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現金股利才是硬道理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16090.html

花錢,能夠把人哄得開開心心的,本山大叔稱之為忽悠。其實,資本公積金或盈餘公積金轉增股本、送紅股,就是這類忽悠。

資本忽悠?

股東在上市公司的財富,存放在不同的抽屜中,這些抽屜有著不同的名稱。比如,股東認繳股票投入公司的資金,存放在股本和資本公積金中。公司賺取的利潤,顯然歸屬於股東,但沒有向股東分配,留在公司,就形成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

而所謂「轉」,即資本公積金或盈餘公積金轉為股本,資本公積金或盈餘公積金等額減少,而股本等額增加。所謂「送」,即未分配利潤減少,股本增加。大家可以思考,「轉」或「送」,其實質是不是將股東在公司的財富從某一個抽屜,轉移到另外一個抽屜?我們的賬面財富增加了嗎?

我們再來研究「送」和「轉」對股東財富市值的影響。假設「送轉」之前,一家公司每年的每股現金流量均為2元。10送10之後,原來的1股變成了2 股,每年的每股現金流量只能1元,只有「送轉」之前的一半了。如果我們要求的投資報酬率不變,比如為10%,那麼對於「送轉」之前的每股每年2元的現金 流,我們願意支付的價格就是20元,對於「送轉」之後每股每年1元的現金流,我們願意支付的價格就只有10元了,雖然在「送轉」之後,我們擁有了2股,但 每股的價格只有原來的一半,所以「送轉」前後,股東財富的市值是不變的。

既然「送轉」前後,股東財富的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都不變,高「送轉」和低「送轉」其實是根本沒有區別的。是不是可以這樣來理解,「送轉」本質上是「忽悠」,低「送轉」是低「忽悠」,高「送轉」是高「忽悠」。

為什麼樂此不疲?

截至3月16日,兩市已有超過160家公司有「送轉」預案,佔全部已公佈年報公司的30%。其中10股送轉10股以上的公司多達77家 。

為什麼上市公司樂此不疲地、執著地「忽悠」?我想,這可能是因為A股市場上相對較為獨特的填權現象和散戶對填權的預期。其實,做投資,尤其在A股市 場上投資,實質上可能是機構和散戶的博弈。料「敵」先機者,更有可能在博弈中勝出。既然散戶有填權的預期,上市公司、機構為什麼不利用散戶的這一預期牟 利?這可能是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真正原因。

筆者曾經專門研究過填權期的主要影響因素。我們發現:

1.上一年末戶均持股數越高,並且本年度末戶均持股數大幅下降的公司,填權期更長。反之,填權期越短。戶均持股數越高,往往意味著有莊家或主力持 倉。上年末戶均持股數高、本年末大幅下降,是不是意味著有主力、並且主力在減倉?我們的結論是,如果莊家出倉了,股票價格「身輕如燕」,如果莊家沒有出 倉,填權期短,是不是表明莊家在利用散戶對填權的預期,拉升股票價格?

2.過去120個交易日,股票價格累計漲幅越大,填權期越長;反之填權期越短。這是不是也表明,如果主力在「送轉」之前,沒有將股票價格拉抬到足夠高,在「送轉」之後,利用散戶的預期來拉抬股價?

我們認為,正是因為散戶對填權的預期,反過來引致如火如荼的高「送轉」現象,也導致上市公司和機構利用高「送轉」來牟利的現象。

在2011年,機構除了利用填權行情坐莊獲益之外,機構和上市公司在「送轉」中或又有了新的利益,這些利益包括:限售股和發起人股份解禁之後,大股 東可能有減持的動機,尤其是估值水平相對較高的公司,這種減持動機越強烈。高「送轉」不需要公司運用真金白銀,如果能夠維持或拉高股價,配合大股東減持, 上市公司何樂而不為?

因此,散戶需要切記,高「送轉」有可能只是噱頭,要更深入地理解高「送轉」背後可能存在的利益。

不要噱頭只要現金

筆者強烈建議,監管部門應該建立強制性現金股利的分配政策。建立強制性現金股利分配政策,也是諸如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公司立法中的慣例。強制性現金股利政策,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公司的現金餘額越多,管理層低效率使用資金的可能性越大。管理層的這些行為,將破壞公司的價值,危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如果存在強制性現金紅利分配政策,不正好可以加大管理層的壓力,促進他們以「如履薄冰」式的心態經營好上市公司嗎?

第二,強制性現金股利政策,可以提高利潤操縱的成本。不妨假設某公司實際只有100元的利潤。如果我們規定50%的最低現金股利分配比率,那麼它最 多也只能把利潤做到200元,因為超過200元這一水準,它對外支付的現金紅利將超過其真實利潤。強制性現金股利支付政策,不正好可以約束上市公司的盈餘 操縱行為嗎?

第三,股票投資者的收益,無非是現金紅利和股票價格增值兩個部分。如果投資者能夠獲得相對穩定的紅利,那麼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者追逐股票 價格短期增值收益的動機。強制性股利分配政策,不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股市場的炒作投機氣氛嗎?(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4

投資收益的源泉(一):股利再投資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0ujx7.html

「喂養母牛是為了獲得牛奶,喂養母雞是為了獲得雞蛋;
很糟糕,購買股票只是為了獲得股利;
建設果園是為了獲得果實,喂養蜜蜂是為了獲得蜂蜜;
此外,購買股票是為了獲得股利。」
——約翰·伯爾·威廉姆斯,《投資價值理論》,(The Theory of InvestmentValue  by John Burr Williams)1938年

  

   這段引言太好了,簡直就是一首讚美股利的短詩,經典的結論重複多少遍都不嫌煩。

 

   還要說明股利再投資的重要性嗎?
   「從1871~2003年,除去通貨膨脹因素後,97%的股票收益來自股利及其再投資收益,僅僅3%來自資本收益」。
   「如果在1871年把1000美金投資在股票上,那麼到了2003年底,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這些美元的價值將增加到近800萬美元。如果沒有進行股利再投資的話,積累的價值將不足25萬美金。」(TheFuture for Investors,jeremy j. siegel)

 

   身邊有價值投資的朋友轉而關注所謂「成長股」、有故事的股票而忽視了公司的估值和股利,小心了,這樣是在遠離了投資收益的源泉,是在關注「僅僅3%來自資本收益"。投機者炒作的國內的所謂「成長股」、有故事的股票,不外乎是想在題材炒作時撈一把,而不是把重點放在長期的視角。忽視估值、忽視股利不是價值投資。

 

   在企業除開經營必須後資金富餘時,如果沒有以股利方式派發給股東,或者回購股票,絕大多數企業富餘資金的回報都不理想,或者拿著收取低息,或者多元化換來苦果,除非是巴菲特這樣兼具經營者和股東角色,與投資者的利益高度一致的企業管理者,並且經過數十年的考驗,運用資金的能力確實優秀的。但是世上有幾個像巴菲特這樣的企業管理者?

   

   做投資時,你可以把自己看成一家銀行,現在有家企業要向你借款用於投資,你會不會要求利息回報,也就是每年要有現金流?銀行會說那是一定的,不派息的企業是借不到資金的,別說巴菲特,就是九菲特也不行。

最近有則新聞,有一澳洲男子JustinLawther竟然將飼養的寵物鸚鵡放在車外的雨刷上,並且以時速近100公里的速度在公路行駛,面對警方詢問時,還辯稱每隻鳥都應該感受風吹過羽毛的感覺。更誇張的是,Lawther在中途還玩起遊戲,先猛踩油門飆速再緊急煞車,嚇得小鸚鵡趕緊抓著雨刷避免飛出去。

 

   持有不派息或者派息利率極低的上市公司,你就好比這名澳洲男子車外雨刷上鸚鵡,由他折騰。你渴望著他的高速增長,實際你在冒著高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82

五十萬元資金 阿斯匹靈從生活產業好股養退休金 細水長流存零股 長期現金股利穩穩賺


2012-6-25  TWM




人氣部落客阿斯匹靈,最初以五十萬元進場,累積至目前固定以一百萬元操作,年賺五%以上。

他提醒散戶應戒掉豪賭「翻倍」心態,可以存零股方式,分批買進長期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個股,讓這些股票在你退休後,還能自動創造財富。

撰文‧葉揚甲

人們常以為,成功的交易者必然是孤獨的,但這在阿斯匹靈的觀念裡,完全不適用。

現為專業投資人的阿斯匹靈,兩年前離開法人圈時才三十三歲,當時他希望藉由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能夠和更多人一起航向富裕之海,遂以「邁向理財的航路」為部落格命名。短短兩年,已累積近三百萬人次瀏覽。

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被網友暱稱為「藥大」的阿斯匹靈,其實早在就讀清大數學系二年級時,就開始接觸股市。或許是本身對數字的興趣使然,阿斯匹靈回憶,當初只是想一窺股價數字變動的規則,不料就此一頭栽進了股票世界。

十幾年前,看盤軟體尚未普及的年代,阿斯匹靈為了拿到技術線圖,還常常去買一份四十元的《財訊快報》;由於花很多心思在股票操作上,他在大學時期即小有斬獲。對此,他認為有很大的原因在於「正確地」使用技術分析。

看報買股套在高點 從此不隨市場起舞每個人都對技術分析略有接觸,但何謂「正確」呢?阿斯匹靈不假思索地回答,正確的涵義,就是至少不讓部位發生災難性的虧損。他補充:投資會慘賠,很有可能是執著於公司的基本面無虞,但千萬別忘記,基本面的資訊來自於財報,財報又是過去的歷史,「很多個股股價先跌個二、三○%,最後才發現公司接不到訂單。」他認為,這很明顯就是技術面與基本面的差別,也就是對股價反映的快慢之分。雖然技術操作對二到三年的長波段來說幫助較小,但對短線的風險控制,確實有很大的效用。

「如果等到營收下滑,才認賠出場,很有可能股價已經先腰斬。當初博達科技掏空案甚至公司最後直接下市,想跑都跑不掉。」因此,僅單靠基本面,除非對公司長期競爭力有十足把握,否則風險難以掌控。

此外,隨市場起舞的投資方法,同樣容易受到重傷,二○○○年二月十八日的投資教訓,就深烙在阿斯匹靈腦海裡。這一天,媒體大肆報導台泥旗下的和信超媒體,以每股二十七美元在美國掛牌的消息,創下台灣企業在美掛牌最高價,台泥也因而大漲。

那是阿斯匹靈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報紙買股票。他還記得一進場就剛好買在台泥最高點五十五元,因為是看消息進場,沒有預設何時退場,盲從買進的結果,導致虧損超過兩成,讓他大嘆,消息面難操作。

然而,慘痛的經驗無法澆熄他對交易的熱愛。即使遠在外島當兵,仍不放過休假空檔到網咖研究股票,「周遭三十幾台電腦都是遊戲畫面,只有我這台在看線圖;甚至軍隊集合前,我還會打電話下單。」這種對交易幾近著魔的程度,連阿斯匹靈都笑稱自己患了「股癌」,只要不下單,就會感到渾身不對勁。

直到○五年進入期貨自營部門,每天面對大量的交易,終於讓阿斯匹靈覺得夠了。「在那種高頻交易的環境下,一年後我的股癌終於被治好」,從此戒掉「為交易而交易」的習性,並開始思索「如何穩健獲利」。

戒掉「股癌」習性 追求穩健獲利為了累積投資資金,阿斯匹靈開始每月挪出部分薪資,定期定額投入當時非常冷門的大陸基金,因為他相當看好中國內需的長期成長。

「當初理專還曾勸我,『現在都沒人要買這類基金,你確定嗎?』」這樣反而讓鑽研過行為財務學的阿斯匹靈,買得特別安心。

隨後基金一如預期漲到○七年,「市場熱到不得了,理專三不五時就提醒基金額度不夠用」,熟知「擦鞋童理論」的阿斯匹靈驚覺市場過熱,毅然出清所有部位。這一戰,阿斯匹靈獲利六成,也讓他在兩年內,很快就累積到人生第一桶金五十萬元。

經過法人圈的操盤歷練後,阿斯匹靈認為,投資人常將「賺錢好難」掛在嘴邊,但事實上賺錢不難,是「翻倍」才難。因此,他建議散戶不要豪賭,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單,將獲利目標設定在銀行定存利率三到五倍,大概就是五%到七%的合理水準。

但偏偏小額散戶的目標動輒五成、一倍,總幻想著「五十萬變千萬」這類一夕致富的夢,殊不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阿斯匹靈提醒,巴菲特每年賺逾二○%,就已被世人奉為股神,那麼「覺得賺錢好難」的小散戶們,為何總是將眼光放在定存利率的五十倍,甚至百倍呢?「達不成的目標,只會不斷累積挫敗感而已。」操作只看月均線 用零股分批買績優股「其實每年賺五%,就能輕鬆擠進贏家圈。」阿斯匹靈強調,一旦心態調整正確,小額資金也能成長茁壯。目前,阿斯匹靈配置在股市的短期投資僅一百萬元,而買賣操作的依據,則只參考月均線。

阿斯匹靈認為,技術指標學得多不如學得精,「最怕參考過多指標,等到萬事俱備時,行情往往正好開始反轉。」若要學好技術分析,首先一定要了解,根本不可能存在面面俱到的交易系統;其次,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標,遵守買賣訊號好好使用一年,如果沒用,再嘗試另一個。「要記住,在沒有獲利之前,所有的假設都是錯誤的。」短線投資如果獲利,阿斯匹靈會將獲利部分,用零股分批買進長期穩健的個股;像是大台北瓦斯、虹牌油漆的永記造漆、達新牌雨衣的達新工業、中華豆腐的恆義食品,或是做罐子的大華金屬,這些都是他鎖定的績優股。他相信:「好的公司,生活周遭一定看得到。」阿斯匹靈分析,長期投資的重點是隨著時間累積,甚至退休後,這些股票還會自動創造財富;好的公司,就是擁有長期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能力,而那些常常需要增資的公司,就不適合長期投資。

因此,資金不多的小額散戶,可用「存」零股的方式累積財富。阿斯匹靈點出零股投資的最大好處在於,每筆投入的資金小,不易牽動買賣情緒,相較於用五十萬元單壓一檔股票,一天的波幅上下七%(三.五萬元);如果不幸,一天賠掉相當一個月薪水,一般人肯定無法忍受。投資會不會成功,還要看這筆錢對精神上的影響有多深。

「剛進股市的小散戶,最好別在錢上面打轉,」阿斯匹靈說,投資若要成功,其實與各行各業相同,如果一開始即急功近利,反倒最終會因此而更難達到目的。

舉例來說,一家咖啡店從進貨就選擇廉價咖啡豆,用各種行銷手段吸引顧客上門,雖然短期可能會有不錯的進帳,但長此以往,顧客終究會因為咖啡品質不佳而不再上門光顧。反過來說,老闆本身非常熱愛咖啡,努力的方向並非賺錢之道,而是如何泡出一杯顧客喜愛的咖啡,「錢,即會在這努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換句話說,投資為的是圓夢,而不是為了賺錢。

最後,阿斯匹靈提醒,「投資前,先確認自己愛不愛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以後請別再對虧損視而不見,從現在起,開始勇敢停損,邁向習慣獲利的人生吧!

阿斯匹靈

出生:1977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國票期貨、亞東證券期貨自營部學歷:清華大學數學系、中央大學財務金融所

投資資歷:15年

近期操作績效:去年報酬率3成,今年為止報酬率12%;目前2成資金以電子股為主。

給小額投資人的建議

1.以技術面為主,當大盤在月線以上時,再開始作多,挑股價站穩月線的股票。

2.將不超過全部資金三成的第一筆資金,分散在4到5檔股票。

3.獲利超過20%加碼,代表看對趨勢;虧損10%則停損出場。

4.持股水位最多2/3,留有部分現金,決策上才會維持理性。

阿斯匹靈小額致富4步驟

step1每月挪出部分薪資做定期定額,累積第一桶金。

step2投資股票不要重押,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

step3參考指標多不如精,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標從一而終。

step4短線操作獲利超過本金的部分,用零股分批存進績優股。

何謂零股?

買賣同種股票並非以1張(1000股),而是以1股為交易單位,最多可下單999股。交易時間為每日盤後13:40至14:30,適合金額不大,又想參與股市的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0

關於股利是否分配的思考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4338890
在中外股市界,據自己所涉獵,對於上市公司分不分紅一向有不同的兩種觀點,即重視的與不重視的。自己以前對上市公司是否分紅實際上是個「無所謂派」,因為不用說一些公司多年來鐵公雞一毛不拔,就是有些分紅相對較高的公司,其可憐的分紅自己也感覺是懷水車薪,所以一向覺得無所謂。經過近幾年的熊市,以及隨著自己投資本金的不斷加大,自己對分紅越來越重視起來了,漸漸由「不關心派」成為了「重視派」和「贊成派」。原因在於,中國股市的毛病之一就是股東文化的缺失造成一些上市公司即便有錢也舍不得分紅,在這種情況下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分紅以及分紅的比例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可以檢驗公司的實際業績,因為大凡大比例分紅的企業業績大抵是不會太差的,不然也拿不出錢來分紅;二是,可以檢驗公司管理層是否對我們小股東好,捨得大比例分紅的公司無疑是真正將股東當成「合夥人」的(至少是大小股東利益一致),這也是檢驗其是否誠實可信的一塊試金石。三是,我們小股東可以將分紅再投資,若是遇到有投資價值的公司股價低迷(特別是長期處於熊市之中),我們還可以趁機多買入點股票,其實這也是長期複利增長(特別是應對長期熊市)的手段之一。

  美國的傑裡米.西格爾是世界頂級的投資、金融專家,他在其著名著作《投資者的未來》中說到:股利再投資是熊市保護傘和收益加速器。他經過研究得出結論:熊市中,股利幫助投資者的方式有兩種:通過再投資股利積累更多的股份能夠緩和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價值的下降;再投資的股利在市場下跌時能夠購買額外股份,所以稱之為「熊市保護傘」。當市場恢復時,除緩和價值下降以外,這些額外股份能夠大幅提高未來收益率,所以一旦股份上漲,再投資股利不僅是「熊市保護傘」,還是「收益加速器」,這就是支付股利的股票在股市週期中提高收益的原因。他以投資新澤西標準石油與IBM為例證明了這一「基本原理」的作用。如:從1950--2003年,標準石油的股票價格大概上升了120倍,而IBM的股票則上升到原來的近300倍(在過去的50年裡IBM的每股收入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標準石油3%),直觀地看投資後者的收益水平應該顯然高於前者,但事實上是新澤西標準石油的投資者每年可以取得14.42%的年收益率,這比IBM提供的13.83%的年收益率要高。這點差別看起來微不足道,不過當你在53年之後開啟投資時,你會發現你投資於新澤西標準石油的最初1000美元已經累積到126萬美元,而投向IBM的1000美元現在只價值96.1美元,比前者少了24%。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原因就在於通過股利再投資標準石油可以積累股票的數量為最初購買的15倍,而IBM的投資者採用相同的積累方法只能擁有3倍數量的股票。作者還以投資菲裡普.莫里斯等公司的單個股票以及相關數據分析(該公司為煙草公司,後來因煙草有害不斷遭受到賠償起訴等原因造成股價「像被炸彈過一樣」(西格爾原話),但是公司一直堅持派發較高的股利,結果長期下來給投資者帶來很大回報為例(50年可以利用股利再投資股份增加100%),說明這一「基本原理」的重要作用。

  讀書不能盡信書。我們自己需要開動腦筋進行思考:西格爾的發現是不是正確的呢,他的這一理論在我們中國股市是不是也起作用呢?本人經過「悟道」,認為他的這一發現在中國的A股市場同樣管用(儘管本人沒有做過多的數據分析)。比如,格力電器被稱為A股「最慷慨」的公司之一,近些年它幾乎年年分紅,2012年又以現有總股本3007865439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10元人民幣現金。據估算,2012年格力電器整體分紅規模將超過3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格力電器2012年全年73.80億元淨利潤的40.65%,創歷年分紅最高的紀錄。而相比之下,市場近幾年一直有質疑其增長將碰上天花板,或者質疑其較快的增長期已過(實質上連續6年成為「超預期王」),加之近幾年處於熊市環境,其一直「享受」較低的市盈率水平,極端之時甚至只有八九倍的市盈率水平,其實這對於格力電器的投資者來講是「利好」,因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其股息再趁低價多買入些格力電器的股票(本人持有格力電器已五年,初嘗小甜頭,呵呵)。一者,我們將來可以利用更多的股權享受分紅;二者,如果將來遇到股市整體環境向好走牛,我們又將可以賺取市場先生重新評價的餽贈。再如,張裕公司也是A股市場上較為慷慨的公司,以前分紅比例高達50%(最近五年分紅達36億元),2012年因為投資規模擴大分紅比例有所降低,但是仍然佔可分配利潤的44%以上。以前因為股價始終高企,市盈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所以即使發放股利也讓人感覺著杯火車薪。由於從去年開始它增長放緩下滑,造成股價自前期高點大幅下跌60%以上,並且現在股價一直走勢低迷,其實這正好給它的長期投資者利用股利再投資創造機會(當然如果股價再跌大些,有條件的投資者可以更好利用其股息多買點股票,呵呵)。而且我們還可以展望,如果將來張裕重拾增長,那種「收益加速器」的作用一定會發揮出來的。自己認為,這也是這些高分紅公司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邏緝之一。

  當然,如果我們再進行一下深入思考,其實利用西格爾這一「基本原理」還需要三個前提條件:一是必須是堅持長期投資。要知道西格爾可是統計了50多年的時間長段。如他通過數據分析還得出結論:如果一隻股票擁有5%的股利收益率,而股價卻跌落了50%,它將在14.9年之後獲得跟股價一點也沒有下跌一樣的收益(股利再投資)。當然,如果在14.9年之後,這只下跌了50%的股票回到了它原來的價格,那麼這只股票的年收益率將上升到15.24%,這樣的收益率將比股價沒有下跌所能取得的收益率高出50%(所謂放大器)。所以,問題是我們作為投資者是否有信心與耐力堅持這麼久?二是公司必須存續期長,且不要管其成長性如何,但是其穩定性、確定性要高,不然,即使強大如格力電器這樣的公司,如果將來有一天被競爭對手打敗(當然現在這種情況遠沒有可能,至少董明珠主政時代仍無憂矣),或者造成大幅度虧損甚至倒閉,再談股利再投資就沒有了實際意義;三是公司必須「慷慨」,真正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的「只對投資者負責不對投機者負責」。但無論如何,西格爾的發現對於我們的股市投資仍然開闢了一個新的思維與視角。

 當然,正如本人開篇所談,對於股利發放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均認同。讀過成長股投資大師費雪《怎麼選擇成長股》的人知道,費雪在其長達半世紀的商業生涯中總結出了八條投資哲學,其中之一就說:主要目標在於尋求資本最大幅度增值的投資者,應該降低對股利的重視程度。最有吸引力的投資最有可能在能獲得利潤,但是股利較低或者根本不發放股利的公司中。在給股東發放的股利佔利潤的百分比很高的公司中,找到非常出色的機會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費雪為什麼提出自己的這一投資哲學呢?因為他的思考在於:要是不發股利,而是公司把大部分資源保留下來投資在更多的新產品上,對股東來說會更好一些。而且發放股利還要產生相當高的所得稅率,相反,如果公司不發股利,為了未來的增長而把資金拿去進行再投資,那麼無需繳稅,這樣的做法對投資者來說是不是更好一些?其實費雪的投資哲學也有其深刻的道理在裡面。今天的人們早就已經知道,為什麼有公司的股票長期來會給它的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呢?就是因為公司可以將盈餘保留下來再投資進而不斷求得發展,提升公司的內在價值(當然投資大師們如格雷厄姆、費雪、巴菲特後來都發現了「受限制盈餘」,即有些固定資本開支大的公司,不得不將盈餘進行再投資以維護其競爭地位,這樣的公司甚至不是賺錢機器而是燒錢機器,投資者更應該遠離)。最為經典的怕還是要首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歷史上它就有過一次少得可憐的分紅。為什麼巴菲特的公司不重視分紅呢?我們可以從他歷年寫給股東的信中不難洞悉其思想:1、如果他將保留的盈餘再投資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內在價值,他認為這是最好的策略,所謂保留一美元要賺取至少大於一美元的投資效益;2、他的投資業績始終與指數相比較,因為長期講如果他的公司收益跑不過市場平均水平,合夥人們干脆去購買指數基金豈不更好;3、如果股價長期低於其內在價值,還可以將保留盈餘用於自家公司股票進行回購,進而提升公司的股價。在巴菲特看來,如果以上三點均達不到,那就不如將盈餘全部分給股東了。其實,我們看巴菲特是這樣說的,其實也是這樣做的,也正是由於其將盈餘不斷地用於再投資,進而創造了令人目瞪口呆的財富神話。

  儘管我國的國情與美國的國情是不同的,但是本人認為,巴菲特關於股利是否分配的這一思想,其實給了我們解開上市公司是否分紅的鑰匙。問題的關鍵是巴菲特對待自己的股東確確實實地是以合夥人的誠信態度來進行的,我們閱讀其寫給股東的信件,也常常會為他那種誠實可信的態度所震撼、所感動,不然,他的股東大會今天也不會那麼令人「朝聖」。而相比之下,我們的許多上市公司之所以「上市」主要是將股市當成了「提款機」,他們從骨子裡就壓根沒有把企業當成是全體股東所有。一些上市的國企,甚至地方政府都以為是自己地方政府的企業,眼裡從沒有覺得公司上市以後已成為全體股東所有。正是由於這種思想的存在,於是種種損害小股東利益的事件頻頻發生。誠然,作為小股東,我們並不否認公司上市的目的之一是進行融資,其實利用上市平台進行融資進而做大做強企業,這應該是人類社會一個偉大的發明,成熟國家的資本市場且不要說,就是國內許多企業其實也正是利用上市融資這個平台,不斷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比較典型的如房地產行業中的萬科(上市以來融資186.81億),醫藥行業中的康美藥業(上市以來融資94億)等,進而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和產業領袖。但是股市在具備融資功能的同時,切不要忘記了它還有另一功能,即對投資者的回報。如果說作為上市公司缺乏股東回報意識的話,那麼作為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大監管,作為有識之士進一步加大呼籲力度,自然也就顯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了。否則,作為小股東的我們只好用腳投票了。

  總之,在自己看來,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其實本身並不是問題的問題。巴菲特的那三點思想其實早已做出了很好的回答,而問題的關鍵點還是在於公司對於我們小股東的誠信與否。而這種誠信的建立並不會是自發產生的(有些公司有錢寧可理財或者閒置也不發給股東就是明證,所以監管層必須要有所作為),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也不會一蹴而就的。作為個人投資者,自己認為最為現實的選擇就是自己去尋找那些對我們小股東好的公司去投資(好在這種相對誠信的公司有越來越多之勢),而衡量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一下你管理層是對我們小股東是吝嗇還是慷慨,究竟是兌現承諾還是老個給我們玩「畫餅充饑」的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96

工程師三個好習慣 掌握進場先機 騎單車交流產業情報 年收150萬股利

2013-07-22 TCW  
 

 

每逢假日,威廉總是與單車車友快樂出遊,並交流各產業消息,然後花半天做足投資功課。

如今,他手上股票操作資金逾千萬元,每年股利收入約一五○萬元的好成績,來自於他十五年來,周末假日幾乎從不間斷的投資修煉。

撰文‧林心怡

周末早晨,一身單車勁裝配備,這是威廉(化名)參加自行車隊訓練的一天,沿著蜿蜒的山路馳騁,他與隊友們騎出了革命情感,也騎出了「投資靈感」。

曾在面板、光碟機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威廉,從單車社團結交不少來自科技業等各行各業的朋友。他坦言,這些友人都是他投資路上重要的「消息來源」;當然,光靠聽消息是不夠的,「有了投資線索,還要懂觀察公司的財報資訊,發掘它的投資價值。」喜歡戶外活動的威廉笑著說,他在科技業時由於工作繁忙,假日又忙著陪家人,以彌補平日無法陪伴家人的虧欠,所以即使從事休閒活動,威廉仍不忘發掘投資標的,假日靠三個簡單動作,養成投資好習慣,就成為他日後年收股利一百五十萬元,得以提早財富自由的重要關鍵。

每逢假日,威廉最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生活觀察與閒聊中,尋找投資機會。「比方說,和自行車隊的上市櫃科技同業閒聊中,蒐集一些業內消息,或在網路討論區中,就能發掘投資機會。」「例如發現自行車熱賣,就會聯想到巨大、美利達;又如智慧型手機剛開始熱賣,就聯想到手機晶片廠聯發科的未來商機,像我會留意到聯發科,也是聽聞騎單車友人聊過這家公司的Story後,才進一步檢視該公司的財務體質,評估是否有長線投資的價值。」威廉說,這時,他就會利用周末三小時,研究該公司基本面。

騎出靈感 假日三習慣鋪好財富自由之路有了投資標的線索後,威廉接下來的第二步動作,就是上網蒐集,看公司的財報指標做篩選。

在獲利表現上,他會先找出連續三年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毛利率大於二○%、EPS(每股稅後純益)大於五元,現金殖利率大於四%;在風險考量上,他會先篩選自由現金流量為正,董監持股高於二○%,並且速動比大於一○○%的公司。

最後,威廉還會從證交所網站找股東會年報研讀資料,評估公司的內在價值,包括公司是否有市占率第一的產品?若非第一名產品者,也最好是擁有高毛利產品、實力有機會挑戰同業大廠的好公司,再進一步掌握該產業的景氣循環與公司商業模式,從競爭同業中,找出最強的公司。

例如,最讓威廉津津樂道的,就是持有聯發科六年、獲利近六倍的經典戰役。

「二○○一年時,我發現以光碟機控制IC起家的聯發科時,它還未上市,後來研究基本面後,我相當看好該公司的前景,從EPS在二十元附近來看,股價二百多元仍有投資的想像空間。」於是威廉花六十幾萬元陸續買了三張,成本價約二○五元左右,打算長期持有,來享受它分配股票股利的好處。○四年十二月,他又再加碼;直到○七年第三季,前後持有長達六年,加計股利配發,最後持股已達十三張。

「會長期持有聯發科、不為所動的理由是,除了定期檢視財報數字OK外,最主要是看好聯發科由VCD IC、DVD IC一路轉向2G手機晶片市場,每次都掌握到市場趨勢而大賣,直到遇到大陸對手展訊搶單威脅後,我覺得基本面優勢已改變,加上賣出訊號已出現,才考慮換股操作。」而威廉口中的賣出訊號,不是技術分析,而是營收變化的趨勢線。「我會將公司每月營收製成圖表,作為買賣進出點的參考,當三個月平均營收均線與十二個月平均營收均線趨勢往上,或三個月營收均線向上穿過十二個月營收均線時,可視為買訊;反之,當趨勢下彎短天期營收均線與長天期均線呈現死亡交叉時,為賣出訊號,而當時賣出手中聯發科時,就出現這樣的訊號。」直到近期,威廉又開始發現聯發科的「買訊」,再度成為他的口袋名單,他笑著說,當聯發科股價回測三百元附近,就會考慮加碼。

至於符合上述條件的標的,威廉還持續看好手上持有的興櫃股票瑞鼎。

威廉分析,瑞鼎去年營收上百億元創新高,稅後淨利可達八.○四億元,每股盈餘達十二.三七元,已連續六年賺超過一個資本額,可說是國內面板驅動IC的獲利王,從除權後股價八十八元來看,長線仍相當看好。

惟市場對該公司客戶過度集中友達的疑慮,為上市時程頻添變數,因此威廉是以長線投資心態持有。

聽著威廉滔滔不絕的股票經,很難想像,他也曾經是個聽明牌買股票的盲目投資人。

「我永遠記得,二○○○年網路科技泡沫,我光是錸德一檔股票就慘賠近百萬元,那年我才三十歲,不過是個月薪三萬多元的菜鳥工程師。」有時候威廉累了,想偷懶省略做投資研究時,他就會用這段「大賠的教訓」激勵自己。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前不久,當時股市正夯,在沒有任何基本面與技術面的研究下,我竟然一時財迷心竅,說服家人、加計自己的積蓄籌到一百多萬元,就開始了看電視(報導個股新聞)操作股票,一開始還真的滿賺的。」威廉形容,當時他重押錸德五張,每張成本價約二二○元。

年賠百萬元經驗 是持續投資功課的借鏡後來九二一地震發生後,股價連續跌停幾天,他非但沒被嚇退,反而還說服兩位同事「危機入市」,一起去銀行互保借款六十萬元,再買錸德三張,算算共計八張錸德,成本價在二一○元附近,投入總成本約一六○萬元,後來股價一路曾經漲破三百元。

「但我真的太貪了!一直認定當時錸德會漲上五百元,沒想到二○○○年網路泡沫,直直落到八十元附近時,我終於死心出場,才不到一年的時間,資金就從一百六十萬變成六十多萬元。」威廉強調,「這個昂貴代價所獲得的投資經驗是:不能光看電視新聞操作股票!」這些年來持續不間斷地利用周末假日練功,終於習得選股邏輯,二年前,威廉早已到了財富自由的境界,他向公司請了育嬰假後,興起「多陪伴家人」的念頭,決定提早退休。現在,他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更積極參與單車訓練的活動,對他來說,投資就好比自行車訓練,耐力好的人,往往才會得到亮眼的成績。

威廉

出生:1970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兩年前請育嬰假後退休)

學歷:交大資工研究所

投資資歷:15年

威廉的周休投資煉金術

◎ 星期六行程

參加自行車隊活動,或安排家族休閒活動,從生活中發掘投資標的。

◎ 星期日行程

中午前

上證交所網站找股東會年報,詳細閱讀季報、年報,尋找投資標的。

下午

帶家人出遊與家人團聚。

睡覺前

檢視持股基本面狀況,評估個股買賣點,做投資決策。

步驟1

加入社團、從生活中

找投資機會

假日參加自行車隊訓練,結識科技同業,掌握業界消息;或從網路或生活挖掘投資機會。

步驟2

從月營收變化曲線

找買賣點

當3個月與12個月平均營收均線往上,或兩者呈現黃金交叉可買進;反之,可視為賣出訊號。

步驟3

從期望報酬率,

算出合理進場價

合理價=(ROE×股價淨值比)÷預期報酬率以瑞鼎為例,設定合理預期報酬率15%,以淨值56.5元,ROE為22.76%導入計算,可得出合理價為85.8元(可參考《獵豹財務長投資魔法書》)

威廉目前持股及看好標的

持續看好標的

聯發科(2454)持續看好手機晶片需求,股價低於300元找買點。

目前重押標的

瑞鼎(3592)友達集團旗下LCD驅動IC廠,已連續六年賺超過一個股本,穩居國內面板驅動IC獲利王,且目前股價88元附近來看,已近合理布局價位85.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2

電子投票夯 郭董股利加碼絕跡?

2013-07-29  TCW  
 

 

五十九億元,這是今年在鴻海股東會上,小股東耗了半天,好不容易爭取到加碼現金股利的金額,卻被經濟部一紙解釋依法駁回。千萬別低估這個訊息,由於參與股東會決議事項,利用電子投票的比例年年提高,股東會上討價還價增加股利發放的戲碼,未來可能成為絕響。

出席股數不足就駁回小股東討股利難度也變高

「謝謝董事長!」往年在鴻海股東會上,由投資人李金土(阿土伯)帶頭感謝董事長郭台銘加碼股利的場景,往往是股東會上的高潮戲,但這樣的場景將不容易再出現。除了鴻海之外,上百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投資人,日後在股東會提出臨時動議,藉此讓股利加碼的難度,也將越來越高。對注重現金股利的投資人而言,形成影響決策的潛在因素。不僅如此,未來小散戶打算針對特定事項翻案,可能也難以如願。

造成這些改變的原因,是去年上路的股東會電子投票新制。

七月十七日,鴻海發布一則重大訊息,指六月二十六日股東常會臨時動議,增發現金股利○.五元的提案,被經濟部依法駁回,因此將維持配息一.五元、配股一元的股利政策。依法召開股東常會,臨時動議內容卻無效,就是電子投票的影響。

原因是,電子投票及出席現場的股東,兩者股數是合併計算,但以電子平台投票的股東,並無法預知在股東會當天,現場將討論哪些臨時動議或議案的修正,因此去年二月金管會解釋公司法修正內容時,對於當天提出的臨時動議及修正案,電子投票的股東一律被認定為棄權。這就是電子投票新制的主要變革。

鴻海股東會的出席情況,便出現這種巧合:透過電子投票出席的股東占總數約四五.三%,出席現場者占約二四.一%,兩者合計股權約六九‧四%。這個比率雖達法定開會門檻,但是電子投票的股東權重較高,親臨現場的股東權重又低於五成,因此,臨時動議內容無法獲得通過。

對照另一個場景。新纖股東會上,同樣出現李金土身影,在李金土提出同樣的臨時動議下,新纖通過今年現金股利由○.三元,提高為○.三二元。兩場股東會最大差異,在於親赴新纖股東會的股東,占總股數超過一半,因此現場提案通過後,便具有效力。

有解?召開臨時股東會。不過,臨時股東會勞師動眾,出席率不見得能提高,也難實行。這就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所說,「要衝撞不合理的法令」之處。言下之意,似乎是為一早親臨現場,但願望落空的小股東打抱不平。

「看明年能不能補回來(加發現金股利),」李金土說。○九年他帶頭提出臨時動議,讓郭台銘同意將當年鴻海發放的現金股利,由○.八元提高到一.一元。今年他再度發聲,卻沒能為鴻海股東爭取到五十九億元的現金股利。看待這轉變,李金土直言:「希望明年公司能跟那些電子投票的法人溝通好(出席情況)啦……,」他國台語夾雜的強調:「股東會就是要在現場溝通,嘸攏(台語:否則都)用電子投票就好,擱(還)開什麼會?」

大型股賣壓恐提前外資不滿股利可能先賣股

「以前現場大家……,沒有充分討論,也許主席運用議事規則,(議案)就過了。現在(採用)電子投票,可讓使用者直接明確表態,……缺點就是,遇到當場要提案變更的,已行使電子投票的股東沒辦法參與,整個案子也可能不會過。」經濟部商業司科長張儒臣坦言。

資料顯示,今年股東會期間,共有一百一十四家公司開放電子投票,透過集保中心線上平台投票的股東,總計達到九萬多人次;其中有五萬多人次是自然人股東,其餘為法人股東,較去年的三萬多人次上線投票,使用頻率增加兩倍之多。在大型上市公司率先採用下,電子投票顯然成為股東表示意見最方便的途徑。

然而,現行法令尚未解決兩種出席股東會方式的權重落差,因此這套有益於公司治理的制度,可能成為股價的賣壓來源。

例如,一家開放電子投票的上市公司,股利方案難讓市場滿意時,等不到在股東會爭取加碼,外資就會直接賣股表達不滿。

「我不覺得大家(外資法人)會有這個力氣,來股東會提臨時動議耶,」一位外資券商分析師便認為。因為電子投票新制實施後,如果想要以臨時動議變更股利,股東們就必須踴躍參加股東會,讓出席股數超過總股數五成,串聯難度不小;對外資而言,為一檔持股派員專程參加股東會,可能性也甚低,所以還沒等到電子投票,外資股東很可能就會先賣股,落袋為安。

他進一步指出,在以現金股利為主要收益的價值型股票上,這種效應將更加明顯,有可能成為高殖利率股的災難。

正因外資普遍以電子投票參與股東會,外資持股比重越高的公司,參與股東會現場的股數就會相對變低,對散戶來說,想提出股利加碼等修正、並串聯通過的可能性也越低。這一層變化,將是投資人必須適應的新常態。

【延伸閱讀】電子投票

對象: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且股東登記人數達1萬戶以上的公司,便須開放電子投票。

優點:可讓股東同時參與多場股東會,計算時,電子投票與現場出席股東合併計算。

缺點:現場的臨時動議與修正案,電子投票股東一律視為棄權。除非在開會前2天撤銷原意見,改為現場出席,否則均以電子投票意見為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25

台股爆高股利潮 該參加除權息嗎?

2015-04-06  TCW
 
 

 

台股面臨盤整壓力,台積電從最高每股一百五十四.五元回檔近一成,現在卻冒出了一群新標的「高現金殖利率股」,成為市場上的投資新焦點。

殖利率逾三%個股逾七七%獲外資追捧

台股進入三月底,各上市櫃公司公告自結去年獲利數字,同時宣布今年配股配息政策,過去不少冷門的個股,突然一躍成盤面重點。例如,大同集團的精英電腦、元大期貨,公告配息率後,股價連拉三根漲停,帶動現在台股的高現金殖利率股熱潮。

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分析,由於台股來到高點,且近期行情題材相對少,在此氛圍下,「高殖利率股」往往成為選股的關鍵參考指標,「因為這是一個比較safe(安全)的答案,提供下檔的保護。」

但不可諱言的是,由於其他國際市場相對無利可圖,高殖利率的個股,儼然成為今年外資停泊在台股的避風港。

瑞銀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董成康指出,今年以來,高達五十六億美元的國際資金買超台股,一來是因為,新台幣匯率相對穩定,外資買進台股時,毋須太過擔憂匯兌損益風險;二來是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公債殖利率,仍處於相對低檔,台股的現金股利收益率平均值為三%,顯得別具吸引力。

野村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楊尚倫也認為,由於美國的收益率曲線漸趨平緩,外資已將關愛的眼神轉移到台灣的藍籌股(blue-chip)上,以野村證券列入研究範圍、殖利率超過三%的個股而言,其中高達七七%今年來獲得國際資金淨流入,與去年同期的五一%相比,高出不少。

以「優等生」台積電為例,今年一改過去一股配三元現金股利慣例,配發四.五元,創下十八年來新高紀錄。台積電一向是尋求穩定報酬資金的最愛,如今破例加碼,激勵股價一度攻上一百五十四.五元。

不過,不少投資人大概已發現,不只是台積電這類績的優權值股「股利大放送」,今年上市櫃公司「要五毛給一塊」的配息政策,也比以往多。

舉例來說,元大期貨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僅三.五元,竟然配出六.九四五元,以三月三十一日股價計算,殖利率逼近一六%;大同公司旗下企業、主機板大廠精英,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二.○九元,也配發高達五元的現金股利,殖利率超過一五%。就連去年慘虧七.三一元的手機零組件廠閎暉,也配了現金一.二元。

只不過,當小散戶們可能正在開心計算今年進帳的股利之際,已有不少市場人士提出警告:這種榮景,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市場人士警告:賦稅政策,恐引發棄息賣壓

為何有此疑慮?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國內賦稅政策,對股票投資人愈形不利。

眾所皆知,除了既有的千分之三證交稅外,又陸續多了證所稅、股利繳所得稅、二代健保等政策。財政部推出「財政健全方案」、修改《所得稅法》後,將今年綜合所得淨額逾一千萬元者的適用稅率提高至四五%,明年申報,加上可扣抵稅額減半也正式上路,股市投資人形同被剝好幾層皮。

以精英為例,配發五元現金股息,代表散戶持有一張股票,可領得五千元現金股利。以精英二○一三年的可扣抵稅率六.八九%來試算,折半後約三.四五%,故可扣抵額約一百七十三元,股利總額為五千一百七十三元(五千元加一百七十三元)。

以現行綜所稅制而言,一般上班族多在五%或一二%級距,若以一二%來計算,其結果為:五千一百七十三元的一二%約六百二十元,六百二十元扣掉一百七十三元可扣抵額後,需繳四百四十七元稅金。

若再加上五千一百七十三元的二%健保補充費約一百零三元後,稅費共計五百五十元,代表五千元股利必須繳交已先被砍掉逾一成。這等於精英實際的現金殖利率在今年的新制下,得少掉二%左右。

這對小散戶來說,稅費負擔已不輕,更何況對大股東而言,適用稅率可能在最高的四○%到四五%級距的大戶來說,實際落袋的股利更是打了至少六折,所以還不如趁股價上漲時,盡快獲利了結。但這也勢必導致今年棄權、棄息的賣壓大過往年,成為今年台股最大的潛在賣壓來源。

還有一點該留意的是,今年不少公司調高現金股利,其配息來源為資本公積(詳見第五十四頁「小心你相中的高殖利率股!」),去年虧損嚴重的閎暉,就是拿資本公積配發現金股利,亦即動用「老本」來配息,投資人看似得到現金,但是其實只是從左手換到右手而已。

另外,即便公司拿出帳上現金配發高股息,也極可能因為基本面不佳而吐回漲幅,投資人若搶短,反而容易「觸雷」。以安控大廠陞泰為例,去年配發高達二十元現金股利,股價從七十九元一路翻漲,一度觸及百元大關,但最後因為前景不佳,又一路走跌,除息至今尚在貼息,買到這種股票就得不償失。

市場憂心,投資人陷入高殖利率股背後的種種陷阱,儘管上任至今做多台股不遺餘力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這些後續效應,都還要持續觀察。」但不論是業者或股市中實戶,早就胸有定見:今年不僅棄權、棄息壓力沉重,就連填息、填權力道恐怕也不復以往。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認為,去年國內企業業績不錯,已墊高今年的比較基期,成長空間相對有限,又逢今年第二季到第三季,美國升息議題的干擾恐難停止,市場不確定性拉高,再加上已有預估下半年油價將彈回至六十美元的聲音,屆時可能導致企業營運成本上升,影響其獲利能力。在這些疑慮下,恐讓投資人趁著除權息前的一波漲勢,獲利了結。

於是,投資人可能疑惑的是:除權息後行情就此退燒了嗎?今年該不該參加除權息?專家異口同聲指出:最終仍要回歸到對公司基本面的看法,以及視個人的操作策略而異。

想參與除權息有方法挑三年殖利率五%以上者

董成康預估,今年企業整體現金股利金額年增率將來到一一?五%,獲利成長率也會達到一○?六%,由此看來,不論投資人想賺取現金股利或價差,都不是毫無成長空間可期,但務必慎選標的。

短線操作的投資人,的確可以考慮在除權息行情發酵時調節持股,落袋為安;若是極度看好公司基本面和成長性的長期投資人,仍可參加除權息,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建議,可留意三年殖利率皆保持在五%以上的標的,長期持有下來,仍可享受到填權、填息的甜美果實。

儲祥生則建議,想要參與除權息且期待填息、填權者,避開景氣循環股為佳,萬一景氣反轉,可能短期內很難解套,在相對高價買進者,搞到最後賺了股利、賠了價差。

【延伸閱讀】小心你相中的高殖利率股,拿資本公積來配息!

前幾年,上市櫃公司泰半實施「現金減資」,也就是以退回股本的方式,將帳上現金回饋股東,今年不同於以往的是,不少公司選擇以資本公積來配息。除了閎暉外,顯示器代工廠瑞軒去年每股盈餘僅一.○一元,卻配了現金一.六元,其中○.七元也來自資本公積;資訊服務商精誠配了五元現金,其中三.五元亦來自資本公積。

所謂資本公積(Additional Paid In Capital,簡稱APIC)指的是公司與股東之間進行股本交易產生的溢價結果,通常來自於發行股票溢價、庫藏股交易、股東捐贈等。

部分上市櫃公司或許是為了維持股利政策穩定,才動用資本公積配息,再者,以資本公積配息,若來源屬於「股東出資額性質」(像是過去辦理現金增資的面額溢價、特別股或可轉債轉換為普通股的面額差價)可免所得稅,也不必繳二代健保費。

不過,資本公積屬於之前留下來的資產,而非公司本業的獲利為股東帶來的收益,基本上也已經反映在目前股價中,故拿來配息給股東,並無太大意義。

而且公司將資本公積拿來配發現金,還有另一項疑慮:公司的資產價值短少,萬一反映在股價上,以實質利益而言,投資人非但沒有多賺,甚至可能蒙受價差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36

用股利折現模型評估匯豐的內在價值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01-18

我還記得讀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時候,修讀了郎咸平教授的財務課,認識了很多股票的評估方法,覺得非常實用,其中一個是「股利折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簡稱DDM。

由於匯豐(5.HK)資本充裕,過去派息從2009年的2.65港元,穩定增長到2015年的3.98港元,管理層并預期未來派息會漸進增長,我嘗試用「二階段股利折現模型」(Two-stage DDM)去評估匯豐的內在價值。

假設公司第一階段(首5年)享有較高的股息增長率(g1), 第二階段(第6年之后)的股息增長率(g2)較低。

公司的內在價值(P0)相等於其未來各期股利的凈現值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P0 = D1/(1+r) + D2/(1+r)^2 + D3/(1+r)^3 + D4/(1+r)^4 + D5/(1+r)^5 + [D6/(r-g2)]/(1+r)^5

其中,

D1 = 第一年的股息 = D0 *(1+g1)
D2 = 第二年的股息 = D0 *(1+g1)^2
D3、D4、D5如此類推。
g1= 股東資金回報率(ROE)* (1-派息比例)
r = 折現率(discount rate) = 無風險回報(risk-free rate)+ 股票啤打系數(beta) * (市場回報 -無風險回報)

代入匯豐的數據,計算過程如下:

2015年 ROE = 8.2%
派息比例 = 63%
g1 = 8.2% * (1-63%)= 3.0%
D0 = 2015年的派息 = 3.98港元
D1 = 3.98 * (1+3.0%)= 4.10港元
D2 = 3.98 * (1+3.0%)^2 = 4.22港元
無風險回報 = 金管局10年期債券息率 = 1.5%
匯豐啤打系數 = 0.86 (我用了過去五年匯豐股價和恒生指數的關系)
市場回報 = 8.0% (恒生指數過去20年平均每年的回報率,包括股息)
r = 1.5% + 0.86 *(8.0%-1.5%) = 7.1%
g2 = 0% (我保守的假設)

P0=4.10/(1+7.1%)+4.22/(1+7.1%)^2+……+4.62/(1+7.1%)^5+[4.62/(7.1%-0.0%)]/(1+7.1%)^5
= 64.1港元

結論:匯豐現價54.3港元,較其內在價值64.1港元低約15%,估值偏低。

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方面,假設g1和g2都是0%,即未來匯豐的股息全無增長(非常保守的假設),則得出其內在價約56.1港元,較現價還要高3%,可見現價的下跌風險不大。另外,如果假設g1和g2都是3%,即未來匯豐的股息增長每年都是3%,則得出其內在價值約100.3港元,較現價高出85%,上升空間龐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39

用股利折現模型評估匯豐的內在價值(八)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01-18

我還記得讀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時候,修讀了郎咸平教授的財務課,認識了很多股票的評估方法,覺得非常實用,其中一個是「股利折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簡稱DDM。

由於匯豐(5.HK)資本充裕,過去派息從2009年的2.65港元,穩定增長到2015年的3.98港元,管理層并預期未來派息會漸進增長,我嘗試用「二階段股利折現模型」(Two-stage DDM)去評估匯豐的內在價值。

假設公司第一階段(首5年)享有較高的股息增長率(g1), 第二階段(第6年之后)的股息增長率(g2)較低。

公司的內在價值(P0)相等於其未來各期股利的凈現值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P0 = D1/(1+r) + D2/(1+r)^2 + D3/(1+r)^3 + D4/(1+r)^4 + D5/(1+r)^5 + [D6/(r-g2)]/(1+r)^5

其中,

D1 = 第一年的股息 = D0 *(1+g1)
D2 = 第二年的股息 = D0 *(1+g1)^2
D3、D4、D5如此類推。
g1= 股東資金回報率(ROE)* (1-派息比例)
r = 折現率(discount rate) = 無風險回報(risk-free rate)+ 股票啤打系數(beta) * (市場回報 -無風險回報)

代入匯豐的數據,計算過程如下:

2015年 ROE = 8.2%
派息比例 = 63%
g1 = 8.2% * (1-63%)= 3.0%
D0 = 2015年的派息 = 3.98港元
D1 = 3.98 * (1+3.0%)= 4.10港元
D2 = 3.98 * (1+3.0%)^2 = 4.22港元
無風險回報 = 金管局10年期債券息率 = 1.5%
匯豐啤打系數 = 0.86 (我用了過去五年匯豐股價和恒生指數的關系)
市場回報 = 8.0% (恒生指數過去20年平均每年的回報率,包括股息)
r = 1.5% + 0.86 *(8.0%-1.5%) = 7.1%
g2 = 0% (我保守的假設)

P0=4.10/(1+7.1%)+4.22/(1+7.1%)^2+……+4.62/(1+7.1%)^5+[4.62/(7.1%-0.0%)]/(1+7.1%)^5
= 64.1港元

結論:匯豐現價54.3港元,較其內在價值64.1港元低約15%,估值偏低。

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方面,假設g1和g2都是0%,即未來匯豐的股息全無增長(非常保守的假設),則得出其內在價約56.1港元,較現價還要高3%,可見現價的下跌風險不大。另外,如果假設g1和g2都是3%,即未來匯豐的股息增長每年都是3%,則得出其內在價值約100.3港元,較現價高出85%,上升空間龐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97

貝萊德執行長致500大企業:別再狂發股利 搶先看!華爾街之王獨家投書精華

2016-02-29  TCW

投資未來才是王道!芬克呼籲企業拋開短期資本市場壓力,當台灣企業持有現金創近十年新高,這些錢怎麼用,攸關成敗。

「不要再追求EPS(每股稅後盈餘)」!

二○一六年才開春兩個月,全世界資本市場還在沉浸處於悲觀氣氛,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urence Fink)卻獨家投書本刊,致企業的執行長們,要大家「不要再無限制的發放股利」、「不要再實施庫藏股」、「不要再追求EPS」。

芬克掌管的資產將近五兆美元 (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兆元),他的一通電話,可以直通華盛頓。從美國財政部、聯準會,到淡馬錫控股,再到全球最大主權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全是他的客戶。

做為喊水能結凍的「華爾街之王」,芬克說:「總要有人敢站出來講出不同的聲音!」

警訊:不改變就淘汰企業平均壽命不到18年

他指出,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平均壽命不到十八年,這代表公司若僅靠單一或少數產品業務,不根據生態系統的變化隨時做出調整,不斷再生,很快就會被淘汰。在芬克眼中,像網飛(Netflix)、亞馬遜、陶氏化學,就是能拋開短期資本市場壓力,發展長期策略的公司。

曾在華爾街創業成功,公司資金規模達兩百億美元,中華開發前副總裁胡一天分析,芬克的言論,代表當前具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越來越少。胡一天指出,當企業把現金都拿去發股利、買庫藏股,等於是在投資「過去」。

企業經營本就在長短期之間,須取得最佳平衡。當台灣企業手上現金創近十年新高,卻未見在人才、技術、基礎設施上有新投資,芬克此時提出的論述,對台灣投資人與企業而言,確實值得警惕與思考。

這封信件長達八千多字,以下是濃縮摘要:

過去幾年,我在寫給美國大型企業執行長的信中提出呼籲,希望企業執行長能抗衡短視主義。這對貝萊德大部分為達成退休等長期目標而儲蓄的客戶,以及全球經濟來說,仍然無比重要。

〇九年以來,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股利分配,占其獲利的比重已經達到新高,而在一五年第二季,庫藏股的實施在十二個月之內增加了二七%。我們當然支持將多餘的現金還給股東,但不應該以犧牲能創造長期價值的投資為代價。

經營:須有長期思維發展策略重於EPS預測

我們呼籲,每位執行長每年向股東提出,能創造長期價值的策略性架構。企業的年度致股東報告書,以及其他對股東的溝通太過著重於回顧過去,而在闡述經營團隊對未來願景的看法和計畫,卻做得不夠多。

我們也呼籲企業停止提供每股獲利預測。目前,市場過度執著於每季獲利的文化,這與我們所需要的長期思維完全背道而馳。

長期發展並不代表要犧牲掉財務透明,而是希望執行長在財務報告中,更注重交代策略性計書的進度,而不是在每股獲利數字上錙銖必較,或是想盡辦法回應分析師的預期。

一旦有了長期發展策略,企業的財務報告就可以成為建立長期行動的基石,而不是僅淪為助長短視主義的工具。

呼籲:短視主義要改仰賴稅制、融資機制配合

當然,要扭轉短視近利的文化,不能只靠執行長和董事會,還需要仰賴有遠見的決策者,在兩大領域上進行革新:

首先,以資本利得來說,一年並不符合長期持有的標準,我們需要一個鼓勵長期投資,亦即至少持有三年,並隨著持有期間每年遞減(在十年後可以降到零)的稅制。

第二,基礎建設不足,同樣也會威脅企業成長。在這個全球發展極度不平等的時候,基礎建設的投資及其帶來的創造就業等利益,是全球多數新興市場成長的關鍵。當政府支出緊縮時,企業與投資人應倡導發展民間融資機制,以填補龐大建設需求。企業領袖一直是經濟前景樂觀的源頭。當資本市場、政治環境和整個社會充斥著不安和不確定時,投資人格外需要有長期目標的遠見、以及為達成永續成長目標所需要的公共政策。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就在我們手中,希望與各執行長一起努力,共同找出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