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中移動破奧運紀錄 李華華

2008-08-11  AppleDaily

講 到08奧運嘅贏家,相信除咗奪金嘅運動員,就輪到中移動(941),點解華華咁講?據新華網報道,喺8月8號北京奧運開幕期間,國家體育場同奧林匹克中心 區內,中移動網絡「通話峯值」(即係最高峯時嘅通話量)達到每小時110065次,創咗奧運史上最高峯通話量嘅紀錄,雖然冇金牌攞,但就賺到真金白銀。咁 都難怪,除咗新聞工作者要爭分奪秒,用手機向公司滙報奧運開幕禮最新消息,唔少北京市民同遊客都打手機同朋友分享開幕禮嘅喜悅,自然推高中移動網絡通話峯 值。

據中移動嘅新聞發言人講,網絡通話高峯出現喺開幕前60分鐘,通話量超過上屆奧運會1.9倍。報道話,喺開幕進行期間,奧運主場鳥巢同附近,共有25 萬人講緊手機,而用國際漫遊嘅人就達到2.28萬人。好在中移動早有準備,預計唔少市民會喺奧運開幕期間打手機,所以早就提升咗網絡通話量,咁先至可以應 付到上個禮拜五嘅情況,咁多人同時用手機都冇話「塞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1

獲利甚豐 窩輪飆200倍破紀錄

2008-09-04  AppleDaily

滙 源果汁(1886)股價急升1.6倍,但對比五隻認購輪狂飆2.7倍至192倍,可謂小巫見大巫。其中一隻窩輪最高暴升200倍,縱使收市升幅收窄至 192倍,亦創出窩輪單日升幅之最的紀錄。有人開心有人愁,據悉由於事出突然,有發行商未能趕及對冲,昨日估計勁蝕逾數百萬元。

五隻滙源窩輪,前日收市股價介乎1仙至2.5仙,行使價則介乎6.88至12元,數隻更是末日輪,本月內到期。五隻窩輪成交共6458萬,不過,以街貨逾千萬股的1337最活躍,全日成交6116萬佔整體95%。

發行商料蝕數百萬

該 輪首15分鐘已錄得443萬股交投,由大利市機顯示,大部份是街貨客沽貨,買盤則清一色為滙豐證券。有交易員指出,雖然該輪行使價與現價相距約66%,但 這往往吸引一班「亡命之徒」及專吼末日輪投資者,希望有奇迹出現,以小博大。該輪8月最後一周,平均每日皆有100萬股成交,成交價約2仙。他估計,由於 事出突然,發行商只能在早段與街貨客搶貨,加上此窩輪兌換比率為1兌1,發行商一鋪料損失約數百萬元。除滙源外,其他果汁股先升後回,安德利果汁 (8259)曾升三成,收市僅升7%;海升果汁(359)曾升16%後,收市倒跌6%。

可口可樂藉併購開拓市場

08年9月收 購對象:滙源果汁產品:純果汁生產商涉資:179.2億港元國家:中國07年7月收購對象:Aquavision產品:清涼飲料涉資:1.95億歐元國 家:俄羅斯07年5月收購對象:Glaceau產品:健康水製造商涉資:41億美元國家:美國07年3月收購對象:Leao Junior產品:樽裝茶涉資:無透露國家:巴西05年8月收購對象:Sucos Mais產品:果汁生產商涉資:5800萬美元國家:巴西1993年收購對象:Thums Up產品:清涼飲料涉資:6000萬美元國家:印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

汇控宣布集资177亿美元 创造香港历史最高纪录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090302/20375920334.shtml


  全景网3月2日讯 为应对未来不明朗经济环境的影响,汇丰控股(56.95,0.00,0.00%)(0005.HK)周一宣布了高达177亿美元(合1370亿港元)的配股计划,一举创造香港历史上最高集资纪录。

  这是汇丰控股自1987年以来首次配股,彰显全球金融风暴令这家向来以稳健见长的银行巨无霸正遭受沉重压力。该公司周一公布了远差于市场预期的 年报,其2008年实现净利润57.28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同比锐降70.06%,为自2001年以来首度出现净利润下滑。其中,单是北美洲业务便为汇丰 控股带来了1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此前,市场仅预期汇丰控股2008年净利润下滑5.9%-47.0%。

  不久前,花旗集团、美国国际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全球性金融巨擎均接受了政府的巨额注资,以暂时逃避全球金融危机下所面临的破产风险。但汇丰控股则已明确表示拒绝政府注资,以保持其经营的独立性。

  总部设于伦敦的汇丰控股是欧洲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其创始成员汇丰银行总部一直设于香港。集团在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万个附属机构,股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巴黎证券交易所及百慕达证券交易所等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香港股市第一大权重股,汇丰控股业绩的大幅倒退及庞大的配股计划引发了市场忧虑,周一港股市场主要本地银行股近乎全线急跌,并拖累恒生指数收市大跌3.86%,收于最近三个多月以来的新低。汇丰控股在伦敦交易的股份则重挫超过一成,并拖累欧洲三大股指普遍跌近3%。

  上述配股计划有待股东大会于3月19日批准。若成功实施配股,汇丰控股将成为世界上资本实力最强劲的银行,其资本比率可因此而增加150个基点;按备考基准计算,于2008年12月31日的核心股本第一级比率会增強至8.5%,而第一级资本比率则上升至9.8%。

  汇丰控股集团主席葛霖指出,本次集资使集团更有能力应付经济不明朗的冲击,并认为若有符合集团发展策略,而风险状况明朗的收购目标之时,汇控可掌握机会发掘价值吸引的目标,以收购寻求增长。

  但里昂证券认为这次配股将很难获得市场欢迎,并重申对汇丰控股“沽售”的评级。汇丰控股本次配股价定为245便士,折合约28港元,较汇控在香 港股市停牌前的价格56.95港元有50.7%的折让;之前市场普遍预期,配股价的折让将为约四成。低价配股无疑将令汇丰控股的股价面临向下压力。

  令市场感到失望的是,汇丰控股还改变了延续数十年的高派息政策。公司建议派第4次股息每股0.1美元,连同每次0.18美元的三次已派发股 息,2008年全年派息共达0.64美元,按美元计算,派息总额比去年减少29%。但汇丰控股集团主席葛霖表示,这次调低派息率绝非轻率的决定,主要是慎 重考虑了当前的经营环境和两个尚在深化中的不明朗因素,即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下所需的资本供应,以及视乎经济周期调校的监管规定资本架构。

  葛霖同时在年报中指出,汇丰控股已经为2009年首三次股息重订基准,预计每股将派息8美仙,以反映配股集资后已扩大普通股股本的影响、当前的营商环境,以及资本规定要求。

  葛霖坦承,未来的十二个月将会是艰难的日子。预料美国和英国的失业率会在2009年全年逐步攀升,并会延续到2010年,而房屋市场将继续萎缩。

  而由于为住宅提供二按的信贷收缩、房屋价格上升的期望愈趋难以实现,及此客户阶层短期内获得再融资的机会相当有限,汇丰控股决定停止以HFC及 Beneficial品牌在美国承办新的消费融资业务,并会集中全力缩减有抵押及无抵押房地产组合,所涉及的未偿还结欠额为620亿美元。

  基于上述决定,汇丰控股将会关闭美国HFC及Beneficial品牌分行网络内的大部分营业点,并须因此而削减6100个职位,及在2009 年上半年提拨重组架构准备2.65亿美元,由此而节省的成本伸算约达每年7亿美元。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纪勤预计,由于美国失业率攀升及住宅物业市场继续下滑 的风险明显存在,2009年及2010年的信贷准备仍会增加,并会继续录得营业亏损。

  汇丰控股旗下美国汇丰融资亦宣布,其消费贷款业务将停止办理一切产品的贷款事宜,汇丰在缩减现有应收账款组合的同时,会继续管理和追收有关组合的账款,并会继续主动接触按揭客户并协助他们偿还贷款,以期保留居所。

  不过,由于受到强劲的亚洲业务的支撑,汇丰控股的资本实力仍明显强于同业,令其成为少数几家尚不需要政府救助的大型全球性银行。公司2008年 在中国内地税前利润为16亿美元,上升25%;印度税前利润为6.66亿美元,上升26%;中东税前利润为17亿美元,上升34%。

  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纪勤在年报中透露,公司2009年1月的业绩表现强劲,而且超出预期。(全景网/陆泽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45

中環在線:同行打破王石高薪紀錄 李華華

2009-03-09  AppleDaily





 

萬科喺內地地產界係龍頭,主席王石嘅人工亦係07年同行中最高,佢年薪691萬銀(人民幣‧下同)仲創下行內最高薪酬紀錄o忝,之不過,金融海嘯吹倒內地樓市,萬科08年嘅年報未出,王石咗幾多人工未知,不過佢上年嘅紀錄已經俾人打破咗。

樓市隆冬獎金照發

早 幾日內地上市嘅華遠地產公佈08年業績,董事長任志強總薪酬有774萬銀,據華遠地產份年報講,董事長年薪喺320萬銀,但任志強總報酬就有774萬銀, 即係佢08年按《公司獎勵基金管理辦法》攞咗400多萬銀獎勵基金。問題就喺呢度,家陣內地房產業正值隆冬之時,一眾市場人士及內地傳媒都質疑,地產高層 因乜仲可以攞到咁高花紅囉。查實破王石紀錄嘅,任志強唔係第一人,另一間內地上市、主攻珠海房地產嘅華發股份,08年年報披露董事局主席袁小波攞到薪酬 723.74萬銀,雖然唔及任志強多,但都爬過王石頭啦,而袁小波07年只得144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73

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9年涨价11倍 “捂房”17年刷新上海楼市纪录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11/20100311055700353.html


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春 节前后,上海曝出中粮地产旗下中粮海景公寓“捂房”13年,进而获取25倍暴利的消息。仅隔了一个多月,上述“捂房”时间的纪录就被刷新。原名上海香港新 世界花园二期的“丰盛皇朝”,从1993被香港郑裕彤家族旗下的新世界发展获得项目土地使用权至今,被郑氏直属及关联的新世界发展、新世界地产、丰盛控股 等多家企业“捂”了近17年。目前项目几近竣工,但迟迟未能销售,该项目的销售报价在最近9年时间已涨了11倍。

        据了 解,该楼盘为郑裕彤女婿杜惠恺借壳ST星美,通过内地A股获得高额市盈率的一张“王牌”,如果ST星美按照原定计划最终重组成功,香港新世界花园的巨额销 售利润无疑将推动股价大幅上涨。有望从楼市、股市双重“获利”,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无疑成为非典型“囤房”的又一案例。

施工进度依然缓慢

        再 过两个月,上海即将迎来世博会。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建筑工地,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做收尾工作。而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大门外的另一侧,一个正在施工中的综合项目工 地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和世博会卢湾场馆相距咫尺,上述综合项目几乎可以一览世博会全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很多人都认定这个项目一旦在世博会前建成, 可以以极高的价格出售和出租。

        但奇怪的是,开发商丝毫没有借世博会提速项目施工进度的计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完成外立面施工的工地上,只有寥寥几名工人,神态悠闲自得,丝毫没有马路对面世博会建筑工地工人那副紧张模样。

        工地内一位留守的保安告诉记者,“估计要等到明年这个楼盘才会正式对外销售。”而记者从售楼处获得的消息是,上述楼盘最快可能会在今年3月底4月初销售。

        值 得注意的是,即使该楼盘在今年三四月份开始销售,距离2001年项目一期完成销售已经过去了9年。在这9年间,项目还没有开发完的二期空地,等来了世博 会,等来了上海滨江综合治理,更等来了房价的大幅上涨。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 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多家企业“捂盘”17年

        此前,上海刚刚经历了一场捂盘风波,中粮地产旗下的中粮海景公寓因捂盘长达13年,被指获取了25倍的暴利。但这一捂盘时间,若和上述世博会旁的项目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名为“丰盛皇朝”的住宅、酒店、综合楼盘,曾经有着一个响彻A股市场的名字——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它的实际掌控者是周大福珠宝的掌门人郑裕彤家族。而从出身新世界发展,到转嫁ST星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经历了A股和H股两大股市的“洗礼”。

        《星 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披露,1993年10月5日,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批准新世界发展  (中国)、上海市卢 湾区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和999南方(美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局一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局一房产),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

        局 一房产于1993年8月开始就一直在开发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并在2001年11月全部竣工。与此同时,局一房产的控股方新世界发展  (中国)在一系列 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活动后,将局一房产100%的股份纳入名下,并将资本扩大至7.5亿元;之后,局一房产被新世界发展(中国)以7.65亿的价格转让给 了新世界房产,新世界房产又于去年7月将其转让给了丰盛控股。

        在局一房产股东频繁变化的同时,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断推迟竣工和销售时间。早在2002年的年报中,新世界发展就提出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竣工时间为2004年。然而,到了2008年年报公布时,竣工时间已经延迟至2013年。

        事实上,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真正开始动工时间是在2007年。经过三年多的施工,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已有三四栋高层完成了外立面的工程。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当高层住宅项目完成三分之二或者结构封顶时,即可申请预售许可证。

        但是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称,截至2月底,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尚未领取过预售许可证。

售价9年涨11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于昨日采访新世界中国企业传讯部,并向该部门电邮了采访提纲,但到昨日截稿,新世界发展(中国)尚未对此事予以回复。而新世界香港花园二期的发展商——局一房产也未说明项目未申领预售许可证的原因。

        立 信会计编制的《局一房地产盈利预测编制说明》或许能给出其中的答案。根据上述说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预测销售的房产面积以及预估的土建等成本单价确认 2010年度销售成本10244.05万元,毛利率为40.31%;2011年度销售成本87501.65万元,毛利率为65.61%;2012年销售成 本130651.98万元,毛利率66.28%。

        虽然上述《说明》称“2010年销售毛利率偏低主要系当年办公楼销售单价低于2011年、2012年住宅销售单价形成”,但是显然销售日期的推迟,对项目销售利润率的提升确有帮助。

        局 一房产此前公布的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2001年A楼的销售均价,进一步显示推迟销售日期能为开发商带来较高收益。根据资料,2001年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 的成交均价不足5000元/平方米,2003年销售的H楼成交均价也仅6600多元/平方米。而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问询时,丰盛皇朝 (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项目销售人员的报价达到6万元/平方米。9年间,香港新世界花园售价涨了11倍。

        在行业人士眼中,上述报价仍显保守,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同处一个板块的绿地卢湾CBD,网上房地产参考价格已经达到83000元/平方米。

        和《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东方海外、嘉华集团、新长宁集团等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项目一样,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延迟销售,可带来较高的销售价格,进而提升项目的利润率。

        按 照上海市住房和保障局市场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捂盘”的定义,是那些已经获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有房不卖的行为。而可以申请预售许可证但没有申请预售许可 证的楼盘,不属“捂盘”范畴。按照这一定义标准,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算捂盘,只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囤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98

資料:1980年亨特家族操縱白銀市場事件全紀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187rd.html

资料:1980年亨特家族操纵白银市场事件全纪录

與貴金屬家族中的大哥——黃金相比,白銀的地位是不穩定的。黃金被公認為最早最普遍的一般等價物,並被視為貨幣的始祖,正如馬克思的名言:「黃金的本質不 是貨幣,但任何貨幣的本質都是黃金」。其實白銀也具備類似的特性,但它的價值相對黃金過低,物理和化學的穩定性又不如黃金,所以經常屈居不太受重視的位 置。經濟史學家認為,古代波斯帝國、秦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採用的都是金本位;中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鑄造了標準黃金硬幣,並為未來600年歐洲的金本位制度確 立了標準;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和阿茲特克帝國之後,獲取了大量黃金和白銀,為歐洲的金本位提供了良好的保證。
 
      
但是,古代和近代的金、銀本位和現代的金、銀本位存在本質區別,即使是以金幣為基礎貨幣的歐洲國家,也會發行銀幣或銅幣。當時的人並沒有太多的本位或雙本 位概念。東亞地區的局面則不一樣,白銀在官方和民間交易中都佔據上風,可以認為實施了銀本位或「銀銅雙本位」,以至於明清時期中國和日本的銀價都明顯貴於 世界市場(詳細情況可以寫一本很厚的書,再此不用贅述)。
18-19世紀,銀本位成為了美國和英國的爭議話題。實際上,真正的銀本位在歐美各國都沒有長期實行,實行最多的是所謂「金銀雙本位」。1785年,美國 宣稱實行基於西班牙銀幣的銀本位制度,可是這個銀本位制度實際由黃金和白銀共同支撐,而且白銀價格的不穩定使美國經濟多次遭到打擊。19世紀前期,英國發 現自己無法維持銀本位(實際也是金銀雙本位),不得不於1844年宣佈採取金本位。銀本位無法維持有許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與中國的貿易——在 19世紀中葉之前,中國在與西方的貿易中擁有巨額順差(與英國的鴉片貿易除外),而中國採取白銀結算,於是歐美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即使在中國已經不再擁 有巨額順差的情況下,與中國的貿易也導致了白銀流量的不穩定。黃金完全取代白銀作為唯一本位貨幣經歷了複雜的歷程,原因很多,難以給出準確的答案。
進入20世紀,國際金本位制在建立之後屢經顛簸,而白銀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隨著黃金在國際儲備和貿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白銀的價格也日益滑落。 1910年,每盎司黃金的價格是每盎司白銀價格的38倍左右,到了1930年則提升到近63倍,1940年提升到近100倍!也就是說,在1910年選擇 持有白銀作為儲備工具的人,在30年後的財富將只有選擇黃金為儲備工具的人的30%。
1960年代以後,形勢明顯有所改觀,因為金本位顯然難以維持,貨幣自由浮動只是時間問題。通貨膨脹的陰影日益明顯,由於美國ZF禁止個人持有黃金,希望 購買貴金屬保值的投資者只能選擇白銀,這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黃金價格。到了1970年,黃金與白銀的比價降低到了23倍,這是20世紀以來的最底點。一年 多以後,尼克松總統宣佈放棄金本位,對美元實施一次性貶值並允許匯率自由浮動。此後,黃金和白銀的價格終於可以按照市場規律波動了。
1970年代,對全世界的金融家和企業家來說都是充滿危機和挑戰的十年。美國在越南戰場難以自拔,中東戰爭導致了石油禁運和產量不穩定,石油輸出國組織登 上歷史舞台,拉美國家出現貨幣危機,而且蘇聯在軍事上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勢,這些都加劇了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美國和歐洲經濟出現了「滯脹」時期,其標誌是 石油、黃金、白銀等「保值商品」的價格飛漲。
 
      
 
       在商品市場大牛市的背景下,許多交易商和銀行家把大筆資本投入了商品期貨和現貨投機,期貨價格反過來影響了現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石油大王亨特家 族的冒險奇遇。與亨特家族相比,華爾街和芝加哥交易所的那些交易商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在黃金和白銀產量大大提高,國際市場流動性很強的1970年代,亨 特家族居然憑藉其強大的財力和關係,近乎壟斷了白銀市場,並促使銀價飛漲。如果不是美國ZF決定幹預,亨特家族將榨乾全世界的空頭交易商,成為貴金屬交易 市場的傳奇人物。
 
      
 
       然而,傳奇畢竟終結了。在美國ZF、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世界各國交易商的一致打擊下,亨特家族損失慘重,甚至被迫放棄一部分石油產業以換取對手的寬恕。石 油大王投機白銀的失敗,也被許多期貨教科書用作經典案例。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這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貴金屬投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嘗試從中吸取有用的 經驗和教訓。
 
      
 
       亨特家族在1980年之前,一度名列世界最富有家族之列;今天它的地位有所衰退,但仍然不可小視。這一家族的創始人H.L.亨特於1889年出生在伊利諾 州農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的父母經營農場,家境比較富裕,但他從小就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1912年,23歲的亨特開始在阿肯色州經營棉花種植園;第 一次世界大戰帶來了農產品價格上漲,亨特因此賺到了第一桶金。
 
      
 
       H.L.亨特真正成為巨富開始於石油產業。1950年,他組建了亨特石油公司,他本人和家族財產基金會擁有其100%的股份。他堅持完全家族化的經營模 式,決不對外發行股票,並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家族成員管理企業。H.L.亨特有14個孩子,其中就有後來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鱷尼爾森-亨特和 威廉-亨特。
 
      
 
       1957年,《財富》雜誌估計H.L.亨特擁有4億到7億美元的財富,是當時美國最富有的8個人之一。第二代亨特家族成員並沒有坐享其成,而是到處尋找新 的投資機會:尼爾森-亨特致力於開發利比亞油田,不過後來利比亞政局動盪導致油田被沒收,潛在投資損失可能高達40億美元;卡羅琳-亨特開設了酒店和旅館 集團,自己擔任董事長;拉馬-亨特參與組建了北美橄欖球聯盟和北美英式足球聯盟,並將一年一度的橄欖球總決賽命名為「超級碗」;斯萬尼-亨特則曾經擔任美 國駐奧地利大使,並在哈佛大學肯尼迪ZF學院任教。可以說,亨特家族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力滲透進了大部分人的生活。
 
      
 
       關於亨特家族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大家都記得著名的電視劇《神探亨特》,它正好是在亨特家族勢力最強大的時候拍攝的。為了應對外界質疑,該電視劇的拍攝者不得不一再宣稱亨特家族沒有參與電視劇製作,不過許多陰謀論者至今仍不相信。
 
      
 
       作為亨特家族企業的創始人,H.L.亨特於1974年去世,他被稱為美國石油界的傳奇人物。可是,亨特家族震驚世界的歷史才剛剛開始。尼爾森-亨特和威廉 -亨特作為亨特家族的活躍分子,於1970年代後期開始涉足期貨市場。他們很快發現,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賺錢比老老實實開採石油或開設酒店賺錢要容易的多, 不過風險也大的多。於是,他們開始不斷增加籌碼,藐視法律和規則,並引起一連串驚天醜聞。這些醜聞使亨特家族最後付出了沉重代價。
 
      
 
       尼爾森-亨特出生於1926年,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各種冒險。作為老H.L.亨特最有商業頭腦的兒子之一,他擔任「亨特鑽探與採礦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的 主要業務是在世界各地開採新的石油資源,其中包括在利比亞和英國北海的利潤豐厚的新油田。所以,尼爾森不僅從父親手中獲得了大量遺產,還自己賺取了許多 「新錢」。
 
      
 
       除了開採石油之外,尼爾森-亨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飼養賽馬上。從1955年開始,他買下了自己的第一批良種馬,並予以悉心照料,培育他們參加美國和歐洲 的良種馬比賽。良種馬比賽是上流社會的一項經典運動,如果你的馬一直在比賽中獲勝,在理論上你可以獲得不少盈利——但是和大部分養馬者一樣,尼爾森-亨特 參加賽馬純粹是為了愛好而非金錢。在最高潮時期,他在歐洲和美國的馬場擁有8000匹良種馬,其中他親自飼養和騎乘參加過比賽的傳奇賽馬不在少數。 1973年和1974年,尼爾森的賽馬兩次贏得英國平地賽馬冠軍稱號,在此之前獲得冠軍的賽馬幾乎都屬於歐美的名流巨富,其中包括羅斯柴爾德家族、德比伯 爵、梅隆家族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1976年,尼爾森的賽馬又贏得了英國德比大賽的冠軍,這個頭銜相當於足球界的世界盃冠軍或籃球界的NBA總冠軍。
 
      
 
       在多次捧得桂冠之後,美國國家良種馬競賽協會不惜溢美之詞,稱尼爾森為「傳奇養馬者」。在整個1970年代,尼爾森-亨特的養馬活動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之 一,而且培育出了數量最多的名馬。賽馬場上的成功可能給了尼爾森太多激情,導致他將激情投向了另一個偉大的賭博事業—— 期貨交易。不同的是, 賽馬在西方被視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期貨交易卻一直被視為投機商人和違法分子的遊戲;直到今天,許多人仍然主張限制或取締期貨投機。但是,期貨可以以很低 的成本,帶來很大的盈利機會,這起源於期貨市場的巨大波動性和很低的交易保證金。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富家族成員,尼爾森當然有信心控制期貨交易,並打 敗一切對手。
 
      
 
       1970年代初,雄心勃勃的尼爾森-亨特在石油事業上遭受了一大打擊——利比亞的油田被卡扎菲上校的ZF實施了國有化。亨特家族認為,這個油田可以產生 4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回報,這在當時簡直是天文數字。此後,中東形勢不穩定和美國經濟不景氣使石油價格出現了潛在的不穩定性。如果在今天,亨特家族本來可 以通過石油期貨賺錢,因為原油早已成為交易金額最大的商品期貨。但是在1970年代中期,原油期貨還沒有誕生,汽油期貨還在討論之中。當時交易最活躍的期 貨大部分都是農產品,例如小麥、大豆、玉米、雞蛋甚至洋蔥。金融期貨剛剛被引進芝加哥交易所,唯一的貴金屬期貨是白銀。而且,當時美國對期貨交易的管理非 常混亂。
 
      期貨交易中出現的大規模投機,其規模和影響甚至遠遠超過股票投機。例 如,1950年代的投機醜聞發生於一種非常無足輕重的農產品——洋蔥。從1952年到1955年,在幾個大洋蔥種植商的囤積之下,洋蔥期貨合約價格先是翻 了一倍多,然後又跌到最高價的1/30,這簡直是駭人聽聞。為了緩和民眾的不安情緒,美國國會只好立法禁止洋蔥期貨交易,創下了美國金融史上的一大黑色幽 默。1960年代,又爆發了所謂「植物油醜聞」,一個植物油出口商大量買進植物油期貨並偽造貿易信用證的投機行為差點導致美國運通銀行倒閉,美國植物油價 格也隨之波動不止。要命的是,以上投機商人都逃脫了法律的懲罰,最嚴重的不過坐牢幾年。這無疑給了其他投機商人很大鼓勵,其中就包括蠢蠢欲動的尼爾森-亨 特。
 
      
 
       尼爾森-亨特擁有巨額財富,足以控制許多交易量巨大的期貨合約。雖然石油期貨尚未問世,但尼爾森已經在農產品期貨中找到了目標,那就是大豆。
 
      
 
       大豆在1970年代早期,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它不但廣泛用於飼料和食用油生產,還走上了美國人的餐桌。1973年夏天,對大豆的高漲需求甚至使 大豆現貨斷貨,ZF被迫暫停大豆出口——對於一種並非主食的農產品來說,這樣的待遇是非常罕見的。ZF和公司的每一個人都在談論大豆。既然這種商品如此受 歡迎,而且如此短缺,豈不是絕好的攻擊對象嗎?
 
      
 
       於是,尼爾森-亨特開始利用整個家族的力量,進行大豆投機。很快,他將與美國ZF初次交鋒,而這次交鋒不過是1980年白銀危機的一次預演而已。
 
      
 
       美國自19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之一。1974年,美國大豆產量超過12億蒲式耳,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這些大豆可以換來80億美元的 現金。1977年,美國大豆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7.67億蒲式耳,雖然市場價格略有下降,但總價值仍然高達100億美元左右。如此龐大的產量,如此巨大 的價值,難道有誰真能夠壟斷大豆市場,操縱其價格嗎?
 
      
 
       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許多知名的「強盜交易商」都在它的交易池中進行投機,其中最知名的投機手段就是「囤積居奇」和「賣空襲 擊」。所謂囤積居奇,就是大量囤積現貨,同時買進期貨合約,使期貨的空頭無法找到足夠的現貨來交割,從而不得不認賠出場,承受巨額損失;所謂賣空襲擊,就 是以巨大的財力賣出大量期貨合約,使期貨價格不斷下跌,使期貨的多頭無法承受損失,被迫認賠出場。「囤積居奇」是用來打擊空頭的手段,「賣空襲擊」則用來 打擊多頭。無論哪一種手段,都試圖在短期內製造巨大的價格波動,使一種商品的期貨價格與內在價值出現嚴重背離,以牟取暴利。
 
      
 
       然而,以上投機手段不僅會影響期貨價格,也會影響現貨價格。尤其是「囤積居奇」,交易商要同時購買期貨和現貨,這可能造成現貨緊缺,對宏觀經濟造成嚴重不 利影響。此外,像大豆這樣產量很高的農產品,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不可能囤積居奇的——整個美國有數萬個農場和數千個倉庫都儲存著大豆,交易商要花多少時間精 力才能夠壟斷大豆交易?而且大豆對國計民生實在太重要了,美國ZF幾乎不可能不干預(我們的ZF不是連一碗蘭州拉麵的價格都要干預嗎?)。
 
      
 
       尼爾森-亨特和他的弟弟威廉-亨特以不信邪的態度開始了大豆投機。他們的手段很簡單——只買進期貨,不買進現貨。也就是說,囤積居奇僅限於紙上的期貨合 約,並不直接影響市場上消費的大豆。這樣的囤積的成本很低,亨特家族既不用到處收購大豆,又不用租用倉庫來儲存大豆,只需要在芝加哥交易委員會的交易池裡 不停地發出買進指令就可以了。但是,這樣的囤積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大豆其實並沒有出現短缺,如果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差距過大,空頭可以從現貨市場上買進 大豆,然後與亨特家族交割。到那個時候,亨特家族收到的將不是現金利潤,而是堆積如山的大豆。
 
      
 
       為了防止單個交易商壟斷市場,芝加哥交易委員會規定每個交易商擁有的期貨合約不得高於300萬蒲式耳,或者全部合約的5%。這樣小的數量顯然不足以操縱價 格。於是,尼爾森-亨特發動整個家族的力量,以家族成員的名義設立了許多交易賬戶,開足馬力買進大豆期貨合約。不到一年之內,由亨特家族控制的大豆期貨已 經達到2400萬蒲式耳,佔當時所有大豆期貨合約數量的40%!
 
      
 
       尼爾森-亨特的投機活動招來了許多跟風者,大家都知道大豆正在被操縱,所以紛紛加入交易,試圖從波動中牟利。1977年,大豆期貨的交易量居然佔據了芝加 哥交易委員會總交易量的50%,簡直是駭人聽聞!大豆期貨價格從一年前的5.15美元上漲到高峰時期的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雖然亨特家族沒有囤 積大豆現貨,卻通過操縱市場心理的方式,製造了「大豆正在漲價」的假象,間接導致了大豆現貨漲價。芝加哥交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感到忍無可 忍,決定對他們提起訴訟。
 
      
 
       亨特家族聲稱,他們的所有大豆期貨交易決策都是單獨做出的,並不存在家族合謀的問題。此外,亨特家族不僅擁有大豆多頭頭寸,還持有少量大豆空頭,所以亨特 家族購買大豆期貨的主要目的是保值,而不是投機。最後,尼爾森-亨特指責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說他們看不得亨特家族取得的巨額利潤,於是打算強迫亨特 家族把利潤吐出來,這是徹頭徹尾的勒索。
 
      
 
       在口水仗和法律官司進行的時候,亨特家族已經不聲不響地賣出了所有大豆期貨。按照大豆期貨的升值幅度計算,亨特家族的盈利可能超過1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大 型煉油廠幾年的利潤。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聲稱亨特家族違法了管理條例,並且操縱了市場,但是拿不出任何過硬的證據。最後,法庭宣佈無法對亨特家族實施任何 懲罰。美國期貨監管部門的名譽就此掃地。
 
      
 
       在大豆市場的成功使尼爾森-亨特洋洋得意。與此同時他還在進行另一種商品的交易,這種商品比大豆貴重的多——那就是白銀。在大豆期貨獲利了結之後,亨特家 族更可以把大部分精力用於對白銀現貨和期貨的炒作,而且他們這次還找到了可靠的戰略投資者,作為其壟斷國際白銀市場的盟友。實際上,在大豆期貨官司結束的 1977年9月,亨特家族已經完成了巨額的白銀囤積,而且白銀價格早在1976年就出現了大漲。
 
      現在,亨特家族已經看到了美國監管部門的軟弱無力,打算在白銀期貨市場上再玩一把豪賭。這次,他們還有獲勝的希望嗎?
 
      
 
       1970年代初期,白銀價格大致在2美元每盎司左右徘徊——這個數字看起來很低,但已經從最低點上升了80%左右,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財政部放寬了對白銀的管制。與此同時,黃金的價格也很低,與白銀的比價只有23倍左右,這說明整個貴金屬市場都在低點。
 
      
 
       貴金屬低迷可能有許多原因,例如美國和世界各國ZF都限制個人持有黃金,通貨膨脹形勢溫和,股市和債市在1950-60年代表現良好,等等。最大的原因是 當時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都沒有把貴金屬當成一種真正的投資品。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商可能在白銀上進行投機,但不會長期持有;至於黃金更是被排除在大部 分投資者的選擇之外。投資者們沒有意識到,黃金和白銀擁有很強的保值能力,並且與股票、債券市場的相關性很低,可以作為投資組合的一個有益補充。他們不知 道,一個通貨膨脹嚴重、商品價格不斷上漲的時代就要到來,黃金和白銀注定要在這個時代裡大放異彩。
 
      
 
       1973年,尼爾森-亨特開始在中東購買白銀現貨,同時在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市場上買進白銀期貨。這一決策非常富有戰略眼光,亨特家族搶到了白銀價格上漲 前最後的平靜時刻,在谷底建立了大量倉位。1973年12月,亨特家族已經購買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白銀現貨,並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購買了 3500萬盎司的白銀期貨,這使他們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白銀持有人之一。
 
      
 
       市場上的白銀很快出現了嚴重短缺——在過去幾十年中,許多銀礦已經因為無利可圖而關閉了,人們對開採新銀礦的熱情也不高。用一句經濟學術語,白銀這種商品 存在較小的「供給彈性」,在價格陡然上升的時候,白銀生產商無法立即擴大產量,結果導致價格進一步攀升。許多交易商跟在亨特兄弟的屁股後面衝進了白銀期貨 市場,在僅僅兩個月之內,就把白銀價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漲幅接近130%!
 
      
 
       可是亨特家族並不是市場上唯一控制白銀的人。俗話說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墨西哥ZF當時也囤積著5000萬盎司的白銀,而且成本價在2美元以 下,遠遠低於亨特家族的購買價。看到白銀價格扶搖直上,墨西哥ZF樂的合不攏嘴,急忙決定獲利瞭解。5000萬盎司的巨大拋盤立即摧毀了市場,銀價又跌落 到每盎司4美元左右。亨特家族雖然沒有虧本,但賬面利潤已經大大減少了。
 
      
 
       亨特家族終於意識到,要控制白銀這種重要的貴金屬,只憑一個家族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借助外來的戰略投資者。這個世界上,有誰既擁有大筆財富,又有興趣投 資於白銀呢?尼爾森-亨特把目光投向了中東,那裡有亨特家族的石油生意,也有非常龐大的關係網。沙特王室已經因為石油美元而富裕了起來,亨特家族正好和沙 特王子們的關係很好,而這些王子們又控制著沙特最大的銀行——國家商業銀行。於是,亨特家族向沙特ZF和王室吹噓白銀的投資價值和自己操縱市場的能力,不 但吸引了沙特王室的大筆投資,還吸引了沙特國家貨幣局的大量外匯投資。對比一下今天我國將外匯投資用於「黑石」這樣的私人股權公司,歷史真是有驚人的相似 性。
 
      
 
       1974年,美國ZF終於批准了黃金期貨交易,黃金價格很快飛漲,不過白銀價格漲幅並不大。直到1976年夏天,白銀價格仍然只有4.3美元左右。亨特家 族很有耐心,大量吸入現貨和期貨籌碼,同時做了大量偽裝,自稱購買白銀是為了進行國際貿易,因為白銀的價值比紙幣更穩定。亨特家族的客戶也買進了大量白 銀,這使得美國監管部門很難搞清楚亨特家族究竟控制了多少白銀。而且,尼爾森-亨特這次學聰明了,主要在現貨市場向白銀生產商和經紀商直接購買,而不是在 期貨交易所中購買期貨合約,這樣美國ZF就更抓不到把柄了。
 
      
 
       隨著時光流逝,亨特家族囤積的白銀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數字,而且買進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到了1970年代末期,尼爾森-亨特直接控制的白銀現貨可能達到幾億 盎司,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顫抖!與此同時,全球通貨膨脹和政治局勢不穩定已經持續了幾年,黃金的價格飛漲到每盎司500美元,而白銀的價格漲幅 較小,只漲到了11美元左右。如果白銀的漲幅和黃金一樣,那麼1979年的白銀價格應該超過20美元,到那個時候,亨特家族必將再次震驚世界,把其他交易 商的錢都賺到自己手中——尼爾森-亨特被這種激動人心的前景搞的飄飄然了。過去六年多囤積白銀的努力,不就是為了這個收穫的時刻嗎?
 
     1979年夏天,尼爾森-亨特終於發動了總攻。他要給緩慢上升的白銀價格推上最後一把,使它像黃金一樣發生井噴行情。商品期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慘劇之一,終於正式拉開了帷幕。
 
      
 
       1979年夏天,亨特家族與全世界白銀交易商的決鬥開始了。尼爾森-亨特通過其控制的「國際金屬投資公司」,向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下達了累計 4000萬盎司的買入指令。「國際金屬投資公司」實際上只有兩組股東,第一組是亨特家族,第二組是沙特的王子和巨富。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個投資公司的性質, 可以想想「黑石」的股權結構——一個貪婪的董事會加上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外匯投資者,這就是當年「國際金屬投資公司」的套路。
 
      
 
       尼爾森-亨特及其弟弟威廉-亨特通過許多華爾街經紀人完成購買指令,其中包括希爾森、貝奇等大型投資銀行。人們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巨額買盤,銀價很快從6美 元上升到11美元,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誰在買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調查了交易記錄,發現大部分買單來自「國際金屬投資公司」,這家公司在百慕大 群島註冊。經過更嚴密的調查,亨特家族的狐狸尾巴終於露了出來。很快,紐約和芝加哥的每一個交易商都知道亨特家族是「國際金屬投資公司」的後台老闆,這個 家族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有趣的是,當亨特家族正在操縱白銀的消息傳開之後,白銀價格反而繼續飛漲,許多小投機者湧進了市場。原因很簡單,既然亨特家族在為白銀「做莊」,那麼小投 機者當然應該選擇「跟莊」,這樣雖然很危險,卻有機會大賺一筆。隨著投機者的不斷湧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後30美元, 到了1979年年底乾脆突破40美元!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歷史新低。期貨市場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白銀的控制。究竟要漲到什麼時候才是盡 頭?
 
      
 
       芝加哥和紐約的大型期貨交易商對亨特家族的壟斷行為感到十分擔心。1979年年底,亨特家族操縱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白銀期貨合約和芝加哥交易委員會 69%的白銀期貨合約,總共掌握著1.2億盎司的現貨和5000萬盎司的期貨——這還不包括那些沙特阿拉伯投資者以個人名義持有的白銀。當時全球白銀交易 量也不過每年2000萬盎司左右,亨特家族已經切斷了白銀流通的渠道!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最大的穀物交易商說了一句十分經典的話:「我們寧願讓白銀市場倒 閉,也不願意看到它被壟斷。」看樣子,亨特家族已經觸犯了眾怒,美國本土的大交易商已經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面。
 
      
 
       全世界的白銀生產廠商為此興奮不已,他們迅速開啟了尋找新銀礦的計劃,許多早已關閉的銀礦又重新開採。美國和歐洲的普通居民也對銀價上漲感到驚喜不已,他 們翻箱倒櫃找出了祖傳的銀質茶器和裝飾品,凡是有白銀作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猶豫地送去熔煉,製作成標準銀塊到市場上賣出。於是,市場上的白銀供給增加 了,亨特家族壟斷白銀價格的努力受到了挑戰。雖然尼爾森-亨特竭力不斷買進,但他已經有點力不從心——無論亨特家族的財富多麼巨大,要與全世界為敵還是有 些不自量力。
 
      
 
       況且,亨特家族最大的敵人還沒有出手,這個敵人就是美國ZF。美國ZF掌握著大量的白銀,其中包括用做聯邦儲備的銀塊以及早年發行之後收回的銀幣,其總數 可能有幾千萬盎司。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也持有大量白銀儲備,雖然任何一個中央銀行掌握的白銀都不可能超過亨特家族,但是只要它們聯合對市場進行干預,亨特 家族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到了1980年1月,亨特家族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戰果——白銀價格上漲到48美元,並且在向50美元攀升;那些與亨特家族為敵的空頭交易商大多已經認賠出 場,再也沒有人敢大規模賣空了。可是亨特家族也感到壓力沉重,因為白銀的價格太高了,亨特家族掌握的資本已經很難繼續拉升價格。為了維持對白銀市場的壟 斷,尼爾森-亨特被迫向美國的幾家大銀行高息借貸,平均利息高達19%。華爾街的幾家投資銀行也大量貸款給亨特家族,使他們暫時能夠繼續玩操縱市場的遊 戲。
 
      
 
       根據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在1979年冬天,亨特家族掌握的白銀期貨合約總價值已經高達30億美元;到了1980年1月,其總價值可能超過50億美 元!亨特家族在1979年底到1980年初的2個多月之內,向美國各大銀行貸款數千萬美元,從華爾街經紀人那裡貸款2億多美元,幾乎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 最大的借款人。他們每月僅僅支付利息就要花費幾百萬美元,操縱白銀已經成為了一場燒錢的遊戲,甚至比戰爭還要燒錢。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亨特家族不及時住手呢?他們為什麼不在白銀漲價過程中逐 漸賣掉存貨,最後在價格高點退出市場呢?經驗豐富的莊家難道不應該控制風險嗎?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亨特家族要如此瘋狂地玩下去, 即使在白銀價格上漲四倍到八倍之後仍然繼續玩下去。全世界人民已經不想陪他們玩了,可他們還是在玩,即使砸鍋賣鐵地貸款也要繼續玩。這恐怕已經不能用「利 令智昏」來形容了,我覺得他們可能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
 
      
 
       1980年1月21日,白銀漲到了它的歷史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在短短12個月裡,銀價上漲了8倍;從10年前算起,銀價上漲了25倍。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商品擁有如此漫長、如此駭人聽聞的大牛市!
 
      
 
       亨特家族和他

揀股最重業績紀錄 黃國英


2002-2-26  AD




筆者認為不少工業股仍有可為,從不少讀者電郵可見,有批散戶對這些股份也很有興趣,不再只迷信於藍籌、紅籌及國企,是一個好的轉變。無疑二三線中有不少害群之馬,但小心篩選,亦有很多值得投資的公司。

不少讀者甚至提供一些股份建議給筆者,當中有很多極具啟發性,但有部分則明顯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戰意過度濃厚。

過去幾個月,很多二三線脫胎換骨,可是這些股份中始終有不少陷阱,會計問題成為市場焦點,正好讓我們反思一般投資者的不足,很多人是根本未能掌握到整間公司的形勢,買菜尚且要斤斤計較,買股票卻可以見圖破位就追,偏偏世事就是如此荒謬。

二三線曾經低迷多時,是一批害群之馬令人輸到怕的後遺症,現時情況好轉,可是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股票要爆煲,先決條件是炒到不合理的水平。現時有不少股份已頗危險,二三線工業股雖是潮流,但每次入市前都應該細心研究才出手。

純炒概念難持久

以 往所見,那些單憑概念炒起的股份最易一沉不起,這些股份通常消息滿天飛,但我們應小心分析那些消息的重要性。某間公司早前說開拓中國零售市場就勁升,但中 國地域如此廣闊,應收帳處理又極考功夫,上市公司在這個市場失手大幅虧損的例子,是比成功的更多。又有某公司從大股東買入新業務,一億元左右的作價,當中 一半以股票支付,然後被說成前景無限,可以支撐公司幾十億的市值,令人很懷疑賣方當時是否失去理智,可以如此賤賣資產益街外股東。

業績紀錄極之重要,概念可以成真的例子是鳳毛麟角,筆者放假趕稿甚至想舉成功例子也有困難,所以寧願投資一些老老實實,慢慢穩健增長的公司。



垃圾礦價又創新紀錄! 泰盛實業(1159)以35.2億美元買馬達加斯加礦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8806&page=0#lastpost

按: 有多10個,可以挑戰李嘉誠,學下黃月鶯收購長實和黃啦,痴鬼線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40508&sec_id=15307&art_id=4032633
拍賣場上,曾是李嘉誠得力助手的興港集團董事總經理周年茂,與自稱為「和黃董事」的奇女子黃月鶯,爭相出價爭奪地皮,最後由黃月鶯以 8.9億元的高價投得。
不過,她最終未能繳付定金,地皮被迫收回。事後證實黃月鶯原來精神有問題,根本無錢買地,以致該次拍賣作廢。之後金融風暴席捲亞洲,「震散」本港樓市,周年茂買地不成,焉知非福。「黃月鶯事件」成為本港賣地史上一大「趣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111/LTN20120111361_C.pdf
倘收購事項得以進行,收購事項之總代價為3,520,000,000美元(可按下文所述予以調整)

...

某些人的想法:

我們認為這礦是很神的,那些煤啊,一點就成金,兩百多億不多也,我也不太想賣 smileysmileysmiley

咱們剩下的煤礦啊,肯定超過一萬億,李嘉誠還不知哪來的...我們想想不如用千把億買下來,把煤入注進去,那咱們就是世界首富了,呵呵呵



一周狂銷六三○萬套 刷新電腦遊戲銷售紀錄 〈暗黑破壞神Ⅲ〉熱銷的祕密


2012-6-11  TWM




「請問,你打〈暗黑〉了嗎?」到底線上遊戲〈暗黑破壞神Ⅲ〉有什麼樣的魅力,在這個已經被〈魔獸世界〉、〈天堂〉等知名線上遊戲盤據,〈憤怒鳥〉等APP小遊戲又當道的時代還能引發熱潮?

撰文‧翁書婷

「還有賣︿暗黑Ⅲ﹀嗎?」凌晨三點,台北某家連鎖便利商店,小明眼神與聲音都流露著渴求,詢問店員,「對不起,已經賣完了!」店員無奈地搖搖頭,小明的臉整個垮下來,因為從五月十五日凌晨零時遊戲上市開始,他已經打了三十多通詢問電話,確定進貨,然後騎著摩托車夜追物流車。

台北的小明,只是全球所有玩家的縮影,英國倫敦、美國紐約、韓國首爾各處都是買不到遊戲的玩家,買到的台灣玩家則大量湧入伺服器裡,造成大癱瘓。自從〈暗黑破壞神Ⅲ〉上市,一套約一五○○新台幣,開賣二十四小時,全球賣掉三百萬套,一周內狂銷六三○萬套(最少九十四億新台幣),刷新電腦遊戲史上的銷售紀錄。

玩家因童年回憶力挺

淒黑幽暗的恐怖煉獄、聲光乍現的兵器相接、靈空史詩般的音樂、玩家們從地獄開始拯救眾生,體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快感。〈暗黑破壞神〉系列是一種可單人玩也可多人連線的電腦遊戲,自從一九九六年發售第一代,二○○○年第二代,今年是第三代。由玩家飾演電玩裡頭的野蠻人、武僧、巫醫、巫師、惡魔獵人等角色,跳入一場又一場機智反應與戰略策畫的緊張戰鬥中,玩家自行裝備自己,消滅故事裡頭的怪物,然後升級、賺錢、打裝備。

全球玩家的瘋狂,也讓〈暗黑Ⅲ〉形成特殊文化現象。網路出現「暗黑寡婦」一詞,形容因丈夫沉迷遊戲而遭冷落的老婆。在中國則因〈暗黑Ⅲ〉的官方審查沒有過關,無法正式販賣,網購商城因此出現以「大波蘿第三代」代稱〈暗黑Ⅲ〉的賣家。台灣歌手嚴爵乾脆把它寫進一首歌詞,「一邊過帶一邊打怪,斧頭聲一起過進母帶……應該專心但我上癮,應該配唱但我上癮。」有趣的是,不少玩家反映,「〈暗黑Ⅲ〉的系統、劇情、戰鬥模式和〈暗黑Ⅱ〉比較下,沒有創新特殊之處,但手卻停不下來。」「現在的〈暗黑Ⅲ〉風潮,來自〈暗黑Ⅱ〉的光環……。談〈暗黑Ⅲ〉,一定先要談十二年前的〈暗黑Ⅱ〉,它盤據我的童年回憶。」一位〈暗黑〉迷如此形容。原來,〈暗黑Ⅱ〉給玩家留下極好的印象,多年來未曾磨滅,「〈暗黑Ⅱ〉是遊戲中的經典,現在終於推出第三代,怎能不玩?」「〈暗黑Ⅱ〉有許多創新設計和玩法,是當代電玩的先驅。」前任電玩國手,現任台灣電競聯盟賽評的張軒齊觀察。例如先前若要打鬥都會跳出視窗,然後開始你一拳、電腦一拳的回合制,但〈暗黑Ⅱ〉擺脫視窗,獨創「即時戰鬥」,人物走一走就可以直接打鬥,「就像真的打架一樣。」而且遊戲裡頭的怪物、配備寶物會隨機變換,讓玩家猜不到下一秒會有什麼出現,「而且就算已經破關,玩第二次、第N次也不一樣,讓人怎麼玩都玩不膩,也玩不透!」而一般的餡尚遊戲需要操作高達十幾個鍵盤按鍵,同時搭配滑鼠,「〈暗黑〉用單手按滑鼠再加上四個按鍵也可以玩,容易上手,許多女生其他線上遊戲都沒玩過,就只玩〈暗黑Ⅱ〉。」交大傳播科技學系教授,本身也是女性玩家的林日璇分析。加上〈暗黑Ⅱ〉用色大膽,畫風細膩,「半夜玩暗黑,還會被裡頭的怪物嚇到,風吹的時候,影子都還會搖動。」

台灣代理商嘗到甜頭

「〈暗黑Ⅱ〉一戰成名,電玩界爭相模仿,像︿天堂﹀就有暗黑的影子,因此舊玩家為重溫美好舊夢購買〈暗黑Ⅲ〉,新玩家則是在舊玩家的強力推薦下躍躍欲試。」一位遊戲界人士分析。

〈暗黑〉系列除本身光環外,暴雪公司(Blizzard)讓玩家忍耐十二年,才推出第三集也是熱潮主因。製作〈暗黑Ⅲ〉的是世界最大的線上遊戲公司動視暴雪旗下子公司暴雪,它曾發行的作品包括〈魔獸世界〉、〈魔獸爭霸〉,〈星海爭霸〉、〈暗黑破壞神〉等知名線上遊戲。就像現在年輕人對蘋果產品的深深迷戀與追逐,暴雪在線上遊戲玩家的心中也有如「遊戲界中的蘋果」。

但是蘋果年年推出新產品,暴雪卻是六到十年才推出一項產品。〈暗黑Ⅲ〉和第二代整整差十二年。暴雪研發總監Jay Wilson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說,「品質至上,若趕著出〈暗黑Ⅲ〉而錯誤百出充滿BUG(電腦系統或程序中隱藏著的缺陷與問題),那對公司是很大傷害。」雖然公司強調品質至上,但外界傳言是〈暗黑〉與〈暗黑Ⅱ〉製作人,人稱「暗黑之父」的北方暴雪副總裁Bill Roper,離開暴雪另組公司,暴雪流失重要大將,才讓〈暗黑Ⅲ〉延誤上市。

不管真相為何,暴雪的確吊足玩家胃口。而從暴雪過去的紀錄來看,讓玩家等待已是家常便飯,甚至會在測試後宣布停止發行。「之前有一款遊戲叫〈Ghost〉,遊戲都已開發完成,但測試時玩家不捧場,就完全丟到垃圾桶不推了。」張軒齊說。

〈暗黑Ⅲ〉推出後,台灣代理的智冠股價連番上漲,不過熱潮卻未榮耀暴雪母公司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五月十五日上市後,股價反而從十二.七八美元跌到六月初的十一.六五美元,有美國分析師因此認為「雖然〈暗黑Ⅲ〉風潮正熱,但卻不是另一個嶄新系列,加上〈魔獸〉玩家日益縮減,暴雪正面臨自己打敗自己的困境。」

暴雪公司

成立:1991年(2007年12月,暴雪母公司與美國動視宣布合併組建成動視暴雪)

地點:美國加州

主要經營團隊:麥可.莫萊姆(執行長和聯合創始人)

知名作品:

年遊戲名稱/英文原名成績1996年〈暗黑破壞神〉/〈Diablo〉與〈暗黑破壞神Ⅱ〉合計1800萬套1998年〈星海爭霸〉/〈StarCraft〉銷售1100萬套2000年〈暗黑破壞神Ⅱ〉/〈Diablo Ⅱ〉與〈暗黑破壞神〉合計1800萬套2002年〈魔獸爭霸Ⅲ:混亂之治〉/〈Warcraft Ⅲ:Reign of Chaos〉無官方數據2003年〈魔獸爭霸Ⅲ:寒冰霸權〉/〈WarcraftⅢ:The Frozen Throne〉無官方數據2004年〈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有效會員1020萬名2010年星海爭霸Ⅱ:自由之翼〉/〈StarCraftⅡ:Wings of Liberty〉上市三周內500萬套2012年〈暗黑破壞神Ⅲ〉/〈DiabloⅢ〉一周銷售630萬套


陽光紙業—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的啟示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7/25/%E9%99%BD%E5%85%89%E7%B4%99%E6%A5%AD-%E4%B8%AD%E5%A4%AE%E7%B5%90%E7%AE%97%E7%B3%BB%E7%B5%B1%E6%8C%81%E8%82%A1%E7%B4%80%E9%8C%84%E7%9A%84%E5%95%9F%E7%A4%BA/

繼5月時以中央結算系統(CCASS)持股量分析億和控股(00838)的股價趨勢,今天再次用CCASS持股紀量分析陽光紙業(02002)的股價趨勢。

CCASS持股紀錄的啟示

先看看以下兩個圖表(由於資料多圖表較大)。從表1看,在20大中介人中只有華泰金融的持股量較為顯著,從2月6日的0.18%增持到7月23日的6.47%(即共增持6.29%),同期國元證券持股量從5.3%降到1.52% (即共減持3.78%)。(註:根據網上資料華泰金融的母公司是南京的華泰證券。近來不斷地壯大的華泰證券擁有南方基金(www.southernfund.com)和友邦華泰基金等資產。)

陽光紙業 每15個交易日及近期的CCASS持股記錄

Note[1] 港交所記錄顯示中央結算系統參與者總持股量增加了10,000,000股,即華泰金融的客戶通過場外交易增持10,000,000股並把實物股票存放於中央結算系統。
Note[2]華泰金融的客戶持股量增加21,100,000股,同日國元証券的客戶減持21,100,000股。

從2月6日至7月23日的116交易日中(表2),華泰金融的客戶只有7日減持陽光紙業(而且減持股數很少),而增持的就有59日。

陽光紙業股價在2月尾、3月頭高位回落。華泰金融客戶5月10日後大量減少在場內增持,陽光紙業股價開始尋底。6月5日最低見$0.62。華泰金融客戶於6月12日再次增持,陽光紙業股價回穩。初步看來,在觀察期間當陽光紙業股價從高位回落時,儘管華泰金融客戶間歇性增持,股價仍然持續下跌,不過當股價築底回升時,華泰金融客戶的增持對陽光紙業股價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圖1)。

CCASS披露華泰金融在5月21日增持10,000,000股,筆者認為這增持有特別的意義。一這次增持應該是在場外的(CCASS的總持股量較前一個交易日增加10,000,000股),二是筆者推測該10,000,000股是由“控股股東集團”的實物股票轉到華泰金融CCASS的戶口。關於陽光紙業的股權分佈請參考圖2。(註:“控股股東集團”由20人組成(包括陽光紙業大部分的董事),他們皆持有陽光紙業的股權及達成「一致行動人士協定」,詳情請參考陽光紙業年報。)

另外,從表2,我們可以看到6月12日後,華泰金融的客戶較以前更為積極的在市場吸納(見“增持佔成交比例”一欄的百分比),很多時吸納的數量佔全日成交六成以上,在6月14日更達97.4%。

不過,陽光紙業在7月3日公布與王子制紙逸途成立聯營企業的隨後幾天,華泰金融的客戶卻異常的放軟手腳,數日後當股價回落後又繼續在市場吸納股份。從增持時間的掌握,筆者相信華泰金融的客戶是資深的投資者

7月19日又出現異常。當天陽光紙業一度飆升10.96%和成交量大增,全天的成交量相等於前6個交易日成交量的總和,在當天的總成交中,華泰金融的客戶獨佔74.4%。當天晚上,陽光紙業發出盈利警告,指中期業績可能較去年同期出現明顯倒退。

盈警前股價被炒高,難度當天有人收錯料,炒錯市!?筆者推測其實有人怕盈警翌日股價大瀉,所以預早出手推高股價好讓就算股價大瀉也不太厲害吧。持股人出錢穩定股價屬正常的投資策略。問題是持股人如何得悉陽光紙業會發盈警呢

前文提過有10,000,000股實物股票可能由“控股股東集團”轉到CCASS,不知這是否一件重要線索呢,哈哈。讀者自己猜猜吧!

總結

中央結算系統(CCASS)持股量不是一個很好的分析工具,不過有時內藏重要資訊。在本次研究,筆者發現有一些資深投資者持續吸納陽光紙業的股份,雖然他們持股量大概只有6.5%,但已差不多佔公眾持股量的15%,所以他們的投資取向也對股價有相當的影響。

而筆者所指的資深投資者似乎對陽光紙業的業務特別瞭解和有先見之明,因此他們的持股量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不過CCASS持股量的數據是滯後2天的,所以使用時一定要小心。

風險提示

由於不肯定6.5%持貨人是長線投資者或是短線炒家,投資者應平衡投資風險。特別是由於陽光紙業成交量一向偏低,買賣差價可能較大。另外,由於貨源較為歸邊,股價升跌幅度也較大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