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米德尔:慈善是“仁商”最后考虑的事情

1 : GS(14)@2010-10-24 15:37:28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73244.html


经济学界,芝加哥大学拥有着非凡的江湖地位,没有哪一所大学能像这所学校一样盛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里诞生的“芝加哥学派”已经成为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学流派之一。

深受“芝加哥学派”浸染的芝大布斯商学院(Chicago Booth)同样饮誉业界,在上月底《经济学人》评选的全球商学院排名中,芝大布斯商学院排名第一。自2001年以来,在6家全球顶尖媒体进行的83次商学院评价排行中,这个学院有79次进入前十,多次进入前三。

9月15日,造访中国的芝大布斯商学院教授斯科特·米德尔(Scott Meadow)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谈及其钻研多年的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及对《第一财经日报》正在倡导的“仁商”的认识。

米德尔曾两次被美国《商业周刊》的《最佳商学院指南》评价为全美最杰出的企业研究教授之一,并具有25年以主要合伙人身份参与PE(私募股权)和VC(风险资金)公司经营的经验,创业金融、创新的商业化等是他主要的研究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您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它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

斯科特·米德尔:企业家精神其实是一种能力,企业家应该能够认识到什么是创新,并将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资金、客户等整合在一起并将其实现商业化。

认识到什么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创新的,企业家需要识别它们,并具有整合各种资源将这种创新变成一种商业的技能,如果你能够做到这样,你就算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了。

日报:最近,我们在中国发起了一场关于“仁商”的讨论,在美国,是否也曾有类似的关于“仁商”的讨论,您本人又是如何看待“仁商”的?

斯科特·米德尔:当一个人将一个主意变成了一项商业,而这项商业却被竞争对手以不正当竞争的方式——比如说抄袭所侵蚀的时候,整个商业基础也受到了伤害。

因此,我理解你所说的“仁商”,其实是一种环境,即我们如何创造一种不让类似事情发生的环境。在美国,人们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创造这种环境。

打个比方,当我把一个主意变成了一项商业,有人却偷了我的主意复制了我的商业时,人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企业家圈子本身并不大,也许他在短期内能赚到一点钱,但长期来看,不管是融资还是运营,他都很难得到社会支持。

当然,我理解的“仁商”还包含更多的含义,包括尊重自己和竞争对手的雇员。比方说,当我的竞争对手拥有着非常优秀的雇员时,我不是简单地去把这个雇员“买”过来,而应该是更好地对待自己的雇员,从中培养骨干。

“仁商”的另一个因素是,销售具有价值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削价来占领市场份额。因为如果整个市场都通过比拼削价抢占市场份额,损害的是整个工业,这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总的来说,“仁商”是一种尊严(dignity),一种你管理经营时的尊严,一种你对待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尊严,包括如何定价,如何对待雇员等等。

日报:那么,慈善应在这种“尊严”中扮演什么角色?

斯科特·米德尔:就我而言,我总是希望我的学生足够幸运并成为专业的慈善家,就像比尔·盖茨那样。但总的来说,慈善应该是最后才去做的事情,当然,也可以说慈善是“仁商”的最高境界。

日报:如果把仁商看成是一种环境,那么那些企业的领导者、商业领袖们,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斯科特·米德尔:这很有趣,是什么造就了商业领袖?我想,所谓商业领袖,应该是那些能够尊重创造了商业模式的价值观念的人,那些能够关心自己雇员乃至竞争对手雇员的人,那些尊重投资者的人,那些能用最少的钱产出最大效益的人,那些能够让企业基业长青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领袖可以说就是那些能够承担“仁商”并实现“仁商”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