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票交所12月8日上線試運行 首批43家機構試點接入

11月2日晚間,第一財經記者從某國有大行票據部門人士處獲悉,11月2日,央行向各地央行分行、商業銀行等機構下發《關於做好票據交易平臺接入準備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16]224號文)(下稱“224號文”),“224號文”明確,前一階段熱議由央行牽頭籌辦的票交所將於12月8日組織交易系統試運行。首批試點接入的商業銀行共35家,財務公司2家,證券公司3家以及基金管理公司3家,共計43家機構。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首批接入票交所的機構中,國有大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基本囊括其中,也包括一些區域性城商行與地方農商行。上述國有大行票據部門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掉隊”的銀行只能等待第二批接入上線。此外,他表示,此次央行對於票據中介並不認可,均沒有接入票交所系統中。

重塑票據二級市場

“224號文”表示,票交所將分兩期上線。第一期實現紙質商業匯票交易功能,會員以客戶端模式接入。票交所系統(第二期)實現紙質商業匯票和電子商業匯票交易功能,具備技術實力的會員可以系統直接模式接入。

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此次“224號文”首次明確了對票交所參與機構的界定,銀行類包括了分支行以上級別,對於非銀,只能是非銀機構法人以及非法人產品。市場人士認為,上述範圍涵蓋了絕大部分非銀機構,參與門檻不高,有利於推動非銀機構加入票交所。

但是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首批公布的名單中,真如此前市場推測的那樣,並無一家票據中介接入票交所。上述國有大行票據部門人士對本報記者稱,這次央行對於票據中介並不認可,票據中介均沒有接入票交所系統中。

今年一季度以來,農行北京分行曝出39.15億元票據案後,先後有中信銀行蘭州分行(涉案金額9.69億元),天津銀行上海分行(涉案金額7.86億元),龍江銀行(涉案金額6億元),寧波銀行、工商銀行等先後爆發票據風險事件,從已有的公開數據看,涉案金額已經超過113億元。

爆發個案中發現大量票據中介的違規身影。票據客創始人洪其華對本報記者稱,原來有些票據的案件、一票兩賣的現象出現,其實也是二級市場交易不規範導致漏洞產生。現在票交所就是希望都在交易所里備案登記交易,私下里的空間就會少,相應的出險案件幾率也就小了。

在洪其華看來,票交所上線後,對票據貼現的一級市場(票據貼現)與二級市場(票據轉貼現)將帶來不同程度影響,票交所上線後,對票據貼現一級市場影響較小,主要影響是價格,“二級市場流轉更通暢後,一級市場的價格會更合理。二級市場買賣更充分了,資金流動快了,相當於一級市場為二級市場輸送子彈,二級市場的子彈多了,一級市場輸送過來很快就能夠被消化。”洪其華說。

對於票據二級市場,則將面臨重塑的命運。其中一些票據中介的原有業務將受到限制,例如,目前一些票據中介的業務涉及幫銀行找一些二級市場的資金做轉貼現撮合交易。

市場前景巨大

對於票交所發展,洪其華認為,票據電子化之後打破了交易物理位置的限制,交易的地域會越來越廣泛,參與度越來越活躍,央行票交所就是想利用一種掛牌交易的方式來達到從業之間二級市場的快速流轉。此外,票交所還有價格發現作用,央行建立了一個市場平臺,自動形成市場認定的價格。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述國有大行票據部門人士處獲悉,此次票交所將采取主要大型商業銀行入股的辦法。“認股就要出資建設,利潤分成要看票交所交易量。”業內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04

票交所上線:圍剿銀行間“黑天鵝”

釋放票據市場價值、防範票據“黑天鵝”,由人民銀行牽頭籌建的上海票據交易所(下稱“票交所”)8日正式上線。

12月8日,上海票據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錦江小禮堂舉行開業儀式

多名票據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全國統一票據交易平臺落地,未來票據將成為中國貨幣市場新的“標準化資產”。票交所則將成為除股票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本外幣交易所之後的第四類交易所。

雖然票交所的註冊規模僅為18.45億元,但未來卻要面對交易規模達百萬億級別的票據市場。2016年以來,被曝光的票據大案就多達6起,累計風險額超百億元。而票據市場隱藏的“黑天鵝”有多少,更是無人知曉。除此之外,票交所上線前,一些區域性的票據交易中心已經形成,要統一票據市場交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綜上所述,如何杜絕票據大案發生,充分釋放票據價值、統一市場,是擺在票交所面前的一場“攻守”之役。

攻:票據功能得以釋放

央行數據顯示,2015年銀行間票據交易額為102.1萬億。票交所的成立將對百萬億級票據市場產生深刻影響,釋放出票據巨大的投資價值。

就在票交所掛牌兩天前,央行頒布了《票據交易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為票交所“鋪路”。《辦法》指定票交所為票據市場基礎設施,並由央行對票交所的運營進行監督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辦法》勾勒出了票交所交易制度的輪廓,標誌著票據正在向標準化資產邁進。

票據理財平臺票據客的首席執行官(CEO)洪其華表示,票據將越來越趨向於“標準化資產”,隨著票據法的進一步修訂,票據資產將能吸引更多的合規資金關註,成為資金配置的首選資產之一,規模將有序擴大。

他認為,隨著票交所的價格發現和融資功能逐漸呈現,商業匯票市場將得到更多的資金關註,也將反向促進中國商業信用體系的發展,商業票據會成為更多企業的融資首選。

但是,票交所要打造為全國統一票據交易平臺,首先需要面對的即是一場開疆擴土攻堅戰。縱觀我國票據市場格局,當前基本上是自發式市場,各種交易壁壘、信息不對稱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票據市場的資源利用效率。

票交所上線前,已經出現各地紮堆設立票據交易中心、分割市場監管的現象。例如,已經批準設立的京津冀票據交易中心、武漢票據交易中心、深圳前海金融票據報價交易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等。

“我想強調的是,票據交易平臺是全國統一的,而不是區域分割的。說得更加明確一點,首先它是全國的,不是區域的;其次,它是統一的,不是分割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開業儀式上表示。

潘功勝

某國有大行資深票據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潘行長此番講話,矛頭可能直指區域地方票據交易中心。

上海金融學會票據專業委員會會長肖小和撰文表示,票據交易所的建立將打破目前票據市場格局,形成基本以法人為參與主體、紙質票據托管電子化、信息集中透明的集約化市場組織形式,有助於突破地域和時間對交易的限制,使市場參與者獲取更加全面真實的市場信息,建立全國範圍內的、高度集中化和統一化的市場形態。

據悉,票交所系統一期試點機構共43家,包括35家商業銀行、2家財務公司、3家證券公司和3家基金公司。發起人包括央行清算總中心、中國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

根據工商局的企業股東信息,票交所共有29個股東,吸納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中行、光大銀行等子公司入股。

防:構築大案防火墻

回顧今年的票據市場,發生在銀行間轉貼現市場的紙質票據大案是票據業務風險重災區。農行、中信、天津、寧波、廣發、工行先後爆發的6起票據大案,累計風險金額高達108.7億元。

如果將銀行開具承兌匯票理解為“票據發行的一級市場”,當企業持票到一家銀行貼現後,票據便開始在銀行間市場流轉。這個市場可以看作票據的“二級市場”。上述6起票據大案中,有4起發生在轉貼現“二級市場”。

這個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催生出為銀行做票據撮合交易的票據中介,它們利用自身信息優勢,幫助銀行牽線搭橋。作為信息中介,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2015年下半年,一些不規範的票據中介鋌而走險,自己充當銀行,做起了“期限錯配”的生意。本應留在央行清算系統內流動的票據交易資金,便在票據中介“期限錯配”的主導下流出央行清算體系而不受監控。

中介直接操作“期限錯配”非常危險。某商業銀行票據內部人士表示,一些中介通過期限錯配,將應付未付、留在賬戶中的利息直接投入到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配資中。後逢股災爆倉後,即便利率倒掛也要“期限錯配”套出資金彌補窟窿。

然而,窟窿越來越大,最終票據中介為了彌補股災中的巨額損失,利用空殼公司開出商業承兌匯票,經過農信社、村鎮銀行或某些商業銀行背書後,從銀行間套出資金,金額達百億級。於是便有了令市場咋舌的“農行39億票據變報紙”等票據窩案。

票交所上線後,上述“期限錯配”套出資金的做法將得到有效遏制。“此次央行對於票據中介並不認可,均沒有接入票交所系統中。”某商業銀行票據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票交所的設立還能杜絕票據中介通過“期限錯配”賺利差,甚至是“一票兩賣”將錢騙出銀行間市場的行為。“票據中介沒有接入票交所,自然無法做‘期限錯配’。”上海某票據中介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洪其華表示,票交所上線後,即便票據中介收買一家小銀行,利用小銀行的同業戶在票交所上買賣票據,但錢也套不出銀行間市場,“可以在票交所上走賬,但是資產拿不走了。票交所對票據的登記、托管使得一票兩賣無法實現。”

“具體而言,紙質票據完成貼現後,由貼現人加蓋電子登記權屬章,後續將根據不同情況由貼現人、承兌人、保證增信人保管,在後續交易環節中實物票據不再進行流轉,相當於實現了紙質票據的集中保管,能夠有效防範二級市場交易中‘一票兩賣’的風險。”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一位票據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票交所采用會員機構在人行備付金賬戶的DVP一點式清算,能夠保障交易資金的清算安全。

雖然票交所對於票據風險已經嚴防死守,但離“堵死”還有很大距離。

首先,票交所一期試點只接入了43家金融機構,遊離於票交所之外的場外市場還有巨大存量風險,特別是紙質票據。此外,票據“二級市場”還有大量交易主體未接入票交所。

其次,上述工商銀行票據運營部專業人士表示,根據票交所規則,一期試點僅包括紙票電子化交易,並不涉及電票交易系統。但目前這個並行於票交所的電票ECDS(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系統一樣暴露操作管理風險。今年8月爆出的“工行被虛假材料騙簽13億電票”一案便發生於電票系統。目前電票ECDS系統依然是場外交易,但按照票交所的發展計劃,二期會將電票納入場內交易。

此外,雖然票據中介沒有接入,但有票據中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中小銀行接入票交所的賬戶如果被出借,也將成為監管的風險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33

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票交所將淘汰市場中的不規範交易

12月8日,上海票據交易所正式開業。與此同時,首筆票據轉貼現交易由中國工商銀行完成。

據了解,該筆交易所涉票據為金額100萬元的紙質銀行承兌匯票,由工行上海外灘支行通過上海票據交易所系統完成承兌、貼現,並由工行票據營業部作為轉貼現賣出方將票據轉賣與中國農業銀行。

當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了工商銀行票據部專業人士,闡述了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成立將給中國票據市場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第一財經:目前,電票系統已經存在,224號文後,電票還獲得了有別於紙票的貼現資料審查、擴容的交易主體以及強制的大金額電票簽發。對於票交所的成立,未來銀行如何看待場外電票發展?

工行票據營業部:一方面,電票224號文發布後,對電票在貼現資料審查、交易主體擴容、強制大金額電票簽發方面的要求,必定會對電票的發展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根據人民銀行剛剛發布的《票據交易管理辦法》,貼現人辦理紙質票據貼現時,貼現申請人也無需提供合同、發票等資料。

票交所也將證券、基金、資產管理、信托投資、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引入市場。因此,目前電票與紙票僅在簽發金額上存在區別,電票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在當前場外交易階段將會保持較快的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根據票交所的規劃,一期僅包括紙票交易、不涉及電票交易,二期會將電票交易也納入票交所系統。因此,二期後,電票也將實現場內交易。總體而言,雖然票交所實現了紙質票據的電子化,縮小了紙質票據在交易便利性上與電票的差距,但是紙票與電票的發展仍要根據市場的選擇。

第一財經:央行成立的票交所將紙票也納入票交所,第一期實現紙質商業匯票交易功能,如何看待未來紙票在票交所上的發展?

工行票據營業部:此次票交所的建立,在紙質票據交易方面形成了較大的突破,通過紙質票據信息登記實現了紙票電子化,紙質票據在貼現後即由相應的保管機構進行保管,後續的交易均以票據在票交所系統中的相關信息為基礎,紙質票據無需再進行交付流轉。交易方式也由場外分散的點對點式交易轉向場內集中的報價匹配交易。到期後,實現無紙化托收,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紙質票據交易的便利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對紙質票據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同時,此次票據交易所引入了證券、基金、資產管理、信托投資、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新的市場參與者,極大拓寬了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票交所建成後將逐步形成全國統一、安全的票據交易市場,推進紙質票據實現電子化、集中化、標準化交易,也有助於紙票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財經:2016年票據大案頻發,票交所的上線是否可以杜絕一票多賣,重複套取資金的漏洞?

工行票據營業部:根據票交所的制度、流程設計,票交所上線後,一方面,紙質票據完成貼現後,由貼現人加蓋電子登記權屬章,後續將根據不同情況由貼現人、承兌人、保證增信人保管,在後續交易環節中實物票據不再進行流轉,相當於實現了紙質票據的集中保管,能夠有效防範二級市場交易中“一票兩賣”的風險。

另一方面,票交所采用會員機構在人行備付金賬戶的DVP一點式清算,能夠保障交易資金的清算安全。同時,票交所有嚴格的會員管理要求,同時對各項交易行為進行監督,保障各方合法權益,能夠有效降低票據業務各環節中潛在的操作風險、道德風險等各類風險隱患,規範市場行為,逐步把不規範的交易行為淘汰出市場,降低票據市場整體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41

票交所未接入中介業務 構築票據大案防火墻

2016年由於票據大案頻發,曾經在銀行內部都算冷門的票據轉貼現業務,一下子成了大眾耳熟能詳的高風險代名詞。不過,隨著上海票據交易所上線運營,一個透明而去中介化、高效電子化、統一而市場化、參與主體多元的票據交易所將極大程度顛覆票據市場的原有面貌。

回顧今年票據市場不難看出,發生在銀行間轉貼現市場的紙質票據大案是票據業務風險重災區。農行、中信、天津、寧波、廣發、工商銀行先後爆發的6起票據大案,累計風險金額高達108.7億。

在此背景下,上海票據交易所應運而生。這個由央行牽頭,專門為銀行間票據轉貼現市場搭建的交易場所第一步將瞄準紙票電子化交易,解決票據市場存量巨大的紙票風險。而作為票交所本身,將逐步取代票據中介的作用,為銀行同業提供更加透明的報價和交易信息。業內普遍認為,央行搭建的票交所一系列制度安排將有效防範票據風險。

票據大案背後的元兇

如果將銀行開承兌匯票理解為“票據發行的一級市場”,那麽當企業持票到一家銀行貼現後,票據便到了銀行手中,銀行通過賣斷、賣出回購等方式,票據開始在銀行間市場流轉。這個市場可以看作票據的“二級市場”。

前述票據大案便多發生在這個票據轉貼現的“二級市場”。2016年上半年爆發的6起票據大案中,有4起票據窩案都發生在票據轉貼現市場。除工行票據案外,其余5起全部是紙票風險。由於這個市場並不透明,區域之間信息也不對稱。於是催生出為銀行撮合交易的票據中介,他們利用自身信息優勢,幫助銀行牽線搭橋。作為信息中介,本來也無可厚非。

“其實,目前一些票據業務做的比較好的大型商業銀行所成立的票據運營中心,本質上也有部分票據中介功能,他們是銀行重要的盈利部門。”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

但問題在於,當票據中介不滿足於信息撮合服務,而是動了“期限錯配”賺利差的心思。本應在央行清算系統內流動的票據交易資金,便在票據中介的主導下輕易流出央行清算體系之外而不受監控。

中介直接操作“期限錯配”非常危險。某商業銀行票據內部人士指出,一些中介通過期限錯配,將應付未付留在賬戶中的利息投到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配資中,後逢股災爆倉後,即便利率倒掛也要“期限錯配”套出資金彌補窟窿。

但是窟窿越來越大,最終票據中介為了彌補股災中的巨大損失,利用空殼公司開出商業承兌匯票,經過農信社、村鎮銀行或某些商業銀行背書後,從銀行間套出資金,金額達百億級。

於是便有了2016年票據大案中“票據變報紙”,或到期找不到交易對手行的離奇案件。“正常的票據交易融通資金,賺取利差,本來是風險極低的銀行間業務,但因“中介”為了套取銀行資金,采取內外勾結一票多賣的手段,最終出現重大案件。”上述商業銀行票據業務人士對記者指出。

票交所不對接票據中介

“此次央行對於票據中介並不認可,均沒有接入票交所系統中。”某國有大行票據中心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該大行參與了票交所的籌建工作。

根據央行此前下發的《關於做好票據交易平臺接入準備工作的通知》,首批試點接入的商業銀行共35家,財務公司2家,證券公司3家以及基金管理公司3家,共計43家機構,並沒有出現票據中介。票據中介無法接入交易平臺,杜絕了票據中介 “期限錯配”賺利差,甚至“一票兩賣”將錢騙出銀行間市場。

“票交所上線後,即便票據中介收買一家小銀行,利用小銀行的同業戶在票交所上買賣票據,但錢也套不出銀行間市場,可以在票交所上走賬,但是資產拿不走了。票交所對票據的登記、托管使得一票兩賣無法實現。”某資深票據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過對於一個承兌總量約20萬億,交易量百萬億級別的交易市場,正規做信息撮合的票據中介十分渴望接入這個市場。某票據中介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央行對於票據中介的定位將是信息中介。但這個身份在票交所上線後,信息更加透明,票據中介在“二級市場”的信息服務功能也將被弱化。

不過有票據市場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票交所上線後,僅對接票據二級市場,即對銀行間轉貼現的部分產生影響,對票據中介在一級市場中的業務影響不大。

某上海票據中介人士看來,即便票交所成立,信息也不能做到完全對稱。正規的票據中介依然可以提供信息撮合服務。就像債券市場一樣,場外撮合,場內交易確認一樣,票交所能夠記錄票據全周期的軌跡,也有交易的功能,但信息的匹配依然有市場空間。他表示,票交所明確不允許出借銀行賬戶,未來如何杜絕中小銀行出借賬戶給票據中介的違規行為,將成為票交所需要重點防範的風險。但他表示,票交所成立上線後,之前遊離於監管之外的同業戶亂象將被有效杜絕,違法票據中介無法再利用不受監管的同業戶將錢套出銀行間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