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2.6萬億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756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12月12日公佈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3》(下稱《報告》)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個人賬戶空賬達到2.6萬億。

養老金擴面的潛力縮小

《人民日報》早前報導,2013年11月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曾披露,2003—2012年這10年間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年均增長8.2%;撫養比,即參保職工人數/離退休人數,在2012年達到3.09,年均增長0.7%。對此,報導解讀稱,「儘管人口老齡化在加劇,但隨著養老保險逐步擴大覆蓋面,總的撫養比並不像一些專家指出的那樣一年比一年低,過去10年反而有所增長。」

但此次報告卻顯示出了養老金擴面潛力縮小的徵兆。根據《報告》顯示,2012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了4.84億人,領取養老金人數達到1.34億人,都比2011年有顯著增長。但與上年度的增速相比,卻有急劇下滑,分別下滑了169.47個百分點和161.68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主要原因是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佔應參保人數的比例已經比較高,繼續擴面的潛力在急劇下降,而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擴面速度比較緩慢。

《報告》相關內容的作者、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教授孫永勇分析,上述數據表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面的潛力越來越小,繼續依靠快速擴面來控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贍養率的上升難度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記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不少地方政府為了擴大覆蓋面,不惜默許、縱容甚至鼓勵個別企業降低繳費率,最終將為制度的可持續埋下隱患。

事實上,依靠持續提升的參保覆蓋率帶來的繳費人員增加,進而使基本養老保險收入大於支出的方式,最終也會隨著參保比例逐步穩定而失效。

做實個人賬戶難度大

財新網消息,個人賬戶空賬額度在2011年時是2.21萬億,整個制度結餘量近2.4萬億。換句話說,如果把結餘的所有資金用於填補個人賬戶,在2011年底時舊賬尚可償清。

但到2012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累計記賬額已達到29543億元,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餘為23941億元。這意味著,即使把所有基金積累全部用於填補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仍然會有空賬。

而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散在全國,不同地區收支狀況不同,不可能讓收大於支的省份去補貼收不抵支的省份。

當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採取「統賬結合」模式:單位按職工工資的20%繳費進入統籌基金,實行「現收現付」,即用年輕一代的繳費支付退休一代的養老金;參保人每月繳納工資的8%則進入個人賬戶,長期積累,多繳多得,以減輕「現收現付」的支付壓力。

但在制度建立之初,從原有體制轉入社會保險體系內的老職工並未充分繳費,其養老負責的國企及政府也未向養老基金注入相應資金。為確保養老金當期發放,年輕一代的個人賬戶普遍被挪用,由此形成空賬。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賬戶空賬並不等於制度虧空。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盈華強調,由於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本質上屬「現收現付」制,基金本身還有大量結餘,且有戰略性基金儲備,公眾對此不必過度擔憂。但現實數據卻說明,做實個人賬戶不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亦在《報告》發佈中呼籲公眾關注名義賬戶制。在他看來,中國目前的高增長條件下,實賬上的個人賬戶基金投資幾乎不可能取得高於社會平均工資增幅的投資收益,甚至連CPI都跑不贏,個人賬戶基金越大,福利損失就越大。而選擇名義賬戶制,不僅會緩解做實個人賬戶下的財政補貼壓力,個人權益清晰、可攜帶性強,也更利於實現基金的全國統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55

個人賬戶“空賬”4.7萬億,養老金支出亮“黃燈”

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狀況越來越令人憂心。

清華大學最新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養老保險基金已出現當期的資金缺口,並動用累計結余來“保發放”,這意味著養老保險已經進入三級風險區(最高風險評級是四級)。

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23日舉行的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處於差等空間,如不盡快對制度進行調整,一旦把累計結余用盡,養老保險基金將面臨著崩盤的風險。

這已不是學者第一次發出這樣的警示。去年末,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鄭秉文執筆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中提出,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即“空賬”)達到47144億元,而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額只有35345億,這表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資產和負債之間缺口會越來越大,預計在不久將來,基金累計結余將會被耗盡。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曾被認為是改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狀況的一劑良藥,不過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由於難以平衡不同地區的利益,在全國統籌方案制度設計上,現實主義打敗了“理想主義”,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將讓位於中央調劑金制度。

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性差

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每年都會發布《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指數報告》,中國養老金發展指數是這項指數的六個分類指數之一,該指數意在評價養老金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效率性和持續性與目標的距離,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措施。

這項指數的負責人—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廣君介紹,2015年,養老金指數除了公平性稍有提高之外,效率性和可持續性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2015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有所提高的原因是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參保率分別提高了0.7和3.32個百分點。享受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職工人數和城鄉居民人數增加了608萬,完成了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整合。

效率性降低是因為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略有下降,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待遇差距繼續拉大;養老金收益等均沒有明顯改變。

最值得引起重視的是持續性指標處於差等空間,具體表現為制度的贍養比繼續下降到2.87:1,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幅大於收入增幅,對財政補貼的依賴性不斷增強。

從養老財富的積累來看,2015年,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占GDP的比例為4.13%,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7.9%的平均水平,各類養老保險余額占GDP的比例為12.06%,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82.80%。

楊燕綏表示,在人口老齡化的條件下,在降低企業繳費負擔和確保養老金支付的雙重壓力下,對養老金進行結構調整至關重要,亟待建立和夯實中央統籌基礎養老金,做大職業年金,管好個人養老金,激勵就業和改善福祉並重。

全國統籌從中央調劑金起步

雖然2015年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超過3.5萬億,但當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存在明顯的苦樂不均。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顯示,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經達到了35345億元,比2014年底增加3545億元,增長率為11.15%,增速比上一年下降1.34個百分點。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最多的省份依然是廣東,其基金累計結余已經達到了6532.75億元,江蘇、浙江也分別有3163.71億元和3070.39億元,北京、山東、四川也各有2000多億元。這六個省份累計結余共有19963.17億元,占到全國累計結余的56.48%。

現在養老保險制度的狀況是,一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還處於省級統籌階段,資金無法在全國範圍內調劑,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省份正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赤字,將不得不越來越依賴財政補貼去彌補缺口。

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便是全國統籌。自2013年中央啟動新一輪養老保險頂層設計以來,構建什麽樣的基本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制度一直存在兩種思路,一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基礎養老金中央統收統支,二是采取省級統籌的方式,建立中央調劑金,各省上交調劑金互濟余缺。

第一財經記者從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處了解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一種思路占據主流,大家希望制度能夠有一個徹底的改革而非修修補補,不過最近風向漸變,建立中央調劑金制度成為決策層更多考慮的方向,思路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內難以協調地方的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央調劑金制度的建立意味著全國統籌終於起步了。他過去反對調劑金制度,因為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現在則認為,與其追求現在無法一步到位的目標,還不如支持盡快啟動向目標邁進的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698

養老金“空賬”4.7萬億,我們老了還能領到嗎?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即“空賬”)達到4.7萬億元。

清華大學最新報告顯示,養老保險基金已經出現當期的資金缺口,並動用累計結余來“保發放”

這意味著養老保險進入三級風險區(最高風險評級是四級)

何為“空賬”

意味著如果不動用年輕人個人賬戶里的錢,現在的養老金就無法做到收支平衡。

也就是說:年輕人每月交的養老金並沒有進入自己的個人賬戶,而是用於支付這一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養老金現狀

1.總體有盈余,但“入不敷出”的省份在增加

從全國情況來看,養老金的總收入大於總支出,還有不少結余。

但我國養老保險主要是省級統籌,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差異比較大。

高的省份,能夠保障50個月的支付,特別困難的省份,當期收不抵支,累計結余也基本上用完。

《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顯示: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陜西和青海共六省份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

2.養老金實現“十三連漲”,但增長幅度有所下降

為什麽養老金不夠用?

1.人口老齡化

有數據顯示,建國初,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占比不到4.5%,到1980年未超過5%,30年來增長了0.5個百分點,而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提高到了8.9%。

2.勞動力的流動

勞動力是養老保險的繳費者和貢獻者,退休之後才是領取者和享受者。

北上廣等勞動力流入大的省市因為流入者比較年輕,繳費人多而領取人少,往往結余比較多。相之繳費人數少,支出壓力大的困境。

怎麽解決?

2013年起,中央啟動了新一輪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在具體實施中存在兩種思路:

一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基礎養老金中央統收統支

二是采取省級統籌的方式,建立中央調劑金,各省上交調劑金互濟余缺

從國際經驗來看,當出現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時,存在至少兩種辦法:

一個是提高退休年齡

一個是降低基本養老保障水平

如何提前做準備防老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個人無法動用基礎養老金,但可以通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保證“老有所養”

一般有傳統型、分紅型、和萬能型幾種

 

 

凡註明"第一財經、究竟"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