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生態戰 | 58同城姚勁波:把創業者綁上自己的戰車,把O2O做到100億美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2/148964.html


來源:《創業家》一月刊
口述:58 同城創始人姚勁波
記者:和陽

 

 

 

 

58 同城上市後,創始人姚勁波本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但他突然發現,一大撥類Uber 式O2O 公司正強勁崛起,已勢成威脅。這批公司大都向58 同城用戶提供近乎標準化的上門服務。它們對服務品質有著較強的控制力,並借助移動支付輕松實現了交易的閉環。更要命的是,借助LBS 和移動社交網絡,它們的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相較PC 時代的分類信息網站,已高出太多。此外,有些公司已融到了很多錢,顛覆58 同城已成公開表態。

 

短暫的情緒波動後,姚勁波確認了以下兩點:第一,在生活服務業,信息是基礎,永遠有價值,大而全的分類信息網站仍有生命力。58 同城財報可予以佐證。第二,前述O2O 公司在某些垂直細分領域,將很大程度上替代對應的線下門店,並將逐步瓦解分類信息網站的客戶基礎,因此58 同城必須積極應對這一挑戰。

 

事實上,對58 同城這樣市值在三四十億美元的中巨頭而言,所處行業的巨變意味著一次向上攀升的機會。如果它們能夠像當年的阿里巴巴一樣,將平臺開放,再通過投資、內創業等舉措,把更多創業者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從而建立起一個枝繁葉茂的生態體系,那麽,市值高於100 億美元並非沒有可能。

 

58 同城已朝此方向邁了幾步。

 

58 同城的生態體系布局於生活服務業,基石則是海量用戶。成立近10 年來,58 同城在信息服務方面較好地滿足了用戶需求。這一多年積攢的勢能(包括品牌、流量、資金等)導向該領域任何一個垂直細分市場,都將為之帶來顯著變化。

 

就同業競爭而言,比58 同城資金更為雄厚的公司,在對生活服務業的理解上,大多不如前者,而鮮見的對該行業獨具深刻認識的公司,則大多不如前者財大氣粗。

 

58 同城生態體系包括58 同城、58 到家兩個品牌,分別覆蓋生活信息服務與生活服務交易兩環節。同城大而全,到家小而精。兩品牌均可共享母公司資源。兩者均具投資功能。姚勁波力圖通過投資的方式,將該領域從初創期到中後期富有前景的創業項目一網打盡。

 

58 同城或將成為生活服務業O2O 領域最大的生態體系。

 

以下為姚勁波口述:
 

O2O 不可怕

我並不認為生活服務業已經演進到了從信息走向交易的階段。在房產、招聘、二手車等58(即上市公司58 同城,下同)主要業務領域里,我還看不到有人在跟我們競爭。

以二手車為例,什麽優車誠品、大搜車等,我都知道,但它們並不是來挑戰58 的。

 

現在的二手車創業公司,幾乎全都是中介模式。它們大多提供二手車質量擔保或檢測服務,以便讓用戶放心來買,但用戶不知道上述平臺在售二手車的詳盡信息,於是就到58 同城上找車,因為我們的信息是海量的。所以,它們通通是我們的客戶。

 

這個創業群體的存在或發達,對58 而言並非壞事,它們其實是在幫助58 做好二手車生態環境,比如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真實的信息。

 

房產、招聘等品類也如此。愛屋吉屋、優客逸家等新公司,也是我們的客戶。用戶需要在一個地方找到所有的房子,這就是分類信息網站存在的價值,它大而全。

 

在本地生活服務業中,一個品類能夠用交易替代信息,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該服務的購買頻率足夠高。如頻率很低,它很難實現交易的閉環,因為用戶根本不會去找你。第二,用戶能夠很快做出消費決策。換言之,是否購買,用戶無須做很多研究和溝通。第三,該服務與地理位置相關。

 

符合這些條件的品類其實不多。這也是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生活服務業仍以信息服務為主要生態環境的重要原因。信息服務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架構,它已存在數百年。有些需求就是個性化的,無法標準化。

 

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並未降低,只是增幅放緩了。但即便如此,58 在2014 年實現了差不多翻倍的增長。我們的房產、招聘等品類,完全看不到增速減緩的趨勢。我的感覺是,業務每往前走一步,路就更寬一些。

 

生活服務業里有很多機會,也有很多“坑”。應該說,近一兩年來,只有部分品類到了向交易環節過渡的階段。很多人一直瞎嚷嚷,說什麽O2O 時代來了,但到現在為止,O2O 仍處於發展的很早期,真正成規模的服務也就兩個半:打車算一個,外賣算一個,代駕算半個。除此之外,還有日訂單量超過1 萬的嗎?

 

以投資代轉型

 

如果有新品類出現了訂單量大增的趨勢,58 會去研究和探索。說不定我們的研究比其他人更系統化。得益於同城這個分類信息平臺,我們了解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比如什麽類別火、什麽類別有很大的需求等。

 

所以,在做得比較重的品類里,58 可能會做一些投資。58 有內部孵化項目,比如58 陪練等。我們連品牌帶用戶帶團隊全給創業者,但它是獨立的公司,我們是投資行為。對外,我們投了E 代駕。此前用戶在58 找代駕,打過去是一個代駕公司在接聽電話,現在用戶打過去,是他身邊一個有車的人接電話——這一模式的效率,肯定比58 原來的模式更高。58 的代駕頻道以後就是E 代駕的了。我們的初衷還是提高用戶體驗,誰的服務更好,我們就扶持誰。

 

為什麽E 代駕要我們的錢,不要別人的錢?因為我們能夠幫上忙。

 

在投E 代駕之前,創業者不知道58 說要做投資,是說一說還是真投。很多人對我們有擔心。當然,還有人在各種場合說我們的壞話,原因很簡單,怕我們。其實我們還投了很多公司,只是沒有宣布而已。58 要在未來3 年投出10 億美元,這是可以被驗證的。

 

我們不像VC,他們有很多人,看得過來那麽多早期項目, 我們的投資部目前只有兩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投資一些已發展得比較好的公司,未來人手多了,我們也會投資早期項目。

 

很多創業者試圖在生活服務業里尋找到可以做到交易環節的品類,其中一些創業公司已拿到了融資。對此,我們可以不理,沒有問題,因為代駕、家政、美甲這些品類創造的收入,在58 這個上市公司中占比非常小。但我覺得,如置之不理,我們的未來增長將受到限制。為應對這一並非正面的競爭,我們將以投資的方式進入一些領域。另外,我們推出了58 到家這個平臺,自己來做一些品類。我們之前說,能夠做到閉環、服務可標準化、服務內容跟58 品牌較為貼合的品類,就拿來放到58 到家這個平臺上做。對58 到家做什麽品類,我不會提出限制,但它未必會去做那麽多的品類,它也可以投資,我們專門有個人在58 到家看初創項目。

 

說實話,陳小華(58 到家CEO)他們就是一個創業團隊,陳小華的精力100% 地放在了58 到家上面。58 到家具體要做什麽,他也不用向我匯報,因為沒什麽意義,這就像別人在2005 年58 初創時問我到底怎麽做才會有收入、公司將設幾個部門一樣,我沒法回答,這都是八字沒一撇的事兒。

 

58 到家的激勵機制跟一個創業公司沒有太大區別。我覺得,我們已經解決了58 到家創始人是否具有創始人視角這個問題。我們會單獨給58 到家的員工發期權,跟一般創業公司差不多的比例。現在加入58 到家,和加入一個初創公司,沒有任何區別,而且它比一般創業公司要好。

 

我們對58 到家的投入將在  1 億美元以上。除了錢,58 到家還有很多優勢:第一,我有用戶。用戶原來就在58 上找信息、打電話,不標準的服務他都能接受,現在有了標準化、有保障的服務,對他當然更具吸引力。第二,我有商戶。我覺得,58 在提供服務的藍領中,應該是最有號召力的品牌,因為他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就是在58 找的。現在,我們招阿姨、招美甲師,只需要幾天時間。第三,我有品牌。58 做58 到家,品牌會自然而然從前者延伸到後者,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很多人看到58 到家後跟我說,你們早就應該這麽做。再加上未來跟騰訊潛在的合作機會,我認為,58 做上門服務幾乎是必成的。

 

我現在對58 到家的關註還比較多,但半年或一年後,可能就只會在董事會層面關註它了。

 

規劃58 生態

 

我們將來會是兩個品牌,三個部分。首先是58 同城,它是個信息平臺。大家看到58 同城,就想到了信息。用戶可以去58 同城找各類服務的電話,可以輕松獲取相關服務,而且信息的獲取是免費的。

 

其次是58 到家。58 同城中基於地理位置的、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那些品類,由58 到家來做。58 到家並不隸屬於  58 同城這個品牌,它倆之間沒有關系。

 

58 到家、58同城是58 這個上市公司的兩塊業務,是兩個並列的品牌,甚至,它們將來誰大都不一定。

 

因為我們了解數據,又能幫助創業者,所以我們還會做投資,扶持一下他們。

 

這時,我們的生態體系里,還缺一個金融。我把金融看成乘法,因為它能讓用戶和商戶更依賴我們。

 

58 上,有很多好的金融場景。比如,58 的用戶需要買房、買車,需要裝修房子,需要結婚,或者買二手手機什麽的,或許我可以把這條真實的購買信息導給貸款公司。我也可以做深一點,我來發貸款。另外,58 還有大量的商家、商戶,他們也有資金需求,或許我們可以給它融資,幫它獲得更廉價的資金。

 

至於金融對58 的乘法倍數會不會像金融之於京東那麽大,還不清楚,但我們已經成立了金融部門。

 

戰略由一件件事情組成。58 到家做到明年,能不能在這個行業里形成影響力?用戶尋找上門服務時去不去58 到家?同城的房產、招聘等品類,能不能獲得更多商戶?只要我們把一項項服務做到行業領先,58 生態自然而然地就建成了。

 

(全文發表於《創業家》雜誌2015年1月號,如需轉載,請聯系本刊,並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43

58同城姚勁波:把創業者綁上自己的戰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7119.html

姚勁波確認兩點:第一,在生活服務業,信息是基礎,永遠有價值,大而全的分類信息網站仍有生命力。58同城財報可予以佐證。第二,前述O2O公司在某些垂直細分領域,將很大程度上替代對應的線下門店,並將逐步瓦解分類信息網站的客戶基礎。

58 同城上市後,創始人姚勁波本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但他突然發現,一大撥類Uber 式O2O 公司正強勁崛起,已勢成威脅。這批公司大都向58 同城用戶提供近乎標準化的上門服務。它們對服務品質有著較強的控制力,並借助移動支付輕松實現了交易的閉環。更要命的是,借助LBS 和移動社交網絡,它們的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相較PC 時代的分類信息網站,已高出太多。此外,有些公司已融到了很多錢,顛覆58 同城已成公開表態。

短暫的情緒波動後,姚勁波確認了以下兩點:第一,在生活服務業,信息是基礎,永遠有價值,大而全的分類信息網站仍有生命力。58 同城財報可予以佐證。第二,前述O2O 公司在某些垂直細分領域,將很大程度上替代對應的線下門店,並將逐步瓦解分類信息網站的客戶基礎,因此58 同城必須積極應對這一挑戰。

事實上,對58 同城這樣市值在三四十億美元的中巨頭而言,所處行業的巨變意味著一次向上攀升的機會。如果它們能夠像當年的阿里巴巴一樣,將平臺開放,再通過投資、內創業等舉措,把更多創業者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從而建立起一個枝繁葉茂的生態體系,那麽,市值高於100 億美元並非沒有可能。

58 同城已朝此方向邁了幾步。

58 同城的生態體系布局於生活服務業,基石則是海量用戶。成立近10 年來,58 同城在信息服務方面較好地滿足了用戶需求。這一多年積攢的勢能(包括品牌、流量、資金等)導向該領域任何一個垂直細分市場,都將為之帶來顯著變化。

就同業競爭而言,比58 同城資金更為雄厚的公司,在對生活服務業的理解上,大多不如前者,而鮮見的對該行業獨具深刻認識的公司,則大多不如前者財大氣粗。

58 同城生態體系包括58 同城、58 到家兩個品牌,分別覆蓋生活信息服務與生活服務交易兩環節。同城大而全,到家小而精。兩品牌均可共享母公司資源。兩者均具投資功能。姚勁波力圖通過投資的方式,將該領域從初創期到中後期富有前景的創業項目一網打盡。

58 同城或將成為生活服務業O2O 領域最大的生態體系。

以下為姚勁波口述:

O2O 不可怕

我並不認為生活服務業已經演進到了從信息走向交易的階段。在房產、招聘、二手車等58(即上市公司58 同城,下同)主要業務領域里,我還看不到有人在跟我們競爭。

以二手車為例,什麽優車誠品、大搜車等,我都知道,但它們並不是來挑戰58 的。

現在的二手車創業公司,幾乎全都是中介模式。它們大多提供二手車質量擔保或檢測服務,以便讓用戶放心來買,但用戶不知道上述平臺在售二手車的詳盡信息,於是就到58 同城上找車,因為我們的信息是海量的。所以,它們通通是我們的客戶。

這個創業群體的存在或發達,對58 而言並非壞事,它們其實是在幫助58 做好二手車生態環境,比如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真實的信息。

房產、招聘等品類也如此。愛屋吉屋、優客逸家等新公司,也是我們的客戶。用戶需要在一個地方找到所有的房子,這就是分類信息網站存在的價值,它大而全。

在本地生活服務業中,一個品類能夠用交易替代信息,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該服務的購買頻率足夠高。如頻率很低,它很難實現交易的閉環,因為用戶根本不會去找你。第二,用戶能夠很快做出消費決策。換言之,是否購買,用戶無須做很多研究和溝通。第三,該服務與地理位置相關。

符合這些條件的品類其實不多。這也是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生活服務業仍以信息服務為主要生態環境的重要原因。信息服務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架構,它已存在數百年。有些需求就是個性化的,無法標準化。

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並未降低,只是增幅放緩了。但即便如此,58 在2014 年實現了差不多翻倍的增長。我們的房產、招聘等品類,完全看不到增速減緩的趨勢。我的感覺是,業務每往前走一步,路就更寬一些。

生活服務業里有很多機會,也有很多“坑”。應該說,近一兩年來,只有部分品類到了向交易環節過渡的階段。很多人一直瞎嚷嚷,說什麽O2O 時代來了,但到現在為止,O2O 仍處於發展的很早期,真正成規模的服務也就兩個半:打車算一個,外賣算一個,代駕算半個。除此之外,還有日訂單量超過1 萬的嗎?

以投資代轉型

如果有新品類出現了訂單量大增的趨勢,58 會去研究和探索。說不定我們的研究比其他人更系統化。得益於同城這個分類信息平臺,我們了解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比如什麽類別火、什麽類別有很大的需求等。

所以,在做得比較重的品類里,58 可能會做一些投資。58 有內部孵化項目,比如58 陪練等。我們連品牌帶用戶帶團隊全給創業者,但它是獨立的公司,我們是投資行為。對外,我們投了E 代駕。此前用戶在58 找代駕,打過去是一個代駕公司在接聽電話,現在用戶打過去,是他身邊一個有車的人接電話——這一模式的效率,肯定比58 原來的模式更高。58 的代駕頻道以後就是E 代駕的了。我們的初衷還是提高用戶體驗,誰的服務更好,我們就扶持誰。

為什麽E 代駕要我們的錢,不要別人的錢?因為我們能夠幫上忙。

在投E 代駕之前,創業者不知道58 說要做投資,是說一說還是真投。很多人對我們有擔心。當然,還有人在各種場合說我們的壞話,原因很簡單,怕我們。其實我們還投了很多公司,只是沒有宣布而已。58 要在未來3 年投出10 億美元,這是可以被驗證的。

我們不像VC,他們有很多人,看得過來那麽多早期項目, 我們的投資部目前只有兩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投資一些已發展得比較好的公司,未來人手多了,我們也會投資早期項目。

很多創業者試圖在生活服務業里尋找到可以做到交易環節的品類,其中一些創業公司已拿到了融資。對此,我們可以不理,沒有問題,因為代駕、家政、美甲這些品類創造的收入,在58 這個上市公司中占比非常小。但我覺得,如置之不理,我們的未來增長將受到限制。為應對這一並非正面的競爭,我們將以投資的方式進入一些領域。另外,我們推出了58 到家這個平臺,自己來做一些品類。我們之前說,能夠做到閉環、服務可標準化、服務內容跟58 品牌較為貼合的品類,就拿來放到58 到家這個平臺上做。對58 到家做什麽品類,我不會提出限制,但它未必會去做那麽多的品類,它也可以投資,我們專門有個人在58 到家看初創項目。

說實話,陳小華(58 到家CEO)他們就是一個創業團隊,陳小華的精力100% 地放在了58 到家上面。58 到家具體要做什麽,他也不用向我匯報,因為沒什麽意義,這就像別人在2005 年58 初創時問我到底怎麽做才會有收入、公司將設幾個部門一樣,我沒法回答,這都是八字沒一撇的事兒。

58 到家的激勵機制跟一個創業公司沒有太大區別。我覺得,我們已經解決了58 到家創始人是否具有創始人視角這個問題。我們會單獨給58 到家的員工發期權,跟一般創業公司差不多的比例。現在加入58 到家,和加入一個初創公司,沒有任何區別,而且它比一般創業公司要好。

我們對58 到家的投入將在 1 億美元以上。除了錢,58 到家還有很多優勢:第一,我有用戶。用戶原來就在58 上找信息、打電話,不標準的服務他都能接受,現在有了標準化、有保障的服務,對他當然更具吸引力。第二,我有商戶。我覺得,58 在提供服務的藍領中,應該是最有號召力的品牌,因為他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就是在58 找的。現在,我們招阿姨、招美甲師,只需要幾天時間。第三,我有品牌。58 做58 到家,品牌會自然而然從前者延伸到後者,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很多人看到58 到家後跟我說,你們早就應該這麽做。再加上未來跟騰訊潛在的合作機會,我認為,58 做上門服務幾乎是必成的。

我現在對58 到家的關註還比較多,但半年或一年後,可能就只會在董事會層面關註它了。

規劃58生態

我們將來會是兩個品牌,三個部分。首先是58 同城,它是個信息平臺。大家看到58 同城,就想到了信息。用戶可以去58 同城找各類服務的電話,可以輕松獲取相關服務,而且信息的獲取是免費的。

其次是58 到家。58 同城中基於地理位置的、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那些品類,由58 到家來做。58 到家並不隸屬於 58 同城這個品牌,它倆之間沒有關系。

58 到家、58同城是58 這個上市公司的兩塊業務,是兩個並列的品牌,甚至,它們將來誰大都不一定。

因為我們了解數據,又能幫助創業者,所以我們還會做投資,扶持一下他們。

這時,我們的生態體系里,還缺一個金融。我把金融看成乘法,因為它能讓用戶和商戶更依賴我們。

58 上,有很多好的金融場景。比如,58 的用戶需要買房、買車,需要裝修房子,需要結婚,或者買二手手機什麽的,或許我可以把這條真實的購買信息導給貸款公司。我也可以做深一點,我來發貸款。另外,58 還有大量的商家、商戶,他們也有資金需求,或許我們可以給它融資,幫它獲得更廉價的資金。

至於金融對58 的乘法倍數會不會像金融之於京東那麽大,還不清楚,但我們已經成立了金融部門。

戰略由一件件事情組成。58 到家做到明年,能不能在這個行業里形成影響力?用戶尋找上門服務時去不去58 到家?同城的房產、招聘等品類,能不能獲得更多商戶?只要我們把一項項服務做到行業領先,58 生態自然而然地就建成了。

 

來源:《創業家》一月刊

口述:58 同城創始人姚勁波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80

58同城姚勁波:把創業者綁上自己的戰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7119.html

姚勁波確認兩點:第一,在生活服務業,信息是基礎,永遠有價值,大而全的分類信息網站仍有生命力。58同城財報可予以佐證。第二,前述O2O公司在某些垂直細分領域,將很大程度上替代對應的線下門店,並將逐步瓦解分類信息網站的客戶基礎。

58 同城上市後,創始人姚勁波本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但他突然發現,一大撥類Uber 式O2O 公司正強勁崛起,已勢成威脅。這批公司大都向58 同城用戶提供近乎標準化的上門服務。它們對服務品質有著較強的控制力,並借助移動支付輕松實現了交易的閉環。更要命的是,借助LBS 和移動社交網絡,它們的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相較PC 時代的分類信息網站,已高出太多。此外,有些公司已融到了很多錢,顛覆58 同城已成公開表態。

短暫的情緒波動後,姚勁波確認了以下兩點:第一,在生活服務業,信息是基礎,永遠有價值,大而全的分類信息網站仍有生命力。58 同城財報可予以佐證。第二,前述O2O 公司在某些垂直細分領域,將很大程度上替代對應的線下門店,並將逐步瓦解分類信息網站的客戶基礎,因此58 同城必須積極應對這一挑戰。

事實上,對58 同城這樣市值在三四十億美元的中巨頭而言,所處行業的巨變意味著一次向上攀升的機會。如果它們能夠像當年的阿里巴巴一樣,將平臺開放,再通過投資、內創業等舉措,把更多創業者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從而建立起一個枝繁葉茂的生態體系,那麽,市值高於100 億美元並非沒有可能。

58 同城已朝此方向邁了幾步。

58 同城的生態體系布局於生活服務業,基石則是海量用戶。成立近10 年來,58 同城在信息服務方面較好地滿足了用戶需求。這一多年積攢的勢能(包括品牌、流量、資金等)導向該領域任何一個垂直細分市場,都將為之帶來顯著變化。

就同業競爭而言,比58 同城資金更為雄厚的公司,在對生活服務業的理解上,大多不如前者,而鮮見的對該行業獨具深刻認識的公司,則大多不如前者財大氣粗。

58 同城生態體系包括58 同城、58 到家兩個品牌,分別覆蓋生活信息服務與生活服務交易兩環節。同城大而全,到家小而精。兩品牌均可共享母公司資源。兩者均具投資功能。姚勁波力圖通過投資的方式,將該領域從初創期到中後期富有前景的創業項目一網打盡。

58 同城或將成為生活服務業O2O 領域最大的生態體系。

以下為姚勁波口述:

O2O 不可怕

我並不認為生活服務業已經演進到了從信息走向交易的階段。在房產、招聘、二手車等58(即上市公司58 同城,下同)主要業務領域里,我還看不到有人在跟我們競爭。

以二手車為例,什麽優車誠品、大搜車等,我都知道,但它們並不是來挑戰58 的。

現在的二手車創業公司,幾乎全都是中介模式。它們大多提供二手車質量擔保或檢測服務,以便讓用戶放心來買,但用戶不知道上述平臺在售二手車的詳盡信息,於是就到58 同城上找車,因為我們的信息是海量的。所以,它們通通是我們的客戶。

這個創業群體的存在或發達,對58 而言並非壞事,它們其實是在幫助58 做好二手車生態環境,比如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真實的信息。

房產、招聘等品類也如此。愛屋吉屋、優客逸家等新公司,也是我們的客戶。用戶需要在一個地方找到所有的房子,這就是分類信息網站存在的價值,它大而全。

在本地生活服務業中,一個品類能夠用交易替代信息,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該服務的購買頻率足夠高。如頻率很低,它很難實現交易的閉環,因為用戶根本不會去找你。第二,用戶能夠很快做出消費決策。換言之,是否購買,用戶無須做很多研究和溝通。第三,該服務與地理位置相關。

符合這些條件的品類其實不多。這也是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生活服務業仍以信息服務為主要生態環境的重要原因。信息服務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架構,它已存在數百年。有些需求就是個性化的,無法標準化。

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並未降低,只是增幅放緩了。但即便如此,58 在2014 年實現了差不多翻倍的增長。我們的房產、招聘等品類,完全看不到增速減緩的趨勢。我的感覺是,業務每往前走一步,路就更寬一些。

生活服務業里有很多機會,也有很多“坑”。應該說,近一兩年來,只有部分品類到了向交易環節過渡的階段。很多人一直瞎嚷嚷,說什麽O2O 時代來了,但到現在為止,O2O 仍處於發展的很早期,真正成規模的服務也就兩個半:打車算一個,外賣算一個,代駕算半個。除此之外,還有日訂單量超過1 萬的嗎?

以投資代轉型

如果有新品類出現了訂單量大增的趨勢,58 會去研究和探索。說不定我們的研究比其他人更系統化。得益於同城這個分類信息平臺,我們了解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比如什麽類別火、什麽類別有很大的需求等。

所以,在做得比較重的品類里,58 可能會做一些投資。58 有內部孵化項目,比如58 陪練等。我們連品牌帶用戶帶團隊全給創業者,但它是獨立的公司,我們是投資行為。對外,我們投了E 代駕。此前用戶在58 找代駕,打過去是一個代駕公司在接聽電話,現在用戶打過去,是他身邊一個有車的人接電話——這一模式的效率,肯定比58 原來的模式更高。58 的代駕頻道以後就是E 代駕的了。我們的初衷還是提高用戶體驗,誰的服務更好,我們就扶持誰。

為什麽E 代駕要我們的錢,不要別人的錢?因為我們能夠幫上忙。

在投E 代駕之前,創業者不知道58 說要做投資,是說一說還是真投。很多人對我們有擔心。當然,還有人在各種場合說我們的壞話,原因很簡單,怕我們。其實我們還投了很多公司,只是沒有宣布而已。58 要在未來3 年投出10 億美元,這是可以被驗證的。

我們不像VC,他們有很多人,看得過來那麽多早期項目, 我們的投資部目前只有兩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投資一些已發展得比較好的公司,未來人手多了,我們也會投資早期項目。

很多創業者試圖在生活服務業里尋找到可以做到交易環節的品類,其中一些創業公司已拿到了融資。對此,我們可以不理,沒有問題,因為代駕、家政、美甲這些品類創造的收入,在58 這個上市公司中占比非常小。但我覺得,如置之不理,我們的未來增長將受到限制。為應對這一並非正面的競爭,我們將以投資的方式進入一些領域。另外,我們推出了58 到家這個平臺,自己來做一些品類。我們之前說,能夠做到閉環、服務可標準化、服務內容跟58 品牌較為貼合的品類,就拿來放到58 到家這個平臺上做。對58 到家做什麽品類,我不會提出限制,但它未必會去做那麽多的品類,它也可以投資,我們專門有個人在58 到家看初創項目。

說實話,陳小華(58 到家CEO)他們就是一個創業團隊,陳小華的精力100% 地放在了58 到家上面。58 到家具體要做什麽,他也不用向我匯報,因為沒什麽意義,這就像別人在2005 年58 初創時問我到底怎麽做才會有收入、公司將設幾個部門一樣,我沒法回答,這都是八字沒一撇的事兒。

58 到家的激勵機制跟一個創業公司沒有太大區別。我覺得,我們已經解決了58 到家創始人是否具有創始人視角這個問題。我們會單獨給58 到家的員工發期權,跟一般創業公司差不多的比例。現在加入58 到家,和加入一個初創公司,沒有任何區別,而且它比一般創業公司要好。

我們對58 到家的投入將在 1 億美元以上。除了錢,58 到家還有很多優勢:第一,我有用戶。用戶原來就在58 上找信息、打電話,不標準的服務他都能接受,現在有了標準化、有保障的服務,對他當然更具吸引力。第二,我有商戶。我覺得,58 在提供服務的藍領中,應該是最有號召力的品牌,因為他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就是在58 找的。現在,我們招阿姨、招美甲師,只需要幾天時間。第三,我有品牌。58 做58 到家,品牌會自然而然從前者延伸到後者,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很多人看到58 到家後跟我說,你們早就應該這麽做。再加上未來跟騰訊潛在的合作機會,我認為,58 做上門服務幾乎是必成的。

我現在對58 到家的關註還比較多,但半年或一年後,可能就只會在董事會層面關註它了。

規劃58生態

我們將來會是兩個品牌,三個部分。首先是58 同城,它是個信息平臺。大家看到58 同城,就想到了信息。用戶可以去58 同城找各類服務的電話,可以輕松獲取相關服務,而且信息的獲取是免費的。

其次是58 到家。58 同城中基於地理位置的、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那些品類,由58 到家來做。58 到家並不隸屬於 58 同城這個品牌,它倆之間沒有關系。

58 到家、58同城是58 這個上市公司的兩塊業務,是兩個並列的品牌,甚至,它們將來誰大都不一定。

因為我們了解數據,又能幫助創業者,所以我們還會做投資,扶持一下他們。

這時,我們的生態體系里,還缺一個金融。我把金融看成乘法,因為它能讓用戶和商戶更依賴我們。

58 上,有很多好的金融場景。比如,58 的用戶需要買房、買車,需要裝修房子,需要結婚,或者買二手手機什麽的,或許我可以把這條真實的購買信息導給貸款公司。我也可以做深一點,我來發貸款。另外,58 還有大量的商家、商戶,他們也有資金需求,或許我們可以給它融資,幫它獲得更廉價的資金。

至於金融對58 的乘法倍數會不會像金融之於京東那麽大,還不清楚,但我們已經成立了金融部門。

戰略由一件件事情組成。58 到家做到明年,能不能在這個行業里形成影響力?用戶尋找上門服務時去不去58 到家?同城的房產、招聘等品類,能不能獲得更多商戶?只要我們把一項項服務做到行業領先,58 生態自然而然地就建成了。

 

來源:《創業家》一月刊

口述:58 同城創始人姚勁波


(編輯:余佳瑩)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