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基金發行節奏受控 紓解同質化難題紓解

“前些日子都有這種說法了,大家也都陸續放慢了節奏。”深圳一位公募產品經理在受訪時向記者透露。

該公募產品經理所言是指近日有消息稱,監管層思路上開始控制公募新基金的上報數量,要求短期內上報新基金數量太多的出具書面反饋意見。

第一財經日報亦從深圳一家老牌基金公司處證實了該消息。不過,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更多是屬於“口頭上的指導”,幾位基金公司高管也在20日上午表示,並沒有收到相關的函或指導意見。

新基金發行速度放慢

上述消息進一步稱,如果短期內上報基金只數過多要做出一定說明,並且有可能會設置新基金發行數量的上限,這也被認為是在控制新基金的發行節奏。

“這個消息我也是剛剛看報道才知道的,但沒有聽說是不是真的,我這邊確實也沒有收到正式的函或者文件。”20日上午,北京一位公募副總向本報表示。接受本報采訪的兩位基金公司高管均表示,並沒有看到相關的函或者文件。

不過,深圳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證實,的確聽到了相關的說法,並且有基金公司產品經理有意放慢了節奏以應對。

“其實沒有說明文規定說一個月上報的上限,但是現在的情況可能是你報上去之後不接收,如果不接收的話就是沒有報成功。對產品經理來說,工作節點是接收了文件才可以開始做。”深圳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如果會里在接收了材料後會要求寫這個、寫那個,可能就是各種‘糾結’但就是不給你確認函,這說明就是沒有報成功。我覺得可能是私下的溝通,是不會給基金公司發函的。”該深圳公募基金人士分析道。

Wind統計顯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來新成立基金總數689只,前9個月平均每月發行數量是75.44只,8月單月發行最多共發行了145只。10月來,新成立基金數是10只,考慮假期因素新成立基金數也比前幾個月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新基金的上報和發行主要與客戶需求和公司自身的產品線布局兩個方面有關,而不是單純是看數量或者發行的密度。

“現在是註冊制,你發多少出來就會批,在產品上的數量應該是不會去控制的。我個人分析可能是跟證監會審核材料壓力較大有一定關系。看審核表的話就要較長時間才能審完。“上述公募基金人士進一步分析稱。

“我們這邊倒沒聽說過控制什麽的,目前該做的還是一樣做,我覺得有的話可能是去限制一些比較特殊的基金產品。”北京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則與本報記者私下交流時表示。

同質化遭遇密集發行

新基金發行速度放慢,背後則是公募基金“一拖多”與同質化現象的盛行

造成新基金發行密集發行卻又同質化嚴重的原因很多,目前流行的委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今年來,機構化趨勢明顯加速,許多基金公司希望能抓住有限的機會,或鞏固原有優勢或實現彎道超車。

而在發行的委外基金中,目前幾乎一水的債券型基金。Wind統計便顯示,9月份發行債券型新基金的占比從8月的36.28%上漲至59.22%,基金公司發力債券市場,與市場環境不無關系。2015年下半年以來,權益市場劇烈波動,債券市場慢牛持續,銀行理財資金風險偏好持續下移,投資者的避險情緒逐漸上升也更多地去追求穩健收益。

基金公司發行同質化嚴重的產品的現象早已有之,並且基金公司似乎亦對此“樂之不疲”。“同質化現象在基金行業確實是個老問題,發基金都是一窩蜂。大概是一個弄出來看市場需要,大家都撲上去弄,直到沒人買了,再選個別的。所謂差異化,應該還是通過創新來做差異化。尤其是金融產品,很難跟別人完全不一樣,因為領先一步發一個產品,招募說明書一登,所有人一看全都會。”一位基金公司高管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指出。

本報也發現,當某家基金公司率先創新式地發行一只產品,眾多基金公司都會隨之跟上以盡早“占坑”。

而在北京一位基金人士看來,這種現象的出現也與目前的代銷模式有關系:一家銀行托管一只產品,但多家實力相當的銀行競爭下就可能出現多只同類基金競爭的情況。

除了同質化現象遭到詬病,“一拖多”的問題也在基金經理大量流失、新產品密集發行中更為凸顯。

在合並同類後,本報記者統計發行,“一拖多”最多的基金經理一人管理高達36只基金,並且也有15個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數量在20-30只之間。這些基金則以指數、貨幣與債券居多。

通過基金年報或者中報即可觀察到,一般來說,這些基金的策略多為複制,否認以一人之精力無法覆蓋如此多的基金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28

10億資金紓解餐飲業融資難 筷來財能否解決餐飲供應鏈困境?

一邊是高端自助餐品牌金錢豹深陷“拖欠供應商貨款”余波未平,一邊是供應商圍堵人氣餐廳“很高興遇見你”杭州店討債。近年來,伴隨中國餐飲業快速回暖,食品安全、閉店潮和供應商與餐飲企業之間矛盾也日益突顯。供應鏈對於餐飲企業的重要價值不言而喻,然而在餐飲四高一低、融資難、競爭激化的餐飲市場面前,餐飲業亟待拓展融資渠道紓解供應鏈困境。

11月26日,為了解決餐飲融資難的境況,筷來財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宏文宣布推出“金火焰K+金融助推計劃”,提供10億元資金,扶持優秀餐飲創業企業。此外,正和島也於近日宣布聯合投資基金將進軍餐飲業。餐飲融資境況正在出現回暖跡象,也意味著餐飲業的價值正在被金融界重新評估。

近年來,由於一批餐飲公司上市折戟,而已上市的餐飲企業也困境重重,股價低迷,加上餐飲行業不景氣,讓資本變得談餐飲色變。隨著餐飲業逐步回暖,一眾明星餐飲企業崛起,也讓資本重新看到了餐飲業發展的機遇,開始逐步涉足餐飲,而資金的進入對餐飲最大的幫助莫過於“維穩”餐飲供應鏈。

對於餐飲企業,尤其是連鎖餐飲企業,穩定的供應鏈關系和強大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以及處理好供應鏈條的每一個節點,是企業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功。在餐飲供應鏈專家、筷來財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宏文看來,未來30年是大眾化、品牌化、連鎖化餐飲的天下,而餐飲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有穩定、低成本的優質食材,充足資金的保障以及全品類、專業化的供應鏈支撐,三方面缺一不可。

自2012年底“八項規定”頒布,以及限制三公消費一系列政策出臺,一時間高端餐飲受到沖擊,餐飲行業經歷了近兩年時間的到低谷,一時間,大量高端餐飲企業陷入虧損甚至倒閉,餐飲上市公司也紛紛交出最差成績單,引得資本望而卻步,但同時但中國的大眾化、品牌化餐飲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尤其是2014年商務部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的指導意見》等支持中國餐飲業發展政策的相繼落地,餐飲行業開始回暖。資本開青睞,O2O等新模式助推,餐飲市場開始不如上升通道,餐飲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周期。2015年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後,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日前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0.9%,預計全年將超3.5萬億元。然而,剛需的餐飲市場,尤其是餐飲經營卻是最脆弱的,任何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消費者投訴或者糾紛都可能給餐飲門店帶來致命性的打擊,這也導致餐飲在回暖的同時依舊出現了大量餐飲企業倒閉。

今年,由於拖欠供應商貨款,金錢豹武漢部分供應商將金錢豹告上法庭。可以說,近年來金錢豹供應鏈出現了較大問題。據媒體報道,在金錢豹供應商遲遲拿不到金錢豹的貨款後,就開始選擇暫時性斷供某些價高食材,只供應一些成本較低的食材,而這種做法的直接後果就是金錢豹餐品種類減少、質量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的不滿和吐槽,以及品牌影響力的下降,更會直接導致客流的減少,餐飲門店的獲客和經營困難,久之則惡性循環形成。

透視“金錢豹”事件背後,除了經營管理、市場競爭等相關因素外,也有一部分源於源頭的采購問題,也就是餐飲企業與供應商是否有穩定健康的合作關系,關乎一個餐飲企業自身的生死存亡。

據“2015年中國餐飲業供應鏈現況調查”報告顯示,餐飲企業在供應商及原材料兩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供應商的不穩定使得原材料穩定性難以保障;餐飲企業難以了解供應商的生產加工過程,對原材料的品質保障產生擔憂;再加上餐飲行業的特殊性,在特殊原材料以及臨時采購方面,難以控制供應商;采購的原材料種類繁多,在加工、儲存方面也有著不同的要求;餐飲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長期存在的賬期問題嚴重影響著雙方的良性合作等等。

因此,要解決餐飲供應鏈難題,融資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在“2016第三屆中國餐飲互聯網高峰論壇”論壇上,美團點評發布調查報告稱,2017年上半年,有超過58%的餐飲企業對融資有需求或有強烈需求。這也吸引了大量資本重新審視餐飲行業,並開始逐步進入餐飲業。

在筷來財副總裁商繼軍看來:“供應鏈作為一種客觀存在,遵循基本的市場運行規律。在賬期業態下,於供應商而言,要麽加價,要麽有意無意的去降低食材供應的品質。因為他要確保成本的回收,哪怕有一天,餐飲企業不給錢,也不至於賠得太狠。金融業的介入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餐飲行業一直是金融工具用的最少的行業之一,這也促使我們筷來財將業務瞄向解決餐飲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信任問題,從而加快資金流轉速度,這類業務已經幫助怡鄉春竹、沒名兒生煎、李老爹、麻辣誘惑、新辣道、武聖羊雜割等眾多大眾化連鎖餐飲企業化解了供應鏈難題。”

餐飲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每天都有新人進入餐飲業,每天也都有餐飲店在關門,而且餐飲業未來毛利率越來越低是大趨勢。筷來財CEO李宏文稱:“除了選址、菜品、環境與服務,誰掌握了供應鏈,誰就打通了餐飲企業的生命線。我們拿出10億元幫扶資金,一方面是幫助創業餐飲企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幫助餐飲企業建立安全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正和島投資創始合夥人兼總裁陳里表示,未來,餐廳、飯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吃飯的場所,它會成為一個社交的場所、娛樂的場所、文化的場所等等,可以說,餐飲業跨界融合了多個產業形態,發展潛力很大。而在餐飲業巨大前景面前,資本最擔心的還是餐飲食品安全問題,只有完善供應鏈,保障食品安全,這個前景才具有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91

用另類藝術表達感受溫室小花 紓解後雨傘鬱結

1 : GS(14)@2015-03-08 13:33:16





■卓思穎於雨傘運動期間,不惜由奧地利回港到佔領區做記錄。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雨傘運動期間,她身在奧地利,間歇回港,不想缺席。像無數香港人,憤怒過、期盼過,失落告終。清場後,她重返佔領區,以定點方式攝錄一個月的變化,「馬路開通,欄杆、石墩上的口號,褪封塵至完全消失」。作品〈等待下一輪〉中重新運行的車輛,車轆不停轉動,似前進,又似原地踏步。以新媒體藝術表達後雨傘時代的鬱悶與期盼,她是卓思穎。記者:呂麗嬋


■卓思穎攝錄解封後的馬路製成〈等待下一輪〉,影片表達雨傘運動原地踏步的鬱悶。馮就康攝


走進牛棚的錄影太奇展覽廳,她早在等候,廿六歲的年輕藝術家,禮貌周周。去年大半時間都在海外,回港籌辦展覽,第一時間,她想為後雨傘時代補點白,「九.二八放催淚彈,我不在港,但望着電視,眼淚卻止不住」。運動如火如荼,爭取回港,睡在佔領區,沒幾日又得回去。隔岸觀火不好受,不斷上網了解事態發展,又與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舉起雨傘拍照放上網,以示支持。「真正回港是十一月中,運動已到尾聲,發生立法會撞爛玻璃事件,第二日黃之鋒喺電台解釋,好多爭拗,感覺焦點模糊了,不再一樣」。總說毋忘初衷,是提醒也是願景,只因曾經迷失。這種感覺,讓她籌辦了名為《每每》的展覽,利用裝置藝術,抒發鬱悶情緒,「寫文章,都會用上每每這兩個字,意指不只發生一次,我哋嘅生活,也常常陷入不斷迴旋嘅死胡同」。



「悲觀之中 應有盼望」


在佔領區,她遇上兩個年輕人,在空蕩蕩的馬路上玩技巧球,「係一支小棍連着紅色皮球嘅小玩意」。寬闊的馬路,寂靜無聲,只有皮球拍在地下的聲響,坐在佔領區,她忍不住錄下這段奇異的聲音,結果成了作品〈如果那刻來了〉,「皮球不斷撞向透明玻璃,玻璃上卻佈滿鐵絲網」。看似以卵擊石,但她深信,皮球總有一天一飛沖天。「悲觀之中,也應該有盼望,前面嘅路仍然好長」。利用抽象物件,表達深層意義,向來是她的專長。過去,她便曾以迪士尼玩具的錄像裝置,表達男女差異,為她贏得掌聲,但以政治運動為題材,她不諱言也有掙扎,她說:「撇除審批問題,創作呢類題材,也會擔心被定型為某類創作人,只係佔領後嘅無力感,真實存在,好想以熟悉嘅媒介作紀錄,回應社會。」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畢業的卓思穎,原從事藝術行政工作,三年前辭職全職創作,專攻冷門的前衞藝術。上年,她先後到過巴西、奧地利、羅馬尼亞及杜拜舉辦展覽及交流,四月將到瑞士,「所謂嘅創作,大部份時間係不斷寫計劃書同申請資助,過程冇想像咁美好,但能夠全職創作,到世界各地交流,感覺係夢想成真」。媽媽教書,父親是退休生意人,生於中產家庭的小妮子,自嘲謂十八歲前的她,絕對「離地」。



不走主流「成功之路」


「家姐讀女拔,我讀聖保祿,同學都家境好好,中學時代,真係以為住公屋嘅只係少數」。父母全力栽培,身邊同學不是立志做醫生就是律師,主流認定的「成功之路」,她笑言很熟悉,「中學同學感情好,但價值觀唔一樣,始終格格不入」。立志讀藝術,成了家族同儕中的異類,「屋企人唔贊成,一畢業揾份朝九晚五嘅藝術行政工作,係希望佢哋知,我有能力打工,希望佢哋放心少少」。在乎家人的感受、努力撰寫計劃書爭取機會,醉心香港人永遠覺得「唔知講咩」的新媒體創作,卻又不厭其煩努力解釋;遇上政治敏感的題材,也不迴避,直視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無人留意的展館展出,也全力以赴,希望引起共鳴。「佔領運動之後,我知道好多人都覺得好鬱悶,但與其消沉,不如重新上路」。聲線柔弱卻堅定,這個八十後,與別不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8/190679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