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家群議上半年經濟形勢:通縮更值得被關註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八十五期“經濟每月談”於2016年7月29日9:00在北京梅地亞中心三層第七會議室舉行。CCIE國經中心的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CCIE信息部副部長王軍發表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觀點。

論壇主要圍繞兩大議題展開:一是對今年上半年的形勢到底怎麽看,下半年政府、市場,尤其國際上動蕩的經濟金融形勢對中國會產生什麽影響。二是今年我們能不能繼續完成中央交給的“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改革。

姚余棟:當前全球經濟處於流動性不足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脫歐對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一定是回溢效應,開始是不好,於是這些央行總體寬松以後成為回溢效應以後問題就不是很大了。中國經濟依然會在新常態下保持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最關鍵的還是我們國內的流動性充分,基本不受外界影響,抓緊時間,落實好中央的供給側結構,特別是“三去一降一補”,這個特別重要,需要我們抓緊落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我們預測美聯儲加息會更加謹慎,但終將加息。7月份美聯儲沒有加息,9月份能不能加息難說,有可能比較大的概率是在12月份。歐央行繼續維持寬松,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但寬松的力度不及歐元貶值力度,導致流動性下降。這次歐央行沒有進一步擴大購債規模,每個月800億的夠債規模,沒有擴大,將來還是繼續延續寬松。英格蘭銀行加大寬松力度,但在全球貨幣供給量很小,問題不是很大,也就是11%左右。日本央行會加大寬松力度,壓制日元升值,對全球流動性的中期效果比較中性,日元升值了,最近直升飛機撒錢,大家比較關註,也是比較中性的,因為日元本身要升值。

對於油價,我們預測是進一步低迷。主要原因在於全球流動性不足,大宗商品低迷,低通脹,而全球流動性不足是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錢不夠花了,主要央行提供的流動性不能夠滿足全球經濟增長的需要。一個是貨幣政策的原因,也有本身資產不夠的原因,怎麽彌補?唯一的辦法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加入SDR,和其他國際貨幣一起共同提供全球流動性,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王軍:通脹不足為懼,通縮更需關註

上半年的特點:一是隨著天氣的轉暖,共贏增加,鮮菜價格在二季度出現明顯回落,導致二季度包括上半年整體物價如果說有通脹壓力的話,已經得到了緩解,這是第一個最顯著的特點。

二是豬肉價格過了高點,雖然目前維持在高位,但是我們看到牛肉、羊肉都已經是很明顯的出現了下行趨勢。

三是物價當中的服務價格略有上升,從數據大家都看到了,上半年2.1,6月份已經回落到1.9,同比開始出現下降。環比6月份比5月份降低了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比較快。從6月份來講,食品價格漲幅比5月份有明顯的收窄,只有非食品價格環比處於上升。

總的來看,上升的勢頭已經開始減弱,回落到2以下,通脹壓力這種擔憂可以打消。上半年有很多人擔心我們會不會出現一方面經濟下行停滯,另一方面又出現通貨膨脹、滯脹最糟糕的搭配,現在看來這種擔憂基本已經解除了。從上半年的基本情況來講,也沒有進入到大家更擔心的情況,就是通縮的情況,整體上還算比較平穩。

從房地產來看,6月份漲勢明顯出現了放緩,環比上漲個數比上個月有所下降,同比有所上升。其中一線城市環比漲幅比上個月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漲幅是收窄的,其中幾個城市比較突出,二線城市當中合肥、廈門、南京、蘇州的環比和同比上升很快。從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在五、六月份出現了明顯的拐頭向上,價格還在往上走,但是銷售面積、銷售額已經回頭了。從環比更加明顯,無論是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二手住宅、百城價格的環比都出現了上升,只有價格滯後,下半年房價走勢會有所放緩,成交也在放緩,成交量和面積是先行指標。

我個人認為,今年弱通脹或者說在高位的運行,基本已經結束,雖然下半年會有所反彈,但下半年,甚至包括明年,整體來看,這種通脹壓力都不大,就是說未來可能性更大的還是通縮,或者說起碼是結構性通縮,工業品領域的通縮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估計三季度在1.8—2%,四季度略微回升在2—2.2%,PPI我估計的略微悲觀一點,全年是在負3—5%,還是通縮的局面。

從國際背景來看,長期國際上通縮壓力也非常大,中國可能很難置身事外,未來我們面臨的宏觀經濟主要運行風險是通縮而不是通脹,去年GDP的平減指數已經是負了,今年上半年回到正值,但是全年現在很難判斷,如果未來若幹年我們不能在供給側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不能在深化改革領域有一些明顯的成效的話,我們的增長前景,通縮的局面可能短期內是很難扭轉的。

陳文玲:世界經濟有三大亮點

一是世界經濟正在形成新共識,新理念。當下中國的動能在轉化,中國實際上一方面要把自己國內的經濟搞好,中國國內經濟搞好就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我們的增量從08年到現在一直占世界首位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這個新的理念不僅僅是為了保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為了尋找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的突破口,在形成共同認識、共同理念方面,我覺得中國做的工作值得世界稱贊。比如今年是“G20中國年”,中國沒有辜負世界的期望,當仁不讓,我們提出的目標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我們希望全世界形成一個新的共識,全世界在這個新的共識下采取共同的行動來促進世界經濟複蘇,促進世界經濟走出L型,爭取能夠在L型的基礎上有突破。

二是新活力和新亮點。世界經濟實際上並不是萬馬齊喑,大家知道世界經濟正在向亞太轉移,亞太的中心在亞洲,亞洲有幾個經濟體充滿了活力。首先是中國,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GDP總量11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14%。我們的國際貿易已經接近5千億美元,占國際貿易總額的比重13.2%。制造業超過美國,從2010年超過美國,現在制造業占全球比重25%。現在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比重已經達到25%,國際貨幣互換的國家37個,已經達到33.3萬億美元。

其次看印度,莫迪上臺之後提出了很多戰略,比如印度制造,原來是印度服務,現在提出印度制造,最近提出了季風計劃,就是在印度洋海洋運輸和文化推進的季風計劃。我覺得這個國家具有很大的後發優勢,而且他的GDP去年是7.5%,今年預計7.7%,現在仍然預計7.5%,所以是在7%之上的,這種增長速度還會持續到2025年以後。還有印尼、孟加拉國等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在走上坡路。

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關註的新的活力、新的亮點,而且很令人振奮的是,這些新經濟的亮點都在亞洲,使全球經濟重心向亞太轉移,亞洲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加快以後,亞洲經濟繼續保持活力,我們看到了未來。

三是新經濟、新動能。概括起來說,就是經濟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二戰以後主要經濟形態是實體經濟、工業經濟在完成工業化的進程,現在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兩個輪子驅動世界經濟,而且虛擬經濟增長速度要大大快於實體經濟,美國就是由於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造成泡沫坍塌,所以導致全球金融危機。但是虛擬經濟會不會被消滅?不會,我覺得兩種經濟形態並行不悖將永遠下去,但有一個弊利關系。

世界經濟的狀態,我認為是網狀的,世界經濟越來越表現為網的形態,互聯網、物聯網、鐵路網、公路網、航空網、港口網,店鋪網,越來越表現為一個網的狀態。制造業的鏈接越來越表現為鏈的關系,制造業的重組、重構是通過鏈的改造來完成的,比如這次G20貿易部長會議提出來的相互包容下的價值鏈重構,制造業不僅是價值鏈,價值鏈只不過是在價值分配上的一種表現,最根本的是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綜合起來是價值鏈。

所以,認識這些重大的新經濟的特征,是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它將產生下一代貿易,可能不是現在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小額邊境貿易和采購貿易,未來的貿易增長越來越快,占主導成份的會是異國際貿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