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多家銀行“參戰” 網銀轉賬步入“免費時代”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07/967987.html

網銀轉賬正逐漸進入“免費時代”。繼招商銀行(600036,SH)、寧波銀行(002142,SZ)等銀行之後,近日先是中信銀行宣布12月1日起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接著浙商銀行也表示自12月5日起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網銀轉賬正逐漸進入“免費時代”。繼招商銀行(600036,SH)、寧波銀行(002142,SZ)等銀行之後,近日先是中信銀行宣布12月1日起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接著浙商銀行也表示自12月5日起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以及互聯網時代用戶交易模式和交易行為正發生的巨大變化,銀行宣布網銀轉賬免費可以把更多客戶引流到線上渠道,同時也可為銀行贏得更多客戶,未來或有更多銀行加入進來。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則開始向用戶收取轉賬交易費用。

“免費”銀行持續擴容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年輕人對網上支付依賴的加深,銀行業正開啟網銀轉賬“免費時代”。

進入12月,中信銀行也宣布正式推出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惠民服務,所有該行客戶通過個人網銀辦理境內轉賬業務,包括異地和跨行轉賬均可享受“0”手續費的優惠。

近日,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也宣布,自12月5日起,該行個人客戶在該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自助轉賬機、ATM等所有電子渠道都將享受跨行轉賬免費政策。

實際上,早在今年9月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相繼宣布網上轉賬全免費時,不少業內人士就預期,除大行外,其他銀行可能會陸續跟進。現在看來,這一預期正穩步實現。

“互聯網時代用戶的交易模式、交易行為正發生巨大變化,網銀轉賬涉及到每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跨行、異地、本外幣轉賬也越來越頻繁。一些銀行推出網銀轉賬全免費,將有助於把更多客戶引流到線上渠道,同時也為銀行贏得更多客戶。”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

銀率網分析師則表示,為突破手機銀行發展面臨的用戶規模擴張速度放緩和同質化競爭加劇等問題,商業銀行推出特色免費政策,力爭在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競爭中搶占有利位置。隨著同業競爭的加劇,會有越來越多銀行加入到“免費”隊伍中來,未來銀行電子渠道轉賬免收手續費是大趨勢。

第三方將回歸通道地位

不過,就在銀行宣布推出免費政策之時,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卻進入了轉賬收費時代。

比如,從今年10月17日開始,微信支付逐步測試轉賬新規,即每人每月轉賬加面對面收款有2萬元免手續費額度,超出部分按照0.1%的標準收取支付方的手續費。而支付寶方面在網頁端支付寶轉賬早已收費,手機端目前依舊免費。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銀行業進入“免費時代”可能會對第三方支付產生影響,畢竟就銀行整體來說,用戶基數很大,而且從安全性上來說,多數人還是更信任銀行。此外,隨著用戶的增加,第三方支付平臺運營成本較高,加上央行收緊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免費轉賬的蛋糕或將越來越小。通過限額和收取手續費的方式,第三方支付將回歸支付通道地位。

實際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銀行愈發重視網絡渠道客戶的獲取。

中信銀行副行長朱加麟此前撰文指出,相比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傳統銀行業積累並掌握了大量客戶資源,伴隨著互聯網技術進一步降低金融服務成本,通過網絡銀行業務深挖低凈值的長尾客戶勢在必行。

中國建設銀行方面人士也表示,面對互聯網,當下銀行應該不斷結網擴網,以移動終端為渠道建設主體,利用線下發展線上,實現線上線下互補等。

  • 每日經濟新聞
  • 賈運可
  •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35

網銀互聯上板 資本驅動IDC市場白熱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931.html

網銀互聯上板 資本驅動IDC市場白熱化

一財網 陳周錫 2015-12-30 17:03:00

“伴隨互聯網不斷發展,IDC行業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服務器由專業公司外包、托管已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共識。”何洪忠說,過去十幾年,IDC行業平均每年保持超過30%的增長幅度。

IDC,即互聯網數據服務中心,是互聯網最基礎的服務行業之一,主要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器托管、空間租用、網絡批發帶寬等業務。

30日,長三角IDC龍頭企業——杭州網銀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網銀互聯”)登陸新三板。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何洪忠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正和多家投資機構溝通醞釀融資、增發事宜,預計短時間內就能傳出好消息。

按照行業預測,2014年~2017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這引起了資本對IDC業務的高度關註。

同時,諸多IDC企業為增強自身實力,也紛紛選擇上市融資。繼鵬博士、世紀互聯、網宿科技、藍汛、光環新網等企業之後,2015年,贊普科技、奧飛數據、景安網絡、天艦股份等企業均成功實現上市,IDC企業角力資本市場趨向白熱化。

每年複合增長30%以上

在杭州下沙網銀互聯數據中心,本報記者了解到,這里有5道嚴格門禁,除非得到許可,否則無法靠近機房。為保證服務器的工作溫度在22攝氏度左右,5臺世圖茲冷機日夜不停地運轉。

何洪忠說,目前網銀互聯有自建數據中心3座,合作中心17座,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地區和北京、廣州。目前,該公司服務著1500多家企業,包括小米、快的、同花順、東方財富、優酷土豆、美圖秀秀、信達期貨等眾多互聯網、金融知名公司。

過去一家企業建立一個網站,自己采購一批服務器,安放在公司某個小房間里,然後接上市電、網絡,讓客戶訪問。但受電力、網絡、溫度、灰塵、鼠蟲害等環境影響,經常會導致服務器停止服務,用戶無法登陸。

對一般企業網站而言,服務器短時間無法使用或許影響有限,但是對於電商、門戶網站、遊戲網站、金融機構而言,一旦服務器停止服務,每小時可能就會面臨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的損失。

查閱資料,IDC行業從2001年逐漸起步,最近幾年伴隨互聯網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

“伴隨互聯網不斷發展,IDC行業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服務器由專業公司外包、托管已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共識。”何洪忠說,過去十幾年,IDC行業平均每年保持超過30%的增長幅度。網銀互聯2001年進入該行業,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已成為長三角IDC龍頭企業。

查看網銀互聯招股說明書,可以發現該公司銷售收入、利潤、利潤率都在不斷提升。2013年,營收7486萬元,凈利潤757萬元;2014年,營收1.08億元,凈利潤1125萬元;今年1~5月份,營收5382萬元,利潤851萬元。

資本驅動IDC白熱化

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後,網銀互聯也正式亮相行業內的第一陣營。作為一家公眾公司,投資機構也紛紛伸出橄欖枝。何洪忠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和多家投資機構溝通融資、增發事宜,預計短時間內就能傳出好消息。

何洪忠介紹,除土地、廠房之外,IDC項目投資每平方米在1.2萬元~1.5萬元。目前公司位於杭州下沙的數據中心正在進入成長期,其機房利用率將逐步達到較高水平。屆時,其產生的大額固定成本將得到有效分攤,公司的營收和利潤率也將大幅提高。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個人通過網絡提供服務、傳輸信息,這些需求使得服務器的使用量呈倍數發展。同樣,IDC行業也正在迎來高速發展期。”何洪忠表示,未來公司將在自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運用、提供增值幅度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斷為客戶提供更加安全、全面的服務。

與此同時,從今年開始,極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將成為網銀互聯專註的重點行業。何洪忠表示,公司將結合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實際需求,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內,制定IDC標桿服務,為行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互聯網投資人士分析,從投資節奏角度看,整個雲計算行業是沿著“硬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的方向波段前進,每個階段都有5~10年的黃金期。從行業發展波段看,隨著IDC基礎設施成熟, 平臺和應用軟件才能逐漸展露價值,後者發展必須基於前者基礎之上。

目前正處於IDC行業發展和投資的黃金期。據介紹,今年前5個月,網銀互聯每股收益0.29元。在A股市場上,創業板有一家公司以IDC作為主業——朗源股份(300175),動態市盈率達到173倍,如果參考朗源股份,網銀互聯的市值有望高達25億。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14

鎊匯急跌 購物旅遊最划算 網銀理財兌英鎊享電匯價

1 : GS(14)@2016-07-12 08:10:17

【明報專訊】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英鎊匯價持續下跌,近日兌港元不時低見「10算」以下,港元兌英鎊購物變相享有約六折。瑞信亞太區投資策略師邵志銘表示,英鎊兌美元若跌至1.2,相對平均歷史水平,算是非常划算。暑假後不少香港學生會到英國升學,或者計劃到英國旅遊,怎樣兌換英鎊才是最抵,成為近日熱門話題。除了親身到找換店兌換,其實亦可以利用各家銀行的網上理財戶口,以較優惠的電匯價(TT rate)先進行兌換,再到就近分行提取外幣。

近期英國脫歐令英鎊、歐元、日圓等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其中英鎊大挫令不少人對買入英鎊大感興趣。如果希望在網上完成外幣買賣,首先需要有該行的戶口,並已開通網上理財戶口及擁有外幣戶口。一般網上理財戶口的貨幣買賣將以電匯匯率買入貨幣,以昨天的英鎊銀行賣出價為例,大部分銀行的電匯匯率均比現鈔低數百點子,恒生銀行每英鎊的電匯匯率比現鈔低0.154港元,某些銀行如果以較高級的戶口進行買賣,更可以享有比電匯更優惠的匯率。

在網上銀行買入外幣後,可選擇指定分行提取外幣,但要留意有每天提取金額有限制,如果提取金額較大(如超過1萬元英鎊),需要分數天提取。

可先兌換 再選分行提取

另外,兌換外幣的時候亦需要留意,某些銀行會就每單買賣外幣的交易收取手續費,兌換的時候可以先計算需要兌換的總額,避免分開兌換做成額外的手續費開支。一般而言,以現鈔兌換較帳戶提取的手續費較高,但創興銀行例外,現鈔兌換的收費為零,帳戶提取為50元。

計算哪一種兌換方法較划算的時候,除了留意匯率,也需要把銀行的手續費計算在內,匯率對買入大額外幣影響較重要。以百年找換店為例,雖然匯率較某些銀行為高,但如果需要兌換的金額較少,由於找換店手續費為零(如果索取多於1張單據,需要付每張10元的手續費),即使外幣匯率較高,可能總數亦較划算。

即使暫時沒有到英國旅遊的打算,買入外幣亦可以作為定期存款。不少銀行亦有外幣定期存款的服務,以恒生銀行為例,英鎊1星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為3.5厘,1至6個月定期存款利息為0.3厘。如果以外幣作定期存款,需要留意由於近期匯率劇烈波動,利率收益或未能彌補匯價下跌的損失。

瑞銀﹕英鎊或仍未見底

此外,喜歡到英國旅遊或有子女在英國升學的投資者,相信亦會趁着這一波英鎊貶值趁低吸納,但在未來缺乏明顯利好消息的情况下,或許不需要急於一時買入英鎊。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霍慧敏表示,英國未來仍然面對不少未知因素,因此難以預測英鎊何時見底。瑞銀英鎊兌美元3個月目標價為1.32,而對英國2017年經濟增長預測已下調至0.5%,「里斯本條約尚未啟動,脫歐其實仍未確實執行,短期內英鎊應會繼續疲弱」。

明報記者

[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34&issue=20160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33

中銀新要求網銀三個月轉一次密碼

1 : GS(14)@2016-10-19 05:21:46

早前四大銀行有戶口被黑客入侵,盜用戶口存款炒股,《星島日報》報道,中銀香港(2388)將採納金管局網上銀行指引,要求客戶定期更改網銀戶口密碼,每3個月向客戶發出更換密碼提示,同時由8月開始分階段安排長期不轉密碼的客戶更換網銀密碼。報道引述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稱,定期更換網銀密碼難敵黑客,應使用保安編碼器或以短訊發出一次性密碼作出雙重認證,安全度會更高,定期換密碼易出現忘記密碼的情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9/198053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42

獨立網上身分證 操作網銀交易 電子身分研究料下半年發表初步結果

1 : GS(14)@2017-01-09 08:05:37

【明報專訊】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的分佈式分類帳技術(簡稱DLT),近年開始受金融業重視,但如何應用在實際業務上仍有待研究。金管局去年成立的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預計將在今年陸續「交功課」,據了解辦公室籌組了3個小組,各有不同銀行參與在內,分別研究把DLT技術應用在按揭、貿易融資及電子身分管理。而繼按揭業務在去年11月取得成果後,據悉貿易融資及電子身分管理的研究,亦分別會在今年首季及下半年有初步研究結果。但業界均認為,今年內仍然難以達到大規模應用的效果。

明報記者 廖毅然

由於技術層面及研究階段有所不同,3個研究小組的進度並不一致,按揭方面中銀香港(2388)已率先應用在實際案例上,貿易融資小組則仍在概念驗證階段,而據悉優先次序排得最後的電子身分管理(電子 ID)亦已展開初步可行性研究。

個人資料存電子ID 方便銀行查證

渣打香港資訊科技總監溫敬道表示,現時由數家銀行各自拋出不同概念,最理想的情况下,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獨得的電子ID,日後登入不同銀行的網上銀行戶口,都只需要用同一個ID號碼。而利用DLT技術,可以把客戶的個人資料存放在電子ID內,方便銀行進行「認識你的客戶」(KYC),同時不用花太多資源去印證資料真偽,因為DLT技術其中一個主要特性是加密。

金管局:研究仍處初階

金管局發言人稱,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委託香港應科院的研究 ,主要透過不同的概念驗證測試去了解DLT技術於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潛力,當中包括電子身分管理。發言人強調該研究目前處於初期階段,仍需要進行深入探討,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發表研究結果。

結合生物認證 提高安全度

早前金管局發表的DLT技術研究白皮書當中,提到北歐國家愛沙尼亞的經驗。愛沙尼亞正計劃在今年推出一個名為「Smart-ID」的計劃,據官方介紹,有別於傳統使用SIM卡的身分證,該國政府設計了一個智能電話的應用程式,可以此進行身分驗證。

中銀香港資訊科技部總經理鄭松岩表示,香港研究的電子身分管理模式,未必是以電子ID取代傳統的實物身分證,而是兩者並行,屆時每人都有兩組ID號碼,除傳統身分證上的號碼外,進行任何網上交易、操作及驗證則使用電子ID,更可以結合生物認證技術,提高安全度及資料的可信性。

鄭松岩又稱,政府在2018年會推出新一代的智能身分證,但電子ID是一項不能漠視的新技術,「除了應用在金融業外,電子ID的構想可以再加倍宏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75&issue=2017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