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招商局三度辉煌:民族的终究是世界的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YRDXPSIXSS69.html


站在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畔,隔海对岸的深圳南头半岛南高宽北低窄,形似出洞的蛇头,东侧山嘴,像张开的蛇口,1979年,就在蛇口这片10.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走过107个年头仍残存于香港的招商局越过海峡踏浪而来。

在这条海峡连成的两岸,招商局重拾百年前中国民族企业家之梦,重新探索民族工商业振兴之路。

时至2009年,招商局掌管资产万亿,形成我国最复杂的市场化、多元化企业航母之一,而这家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纪企业再一次历经“危与机”并存的时代挑战。

这家传承洋务运动以来“立足港澳、背靠内地、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24字经营方针的老央企,走过漫长的市场化与多元化征途,在“新的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战略实施进程中,“专业化”与“国际化”又被前所未有的摆到了显要战略位置。

市场化轨迹

1950年,目睹了77年战火纷飞的中国近代史,香港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名称作为洋务运动的唯一血脉得以保留。

彼时蛰居香港的招商局更像是一个办事机构。而在经营上,如果有船到香港,船上的人需要蔬菜、水,招商局就把东西送到船上,收取手续费。

至于组建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电报局、修建第一条铁路等,诸多中国工商业史上辉煌的第一成为招商局遥远的回忆。

1978 年,招商局“第29代掌门人”袁庚赴港主持工作,其重任是争取5-8年将招商局发展成综合性企业。1979年7月份,蛇口工业区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将 招商局推入了新中国工业大潮最前端。到1997年底,招商局下属各种参控股企业已经超过了200家,资产超过500亿港元,投资产业分散在数十个领域,管 理架构形成了复杂的多级主体。

但1996年开始,长期以来形成的资产结构不合理、战线拉得长、投资规模大、管理跟不上、盈利能力不强、资本流动性差、不良资产包袱沉重、还债压力大等所有国有企业多元化征程中遭遇的问题,招商局一个也没躲过!

随后招商局进行艰难的资产剥离和债务重组历程。

专业化重塑

“企业多元化可以规避行业风险,但规避不了系统风险。”这是招商局董事长秦晓的观点,他主张招商局走专业化道路,“把招商局的每家公司都做成专业化公司。”

秦晓的解决方案是,总部集权、决策民主、利润上缴总部、统一支配资源和投资权回收。在具体实施策略上,秦晓选择了以上市公司为资本平台来进行整合。

到2003年,招商局基本确立了交通基建、金融地产、物流作为四大核心产业,成为此后“再造招商局”的核心力量。

2006年底,招商局集团各项指标与3年前相比翻了一番,有的增幅高达160%以上,实现了“再造一个招商局”的目标。

2007年,招商局顺利迈出国际化第一步,首站是越南。“我们会一步步往海外拓展,下一步我们对东南亚地区和欧洲比较感兴趣。”秦晓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3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貴的股票終究要跌下來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apbh.html

-在廣州慢牛投資俱樂部的發言(十月六日),

上次我們開會時,王君問我,"過去十年,中國的高速公路公司的H股表現很好,可是為什麼A股表現一塌糊塗呢?"我回去查了資料,今天可以答覆大家。

問題在於這些公司的A股股價的起點太高。也就是說,A股IPO的發行價格太高,已經充分反映未來30到50年的利潤,和未來??年的現金分紅。


下面是幾個A+H公司十年來的數字:
(1)安徽皖通。A股跌17%,H股漲121%。
(2)深圳高速。A股跌49%,H股漲89%。
(3)成渝高速。A股跌66%,H股漲221%。
(4)寧滬高速。A股跌42%,H股漲228%。

其實,這種現象在別的行業也一樣:十年來的表現

(5)廣深鐵路。A股跌60%,H股漲88%。
(6)青島啤酒。A股漲355%,但是H股漲更多:1110%。
(7)華能電力。A股漲29%,但是H股漲更多:107%。
(8)中石化。A股漲74%,但是H股漲更多:498%。
(9)江銅。A股漲430%,但是H股漲更多:2789%。
(10)鞍鋼。A股漲11%,但是H股漲更多:376%。

(11) 兗州煤業。A股漲280%,但是H股漲了更多:656%。

(12)海螺水泥。A股漲343%,但是H股多漲了十倍:3516%。

(13)東方電氣。A股漲350%,但是H股也多漲了幾乎十倍:3251%。

(14) 廣船國際。A股漲177%,但是H股漲了更多:1016%。
(15) 上海石化。A股漲41%,但是H股漲了更多:151%。


結論:
從長期來看(不看短期),中國股市還是有規律的。貴的股票終究會跌下來。今天,多數A+H公司的A股依然比它們自己的H股貴很多。而中國的長期市場利率(不是官方的基準利率)會遠遠高於香港的市場利率。我認為,利率的倒數就是市盈率(當然還有其它次要的因素起作用)。也就是說,長期來看,A股會跌到H股以下。不要說"兩地資本市場的投資文化不同",從長期來看, 規律就是規律, 放之四海而皆準: 貴的股票終究會跌下來。

 

調整正在進行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41

泡沫終究都會破滅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e0ri.html

  「貪慾使人瘋狂。」伯頓·麥基爾曾經這樣評價投機者。雖然大家都知道投機熱潮後的結果,但通常會很快忘記教訓。不過,歷史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當市場造成驚人的投機癲狂之後,伴隨而來的也總是失控的崩潰。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球莖毫無理由地上漲,僅僅在1637年1月一個月裡,價格就增長了20倍,到了2月,市場崩潰,球莖的價格跌過了1月的增幅,很多投資者傾家蕩產。20世紀20年代晚期,美國股票大幅飆升,隨後又迅速崩潰,導致了大蕭條,到1932年股市見底時,多數藍籌股下跌超過90%。

   這樣的情景在20世紀90年代晚期再一次重演,納斯達克指數從高點下挫超過75%。互聯網資本集團曾漲到每股200.94美元,到2002年底每股只剩下0.36美元;康寧公司從每股75美元跌到每股3.31美元;捷迪訊光電公司一度高達每股140.50美元,後來每股只有2.47美元。

   投資者付出的代價總是非常高昂。當市場充斥著許多「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的話語時,股價往往就被推高到一個巔峰。但是接下來的股票價格也很快就詮釋了地心引力定律。就像上面所列舉的幾個例子,2000年時雖然股本淨值是負數,互聯網資本集團的市值卻高達500億美元。捷迪訊光電公司的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是它收入的200多倍。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加里·格雷感嘆說,即使由上帝出任這些公司的總經理,它們的經營也不可能創造出足夠的利潤以支持如此高的股價。

   股價不可能永遠高歌猛進,這是一個常識。而投資熱潮之後如影隨形的大幅下跌,又顯示出許多人是多麼的幼稚和短視。其實,當有人用「這次會不一樣」的詞句為一個危險資產的過高價格辯護時,投資者應該心懷疑慮:從來沒有「不一樣」的事情。作為理性的投資者就是要遠離非理性的衝動,避免金融火災燒及己身。

   馬丁·惠特曼,一位我十分敬仰的價值投資者,曾經在訪談時發表對泡沫的看法,甚合吾意。他說,市場總會有泡沫,而且泡沫終究都會破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市場對「漂亮50」極度追捧,而最後這種熱情以全面退潮告終。

   後來,市場又對垃圾股極度追捧。但是這種泡沫能持續嗎?互聯網的熱潮能持續嗎?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投資者湧入市場,購買這些昂貴的股票,並且不指望獲取任何收益,這個遊戲就可以繼續下去。這就是投資銀行所玩的把戲:買入大量估價過高的股票,然後對公眾投資者發行。但這種情況能夠得以持續嗎?不大可能。在惠特曼有生之年已經見識過無數次的投機性泡沫。當然,所有的泡沫都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不過,幾乎所有的泡沫破滅後,許多投資者最終都會被清理出局。

   馬丁·惠特曼說得好,如果你做的是正確的,那麼你根本不用依賴市場來拯救你。市場價值的最終回歸方式可能會表現為多種方式,比如合併、私有化、資本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等。但如果在相當長的時間後,這些都沒有發生、市場價值沒有回歸,那就證明你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230

SolarCity 終究走向輝煌還是沒落? 陳小邪

http://xueqiu.com/4439827795/27656882
2013 已經離我們遠去,2014也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快四分之一,時間是不是過得很快?真的很快。。從我真正關注SCTY到現在已經過了快半年了,SCTY不斷的給我們帶來驚喜,我也不斷的加倉。這裡真的要感謝@GT周 ,要不是他,我不會重倉SCTY,也不會拿得這麼久,更不會有如此大的收益。以下是對SCTY的展望和分析,部分數據和資料來源與網上,不構成買賣建議。

我們來看看今年早期的統計數據。
從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的2013年11月發佈的「Energy Infrastructure Update」中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11月太陽能佔新增發電容量的20.6 % 。

美國的總裝機容量為1,160GW,太陽能發電量是( 7.11GW)只有0.6 % 。所以我得到的結論是:太陽能為我們電力的一小部分,但它正在迅速增長。
查看原图太陽能行業協會公佈的圖表顯示了商業和住宅太陽能安裝情況。住宅和公用設施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但商業設施略有下降。
查看原图SolarCity公司( SCTY )不僅是最大的住宅太陽能安裝商,它的市場份額還是一直在爆炸式增長。在第三季度2013年, SolarCity的安裝住宅量為市場的32 % 。

查看原图為了讓公司快速成長, SolarCity公司將推出一個網站,將允許個人直接在其項目投資。自從發佈這則消息以後,公司股價上漲了10 %。公司金融產品副總裁Tim Newell表示,新平台將大幅降低公司資本成本。
目前太陽能屋頂行業不斷上升,這個趨勢在2014年將保持更強勁的勢頭。高盛預計,屋頂太陽能行業將以每年4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一直持續到直到2016年。大牌零售商,如沃爾瑪(WMT)和Costco(COST),都在積極採用SCTY的太陽能屋頂系統。這些零售商的規模使屋頂太陽能給他們更多的回報。因此,屋頂太陽能會繼續不斷的成長壯大,因為能為更多公司和用戶提供比電網更便宜的電價,這也有利於SolarCity公司。

由於多晶硅的大量供應,太陽能板的價格已經明顯回落。這無疑對SCTY又是一大利好。而且提供商SCTY可以自由選擇,換句話說,就是誰便宜,我買誰家的貨。

目前SCTY正在努力降低成本,如勞動力和系統設計劃。目前總安裝成本在52 %和64 % 之間。這些成本是SCTY目前主要要考慮的地方,美國目前的太陽還是明顯貴於德國。除了降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也估計會下跌,而且太陽能電池將變得更有效率。

非住宅用太陽能雖然有望帶動SolarCity公司的成長,但是其中貢獻最大的還是住宅市場。 SolarCity公司是這塊的龍頭,而且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 Vivint的市場份額只是SCTY的四分之一。

和Honda (HMC), Viridian Energy,  Home Depot (HD)的合作無疑有效的提高了SCTY的市場佔有率。公司預計將2014年的裝機量翻一番到475MW -525MW 。

SCTY還開始著手與TESLA汽車公司合作蓄電池項目,這將確保SCTY的系統能持續向客戶提供電力,即使太陽能系統處於脫機狀態,或者很少或沒有陽光 。究其原因,此舉是為了讓客戶自主常規電力,在沒有陽光時能有電力供應。SCTY稱之為Back-Up System,現在此項服務已經投入到商用,住家用戶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實現安裝應用。這一新的技術將幫助SolarCity公司的客戶,減少對電網的依賴,並且也可以通過蓄電池,最少降低20%的額外用電。

SCTY通過大力投資於軟件技術獲得信息優勢。這是關鍵,因為這樣你可以選擇正確的客戶(你可以離開無利可圖的客戶競爭! )據我所知,SCTY和TSLA沒有任何像樣的廣告和宣傳。。。[滴汗],Elon根本不屑去做廣告。

隨著SCTY規模的不斷膨脹壯大,其他企業只能望塵莫及,這將導致的結果就是SCTY一枝獨秀,其他公司無法趕超,只能吃著殘羹剩飯。

目前看來,SCTY的收入預計每年將繼續穩步增長。據該公司的最新預期,2013年來自Leases和Sales的增長將在1.57億元和1.63億元之間。這意味著,比2012的收入大約增加了25 %,和三年前比就是五倍。

SCTY年底的目標價,我給出三位數。公司預計將在2018年將用戶提高到100萬。我覺得用不了那麼久$SolarCity(SCTY)$ 必將走向輝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51

“偉大的安妮”故事動聽,但終究不是競爭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5/148371.html

黑馬哥:剛剛過去的周末,一則述說抓住1%機率的創業漫畫故事打動了無數人,90後“偉大的安妮”成為新的勵誌偶像。可是,她的產品“快看漫畫”經得住考驗嗎?順利上線、打出知名度不代表著成功,紅極一時卻死去或淪為僵屍的App並不少見。就其目前的產品來看,但是在聚合和分發兩個端口,快看漫畫沒有想清楚關於如何建立壁壘這個課題。
\社交網絡的傳播,周末素來都是低谷,新浪微博也曾出具報告,通過數據證明用戶活躍度通常會在周三和周四達到高峰,而在周末以及長假,無論是企業帳號還是個人帳號,其整體發言頻次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是另一方面,周末的時間線流速放緩,這意味著平均每條內容的停留時間都相對增加。所以,在專業的傳播公司竭力在計劃表里繞過周末這個黑洞的同時,有些從一開始就沖著“刷爆社交網絡”的內容設計,反而獲得了幾無競爭的感染空間。

從超級課程表創始人余佳文之於《一個90後把整個互聯網圈都激怒了》到“追氣球的熊孩子”NIKOEDWARDS之於《少年不可欺》再到微博營銷大號偉大的安妮之於《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皆選擇了在周末發力,沖擊刷屏之勢。

事實證明,一個時常抱怨不得不忍受自己父輩親朋在朋友圈里分享低級雞湯的用戶,他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從一片市井去了另一片市井,如果將同樣的一碗雞湯貼上葡萄酒的標簽再用鑲金的盤子呈上來,再安排一些贊不絕口的余音,他也會胃口大開。

瞧,那邊臺上的孟醒激動得手舞足蹈,大聲呵斥:“你們這些屌絲的味蕾沒有打開!”

言歸正傳,余佳文的身上已經隱約有了高燃的影子,NIKOEDWARDS則還在與律師商談究竟要向優酷索要多少賠償,剩下值得吐槽的,只有那個販賣夢想的微博“漫畫家”了。

對不起,你只有1%的努力

新浪微博本身盈利難度極大,卻並不影響用戶借助這一平臺賺到真金白銀,擁有逾800萬粉絲的偉大的安妮就是其中之一。

有著強大的粉絲經濟,加上與微博上一眾段子手長久以來的抱團,偉大的安妮在12月13日晚間用自己擅長的插圖繪畫講述了一則“如何走上漫畫家的道路”的故事,言語之間聲淚俱下,情懷滿滿。

這條微博在一天之內引起超過40萬次轉發,而其內容核心——即其創業開發的“快看漫畫”App也在App Store里最高時沖到了免費榜榜首的排名,拿到奇跡一般的單日30萬次下載規模,引起對於二次元圈充滿好奇而又一無所知的互聯網行業滿場驚呼。

其實,這里面誤會很大。

偉大的安妮——以及微博上許多耳熟能詳的“漫畫家”,如郭斯特、使徒子、丁一晨等——都是條漫的創作者,而且在風格上偏重於卡通。

所謂的條漫,指的是從四格漫畫衍生出的一種漫畫體裁,簡而言之,就是脫離了“格數”的規範限制,將某些段子用圖文的形式演繹出來,內容重點在於對白或旁白,繪畫只是輔助表達,故而對畫技要求得以放寬許多。

就在偉大的安妮以“漫畫家”的身份自居並且煽情的講述自己如何付出心力時,大部分傳統漫畫的作者及讀者對此唱出了反調,一個基本的評價是:“這年頭什麽人都可以自稱是漫畫家了”。

就在2年前,已經走紅的偉大的安妮還對媒體表示,稱自己“不希望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漫畫事業,因為覺得人生還有各種可能性,沒必要把自己局限在畫漫畫上”,轉眼之間,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就杳無蹤影,取而代之的就是“1%的生活”,而從繪畫和敘事的專業角度而言,偉大的安妮的畫技,非常罕見的沒有任何進步,用一個國漫作者的話來講,“只要稍微用點心思在畫畫上,就不可能表現得這樣原地踏步”。

必須承認,狹義範疇的二次元圈比較死心眼兒,在這個圈子看來,熱愛畫畫,和熱愛讓畫畫這個興趣更加值錢,是涇渭分明的兩種理想,且不可相互混淆。

所以沒有人會否認偉大的安妮是一個用心經營自己事業的段子手,但是“漫畫家”這個稱謂及其標榜的努力,是有些名過其實的。

90後的創業選秀大賽

“90後”這一標簽已經越來越顯得臉譜化,媒體見了它,就像是海洋里的鯊魚嗅到了千里之外的血絲,興奮、激動且不能自已。

當媒體過度關註一個話題領域、導致題材擠壓過剩而趨於同質化的時候,如同中國娛樂選秀節目淪為“比慘”故事會的現象也會同樣發生,憶苦思甜的時機被大大提前。

偉大的安妮用了很長的篇幅,回憶自己遇到的挫折,生生樹立出臉譜化的反派——告誡創業風險的前輩、最初沒有決定投資的VC、以及“不認同、不相信”她(比如看完後竟然沒有淚流滿面、沒有去下載她的App)的讀者——用以襯托“1%的光芒”,這種貫穿全文的戲劇性,是由設置代入感驅動轉發支持的關鍵。

只是一門生意而已,要不要這麽苦大仇深?

暫且,容我插播另一則故事。

2013年夏天,微軟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創業大賽(征集在Windows Phone上的原創應用產品),華南農業大學的一名研二在讀學生的個人作品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一名VC十分欣賞,當即讓助理在會後去攔那名學生,勸其退學,接受自己的十萬元投資,無需合約,但是該學生仍然選擇了買火車票回學校繼續讀書。這名VC在微博上充滿惋惜的講了這則故事,並總結稱“中國的大學生會拜讀喬布斯的故事,但絕大部分不會選擇創業”,卻不曾料到遭遇圍攻,大部分批評聲音認為這名VC過於輕率的試圖影響那名大學生的人生軌跡,且不論十萬元的數字多寡問題,作為一筆風險投資,因為投資項目的失敗而無法獲得回報並不算意外,但是對於為了接受這筆投資而中斷學業的那名學生而言,一旦創業失敗,可能就是萬劫不複。

為什麽我總是說雞湯聽上去無害喝下去有毒?因為那些反複宣揚“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功”的人,根本不會為那些“堅持下去卻沒能取得成功”的結果負責。

微博上的灰鴿子銀水說得更加刻薄:“感覺就像我不支持一下她的App,就變成了過去那麽多嘲笑她欺淩她打擊她鄙視她偉大理想的無數壞人之一一樣,是我作為冷酷無情庸碌無為的大人,背棄了這個美好世界純潔人們一直努力奮鬥的理想。”

美國社會學家認為,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經濟的繁榮,“成年過渡期”——包括五個標誌性階段:完成學業,離開父母,經濟獨立,步入婚姻,生兒育女——逐漸延長,並且產生一定程度上的順利錯亂,很多年輕人在經濟獨立甚至步入婚姻之後,心智仍然沒有能夠離開家庭和學校的環境,如:道德從修身的工具變成指控他人的武器、正義感變成排他和不寬容、價值判斷變成非黑即白的簡單邏輯、情操變成非理性的激情和盲動等。

所以,不必在“90後”的熱點造勢大師面前自慚形穢、急著反思傳播學理論是否過時,這只是一種最原始的——當然也是最有效的——孩童期行為,當一個孩童將玩具從沙發這頭扔到沙發那頭,他心知肚明怎樣會吸引註意,以及“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一效果。

據說,余佳文曾在薛蠻子被抓的當晚發布微博表示慶賀,稱“叫你這個死老頭不投資我”,只因余佳文曾懇求薛蠻子投資超級課程表而沒有如願,你看,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熊孩子,經濟獨立、事業騰飛的熊孩子。

如何評價快看漫畫

不好意思,小標題十分沒有新意的用了知乎體,而以下觀點,當然出自一個“不理解不支持年輕人的夢想”的壞人,不介意被偉大的安妮及其團隊用來當作又一塊墊腳石。

從目前來看,快看漫畫的目標是以作者為單位聚合條漫的各大創作源,進而在這樣一個細分領域拿到門票,形成獨占一個品類的內容分發渠道。在之前創辦工作室的經歷中,偉大的安妮有一些運作IP的經驗,在各大內容平臺都空前重視IP的時代,以此為基礎演變出豐富的商業玩法,也並不難。

問題在於,鏈條雖然完整,但是在聚合和分發兩個端口,快看漫畫沒有想清楚關於如何建立壁壘這個課題。

先說聚合。

昨天,就在快看漫畫下載量激增的同時,它的內容儲備被發現有一大半兒都處於版權雷區里。

微博上的熱門條漫大抵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原創,由創作者運作版權,比如偉大的安妮自己這樣的,一類是搬運或是漢化,由個人或組織將海外的條漫作品引進,比如趙石的故事,版權比較含糊,責任由搬運/漢化者自負。

原創類型的條漫,偉大的安妮基本依靠圈內抱團的形式取得了很少一部分創作者的授權,但是創作者的最大利益,仍然停留在其個人微博和微信等自媒體內,將內容和用戶分流出去,遠非雙贏的選擇,所以即使被冠以“起點模式”的贊譽,快看漫畫做不到起點中文網那樣的流量閉環,也無法通過獨家專供的形式向創作者提供高於在微博和微信能夠獲得商業回報。

我說了,條漫的創作者就是會畫圖的段子手,前向收費基本沒有成功案例,只能後向找企業收取植入式軟廣和品牌合作的費用,而這又回到了粉絲經濟的範疇,一個聚合App的用戶規模和傳播力量,敵不過普遍的社交平臺。

至於搬運或漢化類型的條漫,快看漫畫已經在大量的用戶投訴下連夜刪除侵權內容,這種悄悄盜圖的擦邊球,一旦公司化運作,便很難持續下去。

再說分發。

條漫的連續性很差,它適合用來填補碎片時間——比如在瀏覽社會時事時偶爾插入那麽一條調劑口味——卻不太容易形成App式的專註閱讀體驗,愛喝雞湯的用戶可能確實不少,但是專喝雞湯的用戶還是不多見的。

這勢必會帶來用戶訪問動機和停留時間的短板,站在初創公司的角度,前期的無效用戶樣本越多,就越難通過運營去理解用戶需求,如果拋開給投資方做成績這一考慮,快看漫畫的幾十萬下載量,其實是負面影響(用戶數據的誤導性)居多。

而且,快看漫畫的標準目標用戶,恐怕是最難以駕馭的那群App控——16-24歲的女性,活潑好奇,微博微信美拍淘寶豆瓣一個優酷唱吧樣樣都玩——與這些時間殺手競爭用戶的註意力,快看漫畫身板太弱。

唯一可以想想辦法的,是如何引導用戶將“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用起來,趁著微信還沒有下決心清理為朋友圈設置屏障之前,為快看漫畫賦予媒體式的擴散性。

以及……

其實我十分能夠理解創業者想要極盡所能的推廣產品的心態,也可以認同在這個孤掌難鳴時代有時確實需要找到一些相同的慰藉,甚至可以說,實現理想的路徑可以林林總總不受想象限制,且應寬容對待。

不過,創業的本質還是對市場負責,故事動聽,一時無兩,終究不是競爭力。將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逼得去自學編劇,並不是一件對行業有益的事情。

期待終有那麽一天會到來,漫畫就是漫畫,沒有一切精心設下的道德捆綁,手機就是手機,沒有什麽莫名其妙的天生驕傲,創業就是創業,沒有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格表演。

作者闌夕的微信公眾帳號:techread


草莽與洪荒,汽車後市場O2O終究是整合為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31/151248.shtml

後市場O2O 2

“賣車不賺錢,售後才賺錢”已是汽車行業公開的秘密,正因為如此,包括4S店、汽配城、汽修店、洗車店、二手車市場等後汽車行業鏈條上的每個節點都希望在市場之中分得一杯羹,於是,汽車後市場火速大熱,風頭正勁。

“汽車後市場”這種說法並非最近才出現,早在四五年就已經出現。廣義上的汽車後市場涵蓋與汽車相關的各種服務,甚至有人把代駕、租車都歸入汽車後市場;狹義上的汽車後市場以汽配、維修、保養、洗車、美容、改裝、二手車等與汽車直接相關的服務業為主。2014年開始,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汽車後市場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紛紛冒尖,而且無一例外都打著O2O的旗號,汽車後市場O2O儼然成為“風口”。

數據顯示,我國的汽車保有量達已高達1.5447億輛,僅2014年的汽車銷量就達2300多萬輛,水漲船高,2014年國內汽車後市場總收入超過6000億元。與此同時,過去的一年,汽車後市場迎來大規模資本入註,投資頻次對比2013年,劇增10倍。汽車後市場O2O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巨大市場空間和資本市場最為看好的領域。

雖然汽車後市場O2O近來發展勢頭迅猛,但總體來說,該領域仍處於群雄並起的草莽時代,電商巨頭和創業公司在各細分領域內跑馬圈地,占山為王,但能夠有實力一統江湖的巨頭公司並未出現,整個汽車後市場O2O領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關於汽車後市場有一個非常生動的形容:大魚塘小蝦,無論是用品、終端、服務都“太雜”,存在著標準化差、信息不對稱、業務點多、品牌弱、業態混雜的行業特性,在短時期內很難出現大眾聚焦度高的平臺。解決汽車後市場行業所面臨的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整合”,換句話說,汽車後市場行業的整合者們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時機。

要整合市場,汽車後市場行業的整合者們必須解決以下4個問題。

1.如何引流?怎樣留存?

大多數車主目前的消費習慣仍舊是去4S店或固定商家,線下用戶很難引流至線上平臺,線上流量也很難去平臺指定的合作商家消費。即便線上用戶到下線門店進行消費,消費者一手把車鑰匙交給服務人員,一手就會接到門店的傳單,這個速度比線上平臺推送更快,抵達率更高,線上流量又被迅速轉化成了線下流量,與平臺失去粘性,難以維系。

2.高頻低價怎樣轉化為低頻高價?

以O2O模式切入市場,無非是做高頻低價或低頻高價的事情,現階段讓消費者在一個不成熟的市場內通過線上平臺在進行維修、保養等低頻高價的消費幾乎是不可能的,99%的汽車後市場O2O平臺都必須先從洗車等高頻低價的業務做起。即便是洗車這樣高頻低價的事情,平臺也需要通過補貼進行引流,這就是為什麽很多汽車後市場O2O平臺都做過類似“1元洗車”的活動。問題是用戶平臺的用戶運營能力是否能夠讓沖著低價、免費而來的用戶流量留存在平臺內,同時讓他們逐漸嘗試其他低頻高價的後續服務。

3.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整合基因”

汽車後市場是一個重度垂直的市場,對人員、技術、設備、驗檢等環節要求十分嚴苛,能夠整合行業的人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汽車後市場目前的格局比較混亂,業務細分領域過多,資源分配不合理、成本不易管控,所以,並不是隨便來個什麽人說要整合就能整合的,沒有金剛鉆還是別輕易攬瓷器活。

4.有本事整合街邊的汽修店,但不一定有能力管好他們

對比整合,管理的難度更大。目前,汽車後市場的服務缺乏標準,質量參差不齊,很難保障平臺的服務承諾;以低價策略吸引線上流量導致整個鏈條上的每個環節的盈利空間都十分有限,同時,平臺對線下零配件支配效率低,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合作服務點積極性差,粘性弱。

做汽車後市場020,汽配企業比互聯網公司更有勝算

國內汽車後市場O2O平臺創業者主要來自傳統行業、汽車及周邊行業和互聯網三個領域。對比傳統行業從業者和純粹的互聯網創業者,汽配企業在技術和產品成本上擁有一定優勢,且掌握著眾多線下汽修店資源,便於進行供應鏈整合,因此具備成長為成功的汽車後市場O2O平臺的基因。

在中國有個奇怪的現象,外行人用一點互聯網的技術和方式就能搶了內行的飯碗,傳統行業曾經視電商為洪水猛獸,現在又開始一擁而上。汽配企業同樣面臨著對電商領域充滿陌生感的問題,在開展電商業務之前,他們沒有電商部門,毫無電商運營經驗。

以O2O模式切入汽車後市場,汽配企業的管理團隊面臨的是與傳統市場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變化更多,節奏更快,競爭也更激烈,他們需要快速適應互聯網。革命是從內部發生的,然而自我革命的過程往往是痛苦的。這個時候,與大多數傳統企業一樣,汽配企業需要靠譜的合作夥伴,也就是第三方電商服務商,做電商,他們更加專業。將汽配企業自身的優勢和第三方服務商的電商經驗結合起來,汽車後市場O2O平臺才能更好的實現渠道資源的一體化整合。

針對汽車後市場面臨的引流轉換、整合管理等難題,一些第三方電商服務商推出了汽車後市場O2O的解決方案,比如,千米網的解決方案分別從商家入駐、C端用戶、加盟店三個維度切入,來解決引流、轉換、管理和體驗等問題。

針對商家入駐,其方案提供了一套思路:為汽修商、配件商搭建多用戶商城,支持入駐商家審核、評分、下架、傭金等管理,以便於資源整合;針對C端用戶,支持C2B需求發起及一體化交易,以大數據精準營銷促進轉化,形成 O2O 交易閉環;針對加盟店,方案指出利用CRM統一歸集商品、訂單、物流、會員及結算,提高管理效率,並采用激勵+管控的方式培育線下加盟店的忠誠度。

汽車後市場O2O是一塊被骨頭裹著的肥肉,要吃到肉先得咬破骨頭,咬骨頭的過程是不斷地整合行業,這是個臟活、累活。傳統汽配行業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用專業電商O2O解決方案,是維修、汽配等傳統企業做汽車後市場O2O平臺的一種玩法,也是汽配行業的一次重要革命和飛躍。

綜上,汽車後市場是一個服務為主導的市場,做重是汽車後創業者必然的選擇,體量越大的汽配企業勝算越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溫二爺,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74

王功權:風口上的豬即便被吹起來但終究還會落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5/153097.shtml

導讀 : 今日,王功權在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上發表演講,他說風口上的豬即便被吹起來但終究還會落地。

i黑馬訊,12月5日消息,今日,王功權在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上發表演講,他說,很多人說資本進入了冬天,但我認為資本是理性的,只是進入了比較理性的階段。我也在創業,創業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我走在一個探索的路上。

另外,他還表示,在歷史上我從來沒有看到被吹起來的豬。另外,即便是吹起來,終究還是要落到地上。即便風口很強時,被吹起來也是有限的。資本不能這麽隨波逐流的趕這個浪的,所以更重要的問題不是去追逐風口,而是去探究商業模式。而對於商業模式,其實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回歸商業的本質。

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今天下午邀請的第一位嘉賓我相信也是大家特別特別期待的,因為他曾經是中國創投界教父級的人物,但是最近差不多有4年時間他淡出了我們的視野,離開了商界,甚至只是成為了江湖上一個傳說,今年8月的時候創投江湖又奔走相告說他回來了,他是誰呢?就是中國著名的風險投資家,現在的身份是北京青普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首席戰略官王功權,掌聲有請。

王功權:各位朋友,下午好!感謝搜狐提供這樣一個機會,在這里跟大家又見面了,這里有很多可能是過去我們相識甚至可能共事過的一些朋友,也有一些新的朋友,不管怎麽樣,在中國創新、創業大潮前行的路上我們又匯聚了。是的,剛才主持人講,我在中國的股權投資界從業將近20年的時間,在那之前我是做房地產行業的,後來覺得房地產行業特別複雜,有些東西應付超出了我自己的承受力,所以我後來就去矽谷,然後開始學習做風險投資。很幸運,我和我的朋友們趕上了中國風險投資這個領域的崛起,我們也趕上了互聯網這樣一種技術應用在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整個崛起的過程。應該說我們推動了這個時代,同時這樣一個時代、這樣一個大的歷史的機遇也造就了我們。我和我的朋友們在過去的經歷中先後投資了一些公司,被大家稱為比較成功的案例,這些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互聯網經濟成長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甚至標誌性的作用。

所以今天站在這里,像主持人講的一樣,幾年之後我回來,有幾番感慨,是的,我曾經想能夠去幹一點公益性的事情,但是稍不留神政府不高興了,我也犯了錯誤,現在有關部門希望我回到商界來,從哪兒來回哪兒去,所以我就又回到我們創新創業的大潮來了。

今天我上來的時候我們這里搜狐的領導見面說,王總,聽說你創業了,我就笑了。大家可能註意到了,我今天講的題目是“與資本對話”,本來我常常是以投資人的角色,從投資行業從業多年的從業者角色常常是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但是我現在這個角色有些沖突,常常是大家讓我講投資方面的事情,對投資界的認知、體會,分享我自己的一些感受,但是我現在的身份是一個創業者,是的,我創業了。為了彌補自己心中一直的遺憾,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我們那個時代優點野蠻生長,在這樣一個大潮背景下想體會新的創業模式,同時,也希望通過創業的實際參與,不至於在這樣的大潮中被淘汰。我今年已經年過半百,我沒有辦法跟年齡抗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湧進創業大潮,只有真正進入當中才能感受到創業是怎麽回事情、今天是怎麽回事情。

當主辦方讓我在這里談“與資本對話”的時候我心里有一些笑,笑什麽呢?我作為創業企業的創業者,我站在這里跟資本對話的時候我的對話非常簡單,我需要錢,我們正再融資,我們又要開始新的一輪融資了,我參與創辦的企業是北京青普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我們是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些美麗的村鎮去建設住的比較舒適典雅的文化公館,在這些地方讓度假的人有互動和文化方面的學習和體驗,同時在這里面也會體驗目前互聯網給大家帶來的一些機會,這樣的創業已經進行一年了。

很多創業項目不具備創新能力無法引領資本

我回過頭來看之前的經歷,回過頭來沈澱下來換一個角度的時候想象資本說的話,正是我下面要說的話。我會覺得資本實際上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一個蠻重要的角色,有自己特別的使命,除了尋求財務上的投資回報之外,非常重要的問題,非常重要的功能,也可以說是使命,實質上對創新的經濟、創業的經濟有一種引導、導向的作用。大家知道,基本上資本市場向哪個方向走,創業的團隊就容易向哪個方向走,按理說應該是創業團隊在前面開疆拓土,資本追隨後邊助一臂之力。實際上在我們國家,由於長期以來我們習慣的比如說山寨、抄襲,我們迅速的把別人東西學過來,為我所用,不太善於徹底的原創的創新。所以這樣我們真正的創業很多的項目不具備足夠強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還不能夠有足夠的引領資本的能力,就是創業來引領資本,這個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所以最後就導致常常是資本市場在引領著創業的趨勢。

互聯網金融和O2O的火爆來自於資本的驅動

前一段大家能夠知道,比如說互聯網金融、O2O、眾籌等等等等,在一個時期都非常火爆,這樣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資本市場的訊息,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驅動。

我不知道大家註意到沒有,最近一個時期好像跟幾個月前略有所不同,似乎整個的創業創新的領域,投資這樣一個領域,大家似乎慢慢的放慢了腳步,似乎在沈思著什麽樣的事情,似乎在回味和反思著前一個時期我們到底做了些什麽,哪些是我們出現問題的地方,大家已經在開始思考。有人說,資本進入了冬天,我曾經在不同的場所跟大家講,資本是理性的,進入了比較理性的階段。但不管怎麽講,資本它具有這樣的導向的作用,它應該也是非常理性的,也就是說,實質上投資者要進行反周期的考慮,也就是說買賣買賣,投資也是一個買賣,低買高賣,一般的來說,往往是在經濟低潮的時候是買進的時候,高潮的時候是退出的時候。但是在投資界大家常常走了相反的一種姿態,就是說火爆的時候大家紛紛進場,甚至於搶的不夠理性。

今天火爆的東西幾年之後是要調整的

實質上你去想想,作為一個資本投資、股權投資讓你投的是幾年之後,投的是未來,今天火爆的東西一般的來講幾年之後一定是要進行調整的,甚至是可能出現嚴重問題的,這個實際上不用跟大家展開說,這是一個常識。所以資本在前行的過程中、在投資的過程中,要特別的理性去考慮未來幾年到底會怎麽樣,比如說中國的旅遊行業非常火爆,大家能夠知道。好多年前如果一個家庭說到香港、澳門轉一圈,大家還是蠻敬重的、蠻羨慕的,現在已經在全球旅遊了,差不多日本、法國、美國,在世界各地,除了ISIS在的地方,基本上到處都有我們中國人旅遊的足跡,基本上形成了非常強烈的一種消費大潮。國內的旅遊更不用講,基本上是在很多的旅遊景點全都是人如潮湧,非常擁擠,沒有很好的狀態,很疲憊的走了一程又一程,這樣的旅行、這樣的旅遊,差不多是目前中國旅遊產業的現狀。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種旅遊產品紛紛出爐,各種旅遊概念、旅遊市場都紛紛有人進入,就像很多人進入養老產業一樣,就像很多人進入到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這樣的領域一樣,就像很多人進入互聯網金融這樣的領域是一樣的,有很多人進入到了旅遊產業、很多資本走向旅遊產業。如果我還有跟資本對話的資格,我希望資本往前想一想。我們國家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多,我剛才講了,相對來說創新的意識比較差,因為我們習慣了很多東西由黨來想好我們就跟著走,所以大家不是特別善於創新和習慣於思考,這樣常常是一個事情上來之後蜂擁而起,緊接著就是產能過剩,我在想這樣大規模的一些旅遊景區,目前這麽多的旅遊服務會不會很快就進入到產能過剩呢?這麽多互聯網金融的企業蜂擁而起,會不會產能過剩呢?甚至大家註意到,不僅僅是這樣的一些產業、這樣一些項目,即便是創業者,即便是為創業服務的孵化器,你們發現沒有,都有一點蜂擁而起,甚至是迅速過剩的這樣一種架式。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是創業者還是資本,都要往前想,未來的幾年會怎麽樣。

最近因為我在創業,剛好我就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創業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我走在一個探索的路上,我把眼睛往前看,去看3年、5年、10年甚至更遠的時間我們中國的旅遊度假行業會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景,我想那個時候人們可能是更加願意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來,真正住下來和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朋友住下來享受一段溫馨的時光、平靜的日子,欣賞美麗的風光、當地的風情、民俗的文化,可能是真正沈靜下來住在那里真正的度假。這個不難,這在很多發達國家人們就是這樣的,釣釣魚,一起走向夕陽,一起在樹下坐下來吃一點東西,一家人在那里溫馨的度假住幾天十天、半個月。旅遊市場這樣的消費趨向,我認為未來在中國一定會形成強大的需求,所以我就沒有針對今天的旅遊市場去來找一種競爭的產品,而是往前走,冒著一定風險走在市場的前邊,去推出這樣的一種度假的形式,這是我們青普現在要做的事情。

我也認為資本就應該支持這樣的項目、這樣的企業,應該是往前行、往前看,三五年之後我們在哪里,我們的國家在哪里,我們的產業大家的步伐、節奏、模式在哪里,根據這樣一種情況來判斷我今天的投資是應該抱著一種什麽樣的態度。

前不久,很多朋友來找我,說現在資本特別的多,他說會是資本供不應求嗎?我說不可能的事,主要的原因,實際上還是真正的有創新的、有前瞻性的,可能不同質化的,有差異性的,能夠讓人感覺眼睛一亮的這樣的項目還是少,所以相比較之下,資本就變得像屋頭的蒼蠅一樣,東一頭、西一頭的亂撲,最近我知道很多人在搶拆VIE結構回來上市的一些機會,我的朋友360周總他們幾百億資金容量的安排,但是整個湧上來的資金也是它的好多倍。這說明什麽呢?這說明實際上資本處於一種相對的不夠理性,機會比較少這樣的狀態。360回到國內上市當然是可以投資的,但是這樣一個投資的案子,連傻瓜都知道能掙錢,搶過來一個機會回過頭來贏了,它不具備可拷貝性。你作為一個自卑的管理者和駕馭者,你要進行的一些投資,是要有一些投資的模式和運作的方式,是要不斷的積累,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不是今天搶到一個項目、明天搶到一個機會,回過頭來一看自己的路程,全部在搶那些最火爆的東西的路上,顛來倒去的在轉折,而沒有自己理性的步伐,這個實質上我認為會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好的投資者一定是投資未來會有前景的企業,而不是今天的簡單的火爆的企業。

不是去追逐風口,而是去探究商業模式

另外一個方面,如果說需要跟資本對話,我過去實際上是在做投資的,所以實際上是我自己在跟我自己過去在對話,我就在想,在我過去投資的經歷中,如果說有一點點成就的話,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不願意人雲亦雲,這可能是我的性格,這也可能構成我人生道路中的一個非常特別的一點,既給我帶來的很多的好處,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問題。但不管怎麽樣,我是自己在生活道路上,在自己從事投資經歷上,包括在創業的路上,我是希望追求與眾不同的一個人,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覺得有挑戰。我在過去投資的經歷中,我是特別註意商業模式本身的思考的,我常常不是停在一般的別人怎麽講,我就怎麽講的狀態。

我有一個上師,是藏傳佛教的上師,他常常給我講佛法,佛法大家常常理解就是空,在我這里我自己把它理解成,經常去考慮一下,習慣性的去思考我面臨的問題是不是一個偽問題,我們常常在一些比較膚淺的概念里,我們以為我們抓到了事物的本質,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在探究事物的本質上真正的花更多的經歷深入的來剖析這件事情,所以常常會得出人雲亦雲的結論。如果假如說你養成這樣一種習慣,資本如果養成這樣一種習慣,駕馭資本的人養成這樣的習慣的話,你這種習慣實際上是應該深入的獨立思考。比如說各種商業模式,一個商業模式到底成立不成立,我們簡單的去說現在風口是什麽,說白了大家老說風一來豬都能吹起來,但是實質上我不知道,從概念上可以這樣講,但在歷史上我從來沒有看到被吹起來的豬。另外,即便是吹起來,最後吹起來豬還是豬,終究還是要落到地上。即便風口很強的時候,被吹起來的豬也是有限的。資本不能這麽隨波逐流的趕這個浪的,所以更重要的問題不是去追逐風口,而是去探究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回歸商業的本質。我們是應用互聯網業好,應用移動互聯網也好,不管我們應用什麽,也許未來我們會應用這個、應用那個,應用的越來越多,但是不管怎麽樣,不管通過什麽樣的傳輸手段,什麽樣的信息獲得方式,什麽樣的技術變革,但是商業的本質就是商業的本質,本質是什麽呢?就是盡可能的低成本,但是去創造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然後你去賣給你的消費者他值得買的東西,讓他花錢買,買的心甘情願,並且買的快快樂樂。這樣的東西,就是說高品質的產品、高品質的服務才是商業生活中的主旋律的東西,這不僅僅是今天,也不僅僅是1年、100年,是更多的時間,幾百年的工業經濟、商業經濟發展的這樣一個歷程就證明這樣一點,優質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一定是人們所追求的,並且是持續不懈的追求,並且是主旋律的追求。

資本要從跟風狀態走出來別被互聯網迷惑

那麽在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這樣一個過程中,這些高品質的產品、高品質的服務、高價位的交易,如何在互聯網中實現,就變成了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目前互聯網基本上還是走量、拼價格,當然相對的性價比會比較好。但是你們發現沒有,真正的高品質的服務和高質量的產品,到目前為止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結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成熟的路子趟出來。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互聯網應用需要提高的地方,同時,也是需要市場產品生產者、服務提供者需要思考、需要探索的東西,只有最先進的技術的應有和商業主流的長期主旋律的東西結合起來,這樣的經濟才真正的是一個主導性的經濟,才不是一些相對來說帶著明顯的嚴重缺陷的這樣一種經濟,就是說最後會變成經濟的主旋律。

所以我就說,這種商業的本質非常非常重要,我建議大家更多的去考慮,怎麽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並且在互聯網上不打折、不砍價,能夠有很好的信譽背書,通過互聯網上走出去,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改變今天互聯網這樣一種大規模的走量,甚至是本身都不掙錢,甚至是擠壓死上下家,這樣的一種情況就會有所改觀。這是我關心的,我希望資本也能夠關心這樣一個領域,也能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說大家回到商業的本質上來,而不是簡單的被今天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一些概念和迎面而來的很多的沖擊,把我們打昏了頭腦,我們要勇敢的迎上去,不是躲避,不是固執的抵抗,也不是簡單的來擁抱,而是有思考的來分析如何面對和應用這場技術革命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技術應用。

有人說互聯網給大家帶來的沖擊非常大,自古以來從來沒有過,你可以這樣去講,但是我可以挑戰大家,你們想過沒有,當時發明電的時候,對我們人類沖擊是有多大。大家想象一下,今天假如說沒有了互聯網和沒有了電,大家回頭想想你們會選擇哪個。當年電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給各種傳輸、各種機器帶來了非常高的效率,我們這邊打電話“你好”,美國那邊就可以回複“你好”,這麽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完成這樣的信號傳輸。大家可以想像這樣的一種震撼在當時是什麽樣的一種震撼,但是這樣一種震撼由人們迅速的把這種應用吸收進來,最後回過頭來把它應用到商業上,應用到社會管理上、人類的運行上,最後回過頭來發現沒有,最後真正前行的還是商業的本質。所以我希望從這個角度,大家來考慮今天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從這個角度來考慮資本未來的投向和走向,也就是說真正的我們習慣獨立的思維,能夠深層的思考,最後去考慮本質是什麽。本質常常是常識用中國古文講叫大道至簡。

所以這是我今天想跟資本進行的對話,我希望大家從這樣一個角度來共同去探討資本的未來、資本的走勢,來使我們的資本從這種跟風的和簡單的被一種技術應用給迷惑了的這樣一種狀態中走出來,走向更遠方,走向更理性,走向更常識,真正的把互聯網的應用、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能夠跟優秀的商業產品、優秀的服務、高價格的優質的東西能夠結合起來。最後,改變目前很多互聯網應用上這些假冒偽劣橫行泛濫的這樣一種格局,到這樣的時候也許我們中國的經濟、世界的經濟會有一片新的天地,也許我們互聯網的發展真正的給我們帶來燦爛的笑容,而不是笑的時候有的時候會給我們帶來一絲的憂愁、有的時候帶來一點困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推動我們經濟良性的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經濟跟互聯網的應用能夠是一種雙贏的、共贏的,整個都是樂觀的前行的這樣一種態勢,這是我希望的。

現在我和朋友們創業,在進行這樣一個嘗試,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整個社會,我們也沒有辦法去影響整個的資本市場,我們能做的是從我們的腳下開始前行,去探索我們自己的路,如果創業界、資本界有朋友願意跟我們探討我們在做什麽樣的事情,願意來跟我們共同共享我們的一些體會,願意跟我們共同去承擔風險,一起走向未來,那是我的榮幸。同時我想,也可能這樣一種努力和嘗試是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榮幸。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09

樂蛙停更,第三方ROM終究還是曲終人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9/154607.shtml

導讀 : 選擇第三方ROM的多是手機發燒友,頻繁的刷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第三方ROM比原生系統更加流暢的“假象”。再加上智能手機銷量的與日激增,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對Android深度定制所存在的“錢景”,也註定了失敗是樂蛙們的命運使然。

不久前,樂蛙科技宣布停止國內ROM的適配和更新,繼百度雲OS之後,又一知名的第三方ROM惜別手機市場。

早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樂蛙OS將停止更新的消息便不脛而走,盡管官方曾極力辟謠,盛極一時的樂蛙OS仍然未能熬過第五個年頭。而縱觀整個第三方ROM行業,最終還是未能擺脫曲終人散的結局。

鼓衰力竭,失敗是樂蛙們的命運使然

樂蛙OS的崛起始自2011年,與之同時期的還有MIUI、百度雲OS、Freeme OS以及眾多紅極一時的第三方ROM。在2012年前後的三年時間里,第三方ROM卻也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高潮,籠絡了大批的個人和企業用戶,那麽又是什麽原因導致了最終的盛極而衰?

把時間撥回到2011年的時候,安卓還是2.0的版本,中國手機市場還是“中華酷聯”的天下。當時智能手機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界面醜陋、交互蹩腳、運行卡頓。基於Android系統深度定制和優化第三方ROM,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原生安卓界面醜陋的痛點。除此之外很多第三方ROM在交互設計上也煞費苦心,至少整體的交互體驗要優於官方系統。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選擇第三方ROM的多是手機發燒友,頻繁的刷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第三方ROM比原生系統更加流暢的“假象”。再加上智能手機銷量的與日激增,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對Android深度定制所存在的“錢景”,也註定了失敗是樂蛙們的命運使然。

站在今天的角度來講,安卓在幾次大的版本叠代之後,已經解決了運行卡頓和交互上的問題,而系統UI又有大批的桌面APP補缺。相比而言,適配了越來越多機型的第三方ROM,想要緊跟安卓版本升級的節奏已經力不從心,就連用戶量最大的MIUI,也因為系統版本問題成為吐槽的對象。不可忽視的是,小米的成長不僅讓中華酷聯們學到了互聯網思維,也看到了深度定制UI的價值,於是乎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選擇自研ROM,比如華為的EMUI、魅族的Flyme等等,就連對第三方ROM厚愛有加的中小手機廠商也紛紛倒戈更加流暢的YunOS。與之同時,手機的安全性也開始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尤其是Apple Pay入華後,國內手機廠商對移動支付躍躍欲試,紛紛加緊對root權限的控制,一直在安全上遭受質疑的第三方ROM無疑是首當其沖的。

當然,這些還只是第三方ROM衰亡的外部因素,樂蛙CEO趙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第三方ROM在國內的B2C業務早已是窮途末路,B2B業務也在逐漸萎縮,海外市場才是第三方ROM廠商的新一輪機遇。那麽從第三方ROM自身的因素來看,未來還可期嗎?

生態乏力,第三方ROM不需要苦行僧

誠然,相比於國內,印度、南美等新興手機市場似乎是第三方ROM的又一片藍海。不過,樂蛙們的每況愈下,並不意味著手機廠商們形形色色的自研ROM會受到牽連,第三方ROM苦行僧式的生存邏輯到底錯在了哪?

我們先看第三方ROM賴以生存的盈利模式。一般來看,盈利模式有兩個,一個是To C,即通過為熱門機型適配獲取更多的個人用戶,依靠軟件預裝、應用分發、廣告等賺取利潤。正如前文所說,選擇第三方ROM的多是手機發燒友,普遍存在的心態是尋求刷機的快感,好比說MIUI更新之後會放棄樂蛙OS轉戰MIUI,又有其他ROM更新後便選擇放棄MIUI,如果用戶流動性特別大的話,軟件預裝的價值會被削弱,依靠應用分發和廣告盈利也就無從談起。第二個盈利方式是To B,即選擇和手機廠商進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和手機廠商合作發售預裝第三方ROM的產品,另一方面手機里的應用商店也會交由第三方ROM運營,這樣在應用分發和服務方面也能獲取可觀的收入。不過這種合作僅僅盛行於2013年的時候,一線手機品牌的產品線過於冗雜,為了提高競爭力便選擇和樂蛙等合作開發ROM,而眾多的中小廠商們直接對第三方ROM的代碼和產品做一些簡單修改便拿來用。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市場份額急劇下滑的一線手機品牌開始縮減產品線,中小手機廠商選擇了更有價值的合作夥伴,To B的盈利模式也被堵死了。

與之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知名的手機品牌都有開始研發自家的ROM,甚至成了提升產品競爭力的一個絕佳方式,合理的解釋就是手機廠商們看到了生態的價值。比如說小米生態的核心就是MIUI,從手機到電視到平板再到各式各樣的智能家居產品,MIUI的身影從未缺失。再比如說,樂視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生態公司,盡管早期的優勢在內容,樂視依然選擇了eUI作為生態的落腳點。中小手機廠商們也看到了生態的價值,這或許也是騰訊三度征戰TOS、阿里把YunOS打造成核心產品的原因之一。以YunOS為例,除了手機端還有智能硬件、電視及盒子、車載終端等等,還提供了運營和銷售支持,知名手機品牌教育了用戶生態的概念,中小手機廠商顯然不願意錯過這個“風口”。賽諾的數據顯示,YunOS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7.1%,可以看出,YunOS等市場份額的不減反增,不只體現在良好的用戶體驗上,還有樂蛙們可望不可即的生態。

如果不能彌補生態上的短板,再多的新興市場對第三方ROM來講也只是曇花一現。從一定程度上說,國內已經沒有了第三方ROM絕地反擊的機會,曾經依賴於此的手機廠商們也是時候做出新的選擇了。

積重難返,中小手機廠商們何去何從

樂蛙OS的停更相比於百度雲OS更能象征第三方ROM的夕陽,畢竟後者曾獲得騰訊5000萬的註資,也曾占領刷機市場23%的份額,成為僅次於MIUI的國產ROM。樂蛙們的轟然倒塌,對於積重難返的手機廠商來講,未來該何去何從?

現階段來看,市場給中小手機廠商們提供了三個選擇。

一是對安卓原生系統進行輕度的優化,比如植入自家的特色APP和雲服務,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華碩和索尼,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對原生Android系統的青睞,另一方面緊跟Android更新的節奏。在深度定制ROM難以超越競爭對手,且自身軟件研發能力有所欠缺的情況下,選擇原生Android似乎是一個選擇。不過,華碩和索尼並未能在中國市場博得可觀的市場份額,選擇原生Android也意味著主動放棄生態盈利的可能性。而在國內市場的趨勢來看,原生Android的競爭力仍不容樂觀。

二是借用其他手機廠商的自研ROM。很少有廠商願意這麽做,但對於想要快速積累口碑的新興手機品牌,以及僅僅靠走量賺錢的山寨手機,倒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不過,排除為競爭對手主動適配自家ROM的行為,在相對知名的手機廠商中,真正稱得上合作的還只有錘子和一加。可此番合作的背景是,一加手機一直較好不叫座,先後合作了OPPO的color OS和CM,在自家ROM成熟之前考慮Smartisan OS或許只是為了沖一沖銷量。當自研ROM成為一家手機品牌的標簽的時候,其他手機廠商想要拿到這張門票的機會又有多少呢?即便後者原因將所有軟件盈利的可能拱手送人。

三是跳出安卓選擇其他操作系統。一線手機品牌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在谷歌不斷加緊對Android控制的情況下,是否應該逃離谷歌,比如說三星祭出了自家的Tizen操作系統。在智能硬件,尤其是智能手表類產品紛紛走向市場的情況下,安卓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對手機廠商來說,跳出谷歌的束縛,選擇和Android體驗相近甚至優於Android的操作系統也不是沒有可能。正如前文所說,YunOS從第三方ROM手中搶占了很多中小手機廠商,而魅族和阿里的合作倒也為手機廠商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從目前來看,魅藍手機采用了基於YunOS的Flyme,不僅用戶體驗未受影響,在阿里的幫助下,魅藍手機的銷量也足以讓不少廠商眼饞。或許,YunOS+廠商ROM會是一種新的合作模式。

《喻世明言》中指出了“未焚徙薪”的道理,手機市場又何嘗不是這樣,樂蛙OS的停更證實了手機行業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不管是一線手機品牌還是中小手機廠商都應該警惕操作系統可能帶來的窘境。

五年來,國產手機市場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行業巨頭淪為二三線品牌,這一次終於讓第三方ROM的泡沫破滅了。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件、O2O、手機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61

不想明白這幾點,初創企業終究難逃“C輪死”魔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14/155186.shtml

導讀 : 我們很多人都忘了,一切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alphaspirit150900310 111(1)

在剛過去的北京「鏈」大會上,知名媒體人吳伯凡發表了“要警惕創業公司里的混蛋”這一精彩演講,可讓人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句極其樸實的話:我們很多人都忘了,一切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創業如此,融資這件事亦如此。

在“全民創業”的時代,大部分創業者其實擁有著強大的“邏輯自洽”能力——我認為我的商業邏輯是對的,我們的模式是走得通的。事實上,隨著這一波互聯網,更確切來說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其實一切看似紅海的行業又開啟新一輪窗口期。

在群雄割據的市場環境下,一切皆有可能,但這並不表示,已有的商業邏輯也同樣適用於你所在的行業。自從滴滴、Uber火了,一時間“一鍵XX”的創業項目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做XX界的Uber”成了一句萬能口號。

模式不夠,資本來湊。“創業公司的三大盈利:2B、2C還有2VC”,早已不是玩笑,真的有創業公司把融資當成了唯一目標,甚至還不在少數。結果呢?大部分都成了媒體筆下那一長串“死亡名單”。

徒留一個疑問:到底是創業改變世界?還是資本在改變世界?

創業從來就不是CEO一個人的事

你能想到最誇張的創業公司死法是什麽?

有吃飯吃死的。

有個創業者,拿了VC一筆小錢,招了一群小夥伴,準備大幹一場。

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創業公司要招人真的很難,於是和許多公司一樣,硬著頭皮為員工開出了高待遇、好福利。什麽彈性上班時間那是標配;零食飲料無限供應;中飯晚飯甚至夜宵也全包…

這家公司的工作日常是這樣的:早上十一二點員工開始陸續到公司,午飯體出去找飯店點菜吃飯,吃到下午一兩點那是常態,然後再回來“上班”。

結果怎樣你可能都已經猜到了,產品都沒做出來,錢卻被“吃”完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到隨時就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互聯網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正在滋生創業公司的一種新病——集體的無意識創業。

反而是沒有拿到錢的創業公司還好一點,一旦拿到融資就開始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背上了資本的債。

被譽為“矽谷最牛的50個天使投資人”之一的本·霍洛維茨在《創業維艱》這本書中總結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說:

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里,只有3天順境,剩下的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可創業從來就不是創業公司中CEO一個人的事。

小公司的大企業病

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聯交所上市。6年後,《計算機世界》刊登了一篇名為《“狗日的”騰訊》的封面文章。

那期封面上,一只企鵝身中數刀,鮮血直流。這恰恰也是當時國內一些互聯網公司與騰訊交手後的狀態。文章詳細敘述了騰訊是如何“血洗聯眾”、“斬殺4399”以及“猛擊360”等事件,更有當事人直接接受采訪“痛訴”。

事件在當時引起了互聯網的激烈討論,支持的、反駁的各執一詞。如果從最傳統的“創業公司”界定上看,彼時已經上市的騰訊已經不能算一家創業公司,但他確實反映了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遇到的通病——傲慢病。

當在某一領域占據主導性話語權,或者為鞏固自身行業地位,開始擴張、壟斷,而這一切極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自我封閉。

現如今,“大公司”的概念開始覆蓋創業圈。當小米估值450億美元的時候;當滴滴快的合並幾乎壟斷國內出行領域的時候;當一眾創業公司開始設基金做投資的時候……沒有人還會將他們與“創業”劃上等號。我們的互聯網行業發展,開始在以這些跑在前面的人馬首是瞻。

於是,他們開始制定市場的遊戲規則。前面的人跑步前進玩創新,後面也開始極速前進;同樣領先的人原地踏步劃分勢力範圍,行業短期內也難有新跨度。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創新”之路走了這麽久,回頭一看,你離創業已經有多遠?

十年酣戰,58趕集終合並,楊浩湧轉戰瓜子二手車時留下了一句話:“最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不想因為一場戰役,而輸掉一個時代。 有人說:創業就是一群有夢想的人,一起做一件浪漫的事。脫下互聯網創業的那層“情懷皮”,所有公司都將走向管理、指標的現實,但永遠別忘記:像一家創業公司那樣去戰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