正默默在好轉。

向來是全球央行決策領頭羊的美國聯準會(Fed),決定啟動二○○六年以來首次升息,但這次在全球經濟成長步調七零八落的情況下,卻很難引起多數國家一致性響應。

從大格局來說,升息事件可以算是全球政經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未來三年國際經濟成長火車頭將再度交回美、日、歐、英等成熟國家市場;而新興經濟體過去十年崛起的兩大題材:豐富天然資源和龐大人口紅利,在這波大調整後,資產價格穩定性早已不存在。美國升息的動作已正式揭示,以金磚四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十年黃金期,明星光環殞落。

對於已開發市場來說,觀察經濟是否已經步入正向循環,未來最重要的焦點將擺在消費力是否持續成長,觀察指標包括消費者物價能否朝向官方預定的年成長率二%邁進,以及民間消費能否持續超越整體經濟成長率。

至於未來新興市場,未來三年經濟波動大將變成新常態,一旦油價帶動原物料價格反彈,經濟也將出現落底彈升,資金會再度湧入,反之則會持續面臨外逃。因此可以把焦點放在不以出口原物料為主的新興國家,像是印度、中國、菲律賓、墨西哥等。

新興國分兩塊景氣回升組和觀察組

這次選擇跟進美國升息的國家中,包括香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巴林等國家,考慮因素多半是為了匯率,擔心匯率續貶造成通膨,選擇宣佈升息。

扣除這些美元掛鉤國家後,多數國家多半選擇按兵不動,但從經濟數據上來看,這些目前採取觀望態度的國家,在新年度選擇降息的機率事實上極高。

以俄羅斯為例,截至十二月底,俄羅斯央行是第三度將利率維持在目前一一%水準,但這並非意味俄羅斯平淡無事。從經濟表現來看,俄羅斯正處於暴風雨中心,因 為過去一年以來油價下滑,使得俄國政府財政收入將減少約四百二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GDP成長率負五%,加上歐盟延長對俄羅斯制裁,整 體經濟幾乎無亮點,未來勢必得選擇再度降息刺激經濟。

俄羅斯的情況,就是許多新興國家今年來的寫照,像是巴西、馬來西亞、委內瑞拉、中東產油國等,都面臨同樣困境。一方面因為美國升息導致資金外逃,一方面因為原物料價格創歷史低點,使得這些國家出口收入大幅縮水,影響財政,又回過頭來加深匯率貶值的基本面隱憂。

從去年三月初至今年十二月初,美元兌盧布累計升值七二.二%,歐元兌盧布累計升值五一.七%,俄國物價通膨率高達一五%,使得央行被迫升息來穩住匯率,但高利率又葬送經濟復甦力道,形成兩頭空的困境。

不過,大破之後才是轉機的開始。高盛集團策略分析師崔維迪(KamakshyaTrivedi)認為,貨幣貶值加上降息刺激成長,將有助於逐步減輕經濟失 衡問題,高盛將新興市場分為兩個集團,目前已知印度、俄羅斯與波蘭等國元氣明顯回復,醞釀展開反攻;另一方面,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南非、土耳其與馬來西 亞等國,因經常帳赤字有待解決,則還須再觀察。

已開發國回溫英復甦力道比美還強

雖然新興市場分歧表現,但事實上,美國選擇升息的確有其大環境因素支持。除了自身失業率已創下七年半以來新低外,全球已開發國家經濟也同步好轉。例如,歐 洲經過央行貨幣政策強烈刺激後,終於逐漸爬出泥淖,歐元區十二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升至五三.一,創二十個月新高。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與美國隔海相鄰的英國,復甦力道竟比美國還強。

根據湯姆森路透統計,從

二O一三年第二季至二O

一五年第三季這段期間,英國經濟產值累計增幅超過六%,優於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及義大利,失業率今年十月底為五.二%,創二OO八年五月以來新低,因此被市場點名是下一個可能跟進美國升息的已開發國家,時間點將落在明年第二季。

就連被外界最看衰的日本,也交出好成績。根據日本官方統計,日本今年零售銷售金額截至十月底,已連續七個月年增率上揚;同時失業率也降至

三.一%,創二十年來最低水準。加上到日本觀光人數屢創新高,大城市飯店入住率也高,例如中部大城名古屋酒店入住串平均高達九成,帶動建築業、警衛與卡車司機短缺問題,部分行業薪水更因此上揚。

從英、美、日、歐元區好轉,顯示已開發國家民間消費和投資加溫。對於全球出口影響,可以從汽車市場和房市看得出來,像歐洲和美國車市都在今年創下金融海嘯 以來新高,汽車工業是產業的火車頭,同時又是中期消費信心的指標(餐飲是短期指標),而歐美房地產(長期信心指標)今年不論是價格漲幅和銷售都同步上揚, 吸引全球資金投入,顯示整體消費信心並沒有外界那 悲觀,正從黎明迎向曙光。

Fed太急躁?是領先市場而非盲動

當然,每個政策總有反對聲音。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美國前財

長桑默斯都在暗示,美國這次升息,是一項「錯誤」。

簡言之,這些專家擔心美國

會不會出現跟二O一一年當時

一樣,許多國家(如歐元區、瑞典、加拿大、澳洲)央行因為

看到通膨衝破三%,就率先宣佈升

息,結果之後一年又開始降息的老路。因為這樣的做法,將嚴重威脅到聯準會在市場的威信,也會加深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但,聯準會真的是太急躁,所以才逆勢升息?還是它已經預見未來?細數近十年聯準會戰績,每當它做出與其他國家央行不同選擇時,事後證明幾乎都是聯準會正確。

例如,金融海嘯爆發後,各國開始積極撒錢刺激經濟,加上新興市場在大宗物資價格飄漲下,成為全球新消費動能,進而推動物價快速飛漲,在二O一O年到二O一 一年間,當時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通膨率動輒超過五%,已開發國家也有三%以上,因此不論是歐洲央行或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們,都選擇持續升息因應。但有趣的是, 撒錢最多的美國央行,不但文風不動,還逆勢數次加碼量化寬鬆(QE),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還被共和黨議員罵是偷光定存戶的利息錢。

但結局是,天價大宗物資不到一年就崩盤,此後四年新興市場陷入嚴重通縮,即便如中國也面臨經濟大幅放緩,成長率創數十年來新低,更不用說其他金磚小國,如巴西、俄羅斯等,資本外逃導致的經濟困境。

反倒是美國經濟成長率這幾年平均下來雖然只有二%上下,但民間消費和民眾薪資成長卻一路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美元更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當下最看好的貨幣,聯準會替美國民眾運籌帷幄的能力,又再添一筆戰功。

因此,投資人此刻該做的不是質疑,而是順著聯準會的判斷邏輯,去尋找受惠美國經濟加速的投資機會,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2

大脫鉤時代來臨 拯救台灣壞經濟,彭淮南降息決策106頁資料全解讀

2015-12-28  TCW

美國升息,台灣降息,導引出大脫鉤時代的來臨。

全球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復甦不同步,美元強勢看升,亞幣全面走弱,啟動新一輪貨幣競貶大戰。

要換美元,再等等;要買台股,會有更好價位,金融市場翻天覆地將會是新常態。

十二月十八日凌晨三點,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如外界預期,宣布升息一碼(○.二五個百分點),是近十年來美國第一次啟動升息循環,終結了短期利率近乎零的時代。然而,十四個小時後,台灣中央銀行竟反其道而行,意外決定降息半碼,跌破業界眼鏡。

最能感受到這股戲劇性轉折的,莫過於銀行業。辦公室裡,前一刻行員正在慶幸美國利率回升,拯救趴到地上的存放款利差有望,將成獲利大補丸;傍晚央行消息傳 出,氣氛翻轉成譁然、欬聲嘆氣,這時大家紛紛問:「現在景氣究竟悲慘到什麼程度啊……,已經到了要CPR(心肺復甦術)的程度了嗎?」20年首見台美利率 脫鉤!

這是二十年來第一次,台灣與美國利率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這不只標誌著台灣貨幣政策與美國脫鉤的歷史分水嶺,更很可能是亞洲新一輪貨幣大戰的序幕。美國曾 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國,台灣的利率走勢總是與美國亦步亦趨,「但這次,是第一次與美國反向,美國升,台灣降。」農業金庫總經理響蔑觀察。

亞洲貨幣大戰續集揭幕

各國降息趕進度,掛鉤中國變主流台灣央行戲劇性的演出,更導引出大脫鉤時代的來臨。美國升息,台灣降息;美元強勢看升,亞幣全面走弱;全球新興市場與成熟 市場復甦不同步;台灣降息之後,將呈現外銷熱、內需冷的截然不同步調。在這個大趨勢背後,與你我相關的金融商品也將有不同的走向,要換美元,可以再等等; 要買台股,可能會有更好價位;而新興市場仍然潛藏地雷,需要更加謹慎小心。

就在台灣與美國利率宣告脫鉤後,美國權威財經雜誌《霸榮週刊》(Barron's)刊出專文大呼:「別管《星際大戰》電影了,本週亞洲最盛大的首映會,是 貨幣大戰最新續集!」續集劇本是美國升息讓大家心中的大石頭放下來,然而亞洲貨幣的競貶還有一波波高潮,其中更以中國為首。

正在對抗低迷經濟成長率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苦於緊盯美元的人民幣吃了貨幣貶值戰悶虧,導致出口衰退,這時抓緊反敗為勝的補位良機,在十二月十一日 無預警推出重量級武器——緊盯全球十三種貨幣的CFETS(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釋出讓人民幣改與包括美元、歐元、日圓等一籃子貨幣掛鉤的 風向,看看今年歐元兌人民幣貶值六%、日圓貶值三%,就知道他想給人民幣更大貶值空間的企圖。

「周小川的舉動,迫使亞洲其他央行競相確保自家貨幣兌人民幣不會升值。」《霸榮週刊》資深專欄作家阿諾德(Wayne Arnold)這麼寫著:「看看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他今年已經讓新台幣兌美元貶了快五%,卻因為新台幣兌人民幣微幅升值,導致今年第三季台灣對中國出口 衰退了一三%,連累整體出口衰退九%。所以,在美國升息的隔天,彭讓台灣降息。」在他眼中,新一波貶值大賽,就是由台灣央行鳴槍。

在此之前,亞幣已經歷過一輪競眨,人民銀行今年以來已經五度降息、五度降準(存款準備率),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達四%;印度降息四次,韓國、泰國兩次,印尼一次,紐澳區的澳洲降息兩次、紐西蘭達四次。「我們比他們還晚降息,這次可說是跟上大家進度。」鄭貞茂說。

但貶值戰的續集,威力更強。在中國宣布祭出CFETS匯率指數前後兩週內,被視為人民銀行與市場「溝通」信號的人民幣中間價十連降,讓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超過五%。

與美國利率脫鉤有預兆

彭總裁106頁資料暗藏6個盤算不只台灣,多數亞洲國家貨幣政策都改掛鉤中國。根據德意志銀行亞洲總體策略部門主管戈爾(Sameer Goel)預測,接下來包括中國、台灣、韓國、泰國都將繼續降息,滙豐銀行也把印度、印尼、澳洲、紐西蘭算進降息之列,亞洲主要市場只剩下菲律賓有升息的 可能。而且,「就算美國持續升息,亞洲也可能不斷降息。」戈爾在報告中指出。

今年三月,彭淮南在立法院報告就曾表示,台灣利率不必一直追隨美國,預示了即將脫鉤的打算。而他這次降息有備而來,在美國聯準會記者會當晚,央行深夜安排 一組人員加班留守應變;台灣央行理事會決議降息後,他為記者會準備了四大份共一百零六頁資料,詳細解釋為什麼要降息。

記者會大多數時間裡,彭淮南逐字念出螢幕上已寫好的句子;提問時,不論面對何種刁鑽疑問,他總有辦法告訴你,在哪份資料、第幾頁,早寫好了答案。精心布 局,不讓自己的談話有任何機會被誤解節錄成頭版標題,但這些四平八穩的聲明中,卻暗藏了六大點彭總裁沒說、不能明白說的秘密。

盤算1:利率要改盯人民銀行過去全球的利率循環劇本,是這麼演的:美國先升息,代表景氣脫離泥淖,開啟一個美好未來的循環,與美連動性高的國家隨後跟上來,接著才是全球其他體質尚可的經濟體。

也因此,與利率政策密切相關的台灣公債殖利率,總與美國十年期國債走勢連動。這次降息後,彭淮南被問到公債殖利率走勢,坦率回答:「在今天以前,多少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利率。」言下之意,今後,劇本就不必然是這樣走了。

與美國脫鉤後的台灣,正受到中國貨幣政策的強力牽引。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師楊宇霆也在《彭博》(Bloomberg)訪談中指出,台灣經濟與美國的關聯性正緩緩的減弱,同時,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強。

雖然,彭總裁一直不肯鬆口談匯率,但各大外媒、經濟學家都暗示台灣降息是為了因應人民幣貶值。「中國不只是台灣的最大出口國,更已經是出口競爭對手,」元 大寶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暨院長梁國源分析,台灣出口連十個月衰退,正處於普通病房要不要轉加護病房的階段,而自九月台灣降息後,人民幣續貶,新台幣兌人民 幣還是升值了,眼看出口再壞就要進加護病房,「這次降息,匯率絕對是重要考量!」盤算2:中國若太慘,台灣跟著倒是的,出口還沒到進加護病房程度,但再不 出手救,就慘了。其實,出口不只連十衰退,「要不是一月有農曆年(假性成長),根本是連十二黑,而且近幾個月還是進、出口都衰退超過一〇%的雙赤字。」中 研院院士胡勝正觀察。

原因在中國。海關資料顯示,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含香港)已接近四成,中國早在二〇〇三年起,就躍升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國。中國經濟減速對各主要進口國的經 濟成長率衝擊,並不一樣,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貿易依存度較高,出口占GDP 比重高達六成,而且出口市場高度集中在中國,受中國衝擊相對大。在中國主要進口國中,台灣經濟成長率競只比巴西與俄羅斯要高。

彭淮南關心的是,十二月二十日,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第一階段生效,所產生的貿易擴張效果可能比韓歐、韓美FTA來得大,將衝擊台灣在中國的市占率,恐讓出口雪上加霜。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認為,兩岸商務、旅遊、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貨幣連動越來越深,加上台灣一直將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相關 業務)定為目標,但設離岸中心要人民幣存量六千億元以上,台灣卻因人民幣貶值,在今年六月達到三千三百八十二億元人民幣存款紀錄後就下滑了。彭淮南沒說的 是,要鼓勵人民幣存款增加,不能賺了利差賠了匯差,新台幣兌人民幣自然不能太強勢。

盤算3:暗撐房市力保軟著陸「現在是soft Landing(軟著陸)。」被問到降息是不是要拉房市,彭淮南不肯正面回應,只不斷重複這句話。

央行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用利率政策升息打壓房價,是大而不當,只願意祭出限制貸款成數等信用管制手段。鄭貞茂說,由此可見,「降息對房價的支撐,比解除 信用管制威力還大。」過去兩年來的打房已見成效。今年第三季全台房屋交易量(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減為六萬五千棟,較去年同期減少一五%,台北市、新北市及 桃園市的房價也都出現明顯跌幅,下滑五%到三%不等。房市急凍到連不動產業者都心寒,中華民國營造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潘俊榮就呼籲,不要現在買房子,因 為還沒到低點。

胡勝正分析,房市降溫已經達到效果,彭總裁鬆銀根,卻不放鬆信用管制區,是要維持目前的緩跌走勢,不鼓勵炒房,卻也讓房價不崩盤維持經濟穩定。

盤算4:不怕外資逃,只怕來太多亞幣競貶時,最擔心嚇跑外資,導致金融市場不穩定。被問到降息會不會造成外資外逃,「外資今天買超的比昨天還多,事實證明你擔心的不會出現,」彭淮南說。

事實上,台灣不怕外資落跑,反而還擔心來得太多,導致新台幣欲貶不易。根據《彭博社》數據資料,今年以來外資買超台股達三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零五 十四億元),在不含中國、日本的亞洲股市中表現最佳。在外資眼中,台灣是亞洲貨幣大戰中的安全港灣,股價低,外債少,經常帳順差高,禁得起貨幣貶值,不用 擔心沓釜大舉外逃。滙豐(HSBC)亞洲經濟研究部共同主管范力民(Frcderic Neumann)在報告中指出,台灣貨幣雖貶值,卻不必擔心因資金流出而被迫拉高利率,相當罕見。

「台灣有些人擔心外資匯出,但實際上外資真的外逃反而有助台幣貶值,這正是台灣希望的方向。」楊宇霆指出。

彭淮南認為,台灣股票本益比偏低,跟大陸比起來便宜得多。「不要擔心外資,OK?假如說你的股票營收很好、本益比很低,它自然就回來了。」他說,他不怕外資因為降息而外逃,比起來,他更擔心產油國主權基金因為油價下跌、財政赤字而反過來賣台灣股票。

盤算5:幫企業作帳過好年歐美國家在大選前,向來不會有出人意表的貨幣政策出爐。央行不選擇將利率按兵不動,反而在這時節與美國脫鉤,讓全球經濟學家都跳進來說嘴,為的是什麼?

一個讓業界很開心卻不說破的秘密:年底作帳。

進出口買賣大多以美元計價,胡勝正舉例,如果以台灣一年出口金額三千一百億美元計算,新台幣兌美元貶值一元,躺著什麼都不用做,帳面上就賺了新台幣三千一 百億元。在年底送這個促貶新台幣的大禮,「可以說,彭總裁很通達人情。」胡勝正笑著說,就像央行在外匯市場阻升、阻眨,總在收盤前五分鐘出手,年底來個降 息驚喜,不脫向來的行事風格。

盤算6:助攻經濟,送新政府大禮央行列舉的降息理由資料申明白寫著,調整過季節因素後的經濟成長率,低點落在今年第二季,目前正踏上復甦之路,逐季好轉中。彭淮南也表示,明年景氣將比今年好,只是成長幅度有限。

在這時候貨幣政策全開,加點油,讓台灣經濟復甦得快一點、明年成長率更好看一點,經濟數宇先蹲後跳,不論誰當選,都是一份大禮。

經此台美脫鉤震撼,新台幣兌美元已經有人喊到三十五元兌一美元。明年到底還會不會再降利率?澳盛銀行預估,央行有可能在明年六月前再降半碼,將利率調整到一.

五%,但如果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也可能採取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

「全球貨幣政策分歧已經成形,將來金融市場不確定性高,會出現蝴蝶效應,波動、意外越來越多。」黃蔭基強調。看懂彭淮南在低檔催油門算盤,也許明年台灣經濟加速,有機會重回升息軌道,跟上美國腳步。

在此之前,亞洲貨幣大戰正熱,條件比別人還優秀的台灣,綁緊安全帶,準備好爆米花,準備來場刺激的國際大秀。

出口關鍵字:中國!

中國經濟成長率放緩,加上外銷轉內需的結構性改革,明年自台灣出口至中國的表現並不樂觀。

消費關鍵字:貶值!

降息能減輕房貸壓力,微增民眾的消費實力;但貨幣貶值卻讓對進口產品的購買力下降。

彭淮南談經濟成長

去年這個時候,台灣經濟成長預測這麼高,你看看,預測一直下降,一直下降。

房市關鍵字:軟著陸!

房地產成交量急凍,央行寬鬆銀根減輕房貸壓力,成立支撐市場軟著陸的及時雨。

彭淮南談降息

我們利率還有很大的空間,而且流動性陷阱現在貨幣政策可以解決,我們利率還有很大的空間,沒有問題。

製作人.張毅君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3

人民幣匯率巨幅波動背後脫鉤美元,轉向“一籃子貨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660

(梁淑怡/圖)

一周內,A股市場內的四次“融斷”,加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8天下跌,令市場陷入了“股匯雙殺”的恐慌之中。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脫鉤”,和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重新對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在這一空前的匯率調整之中,貨幣當局所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2016年1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比上一交易日(1月8日)上調逾250點,報6.5626,至晚上7點左右,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匯率在一度下跌後分別回升至6.6034點和6.5725點。離、在岸價差從上周最高1600點收窄至不足300點。

一場突如其來的人民幣匯率暴跌,在中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多方幹預下,終於被按下了“暫停”鍵。

就在此前一周內,A股市場內的四次“融斷”,加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8天下跌,令市場陷入了“股匯雙殺”的恐慌之中:與此前不同的是,此輪匯率下跌是以離岸市場價格下跌所引導,央行次日“追隨”下調中間價而形成的一波滾動式下跌。

直到1月8日證監會暫停融斷機制後,央行才以上調中間價並在離岸市場幹預的形式,阻止了此輪匯率暴跌的勢頭。

這一不同於過去引導中間價“抵抗”離岸匯率下跌的調控模式,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市場投資者的預期。就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調升的1月8日,國際投行高盛大幅下調人民幣預期,將2016年底人民幣兌美元預期從6.6下調至7,同時包括中金在內的多家投行和市場研究機構亦大幅下調人民幣預期匯率預期。

人民幣“換錨”?

此輪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下跌,來自人民幣匯率“換錨”背景下,對前期相對於一籃子貨幣匯率高估的“對標式補跌”。

在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的預期下,此前央行逐步放開的個人購匯等機制也在悄然收緊,密切關註外匯流向的外管局也開始加強銀行外匯業務監管,並控制部分區域的結售匯總量規模。

但市場上對於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已經形成。多位廣州銀行業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最近一個月很多人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網銀、手機銀行或櫃臺換一些美金,“最近幾個月換美元的人明顯增多了,基本客戶來了就說我要轉美元,這個東西應該是羊群效應吧。”中國銀行廣州五羊新城支行一位理財經理說。由於外管局規定我國個人購匯的額度是每年最多5萬美金,還有很多人“偷偷把錢帶到香港去換”。

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外儲規模下降1079億美元,創下史上最大降幅。而在上周末召開的外匯管理工作會議上,外管局表示,中國外匯儲備較為充裕,金融體系總體穩健。

一位在國內做美國代購生意的女士近日向南方周末記者抱怨:“2015年10月咱們剛做代購的時候匯率6.35,現在6.6+了,而我這里匯錢不可能每一千塊匯一次,每一筆錢的延遲都會造成損失,每一天我都在損失,真的要炸了。”

針對匯率下跌所引發的猜測,央行回應是更加及時透明的匯率數據發布:在其發布的人民幣匯率指數數據中,包括剛剛推出不久的三大“貨幣籃子”匯率指數顯示,2015年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總體保持基本穩定。

在多個人民幣匯率指數中,央行在2015年12月11日開始公布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成為了令市場各方矚目的人民幣“匯率之錨”:這一包含13種境外貨幣的“貨幣籃子”,按照不同貨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貿易權重構成相應的匯率指數,被市場認為是人民幣脫鉤美元,轉向“一籃子貨幣”的關鍵匯率基準。

有研究者通過統計指出,在進入2016年以來的人民幣中間價下調過程中,脫離了美元之“錨”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實質上嚴格地盯在了CFETS匯率指數上;而國際財經資訊機構彭博社也通過其獨立的匯率數據分析顯示,人民幣兌“一籃子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匯率依然維持在與2015年10月相同的水平。

招商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劉東亮認為,元旦後人民幣的顯著貶值,主要還是為了CFETS指數的穩定,“因節後美元顯著強勢,歐元等非美貨幣下跌,如果人民幣匯率不動,則CFETS指數必然上升。”

從這個意義而言,此輪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下跌,並非源自貨幣政策當局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的“有意縱容”,而是來自人民幣匯率“換錨”背景下,對前期相對於一籃子貨幣匯率高估的“對標式補跌”。

(李伯根/圖)

一次“壓力測試”?

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是以市場供求所決定的“自由浮動”為目標,在這一背景下,央行對匯率中間價跟隨離岸市場匯率變化的調整,亦可視為擴大匯率波動區間的“壓力測試”。

過去數年中,作為匯率漲幅僅次於美元的“全球第二強勢貨幣”,人民幣匯率及其所代表的中國經濟體系,實質上已經成為多國貨幣匯率所對標的新興市場匯率之 “錨”。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巨輪匯率錨定目標的改變,對全球經濟和貨幣體系的沖擊與震蕩可想而知。

對此,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2015年12月初,央行表態人民幣匯率要參考一籃子貨幣指數之舉,是人民幣自“8·11匯改”以來的又一重要突破,也是人民幣在加入SDR貨幣籃子之前,增加匯率獨立性的必經之路。

但從時機上而言,他認為由於人民幣跟強勢美元掛鉤過久,在匯率高估的背景下,此時脫鉤存在較大的匯率動蕩風險,因此短期來看,“穩定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預期至關重要”。

而在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副主任肖立晟看來,人民幣即將加入的SDR貨幣籃子本身就應該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之錨,在這種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沒有必要再盯別的錨,而應該由貿易和外匯市場的真實供需所決定。

從這個角度而言,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只是央行為市場提供的一個新“參照指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定價“錨”的轉變,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是以市場供求所決定的“自由浮動”為目標,而非盯住美元或某個貨幣籃子為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評估報告中曾強調,與其他國際貨幣相比,人民幣匯率波動率依然較低,同時在岸匯率和離岸匯率存在較大偏離。其原因在於強勢而穩定的人民幣在岸匯率長期主導人民幣匯率走勢,並牽制著市場交易波動率較大的離岸市場匯率。

在這一背景下,央行對匯率中間價跟隨離岸市場匯率變化的調整,亦可視為縮小在岸與離岸匯率偏離,並加大在岸匯率波動區間的某種“壓力測試”。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解釋澄清了這一疑惑,他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將形成以穩定一籃子匯率為主要目標,同時適當限制單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的調節機制。相當於以一籃子匯率為主要參考目標的浮動匯率定價。

然而在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以及兩次股市“融斷”所引發的不安情緒下,貨幣當局的“壓力測試”迅速引發了全球市場的恐慌,並引來國際套利資本的覬覦。

央行通過限制人民幣外流來打擊離岸市場投機賣空的壓力,而離岸市場流動性的收緊,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2016年1月11日香港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狂漲939個基點,由上周五的4%飆升至13.4%,創2013年6月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香港銀行間7天拆借利率也由上周五的7.05%大幅升至11.23%。

除了短期的流動性管制外,實際上央行早已進行了更多的制度布局:自“8·11匯改”之後推出一系列結售匯管理與控制措施,令央行在人民幣的跨境流動性管理上有著足夠的市場博弈工具。

但在人民幣匯率相對一籃子貨幣仍然存在高估的情況下,以流動性收縮帶來的匯率反轉並非長久之計,很可能通過事後大宗商品和資產價格的調整得以“曲線釋放”。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就指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頂住匯率貶值的壓力,是導致1998年中國股市跌幅超過10%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反轉後,1月11日A股滬指再度暴跌5%,市場再現“千股跌停”的現象也令一些市場研究人士擔心,央行連續兩日大幅拉升人民幣中間價所形成的匯率反轉走勢,是否會將更多的匯率貶值壓力轉移到股市等國內資本市場之中。

未完的博弈

貨幣當局不僅要面對各類套利投機資本,還必須控制匯率調整節奏,以防跨市場間的“惡性共振”。

實際上,就在央行啟動此輪人民幣匯率“下跌式換錨”之前,人民幣匯率已經面臨著多方調整壓力。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指出,早在2014年二季度,中國就開始出現資本外流,而在“8·11匯改”之後,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藏匯於民”與大量前期借入美元套利機構償還債務的需求疊加,造成近6000億美元的短期資本凈流出,同時非政府部門對外凈負債2萬多億美元的規模,也加劇了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

與資本流動層面的擔憂相比,國內實體經濟轉型也存在著對人民幣貶值的需求。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高估,不僅直接影響出口,而且通過國外產品替代和海外投資加速等方式,對中國國內的產品消費和投資拉動等“三駕馬車”均形成了嚴峻挑戰,並造成經濟體系內“產業空心化”和金融資本“脫實向虛”的典型癥狀。

從這個意義而言,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脫鉤”,和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重新對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在這一空前的匯率調整之中,貨幣當局如何引導各方預期、減低市場震蕩,並在保持國內貨幣金融環境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實現新的“匯率並軌”,所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財新智庫莫尼塔董事總經理鐘正生認為,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既不會“死守”某個美元匯率點位,也不會放任套利投機者利用人民幣貶值預期大肆炒作,而會形成某種“且戰且退”的階梯式貶值路徑。

“且戰且退”的匯率貶值模式下,貨幣當局不僅要面對市場預期的急劇變化,以及由此而來的各類套利投機資本;同時還必須小心觀察境內外各類資本市場動態,並控制匯率調整節奏,以防形成跨市場間的“惡性共振”。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人民幣匯率實現了貨幣當局所期待的“有序撤退”,則將在極大改善實體經濟結構的同時,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另一個坐標。

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看來,在全球新興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匯率能夠實現對一籃子貨幣的穩定,“那麽事實上,人民幣將成為一種類似於SDR但有實體經濟支撐的新型國際化貨幣。”而在這種情況下的人民幣,將真正成為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穩定之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70

瑞郎脫鉤兩周年:2017英鎊“過山車”,美元頻遭口頭打壓

前年初,瑞郎脫鉤“黑天鵝”事件震動了全球金融市場——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上限,引發瑞郎暴漲、歐元匯率創新低、美股迅速下行,眾多外匯交易平臺更是因為風控不利而爆倉,瑞士出口貿易及經濟增長一時間蒙上了陰影。

走進2017年,全球匯市的不確定性依然強烈——趨勢上行的美元卻因美國政府官員的“口頭打壓”而頻頻走軟;去年初暴漲的日元在大幅回調後再度顯現上行動能,分析師對2017年日元的走勢預測從99-127不等;此前兩年跌跌不休的歐元則持續複蘇。近期更有跡象顯示,由於國內通脹飆升,捷克很有可能成為繼瑞士之後又一個放棄盯住歐元匯率制度的國家。

“瑞郎兩年來升值了近20%,很多本土出口企業受到瑞郎升值的沖擊,但好在我們一直都是以美元、歐元或人民幣來進行各地銷售的,因此即使瑞郎波動強烈,收入變化也不會太大,這其實是一種自然對沖的方式。”瑞士GF喬治費歇爾集團CEO塞拉(Yves Serra)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家工業企業130家公司中18%位於中國,年銷售額36億瑞郎(約合234億元人民幣),中國業務占14%。

此外,外匯經紀商嘉盛集團當年則是率先上調瑞郎貨幣對(currency peg)保證金要求的公司之一,其也預警2017年匯市風控仍不可忽視。“2014年的夏天,我們就看到越來越多的客戶增持瑞郎空頭頭寸,但經驗告訴我們瑞士央行已經無力盯住歐元,因此我們在安全和隱私政策中引入風險管理,而非一味迎合市場。”嘉盛集團CEO格蘭(Glenn Stevens)對記者稱。

瑞郎脫鉤強化風控必要性

盡管瑞郎與歐元脫鉤已過去兩年,但當年的市場震動仍歷歷在目。

2015年初,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瑞郎對歐元匯率的1.20:1的上限,同時將活期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將3個月Libor目標範圍降為-1.25%至-0.25%。

該項政策始於三年前歐債危機全面爆發之際,為抑制瑞郎對歐元急劇升值對瑞士出口增長以及金融市場穩定的不利影響,瑞士央行決定實施瑞士法郎對歐元的匯率上限,以此來抑制瑞郎的升值幅度。但隨著此後歐洲央行持續寬松,歐元下行導致瑞士央行維持匯率上限的壓力不斷加大。在脫鉤前,瑞士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中歐元占比已達到45%,較美元高出16個百分點(該行需要不斷買入歐元來打壓瑞郎,以維持上限)。

此後,由於市場對於歐洲央行可能加大購債範圍、強化寬松力度的預期提升,歐元跌跌不休,歐盟法院針對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T)的措辭也加大主權債QE實施的可能性,為避免歐洲央行可能出臺的大規模QE對瑞士央行維持匯率帶來的巨大壓力,瑞士央行最終決定取消瑞郎對歐元匯率的上限。而之所以全球市場為之震驚,是因為該行此前一兩周還在重申——“瑞士央行會竭力維持上限”。

這一“黑天鵝事件”至今仍能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一切事件幾乎都有先兆,這時就考驗市場玩家的經驗、觀察力和風控。在2017年這個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分化、政策走勢難以預判的環境下,這一啟示就變得愈發重要。

“我幾乎在半年前就告訴團隊,避開任何瑞郎貨幣對,因為經濟基本面告訴我,這種掛鉤是絕對掛不住的。”資深新西蘭外匯交易員冼敬棠(Kenneth)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其實,在宣布取消上限之前,瑞士曾於2014年11月30日舉行公民投票,試圖將瑞士央行此前為維護瑞郎對歐元匯率而買入的歐元換為黃金,增加瑞士央行黃金持有量,降低歐元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這次“黃金公投”的失敗事實上為瑞士央行取消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上限埋下了伏筆。

據官方統計,2014年12月在歐元迅猛的跌勢之下,瑞士外匯儲備環比增加了7%至4951億瑞郎,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為維持本幣匯率而買入的歐元。瑞士央行在當時幾乎成了市場上唯一的歐元“多頭”,其隨後宣布取消匯率上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也正因如此,一些以純出口為導向的瑞士企業嚴重受挫。數據顯示,2016年5月,瑞士鐘表行業出口下降近10%,因瑞郎升值以及伊斯蘭武裝分子在歐洲襲擊,再加上亞洲經濟增長放緩,瑞士鐘表行業年景不佳;瑞士Swissmechanic協會會員企業的1400家成員企業中有三分之一在2015年報告虧損,約四分之一的企業預測2016年仍將虧損。

美元遭打壓 英鎊“過山車”

就2017年而言,盡管瑞郎的風波已經過去,但全球匯市仍然暗流湧動。

有分析顯示,下一個需要警惕的“脫鉤貨幣”可能就是捷克克朗。數據顯示,捷克12月通脹升至2.0%,為2012年來首次達到這一目標,大大超過捷克央行11月作出的1.3%的預測。自2013年以來,捷克央行始終維持著歐元/捷克克朗位於27左右的水平。為維持這一匯率制度的平穩運行,捷克央行持續印發克朗以購入歐元。但隨著通脹的上升,這種策略愈發難以為繼。捷克央行去年曾表示,盯住歐元的匯率制度將在2017年某個時點“退休”。

此外,交易量更大、更令人難以預測的貨幣要數美元、日元和歐元;同時,英鎊的走勢料在2017年持續“過山車”態勢。

英鎊經歷了2016年的暴跌,2017年的走勢令人“眼花繚亂”,且超乎了常理。先是1月17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倫敦就英國脫歐事宜發表演講。她明確了英國脫歐後絕對不會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要擺脫“半留半走”(half in half out)的狀態。然而,面對這種強硬的“硬脫歐”表態,英鎊不但沒有出現此前預期的暴跌,反而一度對美元暴漲3%。有交易員對記者解釋稱,盡管堅持脫歐,但特蕾莎也表示將會與歐盟各國開展自貿協定談判,其描繪的一系列政策都利好英國,因此英鎊暫時走強。

不過,1月24日晚間,英國最高法院表示,在議會投票之後,英國政府才能啟動條款50的脫歐程序。消息一出,英鎊反而跌至時段新低。

嘉盛集團分析師Kathleen Brooks告訴記者,關於議會加大對脫歐進程審查的“好”消息業已計入英鎊。在迎來裁決的過去一周里,英鎊反彈逾4%。所以,目前階段獲利回吐也在情境之中。她表示:“最高法院也沒有要求英國政府征詢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政府的意見,因此‘脫歐’進程並不太可能被影響。”主流觀點預計,鑒於英鎊市場規模並不大,且3月後風險事件料將增加,英鎊的波動將進一步加劇。

此外,就美元而言,盡管強美元周期仍在持續,但特朗普政府近期的一系列言論平添了不確定性。一方面特朗普上臺後的利好出盡,非美貨幣修複前期的下行;另一方面,特朗普以及其提名的財政部長努欽(Steve Mnuchin)有關“過度強勢美元”可能對經濟構成短期沖擊的言論,導致美元指數一度擊穿100;此外特朗普上任後隨即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重談北美自貿協定,控制移民和推出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等一系列動作無不引發市場的憂慮。隨著“特朗普交易”繼續結利,美元自2014年高位103.80以來回落了近3%。截至北京時間1月25日18:00,美元指數報100.02。

“美國高官正在刻意壓制美元的漲勢,這可能意味著調整的時間和力度都會增強。在新一期的GDP和非農數據發布之前,美元難有起色,”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記者表示,“技術走勢上,美元周一中陰線走弱,開始測試100整數心理關口。有效站穩100將是非常明確的看漲信號,回破則會意味著趨勢的轉變。不過除非空頭能夠將匯價重新打落至96下方,否則趨勢上不會輕易改變。”

在此背景下,日元似乎又重演了2016年初的強勁勢頭。“目前來看,日元很有可能成為主導美元指數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日元持續走強的話,年內美元很難有太多的上行空間。目前,日元多頭已經站上了110水平(美元/日元),空頭只有逆轉該水平,才能宣布中期趨勢的重新下行。”

近期,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冬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隨著日本企業對增長前景更為樂觀,日本經濟可能會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速。

而就歐元來說,上周四,歐央行如期維持利率和資產購買計劃不變,行長德拉吉否認已討論縮減購債規模,並稱近期通脹回升,但潛在通脹仍受抑制。歐元兌美元周一繼續上行沖高,收複1.0700之後,多空開始回到相對均勢的格局之中。

“在政治風險消退前,仍建議逢高做空。當風險事件塵埃落地後,考慮到歐洲經濟複蘇利好歐元未被充分定價,可擇機做多歐元。”興業研究分析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21

體育總局籃管中心與籃協完全脫鉤 業務職責交籃協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3月31日下發了《關於籃球改革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承擔的業務職責將從4月1日起正式移交中國籃球協會。

《通知》說,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深化體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籃球改革與發展之路。經研究,從2017年4月1日起,將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承擔的業務職責交中國籃球協會,並以中國籃球協會名義開展工作。

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說:“這是我們在中國籃球改革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改革的進程還遠遠沒有完成,改革是循序漸進、永無止境的。”

在職責移交之後,中國籃球協會將全面開展國家隊、聯賽、青少年發展、社會籃球等業務。在中國籃協的主導下,中國女籃主教練選拔工作已經完成,中國籃協將CBA聯賽競賽權和商務權授予CBA公司的相關工作也在進展之中。同時,中國籃球協會將充分尊重籃管中心人員的意願,歡迎他們到中國籃協工作,繼續為中國籃球的發展貢獻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