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管會連四罰 勒住蔡明忠登陸

2010-8-23 TCW




八月十二日下午五點,金管會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富邦金再度施鐵腕。這一次,因法令不能對富邦證券祭出罰金,而對富邦證券董事長葉公亮,祭出停職九個月處分。

還沒看到金管會懲處令,消息傳回富邦金內部,讓富邦內部員工直呼「錯愕」!

因為這是兩個月內,金管會針對富邦金轉介客戶到子公司富邦香港一案第二度開罰。富邦金從金控、銀行、人壽到證券,每個單位都中獎,金管會罕見的連發四道金牌,不僅警告意味濃厚,更直接卡住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登陸大計。

時間轉回今年三月,當時富邦金才風光宣布,將與大陸中信集團旗下公司合資成立租賃公司。一個月內,又宣布將與方正證券合資設立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與大陸金融業者結盟的速度最快。

但風光還沒實現,四月份蔡明忠在福州海西論壇會後對記者說:「登陸二選一不應溯及既往,」惹得當時金管會主委陳冲怒批, 「發言對象與場合均有不宜。」一週後集團總裁蔡萬才擦槍走火的一句「小小金管會」,更讓富邦金跟主管機關的關係「凍」到冰點。

「如果我是主管機關,我也會不爽。你說我是『小小』,我就『大大』給你看,」一位前金管會官員分析金管會的想法。

金管會施鐵腕:擋下富邦金申請案

果然,北富銀之前遞件申請到上海設立辦事處,在五月份得到金管會回覆,「因為有違反銀行法,有被裁處之虞,」讓富邦內部感到苗頭不對。

六月二十四日,富邦金股東會的前一天傍晚,蔡明忠馬上收到金管會的一項大禮:重罰一千萬元外,同時六個月內不准申請轉投資案。

富邦金透過旗下創投公司與中信集團的租賃公司合資案,成了金管會打富邦,順道卡住國內金控登陸的棋子。

由於租賃業在國內原本屬於經濟部管轄,因此不僅富邦金,就連永豐金、台灣工銀、開發金等,都想透過創投業登陸投資。

金控業算盤失效:不准靠創投公司西進

據了解,金管會委員會討論富邦金一案時,在委員會內部出現不同的聲音,贊成派認為在法令上,富邦金的確可透過創投公司投資,然而一旦富邦金透過創投登陸過 關,將成為金控界的判例。最後情勢大逆轉,金管會禁止富邦金以創投登陸,同樣形成一項判例:金控業不能以創投登陸。現在蔡明忠被緊箍咒綁住,但其他業者卻 也笑不出來。因為金管會罰富邦,等於其他金控業跟著罰站。

看到富邦金被連下四道懲處令,「主管機關態度很明顯,就是限制金控業登陸腳步太快。」一位國內民營金控高層不滿的說,金管會只要聽話乖學生,會賺錢的資優生,一天到晚向金管會遞件的金控公司,等於是不聽話的壞學生。

根據金控公司公布的一到七月業績,富邦金以每股稅後淨利(EPS)一‧八七元大幅領先其他十三家金控,堪稱是金控中的資優生。

四公營行庫拔頭籌:通過首波登陸名單審核

就算富邦金考了張好成績單,但還是無法受到主管機關青睞。以第一波申請到對岸設立分行的銀行來說,只有土銀、彰銀、合庫、第一銀等四家公營行庫通過審核, 即使前七月獲利高居十四家金控第二名的中信金也被拒門外,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在主管機關眼中)唯一可以信任的是同樣也是公務員的公營行庫。」一位金控 高層強調。

金管會的動作,讓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在七月底時,曾公開對媒體批評,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出爐,但他卻沒感覺到「要開始衝鋒了」,反而是政府以緘默期為由「在放假」,主管機關金管會對於銀行西進的態度不明確。

七天後,永豐銀行就因為過去一個汽車貸款的案子接到金管會一百萬元的罰鍰。有人把此舉解讀為金管會想讓永豐「噤聲」。雖然照調查一個案子所需的時間推算, 此舉不太可能是針對何壽川的發言而來,但金融業者這樣的解讀,相當程度還是反映了現在市場上對金管會的「老大」心態、事事開罰的反彈。

再加上八月十二日最新對富邦證券和人壽的懲處,富邦金旗下的主要子公司,包括銀行、證券、人壽都被裁罰。依照五月份金管會回覆的邏輯,未來這些富邦子公司 想要申請任何赴大陸的投資案,想必更難上加難。據了解,蔡明忠想求見金管會主委陳裕璋,當面解釋溝通,卻不得其門而入,「陳裕璋上任來,有人見過他嗎?」 一位金控業者打趣說。

金融業長期以來在政府看似好意的「保護」下,發展市場多所受限,結果是越發展,越沒有競爭力。眼看現在有了登陸的良機,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就強調,「金 管會應該把眼光看長一點,不能只看眼前……,限制太多,業者在大陸就沒辦法開拓市場。他應該站在積極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MOU(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生效到現在轉眼已經七個月過去、ECFA早收清單出爐也經過了兩個月。雖然兩岸交流日漸密切,但從金管會對民營金控「嚴加看管」的態度來看,金融業現階段恐怕是最難登陸投資的行業了。

延伸閱讀:金管會下重手,兩月內接連懲富邦金

富邦金控懲處原因:轉介客戶到富邦香港開戶,並拆分利潤公布日期:6/24懲處內容:停止申請轉投資業務暨代其直接或間接控制之關係企業申請轉投資6個月

台北富邦銀懲處原因:同上公布日期:6/24懲處內容:罰鍰1,000萬元

富邦人壽懲處原因:同上公布日期:8/12懲處內容:罰鍰270萬元

富邦證券懲處原因:同上公布日期:8/12懲處內容:記警告處分,命令富邦證券停止葉公亮9個月業務之執行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9

裝神弄鬼炒股 金管會展開調查 唐鋒漲七倍 真奇蹟還是假神蹟?

2010-8-30 TTW




唐鋒今年上半年自結EPS不過一.一九元,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卻已接連三十根漲停板,股價來到二六三.五元,背後原因竟是來自雷射晶片的轉機題材,預期明年EPS二十元,主管機關現已積極蒐證調查,投資人應多加留意以免受傷。

撰文‧徐介凡

八 月十七日,唐鋒發言人簡麗貞針對《588周刊》報導內容發布重大訊息澄清,強調雷射監控新產品目前仍在打樣、送樣階段,且公司本身亦未對於明年財務進行任 何預測,對於報導所指明年EPS(每股純益)二十元以上純屬臆測,當日成交量立即爆出自二○○○年上櫃掛牌以來最大量四四三九張,股價最終仍以漲停作收, 給投資大眾留下不少想像空間。

《588周刊》,一般被認為是以股市名嘴報明牌為主要內容的刊物,通常上市櫃公司對於被點名股價將要飆漲,多採置之不理的態度因應,如今唐鋒大動作直接點名澄清的罕見舉動,著實啟人疑竇。

無 獨有偶,在較早的七月二十三日,亦曾有一封舉發外號古董張的股市大戶張世傑炒作唐鋒股價的信函,同步分送至調查局、金管會與台中地檢署,內文指出:「張世 傑成立﹃588股票網網站﹄,及《588周刊》散布不實消息作為炒股利器,大力推薦唐鋒等個股,拉高股價出貨,坑殺無辜不知情投資人。」台股漲七%,唐鋒 漲七倍什麼樣的題材,能夠支撐唐鋒股價在不到二個月的時間飆漲三十根漲停板?這個答案,不僅投資人想知道,就連證期局與證交所也在積極蒐證調查當中。從今 年六月二十九日算起,唐鋒股價開始冒出第一根漲停板,接著利多消息便開始接二連三傳出,無論成交量是五十張、或是超過四千張,就是有辦法漲停給你看;若從 起漲點三十二元價位計算,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股價已如坐雲霄飛車般來到二六三.五元,漲幅超過七倍,同期間,台股加權指數卻僅有約當一根漲停板的表現。

再從唐鋒去年年報來看,周武賢家族持股比重合計將近六成,至今就連一張都沒申報轉讓賣出,身價亦從原本九.二億元,暴增到七十五.八一億元,相當於在股價不停飆漲的過程中,財富也暴增了六十六.六一億元之多。

唐 鋒究竟有何厲害之處,能夠讓股價有此驚人演出?先從基本面來看,一九七六年唐鋒董事長周武賢與總經理周文洪,兩兄弟共同創立唐鋒實業,主要業務為生產自動 攪拌機等馬達小家電產品外銷,主要區域包括歐洲、美國、澳洲、中東等地,占營收比重超過九五%。雖然周武賢強調自家產品走的是高價路線,但一路走來營運卻 相對不穩。

儘管唐鋒近二年來處於業績較佳情況,○八與○九年分別繳出EPS三.七二元與二.一八元的獲利水準,但回顧○三、○四年卻只分別小賺約○.一七元、○.○五元,到了○六與○七年,更大虧約○.二三元與一.四二元之多,如此表現,也反映股價長期處在十元上下徘徊的窘境。

只靠新產品,全年賺八元?

七月三十日唐鋒公告自結上半年盈餘,EPS亦只有一.一九元水準,顯然無法將基本面與股價飆漲連結,但對照《588周刊》與股價走勢觀察,則或許可以看出些端倪。

早 在七月十日,《588周刊》便率先鳴響了看多唐鋒股價未來發展的第一槍,指出明年EPS將挑戰二十元以上,由於撰文者係為張世傑本人,也因此引發市場盛 傳,唐鋒股價飆升來自這位過去股市知名作手的傑作,且後續更將呈現「三部曲」走勢發展,第一部曲先從二十元上漲十倍至二百元,第二部曲再翻倍至四百元,第 三部曲則直上千元,準備再創台股新科股王傳奇。

張世傑對此表示,他與唐鋒公司人員既不認識,個人亦沒有持股,純粹看好唐鋒的長期發展與轉機題材,絕非炒作推升股價,但簡麗貞隨即在七月十六日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發文澄清,強調業績數字純屬媒體臆測。

但 是在這段期間,市場上包括媒體、專業投資法人等,對於唐鋒股價飆漲,以及明年EPS能有二十元以上水準仍摸不著頭緒,直到七月二十八日,唐鋒公告取得禧通 科技銷售權,切入具高度競爭力與毛利率的850-NM面射型雷射晶片(VCSEL)生產,有效期限為十年,並接著在八月三日由周武賢親自召開記者會,表示 新產品可於九月陸續出貨,新聞稿更點名法人預估,唐鋒在此光電事業的貢獻下,全年EPS可從二至三元一口氣暴衝到七至八元水準。市場才恍然大悟,開始陸續 披露關於唐鋒的利多消息。

︽588周刊︾能夠提早近一個月便未卜先知業績爆發性成長,讓人好奇。爾後看好唐鋒股價表現理由,亦從包括受惠中 國內需市場崛起,早期進入中國深圳設廠布局,小家電主力產品可望穩定貢獻獲利,加上雷射晶片新產品的爆發性成長商機,可望每月穩定貢獻EPS二元之多,甚 至就連「南投紫南宮卜卦,神明指出唐鋒將大漲」等文字亦搬上台面。

簡麗貞再三強調:「實在很誇張,我也很想知道他們這些數字到底怎麼來。」 且分別於八月九日與八月十七日,兩度澄清財務數字純屬媒體臆測,金管會證期局高層也指出,從價量走勢搭配來看,很明顯就能看出唐鋒股價有受操縱的疑慮,確 實已將唐鋒列為觀察個股名單,並經駐金管會檢察官同意,已透過司法單位資源,積極蒐證相關資訊處理,待證據充足後便會正式移送法辦。

唐鋒股價能夠接連漲停,除了等九月營收與獲利正式公告外,金管會調查的執行能力亦應加快,才能真相大白。

唐鋒飆漲爭議大事紀

唐鋒實業

成立時間:1976年

負責人:周武賢

資本額:4.79億元

主要業務:小家電產品、遠紅外線產品

唐鋒近三年獲利

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上半年(自結)

營收(億元) 15.11 18.82 10.87 5.04 EPS(元) -1.42 3.72 2.18 1.19

7月16日

588周刊披露業績將爆炸性成長,唐鋒澄清內容純屬臆測

7月23日

金管會、地檢署同時收到古董張炒作股價檢舉函

7月30日

唐鋒公告上半年自結盈餘,EPS為1.19元

8月17日

唐鋒指名澄清588周刊報導,未對明年進行任何財測

8月3日

唐鋒董事長召開記者會,提及法人預估今年EPS可達7~8元水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2

建高背後股東 金管會搞不清楚 日盛金購併破局 陳裕璋尷尬難言

2011-1-24  TWM




日盛金將被購併一事,原本可能成局,卻因為當初金管會思慮欠周,未能仔細分辨大股東的背景,如今不上不下,經營權轉移宣告暫停,讓陳裕璋很是頭大。

撰文‧劉俞青

近日金融圈最紅的兩家公司,一是百家爭奪的寶來證券,另一就是日盛金控,儘管賣相不比寶來證嬌俏,但依舊吸引市場買家青睞。

不過近期,這樁原本可能是金融圈的美事,卻硬生生被金管會擋下,造成郎有情、妹有意,偏偏金管會准不得的窘境,讓主事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頭很大。

日盛金的大股東想賣股票的說法,在市場上流傳已久;其實精準地說,應該只能說﹁某位大股東想賣股票﹂。

日盛金有兩位大股東,一是日本新生銀行旗下的創投基金,另一則是前年四月才引進的美國建高控股。而市場上流傳所謂﹁一直想賣股權﹂的大股東,指的是新生銀行創投基金,而另外一位大股東建高控股,非但沒有出售股權計畫,而且還想持續增加持股,砸錢繼續經營。

日 盛金在近幾年好幾次減增資的上沖下洗之後,如今新生銀的持股成本大約每股十一元上下,對照近期日盛金股價約十三元,熬了多時總算解套,新生銀想獲利了結的 心情可以理解,於是積極在市場上找尋買家。據悉,包括元大金在內好幾家券商都聞風而至,雙方也談得頗為具體,只差臨門一腳。

但就在關鍵時刻,突然建高控股發難,拿出前年參股時的合約表示,合約上註明﹁未來只要有任一大股東想賣股權,在同樣買賣條件下,建高有優先承購權﹂,讓原本躍躍欲試的買家吃了一記閉門羹,新生銀也只好轉向與建高洽談賣股。

對賣方而言,只要有好價錢,買方是誰其實並不是最重要;而建高的態度也很乾脆,原本買家開出的條件,建高都照單全收。眼看美事就要成局,但沒想到,赴金管會報告之後,一切打回原形。

根據熟悉內情人士表示,金管會的態度很是為難,原本股權之間轉移的買賣是市場行為,而且又是同一公司兩大股東之間的股權移轉,按理沒有不准的理由,但偏偏金管會就有說不出口的難處。

原來,兩年前建高要入股時,日盛金的體質不佳,亟需資金挹注,偏偏新生銀的創投又不願再掏錢,眼看公司岌岌可危,情急之下,好不容易找來建高願意參股,在此情況下,來不及仔細分辨大股東的背景,金管會很快就點頭。

但危險期一過,如今回頭仔細端詳,才發現當時的義勇軍恐怕暗藏玄虛。表面上看去是一家美商的港系資金,但實際上,金管會當初恐怕是「港資、中資、美資」傻傻分不清楚。

因此在建高未能進一步提出股東背景的澄清之前,金管會對遞上來的股權轉讓一案,只能先擱下,只是對外究竟要承認自己當初的認識不清?還是眼前必須找出其他的理由來駁回?讓陳裕璋著實很頭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9

金管會追查 南山人壽案生變 潤成與中資關係曖昧

2011-3-31  TNM




潤泰集團與寶成集團合組的潤成投 資控股公司,今年1月異軍突起,以21.6億美元標得南山人壽97.57%股權,但2月10日潤成送件進金管會後,金管會即接獲檢舉,指潤成的上層股東潤 泰集團與寶成集團,和中資關係密切,金管會為此3月24日2度要求潤成補件,使這宗巨額標售案可能再度出現變數。

尹衍樑小檔案

生日:1950年8月16日

學歷:文化大學歷史系學士、台大商學碩士、政大企管博士

經歷:潤泰建設董事長、北大光華學院董事長、安信信用卡公司董事長、建華金董事

家庭:妻王綺帆為潤泰全球董事長,育有1子1女

現職 :潤泰集團總裁,跨足紡織(潤泰全球)、營建(潤泰創新、潤泰營造)、量販通路(大潤發、喜士多便利店)、醫療教育(尹書田紀念醫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 院)等事業

三月二十五日,一陣冷冽的寒風吹進台北市八德路二段潤泰集團中崙大樓,由潤泰集團主導成立的潤成投資控股公司幹部,正在中崙大樓十三樓開會,研商金管會對 潤成標購南山人壽案最新提出的「六大要求」,對於金管會公開點名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等「具控制力的最終受益人」,必須提出長期控股承諾書等要求,莫不讓他 們感受到一股肅殺之氣。

潤成挾中資 檢舉多

除了金管會提出六大要求、並限期一個月補件回覆外,南山人壽工會也決定三月三十一日,發動千名業務員到潤泰集團中崙大樓抗爭,要求潤成答應工會所提:承認 三萬六千名南山員工僱佣關係的「五大訴求」,否則金管會就應否決潤成。瞬間,潤成買南山面臨了山雨欲來之勢。

本刊調查,金管會針對潤成買南山人壽所提的六大要求,不僅要求尹衍樑等潤成的控股者,必須提出長期控股承諾書,還要求潤成控股未來持有的南山股權須百分之 百交付信託,並要求潤成限期提出南山未來十年增資所需的三百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的財力證明。這一連串「史無前例的要求」,顯示金管會對潤成的上層股東與中 資關係密切及潤成財力不足的疑慮。

金管會官員透露,潤成今年一月十二日宣布標得南山人壽股權後,金管會就接獲來自立法院、潤泰集團小股東等各方檢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潤成的上層股東潤泰 創新及潤泰全球轉投資「中國大潤發」,被質疑和中國官方資本關係密切,中國官方對中國大潤發具有實質控制力,未來可能在轉手之間,就使擁有台灣六千億元公 債的南山人壽淪為中資,所以金管會不得不嚴審因應。

金管會接獲檢舉顯示,潤成上層股東潤泰創新(占二五%)及潤泰全球(占二三%),透過海外控股公司康成投資(中國)公司(Concord Investment China Co.,簡稱康成投資)轉投資的上海大潤發與濟南大潤發,都是與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轄下的大陸國有企業合資,甚至大陸各地大 潤發的房東也是國資委,足證潤成股東與中資關係密切。

國資委合資 往來密

檢舉指出,潤泰新、潤泰全透過康成投資轉投資的上海大潤發,註冊資本額三千萬美元,合資股東是一家名為「上海不夜城」公司,投資金額二百六十萬美元(約占 八.七%股權),這家名稱聽起來酷似夜總會的公司,原本由「上海閘北區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擁有四九.六四%的控股權。

根據檢舉內容,上海不夜城後來轉賣給浙江溫州娛樂業「天上人間」起家的商人吳振宇,但上海閘北國資辦仍保留了約一○%股權。本刊調查,在大陸企業營業執照 的公開訊息裡,註明「上海市閘北區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及潤泰集團的康成投資,都是上海大潤發的股東發起人。

另外,潤泰新、潤泰全透過康成投資轉投資的濟南大潤發,註冊資本額二千一百萬美元,合資股東山東省「濟南人民商場」公司,投資二百一十萬美元(占一○%股 權),這家公司主要是山東省濟南市國資委出資、占三六%股權,後來這三六%股權有意釋出,曾吸引大陸國有企業「魯商集團」旗下的銀座商場、大連大商集團等 中國企業競逐。

除了潤泰新、潤泰全轉投資的上海大潤發、濟南大潤發與中資關係密切,本刊也接獲檢舉指出,潤泰新、潤泰全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康成投資,本身也有中資「華寶信 託有限責任公司」持股,而華寶信託的最大股東,就是大陸國有龍頭企業「寶鋼集團」,寶鋼占華寶信託九八%股權,另外二%股權則由浙江省舟山市財政局持有, 華寶信託明顯是大陸國有控股公司。

檢舉指出,寶鋼集團的官方網站宣稱該公司「係依法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潤泰新、潤泰全的海外 控股子公司康成投資竟有中國官方資本,雙方的資本關係如此密切,未來如何確保潤成投資南山人壽不會變成中資控股的公司?

寶成設華一 涉偷跑

事實上,不僅占潤成八成股權的潤泰集團與中資關係密切遭質疑,連占二成股權的寶成集團,也遭爆料指出,早在兩岸簽訂金融MOU(備忘錄)前,寶成集團一九 九七年即透過香港蓮花國際有限公司(Lotus Worldwide Limited),持有中國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八五%股權,而華一銀行副董事長吳邦治、董事過莉蓮,日前也被寶成工業指派擔任潤成的董事和監察人。

華一銀行被稱為中國第一家台資銀行,據指出,台灣許多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曾透過華一銀行的「特殊辦法」在中國辦理融資,例如,在台灣上市的振維電子,去年 十月就公告「通過本公司間接投資大陸的准安振維電子公司,向大陸華一銀行徐匯分行取得銀行授信及保證等融資項目,由本公司出具一百萬美元予蓮花國際公司作 擔保,再由蓮花國際公司向華一銀行擔保二百萬美元借款。」

知情人士說,關鍵就在寶成集團是一九八八年西進大陸的最早一批台商,先是靠中國政策支持取得銀行執照,後來華一銀行又簽約委託尹衍樑投資的建華銀行(永豐 銀行前身)經營,因而可以在中國搶占先機。

潤泰集團跟中資的關係密切,以及寶成集團有中共官方的支持,這些原本被台商視為競逐中國市場的優勢,如今竟吊詭地成為潤成買南山人壽的包袱。民進黨立委高 志鵬、潘孟安等人近來在立法院質詢時,一再鎖定潤成買南山案,要求金管會必須以否決博智金融的同一標準,嚴格審核潤成的上層股東與中資的密切關聯。

高志鵬表示:「潤成的股東潤泰集團、寶成集團,可以說是泛中資集團,他們都是中國給予一些經商特權而被扶持壯大的,目前主要的事業又都在中國、與中資合 作,很容易成為中國控制台灣的工具,金管會如果不能嚴格把關,未來潤成模式很可能成為中國收買台灣的最佳管道。」

潘孟安則說:「潤泰集團及寶成集團都想透過買下南山人壽,擴大在台灣的影響力,進而搭建有利於拓展中國事業的兩岸金融平台。」

金管會把關 細審核

從今年一月十二日,美國AIG宣布由潤成標得南山人壽後,潤成就遭立委緊盯及質疑,使這宗國際性標售案的兩岸政商背景,被拿出來仔細檢視。

如今,掌握金融特許事業核准權力的金管會,已公開對潤成買南山人壽設下六大要求,要以政策手段迫使潤成必須做出長期控股及持股百分之百信託的承諾,藉以打 破金管會可能給予潤成「方便之門」的猜測,這對尹衍樑想藉由買下南山人壽,成為橫跨兩岸金融、產業新首富的企圖,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標售南山案 大事記

2009.07.4 美國AIG以底價新台幣600億元標售南山人壽。

2009.10.13 博智金融以693億元拿下南山股權,出價比博智高的中信金提出質疑。

2010.08.31 經濟部投審會否決博智入主南山案,建議AIG繼續經營。

2010.10.28 立委爆料潤泰總裁尹衍樑牽線,AIG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

2010.11.22 AIG二度標售南山,國泰、富邦、中信、潤泰集團獲邀投標。

2010.12.21 潤泰與寶成宣布共同設立潤成投資控股公司,搶標南山人壽。

2011.01.12 AIG宣布潤成以628億元得標。立委質疑有中資涉入,尹衍樑澄清,寶成和潤泰全為台灣資金。

2011.03.24 金管會要求潤成先提300億元財力證明。

金管會六大要求 vs.潤成承諾

金管會要求

1 提供300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於主管機關認可的保管帳戶內。

2 潤成投資南山人壽股份100%交付信託,尹衍樑等最終受益人應出具長期控股承諾書。

3 潤成須覓合乎保險專業資格之董事長人選。

4 如經核准,潤成向銀行聯貸金額,債本比不得超過48%,潤成股東出資需以現金增資或自有資金。

5 潤成及上層股東應就承諾事項揭露相關重大訊息。

6 潤成及上層股東:潤泰全球、潤泰創新及寶成工業等3家上市公司,辦理現金增資或增資南山人壽時,不得影響股東權益,最終受益人也不得移轉其控股權。

潤成的五項承諾

1 潤成今年辦理增資100億元。

2 潤成的70%南山股份交付信託。

3 潤成出具資金來源合乎法規的承諾書,債本比48%。

4 潤成出具潤成及上層股東不會透過南山人壽,購買潤成股東發行的有價證券及不動產的承諾書。

5 南山保戶權益不受股權移轉影響,南山業務員薪資、福利及現有業務員制度2年不變。

潤成回應

陸資參股大潤發比例甚低

潤成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鄭銓泰表示,受限於中國早期對量販業法令限制,上海大潤發、濟南大潤發才有中國國有企業參與合資,其中,上海不夜城、濟南人民商場 已從早期持有46%股權降到10%以下,更只占康成投資(中國)公司總投資額各1%左右。至於華寶信託持有康成投資,主要是大潤發中國籍員工的認股信託給 華寶,才使華寶名義上持有康成股份,並非華寶信託投資康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3

下情上傳苦無渠道 金管會不食人間煙火 綁死業者

2011-4-4 TWM




代言保險商品的大明星要有業務員資格、基金虧了要投信老闆自行負責、金控業所謂綜效幾乎都是唬人的??,因為金管會許多不食人間煙火的規定,讓金融業者無所適從,幾乎要窒息。

撰文‧劉俞青

今年一月二十七日,金管會的網站上出現一則新聞稿,標題為﹁保險商品廣告代言人須具備保險業招攬人員資格﹂,內容是說,將來保險商品的廣告代言人,都必須具備保險業務員執照,像是最近許多保險商品廣告都找名人或明星代言,依金管會的規定,這些代言人必須有保險執照才行。

隔 天,有一場小型的保險業記者會,席間有保險資深人士無奈地說,﹁哪天連台灣阿龍(代言台灣人壽的卡通人物)都要去考照了。﹂不尊重:經辦員電話指揮金控董 事長這幾年,金管會不斷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發函各種業者眼中﹁不食人間煙火﹂的指令,不經過事前溝通,一張函令就要業者聽命遵守。業者如果想找金管會溝 通,通常是碰一鼻子灰,除了無奈,別無他法。

﹁從來只有金管會單向找業者,業者很難見得到金管會的長官,能見到組長已經很給面子了,如果能 直接見到局長,那簡直是……至於主委,根本就不可能!﹂一位前大型外資機構台灣區負責人表示,在香港市場,香港金融局與業者之間溝通毫無障礙,針對每位業 者,金融局都派有一位專責的窗口負責,這位負責人鉅細靡遺地了解業者的所有業務,甚至連董事會都列席參加,業者如果有各種需求,金融局都會即時答覆,和台 灣的情況有如天壤之別。

在此氛圍下,主管機關金管會與金融業者之間的關係,陷入空前的低迷,金管會越管越緊,金融業者的抱怨聲浪越來越高,壓力鍋眼看就快要爆炸,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前 財政部次長楊子江忍不住提醒:「監理只是手段,不要忘了,發展才是目的。」金管會認為,每隔一段時間就主動召集業者來聽取意見,這樣的溝通方式,其實已足 夠;但業者覺得應雙向溝通,而不是單行道;更何況還有業者說,﹁主委召見時,業者表達的意見也不見動靜,摸頭大會的成效能有多少?﹂除了業者常常找不到官 員溝通,經常是﹁一位經辦人員打電話來,就要董事長乖乖照辦﹂的不對等性之外,事實上,更困擾業者的,是﹁二次金改、重大金融事件後遺症﹂,許多第一線的 經辦人員為求自保,對法令的解釋越形嚴格,對業者執行業務有莫大的局限。

無擔當:官員求自保 凡事「正面表列」執法者越來越保守嚴謹,其實從台灣的金融監理至今仍採行﹁正面表列﹂,就可看出。

所謂「正面表列」的監理方式,就是「法令規定許可的才可以做,沒說的,統統不准做」,這樣的監理精神和國際主要先進國家相較,有明顯落差。

負面表列則是「法令只規定不可做的部分,其他的都可以做」,代表﹁開放﹂、﹁信任﹂與﹁進步﹂兼具的監理態度。前不久,新加坡才將監理風格從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而香港更是老早就已經落實負面表列的管理精神。

一位曾在香港金融業工作多年的銀行總經理表示,香港雖是負面表列,但是絕對嚴格監理。負面表列讓主管機關和業者間的關係有好的開始。但是開放不代表鬆散、放任,相反的,香港金融市場監理非常嚴格,但卻是監理到「應該監理」的地方,讓業者心服口服。

但在台灣,正面表列讓許多業務的發展被延宕。舉例來說,八年前,成立金控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發揮綜效,讓各子公司之間可以彼此行銷。但現實狀況卻是,所謂的「綜效」在正面表列的規範下,根本無法發揮。

因 為︽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定,就是採取正面表列。也就是說,雖然同屬一家金控底下,但在證券開戶的客戶資料,除非客戶特別簽名同意,否則銀行不能隨意拿來 做行銷使用。「但在這個詐騙集團氾濫的社會氛圍下,我們實際的執行狀況,是十個客戶不到一個會簽名同意。」儘管業者急得跳腳,但現況就是這樣,無法改變。

如 此一來,綜效無法發揮,金控幾乎等於白做了,許多業者都向金管會提出過這個嚴重的問題,但金管會只推說︽個資法︾非金管會業務,「不知道是金管會向法務部 的溝通無效,還是金管會根本沒有去幫業者溝通,總之,現在我只要聽到『綜效』兩字就火大!」一位金控業者表示。﹁這就是主事者的心態,只求嚴格監理、不犯 錯,把每個人都當小偷審,不知道業者更急的是業務的推展。﹂影響所及,許多法令的訂定,都沒顧及執行的難度,只求﹁越嚴越好,反正先定再說,到時如果出 事,至少金管會事前都有規定﹂。

又例如關於公司關係人股權計算的認定,攸關每家金控的申報,也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如果真要按 照現行法令認真計算,最遠到﹁二親等所持有超過三分之一股權的公司法人,其所持有的股權﹂,也必須計算在內,試問,有多少人可以一一釐清自己兄弟姊妹(二 親等)的投資動向?如果真要把目前所有金控公司的董監事逐一翻開清查,有多少人遺漏申報股權?實踐大學教授彭金隆舉例,如果兄弟同為同一公司董事,例如蔡 明忠與蔡明興兄弟同為富邦金董事,是否會有重複申報股權的問題?該公司的董監事持股是否應該重新計算?

缺遠見:防弊為先 不見關注長期規畫業者說,若真要按法令逐一清查,可能絕大部分的金控董事向金管會申報的股權數字,都大有問題。彭金隆說,這種法令其實是陷人於不義,是惡法,但講了很多年也沒改。

更令業者幾乎要窒息的是,很多時候為了顧及﹁社會觀感﹂,金管會甚至不惜違背公平正義的基本道理,要業者背黑鍋,扛下許多不該扛的責任。

業 者說,每檔基金的說明書底下一定有一小行字:﹁投資人應自負投資風險﹂,但台灣投資人很幸福,金管會從不教育投資人的風險觀念。從一九九八年國揚公司債跳 票開始,當時主管機關財政部就要投信老闆扛起債券型基金虧損的責任,一直到六年前投信業爆發連動債風暴,許多債券型基金虧損慘重,金管會的態度如出一轍, 又要投信老闆跳出來承擔虧損,監理態度歷經多年,顯然沒有任何進步。

對金管會而言,還是自保的心態,社會的公平正義擺一邊,只要沒有民怨, 就能確保官位,久而久之,搞得所有業者人仰馬翻不說,往往還附帶一堆罰單。過去,金融業者視主管機關的處分有如天塌下來一般的嚴重,但如今,彼此對望,人 人手上都捧著一疊厚厚的罰單,似乎也就無所謂了,﹁最嚴格的監理,最後反而失去了功效﹂。

這就是台灣的金管會。監理大權失衡,在處處防弊的心態驅使下,不見產業的長期規畫,阻擋了金融業的進步,也讓金融環境,蒙上一層厚不見光的雲層。

近 期金融監理8大爭議作為爭議作為 說明 相關法規、行政函令1.「關係人」的股權認定過於精細 自然人或法人之關係人規範,範圍涉及甚廣,實務上很難落實。 《金融控股公司法》第4條2. 客戶資料管制過嚴 規定未經客戶同意,金控子公司之間的客戶資料不能共用,例如銀行的客戶資料不能為證券商所用,以致金控「綜效」趨近於零。 1. 2010/6/24金管會新聞稿《金融控股公司法》第4條2.《銀行法》第22條、第129條第1款3.《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4條第1項3.客戶轉介規 定過當 同一金控之國內外子公司之間的客戶轉介,雖事先經律師評估,仍遭主管機關課以重罰。

4.關係人交易規定為德不卒 某金控旗下子公司,欲將殘值10多萬元之設備售予另一子公司,為符合關係人交易規定,竟須花費80萬元、90萬元鑑價。 《金融控股公司法》第45條5.外商銀行缺失裁罰較鬆 受託投資申購保盛豐集團(PEMG)商品涉有相關缺失的6家銀行中,唯獨1家外商免於裁罰,其餘5家本土銀行皆受重罰。 1.2010/9/9金管會新聞稿2.《銀行法》第61條之1第1項6.廣告代言人資格認定過頭 要求保險商品廣告代言人須取得保險業招攬人員資格,但這些代言人並未實質促成交易或藉成交賺取部分佣金。而台灣人壽之卡通代言人「台灣阿龍」,又該如何處 置? 2011/1/27金管會新聞稿7.基金銷售考試限制過嚴 理財專員須通過個別考試,才得以銷售該檔基金,全市場近2000檔基金,若要全部上架銷售,必須通過近2000次考試。 金管會公文8.金融交流規範,台灣比中國嚴苛 銀行申請赴大陸投資,僅能就設立分行、子行或參股投資,三選二辦理。參股,也以一家金融機構為限,如金控旗下的銀行若赴大陸參股,證券就不能再參股。 1.《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第6條、第33條及

第36條

2.大陸政府無相關規定

資料來源:各業者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3

金管會杯葛REITs清算 套牢投資人抗爭

2011-4-21 TNM




逾3千名遭套牢的「三鼎」「基泰之星」2檔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投資人,欲合法進行清算,卻遭金管會駁回,潛在損失逾10億元。

本刊調查,投資人準備向監察院提出檢舉,彈劾失職官員。這場小投資人對抗金管會戰役,5月6日受益人大會,將再度上演。

上週五(十五日)立法院火速通過奢侈稅,房市立刻掀起逃命潮。然而,一群逾三千名慘遭套牢的「三鼎」「基泰之星」二檔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投 資人,去年六月早就想清算退場,卻因金管會刁難,至今無法解套,潛在損失逾十億元,四月七日因而登報,控訴「金管會霸凌投資人」。

刁難清算 遭投訴

投資逾千萬元的黃姓投資人十四日向本刊投訴說:「台北房地產飆漲,但我投資三鼎REITs四、五年,一直在賠錢。如果去年中順利清算,處分掉三鼎擁有的三 棟大樓,賣價達六十億元,可以賺一點錢。但金管會技術性刁難,又碰上政府打房,行情已差了六億至十億元。」

簡單的說,REITs是將不動產的收益包裝成股票,在集中巿場掛牌交易。在政策開放下,REITs二○○五年登台,首檔「富邦一號」大賣,超額認購五倍, 後續共推出八檔。其中,三鼎二○○六年六月成立,擁有北巿忠孝東路頂好黃金店面街、南京東路「前瞻21」辦公大樓等,總值三十八億元。同年成立的基泰之 星,則投資基泰建設世紀羅浮大樓部分樓層等,巿價二十四.七億元。

合法退場 卻駁回

然這幾年,REITs股價並沒有因房市狂飆水漲船高,反而長期折價,每天成交量只有幾十張,猶如一灘死水,慘遭套牢的投資人因而興起「不如清算」的念頭,去年初找來當初一手包辦成立REITs的野村證券向金管會請示,金管會回覆:「只要契約與法規可以,就OK。」

既然REITs有合法進場及退場機制,這二檔基金就依法在去年十月二十八日召開受益人大會。不過,就在開會前二天,金管會發表:「投資REITs考量穩定 收益,而非賺取不動產短期買賣資本利得。」希望持有REITs六成股數的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銀人壽等,能投反對票。

但這些法人投資人已寄出贊成票,來不及更改,結果受益人大會當天有七五%出席、其中九五%贊成,通過清算案。

金管會大為光火,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言明「嚴格審查」。果然,今年二月二十二日,以清算計畫有四大窒礙難行為由,駁回清算案,還表明須重新召開受益人大會,無視四個月前的合法清算決議。

被控擴權 暗打壓

投資人得知必須重新開會投票,清算案可能因金管會向法人施壓而被「搓」掉,一陣譁然。「更扯的是,經過追查才知道,三月七日,銀行局官員竟然找上這二檔基 金的保管銀行台新與土銀,召開祕密會議,要求排除協助清算的野村證券,讓人傻眼。」小型電子零件公司總經理江傑清說。

「證券化家數是台灣金融競爭力表彰,一旦開啟清算REITs案例,萬一其他全要下巿,金管會面子掛不住。」「但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金管會豈能擴權,讓清算遙遙無期。」黃姓投資人說。

江傑清說:「雖說民不與官鬥,但你們(指金管會官員要求剔除野村,杯葛清算)在欺壓投資人,讓我們很無奈。」

為此,投資人向行政院副院長陳冲陳情,還準備向監察院提出檢舉,彈劾失職官員。第二次受益人大會五月六日上場,但從金管會要求審查清算計畫,以及十八日寄發的開會通知,議案設計不得分別出售旗下大樓,大大提高清算難度,小投資人已未戰先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0

保險業大老闆 被金管會將一軍

2011-6-27  TCW




一個會計準則,為何讓保險業者跟金管會「吵很大」?

六月十六日,金管會發布「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修正草案,推出二○一三年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接軌的相關規定。洋洋灑灑四大頁新聞稿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對「投資性不動產」評價方式的規定。這也是保險業者過去兩、三月以來,跟金管會大鬥法的主因。

不動產價值,怎麼估?新準則規定可採市價入帳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的精神,保險業者對投資性不動產的評價方式有兩種。一是根據「成本法」,以當初的購買成本入帳;另一種是根據「公允價值法」,用市場價值入帳。金管會十六日所發布的草案,就是規定業者可採用市價評估的詳細內容。

台灣壽險公司多年來買地、建大樓、出租,如果這些不動產通通改用市價評估,帳面價值可以提高很多。以國泰和新光兩家保險公司來說,不動產增值利益粗估分別有一千六百億和七百億元。

這動輒上 百億、千億的「紙上富貴」,可能是未來國際會計準則眾多規定中,少數能為業者帶來正向影響的一項。國泰、新光等擁有大量土地的保險公司,也一直希望利用不動產評估帶來的資產價值增加,彌補未來國際會計準則可能造成的新增帳面負債,例如員工優利存款等。

允許保險業用這樣的「公允價值」來評估投資性不動產(金管會規定此處指持續性出租、有長期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讓業者坐享不動產增值的好處,表面看來,業者應該感謝金管會才對。但保險業者卻覺得被金管會將了一軍,直呼「毫無邏輯」。為什麼?

兩邊的爭議點,在於這筆多出來的數字,究竟該放在資產負債表哪個項目?

資產負債表,怎麼列?金管會主張捍衛保戶權益

業者希望,這筆資產項的增加,相對應要讓股東權益(淨值)增加。因不動產增值,是保險公司最肥的一塊肉,業者把這塊肉拿出來,好處當然由股東分享。

但根據金管會預告未來保險業的處理方式(正式文件將在七月公布),這筆資產項增加,要相對反映在負債項的「準備金」;正因為這可能是保險公司最後一塊肥 肉,萬一未來國際會計準則第二階段對業者準備金提存採更嚴格的規定,至少這塊肥肉能讓準備金充裕,降低保險公司增資不足、甚至倒閉的風險,間接保護了台灣 上千萬保戶。

台灣上市保險公司及旗下有保險公司的金控,股東數合計超過百萬人,保戶數超過千萬人,有些人既是股東也是保戶。在權益蹺蹺板上,金管會選擇保戶,業者選擇了股東。

「股東權益是股東的。負債是誰的?保戶的。所以說是從股東口袋,抽出來放到保戶口袋,兩回事,很大的差別,」一位資深金融產業會計師解釋,為了「不出事」,在股東和保戶間,金管會明顯的選擇了保戶,「他要接兩萬顆雞蛋,還是要接兩百萬顆雞蛋?」

金融海嘯,主管機關就為未來國際會計準則可能造成保險業帳面鉅額虧損、淨值不足的事情傷腦筋。一位壽險公司高階主管估計,以國內歷史十五年以上的老保險公 司資產加總計算,總計約八兆到十兆元,若未來導入國際會計準則第二階段,要按實際利率來衡量其資產與負債,以過去平均四.五%到五%的預定利率跟目前的投 資報酬率相比,只要有一個百分點的利差損,顯示在財務報表上,一年就有八百億到一千億元的虧損,增資壓力大增。

面對這可能的挑戰,金管會選擇把它們從股東口袋裡掏出來,放到保戶的帳上,怕的就是哪天萬一需要增資,業者兩手一攤,把爛帳丟給金管會。

「今天壽險業利差損問題存在,你現在如果把它(指不動產)反映出來,而且萬一是刻意分配,反而是把你的老本都(拿)出來,」一位資深會計師解釋。意即,這 些不動產根本還沒賣掉,要是允許業者放在股東權益項目下,萬一帳上的獲利被股東刻意分掉了、日後又不願意增資,等於金管會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一招,是 防小人,不是防君子。

官民大鬥法,還沒完?保險業者恐會選擇性犯規

可以預測的是,這項規定會大大降低業者採用公允價值評估的興趣。對主管機關來說,還能達到另一個目的:降低業者一窩蜂重新評估手上不動產造成房價繼續飆漲的風險,進而維持房市穩定。

這場戲演到這裡,看來金管會略勝一籌。但雙方鬥法還沒結束。短期來說,業者可能選擇技術性犯規,刻意讓某些不動產沒有達到「長期穩定現金流」的規定,就不 需要用市價評估,「他們先去衡量,國際會計準則產生的負數是多少,只要去找一些不動產用市價評估,多出來的部分把這負數弭平就好了。多的部分就不要再產生 了。」

更長期的看,台灣預估在二○一五年導入更具殺傷力的國際會計準則第二階段時,各項條文該如何解釋,勢必又有另一場官民大戰上演。

【延伸閱讀】不動產增值的數字,該放哪?-保險業投資性不動產認列方式比較

保險業者版本

主張:不動產增值的這筆錢,應反映在資產項和股東權益(淨值)項下資產(增值)1,000億元-負債(準備金)0元,所以股東權益(淨值)增加1,000億元。

金管會版本

主張:不動產增值的這筆錢,要反映在資產和負債項下,股東權益(淨值)不變資產(增值)1,000億元-負債(準備金)1,000億元, 所以股東權益(淨值)不變。

註:以上是以保險公司的不動產採市價法入帳,增值1,000億為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7

金管會推政策 強邀會計師背書

2011-9-26 TCW


公聽會還沒開,新聞稿就寫好?這是件「預知結果」的怪案。 九月初,金管會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IFRSs(國際會計準則)元年啟動大會。主委陳裕璋出席,強調會計準則跟國際接軌是「當務之急」,「我國企業如採用IFRSs,日後到國際上發行債券、股票……,就不用再重編財務報告。」


明言聽取意見,實已定案 金管會強力推廣國際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當然是美意。但在這「當務之急」推廣的過程,卻推得令許多金融圈人士敢怒不敢言。會計師,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今年二月十一日,金管會發布一則標題為「會計師將善盡專業團體之社會責任協助企業採用IFRSs」新聞稿,文中強 調,「為了解會計師輔導企業推動導入IFRSs情形,金管會邀請國內企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會計師公會……等,就會計師輔導公司轉換IFRSs之狀況,深入討論並聽取各界意見。」新聞稿後半更強調:「會計師協助企業導入 IFRSs雖有成本考量……表示同意適度調降相關服務之收費,力求收費合理。」

這場會議在證期局大會議室召開。一間會議室約四十人全坐滿。美其名為公聽會,強調要「深入討論並聽取各界意 見」。但據金融圈人士轉述,令人傻眼的是,到場時,金管會官員其實早已寫好新聞稿及會議紀錄。邀請會計師們 來,只是希望他們替政策背書,並透過四大事務所高層轉達,希望大家配合。結果當天會計師們沒人敢發言,「我 們吃了悶虧,也不敢講,」一位出席公聽會的會計師強調。
揠苗助長,有違程序正義 當時金管會是受到業界和民意代表的壓力,對其強推接軌國際會計準則而讓企業成本增加多所抱怨。在各方壓力下,金管會急就章的拿會計師業開刀,要求收費標準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中相對低的會計師降價,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雖然事後有會計師表示,金管會有透過其他管道協助業者,並無真的要求降價,但金管會二月份的做法,明顯違背 馬英九總統多次強調的「程序正義」,難怪會計師們難嚥這口氣,此消息才漸漸在金融圈傳開。民間怒氣會找出口,不會消失,官員心態該改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9

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基金經理人「認養」 上櫃脫手賺暴利

2011-10-17  TCW




近期有一檔股票引發國內投信圈人 心惶惶,市場傳言金管會證期局即將出重手,因為有投信法人利用操作基金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恐怕有五到六名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遭停牌處分。

這可能是國內投信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處,而引爆事件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撰文‧劉俞青

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 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 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 股,就是「盈正豫順」。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 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 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 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 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 的展望。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 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 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 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 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 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 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 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但據某位投信董事長指稱,截至目前為止,證期局只是針對已經「單純清楚」的部分先罰,但「案情更為複雜的部分,後續還將有更具體的處分」。

此外,金管會立刻下令全面重新檢討承銷制度,並且迅速做出決議,包括第一、未來新掛牌承銷價格不得低於興櫃價格的七成;第二、承銷商的配銷分配中,應該提 高公開抽籤比率;第三、過去只要兩家承銷商推薦就可登錄興櫃的制度,也要重新檢討。而這個因盈正案而起的承銷制度修正,也被外界稱為「盈正條款」。

不過,金管會最終的懲處還沒有正式下達,這也是近日投信圈人心惶惶的主因。

配合公司派拉抬股價

許多經理人開名車、住豪宅 生活優渥據了解,經過將近一年來的徹查,金管會已經清查完畢所有相關人二親等內的帳戶,以確定有無進出股票,以及可疑的資金流向。這次可能有五到六名的基 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將被重懲,其中可能包括一名外資投信的投資長、有兩名曾是國內基金獎的得主,操盤經驗都十分豐富,知名度也很高,因此在投信圈傳得沸沸揚 揚。

而這幾位被市場點名的經理人,之前也都已經被金管會約談過,因此自己都心知肚明,其中已知至少有三名陸續在上半年和近日內離職,以免牽連公司。

不僅如此,投信圈傳言更甚,言之鑿鑿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兩戶打通成一戶,市價 超過三億元;還有傳言有名住在知名豪宅「帝寶」,儘管這些建案的所有權人名單上,都未顯示這些經理人的名字,但許多基金經理人私底下生活優渥,住豪宅、出 入名車,在投信圈裡面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利益分配不均東窗事發

「誰要先下車?」對人性是大考驗這次「盈正案」的手法,與早些年盛行的「投信認養」手法幾無二致;尤其在二○○二年前後,許多小型電子股紛紛掛牌,由於股 本小,籌碼穩定,容易被有心人士看上炒作,當時就有許多投信法人搭上順風車。最常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派結合,收取回扣,再利用基金進場拉抬股價,公 司則發布利多消息配合,讓大股東趁機出貨,當時甚至有喊出回扣的行情約為交易金額的七%到一○%,行徑非常惡劣。

而這種「結盟」最後會曝光,通常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市場人士說,「誰要先下車?」往往是整樁合作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為人人都想先行獲利了結,因此下車時點以及先後順序,正是人性的嚴厲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但過去這種「認養」手法,如今也跟著與時俱進,有心人不再只挑小型公司或全然不顧公司是否真的有業績進帳。以這次盈正為例,公司並非毫無基本面,因此當有 心人士趁勢不斷發布前景美好的看法,甚至出具報告,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同;但由於過度操作,股價太過暴起暴落,才引來主管機關與外界的高度關注,進而採取嚴 懲行動。

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整樁案件仍在證期局與檢查局連手嚴密調查中,調查過程無可奉告,等到確定之後,就會對外公開並執行處分。

「盈正案」並非第一樁投信基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罔顧基金投資人權益的案子,但如果主管機關不嚴格把關,祭出嚴厲處分,恐怕也很難是最後一樁。

在近期的全球股災中,投資人除了承受股價下跌的風險,還要承受經理人的道德風險,真叫人情何以堪!

盈正(3628)

成立:1998年

主要業務:不斷電系統設備

股本:4.5億元

董事長:許文(掛牌時為陳友安)

總經理:許文

股價:67.5元(10/7)2011年2Q 營收、獲利、EPS:13.21億元、1.48億元、3.31元2010年營收、獲利、EPS:37.55億元、6.36億元、15.13元投信基金經理 人大買大賣,

股價暴起暴跌

──盈正去年9~10月投信持股張數與股價9/9 盈正上櫃前,不開法人說明會,也不開記者會,平添神祕色彩9/9 轉上櫃第一天,掛牌價185元,開盤股價衝上505元高價;當天投信持有1300張,已超過此次承銷新股共3733張的1/3 9/15 股價創下562元天價,從此一路往下;總經理許文當時還說,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下半年會是上半年五倍10/4 9月營收比8月大減15%,股價只剩332.5元10/20 掛牌月餘,股價只剩278.5元,距高點腰斬,金管會約談基金經理人調查有無炒作11/17 櫃買中心重罰承銷商富邦證券,記點五點,是近年來懲罰次重投信持股高個股容易被操控,恐成下一個盈正股票代號 股票名稱 2011/10/07投信持股(張) 2011/10/07 投信持股比率(%) 2011/10/07投信持股市值(億元) 股本

(億元)

6269 台 郡 53450 30.91 36.881 17.11 6153 嘉聯益 69839 21.52 29.542 32.45 3211 順達科 24866 19.13 25.985 12.99 2601 益 航 49830 17.78 20.630 28.01 5388 中 磊 31068 17.03 8.963 18.24 6176 瑞 儀 68326 15.57 59.444 43.86 6271 同欣電 23326 14.42 17.168 16.18 6285 啟碁科技 40785 14.26 30.711 28.60 3189 景 碩 57877 12.98 54.115 44.60 9151 旺 旺 4416 12.62 1.144 84.95 3042 晶 技 36934 12.22 13.222 30.22 1476 儒 鴻 25139 11.90 9.754 21.12 3311 閎 暉 21366 11.68 16.131 18.29 1762 中化生 9045 11.66 5.119 7.75 6278 台表科 27411 11.41 17.296 24.02 8044 網 家 7865 11.40 15.219 6.89 3508 位 速 10518 11.33 9.256 9.28 910322 康師傅 19371 11.13 7.739 9.16 3008 大立光 14231 10.61 84.532 13.41 8021 尖 點 16159 10.59 3.426 15.25 1521 大 億 7887 10.35 4.401 7.62 4126 太 醫 6036 10.06 5.843 6.00

資料來源:CMoney

2010年9月底持有盈正的基金投信 基金 占該基金比重(%) 基金經理人凱基投信 凱基台灣電利 8.08 彭國星凱基開創 2.28 李梅蓮德盛安聯投信 德盛台灣大壩 2.52 鍾兆陽德盛科技大壩 3.25 陸宗賢德盛台灣智慧趨勢 3.56 鍾兆陽保誠投信 保誠中小型 2.32 魏永祥保誠掌櫃 2.30 魏永祥保誠高科技 1.26 莊弘旻日盛投信 日盛精選五虎 4.83 林界政安泰ING投信 安泰INGe科技 1.06 王培臻安泰ING高科技 1.04 王培臻安泰ING中小 0.58 蔡純芬保德信投信 保德信店頭 1.61 賴正鴻保德信台商全方位 1.57 譚志忠保德信第一 1.49 譚志忠華頓投信 華頓典範科技 1.00 張巧瑩富邦投信 富邦長紅 0.72 林意萍富邦價值 0.70 林意萍第一金投信 第一金店頭市場 0.69 鄭國華德信投信 德信大發 0.72 李文桐統一投信 統一全天候 0.08 朱文燕資料來源:CMoney、FundDJ

監控周轉率、淨值、持股

防基金經理人動歪腦筋

台灣投信業自第一家國際投信成立至今,已有將近30年歷史。但自有投信以來,類似這次盈正的「認養風」,就一直繪聲繪影地存在,到了2002年後,當時的 證期會確實曾經雷厲風行地辦過幾件大案,也讓幾名基金經理人因此下台,才使這股歪風平息好一陣子。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要如何確保經理人沒有打基金的歪主意?有幾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避免。第一是基金周轉率有無過高?一般而言,基金經理人如果有「認養」某檔 股票,就會快速進出。以這次盈正為例,由於投信法人在去年9月快速進出,從持股攀上2000多張高峰,再迅速滑落到僅剩500多張,因此當月多檔持有盈正 的基金,持股配置可能都趨於積極,因此周轉率都超過50%,投資人如果留意自己手上基金,其實很容易發現異樣。

其次是投資人應該關注基金淨值的漲跌,如果遇到基金淨值突然大幅超過大盤的跌幅,都應該即刻去電基金公司要求解釋。基金如果持有暴起暴跌的個股,勢必反映 在淨值上。

最後則是每個月初定期登入「投信投顧公會」的官方網站,檢視上個月底的基金持股明細,儘管精明的經理人有可能會在月底前出清可疑持股,等到下個月初再行買 回,以規避外界檢視,但不啻為長期監視經理人的方法之一。

如果投資人嚴守以上三項原則,隨時監管手上基金,盈正事件就可以及早嗅出端倪,做出贖回或提出警示因應,以確保自己的投資權益。

盈正公司說法

盈正發言人林志峰經理表示,去年9月轉上櫃時,盈正一切依據上櫃公司作業及承銷商的指示處理。公司沒有舉辦上櫃前法人說明會,因此確實與法人有幾次面對面 溝通,其中有一對一、也有一對多的溝通,但溝通內容都以公開說明書上的資訊為主,一切依法行事。

而前董事長陳友安的辭職,是公司的世代交替安排,與此事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3

堵賣壓!金管會盤算「作弊」救台股

2011-12-05  TWM




考試不及格,可不可以過關?可以 的,但只限定在總統大選前夕。

隨著選情激昂,台股卻相對低迷,主管機關從上到下都在病急亂抓藥,而近來的藥方看上的是壽險業者上千億元的股票部位。

十一月中以來,台股連續大跌,跌破七千點信心關卡。金管會為止血,二十三到二十五日,連續三天,找上台股「法人大戶」壽險業者,兵分二路,從多、空兩面下 手,苦思如何挽救選舉行情。

從空方下手挽救選舉行情!在鎂光燈下,引起最多討論的,莫過於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金管會的確有「提醒」壽險業者注意借券給外資法人放空可能引發的後 遺症,試圖採取柔性勸阻的策略,截斷外資放空的貨源。

從多方下手救台股!同一時間,金融圈有另一則重大動態悄悄登上媒體版面:金管會在二十三日,發函要求保險業者,試算資本適足率(risk-based capital,簡稱RBC)。並且因為台股波動過大,正在考慮是否要放寬保險業者台股未實現虧損(尚未賣出股票的帳上虧損)的認列方式。

病急亂抓藥?可減少百億元股票賣壓

如果真的實施,這一招,將可以減少壽險業者在年底前要砍出至少百億元股票的賣壓,對於選舉行情將會有舉足輕重的效應。

台股跌到投資人臉綠、一片哀鴻遍野。外資賣壓不斷,國內的壽險公司就成了護盤的重點關切對象。根據統計,光是國內四大上市的壽險公司,截至今年第三季為 止,台股部位就高達五千六百多億元,雖然不及外資來得兵強馬壯,但規模卻比政府四大基金還大。

這五千多億的部位,到底是賣出,還是買進,是影響大盤後續走勢的關鍵。「保險公司現在面臨的兩難就是,要不要停損?即使保險公司不借券(給外資),但它 (指壽險公司)在現貨市場上賣出,對台股衝擊是更大的,」一位壽險公司投資部門主管分析。

每年此時,是保險公司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停損的時候。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各家壽險業者,必須繳交自家年底結算的資本適足率給金管會檢視,最低門檻二 ○○%,高標二五○%,是保險公司未來能否順利申請業務的關鍵。

為了讓年底的這個數字好看,各家壽險公司都會在十一月就展開動作,若判斷股票會繼續跌的,就砍掉、停損,以免留在帳上,讓資本適足率變得難看(編按:股票 的未實現虧損,必須認列成淨值的減項,在不增資的前提下,會拉低資本適足率)。「(壽險)法人為了RBC就先砍了,結果本來(台股指數)不會跌三百點的, 但是一砍了,就真的跌三百點了,」一位壽險業高層分析。

正因為擔心這種滾雪球般的「砍部位效應」,壽險公會正在跟金管會爭取,台股的未實現虧損,可以從原本必須一○○%認列,降低為只要認列三○%的暫行措施。 這就好像是考卷改出來,全班都不及格,老師只好把全班成績都開根號乘以十。大家依然不及格,但多數人卻可以免於被當。只要金管會點頭答應這麼一個措施,對 台股,就是大大利多,可以讓壽險公司大金主們,不需要賣股救RBC!

恐留後遺症!保險公司信用將遭質疑

「金管會要趕快拿定主意。如果我們損失可以打三折,虧損三百億、只認列一百億,那衝擊就不會那麼大了。不然你一方面希望我護盤、買進,一方面希望我不要賣 股,但為了顧及RBC,我就不得不減(減碼台股),」壽險業主管分析。

但到底要不要幫業者們「作弊」,卻讓金管會陷入進退兩難的交戰。「最主要是股票損失認列的標準,調整會影響到股市。所以這個部分我們要持續觀察,目前還沒 有定案,」金管會主任秘書林棟樑表示。

天人交戰,原因無他。離總統大選只剩四十多天,這步棋,會鼓勵壽險業者把資金留在股市。但這卻是個潘朵拉的盒子,一旦主管機關習慣性幫業者「作弊」,勢必 讓市場秩序大亂,「其實這是一個遊戲規則。規則如果常常變動的話,會讓市場失去對保險公司RBC的信心……,常常修改的話,當保險公司要去募資的時候,市 場很多人對它的信用、財務能力會打折扣,」一位長期觀察台灣市場的外資金融圈高層強調。

總統大選迫近,只要股市一天不好轉,金管會從各種面向救台股的壓力就更大,該怎麼做,考驗主管機關的智慧。

【延伸閱讀】國泰、富邦兩大龍頭,持有台股近4千億

國泰人壽持有台股部位:2,560億元

富邦人壽持有台股部位:1,360億元

新光人壽持有台股部位:1,217億元

中國人壽持有台股部位:502億元總計:5,639億元

註:本表只列有上市的壽險公司,資料統計至100年度第3季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