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民企500強 凈利潤、納稅額雙雙破萬億

新鮮出爐的2018年中國民企500強以稅收凈利潤和納稅總額雙雙突破萬億大關的佳績,成為史上最強的一屆500強。

全國工商聯29日在遼寧沈陽發布“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獲得冠軍,這也是其連續三年在榜單中登頂。蘇寧控股集團排名第二,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三。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榮表示,今年民企500強榜單入圍門檻繼續提升,中超大型企業進一步增加,稅後凈利潤和納稅總額均突破萬億元。而不容忽視的是,用工成本上升、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前三大影響因素。

史上最強的民企500

今年是全國工商聯第九年發布中國民企500強的榜單,該榜單以2017年營業收入為排名標準,其入圍門檻為156.84億元,較上一年度增加了36.32億元。

超大型企業進一步增加是今年500強榜單的一大特征。2017年,有9家企業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大關,比2016年多3家。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凈增820.47億元突破6000億元,榮登民營企業500強榜首。

2017年,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的共有61家企業,比2016年增加11家。恒大集團有限公司以17617.52億元的規模位居資產總額榜首。

黃榮表示,2018年民企500強的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稅後凈利潤為11321.01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凈資產收益率為14.33%。

與此同時,民企500強社會貢獻繼續加大。2017年,民營企業500強納稅總額達到10254.10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占全國稅收的比重為7.6%。

2017年新一輪房價的上漲讓房地產企業賺得盆滿缽滿,這也進一步強化了房地產企業在民企500強中的權重。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民營企業500強稅後凈利潤排名前10名中,萬科、恒大、碧桂園、富力、龍湖占了五席。

其中,恒大、碧桂園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10%,富力達203.63%。龍湖地產同比增長65.87%。相比而言,萬科增長平穩,2017年凈利潤372.08億元,同比增長31.25%。

房地產企業的資產總額也位於民企500強前列。2017年民營企業500強資產總額前10家中,房地產企業占據6席。報告稱,恒大、萬科、碧桂園、萬達四家房地產企業資產總額超過萬億元。

融資難稅負重的瓶頸難破

雖然營業收入和納稅總額都達到了歷史的高點,但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精英團隊”的民企500強同樣被成本高、融資難、稅負重等問題長期困擾。雖然這些問題屢屢被呼籲,但迄今為止,從企業到政府並沒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

黃榮表示,2017年,用工成本上升、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仍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前三大影響因素,分別占61.40%、54.80%和50.80%,國內市場秩序不夠規範和市場需求不足則分列第4位、第5位,分別占35.60%和33.80%。

全國工商聯調研的數據顯示,融資成本是企業最主要的成本負擔,在民企500強企業中,有54%的企業受到融資成本的影響,融資成本因素居於各項影響企業發展的成本因素之首。

此外,另有約一半的企業認為繳稅負擔、原材料成本、工資成本也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成本要素。

海南省工商聯主席、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以自己的公司為例,該公司有1萬員工,十年前平均工資是每人一年3萬元,而去年已經漲到了每人一年8萬元,一年公司要支付8個億的工資。“這8萬元的購買力和十年前的3萬元是差不多的,工資這種上漲是由貨幣超發導致的。”景柱說。

景柱表示,當期稅收制度也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去年海馬汽車營業收入100億元,虧損10個億,但仍然交了8個億的稅費,因為中國的稅制是間接稅為主,很多稅費由企業代繳,零敲碎打的減稅政策難以真正惠及企業。

去年以來,民企所面臨的新問題是高杠桿高負債的風險。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認為,要警惕高杠桿、高負債帶來的資金鏈斷裂風險。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一季度,A股各板塊民營企業資產總計約15.36萬億元,負債總計約8.32萬億元,總體資產負債率約為54.16%。

徐樂江說,在去杠桿、穿透式嚴監管、消減表外融資的緊周期下,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因股市下行質押爆倉、股票閃崩,不僅對企業造成很大損失,還會引起相關行業震動,“現在現金流比盈利更重要。”徐樂江說。

報告顯示,民營企業500強積極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共有405家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進程,占比達81%。

在研發投入方面,2017年民營企業500強的研發投入力度增強,研發人員占比在10%以上的企業數量達到189家,比上一年增加12家,占47.85%;研發強度超過1%的企業數量為182家,占44.94%。

徐樂江認為,雖然我國湧現出了一批以華為為代表的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但總體來看,制造業自主創新力弱、核心技術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鄒臻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