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獲利直直落 富邦證大縮編


2013-04-25  TNM  
 

 

富邦金今年第一季大賺百億元,然市場盛傳,富邦證將大縮編。本刊接獲投訴,富邦證六十多個營業據點三年內要砍半,一是因證所稅上路、台股成交量萎縮,二是大陸開放台灣券商全資全照,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因而下令,全力搶進第一張大陸A股執照。

蔡明忠小檔案

◎現職:富邦金控董事長暨執行長、台灣大哥大副董事長

◎年齡:57歲

◎家庭:父親蔡萬才為富邦集團總裁,胞弟蔡明興為台灣大哥大董事長。妻蔡陳藹玲,育有4子女。

◎學歷:台大法律系畢、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碩士

◎經歷:1992年逐步接掌富邦建設、產險、銀行等事業,2003年入主台灣大哥大、台灣固網,2005年出任富邦金控董事長至今。

富邦金近來喜事連連,今年第一季大賺百億元,蟬聯金控獲利王,富邦金趁熱宣布要發GDR(海外存託憑證)二百八十五億元,用來收購大陸華一銀行八成股權,引來外資追捧加碼,富邦金股價週一來到四一.七元,創下波段新高。

台股卡關 富邦喊撤

然富邦金獲利大好,加速西進、擴張版圖之際,本刊接獲投訴,指富邦證將大幅縮編。「公司高層已決定,三年內目標是把全台六十幾個據點合併成三十五個,幾乎砍掉一半。」一名富邦證營業員告訴本刊。

本刊調查,富邦證現在將就北、中、南三個據點進行合併、裁撤,新竹也合併二個據點。依此下去,富邦證目前市占率排名第三將不保。

週一上午近九時,記者實地走訪富邦證松山分公司營業大廳,台股開盤前,營業大廳電視牆前的一排排椅子空蕩蕩,投資人稀稀落落,三兩句地閒聊著美國波士頓爆炸案、大陸四川地震,聊天意願比看盤興致高。

「再怎麼利空出盡,台股還是提不起勁,因為大家心中都有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證所稅實施後台股成交量過低的問題,二、三月每日平均成交量不到六五○億元,八千五百點的天險難以突破。」現場一名看盤的老先生說。

徵證所稅 大戶縮手

「身價上億元的大戶,對台股還存有一絲希望的,會轉去海外紙上公司,再以法人身分下單;但大部分的中實戶是直接出場。」一名富邦證新竹分公司營業員告訴本刊。

「我在竹科很多大客戶都跑了。你看,證交所公布台股市值縮水二兆元,這些錢沒有再轉成外資跑回台灣,可見大部分中實戶不是轉為法人下單,而是不玩了。」這位營業員說。

去年四月初,當時財政部長劉憶如宣布證所稅今年元月起開徵,前二年,台股超過八千五百點才課稅,二○一五年後,買賣股票總額逾十億元者課稅。

證所稅一上路,股市大戶賈文中立刻將他投資的鼎富證券賣給元大證券。賈文中對本刊直言:「有證所稅在,台股八千五百點過不去的,就算上漲,一靠近八千五,大家嘴巴上說不跑,心裡面都會想誰會先跑掉,不如自己先出場,所以心理作用更大,台股就上不去了。」

證交所統計數字也說明此事。○八年到一一年,台股每日平均成交量還有一千一百億元,去年宣布課徵證所稅後,掉到八○九億元,今年第一季又掉剩六九一億元。前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曾說,二○一一年最後二個月,台股成交量才八百多億元就有六成券商虧損,更甭提現在。

市占前三 獲利遽降

富邦證也不例外。近年來,富邦證營收市占率一直維持在第三名,獲利卻大衰退,從二○一一年的二十六億餘元,去年掉剩九.八億元,衰退六成多。

金主大戶跑得了,證券從業人員卻跑不了。「現在公司叫我們每個星期一、三、四的下午都要幫富邦人壽call客,反正證券沒業績,要我們去賣保險、提升員工產值,我們都快變成富邦人壽證券部門了。」一名富邦證天母分公司營業員透露。

能變成人壽證券部門還好,工作還算保住,若無法提升產值,情況就更糟。「富邦證成為證所稅實施受害者中,開第一槍、正式裁撤分據點的券商,大戶退場不玩,或者轉以海外法人身分下單,不需要那麼多營業員了。」一名證券同業說。就連首度聽到此事的富邦證員工,也大多默默接受此事。

台灣券商同業大家長、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聽聞此事後,嚴肅地說:「若是真的(指裁編據點),影響會很大。」

A股正夯 磁吸台資

究竟券商裁編據點影響為何,簡鴻文不願多談,不過,一位證券業高層說:「若沒有意外,元大和寶來證趁著同業合併重整,有可能是第二家大量裁撤據點的券商。」

這位高層分析,併購寶來證前,元大證損益兩平的成交量是台股每天成交量要四五○億元,「現在併入寶來證,損益兩平的門檻一定拉高,大家心知肚明,據點的合併、裁撤一定要做。」

為促進台股動能,券商公會現正研議爭取現股當沖、券商權證避險專戶降稅率由千分之三降到千分之一等措施。但無論如何找方法,如今證所稅已上路,台股動能遠不及大陸A股已是不可逆的事實。

「一名大戶說,台股沒前途,跑去玩大陸A股,另一個大戶好巧不巧也準備移去玩A股,原來他們從台股離場後,都跑去對岸了。」一位營業員苦笑說,在大戶心中,大陸A股是未來最有潛力的首選。

西進福建 簽意向書

而大陸A股市場,正是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亟欲擴張的版圖。「公司可能也是為了爭取福建第一張全資全照證券資格,開始收掉台灣的業務吧。」一名富邦證券工會成員說。

「我們大董(蔡明忠)說過要全力爭取A股經紀業務。」一名富邦金控高層透露。今年一月,大陸證監會前主席郭樹清釋出允許台資證券公司在大陸上海、福建、深圳各新設一家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可經營A股經紀業務資格。

「關於這個趨勢,大董早已看清楚。」該高層說。早在二○一○年中,蔡明忠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等簽署合資設立「海峽證券有限公司」及「海峽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意向書,初期規劃基金規模人民幣五十億元(約新台幣二百四十一億元),瞄準投資A股。

券商員工 嚴峻考驗

而和蔡明忠一樣,有意搶下兩岸合資證券頭香的,還有永豐金董事長何壽川。就在郭樹清來台放送利多的六天後,永豐金宣布將與廈門市金財投資公司合作,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證券。當時,業界隨即傳出,福建的第一張證照被永豐金搶走,富邦金落榜。

對此,富邦證高層說:「廈門在大陸經濟行政劃分下,有點像經濟特區地位,不屬於福建,因此不算是郭樹清所提的福建那張證券牌,說富邦出局還太早了。」並強調,廈門市政府與福建省政府二者,「到底誰比較能代表福建?」

由此看來,深陷證所稅魔咒、並還面臨大陸A股挑戰的,不只富邦證,還有全台萬名證券營業員。

回應

就裁減據點至三十五家一事,富邦證回應並無此計畫,目前為止僅有一處據點搬遷及一處據點合併;富邦證券定期檢視各據點的市場配置,就各商圈客戶需求、客戶對服務方式選擇(電子或實體)、據點經營效益優化原則增減據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94

豬羊變色裁員縮編頻傳 外商銀行大撤退

2016-03-24  TNM

歐洲經濟不佳,歐系外資銀行也狀況頻傳,繼一月間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Barclays)一口氣砍掉在台分行及證券公司,退出台灣市場後,市場傳出另有大型歐系銀行有意出售在台分行和業務。

本刊調查,準備撤出的外資銀行,找上本土大型金控國泰金和中信金接手。國泰金高層向本刊證實,的確有外資銀行和他們接觸求售,「而且不只一家」。歷經金融海嘯,業內生態改變,昔日「外資金童」光環褪色,反倒是國內銀行,亞洲盃打得興致勃勃,仍大舉徵才擴張。豬羊變色、土洋翻轉,新一波銀行整併潮正在開展。

匯豐銀行及台灣最大的外資銀行花旗上週二(十五日)公告,三月起裁撤在台四家分行;歷史超過一百五十年的英商渣打銀行則早在去年底就一口氣裁撤七家分行;紐西蘭最大的銀行澳盛一月時也將南部分行從一樓搬到七樓,並縮編台灣金融處人員;過去被視為金童的外資銀行人員,一夕成了灰姑娘。

景氣寒冬 縮編裁員

金融圈透露,「全球金融業前景不佳,關掉據點、裁員已經是很平常的事。還有歐系銀行打算將台灣業務打包出售,轉手賣國內金控。」市場點名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Deutsche)和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匯豐銀行。不過,匯豐銀行資深副總裁章純如表示,他們沒有參與過任何討論,也沒有買家,台灣還是匯豐集團優先市場之一,未來還是會致力深耕;德意志銀行也否認有要出售的規劃,但部分在台的歐系外資銀行,確實已陸續裁員、縮編或撤據點。

去年景氣不佳,歐洲央行要求銀行提高資本適足率,歐系銀行迫於經營情勢嚴峻,只好降低海外營運成本,積極處理「績效平平、獲利低」的地區,業務持續萎縮的台灣首當其衝。

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德意志銀行去年罕見虧損六十八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二四七八億元),市場因此傳出打算將獲利低、難做的台灣分行出售。外資圈人士分析,在台灣要經營投資銀行很辛苦,「資本市場就是殺戮戰場,台灣規模這麼小,要怎麼和人比拚。」

另外,來台已三十二年的匯豐銀行,經營也面臨困境。以個人金融、理財投資為主要業務的匯豐銀行,一八六五年成立於香港,九○年代將總部搬到英國倫敦,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銀行。今年一度為節省開支,打算把總部遷回香港,但考量到近期香港政治動盪,決定把總部永久留在倫敦。

目前匯豐在台灣有三十七間分行,是前五大外商銀行。去年獲利四十三億元,比前年負成長一.八四%,且已連續兩年下滑。

薪資凍結 節省成本

「匯豐銀行早在五年前就傳出有意逐步退出台灣市場,就是卡在金管會不肯。」金融圈高層透露。

外電報導,去年第四季匯豐因全球首度出現虧損八.五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八億元),計畫大砍二成人力、縮編三成投資銀行規模,並在今年初決定先凍結全球薪資和人事,裁員二.五萬名員工,以期在明年底前省下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六八三億元的成本。章純如指出,農曆年前匯豐集團總裁也發信否認要凍薪一事。

不過,匯豐銀內部員工透露,去年十二月,第一線員工包括行員及電話客服都陸續收到公司寄出的「薪資凍結」通知信,表示日後將不再有每年基本三%以上的調薪,一切再視續效調整。

員工不滿地說,信中完全沒有提到,薪資會凍結到何年何月,不少同仁得知消息後,紛紛表示要離職。「光是去年十二月到現在,個金和企金部門就走三位了,如果匯豐真要撤分行或裁員,我們覺得也好,至少還有遣散費可以拿。」

金融海嘯 重挫外商

對於市場頻傳外商銀行撤台,國泰金高層證實,的確有外資銀行和國泰接觸求售,「而且不只一家」。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對本刊表示,銀行合併可降低資金成本,提高獲利,目前國泰金對整併的需求越來越大。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經理陳佳文也透露,的確有在台外資銀行找中信銀承接業務,中信銀對於可提高在台市占率的併購案相當有興趣,「但目前還在評估、洽談。」

相形之下,國泰、富邦、中信、台新等國內大型金控最近才大舉徵才,力拚海外市場。富邦金三月中剛在新加坡開分行,中信才在緬甸仰光開代表處,國泰金更打算募資五百億元打亞洲盃和併購,展現國內金控走向國際的決心。

事實上,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後,以銷售理財商品見長的外商銀行就元氣大傷。「經過雷曼兄弟(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Lehman Brothers)倒閉的震撼教育,台灣投資人都變精明,加上網路資訊透明,現在理財商品很難賣;本土銀行都靠保險賺錢,這塊業務過去外商很少經營,因此營收獲利大減。」一名金融圈高層說。

去年在台五大外銀獲利都大幅萎縮,過去曾在台灣創下「一家分行年賺百億元」傳奇的花旗,去年稅前獲利不到一百億元,是六年來最差成績,渣打、澳盛、星展去年獲利也都是五年來最差。

渣打銀行去年一口氣關掉七家分行,一名從渣打離職的高階主管透露,「這是(裁員)最激烈的一年,苗栗以南的分行幾乎都有縮編、裁撤的情況。」

意外被裁 開車載客

該人士說,渣打去年裁員是分批、一波一波裁,一次縮減大約二十人,「有天去上班時發現,隔壁負責查核的整個部門都不見了。」一問之下才發現同事全都被資遣了。

本刊記者日前搭乘Uber時,巧遇一名被渣打銀行資遣的行員,記者問他,「開Ubor是兼職嗎?」只見這名李姓Ubor運匠,面有鬱色訕訕地說:「之前是兼職,現在是全職。」

「我去年替公司創造千萬元以上的業績,還不是說裁就裁。」李姓Uber司機透露,他原先在渣打銀行工作,去年五月端午節前,「有天被叫進辦公室,主管說要裁員。」給他一筆資遣費,他就此離開渣打。

李先生說,先前就有聽說總行在歐洲的狀況不好,要全球大裁員,「當時大家都很緊張,想說應該不會這麼衰,輪到我吧?」沒想到有一天他真的會被裁了,「當初好不容易擠進外商銀行,原以為捧了金飯碗,從此會一帆風順、高枕無憂,沒想到會是這種下場。」

記者問他,怎麼不考慮重新回外商銀行圈找工作?他苦笑說:「現在外資圈很少找人,開出來的職缺也不好,就先開Uber看看吧。」

九〇年代台灣金融業大開放,外資銀行紛紛進駐,除了看好台灣市場,也做為前進大陸的跳板。金融海嘯爆發前,在台五大外銀積極併購本土銀行。二〇〇六年時,渣打銀行鳴起第一槍,以四〇五億元買下新竹商銀;二〇〇七年花旗以一百四十一億元併購華僑銀行;緊接著前身是荷蘭銀行的澳盛以六十九億元標到台東企銀;匯豐以四百七十五億元標下中華銀行,颳起一陣外銀併購台資銀行的旋風。

高峰下滑 大舉撤退

當時外商銀行如日中天,一位任職外商銀的葉小姐回憶,狀況好的時候,年終、分紅都很大方,「分紅還沒下來,就有同事立刻換一台新的法拉利,有人幾乎每年都換新車,更別說一年出國旅遊三、四次了。」

未料,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幾年,外商銀行在台據點及員工數一直縮編,員工就算沒被資遣,待遇也不如以前優渥。葉小姐說,外商在台灣賺錢越來越少,她本想趁農曆年後跳槽,卻發現「萬年約聘缺越來越多,薪水也沒比現在好。」

「就連獵人頭公司打電話給我,都說現在只剩約聘,可能不適合我。有家美商銀行,一層樓的約聘缺超過三十五個,要做到七、八年以上才轉正,我聽到這消息很無奈。」

過去歐洲銀行在全球叱吒風雲,隨著近年經濟情勢差,讓稱霸全球的歐洲銀行也黯然失色。儘管是全球趨勢,但如何面對這波外商銀大舉撤退台灣的動作,可能成為小英總統五二〇就職後,要面對的經濟燙手山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3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