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名人篇》群聯電子潘建成買地揪團種菜 熱情原動力來自耕耘後的豐收

2011-1-31  TWM




在群聯總部旁,有一方「私密的菜園」,在這裡,員工忘懷地聊天拔菜,享受農家豐收的幸福感,每天都要巡一次菜園的潘健成,在這裡思索群聯的未來,建構成功的幸福方程式。

撰文.林宏文

我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爸爸是農夫,種秋葵、玉米。農家生活總是看天吃飯,收成不好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小時候讀書也常常擔心繳不出學費;相對的,如果遇上豐收,幸福感自然就會特別濃厚。

這種來自田園農地、辛苦耕耘而後豐收的幸福滋味,現在都市人恐怕很難感受到了,但我始終覺得,這種最單純的幸福感,反而是推動我一路往前的原始動力;我希望能與員工一起體會。

幾年前注意到這塊地(群聯總部旁占地二三○○坪的土地),和幾位創辦人討論後,決定自掏腰包買下來,一度想用來當停車場,後來還是決定拿來種樹、種菜。當時地主曾經懷疑,我們這些旁人眼中的科技新貴是不是錢太多,想要炒地皮,沒想到,最後竟然拿來種菜,而且還是玩真的。

現在,我每天都會來園子裡巡一下,看看青菜長得如何,同事們每周二的中午,也常會利用午餐時間到這裡摘菜,大家輕鬆地聊天,偶爾討論一下晚餐要如何烹煮這些菜。或許真的是這種幸福感的化學作用發酵,群聯電子發展到現在,這個團隊的氛圍,還是保留著最初的創業精神。

回 想起來,我最懷念的就是當年幾位創辦人在學校一起讀書、做研究的日子,可以無限的想像未來,但又腳踏實地的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情。我想,群聯這個團隊像是 風車一樣,客戶需求一來,就像風吹,不需要我去盯、去講,大夥兒就自動自發地轉動起來了。這是業績數字之外的一項成績。

我算是出身貧寒,而現在有點能力了,所以會捐些錢給台灣和馬來西亞家境清寒的學生,最近承諾要捐三百萬元,說了,才發現身上現金不夠,恐怕要等年終獎金發下來,要不,就要先向老婆借一下。

但話說回來,有錢真的會比較幸福嗎?

我知道的是,很多同業,當他們的規模越來越大,錢賺得越來越多,反而,煩惱也越來越多。我不是要否定成長的必要,但,成長應該伴隨著幸福。要成長也要幸福,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吧!

潘健成

出生:1961年

現職:群聯電子董事長

經歷:慧亞科技公司研發部副理學歷:交大電機與控制工程所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4

中環在線:陳啟宗喺山頂廣場種菜 李華華


2011-5-18  AD




 

恒隆地產(101)主席陳啟宗,搵咗陳南祿同公關能手關則輝過檔後,好似未見有乜大搞作。不過,其實佢哋已經開始為恒隆出謀獻策。華華聽聞,恒隆高層某日聚埋傾起有乜環保新搞作時,有高層建議喺恒隆旗下物業搞天台農場,種菜種米。

收成拎返總部招呼貴賓

呢個咁有創意嘅諗頭,估唔到一呼百應,於是大家四出睇吓究竟集團旗下邊個物業個天台可以種嘢,結果搵到山頂廣場。

對 於有關傳聞,華華問咗過檔恒隆剛「滿月」嘅關則輝(CF),佢話華華消息靈通,佢哋確實有咁嘅搞作。CF話,山頂廣場一早已經有好多環保設備,包括停車場 有儲水池,儲住啲雨水用嚟冲廁,天台又有設施收集雨水用嚟淋花,可以話係集團環保「示範區」,所以一致通過揀山頂廣場做天台農場。不過,佢哋就冇種到米, 只係種咗啲木瓜。CF話:「種米太濕,唔係好適合,不過家陣研究種埋番茄呀、菜呀。」

至於收成點處置,CF話,恒隆中環總部有個大廚房,請咗大廚坐鎮,平時會喺開記者招待會嘅大會議室招呼貴賓。日後天台農場收成嘅瓜菜,就會拎返總部整新鮮沙律畀貴賓品嚐。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56

日本人種菜﹐中國人不是對手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4162.html

中國傳媒報導﹐日本企業在山東租下幾萬畝耕地﹐種菜﹐養牛﹐農田有鐵絲網保護﹐有攝像頭﹐高科技檢測﹐幾十個日本來的工程師派駐﹐已經花了幾千萬美元。

但由於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除草﹐五年下來都是虧損。產量不到當地農民的五分之一﹐這樣蹧蹋土地﹐當地農民都覺得心痛。由於不打農藥﹐農田的害蟲爬到當地農民的田裡﹐造成糾紛﹐最後日企還要賠償當地農民。

日本企業負責人說﹐這些土地﹐由於已經之前被化肥和農藥污染了﹐所以土壤需要花很多年時間來培養。「在十年內不會想盈利。」

文章的報導在中國有很多反響﹐有的罵是為日本企業做廣告﹐但也有表示敬佩﹐覺得中國農業模式應該反思。

我覺得這真是活生生的例子﹐讓人對日本這個民族震驚不已。

首先﹐相信沒有一家中國企業﹐沒有一個中國政府可以做到這樣的事。

先不說﹐現在的企業和政府都是急功近利﹐其實現在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在搞有機農業﹐但都沒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

其次﹐日本人的目光遠大﹐真是讓人感到恐怖﹗

這家日本企業和中國政府簽的協議﹐已經說明產品不會銷售日本﹐只會在中國市場銷售﹐這也山東政府願意把這麼大土地出租給它的原因。

它的目標市場是將來中國的高端市場﹐大概有幾千萬的消費人口﹐為了吃完全放心的食品﹐不會在意金錢那種。

坦白說﹐這樣的消費群體﹐目前中國還在培養﹐但過幾年﹐一定是龐大無比。

對這家日本企業來說﹐租了土地﹐完全沒有必要急功近利地推出產品﹐還不如等這個市場慢慢成長。而在頭幾年﹐可以慢慢恢復地力﹐建立品牌。

試想﹐再過五年﹐如果消費者(他們的數量是現在的好幾倍﹐也將更捨得花錢)知道有一家這樣的公司﹐肯花十年的時間來回覆土地有機耕作的能力﹐你覺得他們還有選擇嗎﹖它到時要怎麼定價都可以﹗

到時候﹐中國本土的高端有機食品公司﹐恐怕只會剩下這家日本企業了﹐所有中國公司都不會是它的對手。悲哀的是﹐這到時將是現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5

中環在線:恒隆山頂種菜煮大餐 李華華


2011-7-27  AD

 

 

前排華華提到,恒隆地產(101)有個環保新搞作,就係喺旗下山頂廣場種菜。事隔幾個月,終於有收成,究竟種咗啲乜?包括2千克油麥菜、2千克潺菜、1.8千克小白菜,同500克生菜,啲菜會運去恒隆中環總部嘅大廚房,畀主席陳啟宗嘅「御廚」盧偉權師傅大顯身手。

之前盧師傅整嘅冬瓜盅,已經食到一班財經名嘴豎起手指公,今次啲菜吸盡山頂靈氣,加上山頂同中環咁近距離,啲菜一下子已經運到去總部廚房,一句講晒──新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9

煉鋼不如賣豬種菜?武鋼390億經營「非鋼」產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5/3MNDE3XzQwNjY3Mw.html

幹了一輩子鋼鐵的武鋼集團,今年決定把更多的錢砸在非鋼產業上,甚至還要分出部分精力去養豬種菜。

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透露,今年武鋼計劃對非鋼產業投資390億元,投資方向除了涉及高新技術、鋼材深加工、礦產資源開發、資源綜合利用,還包括籌建「萬頭養豬場」,以及買地種菜,並成立「城市現代服務公司」,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務。

390 億元,相當於武鋼集團2011年營業額的近20%,並超過了武鋼2011年利潤的10倍,不過,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武鋼加大投資的非鋼產業,已經讓 其嘗到了甜頭,非鋼產業20.8億元的利潤,已經佔據了整個集團利潤的七成,並幫助企業在鋼鐵業的嚴冬期保持著17.4%的利潤增幅。

除了武鋼,國內很多鋼廠,都在努力拓展非鋼產業板塊,對此,業內人士提醒,拓展非鋼產業最好聚焦鋼鐵相關多元化,同時也應保證產品升級等鋼鐵主業提升的資金和精力。

全力拓「非鋼」

從去年開始,武鋼「非鋼」佈局已經在加速。除了投資海外礦山、參股煤炭集團,還為深圳建成了8座充換電站,中標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兩岸接線工程BT項目,並競得奇瑞汽車河南整車生產基地衝壓核心工藝的總承包經營權。

進入新的一年,武鋼還加大了生產過程中廢棄物的循環應用,100萬噸焦油深加工項目已於上月開工,計劃年底可實現煤焦油精細化深加工,提煉成睫毛膏原料、汽車輪胎等29種下游產品。

此外,武鋼股份與新加坡昂國集團合資建設的年產120萬噸礦渣微粉項目也於近期投產,項目總投資1.6億,將鋼鐵生產廢棄物礦渣再利用,年可利用礦渣138萬噸。

就在幾天前,武鋼集團還與華潤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天然氣合資公司,並計劃在水泥、金融、電力、地產開發及高新產業和現代城市服務業領域深度拓展。

而養豬種菜,也是鄧崎琳希望武鋼涉足的產業之一。「今年武鋼準備建萬頭養豬場,年內將有生豬出欄。此外,還將買地,用於養雞種菜,開展立體生態養殖。」鄧崎琳表示。

武鋼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之所以要涉足與鋼鐵毫無關係的養豬種菜,首先是武鋼的後勤集團此前就有餐飲、賓館類業務,以前主要滿足集團職工福利需要,現在也希望向市場化拓展,此外,武漢周邊也有相關企業希望介入養豬場和綠色養殖,武鋼可以與他們合作提供資金。

多元化風險

根據武鋼的計劃,到「十二五」末,要將旗下非鋼產業的佔比從現在的8%提高到30%。而除了武鋼,目前包括寶鋼、武鋼、河北鋼鐵等國內鋼鐵巨頭,也都在加快拓展非鋼產業,非鋼產業收入佔比在逐步走高。

「明年及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鋼鐵企業將普遍處於微利甚至虧損局面,而武鋼因鐵礦石資源短缺、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影響,面臨更大壓力和考驗。」鄧崎琳指出,因此,今年武鋼要繼續加大非鋼產業發展,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也有行業內人士提出了擔憂,認為將過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更多的非鋼產業,是否會有「多元化」擴張所固有的風險隱患,畢竟非鋼領域的市場競爭同樣激烈,而國內的鋼鐵主業與國際同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技術的進步也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

比如養豬業就會受市場價格波動、疫病頻發等問題困擾,還具有明顯的週期性,2010年時,養豬就虧得一塌糊塗,而2011年好的時候,一頭豬能夠賺到600~700元。

對 此,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對本報記者建議,鋼廠發展非鋼產業,最好圍繞鋼鐵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來做,還應該注意與鋼鐵主業的平衡。「目前,鋼鐵主 業也依然有需要投資和提升的空間,比如產品升級、技能環保、兼併重組、走出去等,而這些都是需要長期投資才能見效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3

【商海一眺】到「玫瑰園」種菜去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429
3年前,綠城集團豪擲36億拿下蘇州園區一地塊,樓麵價達到2.8萬元/平方米。但這個名叫「綠城玫瑰園」的「地王」項目到今天也沒有動工。有趣的是,由於這一塊地閒置太久,附近一些市民前來「開荒」,分別圈一塊來種菜。有業內人士指稱綠城有「捂盤」嫌疑,有人則懷疑這與綠城資金鏈緊張有關。而按照相關規定,土地閒置滿兩年可無償收回使用權。當《江南時報》記者向綠城求證時,其一位人士稱閒置的原因是「政府對設計方案提出了一些新想法」,並稱市民種菜是合理利用資源,「按照我們總裁宋衛平的性格,(在開工前)對這事是不會阻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1

萬達種菜富士康進農業 大佬務農風越刮越烈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6/3NNDE4XzQ2MDY3NQ.html

《中國經濟週刊》 實習生 蘇琳

「陳光標」牌飲料即將面世。

繼今年3月宣佈在黑龍江承包近百萬畝農田種植農作物之後,5月20日,陳光標公佈了他「務農」的最新進展:目前已在農業領域投入5億元,預計「陳光標」牌綠色食品和飲料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

網易、京東、聯想、富士康、萬達……「大佬務農」風越刮越烈,席捲各行各業,但他們的目的,卻並非都是逐利。

富士康:改變「血汗工廠」形象

2012年春節剛過,富士康科技集團(下稱富士康)顧問孫明賢便帶領富士康集團農業項目考察團前往河南。此次合作源於2011年河南省政府舉辦的「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走進台灣」活動,活動期間,富士康與河南省政府一次性簽訂了18項合作協議,現代農業項目便是其中之一。

在河南省農業廳外經處副處長張勝利看來,富士康在河南投資農業項目,並非完全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更是出於「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目的。

河南是富士康不可多得的合作夥伴。2010年,得知富士康將在大陸設廠的消息之後,河南省便將爭取富士康定為「省長工程」,不僅由省委書記、省長親自參與,還在土地、稅收、勞動力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優惠條件。政府的積極態度令富士康很受鼓舞,陸續在鄭州、南陽、洛陽、開封等地開設了工廠、基地。

河南因此得到了豐厚回報。富士康落戶不僅拉動河南的經濟指標頻頻刷新,還為河南吸引投資樹立了樣本。

但富士康落地也帶來了麻煩。實習風波、墜樓事件、招工難、「血汗工廠」等負面新聞不斷將富士康推到風口浪尖,同時公眾也把目光追到河南。

為擺脫負面形象,最近幾年,富士康開始頻繁參與公益事業,試圖緩和公眾的牴觸心理,同時維繫與地方政府的良好關係。據張勝利介紹,這一次富士康在河南投資農業項目目的也在於此,「主要是為了帶領農民致富,而非為了經濟收益」。

網易養豬,為公益作秀

5月,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進軍養豬業已三年的網易仍在不慌不忙地修建養豬場。網易農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炯對豬價下跌表現得很淡定:「養豬是長期的事業,時間成本是必須的。」

2009年,丁磊宣佈將投資數千萬元建立養豬場,並聲明「養豬不是網易的一項投資,而是公益項目」。

此言一出,媒體紛紛發出了「作秀」質疑,而丁磊也坦陳「就是在作秀」,目的是「通過養豬來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同時,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做一些嘗試」。時隔三年,網易的新型養豬模式終於有了進展。今年3月,「網易現代農業園」在浙江省安吉縣皈山鄉開工。雖然地處山野,但這個佔地1200餘畝的「豪華」養豬場卻很是吸引公眾眼球,「空中樓閣」、分區豬舍、2平米「豬均面積」以及按寫字樓標準建立的空氣過濾系統,無一不顯示著網易的大手筆。不過,張勝利擔心網易「養殖場投入大,回收週期長,一旦出問題,投資就泡湯了」。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分析師王曉悅也認為,丁磊養豬雖然具備很好的硬件條件,但在軟件建設如疫病防控、人才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產業化角度看,前景尚不明朗。

對此周炯毫不擔心,他相信網易養豬「肯定會盈利」,「雖然前期投入比較大,但把這些成本分攤到20年,其實就沒那麼高了。」

聯想:打造核心資產

與富士康和網易相比,聯想控股進軍農業領域的規劃要靠譜得多。

2010年,聯想控股農業投資事業部成立;2011年10月,原聯想集團(微博)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陳紹鵬加入聯想控股,領導現代農業板塊業務;2012年聯想控股年會宣佈現代農業被列為聯想控股五大核心運營資產之一。

這些變革都來源於聯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把農業培養成為聯想控股的核心資產之一」的設想。

聯想控股進軍農業的目標很明確:打造包括種植、運輸、冷藏、製作和銷售的食品行業全產業投資模式。

「我們的目標是做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6.10,-0.05,-0.81%)和食品,」聯想控股農業投資事業部人士介紹,「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打通產業鏈,對上游和下游進行把控。」

目前,聯想控股旗下只有一家從事農業項目的子公司——北京華夏聯誠果業商貿有限公司(下稱華夏聯誠)。但最新的消息稱,為配合聯想控股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聯想控股農業投資事業部近期將註冊成為聯想控股旗下子公司,負責聯想控股在農業領域的運營。屆時,華夏聯誠也將被納入其中,並根據新公司的架構在業務模式、發展路徑等方面進行梳理。

聯想控股在農業領域的行動也被業內人士看好。清科集團分析師肖認為,聯想控股在資金、銷售渠道和品牌運作方面的經驗,有助於農產品品牌的建立。但是農業本身具有弱質性特徵,受天氣等不可控因素、物流等配套環節制約較多,投資仍有風險。

對此,柳傳志早就做好了長期不獲利的準備,「我們對未來農業有一個長遠規劃,不會急於求利。」?

雖然大佬們進軍農業並不都是為了賺錢,但投入如此大手筆,回報便不得不考慮。

有消息稱,目前資本大鱷們所投農業項目中,至少有一半血本無歸或被套牢。

但無論是宏觀環境還是市場走向,農業都正顯示出無限的潛力。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傑凝認為,當前農業政策利於資本進入農業,處於高速發展期的農業有利於企業獲得較高的回報率。為規避風險,他建議大佬們在三方面加強:確保足夠充裕的資金,對投資農業項目進行投資收益可行性分析,以及建立相應的市場退出機制和應急措施。

務農的大佬們

武鋼:養豬

2012年兩會期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透露,武鋼準備建萬頭養豬場,還準備在武漢市周邊丘林荒地上,養豬、養雞、種菜,立體養殖、綠色養殖,以此度過鋼鐵行業的寒冬。

萬達:圈地種菜

2011年1月,萬達集團在北京延慶投資4.9億元,圈地5700畝建設中國最好、世界一流的有機農業園。一方面是為集團員工提供健康、綠色的食品,另一方面則是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匯源:投資農業全產業鏈

2007年,匯源集團發展有機農業。目前,匯源已擁有新疆阿爾泰10萬畝野生沙棘基地、北京密雲1500畝有機蔬菜基地、山東德州1萬畝示範基地,並開發了有機農作物種植等項目。(註:文章有刪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7

農產品為何總是滯銷 農民憑感覺種菜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31/5NNDE4XzU1MTU5Ng.html

白菜幫子一片片地剝落,手持白菜之人毫不猶豫地「痛下殺手」。不一會,白菜就被剝的所剩無幾了。而旁邊站著賣白菜的人,心跳隨之撲撲加快。因為剝落的菜幫子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倒掉。

這是白菜收購商在田間收購白菜。這樣的場景,只是白菜收割季尋常一天的開始。

「早上4點半就有人來收白菜了。」一位村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趕早的村民,收購商或許每斤能多給0.01元到0.05元,「不過這種情況很少」。

又是一年的山東芹菜、山楂、白菜及河南山藥等農產品嚴重滯銷……滯銷陰影常年盤桓在各地田間地頭。

「中國的農產品更像是股票市場,」長期研究農業的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樊明說,「只要現在小農經濟不改變,農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從根本上都是解決不了的。」

賣不完的白菜

村民李正斌慶幸今年自己的白菜賣得比較早。提前賣完後,就種上小麥,剩下的就是去打工賺錢。不過即使如此,一斤白菜也僅僅賣了0.08元~0.1元。種了2.2畝白菜的他,今年白菜淨收入780元。

王莊,山東泰安肥城一個盛產白菜的普通鄉鎮,白菜的收購價格低得超出人們的想像。

村民說,種一畝白菜的成本,不算人工費用,就需要400多塊錢。化肥240元,灌溉用水150元,農藥差不多得20塊錢,種子得10元多。

如果一畝地產出萬餘斤的白菜,要是施肥、灌溉方面做不到位的話,產量和品質又會下降。市場給出的收購價就會進一步降到0.04~0.05元。

這還不包括人工費用,種植白菜已經成了虧本買賣。

一個村民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6口人共種了五畝地,三茬作物種下來,一年也才5000多塊錢的收入。「不過今年種的白菜算是白忙活了,還不如去打工呢,一天都60塊錢。」

村民王景田對本報記者抱怨道:「(價格)都是胡弄咧,沒辦法呀。」

菜農為了打撈前期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不論收購商給出的價格有多低,都會賣。「不然的話,爛在地裡多可惜呀,所以現在是能賣多少就賣多少。」王景田最終接受了0.04元的市場議定價格。


家裡有農用車的農民不甘心4分錢的收購價,也不甘心蔬菜賣不出去,就自己開著農用三輪車去城市蔬菜批發市場,這樣就不得不額外增加支出。

「今天早上凌晨一點半從家裡開著農用三輪車出發,差不多兩點四十分到批發市場。一般3點的時候就有人來批發蔬菜了。」肥城市桃園鎮的農民章東陽說,「路上的油錢得30元,拉了1000多斤菜,入場費花了6元。」

一般下午兩點的時候,章東陽就開始收工,將賣不完的蔬菜拉回去,明天接著賣。

不過即使是處於中間環節的收購商日子也過得並不舒坦。解培榮,一位從事蔬菜收購的農民告訴本報記者,當地的交通也算方便,但是收購商都不敢去拉白菜,主要是由於全國的菜價都不高,地方上收的白菜是0.04~0.05元,但是從地頭到菜市場中間的運費、油費、過路費、入場費諸多環節加起來,每斤白菜成本價都已經達到一毛多了,而市場價也就在0.15元上下浮動。這樣的話,蔬菜收購商也沒有動力去收購了。

所以,王莊的大白菜之所以滯銷,收購商又之所以不願意去收購,看起來好像是因為交通不便導致的物流問題,但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大白菜供過於求,把收購價格壓得過低,使收購商缺乏大規模組織起來的足夠動力。

「憑感覺種菜」

明年還種白菜嗎?村民高法金撓撓頭,略作思考後說:「還得種呀。誰知道明年白菜是什麼行情呢?」不過隨後他又補充道,明年種的就會少一些。「來年都改成種小麥、玉米,白菜乾脆不種了。」章東陽同樣說道。

「以前我們莊上2000多畝地都種白菜,現在有500畝地改種其他作物了」、「看到行情不好,連水都很少澆了」、「誰會將家裡面所有的地都種成白菜,要是都賠了怎麼辦?」記者隨機在地頭採訪了四五位收割白菜的農民,都做出了類似表示。

「明年即使一塊錢一斤我都不種白菜了。」姓郝的一位農婦對記者賭氣抱怨道。由於識字不多,也不會上網,當地村民很難通過什麼有效渠道去瞭解市場信息,對需求做出正確預判。不過,不種白菜又能種什麼呢?一畝地就得種三茬作物,要不就閒置了。三茬的作物,又不能被一種作物完全替代。盛產土豆、白菜的王莊,種植其他作物,在

自然條件以及技術上又達不到。

一位來自桃園的農民夫婦說:「種菜都是憑感覺,誰會知道明年市場行情到底怎麼樣呢?」解培榮也說:「老農民誰會尋思這事呢?只有等到市場檢驗的時候,賠錢了再毀,掙錢了就再擴大規模唄。」

惆悵的「大年」

山東滯銷的還不僅僅是白菜,與以山楂聞名的山東臨沂市平邑縣天寶山相隔不遠的王家莊,農民郭勳正在為遭遇「大年」又缺少收購商前來收購的山楂而犯愁。

郭勳種了2畝山楂。由於施肥、灌溉、噴灑農藥等諸多種植環節及時,每畝能產7000斤。不過產量因地因人而異,如果照顧不好,畝產四千斤都是有可能的。

施肥細緻的郭細數,肥料包括從復合肥到有機肥再到尿素,花了300元上下,而且今年遭遇乾旱,灌溉所需用水也頗可觀,到了140元左右,再加上大概500元的農業支出,算下來兩畝地需要1880元。

山楂在自然條件下的存儲,從採摘之初可達到明年2月份。即使是存於冷庫,也必須在5月天氣轉熱之前盡快銷出,否則出庫就容易變質。採摘時,一個勞動力每天80元的人工費用,一日三餐,額外還得再加上一包香煙,每天的進展才500斤上下。存儲時還要因水分蒸發、果實破皮毀壞等造成15%至20%的自然損耗。

本來正常年份可以在9月中旬收穫的山楂,因為乾旱,推遲了一個月成熟。而處於「大年」時期的果樹,收穫喜人之外,是收購價跌至每斤1元。去年這個價格還在1.8元左右。

收購商姚嘉,正忙碌著招呼果農裝載發往安徽阜陽的山楂。他說,一般的山楂在王家村收購價是一元錢,到550公里外的阜陽之後,每斤就需要額外增加0.2~0.3元的成本,要再加上0.1元的利潤,賣給批發市場才能有利可圖。

不過由於汽車載貨量小,跑一趟下來也就能賺500~600元錢,山楂成熟這一季能運輸30多趟。而阜陽那邊聯繫好的客戶,大概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將運去的山楂消化完。

比白菜更複雜的,是山楂品種以及成熟時間的差異也相應影響著果農。姚嘉對本報記者說,由於山西部分山楂品種較山東成熟早上十到十五天,再加上價格便宜,便可以搶灘登陸市場。山東山楂的滯銷部分便是受此影響。

而且,不像蔬菜的一年一種,果樹的種植週期可長達5~7年,小農戶在預測幾年以後的事情上非常容易失準。

此外,今年還是果農眼中的大年,山楂樹比以往產量明顯要高出許多,但需求卻不旺。許多村民歸因於全球金融危機。「去年很平常的山楂一斤都可以賣到1.4~1.5元,質量最好的能夠賣到2.6元。今年山楂即使賣到1元錢,也只有零星商販前來收購,而且收購量也不是很大。」王家村的一位村民對記者反映。

更有精明商販會從周邊鄉鎮中收購0.5~0.6元的山楂再集中運往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導致收購價格低的山楂先行充斥市場。

再加上只有七八里長的山路因年久失修而顛簸曲折。一些收購的商販都不怎麼願意來,收購價格自然就降了下來。

這些都使王家村同樣的山楂即使價格比去年低,還是很少有商販問津。不過王家村村民也承認,隔壁天寶鄉好的山楂還是能夠賣到1.8元。

難以預測的市場週期

從滯銷的蔬果中,不少農民已經明顯感覺到市場供需週期是決定他們一年成果的關鍵。但由於對市場信息的預判不足,以及自然條件和傳統慣性的驅使,農戶們仍然無法打亂原來的作物耕種安排。

實際上,滯銷當前,山東各地政府也採取了不少措施,如在網上發佈供應信息,組織人員拓寬銷售渠道,增加銷售量,還建立了「農超對接」,讓農戶對城市超市、便利店進行農產品直供等,以此緩解滯銷和低價給農戶帶來的壓力。

樊明告訴本報記者,農產品的滯銷和低價,一個原因就是小農經濟下,農民對於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農民每年在決定種植什麼東西的時候,更多受到當前價格的引導。不像一些農業發達國家一是規模經營,二是專業化。每年各種農產品的產量相對可以被預期。

就算是農協發揮作用也是有限。因為農產品價格是以國內市場決定的,農協或者農業組織也不可能有定價權。因此希望通過協會來解決也是不現實的。只有現階段的農民不斷擴大規模,形成專業化的生產,農產品的價格才比較容易穩定下來。實際上,各地的農民們已經在絞盡腦汁各出奇招來對付農產品的滯銷。比如同樣還是果農的姚嘉家裡種植的300多棵山楂樹

,就由於他的技術高超,可以讓每棵樹每年的產量能夠保持在50斤左右,避免果樹大小年帶來的供需失衡。

而郭勳的獨生子郭潤,現在則正想著怎麼通過電子商務淘寶來對外銷售山楂。

樊明說,農產品上「淘寶」,這對那些會使用電子商務的農民來說會得到益處,但當一種農產品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或者供過於求時,農民作為一個整體來說,依舊沒有解決問題。

無論是姚嘉還是郭潤,都正在試圖運用更多的農業或者信息技術來改善自己的生產和銷售,這個過程能夠讓農產品市場更加透明化和高效。但是在小農經濟的大背景下,農產品供需的不確定性更是一種常態。

就算是在市場明顯出現供需失衡時,政府通過「農超對接」或者「愛心蔬果」來讓市民購買一些滯銷農產品,但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農民在做生產抉擇時,由於不可避免的投機性所導致的市場波動問題,樊明說。

在此之前,王莊的大白菜和王家村的山楂,依然只能伴隨頗為叵測的市場週期,繼續迎接大小年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0

解放軍還養豬種菜嗎?菜兵”、“豬倌”特殊兵消失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681

分布在沙漠陸上邊疆或偏僻的海島上的部分軍營依舊存在農業生產的現象。圖為2007年6月24日,駐守在西北艱苦地區的武警寧夏總隊吳忠市支隊三中隊官兵們正在對蔬菜進行采摘。 (東方ic/圖)

艱苦樸素?還是形式主義?2015年10月,武警湖北省總隊襄陽市支隊六中隊黨支部的一個決定在官兵中引發熱議:辛辛苦苦經營數年的兩畝菜地要全部毀掉。

負責夥食供應的司務長向軍惋惜地說,靠著這塊地,中隊幾年沒買過菜。這麽好一塊地,為何要改建成為訓練場?

“抓好菜園子才能豐富菜盤子”?

中國軍隊養豬種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軍隊要從事農副業生產寫入官方文件。

1938年7月,陜甘寧邊區留守兵團召開第二兵團軍政首長會議,中心議題是決定在部分軍隊開展以種糧、種菜、餵豬等為內容的生產運動。次年2月,中共中央專門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在會上發表講話, “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餓死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解散也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還是自己動手吧!”

“抓好菜園子才能豐富菜盤子”,養豬種菜一直是軍營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基層部隊的營區內迄今保留著此類宣傳口號。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逐漸探入深水區,任何想把軍隊後勤保障建成“萬事不求人”的“軍隊小社會”,都是對現實的脫離。中國軍隊開始探索市場化的後勤保障之路,這幾乎成為軍隊的共識:軍隊後勤保障必須向社會和市場開放,軍隊的現代化程度越高越要開放。

2001年,稱為“軍委16號文件”的《總後勤部關於深化軍隊物資、工程、服務采購改革總體方案》出臺,軍隊物資采購改革在全軍啟動。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養豬種菜等農業生產基本告別軍營。然而,南方周末記者深入至少17處軍營發現,依舊存在農業生產的現象,大多分布在沙漠陸上邊疆或偏僻的海島上。

“一個土房一只狗,七八士兵沙漠走”,經過十多年的改造,武警寧夏總隊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畝的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沙漠已是初冬,武警寧夏總隊後勤基地1700平米的溫室內,生長著30多種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瓜果,立柱上依靠著紅葉甜菜,螺旋盤水培的紅芹菜,基質栽培的奧運五色西紅柿等蔬菜也郁郁蔥蔥。

種菜養豬的新聞也不斷見諸報端。僅2015年10月,解放軍報就有兩篇新聞稿件,關註基層部隊養豬種菜。

“養豬種菜頭頭是道,組織訓練無從下手”

“部隊是用來打仗的,一切工作都要為戰鬥力建設服務。” 武警湖北省總隊襄陽市支隊六中隊認為,農副業生產搞得再好,也要為訓練場建設讓路。

年初以來,該總隊共挖掉菜地、草坪90多畝,拆掉豬圈32座,填平魚塘2個,新建射擊、搏擊、攀登、投彈等訓練場地200多個。

“菜兵”、“豬倌”等一些特殊的士兵建制也悄然消失。2015年6月,記者赴駐守滇南的某邊防團采訪。上世紀80年代,中越邊境的硝煙剛彌散,駐地經濟條件落後,道路崎嶇,蔬菜肉類保障比較困難。該部決定,在管理3公里外的空閑營房和土地開墾荒地,輪派一個班負責生產。

隨著駐地經濟快速發展,市場供應的蔬菜肉類日益充足,後勤供給對“生產班”的依賴逐年降低。直到近年,該部決定撤銷存在30年的“生產班”,官兵完成“歸建”,6名戰士扛著鋤頭回到連隊。

這也意味著,數千年以來“屯兵制”的終結。艱苦樸素不要了?還是搞形式主義?一時,爭議又起。對此,解放軍報曾刊文批評,某團後勤系統走出“養豬種菜頭頭是道,組織訓練無從下手”。

從軍數十載,國防大學科技教研室張召忠將軍深有感觸,“軍隊過去‘大根據地’的形式已不再適合部隊的發展,過去的炊事班、炊事員,現在只需承包一個餐飲公司就能解決,諸如此類還有汽車修理兵、衛生兵等等,完全可以依托社會力量。而大聯勤的成功,必須要達到思想認識、物質基礎和機制約束三者相互協調。”

中國軍隊正將“大聯勤改革”推入深處,養豬種菜在軍隊改革中徹底消失。

“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曾花很大篇幅宣傳某部隊養豬種菜的事跡,地方上有人不禁問:難道國家大把的軍費是用來培養飼養員的嗎?”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撰文認為,觀念的改變才是最根本的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48

七年流淚播種 源鮮放膽量產無毒水耕蔬菜 科技務農》兩位貴人相助 克服種菜「三年魔咒」

2016-01-04  TWM

源鮮董事長蔡文清肝癌治癒後,決心種出無毒的青菜;但沒想到,「種好一棵菜」居然這麼難;為了達到目的,他到處叩頭拜師,終於找到種「好」菜的破解之道。

植物工廠被視為解決未來人類糧食短缺的解方,但對源鮮農業技術公司董事長蔡文清來說,卻是肝癌治癒後,想吃得健康,「自己的健康自己救」下的產物。為了種出一把無毒、乾淨蔬菜,他整整投入七年,才找到穩定量產答案。如今,第一次對外增資,起碼吸引六、七組海內外的投資法人有興趣爭取認購。

近年來,從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金寶董事長許勝雄等科技大亨到建設公司老闆,如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都趕上植物工廠投資熱。但大部分背後的算盤,不是想賣設備、賣LED燈,就是整廠系統輸出;但蔡文清卻說「我未來是要擴廠賣菜」,一心要種出「不造假、普羅大眾吃得起」的水耕蔬菜。

一場大病後覺悟

不當科技董座 要種自己敢吃的菜為了專心研究水耕蔬菜,蔡文清辭去興櫃公司州巧董事長的職務,卻發現「種好一棵菜不容易」,許多人批評水耕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過高,施的都是化肥,但病後只吃「新鮮蔬果」的他,只想種出自己敢吃的菜。

沒想到,蓋出一座植物工廠難不倒他,「種好菜」卻難倒他。

原本是光電產業精密設備供應商的他回憶,二○○八年決定跨入植物工廠,工廠很快就蓋好,但幾年下來,他的水耕蔬菜與同業一樣,始終難逃「撐不了三年」的魔咒。原來,水耕蔬菜第一年往往是豐收年,第二年旋即產能遞減,到了第三年,可能壓根兒就長不出來。

面臨「三年魔咒」時,業者不是勤於更換營養液,就是施灑化學肥料。

蔡文清進一步解釋,這是因為植物在水中生長,水菌共生的環境「壞菌會慢慢變強,壓制好菌」;加上產能遞減時,業者猛施化學肥料,更加助長壞菌,最後只好噴藥來殺菌。行銷總監許育碩也說,有些業者還會把種子泡在「好年冬」農藥,再行播種。但蔡文清想種植的,是乾淨無毒的蔬菜,當然不能這樣做。

施肥、殺菌,便成為他克服「三年魔咒」的兩道難題。

為了解開這兩道題,蔡文清到處求教專家。他拜訪有植物病理學界「植物神醫」之稱的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教授蔡東纂,又派包括業務經理盧永木在內的五名員工,到教室旁聽上課。蔡文清回憶,幾次登門求教都遭婉拒,原來蔡東纂等植物病理專家研究的多是土耕,並不認同水耕,叫蔡文清「不用來」。

不過蔡東纂發現,蔡文清每次來都做足功課,對植物病理問題「不是隨便問問」,且願意尊重專業,終於感動蔡東纂,讓盧永木等人正式叩頭拜師。日後也證明,在蔡東纂指導下,源鮮得以研發出微生物菌、益生菌調配出特有的複合肥料,不但安全,抗菌抗病能力大為提升之外,種出來的蔬菜口感也十分突出。

種植技術大突破

生菌數比自來水還低 免洗能食二○一二年,蔡文清又向交大客座教授王望南請益,王教授研發一套奈米氣泡技術,可將水中的氣體奈米化,在一毫升的水中可產生十億顆氣泡,利用奈米氣泡瞬間爆炸的高溫來殺菌,一次施行效果可持續十九小時;且氣泡殺菌同時,水中含氧量也大幅提高,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

這兩位貴人加持,使源鮮的種植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如今,生產的蔬菜,不但硝酸鹽殘留量符合歐盟標準,生菌數含量也比自來水低,宣稱「免洗可食」,每包平均單價五十五元,和有機蔬菜相去不遠,更遠低於其他水耕蔬菜價格,包括華膳空廚、太和殿麻辣鍋、老爺酒店都陸續成為源鮮的客戶。

為了打進餐廳市場,源鮮也設計一個展示櫃,供餐廳擺設,博取消費者安心與認同。桃園日本廚房料理店老闆娘李紫瀅表示,她還專程到工廠參觀才決定進貨,現在店的入口就擺著展示櫃,「客人開口買,我也幫忙賣菜」。太和殿更大量採購源鮮茼蒿類、萵苣類,月均量高達兩千包,以源鮮現有產量,仍無法完全滿足太和殿需求,老闆郭宏達甚至頻頻詢問「什麼時候到中國設廠」。

一五年,蔡文清決定放膽量產,他在桃園、中國都有建廠計畫,打算把產能從日產一百公斤,提高為二.五至三噸;年營收將由如今的四百萬元,一舉提高到近億元。為了籌措擴展資金,目前源鮮正在辦理增資案,預計可募到二至三億元。等到一六年,源鮮就能在兩岸擁有規模量產的植物工廠,大賣蔬菜,當起農業大亨。七年流淚播種的源鮮,此時,終於可以歡喜收割了。

撰文 / 許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